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零件加工工艺流程的种类都有哪些

您现在的位置:&&
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和各种特点分析
  孔作为机械零件上最常见和最常用的特征,起着不同的作用和用途,有定位孔、基准孔、装配孔、工艺孔等等,孔的精度和要求也大不一样,在先进的数控设备应用的同时,孔的传统加工工艺势必受到极大的冲击,孔加工的方式、工艺、刀具等也随之而变,以铣代钻、以铣代铰、以铣代镗也应用而生,在提高产品加工的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同时,应不断探索孔的加工工艺,寻找新的加工方法,不断提升制造水平。本文是笔者在总结自身对孔加工经验的基础上,试图以此为例,分析和发现孔加工的一般性规律,文章从钻孔、铰孔、镗孔、铣孔的工艺出发,剖析各工艺过程的利弊,意在探索高质量高精度加工的工艺过程,找出浅显可行的技术分析方法。    孔是机械零件上极为常见的特征,在许多类零件上都带有孔。据其使用特性及作用不同,加工时的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大不一样,然随着三轴联动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的不断应用,孔的加工工艺也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孔的加工不再以钻削加工为主了,取而代之的是工艺集中的复合加工工艺,既便如此,也不能说一个高精度要求的孔的加工工艺是固定一尘不变的。北京机床研究所副总工艺师金福吉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孔加工的工艺跟质量落后发达国家30年一点也不为过,究其原因,就在于孔的加工工艺的落后。&实际上,孔的加工是刀具在工件内部进行,切屑的排除、散热、观察都比较困难,孔的大小又限制了刀具的大小,孔的精度也限制了刀具的精度等级,测量内孔的尺寸又不方便。由此可见,在传统孔加工工艺的基础上,急需新的孔加工工艺,这些均要求加工人员要重视孔的加工工艺和各种特点。    一、钻削加工    1.所用刀具    刀具有普通麻花钻、可转位浅孔钻、扁钻等。在加工中心上钻孔,大多数采用普通麻花钻。麻花钻有高速钢和硬质合金两种。麻花钻的组成,它主要由工作部分和柄部组成。工作部分包括切削部分和导向部分。    麻花钻的切削部分有两个主切削刃、两个副切削刃和一个横刃。两个螺旋槽是切削流经的表面,为前刀面;与工件过渡表面(即孔底)相对的端部两曲面为主后刀面;与工件已加工表面(即孔壁)相对的两条刃带为副后刀面。前刀面与主后刀面的交线为主切削刃,前刀面与副后刀面的交线为副切削刃,两个主后刀面的交线为横刃。横刃与主切削刃在断面上投影间的夹角称为横刃斜角,横刃斜角&P=50&&55&;主切削刃上各点的前角、后角是变化的,外缘处前角约30&,钻心处前角接近0&,甚至是负值;两条主切削刃在与其平行的平面内的投影之间的夹角为顶角,标准麻花钻的顶角2&=118&。    麻花钻导向部分其导向、修光、排屑和输送切削液作用,也是切削部分的后备。    根据柄部不同,麻花钻有莫氏锥柄和圆柱柄两种。直径为8&80mm的麻花钻多为莫氏锥柄,可直接装在带有莫氏锥孔的刀柄内,刀具长度不能调节。直径0.1&20mm的麻花钻多为圆柱柄,可装在钻夹头刀柄上。中等尺寸麻花钻两种形式均可选用。    2.工艺特性    钻削为孔加工中必不可少的粗加工阶段,该阶段主要考虑的是材料的去除,这一过程主要靠机床主轴的轴向应力进行切削的,所以说切屑是挤出来的,因此,以钻为主的粗加工就会有切屑缠绕与孔内壁处变形大这一结果,在这一过程中重点考虑的是解决钻尖的冷却与切屑的缠绕,也就是说,以钻为主的加工考虑的就是效率,而对孔而言,无法保证孔的加工质量,即便是用钻头自小而大扩孔,亦不能解决挤压造成的变形问题。可以这么说用钻头以钻削加工为主,仅用于粗加工和半精加工阶段,不允许用此工序完成一个孔的精加工。