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为什么叫民国照片 蒋主席席

蒋介石“戒色日记”:为压抑淫欲痛骂自己禽兽
杨天石:《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2》,华文出版社
   1919年2月,蒋介石在福建曾勉励自己:&好色为自污自贱之端,戒之慎之!&⑤ 次月,他从前线请假回沪,途经香港,曾因&见色起意&,在日记中为自己&记过一次&。① 不料第二天,他就在旅馆中&见色心淫,狂态复萌,不能压制矣&。不过,他当晚又检讨:&介石以日看曾文正书,不能窒欲,是诚一生无上进之日矣&!他勉励自己,在花花世界努力&砥砺德行&。②
   到上海后,蒋介石与恋人介眉相会。4月23日,蒋介石返闽,介眉于清晨3时送蒋介石上船,蒋因&船位太污,不愿其送至厦门&,二人难舍难分,介眉留蒋在沪再住几天,蒋同意,在沪住了一周。事后深自忏悔。日记云:&母病儿啼,私住海上而不一省视,可乎哉?良心昧矣!&③ 此后的几天内,蒋介石一面沉湎欲海,一面又力图自拔。日记云:&情思缠绵,苦难解脱,乃以观书自遣。嗟乎!情之累人,古今一辙耳,岂独余一人哉!&④在反复思想斗争后,蒋介石终于决定与介眉断绝关系。5月2日,介眉用&吴侬软语&致函蒋介石,以终身相许,函云:
   介石亲阿哥呀:照倷说起来,我是只想铜钿,弗讲情义,当我禽兽一样。倷个闲话说得脱过分哉!为仔正约弗寄拨倷,倷就要搭我断绝往来。
   我个终身早已告代拨倷哉。不过少一张正约。倘然我死,亦是蒋家门里个鬼,我活是蒋家个人。⑤
   从信中所述分析,介眉的身份属于青楼女子。蒋有过和介眉办理正式婚娶手续的打算,但介眉不肯订立&正约&(婚约)。蒋批评介眉&只想铜钿,弗讲情义&,而介眉则自誓,不论死活,都是蒋家人。
   蒋介石收到此信后,不为所动,决心以个人志业为重,斩断情丝。日日记云:&蝮蛇蛰手,则壮士断其手,所以全生也;不忘介眉,何以立业!&同年9月27日,蒋介石自福建回沪。旧地重游,免不了勾起往事。日记中有几条记载:
   10月1日:&妓女嫟客,热情冷态,随金钱为转移,明昭人觑破此点,则恋爱嚼蜡矣!&①
   10月2日:&以后禁入花街为狎邪之行。其能乎,请试之!&②
   10月5日:&自有智觉以至于今,十七八年之罪恶,吾以为已无能屈指,诚所谓决东海之水无以涤吾过矣。吾能自醒自新而不自蹈覆辙乎?噫!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世人可以醒悟矣!&
   10月7日:&无穷孽障,皆由一爱字演成。&③
   上述各条,可能都是蒋介石为割断与介眉的关系而留下的思想斗争记录。从中可见,蒋介石为了摆脱情网,连佛家的&色空观念&都动用了。值得注意的是10月2日的日记:&潜寓季陶处,半避豺狼政府之毒焰,半避卖笑妓女之圈术。&当时,北京政府在抓捕作为革命者的蒋介石,而青楼女子介眉则在寻找&负心汉&蒋介石,迫使蒋不得不躲进戴季陶的寓所。
   蒋介石谋求与介眉断绝关系是真诚的,但是,却并不能戒除恶习。10月15日日记云:&下午,出外冶游数次,甚矣,恶习之难改也。&④ 同月30日,蒋介石赴日游历,这次,他曾决心管住自己。关于这方面,有下列日记可证:
   10月30日:&自游后,言动不苟,色欲能制,颇堪自喜。&
   11月2日:&今日能窒欲,是一美德。&
   11月7日:&欲立品,先戒色;欲立德,先戒侈;欲救民,先戒私。&
   可见,蒋介石的自制最初是有成绩的,因此颇为自喜,然而,蒋介石终究难以羁勒心猿意马。11月4日日记云:&色念屡起,几不能制也。&同月8日,蒋介石到&森福家待花&,结果是&讨一场没趣&,自责道:&介石!介石!汝何不知迁改,而又自取辱耶!&12日,又在日记中写道:&一见之下,又发痴情。何痴人做不怕耶!&&海外逆旅,岂有妙妓真心眷客者,先生休矣!&①
