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定义和发展模式有哪些

互联网金融究竟是什么|互联网金融|新金融_凤凰财经
互联网金融究竟是什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所以,就目前我国的情况而言,无论研究者、市场人士及监管机构,站在不同角度,对互联网金融都有不同的定义。有人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金融模式和运行结构,能提高金融运行效率;也有人认为,互联网金融不过是通过互联网运作的金融业务,互联网只是一种技术手段;也有人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个谱系概念,涵盖因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精神的影响,从传统银行、证券、保险、交易所等金融中介和市场,到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对应的无金融中介或市场情形之间的所有金融交易和组织形式。其主要作用是降低交易成本、促使市场信息透明化、交易去中介化及金融产
余额宝2013年横空出世,开启我国互联网的新时代。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爆炸式增长,有互联网公司进入金融领域的,如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即互联网+金融;也有传统金融机构拓展网上业务的,如部分传统银行发展的电子商务,即金融+互联网;也有一些既非互联网公司,也非金融机构发展起来的P2P网络贷款和众筹融资等,市场一般称这为金融新业态。所以,就目前我国的情况而言,无论研究者、市场人士及监管机构,站在不同角度,对互联网金融都有不同的定义。有人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金融模式和运行结构,能提高金融运行效率;也有人认为,互联网金融不过是通过互联网运作的金融业务,互联网只是一种技术手段;也有人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个谱系概念,涵盖因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精神的影响,从传统银行、证券、保险、交易所等金融中介和市场,到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对应的无金融中介或市场情形之间的所有金融交易和组织形式。其主要作用是降低交易成本、促使市场信息透明化、交易去中介化及金融产品的货币化。所有这些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或理解,都还停留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及以前的时代,没有进入智能化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或智能化移动互联网时代。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及以前的时代,人类社会的文明、经济发展、生产模式、企业经营的、消费方式等更强调从生产的产品端和技术端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规模化生产,详细划分生产流程,以及在生产活动、原料、部件和产品标准化的基础上生产更多价廉物美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需求。消费者需求由产品来引致。即使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时代,其基本生产模式及消费理念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只是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自动化和信息化已各自发展到一定的成熟阶段。所以,任何一种生产都仍从产品端来考虑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人所界定的互联网金融,或增进金融服务的理念或模式,依然还是这样的思路,所以问题丛生。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是以移动互联网为主体的智能化互联网时代。核心是依靠智能化的技术代替人脑进行复杂流程管理、庞大数据的运算、决策过程的优化,最终的目的就是对丰富多样化的个人提供定制化的产品与服务,从用户价值端寻找潜在需求,给用户提供完全个性化的定制产品与服务。比如,对苹果手机,我们关注的不仅在技术、质量、样式、性能,更关注客户购买苹果手机之后为之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价值创造。美国的李杰教授把这比喻为煎蛋模型。他把苹果手机的产品比喻为蛋黄,而将由其衍生的服务所创造的价值比喻为蛋白。这就如煎蛋那样,每份煎蛋的蛋黄差不多,蛋白则大异其趣。也就是说,苹果公司通过不断地改善手机外观、芯片运算能力、屏幕清晰度、手机的质量、摄像头的像素、电池延续时间等方式不断地把蛋黄做强,而App Store、iTune、Siri 以及无数App开发者在不断帮助苹果把蛋白做大。因此,每台iPnone都是个性化的,并创造出无限多的个性化需求,由此延伸出规模达到2000亿的App应用产业。由此也可看到,智能化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不仅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行为及思维方式,也在改变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经济增长模式、企业生产和模式、消费模式。