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2016年校园欺凌事件件越来越严重?

#高三女生被下药#中国校园欺凌事件为什么层出不穷?
黄山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三女生被下药 事件新闻始末:
.cn/html/edu/xykx/.html
最后的结果:
1、涉事女生表示接受其中一人的道歉。表示再继续下去对自己、对校方都没好处,希望到此为止。
2、 表示按校规处理。
3、校方(黄山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对采访持回避态度,目前为止没有正面回应。
4、 表示其中一位过了初检的男生被淘汰。
至于学校将如何“严肃处理”,拭目以待。
这个事件的恶劣之处在于:
1、三位男生疑因女生的同性恋身份对其下春药。这不是恶作剧而是犯罪,即使是未成年人,也应该受到严惩,然而警方的措辞,感觉轻描淡写,看上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
2、事发后,女生在班级群里的截图,令人惊讶。而女生告知父母报警后,在学校贴吧以及微博上的一些言论,更让人瞠目结舌。当事人和一些旁观者对事件的严重程度不仅是认识不足的问题,那种恶意令人发指。投毒未遂,对女生来说只是运气,并不是没有实质受害,事情就可以当作没发生。但是显然的,事情很可能到此为止,不会再有下文。
中国的校园欺凌事件之所以层出不穷,从对事情的处理上,答案已经昭然若揭。
对比一下“洛杉矶小留学生虐待同学案”处理结果:
三名成年被告翟云瑶、章鑫磊和杨雨涵在和检方达成认罪协议后,于2月17日在位于波莫纳的洛杉矶县高等法院被正式宣判,分别获刑13年、6年和10年。
由于性质恶劣,他们要服完全部刑期的85%才能出狱,并会被驱逐出美国。
我有一个未必中听的忠告,不需要解释:
如果能够移民,就移民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查看文章:
家长如何有效预防孩子卷入校园欺凌与被人欺负?
17:38:53&&作者:子禄&&浏览次数:494&&字体大小:【
  校园欺凌事件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勒索钱物、恃强凌弱、打架斗殴等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这已不是个别学校的个别现象,尤以一些中学为最。这些孩子怎么了?怎样防止发生校园欺凌,加强自我保护?7月21日,本报记者对全国保护未成年人特殊贡献律师、省律协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福建汇才律师事务所律师兰子禄进行采访了解。
  何为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的行为及敲诈勒索等,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受害者会长期受到欺凌。欺凌过程,蕴藏着一个复杂的互动状态,欺负同学会对同学造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经常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校园欺凌事件主要表现为辱骂殴打、强迫脱衣、拍摄半裸照片、持刀威胁等形式,其中涉及犯罪类型:针对人身的暴力伤害比例最高,其中,故意伤害罪占57%,故意杀人罪占6%,寻衅滋事罪占10%;性侵、侵财犯罪各占12%,聚众斗殴罪与绑架罪分别占2%、1%。
  兰律师从多年的办案经验总结,从校园欺凌案件发生的年龄看,逐渐趋向低龄化。在受到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当中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数逐渐增多,而因不满16岁不予刑事处罚和不满14岁不负刑事责任的人数也占相当大的比例。
  校园欺凌事件的主要原因
  校园欺凌事件的原因众多,且千奇百怪。包括欺凌者看对方不顺眼,因为觉得对方长得丑,或者怀疑对方跟自己喜欢的异性走近一些,还有因为对方失误踩到自己等诸如此类小事情。据了解,校园欺凌,多由学生中发生纠纷的升级而成,学生中发生纠纷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两种。一是争吵斗嘴,互相攻击、谩骂。二是打架斗殴,争吵不断升级,发展为你推我拉,最后大打出手。两种形式紧密联系,以争吵开始,以打架、甚至造成伤害告终。还有一些其他形式,如写恐吓信,背后进行造谣、污蔑。
  兰律师提醒,当可能发生纠纷的时候,要尽力做到:冷静克制、切莫莽撞。无论争执由哪一方面引起,都要持冷静态度决不可情绪激动。要诚实谦虚,在与同学以及其他人相处中,诚实、谦虚是加强团结,增进友谊的基础,也是消除纠纷的灵丹妙药,同时注意语言美。