   同年11月19日,蒋介石回到上海,过了一段安静日子,心猿意马有所收敛。12月13日日记云:&今日冬至节,且住海上繁华之地,而能不稍应酬,闲居适志,我固为难事矣,近日固不知如何为乐事也。&② 12月31日岁尾,蒋介石制订次年计划,认为&所当致力者,一体育,二自立,三齐家;所当力戒者,一求人,二妄言,三色欲。&他将这一计划写在日记中:&书此以验实践。&③ 看来,这次蒋是决心管住自己了,但是,他的自制力实在太差,于是,1920年第一个月的日记中就留下了大量自制与放纵的记载:
   1月6日:&今日色念突发,如不强制切戒,乃与禽兽奚择!&
   1月14日:&晚,外出游荡,身分不知堕落于何地!&
   1月15日:&晚归,又起邪念,何窒欲之难也!&
   1月18日:&上午,外出冶游,又为不规则之行。回寓次,大发脾气,无中生有,自讨烦恼也。&
   1月25日:&途行顿起邪念。&
   可见,这一个月内,蒋介石时而自制,时而放纵,处于&天理&与&人欲&的不断交战中。
   第一个月如此,第二、第三个月,也仍然如此。
   2月29日:&戒绝色欲,则《中庸》&尚不愧于屋漏&一语,亦能实行。污我、迷我、醉梦我者惟此而已,安可不自拔哉!&
   3月25日:&迩日好游荡,何法以制之?&
   3月27日:&晚,又作冶游,以后夜间无正事,不许出门。&
   3月28日:&色欲不惟铄精,而且伤脑,客气亦由此而起。&
   3月30日:&邪念时起,狂态如故,客气亦盛,奈何奈何!&
   4月17日:&晚,游思又起,幸未若何!&
   6月27日:&色念未绝,被累尚不足乎?&
   7月2日:&抵沈家门,积善堂招待者引余等入私娼之家,其污秽不可耐,即回慈北船中栖宿。&
   当年7月3日,蒋介石遇见旧友陈峻民,畅谈往事,蒋自觉&旧行为人所鄙&,因而谈话中常现惭愧之色。这以后,蒋又下了决心,日记中多有自我批判、自我警戒的记录。8月7日日记云:&世间最下流而耻垢者,惟好色一事。如何能打破此关,则茫茫尘海中,无若我之高尚人格者,尚何为众所鄙之虞!& 可见,蒋有保持&高尚人格&的念头,因此&为众所鄙&始终是蒋介石心头的梦魇,迫使他不得不有所检点。8月9日日记云:&吾人为狎邪行,是自入火坑也,焉得不燔死!&23日日记云:&午后,神倦假眠,又动邪念。身子虚弱如此,尚不自爱自重乎!&①当时,&吃花酒&是官场、社交场普遍存在的一种恶习,其性质类似于今人所谓&三陪&中的&陪酒&。9月6日,蒋介石&随友涉足花丛&,遇见旧时相识,遭到冷眼,自感无趣,在日记中提醒自己交朋友要谨慎,否则就会被引入歧途,重蹈覆辙。①11月6日蒋介石寄住香港大东旅社,晚,再次参加&花酌&,感到非常&无谓&。这些地方,反映出蒋介石思想性格中的上进一面。
   1921年全年,蒋介石继续处于&天理&与&人欲&的交战中,其日记有如下记载:
   1月18日:&我之好名贪色,以一澹字药之。&
   5月12日:&余之性情,迩来又渐趋轻薄矣。奈何弗戒!&
   9月10日:&见姝心动,又怕自馁,这种心理可怜可笑。此时若不立志树业,放弃一切私欲,将何以为人哉!&
   9月24日:&欲立品,先戒色;欲除病,先戒欲。色欲不戒,未有能立德、立智、立体者也。避之犹恐不及,奈何有意寻访也!&
   9月25日:&日日言远色,不特心中有妓,且使目中有妓,是果何为耶?&
   9月26日:&晚,心思不定,极想出去游玩,以现在非行乐之时,即游亦无兴趣。何不专心用功,潜研需要之科学,而乃有获也。&
   12月1日:&陪王海观医生诊冶诚病。往游武岭,颇动邪思。&
   12月8日:&邪心不绝,何以养身?何以报国?&
   道学家主张,一念之萌,必须考察其是&天理&,还是&人欲&。倘是&天理&,则&敬以存之&;倘是&人欲&,则&敬以克之&。上述日记,大都属于&敬以克之&一类。
   1922年,蒋介石继续&狠斗色欲一闪念&。日记有关记述仅两见。9月27日云:&见色,心邪不正,记过一次。&10月14日,重到上海,日记云:&默誓非除恶人,不近女色,非达目的,不复回沪。今又入此试验场矣,试一观其成绩!&次年,也只有两次相关记载,3月1日云:&近日心放,色利之欲又起,戒惧乎!&6日云:&出外闲游,心荡不可遏。&两年中,蒋介石仅在思想中偶有&邪念&闪现,并无越轨行为,说明他的修身确有&成绩&。