这一阶段钻头的选用一般都要小于孔的尺寸,一旦选用和孔尺寸一致大小的钻头,该孔的加工势必报废。    二、铰削加工    1.所用刀具    机用铰刀。通用标准机用铰刀。    铰刀工作部分包括切削部分与校准部分。切削部分为锥形,担负主要切削工作。切削部分的主偏角为5&&15&,前角一般为0&,后角一般为5&&8&。校准部分的作用是校正孔径、修光孔壁和导向。为此,这一部分带有很窄的刃带(&o=0&,&o=0&)。校准部分包括圆柱部分和倒锥部分。圆柱部分保证铰刀直径和便于测量,倒锥部分可减少铰刀与孔壁的摩擦和减少孔径扩大量。    标准铰刀有4&12齿。铰刀的齿数除了与铰刀直径有关外,主要根据加工精度的要求选择。齿数对家工表面粗早读的影响并不大。齿数过多,刀具的制造重磨都比较麻烦,而且会因齿间容屑槽减少,而造成切屑堵塞和划伤孔壁以致使铰刀折断的后果。齿数过少,则铰削时稳定性差,刀齿的切削负荷增大,且容易产生几何形状误差。铰刀齿数可参照下表选择。  铰刀齿数选择表    2.工艺特性    为提高孔的表面质量,获得较低的粗糙度值,铰削加工是必不可少的。受刀具特性的影响,在该工序中,铰削余量一定要小,不然,损坏铰刀且不说,甚至于会影响孔的最终尺寸和形状。铰削加工对孔的内壁起了修光作用,尺寸精度全部取决于铰刀的精度,铰H7的孔必须用H7的铰刀,铰H6的孔必须用H6的铰刀。尽管如此,铰削有一重大的缺陷,就是该工艺过程不能纠正孔的垂直度,&底孔正,孔铰正;底孔斜,孔铰斜。&显然,通过刀具的精度仅能保证孔的尺寸精度,但不能保证孔的位置精度。由此看来,若用此工序进行精加工,须提前解决好孔的垂直度。    三、镗削加工    1.所用刀具    镗孔所用刀具为镗刀。镗刀种类很多,按切削刃数量可分为单刃镗刀和双刃镗刀。镗削通孔、阶梯孔和不通孔可选用单刃镗刀。    单刃镗刀头结构类似车刀,用螺钉装夹在镗杆上。螺钉1用于调整尺寸,螺钉2起锁紧作用。    单刃镗刀刚性差,切削时易引起振动,所以镗刀的主偏角选的较大,以减小径向力。镗铸铁或精镗孔时,一般取&r=90&;粗镗钢件孔时,取&r=60&&75&,以提高刀具的寿命。    所镗孔径的大小要靠调整刀具的悬伸长度来保证,调整麻烦,效率低,只能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但单刃镗刀结构简单,适用性广,粗、精加工都适用。    2.工艺特性    从刀具结构特点来看,镗孔过程仅仅是一个点切削,故切削力对刀具的磨损特大,所以说加工余量一定要小,不然极易损坏刀具,切削过程也要缓慢,不然孔的表面质量不高,粗糙度值增大。尽管如此,该过程有最大的一个有点,就是他能纠正孔的垂直度和圆度,以为它是围绕轴线旋转的点切削,在点切削带来优越性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缺陷,即退刀过程中刀尖对孔内壁质量的影响,因此说,在使用这一工艺过程时,重点考虑的是如何进刀、如何退刀的问题。常见的有镗定后退刀、停刀、抬刀。有时用于手动方式抬刀等等。    四、铣削加工&&以铣代铰,以铣代镗    1.所用刀具及刀具介绍    所用刀具是立铣刀。立铣刀是数控机床上用得最多的一种铣刀,其结构。立铣刀的圆柱表面和端面上都有切削刃,周刃和端刃可同时进行切削,也可单独进行切削。    立铣刀圆柱表面的切削刃为主切削刃,断面上的切削刃为副切削刃。主切削刃一般为螺旋齿,这样可以增加切削平稳性,提高加工精度。由于普通立铣刀端面中心处无切削刃,所以立铣刀不能做轴向进给,端面刃主要用来加工侧面相垂直的底平面。    为了改善切屑卷曲情况,增大容屑空间,防止切屑堵塞,刀齿数较少,容屑槽圆弧半径则较大。一般粗齿立铣刀齿数为3&4齿,细齿立铣刀齿数为5&8齿,套式结构为10&20齿,容屑槽圆弧半径r=2&5mm。当立铣刀直径较大时,还可制成不等齿距结构,以增强抗震作用,使切削过程平稳。    2.工艺概述    前面几种孔的加工工艺,实质上均是机床的一个点位控制,机床仅控制动作过程,并不控制精度,而精度全部体现在所用的刀具上,刀具的精度不上去,再好的数控机床亦不能加工出高精度、高质量的孔,再者,使用刀具颇多,给换刀带来不便。