  兰律师还提到,针对校园欺凌案件的原因分析中,诱发未成年人实施校园暴力行为的原因多元。如家庭、社会成长环境中负面因素影响、法制教育弱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以及针对未成年人校园暴力行为管教执法力度不够等等。
  校园欺凌事件频发  严重性、发生频率和隐蔽性呈逐渐增加之势
  日上午,多名女生不断向一名女生拳打脚踢,多次将其打倒在地,那名女生并没有还手。被打者王晓今年13岁,在一所实验中学就读初一,参与打人的女生共有8名,年龄均在14岁左右,而这8人分别在不同的学校。
  同年5月11日,轰动全国的连云港被打女大学生,她遭受了踢打,扒衣,羞辱,拍照,剪发等令人发指的校园暴力,多人殴打她一个,还将照片上传网络……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至2015年,媒体曝光的校园欺凌/暴力事件共43起。发生地既有大型城市也有欠发达地区。
  近年来,校园暴力、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发生,严重性、发生频率和隐蔽性都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地域遍布全国各地,从小学到高中均有涉及,75%发生在中学生之间,其中初中生占42.5%。从欺凌性质看,低年级以直接欺凌事件为主,到高年级则呈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等多种方式并有。由于青春期的孩子情绪控制能力较弱,攻击性比较强,又有强烈的同伴交往需要,特别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初中以上学生的欺凌行为有明显的团体化特点。
  校园欺凌中通常有两种角色:实施欺凌的学生、被欺凌的学生。其中有一批孩子叫做欺凌/受欺凌者,他们有时是欺凌者,有时又是受欺凌者,尤其值得关注。
  人们往往以为只有被欺凌者会受到伤害,但很多调查和追踪研究却发现,欺凌事件的双方都是受害者,甚至旁观者的心理也被扭曲了。欺凌现象尽管发生在校园,帮助孩子应对欺凌事件的关键却是家长。
  如何预防、遏制校园欺凌事件?
  预防、遏制校园欺凌,学校首先要加强法制教育,让学生和老师按照法律规定开展相关活动。遇到校园欺凌案件时,寻求法律的途径,依照法律做出处理。校内要确定相关专门人员,方便学生或老师遇到问题时,能够立刻找到专门人员来处理。
  但是校园欺凌问题,仅靠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学校,没有相关方面的有效配合,没有相关立法制度的保障,很难从根本上解决。
  兰律师呼吁,加强人身权利保护立法。当前,刑法制裁校园暴力、欺凌事件往往于法无据。实际上,不仅仅是校园暴力,还有其他大量严重侵犯人身安全只是程度未达到轻伤标准的暴力行为被排除在刑事立法之外,一定程度上助长暴力行为公开肆虐,成为影响社会长治久安和文明程度提高的普遍性问题。我们应重视对人身权利的刑法保护,随着经济发展物质富足,社会必然越来越关注人格尊严、人身安全的保护。刑事立法当顺应时代潮流,深入研究包括校园暴力在内的暴行入罪问题,为社会有序发展提供明确的规范指引。
  校园欺凌较突出的类型
  一、勒索钱物。
  勒索钱物的现象近年来较为常见。这类暴力活动常常是以团伙形式出现,有组织有计划地针对他们早已了解好的目标。
  二、聚众斗殴。
  一些学生由于受社会的不良现象和一些粗俗港台影视片影响,崇拜那些“草莽英雄”、“黑社会老大”,还有一些同学大讲“哥们义气”,因此在学校拉帮结派,常因一些小事聚众斗殴,这类暴力事件涉及人较多,造成的危害也较大。
  三、随意伤人。
  部分中学生唯我独尊,缺乏起码的法律意识,在个人利益得不到满足或个人的利益受到损伤时,甚至采取了恶性的手段,例如某市的一名学生就是因为借笔发生口角产生了伤人事件。
  四、早恋引出纠纷。
  早恋在中学时代是应该制止的,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和教育不当,中学生的早恋或明或暗地进行着,而这其中又不免有“单相思”和“三角早恋”。由于中学生的单纯幼稚和性情的冲动,往往产生一些难以想象的后果。某市一高三学生,就因为“单相思”产生了怀疑和忌妒心理而杀人,酿成了悲剧。
  预防孩子卷入校园欺凌的关键,在于家长注重创造积极健康的家庭环境,为孩子提供处理问题的正向榜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和良好的交往能力,并且对孩子在学校中的情绪、交往等有足够的关注。