   1925年,蒋介石在戒色方面继续保持良好势态。4月6日日记严厉自责云:&荡念殊甚,要此日记何用。如再不戒,尚何以为人乎!&11日日记云:&下午,泛艇海边浪游,自觉失体,死生富贵之念自以为能断绝,独于此关不能打破,吾以为人生最难克制者,即此一事。&这段日记写得很含蓄,看来,蒋介石打熬不住,又有某种过失。同年11月16日晚,蒋介石参加苏联顾问举行的宴会,在一批外国人面前&讲述生平经过、恶劣历史&,对自己的&好色&作了坦率的解剖和批判。
   1926年全年安静无事,仅11月21日日记云:&见可欲则心邪,军中哀戚不遑,尚何乐趣之有!&
   蒋介石的忏悔不仅见于日记,也见于他的《自述事略》中。例如,他自述辛亥前后的状况时就自我批判说:
   当时涉世不深,骄矜自肆,且狎邪自误,沉迷久之。膺白冷眼相待,而其所部则对余力加排斥,余乃愤而辞职东游。至今思之,当时实不知自爱,亦不懂人情与世态之炎凉,只与二三宵小,如包、王之流作伴遨游,故难怪知交者作冷眼观,亦难怪他人之排余,以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也。且当时骄奢淫逸,亦于此为尽。民国元年,同季回沪,以环境未改,仍不改狎邪游。一年奋发,毁之一旦,仍未自拔也。①
   膺白,指黄郛,蒋介石的把兄弟。从这份《事略》里,可见当时蒋众叛亲离,为人所不屑的状况。本文一题《蒋主席自述小史》,这时,蒋显然已经成为&党国要人&,但他不仅不隐讳早年恶迹,反而有意留下相关记载,这是极其不易的。
  本文摘自《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2》
责编:王敏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蒋介石曾三次到无锡|蒋介石|汽艇_凤凰资讯
蒋介石曾三次到无锡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吸引了大批食客粉丝,纷纷追吃各地美食。民国时期,“无锡是个好地方”被世人传颂,这里不仅风景优美,美食也闻名天下。自从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无锡成了蒋介石出游的好去处。近日扬子晚报记者在无锡市档案馆查阅民国档案史料时发现,史料记载,每次都选择太湖泛舟、品尝船菜。特别是1946年第二次到无锡度寿辰,他以船菜招待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夫妇,并称赞“吃鱼蟹,要到无锡来”。在无锡太湖文化研究会会长浦学坤的讲述中,蒋介石在无锡的旧事细节一一呈现。
原标题:蒋介石曾三次到无锡1948年5月,蒋介石最后一次到无锡,在画舫上吃船菜吃得高兴,给画舫船主题字“孝友之舫”。
本版图片均为档案资料翻拍《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吸引了大批食客粉丝,纷纷追吃各地美食。民国时期,“无锡是个好地方”被世人传颂,这里不仅风景优美,美食也闻名天下。自从国民政府定都后,无锡成了蒋介石出游的好去处。近日扬子晚报记者在无锡市档案馆查阅民国档案史料时发现,史料记载,每次都选择太湖泛舟、品尝船菜。特别是1946年第二次到无锡度寿辰,他以船菜招待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夫妇,并称赞“吃鱼蟹,要到无锡来”。在无锡太湖文化研究会会长浦学坤的讲述中,蒋介石在无锡的旧事细节一一呈现。无锡船菜趣事船菜师傅船上呆惯了上岸做菜不习惯无锡太湖文化研究会会长浦学坤告诉记者,太湖船菜相传源于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春秋时吴王阖闾经常在太湖上举行船宴,启创了船菜之风。现在,无锡太湖船菜声名远播,在饮食烹饪和吴地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无锡造船工业发达,渔民在渔船上可以烧菜,他们每天吃的便是船菜。”浦学坤说,太湖水产资源丰富,可食品种达百种以上,无锡船菜以太湖的水鲜为主,就地取材,为求味真,每一类菜都分开放置,操作工艺也多,焖、炖、煎、煨诸法兼用。