这就是互联网金融出现与发展的技术条件与社会基础。因此,把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互联网理念延伸到金融业,就是可利用互联网技术与观念来改变人类经济生活的时空边界,改变传统市场中的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程度,也改变了投资者进入金融市场准入方式,弱化了投资者进入市场的专业性要求,让金融服务更具有广泛性、民主性、普惠性、便利性、高效性。这不仅将向传统金融业提出了挑战,也给金融市场注入无限活力与生机。正如苹果手机一样,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也完全颠覆传统金融服务与客户、金融机构与客户的关系。互联网金融是智能化和远程化的个性化、定制化服务。客户不仅购买金融服务及金融产品,而且还会主动参与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设计,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设计各具特色的金融定制化产品。这种金融服务与金融产品不再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还有,互联网金融也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特性。互联网金融同样是对信用的风险定价。但互联网金融的信用既要用国家法律制度框架来界定和保证。因为,互联网金融资金的无形流动本身意味着国家法律的全面担保。同时,互联网金融的信用及担保、信用识别、风险防范也将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智能化技术通过技术的方式来保证。随着互联网智能化技术的不断提高与改进,通过互联网的智能化技术对信用风险定价可能会更准确,信用识别成本更低更便利,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能力会更强。有了以上的认识高度,我们才有底气张开手臂拥抱互联网金融时代。(作者系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867826
播放数:1443947
播放数:497040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金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__论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及发展前景》.doc 11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5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开题报告书
目 论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及发展前景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研究目的: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新兴金融业务模式。互联网技术开放、平等、协作、共享等功能可以对金融业务的传统模式进行再造,对目前的金融模式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与传统金融最大的区别在于所采用的媒介不同,互联网技术与移动技术使得传统金融业务具备更高的透明度、参与度、协作性、中间成本更低、操作更便捷。同时互联网金融平台和适合小微企业,快捷高效,门槛低。微小金融服务是近年来金融领域内对贷款、投资理财规模较小、时间较短的金融行为的统称,服务对象是中小微企业、创业者、个体工商户等。
然而,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才刚刚起步,其主要的P2P网贷发展模式也才经历了3项变革,分为无担保无垫付模式、有担保有准备金模式、有多家非关联机构担保的P2N模式。目前,我国信用体系上不晚上,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也有贷配套完善,互联网金融违约成本较低,容易引发恶意骗贷、卷款跑路等风险。P2P网贷平台准入门槛低和缺乏尽管,易成为步伐分子从事非法集资和诈骗等犯罪活动的温床。另外我国的互联网安全问题突出,网络犯罪时有发生,不容忽视。一旦遭遇黑客攻击,互联网金融正常运作会受到影响,危机消费者的资金和信息安全。
因此,在这里对目前国内的互联网发展模式、风险现状等进行了分析与考证,总结了各方观点,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在加强对这个新兴事物了解的同时,对其未来发展路线进行预测,后面还对如何建立统一的监管机制提出了建议与思考。
(2)研究意义:
(一)弄清当代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以便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
(二)有利于破解当今出现的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分析互联网金融在破解其困境产生的作用。
(三)有利于理清互联网金融产生和运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找寻相应应对方法。
