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伊战争时期双方都购买了大量中国武器(飞机,坦克,一战时期轻武器大全等),其

交战各方:
伊朗 伊拉克
伤亡情况:
伊朗 军队死亡35万人,受伤70万人,被俘3万人,损失作战飞机约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
伊拉克 军队死亡18万人,受伤25万人,被俘5万人,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辆,火炮1500门,舰艇15艘。
主要指挥官:
战争过程/两伊战争
两伊战争两伊战争,在伊朗被称为伊拉克入侵战争,又称第一次海湾战争或第一次波斯湾战争,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伊朗和伊拉克在地理位置上都属于。历史上,两国为边境交界处的夏特阿拉伯河的主权而产生争议。日,伊拉克为这块有争议的河流,借口为抵御“伊斯兰革命”,悍然向伊朗发动军事进攻,从而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战争长达8年,成为继外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争。整个战争进程可分为:第一阶段,伊拉克进攻,伊朗防御;第二阶段伊朗由战略相持转为战略反攻,伊拉克丧失战场主动权;第三阶段伊朗进攻,伊拉克防御。两伊战争实际上是一场“马拉松”式的消耗战。8年中,两国军费开支和经济损失总计达6000亿美元,交战双方人员伤亡148万人,被俘8万人。其中伊朗军队死亡35万人,受伤70万人,被俘3万人,损失作战飞机约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伊拉克军队死亡18万人,受伤25万人,被俘5万人,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辆,火炮1500门,舰艇15艘。同时,非交战国也蒙受巨大损失,被击沉击毁船只90艘,击伤546艘,另有90艘被困于阿拉伯河,大部损坏。
战争起因/两伊战争
两伊战争战争的起因是由于总统试图完全控制位于西北部的,该水道是两个国家重要出口通道。为萨达姆提供武装并支持其向这一有争议的地区发动进攻,试图以此遏制刚刚通过革命上台并强烈反美的伊朗政权。 而在1975年,美国国务卿曾支持伊朗国王对当时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发动进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国家还担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产生的武装政权向周边地区扩散。导致两伊战争的另一因素是两国领导人的野心。宗教领袖试图将他领导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推广到整个中东地区。不过由于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这方面的尝试还十分有限。 对萨达姆而言,他掌权时间不长,正试图使获得地区霸权地位。对伊朗战争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为海湾地区的霸主并控制石油贸易。军队内部清洗和美制装备零件严重缺乏都很大地影响了伊朗曾经强大的军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区的伊朗防御也很薄弱。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对当时伊拉克外长的刺杀企图为借口,抓住机会发动进攻。伊拉克与伊朗之间的领土纠纷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加上两国长期存在着民族矛盾、宗教分歧,又都想称雄海湾地区,因此双方关系一直紧张,小的边界冲突不断。1978年伊朗发生内乱,伊拉克支持伊朗国王巴列维,并将侨居在伊拉克的霍梅尼驱逐出境。1979年2月;霍梅尼上台执政,煽动伊拉克的什叶派推翻萨达姆政权。1980年9月下旬,伊拉克趁伊朗在霍梅尼上台后政局动荡,经济恶化,军心不稳,伊(伊朗)美断交的时机,对伊朗发动了旨在收复失地、打击霍梅尼输出革命、争夺海湾霸权的战争。
战争爆发/两伊战争