  孩子如果在家里经常目睹父母之间的互相攻击和指责,只学会用这样的办法解决问题,就很容易迁移到学校情境中。因此家长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言行,采用温暖、民主的教养方式,减少批评、指责、打骂等方式,与孩子意见不一致时要一起讨论,而不能压制和要求孩子绝对服从。
  家长自己遇到受人欺凌、遭受委曲等事件时,要减少敌意归因,尽可能采取非攻击性解决方式,理性评估攻击反应的后果,选取更合理的反应策略。在实施反应时要学会“等一等”,为孩子树立起理性处理事情的榜样。
  当然,更重要的是构建和睦的亲子关系,让孩子能够轻松、真实地和家长交流自己的情况,及时化解孩子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减少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和受欺凌的行为,即使受了欺凌也愿意与家长沟通讨论,防止更严重事件的发生。
  另外,自信而有良好交往能力的学生不容易卷入校园欺凌中。家长要营造非攻击性的环境,多理解、接纳孩子,减少批评,与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让孩子能安全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男孩子最好有一项擅长的运动或爱好,不仅能充分发泄过剩的体能,还会学到新技能,更能明白怎么控制愤怒情绪。
  家长还要充分重视孩子同伴交往的需要,鼓励孩子多参加班级集体活动,提升孩子应对冲突和矛盾的能力、同伴交往的能力和自主应对挑战的信心。
  总之,校园安全是社会问题,成因复杂,需要社会多方面、相关各部门通力合作,但无论多复杂、多艰难,只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全社会都来关心、参与学校安全的保护工作。
  校园欺凌的主要特点
  1、以侵犯财产为主要目的
  目前,在所有未成年犯罪类型中,未成年人涉及抢劫罪、抢夺罪、盗窃罪等侵犯财产罪是数量最多的一种。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未成年人尚未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经济上依附于父母,当其受到各种物质诱惑又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时,经常通过犯罪这种不正当的途径来获取。
  2、团伙作案
  12岁到18岁是人处于儿童到成人之间的过渡阶段。其性格既有幼稚,又有血气方刚,争强好胜,时常想表现自己,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因此在心理和情绪上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如易冲动、爱虚荣、反抗意识增强等。同时缺乏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容易结交一些狐朋狗友,受人唆使,误入歧途。由于未成年人势单力薄,往往不敢单独作案,而几个人凑到一起却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冲撞性和胆大妄为,故结伙性犯罪就成为必然。
  3、既是受害者也是害人者
  未成年犯一开始往往以受害开始,未成年人如果反抗便会遭到一顿毒打,很值得同情。因为不懂得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他们往往只好服从命令“干活儿”。当这种不正当的途径能够快速获取钱财,满足自己较高的物质享受和欲望时,他们便由受害者角色转化为害人者。
文章关键字:
文章类别:网络文章&&【】&&【】&&【】&&【】&&【】&&【】
上一篇:&&&&&&下一篇: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科学教育栏目
本站最新文章
<font color="#17-1-19
<font color="#17-1-19
<font color="#17-1-19
<font color="#17-1-19
<font color="#17-1-19
<font color="#17-1-19
<font color="#17-1-19
<font color="#17-1-19
本站文章排行
<font color="#476
<font color="#366
<font color="#334
<font color="#931
<font color="#821
<font color="#761
<font color="#896
<font color="#305
本站推荐文章
<font color="#16-4-15
<font color="#12-7-9
<font color="#17-1-19
<font color="#10-6-8
<font color="#10-2-10