(四)有利于建立统一的监管机制,并从法律和风险监管上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以最大程度上保证投资者的利益。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一、国外学者观点综述
(一)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互联网金融目前尚没有科学的定义,Allen(2002)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并不是互联网技术的金融,而是基于互联网思想以技术作为必要支撑的金融。Scholtens等(2003)p’和Berger等(2008)H1均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各种金融业务与现代IT、Web技术的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金融形式。Klafft(2008)研究指出由于贷款人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对匿名网络环境下的贷款经验不足以及信息非对称性更严重等,面临的资金交易风险比传统金融业要高出很多。
P2P模式。第一家互联网P2P公司zopa于2005年在英国上线,之后陆续出
现了djngClub,Propser和Kiva等P2P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P2P竞争态势逐渐趋于明朗。美国市场主要由LendingClub和PIDpser垄断,英国市场则主要有Zopa和PundiIlgircle等纯互联网金融模式。Paypal(贝宝)公司成立于1998年,随后设立了基于账户余额投资的货币市场基金并通过其网站向在线投资者开放。然而,PayPal管理的货币市场基金却在日关闭。
”理论认为,监管应着重于两大目标:确保系统稳定(审慎监管)和保障消费者权益(行为监管)。根据该理论,审慎监管对可能对金融安全造成威胁的金融机构进行处罚和监管,行为监管则着眼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与审慎监管关注金融机构安全健康发展不同,行为监管的任务是保证市场的公正和透明,监督金融机构对金融消费者的行为,维持消费者的信心。
2011年2月,英国发布了金融改革的白皮书,决定建立金融行为监管局(FCA),接管消费者保护职能,这是全球首例将行为监管职能赋予专门机构的尝试。2011年10月,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通过的“二十国集团金融消费者保护高层原则”,成为行为监管的重要指导性文件。美国也通过《多德-弗兰克》法案,在美联储内部建立了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将危机前由财政部、货币监理署等七家机构共同行使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26页19页82页57页19页145页124页20页11页80页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及深层影响
  肖四如?肖可砾
  即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业务。互联网技术不仅改善了金融业务发展的基础环境,同时也衍生出了新的金融服务方式,引起金融生态和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从而也带来一系列风险与控制的新课题。
  主要业务板块
  关于互联网金融包括哪些业务板块,理解角度不同,说法也不一样。本文讨论的互联网金融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学术概念,它是从商业角度描述在互联网环境下的金融业务模式。因此它不等同于“互联网+金融”,也不等同于金融的互联网化,更不是指互联网产业的金融活动,它是一种新的金融业态。
  依托功能属性分类
  金融是一系列涉及资产转换活动的中介服务行为,互联网作为一种金融业务模式,其功能不外乎三大类:即金融作为交易媒介的功能、作为投融资媒介和作为财富管理媒介的功能。这些功能通过内在的信用机制发挥作用。因此互联网金融包括三大类业务板块:一类是互联网交易支付类业务。包括银行利用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建立便捷的支付清算渠道,各有关企业也可凭借自身优势,建立第三方支付公司。另一类是互联网融资中介类业务。包括依托互联网的P2P借贷融资和通过众筹平台进行的股权融资。此外,在大数据分析背景下,展开征信及授信活动,也是互联网融资平台功能的重要方面。第三类是互联网理财媒介类业务。包括利用互联网优势,建立营销窗口,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理财服务;利用大数据管理优势,指导交易决策,并发展高频交易;利用大数据对客户金融需求作出分析,实施精准营销和有效客户管理;利用金融大数据进行风险预测并提出风险政策,及时发现异常交易行为;利用大数据进行宏观政策分析,实现平抑宏观风险的最优货币政策安排;利用大数据进行企业和个人的征信分析,及时把握不同对象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等。
  依托技术属性分类