两伊战争伊拉克在从获得了很大外交和军事上的支持。主要是和则提供了经济援助。另外,美国也偏向伊拉克,向其提供武器和经济援助。自1985年起,美国在出售给伊拉克武器的同时也出售给伊朗。这引发了后来里根政府的。这场战争进行得十分惨烈。战争双方都常常使用类似于一战中的人海战术攻击。伊拉克使用了包括塔崩毒剂在内的化学武器。尽管伊拉克率先挑起战争和使用化学武器,国际社会对其并没有施加太大的压力。1982年6月,伊朗发动的一系列反攻夺回了伊拉克在战争初期占领的土地。伊拉克鉴于可能被彻底打败,向伊朗提出休战的建议。此时,伊朗试图打垮伊拉克政权,因此拒绝了这一建议。这样导致战争又进行了六年。在此期间,西方海军力量介入该地区,试图保护海湾航道畅通。由此导致伊朗导弹攻击美国斯塔克号护卫舰;以及美国文森斯号巡洋舰击落伊朗民航客机,29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丧生。
战争进程/两伊战争
战场上戴着防毒面具的伊朗士兵第一时期,战争在伊朗境内进行。日晨,伊拉克调集大量飞机对伊朗首都等15座城市和空军基地进行空袭。23日凌晨2时,出动地面部队5个师又2个旅,1200余辆坦克,分北、中、南三路向伊朗发起进攻。到10月底,伊朗挡住了伊拉克军队的全面进攻。从1982年3月起,伊朗军队转入反攻。,伊拉克宣布已将其军队撤出所占伊朗领土,两国边界又恢复战前状态。具体战争过程面对伊拉克的强大攻势,伊朗军队仓促应战。其空军袭击了伊拉克境内的16个目标。地面部队调整部署,向边境机动。在前线集结了7个师又2个旅的兵力,此外还有大批的革命卫队。伊朗设防的重点在北线,以扼守主要通道,迟滞伊拉克军队的进攻。伊朗阻滞了伊拉克的进攻势头后,渐渐夺取并把握了战争的主动权。1981年9月,伊朗开始大举反攻。9月底,伊朗集中10余万兵力,发动大规模的反击战,解除了伊拉克对阿巴丹的包围。1982年3月下旬,经过周密部署,伊朗又发动了“胜利行动”攻势,全歼伊拉克2个旅,重创2个师,共毙伤伊拉克士兵2.5万人,俘虏1.5万人,击毁坦克360辆,击落飞机20余架,缴获了上百辆坦克和装甲车。4月20日,伊朗又集中近3个师的兵力和大批革命卫队约10万余人,发起以收复市为目标的“耶路撒冷圣城行动”攻势。经过25天激战,终于收复了南部重要港口城市霍拉姆沙赫尔。6月10日,伊拉克提出全线停火建议,并单方面实施停火,宣布承认两国于1975年签订的《阿尔及尔协议》继续有效,并准备在伊拉克根本权利得以承认的基础上同伊朗谈判。6月20日,又宣布10天内从境内撤回全部军队。6月29日,其军队已基本撤出伊朗。 第二时期,战争在伊拉克境内进行。日,伊朗集中10万军队,向伊拉克南部巴士拉地区发动猛烈进攻。经过多次拉锯战,至9月底伊朗军队控制了伊拉克境内面积约200多平方千米的狭长地带。从10月开始,伊朗又出动5万军队向伊拉克北部曼达利地区发起进攻,深入伊拉克境内,对巴格达造成威胁。伊拉克军队前后组织7次反击,将伊朗军队阻挡在边界一带。1983年2月以后,伊朗在中线和北线再次发动了一系列攻势。伊拉克基本守住了防线。至1984年3月底,伊朗的攻势基本停止。具体过程为了进一步迫使伊朗罢兵言和,自1984年4月起,伊拉克采取“以战迫和”方针,在地面和海上连续向伊朗发起主动出击。在局部地区对伊朗军队发动一系列的小规模袭击,并在战斗中多次使用化学武器。与此同时,伊拉克还利用其空中优势,发动了举世震惊的“袭船战”。 1986年,两伊战争再度激烈。伊朗一反过去打消耗战的方针,力争速战速决。1986年2月初,伊朗出动9万余人的兵力,发动了规模较大的代号为“曙光—8号”的攻势,攻克了伊拉克南部重要的港口城市——法奥。与地面战场相呼应,1986年,两伊“袭船战”一再升级,遭到袭击的船只达106艘,其中有28艘进出口的船只遭到袭击。由于两伊“袭船战”影响到非交战国的利益,于1986年11月和12月,先后向联合国的5个常任理事国美国、苏联、中国、法国和英国提出租船和护航要求。苏美相继同意为科威特油轮护航,并以此为由不断向海湾派遣军舰,从而使原来就很紧张的海湾局势增添了更大的危险。为避免战争进一步升级,联合国安理会于日一致通过了第598号决议,要求两伊双方立即停火。598号决议通过后,由于两伊积怨已久,在停火问题上立场各异,分歧较大,谁也不愿主动作出让步,因而联合国598号决议迟迟得不到贯彻落实。两伊战争第三时期,1988年,是两伊战争出现重大转折的一年。2—4月,双方使用了数百枚袭击对方的城镇,掀起了一场空前规模的“袭城战”。此后,在相持中,伊拉克渐渐占了上风,4月17日,伊拉克军队对法奥地区的伊朗守军发动了代号为“斋月”的攻势,经过两天激战,于18日下午全部收复被伊朗占领两年之久的法奥地区。外国军事专家评论,这是“两伊战争的转折点”,它“打开了结束两伊战争的大门”,“为两伊通向和平开辟了道路”。伊朗在欲战不能,欲罢不忍的境况下,被迫于日宣布,同意接受联合国。8月20日,两伊双方实现停火,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从1984年4月开始的4年多时间里,双方在边境地区互有攻守,战争转入长期消耗战。至1988年7月,伊朗所占伊拉克领土几乎全部丧失。