画舫在太湖中游,船舱处有几个暗箱,暗箱有铁丝网覆盖,与太湖的水相通。抓到鱼蟹之后,直接放进船舱中,烹制美食时从里面取。画舫为了便于做菜,都在船的后梢放置一副“木灶”。据说,做船菜的师傅在船上操作惯了,竟不习惯在岸上做菜。浦学坤告诉记者,船菜味真而浓郁、肥美而不腻,汤清而不薄,最主要的是“味真”。每一个菜有每一个菜的真味,且都用原汁原汤烹调,无需用调味品。在无锡一份文史资料中,记者看到,清朝末期,无锡的船菜逐渐兴盛,达官贵人往往一掷千金,只求菜肴精美,此时船菜已形成自己的独特特色。到民国时期,无锡的游览汽艇有了很大发展,也开始明码标价供应船菜。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一桌鱼翅席价格在30到40元之间,还可以拆吃,即一桌席分午、晚两次用,大菜各上一半,而午饭与晚饭都能吃到四冷盘、四热炒、四小碗,只是量少;而六大菜则两顿只能吃三样。因拆吃实惠,广受欢迎。1928年6月 初到无锡江南水乡船菜“征服”了蒋介石那是1928年6月,蒋介石就任国民政府主席,统帅三军,权力及影响力达到了顶峰。这年,北伐宣布成功,然而此时派系复杂,矛盾叠加,时局不稳,蒋介石倍感压力,导致心情烦躁而常常失眠。档案资料记载,这年,正是蒋介石与宋美龄婚后第二年,宋美龄为了减轻他的压力,让他出去透透气、散散心,便精心安排出游,首选地点正是无锡太湖。蒋介石与宋美龄抵锡,安排太湖观光游览,游船行驶途中,蒋介石夫妇品尝无锡船菜。当时,乘坐画舫游览风景、品味船菜、欣赏音乐,已成为达官贵人、豪绅巨贾选择休闲娱乐的时尚生活。1928年的《锡报》报道了蒋介石第一次到无锡游览过程。蒋介石夫妇品尝的船菜,除了四色冷盘外,还有清汤鱼翅、清蒸肥鸭、生蒸火方、莲子甜羹、扣麻细汤、蟹粉菜心、红烧鲫鱼等七色船菜。蒋介石对无锡船菜早有耳闻,亲口品尝后,更是对此赞不绝口。夜晚,蒋介石夫妇在船头共赏月色星空,午夜船停靠在岸边,哨兵在岸上站岗放哨,而蒋介石夫妇则自备行军床就船安寝。浦学坤告诉记者,在岸边安歇,可以最大限度保障安全,一有情况,可立即开船远去,另外在船上休息,也有住宾馆无法体会的风情。档案资料记载,蒋介石第一次到无锡,共吃过两次船菜。第二天欣赏完太湖美景以及雪浪山,晚上再回到船上,又吃了些简单的船菜,二菜二汤:红烧鱼翅、蟹粉菜心、扣麻细汤、雪菜虾仁汤。1946年10月 二到无锡“避寿宴”以船菜招待美国特使虽然南京与无锡相距不远,然而,蒋介石再次到无锡,已是18年之后。1946年,日军投降第二年,抗战结束,内战又起。这一年恰逢蒋介石六十大寿,但介于当时局势,宋美龄提议10月31日前往无锡“避寿”。浦学坤介绍,这次“休假”,蒋介石之所以选择无锡,首先是因为这里风景优美,江南美食又比较符合蒋介石胃口。另外,无锡距离南京较近,一旦南京有事,可迅速返回应急处置。同时,有人想找却又不易找到,非常适宜避寿。记者在日的《锡报》上看到了一篇名为“元首莅锡畅游湖山度寿辰”的报道,记述了蒋介石第二次到无锡的经历。与蒋介石一起同行的有美国特使马歇尔夫妇。他们乘坐“苹香”号画舫,游览太湖。这次所供的午膳由迎宾楼菜馆承办,然后拿到船上去吃。这次的船菜有十景大拼盘、蟹粉鱼翅、香酥全鸭、鸡油菜心、松鼠桂鱼、冬菇冬笋等,还有玫瑰寿桃、伊府寿面、火锅,此外还有四荤四素的便菜。浦学坤介绍说,这次船菜的菜单中有脍炙人口的“蟹粉鱼翅”,做好这道菜,须在当天清晨选择肥大的清水活蟹,剥出黄油蟹肉,再择上等鱼翅,剔去皮筋,炖至软熟,然后将鱼翅放入预先做好的活鲫鱼汤中,用文火煨煮,使鱼翅吸足鱼汁,最后放入蟹黄油煮成。“画舫上尝鲜的食客不多,大多只是一两桌,因此,船菜一般做得非常精细。”浦学坤说,这顿饭,让蒋介石吃得非常惬意,赞不绝口。他对宋美龄和马歇尔夫妇说:“吃鱼蟹,要到无锡来!”1948年5月 三到无锡船菜吃得高兴,蒋介石题字赠船主蒋介石头两次到无锡品尝船菜,都留下一些故事,第三次也不例外。日,蒋介石在国民大会上以高票当选中华民国总统。而此时的国内局势却是四面楚歌,他没有太多的心情去享受荣耀。在5月20日宣誓之前,5月17日,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匆匆回到宜兴祭祖,第三次前往无锡。