  互联网金融依其技术属性又可以归纳为三大类:一类是利用互联网优势建立交易对接平台。包括P2P平台、众筹融资平台、理财产品推介销售平台、产品交易平台、证券交易平台等。第二类是大数据金融类,包括利用金融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征信评级;在大数据分析模型基础上的高频交易决策;客户大数据分析,进行精准营销;大数据分析基础上的风险测评与管理;异常交易的发现与诊断等等。第三类是所谓的金融电子化,主要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改造提升传统金融服务业,包括基于互联网的电子银行、电子证券、电子保险体系建设。使金融服务通过网络连接各类交易主体,突破金融服务的时空限制。包括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各类自助服务等。还包括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改善金融企业客户管理、绩效管理和风险管理等等。
  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互联网金融揭示出两个基本趋势:互联网企业的金融化和金融企业的互联网化。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使金融业如虎添翼,其原因在于通过互联网能够最有效地解决金融服务的本质需求。这也是互联网金融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互联网技术能最有效地处理价值的时空转移。金融的本质是价值的跨时空转移。金融基本功能之一的交易媒介,就是要解决商品和服务贸易供求者之间的货币资金转移问题,即支付问题。互联网能最有效地通过账户的结算与清算来实现交易支付。金融主要功能之一的投融资中介则是价值在期限上的配置,是金融资产的流动性转换。互联网最有利于实现不同主体、不同流动性资产价值的配置。金融所衍生出的资产管理功能,本质是收益风险在不同偏好者之间的配置,而互联网技术可以使不断变动的风险收益信息更易于及时捕捉和分析。
  金融作为一种中介服务活动所要求的便捷化、自助化,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最好实现。互联网实现了不同主体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网络终端或结点,发起或接收金融交易服务。这样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而且在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之下,这种服务不再依赖于地点环境可随时随地自助完成,这极大地改善了客户的服务体验。即使是授信、开户这些原认为离不开柜面的服务流程,也可以通过远程由客户与客户经理互动来实现,使服务的时效性大为增强。在这种技术背景之下,传统银行如不利用互联网手段,那就毫无可言了。
  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分析和互联互通的优势,最有利于建立金融服务所需的信息充分和信用增强。金融的本质是信用,信用的基础是充分、有效、对称的信息。互联网平台建立起交易双方信息沟通和信息披露的极大便利,使交易信息趋于充分,可以十分便利地了解对象的商业活动状况和征信信息,并建立起相关关系人群落,增加对交易对手的了解,并形成更广泛的监督。大数据分析可以使大量碎片化的信息整合成重要的相关关系和分类信息,有助于交易者做出正确判断;异常分析可以及时提醒人们对金融欺诈的防范;过程和动态的监测信息可以刻画事物运动的轨迹,提示人们及时做出反应。任何交易活动都会趋向于有助于增强信息和信用的方向,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在金融中的应用是必然的。
  互联网的应用大大提升了金融服务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性,从而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互联网打造的信息平台,使很多金融服务的边际成本趋于零。有效解决了金融服务于小额、分散的零售客户的高风险、高成本问题,由于借助网络对大量分散主体展开标准化、自助化服务,使金融服务更趋向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互联网技术大大降低了信息获取成本、信息清算成本、风险识别成本、客户管理成本,从而大大地提高金融服务的价值创造能力。
  引起金融格局的重构
  在金融企业互联网化和互联网企业金融化的趋势下,金融市场和机构、业务版图重构,出现一系列金融发展的新趋势。
  跨界发展,金融企业界限模糊化。具有互联网应用优势的渠道运营商(移动、电信和联通等),可以利用手机注册用户系统建立自身的账户系统,涉足转账、支付等功能;电商平台企业(如阿里巴巴等),可以借助交易制度,形成支付宝、余额宝等,拓展金融服务功能;电商企业可以借助其供应商与销售对象的客户关系建立起资金收付平台,并拓展服务商品流通的其他金融服务;社交网络(QQ与微信等)可以通过其注册用户,拓展第三方支付功能并间接管理财富;搜索引擎公司利用其数据挖掘能力,拓展金融服务功能;制造业企业可以借助其供应链发展供应链金融,借助销售链展开租赁、分期付款等活动;商业流通企业可以发展消费金融;房地产企业、艺术品公司都可以依其服务属性建立起相应的金融产品。互联网技术使金融活动更便利地发掘产业价值链上下游之间的价值联系,发展信用,形成丰富多彩的企业金融活动。因此,纯粹的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界限日益不明显。