这些均是上述几种加工过程的不足之处,而用立铣刀铣孔,就能弥补上述加工的缺陷,完全可以实现以铣代铰、以铣代镗,用通用性好的立铣刀,完成一个高精度要求的孔的加工,充分发挥了数控系统的功能,精度用程序来控制,这正是当前数控应用的一个新课题,就是充分利用数控设备,结合数控程序,简化工艺过程优化加工工序,发挥数控设备的优势。    如要完成以铣代铰、以铣代镗,需要编螺旋线加工程序,控制立铣刀走螺旋线轨迹,实现两轴半及三轴联动的控制,完成一个高质量高精度要求的孔加工。    以上几种孔加工工艺,均有优缺点,然一个高质量孔的加工完成,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过程,也非传统意义上孤立的钻、铰、镗、铣,有时可能需要将这些过程复合性地柔和在一起使用,有时可能需利用现有的条件,局部狭义地运用某一工艺,说到底,工艺也是为质量服务的。在实践中,在提高零件质量的基础上,应注意提高效率。我们也渴望有更好的孔加工方式和孔加工工艺,从而在数控机床装备机械制造业的同时,在真正意义上提升加工的产品质量和效益,使其发挥更大的效能,更好地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服务。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联系邮箱: 在线投稿: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机床商务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机床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机床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还没有开通你的开心账户?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机械零件加工工艺的种类都有哪些?
机械零件加工工艺的种类都有哪些?下面小编为您讲解:车(立车、卧车):主要特性是加工回转体;铣(立铣、卧铣):主要特性是加工槽和外形直线面,当然也可以两轴或者三轴联动加工弧面;刨:主要特性是加工外形直线面,一般情况下表面粗糙度没有铣床高;插:可以理解为立起来的刨床,非常适合非完整圆弧加工。磨(平面磨、外圆磨、内孔磨、工具磨等)高精度表面的加工。钻:孔的加工,镗:直径较大、精度较高的孔的加工,较大工件外形的加工。& & 如需要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请登陆我们公司的网站:吹瓶模具、塑料模具制作、机械零件加工
本转帖分类:&&
&&上一帖:
下一帖:&&
(%)点击发表你的观点
热门转帖:
最新专题:
&2016 开心网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机械制造工艺学之史上最全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讲解.ppt 25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  3)影响齿轮接触精度的加工误差分析
齿轮接触精度受到齿宽方向接触不良和齿高方向接触不良的影响。影响齿高方向接触不良的主要因素是齿形误差Δff和基节偏差Δfpb,影响齿宽方向接触不良的主要因素是齿轮的齿向误差ΔFβ,此处只分析影响齿向误差ΔFβ的主要因素。   齿向误差ΔFβ是指在分度圆柱面上,齿宽工作部分范围内,包容实际齿线且距离为最小的两条设计齿线之间的端面距离。
4.4.3 圆柱齿轮齿形加工方法? *   滚齿加工中引起齿向误差的主要因素如下:?   ①滚齿机刀架导轨相对工作台回转轴线存在平行度误差时,齿轮会产生齿向误差(如图4-42所示)。?   ②由于夹具支承端面与回转轴线的垂直度误差,或齿坯孔与定位端面的垂直度误差(如图4-43所示)等工件的装夹误差均会造成被切齿轮的齿向误差。?   ③滚切斜齿轮时,除上述影响因素外,机床差动挂轮的误差,也会影响齿轮的齿向误差。?