日的《中央日报》同样对此进行了报道,题为“蒋主席夫妇昨荡舟太湖”。蒋介石此次所乘画舫与避寿那次一样,依旧是苹香画舫,在画舫上游览用膳。浦学坤介绍,在无锡游艇画舫的船菜中,以苹香画舫船主杨荣林的船菜最为有名,他继承了其父杨阿梅的船菜手艺。其父杨阿梅善于烹饪,他的酒煮虾、炒虾仁、蟹粉鱼翅、大鲫鱼、八宝鸭、腐乳汁肉都是绝艺,在当地颇有名气。或许是因为兴致所致,蒋介石在苹香画舫用餐心情大悦,信笔题书“孝友之舫”四个字,赠送给船主杨荣林。赏玩中,蒋介石不停地感叹:太湖风景极佳,无锡船菜真好!记者在无锡文史资料中看到了这段趣闻的记述。浦学坤告诉记者,当时蒋介石还送给杨荣林一个橘子,杨荣林挂在船头留作纪念。这次无锡荡舟十个多月后,南京解放,蒋介石仓惶离开大陆,此后再也没机会到无锡故地重游,一尝船菜美味。档案看史蒋介石到无锡当年的新闻报道122江苏省档案局联合出品本期协办单位无锡市档案馆无锡市太湖文化研究会江苏省档案局
葛霞 蔡红无锡市档案局
季志豪无锡市太湖文化研究会 浦学坤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冲欢迎社会各界向江苏省档案馆提供档案征集线索,联系电话025-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865092
播放数:240769
播放数:426223
播放数:324812
48小时点击排行蒋介石是个什么样的人
一、研究蒋介石与国民党很重要
蒋介石有好多头衔。头衔之一叫蒋总裁,总裁相当于总书记,就是说蒋介石曾经是国民党的领袖。头衔之二是蒋委员长,就是说他曾经担任过国民政府的军事委员会的委员长,他是军事上的最高统帅。头衔之三、之四是蒋主席、蒋总统,就是说他曾经担任过国民政府主席和中华民国的总统。将总裁、委员长、主席、总统这四个头衔加起来,说明蒋介石曾经将党权、军权、政权都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他是中国当时中国的一把手,因此他的地位非常重要。
对于这么一个人,多年来国共两党对他的评价悬殊很大,国民党称蒋介石是千古一人,就是中国一千年才出一个,是中国的救星,甚至说他是世界的救星。中国共产党在很长一段时间把蒋介石骂为蒋匪,骂为蒋光头,蒋该死,骂为人民公敌。同样一个毛泽东在不同时期里面,对蒋介石也有完全不同的评价。
1938年抗日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毛泽东在延安,在中共中央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做报告说国民党历史上有两个伟大领袖。第一个是孙中山,第二个就是蒋介石。所以1938年毛泽东称蒋介石是伟大领袖,是最高统帅。但是到了1945年抗战刚刚结束,毛泽东就称蒋介石是人民公敌。没几天,毛泽东到重庆开会,又在重庆的会议上高喊蒋委员长万岁,所以同样一个毛泽东,在不同时期里面,对蒋介石也有完全不同的评价。蒋介石是1975年在台湾去世的,中国有句古话叫盖棺论定,蒋介石去世几十年了,棺虽盖但是不能论定。当前在我们中国的老百姓里面,对蒋介石还是有两种完全相反的评价。
2002年我在北京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一本研究蒋介石的著作叫《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那是根据蒋介石秘密收藏的档案,来研究蒋介石的生平的。书出版以后,有人写信给胡锦涛,说蒋介石是什么人?蒋介石是头号战犯,民族败类,千古罪人,说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员杨天石居然吹捧蒋介石是民族英雄,说如果蒋介石是民族英雄,那么我们这些人是什么呢?这封信是用什么名义写的呢?一批老红军、老八路军、老新四军、老解放军战士的名义写。这封信说,如果蒋介石是民族英雄,我们这些老革命是什么,我们岂不成了反革命了吗?他们就提出来要求中共中央严肃调查这件事情,并且严肃地处理。