要求停战/两伊战争
残酷的8年,两伊战争为使两伊战争尽快结束,联合国安理会于日通过了要求两伊立即停火的第598号决议。次日,伊拉克表示欢迎决议,并决定暂停袭击伊朗海上目标,以示诚意。但伊朗没有表态,直到日才宣布接受第598号决议。从两伊战争停火后的第5天即8月25日开始,在主持下,两伊外长举行了多次会谈,但谈判毫无结果。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爆发后,伊朗利用危机逼使伊拉克最终接受了伊朗的和平条件,承认伊朗对阿拉伯河的一半主权,并从伊朗领土撤出了军队。历时8年的两伊战争,结果两败俱伤。伊拉克伤亡和被俘48万人,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多辆,火炮1500门,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两国军费开支近2000亿美元,经济损失达5400亿美元,双方的综合国力因此受到很大的削弱。
战后消耗/两伊战争
两伊战争前后历时7年又11个月,是20世纪最长的战争之一。它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是一场对双方来说都得不偿失、没有胜利者的战争。这场战争前,伊拉克的外汇盈余近400亿美元,战争结束时,它的外债是800亿美元,其中400多亿是欠西方国家和苏联的军火债、300多亿是欠其他阿拉伯国家的贷款。战争中,伊拉克的死亡人数是30万、伤60万,直接损失(包括军费、战争破坏和经济损失)是3500亿美元。伊朗也欠外债450亿美元,死亡70万、伤110多万,仅德黑兰就有20万妇女失去丈夫;直接损失3000亿美元。战争使两国经济发展计划至少推迟20至30年。战争使两个国家都受到惨重损失,经济发展停滞,石油出口骤降,死伤人数以百万计。伊拉克因此也背负了大量的债务,仅欠科威特的债务即达140亿美元。这也是后来萨达姆入侵科威特的原因之一。 战争结束时,两国的分界线恢复到了战前的情况。 这场战争是二战以后伤亡最大的战争之一,仅次于和。具体伤亡数字有很多说法,一般认为死亡人数为一百万人左右。 军队由战前的24万人发展到战后的120万人。
启示影响/两伊战争
日,伊朗士兵在首都德黑兰参加阅兵式(一)巨额资金能够买到现代化武器装备,但买不到军队的现代化水平。因此,引进外国先进的,一定要与本国实际相结合。两伊是中东地区富有的石油输出国,自1973年以来,两国耗资数千亿美元,从国外竞相引进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但两伊的工业基础薄弱,许多先进武器的零配件本国无力修配,弹药主要靠国外供给;两国士兵的文化程度很低,要掌握诸如苏制“萨姆”和美制“轻剑”、“霍克”型地空导弹,驾驶T—72坦克和米格—23战斗机等先进武器,是相当困难的。 (二)现代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固然应当重视速战速决,但同时还应当有长期作战的准备。战争初期,伊拉克采取突然袭击的闪电行动,旨在实现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其把战争赌注完全押在这一点上,在思想上和物资上缺乏长期作战的准备,因此,一旦速战速决企图被对方粉碎,便力不能支,逐渐由主动转为被动。伊朗依仗自身国大人多的优长,采取了“”的战略。(三)现代局部战争中,仍应以歼敌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而不应过分纠缠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两伊战争中,几乎所有的战役战斗都是以城市(镇)为目标的攻防战,双方满足于攻城掠地的表面“胜利”,忽视大量歼灭敌有生力量。(四)现代局部战争,武器装备和物资损耗大,给后勤补给提出了新课题。两伊战争虽然称不上是高水平的现代化战争,但战争消耗是以来局部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如战争初期,伊拉克仅对这样一个1000户的小镇就发射了几万发炮弹。两伊陆军主要是装甲和机械化部队,油料消耗多,据估算,伊拉克军队每天消耗的油料达吨。伊朗顶住了伊拉克军队的进攻后,也因补给困难而拖长了反攻的时间。转入反攻后,伊朗多次向伊拉克发动地面攻势,但两次战役之间的间隔比较长,有时竟长达5个月以上。其主要原因是后勤系统混乱,武器装备等作战物资供应跟不上,因而续战能力不强。