4.4.3 圆柱齿轮齿形加工方法? * 图4-42滚齿机刀架导轨误差对齿向误差的影响
4.4.3 圆柱齿轮齿形加工方法? * 图4-43齿坯安装歪斜对齿向误差的影响
4.4.3 圆柱齿轮齿形加工方法? *   2.插齿及与滚齿工艺特点比较?   1)插齿原理与运动?   插齿也是生产中普遍应用的一种切齿方法。?   (1)插齿原理。从插齿过程上分析,插齿刀和工件相当于一对轴线相互平行的圆柱齿轮相啮合,插齿刀就是一个磨有前、后角具有切削刃的高精度齿轮。
4.4.3 圆柱齿轮齿形加工方法? *   (2)插齿的主要运动(如图4-44所示)有:?   ①切削运动。插齿刀的上下往复运动。?   ②分齿展成运动。插齿刀与工件间应保持正确的啮合关系。插齿刀每往复一次,工件相对刀具在分度圆上转过的弧长为加工时的圆周进给运动,故刀具与工件的啮合过程也就是圆周进给过程。?   ③径向进给运动。插齿时,为逐步切至全齿深,插齿刀应有径向进给运动fr。
4.4.3 圆柱齿轮齿形加工方法? *   ④让刀运动。插齿刀作上下往复运动时,向下是工作过程。为了避免刀具擦伤已加工的齿面并减少刀齿磨损,在插齿刀向上运动时,工作台带动工件沿径向退出切削区一段距离,插齿刀工作行程时,工件恢复原位。在较大规格的插齿机上,让刀运动由插齿刀刀架部件来完成。
4.4.3 圆柱齿轮齿形加工方法? * 图4-44插齿时的运动
4.4.3 圆柱齿轮齿形加工方法? *   2)插齿与滚齿工艺特点比较?   插齿与滚齿同为常用的齿形加工方法,它们的加工精度和生产率也大体相当。但在精度指标、生产率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又各自有其特点。现分析比较如下:?   (1)插齿的加工质量。?   ①插齿的齿形精度比滚齿高。这是因为插齿刀在制造时,可通过高精度磨齿机获得精确的渐开线齿形。?   ②插齿后的齿面粗糙度比滚齿小。其原因是插齿的圆周进给量通常较小,插齿过程中包络齿面的切削刃数较滚齿多,因而插齿后的齿面粗糙度小。
4.4.3 圆柱齿轮齿形加工方法? *   ③插齿的运动精度比滚齿差。因为在滚齿时,一船只是滚刀某几圈的刀齿参加切削,工件上所有齿槽都是这些刀齿切出的;而插齿时,插齿刀上的各刀齿顺次切削工件各齿槽,因而,插齿刀上的齿距累积误差将直接传给被切齿轮;另外,机床传动链的误差使插齿刀旋转产生的转角误差,也使得插齿后齿轮有较大的运动误差。?   ④插齿的齿向误差比滚齿大。插齿的齿向误差主要决定于插齿机主轴往复运动轨迹与工作台回转轴线的平行度误差。插齿刀往复运动频率高,主轴与套筒的磨损大,因此插齿的齿向误差常比滚齿大。
4.4.3 圆柱齿轮齿形加工方法? *   (2)插齿的生产率。切制模数较大的齿轮时,插齿速度要受插齿刀主轴往复运动惯性和机床刚性的制约,切削过程又有空程时间损失,故生产率比滚齿加工要低。但在加工小模数、多联齿、齿宽窄的齿轮时,插齿生产率会比滚齿高。   (3)插齿的应用范围。从上面分析可知,插齿适合于加工模数小、齿宽较小、工作平稳性要求较高而运动精度要求不太高的齿轮。尤其适用于加工内齿轮、多联齿轮中的小齿轮、齿条及扇形齿轮等。但加工斜齿轮需用螺旋导轨,不如滚齿方便。
4.4.3 圆柱齿轮齿形加工方法? *
  齿轮的齿端加工方式有:倒圆、倒尖、倒棱和去毛刺四种方式。经倒圆、倒尖、倒棱后的齿轮(如图4-45所示),沿轴向移动时容易进入啮合。齿端倒圆应用最多,图4-46是用指状铣刀倒圆的原理图。倒圆时,齿轮慢速旋转,指状铣刀在高速度旋转的同时沿齿轮轴向作往复直线运动。齿轮每转过一齿,铣刀往复运动一次,两者在相对运动中即完成齿端倒圆。同时由齿轮的旋转实现连续分齿,生产率较高。齿端加工应安排在齿形淬火之前进行。