当然我的这本书里,根本没有“民族英雄”这四个字,最后有关领导审查了我的书,认为没有问题,所以我才能有机会到这里来继续做我的报告。那么研究蒋介石、评价蒋介石有什么样的意义呢?我认为至少有两点意义,第一是提高中国近代史的科学水平,我们作为老百姓都希望了解中国过去的历史,都希望了解的历史是真实的,是科学的,是不讲谎话的历史。可是我们过去的历史讲到国民党,讲到蒋介石时,应该承认是讲了不少谎话,不少违背历史真实的话。
例如讲到抗战,我们很熟悉的八个字就是国民党、蒋介石“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我想这个大家都熟悉。我们还熟悉毛泽东有名的一篇文章,他有个有名的比喻说,抗战期间蒋介石躲到四川的峨嵋山上去了,他没有浇水,没有栽树,现在抗战胜利了,蒋介石从峨嵋山上走下来,把手伸得老长老长的要摘桃子了。毛泽东意思就是说蒋介石没抗战,那么这样的历史显然是不科学的。我建议大家,如果有机会的话,到卢沟桥的抗战纪念馆看一看。你找一找抗战纪念馆里面,讲到国民党,讲到蒋介石,还有没有“消极抗战、积极反共”这八个字,没有。在原来“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地方,现在换了另外八个字,叫“正面战场、继续作战”。这就说明我们现在讲抗战的历史,比以前进步了。我们今天来研究蒋介石,研究国民党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近代史的科学水平,要讲真话,要把历史的本来面目正确地告诉老百姓。
第二个理由就是要发展两岸的和平关系,最终完成民族和国家的统一,我讲一正一反两个例子,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我们大陆做了一个很勇敢也是很正确的决定,邀请台湾和海外的抗日有功将领回大陆参加纪念抗战胜利的活动。我们将邀请书发给其中的一个人叫郝柏村,郝柏村当年是抗日将领,1949年以后他在台湾当过“国防部长”,当过“行政院长”,他的儿子郝龙斌现在是台北市的市长。我们给郝柏村发了一封信,邀请他回大陆来参加纪念抗战的活动。郝柏村回信表示不准备参加。本来回来不回来,参加不参加,是郝柏村的自由,他可以不来。我们的宣传机构觉得下不来台,发了一个消息说,郝柏村因为身体不好,所以他不能够回大陆来参加纪念抗战胜利的活动。我们不发这个消息还可以,我们一发这个消息郝柏村生气了,他第二天就在报纸上发表声明说,我为什么不回大陆去参加抗战纪念活动呢?是因为我觉得大陆抗战的宣传有片面性,所以我不去。
过了大概一个月,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做纪念抗战胜利的报告,其中有一段话是这么讲的,说抗战八年中,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分别承担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共同构成了对敌斗争的态势。胡锦涛的这段话是以前中共中央的领导人从来没有这样讲过的。第一说当时抗战有两个战场,一个是正面战场,一个是敌后战场,这两个战场共同构成了和日本作战的战场。这两个战场是两个党分别领导的。这还不是最主要之点,最主要之点在于胡锦涛把哪一个党放在前面讲,按照我们通常的想法,胡锦涛一定会这么讲,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抗战部队,但是胡锦涛不是这样讲的,他是把国民党放在前面,是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国民党在前面。这以前中共中央的领导人没有谁这么讲过。在胡锦涛讲话之后,台北举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台湾光复60周年的讨论会,我作为大陆学者去参加。吃完午饭以后,我们大家在休息,突然马英九来了,马英九来了以后,他就主动走到主席台上,发表了一个大约15分钟的讲话,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现在连北京的胡锦涛总书记也承认我们国民党领导抗战的功劳了。