<font color="#16-3-25
<font color="#15-8-15
<font color="#17-1-19
文章最新评论
<font color="#16-3-18
<font color="#16-3-5
<font color="#15-4-17
<font color="#15-4-11
<font color="#15-4-7
<font color="#15-4-7
<font color="#15-4-6
<font color="#15-4-6
|||||||||||||
&&本站QQ:&&
地址: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濯田镇陈屋村&&Email: &&义门陈氏QQ群: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使用IE浏览器 最佳分辨率为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中校园欺凌的案例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中校园欺凌的案例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打开微信扫一扫
请完成以下验证码
【阳光心语】——校园欺凌事件的原因分析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参加活动:0 次组织活动:0 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本帖最后由 白石老师 于
10:29 编辑
校园欺凌事假的根本原因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都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对被欺凌同学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他们恐惧、消沉抑郁、创伤后遗症、忧虑、胃痛、吸毒、酗酒、自残、自杀,自己也成为欺凌者,常常缺课、对老师不恭敬等。原因分析一、个性张扬中的偏狭自私与冷酷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极端放纵——文化课学习之外的放纵。由于放纵,孩子个性中的很多弱点被淡化忽视,许多违反行为规范的举动被认可甚至纵容。这些小错的点滴积累,慢慢地养成了孩子个性中的偏狭自私与冷酷,使得孩子在处理问题时不能通过理性和规范来约束行为,而是率性而为不顾后果。因为从小到大,在相当多的孩子的脑海中,就没有贮存过关爱他人与人为善的传统美德。写满他们人生词典的,都是竞争是残酷是为了目的不择手段。正是这种极端的个人中心思想,养成了孩子惟我独尊的畸形心态,形成了遇事只考虑自身利益、漠视他人存在的偏狭性格。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一旦自身利益受到了外界的侵犯,就立刻会采取一些极端行为来进行反击,其中就不乏通过伤害对方身体或者性命来发泄自身的愤怒的残忍的“江湖仇杀”行为。二、万千宠爱集一身的价值取向错觉家长过度的无原则的爱织成了一张网,人为地割裂了孩子和整个社会的有机交融,使得孩子的活动被局限在要风有风要雨得雨的狭隘范围内。孩子的要求,无论是对错,多数情况下,总会获得满足。于是,一切的付出都开始扭曲了,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支出。孩子心灵的田园,丧失了感恩的思想,只有唯我独尊的莠草没有约束地漫延。当孩子的心中充斥了自我中心的思想意识之后,他的价值取向也就滑入了错觉的泥淖中。这种错觉,养成了他不能承受任何轻视嘲弄,更不能承受肉体和精神伤害的脆弱心理。而一旦这样的伤害成为了事实之后,他们或是无法应对,躲避退让,最终成为忍气吞声的被伤害者;或是恼羞成怒,愤然出击,选择他们认为最好的“江湖”方法来解决问题。更严重的是,极端宠爱中长大的孩子,往往自觉不自觉中就形成了别人必须听从于我的错觉。他们把这种错觉带入了校园,在和同学交往的过程中,总是希望时时刻刻能站在上风,希望大家都能听命于自己,希望是“老大”。然而,有这样心态的孩子太多,“老大”却只能是一个,矛盾自然也就产生了。大家都要做“老大”,学校又不可能来排这样的位次,家长对此也是无能为力,如何解决呢?只有用从小说和电视上学来的方法,通过“江湖决战”来解决问题。而这样的“老大”形成后,其自身又确实能体味到一种满足,其他弱小者为了不被欺凌,或主动或被迫地总要巴结讨好他们。如此,又反过来助长了他们的病态心理需要。三、教育惩戒功能丧失后的无限放纵当教育民主被哄抬到一个不切实际的高度之后,教育就成了一个什么人都可以指手画脚的行业。教育的神圣外衣被媒体用尖刻的文字描绘成了一个令人望而生厌的黑斗篷。从事阳光下最伟大的事业的教师,也时常被定格成了一种“禽兽”。