  互联网金融促进合作共赢模式的形成。互联网实现各行各业的互联互通,实现金融活动向各行各业的全面渗透,形成全社会普遍依存的价值网络。依托互联网,实现金融网、物流网、商流网的三网合一,从而最有效地促进商业活动的进行。在合作网络中寻求合作就是寻求自身优势的最大发挥,寻求自身劣势的最小成本弥合,就是积极加入价值创造体系去分享价值。这种合作催生出合作共赢的文化――共同维护合作关系,坚守信用,承担责任。网络化的生存,使财富真正地流动起来,在运动中增值,在运动中优化配置。对金融企业,不必再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不必事事拥有;可以按纵向和横向形成一系列外包关系,数据管理可以外包,可以外包、存款可以外包、贷款活动也可以外包等。在合作体系中,保留自身的核心能力,运用合作的杠杆去实现尽可能大的价值创造。金融机构的这种核心能力更重要的是价值网络中关系管理者的能力,是信用提供者和维护者的能力,是产品供给服务需求对接的创新能力,是风险管理和价值创造流程的研发能力。
  边际成本趋零化产生的深远影响。网络化金融创造出平台优势。在完善的平台下,新增客户的服务成本趋于零。这就能吸引大量的客户在几近“免费”的情况下,享受网络化服务,而在享受服务的同时,也创造出网络资源的总价值的增长,形成新的增值服务内容和形式。互联网趋势下,商业模式已不再是简单的盈利模式。因为在互联网商务和金融发展的过程中,非盈利状态常主导着未来的生存与竞争力。腾迅的社交网络、百度的搜索引擎、阿里的网商平台和支付宝,都曾经一度处于免费的状态。互联网打造的共享平台,让人们习惯并依赖平台生存,形成新的经济社会生态。在这种的新生态下,涌现大量微创新,形成新价值成长空间。新的商业模式特别重视客户体验,特别重视平台分享,特别重视“微创新”,特别重视客户互动,特别重视市场拓展。这些都构成互联网金融的思维。在互联网思维下,协同共享逐步完善原有市场竞争方式,所有权边界的重要性下降,使用价值及资源占有的意义日渐突出,进而逐步完善并取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市场竞争模式,引起经济社会向一个比传统资本主义,比市场经济更高的阶段演进。
  颠覆传统金融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互联网金融产生了大数据分析运用基础上的小微授信模式,产生了大数据分析基础上的客户分析和营销方式。与传统金融的风险管理相比,互联网金融采取了完全不同的路径与机制。传统银行授信的流程,是针对贷款申请者的贷前尽职调查、贷中认真审查和贷后严格管理,逐户评级授信,分析其还款意愿和能力,并严格按项目、客户进行责任管理。在大数据金融下,通过大数据分析建立风险收益模型,对客户做出分类,根据客户类别建立授信机制,整体形成风险模型,按风险概率建立风险补偿资金,从整体上对冲风险。因此是一种按大数据分析进行风险概率测算下的分类管理,而不是依个别项目和客户的具体信贷管理。
  加剧金融脱媒和技术脱媒。互联网金融在于建立供求双方直接沟通对接交易的平台,直接沟通交易信息,且还可以线上线下互动,这就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中间环节,迅速提升直接融资在整个社会融资中的份量。银行作为间接融资的主要渠道,其存在的根本原因是解决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信用不充分问题,形成的一种中介机制。当互联网使直接交易能在信息充分的条件下进行时,间接中介就不必要了。过去投行机构、征信评级机构、财务咨询机构都是为了解决直接融资之信息不对称的中介手段,促使直接融资比重不断上升。现在通过互联网交易平台的信息充分披露,将会进一步加剧这种趋势,传统银行的业务空间进一步收窄。电子渠道对柜面业务的大量替代,改变了银行内部的资源配置。银行网点必须适应性地转型,形成有竞争力的线上线下结合模式,适应网络化的业务流程转为线上进行,线下客户经理更加要重视重点客户的维护,更加要重视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更加重视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加快推进业务的多元化、综合化。
  寄生出一批新的金融中介公司。在互联网金融的新型生态中,依托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的新型中介公司将应运而生。如大数据分析公司,为投融资者提供投资价值分析,提供征信评级信息、提供预测分析;依托网络平台的担保公司和征信公司,为P2P平台和众筹平台提供风险分散机制;风险投资公司,为互联网金融创新提供风险投资服务;依托互联网的投资公司,为网上直接投融资者提供投资咨询服务;此外还会派生出依托互联网金融的货币投资基金等。
  宏观管理的新课题
  互联网金融不仅作为一种金融手段,也作为一种新金融业态,其迅速发展引起信用体系的重构,也带来了一系列宏观管理的课题。
  金融风险产生和扩散的新机制。互联网金融既有风险抑制因素,又有风险增强因素。首先基于互联网的金融对技术平台的高度依赖,实现了财富的货币化和货币的数字化。财富所有权以数字认证方式存在。因此,技术风险或IT系统的风险将成为最重要的风险之一。其次网络化的彼此关联的价值体系,既增强了各经济主体、各产品和服务之间的依存性,也使风险传递扩散变得十分便利,风险规模呈几何级数扩大。三是网络化平台直接融资并未根本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平台是信用中性的,金融欺诈者也可以利用平台制造虚假信息误导金融消费者,形成欺诈风险。四是支付体系的风险问题日益突出。五是反洗钱识别困难加大。当然,互联网金融也存在风险抑制的内在机制。比如大数据分析增强征信评级的有效性,增强风险研判和欺诈识别的及时性。同时也会增强系统性风险预测的准确性,有利于防范风险。信用体系重构后,改善了信息透明度条件,增强经济主体的相互关联依存,合作共赢局面也对应风险共担责任,有利于形成新的风险约束关系并实质性地增强信用。这些问题要根据具体项目的实际需要作出风险评价和控制的安排,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