马英九接着说,现在关于台湾的地位,有一种说法叫地位未定,台湾是哪个国家的?地位没有确定,马英九说不对,台湾的地位在开罗会议上早就确定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所以刚才我讲的是一正一反的两个例子。我们请郝柏村来他不来,他觉得我们对于抗战的宣传有片面性。当胡锦涛肯定了国民党领导抗战的功劳以后,马英九作为一个好消息向台湾的老百姓,向台湾的学者做报告。是我们片面性的宣传,甚至于是欺骗性的宣传,有利于两岸和平关系的建立呢,还是我们讲实话,讲真话,有利于两岸的和平关系的建立呢?显然是胡锦涛同志的做法。
所以我说时代已经变了,当年我们的口号是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在那个情况底下,我们对蒋介石,对国民党做了一个评价。现在已经发展到两岸和解,共产党和国民党两党和解的新时期,所以胡锦涛在去年,在人民大会堂纪念辛亥革命的时候,胡锦涛又讲了两句话,讲“终结两岸对立,抚平历史创伤”。过去两岸是互相对立,互相仇视,这种情况结束了,要开辟一个新时期了。温家宝也提出来,要“捐弃前嫌”,说国民党和共产党是兄弟,虽然彼此有矛盾,有一点小小的怨愤,有矛盾,有冤仇,但是还是好的亲戚。还是一家人,。这个是我讲的第一点,就是我们正确的评价蒋介石的意义。
1                 当前位置:---正文
刘文典脚踢蒋介石是真是假?(图)来源: 中工网——《陕西工人报》分享到:
&&& 刘文典在网络上很热,被称为“民国狂人”。当然,并不是说他年纪轻轻就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不是说他做过孙中山的秘书,不是说他因钻研《淮南子》六卷专著《淮南鸿烈集解》被蒋介石抬举为“国宝”级人物,不是说他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授课时只讲半篇《海赋》,也不是说他狂言中国真正懂《庄子》的只有庄周和他自己……真正让刘文典名动天下的,是他踢向蒋介石的那招“无影脚”。
&&& 网络上的这段传奇故事如下:1928年,刘文典因所任的安徽大学闹学潮,被蒋介石叫去谈话。刘文典当面顶撞蒋介石,叫他“新军阀”。蒋介石扇了他两耳光,他飞踹蒋介石的下身!刘文典的下场是以《治安条例》打架斗殴论处,关7天。出来后,去清华大学当国文系主任。
&&& 当然,人们津津乐道于刘文典的“飞踹”,无非是想以此来衬托蒋介石的“宽宏大量”、“宰相肚里能撑船”。面对如此严重的冒犯,居然只是关了7天,而且出来后还跳槽到更好的大学做国文系主任。可谓一段“忠臣”遇到“明君”的现实版佳话。
&&& 如果说网络上的版本还较为保守的话,那么作家岳南在《南渡北归》中对于刘文典“飞踹蒋介石”的描写堪称神奇:(蒋介石)顾不得自己的身份,照准刘文典的面部“噼啪”扇了两记耳光,而后又抬腿用笨重的马靴在刘的屁股上猛踹两脚。刘文典一个趔趄,身子摇晃着窜出五六步远,头“咣”的一声撞在一个木头柜子上,巨大的冲击力将木柜拔起,“轰隆”一声撂倒在地上四散开来,刘文典也在惯性的牵引下扑倒在地。但仅一眨眼的工夫,刘文典就于满地乱书与碎瓷破铁中一个鲤鱼打挺站起来,身体后转,倏地蹿到蒋介石面前,像武侠小说中飘然而至的英雄人物一样,飞起一脚,“噗”一声闷响,踢于蒋介石的裆部。蒋“啊”了一声,躬身猫腰,双手捂住下半身在屋内转起圈来……众人见状,大骇……
&&& 在岳南一支生花妙笔下,刘文典哪里是什么大学教授,简直就是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嘛。蒋介石行伍出身,又在日本学习过军事,虽然不算身手矫健,倒也不至于如此窝囊。所以,除了刘文典是武林高手,还有什么别的解释?