后世评价/两伊战争
两伊战争,这个被世界军界评论为‘先进武器打低水平战争”最典型范例,当时自吹的世界军事强国,动用了除以外的所有先进武器(化学武器都用上了),F14,F4,幻影战斗机,飞毛腿导弹,打了8年,死伤百万人,最后掐得筋疲力尽,民不聊生,谁也奈何不得,差点经济崩国,最后停战了事。
战争影响/两伊战争
伤亡两伊战争前后历时7年又11个月,是20世纪最长的战争之一。它是一场名副其实的、“马拉松”式的消耗战,是一场对双方来说都得不偿失、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双方经济损失惨重,发展停滞,石油出口骤降,战争中的军费支出和战争导致的经济破坏共计到达6000多亿美元,战争使两国经济发展计划至少推迟20至30年。这场战争前,伊拉克的外汇盈余近400亿美元,战争结束时,它的外债是800亿美元,其中400多亿是欠西方国家和苏联的军火债、300多亿是欠其他的贷款,仅欠科威特的债务即达140亿美元。这也是后来萨达姆入侵科威特的原因之一。 这场战争是二战以后伤亡最大的战争之一,仅次于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两伊伤亡人数约270万,其中,死亡约100万,受伤约170万。伤亡人数约占两国总人口的4.5%,相当于4次中东战争伤亡人数的17倍。伊拉克的死亡人数是30万、伤60万,直接损失(包括军费、战争破坏和经济损失)是3&500亿美元。伊朗也欠外债450亿美元,死亡70万、伤110多万,仅德黑兰就有20万妇女失去丈夫;直接损失3&000亿美元。 交战双方人员伤亡148万人,被俘8万人。其中伊朗军队死亡35万人,受伤70万人,被俘3万人,损失作战飞机约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伊拉克军队死亡18万人,受伤25万人,被俘5万人,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辆,火炮1500门,舰艇15艘。同时,非交战国也蒙受巨大损失,被击沉击毁船只90艘,击伤546艘,另有90艘被困于,大部损坏。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34次
参与编辑人数:22位
最近更新时间: 11:29:30
贡献光荣榜两伊战争双方都用中国武器
】&&&&&&&&&&&&
  日,两伊战争爆发,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由此展开。战争爆发后,由于伊朗和伊拉克两国自身的国防工业薄弱,必须从国外进口大量武器装备及零配件。由于中国武器价格便宜、操作简单,战争期间,双方均大量购买了中国的武器装备。  这场远在西亚的战争对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军工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及时雨&。80年代初,国家进入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时期,不得不大量缩减军备,提出&军队要忍耐&。这样,失去了国内的军火订货,中国的军工企业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这时候因为两伊战争而送来的军火订单对于当时困难的中国军工厂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中国研制的歼-7飞机