齿端加工? *   2)齿轮的热处理?   齿轮加工中根据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3页20页52页52页11页45页205页87页12页44页机械零件制造工艺文件的制作
机械零件制造工艺文件的制作需要体现哪些内容?有哪些特征?
将机械零件制造工艺过程的各项内容和要求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编制,以文件和标准的形式固定下来,就形成了工艺文件。
工艺文件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综合型工艺文件,即将一个产品的所有要求统一编制在一个文件中,简单明了,便于查询,适用于产品结构简单、生产批量小的场合。
二是分类型工艺文件,即根据产品制造技术的专业特点分类编制,突出专业特点,适用于各类产品。
一种标准化机床附件和机械零件部件,除了个别品种外,大多数品种的生产流程基本相似。因此,机床附件标准件的制造工艺文件的编制便于实现规范化、系列化。
1.工艺文件的种类
机械零件制造工艺文件一般可以分为三类:主导性工艺文件、管理性工艺文件和生产性工艺文件。主导性工艺是基础,管理性工艺文件用于供应和管理零件制造过程中的所需要的物料,生产性工艺文件用于指导生产。
2.工艺文件的编制依据
主要包括:产品的设计图样,与产品有关的国家标准、企业标准、企业内部标准和规定,客户提出的特殊要求,企业所具备的工艺装备、技术和管理水平,生产规模和生产布局等。
3.工艺文件的特点
(1)指令性工艺文件是保证产品质量,保证生产有序进行和开展企业管理的重要法规,一经发放,必须坚决执行。
(2)基础性工艺文件是企业的生产组织、物质供应、质量管理和经济核算的依据,是企业各个业务部门开展工作的基础性文件。
(3)可操作性 工艺文件不仅要求准确、完整、统一和规范外,还要求通俗易懂、简单明了,适合普通操作着使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
(4)企业形象性工艺文件是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制定的,其内容集中了企业在技术、管理和工艺装备等方面的优势,从一个方面体现了企业的实力和形象。
机械零件制造工艺文件的标准化,便于制造规范化、流程化,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智造360机械自动化设备加工订单交易撮合平台:
助您快速找到满意的机械加工供应商;
助您快速找到优质的机械加工采购订单;
智造360是以行业为核心,以加工、定制、外协和专业服务为主导的企业互助式B2B电子商务平台。平台致力于国内外非标机械加工领域,专注做“共享经济”下的资源调配,自2016年正式上线运营以来,通过认证的机械加工供应商和采购商已有5000多家,大部分用户已经在平台进行发单、接单正常交易。智造360()期待您的加入!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机械零件的强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