&&& 孤例不能为证。好在鲁迅对此也有过记载。日,鲁迅在《十字街头》第一期发表《知难行难》一文,曾经提到过这桩公案,说“安徽大学校长刘文典教授,因不称‘主席’而关了好多天,好容易才交保出外”。在此,鲁迅根本就没有提到刘文典脚踢蒋介石一事,更别说那些精彩的武打场面了。如果这些场面真实发生过,曾经跟刘文典有交往的鲁迅不可能完全回避。
&&& 无独有偶,1939年4月,胡适在《人权与约法》一文中也提及刘文典事:“又如安徽大学的一个学长,因为语言上顶撞了蒋主席,遂被拘禁了多少天。他的家人朋友只能到处奔走求情,绝不能到任何法院去控告蒋主席。”
&&& 鲁迅和胡适都是刘文典同时代的人,他们记载同一件事情时,因为记忆的原因,一些细节上或许有少许偏差,但在脚踢蒋介石这样关键的情节上,不可能都失语。
&&& 对于刘文典和蒋介石见面的场景,当时的南开学生刘兆吉在《刘文典先生遗闻轶事数则》中回忆:蒋介石面带怒容,既不起座,也不让座,冲口即问:你是刘文典么?这对刘文典正如火上加油。刘也冲口而出:“字叔雅,文典只是父母长辈叫的,不是随便哪个人叫的。”这更激怒了蒋介石,蒋一拍桌子,并怒吼:“无耻文人!!你怂恿共党分子闹事,该当何罪?”刘文典也应声反驳蒋介石为不实之词,并大声呼喊:“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躬身向蒋碰去,早被侍卫挡住。蒋介石又吼:“疯子!疯子!押下去!”
&&& 何兆武先生的《上学记》也曾经记载过此事:
&&& 北伐的时候刘文典是安徽大学校长,蒋介石到了安徽,请当地的名流见面。蒋介石是很注重仪表的一个人,可是刘文典挺干瘪的一个老头,还戴副眼镜,蒋介石看他其貌不扬,就问:“你就是刘文典吗?”他回了一句:“你就是蒋介石吗?”一下把蒋介石给惹恼了。
&&& 历史学者李恩柱在香港《文汇报》发文,也没有写到脚踢的情形:第二天,蒋介石召开省政府扩大会议,刘文典也在出席会议之列。开会时间已过,这位校长穿长袍马褂才姗姗而来。蒋介石一看气不打一处来,拍案大骂:“刘文典,你看看自己像个什么东西?简直一个封建遗老!”刘文典反唇相讥:“蒋介石,你看看你是个什么东西?纯粹一个封建军阀!”蒋介石气得下令将刘文典抓起来,要枪毙他。幸亏有国民党元老蔡元培出面说情,声称刘文典有精神不正常的老毛病,这才作罢。
&&& 1988年,张正元、杨忠广在《安徽师大学报》发文,依然不曾提到刘文典与蒋介石的“全武行”:蒋却一再追逼刘文典交出肇事学生,刘文典“出言顶撞”,蒋介石大为震怒:“……尔事前不能制止,事后纵任学生胡作非为,是安徽教育界之大耻,我此来为安徽洗耻,不得不从严法办,先自尔始。”刘文典毫不屈服,怒斥蒋介石为“新军阀”,蒋随即严令随从陈立夫将刘文典送交公安局关押。
&&& 学者叶新在《刘文典轶事》中如此叙述:
&&& 第二年(1928年),学校发生学生风潮。此时,蒋介石以国民政府首脑的身份来到安庆,召见刘文典。见面时,刘称蒋为“先生”而不称“主席”,引起蒋的不满。蒋要刘交出在学生风潮中闹事的共产党员名单,并严惩罢课学生。刘当面顶了回去,说:“我不知道谁是共产党。你是总司令,就应该带好你的兵。我是大学校长,学校的事由我来管。”说到激烈处,两人互相拍桌大骂,一个骂“你是学阀”,一个骂“你是新军阀”。蒋介石恼羞成怒,当场打了刘文典两记耳光,并给他定了个“治学不严”的罪名,把他关进了监狱。
&&& 叶新肯定了“打耳光”一说,“脚踢”一事仍然不见踪影。
&&& 综上所述,蒋介石没有打刘文典耳光,后者也根本就没有脚踢蒋介石。他们之间仅仅是在语言上有一些冲突。仅仅是这样,刘文典就被关押了7天——还是在蔡元培等人求情的前提下。这样的惩罚,不是太轻,而是太重。更何况,刘文典因此丢掉了安徽大学的职位。甚至在蒋介石的威权之下,刘文典在南方一带都难以容身。最后不得不在罗家伦的邀请下,北上到了清华大学,做国文学系教授、主任。
&&& 当然,面对权倾一时的蒋主席,刘文典能够保持一个文人的风骨,不卑不亢,我以为,这倒是很值得每一个文化人伸大拇指,夸一声:好样的。(何仁勇)
编辑:实习生俞艳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民党主席投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