  互联网货币及其宏观影响。货币的本质是信用,而信用对应于兑现债务的承诺。因此,债务创造货币。在金融市场发育的格局下,不断创造的货币供给一方面促进需求引起经济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又被不断通过财富货币化、资产的价格上升所吸收,形成国民经济的货币循环。债务关系又事实发挥着货币的功能,扩大着整个国民经济的信用。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债务关系进一步复杂化,许多通过网络建立的合作协议,包含着兑现权利和义务,实质上就是一种债权债务的契约,但无法计量入现行的货币流通数量之中。在网络社区中共同认可的交易媒介,即网络货币,如Q币、比特币等等,事实上成为网络服务供求的支付手段,同时在网络社区成员中也有价值贮藏的功能,而且一开始就具备价值尺度的属性,有的甚至和本位币(人民币或美元)可以兑换,有的虽然不能兑换,但都符合作为货币的一般定义。这种由于网络信用支持的货币,对宏观的货币流通将产生何种影响?数字货币减少对M0的依赖,影响到M0的计量;虚拟货币调节着服务的供求,影响着M1、M2的真实计量。互联网金融中的大量交易协议,事实上也发挥着广义货币的功能,从而影响广义货币的计量。从而都对宏观金融政策效果产生影响。对这些影响的深入分析,有助于宏观经济预测和调控的科学性。
  互联网金融与资源配置效率。总体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助于提高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优化整个国民经济资源配置。在金融业态的发展过程中,市场竞争驱使服务指向边际成本较低和消费者价值剩余较高的方向。金融互联网降低了金融消费者享受金融服务的成本,提高了享受服务的效用。互联网大量节省中间环节形成直连直通,有利于降低金融交易成本,让直接交易双方分享更多价值,由于融资渠道更加多元,对投融资者的发掘更加充分,货币流动速度加快,有利于提高金融资产的效率。更重要的是:互联网金融引起的合作共赢、协同共享经济的形成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有利于专业化分工效率的提升。互联网平台聚合大量小规模的金融消费者所形成的规模经济,降低了分散服务的总成本,互联网平台引起的混业经营扩大,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多元化服务,提升了范围经济。事物都有两面性。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带来一些新问题。一是网络投资的规模越来越大,技术改造越来越频繁,国民经济中附加的信息设施成本越来越高。二是信息处理量越来越大,但信息产出量也越来越大,信息化使世界变得清晰的同时,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又形成巨大的干扰,使世界日益混沌。三是信息干扰越来越严重,信息安全越来越艰巨,对冲干扰和防范安全的成本越来越高,社会日益不堪其负。
  大数据金融分析和高频交易的市场影响。作为互联网时代交易决策手段的高频交易,是否会放大金融波动,加剧金融风险?这个问题尚无定论。证监部门要提出更严格的监管措施,以避免高频交易对资本市场波动的放大作用,但问题是放大的机制是什么,如何有针对性地提出监管措施?一种观点认为,高频交易并不会放大风险波动。在价格偏离基本面且存在套利机会时,高频交易者将迅速反应,大量的套利行为使市场价格回归基本面。有人看多,有人看空,有人看长,有人看短,有人偏好风险,有人谨慎行为,最终有人挣钱,有人亏钱是真正的金融市场形态。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难题。互联网金融改变了金融业态,模糊了金融企业的界限,增加了许多风险因素,如何实行有效监管,使之既能鼓励基于互联网的金融创新又可防范系统性区域性的金融风险,有效保障金融消费者的权益?
  互联网金融既然是一种金融活动,必须按金融活动的要求进行风险管理。既然是金融创新活动,就离不开金融活动的本质能力。这种本质能力就是信用。金融机构的信用来源,一是资本实力,即一旦产生风险,其资本抵补能力;二是专业能力,即风险管理和控制的能力;三是客户关系,即长期形成的客户信任;四是产品和服务对接需求的能力。金融企业借助互联网可以拓展这些能力,而互联网企业要拓展金融服务,如果涉及到价值跨时空转移和流动性变换过程中的风险责任,也必须建立起这些能力。目前互联网企业在金融领域的涉足,多是从自身不承担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第三方支付和不承担风险转移责任的信息服务平台入手的,在建立起风险控制能力的情况下,逐步涉足承担相应风险责任的领域。
  对金融机构和业务活动的监管,应从监管活动的本质要求出发,审视和监管风险责任主体,使其承担的风险与其风险承担和管理能力一致。如果业务的本质是金融活动,就要遵循业务活动监管的要求。互联网P2P借贷平台和众筹平台,不能办理资金池业务,不能集担保、借贷责任于一身,一旦涉足实质性的金融风险责任担当,就应遵循线下业务的监管要求。
  值得研究的问题是,互联网金融活动,在相当多的情况下对风险责任的转移是模糊的。而且在“跨界”、“混业”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趋势而不可阻挡之时,金融监管本身的责任边界也模糊了。互联网金融导致的大量创新活动,在监管的规范上缺乏,用现有法律约束创新活动,必然对创新的动力有所抑制。如何抓住互联网金融创新涌现的机遇而又有效防范风险,是监管面临的新课题。
  (肖四如系江西省农村信用联社研究员,肖可砾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助理教授)
(责任编辑:HN025)
03/11 11:4203/11 10:0803/11 09:3703/11 05:3903/11 05:3003/11 01:0803/10 16:4903/10 16:42
互联网金融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