  双方都买歼-7飞机  战争开始后,国际社会开始对伊朗和伊拉克双方都实行了武器禁运,于是伊拉克就试图通过关系密切的阿拉伯国家进口飞机来弥补战时损耗,于是通过约旦出面获得了80架歼-7飞机。此外,伊拉克还从支持自己的埃及得到了一批二手的歼-7飞机。当时,埃及空军已经拥有了性能更好的F-16战斗机,于是将剩余的飞机转让给了伊拉克。  伊拉克空军装备这些歼-7飞机之后,与苏联的米格-21战斗机一起装备军队,用于对付伊朗方面的F-4、F-5和F-14战斗机。发现其性能不亚于苏联制造的米格-21战斗机,并且价格便宜。  两伊战争的另一方伊朗,也同样受到武器装备损耗的困难。到了两伊战争后期,伊朗空军所有的主力作战机型都损耗严重,除了战斗中的损失以外,其装备的多数美制战斗机由于武器禁运而缺少零配件而无法正常起飞,需要继续补充新的飞机。  1988年和1990年,伊朗两次进口了30架的歼-7BI和歼-7N飞机,此外还进口了几架歼教-7BI和歼教-7N型的教练机。由于伊朗空军装备该飞机时,两伊战争已经结束。因此这些歼-7飞机没有机会和同样使用歼-7飞机的伊拉克空军较量一番。  战后,伊朗空军利用这些飞机培训和保持飞行员的飞行技术。据说后来伊朗不满意中方的售后服务,没有再继续购买歼-7飞机和教练机,并且把所购买的歼-7几乎全部转手卖给了苏丹和坦桑尼亚。
伊拉克战场上的中国造69式坦克&
  好操作的69式坦克  最早购买中国坦克的是伊拉克。当时伊拉克拥有海湾国家的巨额石油美元财政支持,完全可以购买更好的法国、苏联等国的坦克。欧美发达国家的武器性能虽好,但是对人员的要求也很高,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操作使用和维修保养人员和相关体系,伊拉克在战时无法短时间建立这种体系。因此,伊拉克看中了同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研制的坦克。  最开始伊拉克也进口了不少苏联的T-55/62坦克,但是从武器来源多元化的角度考虑,不能总用一个国家的武器。由于中国坦克属于仿制苏联制式的,在培训使用维修上,能跟大量使用苏联原装武器的伊拉克军队接轨,所以伊拉克便大量从中国进口坦克。数量多达2000多辆,相当于伊拉克陆军鼎盛时期拥有坦克数量的四成。  中国最初卖给伊拉克的首批坦克可能是59式,也就是苏联1950年装备苏军的T-54的中国简化生产型,这批坦克对于伊拉克而言,纯粹是应急,就性能而言60年代就落后了,没有多少战术意义。  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看中了中国的69式坦克的改进型69II,大量采购。这种坦克也成了80-90年代中国军火贸易和军援的主要坦克品种。总体而言,69II的性能并不好,和50年代的坦克相比性能提高有限,但是价格便宜,大量的部件都采用59式坦克的部件。其优势在于操作简单,对乘员的要求很低,维修保养也简单方便。这正好是伊拉克军队所需要的。  伊拉克得到这些中国坦克后,马上投入了两伊战场前线,战时被伊朗缴获的也不少。伊朗在缴获了伊拉克使用的中国坦克后,发现这些坦克操作简单,正好符合当时伊朗军队缺乏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状况。中国也答应卖给伊朗坦克和火炮等武器。虽然答应卖,但是不能公开的卖,于是伊朗就找了朝鲜当中间商,作为北韩跟伊朗的交易。这样,即便暴露也非中国的责任,朝鲜和美国早已交恶,根本也不怕美国和西方制裁。这样一来,两伊战争的交战双方就都用上了中国的69式坦克。
中国仿AK47的56式冲锋枪
现身两伊战争中的&蚕&式导弹
  实用的&蚕&式导弹  两伊战争期间,中国出售给伊朗一批固定部署的&蚕&式导弹。这种导弹性能落后(50-60年代的苏联技术延伸),体积庞大,部署麻烦,属于防御型武器,但是对于伊朗而言却非常实用,部署了这种导弹之后,伊朗便可以封锁霍尔姆斯海峡,战争期间频频袭击航行的各国油轮。当时世界各地的报纸电视上整天充斥着伊朗用&蚕&式导弹袭击油轮的报道,各国油轮都被袭击,很多国家都派军舰去海湾护航。直到今天,这种&蚕&式导弹还能发挥重要作用。伊拉克倒是没有看中这种不太先进的&蚕&式导弹,他们有先进的飞鱼导弹和飞毛腿导弹,自然瞧不起中国的落后&破烂&。  军工企业发了财  对于交战双方中国比较公平,基本上一碗水端平。伊拉克有的,伊朗也都有。不过每种武器的数量就不同了,毕竟各自的需求和财力不同。伊朗方面购买了不少63式装甲车和63式107MM火箭炮;伊拉克方面不仅购买了中国的坦克和飞机,也购买了火炮、冲锋枪等武器。被称为中国AK的56式冲锋枪,由于性能可靠、价格便宜而受到双方欢迎。  两伊战争打了八年,中国也卖了八年的军火给这两个互相厮杀的&难兄难弟&。当时,中国生产武器和弹药的企业都发了大财。617厂厂史记载,80年代短短几年间,617厂靠出口外贸坦克就创汇10多亿美元。在当时看,这可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从现在的资料文章看,80年代,中国出口的武器十有八九是要卖给伊朗和伊拉克的。当时各个工厂纷纷通过各种渠道进口苏联的武器,然后仿制出来,等着两伊来订货。  