所以,绝大多数学校再不敢轻易地处分一个学生,哪怕这个学生已经无恶不作。然而,教育永远都不是万能的。失去了必要的惩戒功能后的校园,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那种人人知书达理的好现象,反而是因为没有了高悬在头顶的“达摩克里斯利剑”,一些原先收敛的恶行便都敢于公开表现出来。这些校园病毒又相互感染,使得原本健康的校园文化肌体上开始出现块块腐烂的肌肉。惩戒功能的丧失,催动了畸形心理的自由萌发,使得丑陋和猥亵都变得无所畏惧;反过来,这些个性中的丑陋,又在惩戒的日益退缩中越发的强大起来,并慢慢地自发凝结成一个个的团体,形成了带有明显江湖色彩的小集团。这些小集团,常常为了点滴小事而发生殴斗,甚至是团伙持械玩命,严重地干扰正常的学校教学,也直接危害了社会治安。但即使如此,学校能采用的,也还是一个说服教育。这种说服教育和那血淋淋的砍杀相比照,是多么的苍白无力。四、教师权威地位颠覆后问题归属的误判与教育惩戒功能的丧失同步的,是“师道”的尊严扫地。在学生的眼中和心中,教师仅仅成为了一种最没有用的读书人的代名词。教师失去了应该获得的尊重和感恩,师生关系、教师和家长间的关系也日趋微妙起来。在相当多的家长和学生心目中,老师成了单一的出售知识的人。家长学生与老师间的关系,就是一种顾客和销售员的关系。这种价值取向,又反过来影响着老师们的工作情绪,使得一些教师也自动地进入家长和学生划定地这个“售货员”的角色中,成了除了教授知识别的就一概不加过问的甩手掌柜了。教师权威地位颠覆带来的后果是很明显的。首先是师生间丧失了一种相互的理解和信任。学生遇见了无法解决的问题,不再愿意去征询老师的意见,不愿意向老师敞开自己的心扉;而老师也是只从表面上依照学校的量化条款来接近学生,心灵深处的空间中,却很少有一块领地能真正属于学生。学生和教师成了真正的被管理者和管理者的关系。其次是同学间发生纠葛时,告诉老师并请老师帮助解决成了一种无能的体现。而且,大多数的孩子还认为老师根本就解决不了问题,要切实解决好纠纷,依靠的只能是自己的力量和自己所归属的小团体的力量。可以说,学生们在推翻了教师的权威地位后,又依照自己的经验,确立起了通过强权来获取尊严并替代老师权威的新的地位观。这种完全依照少年的懵懂而生发出来的新地位观,眼下正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学生的价值信仰。在此信仰的操纵下,同学间的纠纷便有了新的“处理条例”,力量、财富和容貌等世俗社会用来评价判断人的地位的标准,成了这新的“处理条例”的基础,也成了裁定问题归属的新权威。这“法外法”撇开了所有发生矛盾时该走的正道,刻意地把原本简单的问题,上升到类似江湖纷争的地步,使得单纯的校园,平添了几分恐怖江湖的阴云。五、对强权政治、黑恶势力、暴力游戏与灰色文学的盲从与膜拜相对于书本的说教,游戏和影视文学以其鲜明生动的形象特征,在更宽广的思想空间上影响甚至左右了青少年的道德和价值评判。暴力游戏的快意杀戮,港台影视的黑社会英雄,在青少年心底播种的就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对邪恶的认同和膜拜。这种建立在非理性基础上的认同和膜拜,内化后又成为了部分“问题少年”处世的准则,使得他们在待人接物等多方面都体现出一种对主流社会的反叛和仇视。因为反叛,他们便只想依照自己的规矩行事;因为仇视,他们便采用极端的手段来对待他人。
在线时间 小时
签到天数: 286 天连续签到: 2 天[LV.8]以坛为家I参加活动:9 次组织活动:1 次
发此贴,也是希望广大家长认真思考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别忽略小节,铸成大错&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参加活动:0 次组织活动:0 次
发此贴,也是希望广大家长认真思考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别忽略小节,铸成大错
在线时间 小时
签到天数: 286 天连续签到: 2 天[LV.8]以坛为家I参加活动:9 次组织活动:1 次
在线时间 小时
签到天数: 370 天连续签到: 1 天[LV.9]以坛为家II参加活动:0 次组织活动:0 次
谢谢,希望对广大家长有所启发!&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参加活动:0 次组织活动:0 次
谢谢,希望对广大家长有所启发!
使用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来安论坛欢迎您,注册下加入我们吧!
&下次自动登录登录用其她账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校园欺凌事件经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