80年代是中国武器出口的黄金时代,海湾战争结束后,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统计,中国的武器出口额连年下降,最近几年连印度、韩国等都超越了中国的武器出口量,而中国成为了武器净进口国。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还是中国武器在战争中的表现。海湾战争后,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武器出口国,各国都想购买美国的武器,就是因为美国武器在战场上的表现。而中国以及苏式的武器出口受挫,不单单是国际政治气候变化,还与大量装备中国和俄国武器的伊拉克军队惨败有很大的关系。  来源:《文史参考》
(责任编辑:肖静)
明武宗朱厚照南巡途中,突然发布了一道圣旨,禁止民间养猪、卖猪、杀猪、吃猪肉,胆敢违抗,则发配边疆永远充军。因&猪&与&朱&同音,按旧制应避讳,明武宗已经把养猪、杀猪这件民间寻常事
上世纪20年代,梁启超在东南大学,其门生罗时实等问:&国粹将亡,为之奈何?&梁启超反问:&何以国粹将亡?&门生答道:&先生不见今日读经之人之少乎?&梁启超听后勃然拍案
我要发表留言
新刊(11月上)蒋经国的传奇不仅限于&上海打虎&,生于浙江溪口,15岁时远赴莫斯科,和邓小平是同学;27岁回到中国,在江西试验&赣南新政&;39岁时随父亲蒋介石败退台湾。蒋经国59岁开始担任&行政院副院长&,在他执掌台湾的20年时间里,推动十大建设,台湾经济发展迅速,跻身&亚洲四小龙&之一,创造了台湾均富奇迹&&
封面文章:蒋经国迈出国民党改造第一步/陶涵贴身随侍14年 亲历蒋经国改革之路/宋楚瑜&他就是那个和蔼可亲的爷爷&/蒋友柏台湾那些年/廖信忠重新思考蒋经国与台湾民主化/张铁志
热点文章排行
  朝鲜军队溃不成军时,斯大林为何不派兵支援朝鲜?当中国30万大军在鸭绿江畔集结时,华盛顿为何仍错误地认为中国不会出兵?
&&& 它是何方党史笔记的集结。不是单纯从亲历、亲闻写起,而是从大量的史料出发,旁征博引,梳理了毛泽东与张闻天关系的演变&&
&&& 作者是钓鱼台写作班子的助理人员、&前七篇&、&二十五条&等重要文章和文件的起草入之一和惟一在世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两伊战争双方都用中国武器
来源:综合
作者:文|纪彭
  日,两伊战争爆发,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由此展开。战争爆发后,由于伊朗和伊拉克两国自身的国防工业薄弱,必须从国外进口大量武器装备及零配件。由于中国武器价格便宜、操作简单,战争期间,双方均大量购买了中国的武器装备。
  这场远在西亚的战争对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军工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及时雨”。80年代初,国家进入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时期,不得不大量缩减军备,提出“军队要忍耐”。这样,失去了国内的军火订货,中国的军工企业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这时候因为两伊战争而送来的军火订单对于当时困难的中国军工厂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中国研制的歼-7飞机
  双方都买歼-7飞机
  战争开始后,国际社会开始对伊朗和伊拉克双方都实行了武器禁运,于是伊拉克就试图通过关系密切的阿拉伯国家进口飞机来弥补战时损耗,于是通过约旦出面获得了80架歼-7飞机。此外,伊拉克还从支持自己的埃及得到了一批二手的歼-7飞机。当时,埃及空军已经拥有了性能更好的F-16战斗机,于是将剩余的飞机转让给了伊拉克。
  伊拉克空军装备这些歼-7飞机之后,与苏联的米格-21战斗机一起装备军队,用于对付伊朗方面的F-4、F-5和F-14战斗机。发现其性能不亚于苏联制造的米格-21战斗机,并且价格便宜。
  两伊战争的另一方伊朗,也同样受到武器装备损耗的困难。到了两伊战争后期,伊朗空军所有的主力作战机型都损耗严重,除了战斗中的损失以外,其装备的多数美制战斗机由于武器禁运而缺少零配件而无法正常起飞,需要继续补充新的飞机。
  1988年和1990年,伊朗两次进口了30架的歼-7BI和歼-7N飞机,此外还进口了几架歼教-7BI和歼教-7N型的教练机。由于伊朗空军装备该飞机时,两伊战争已经结束。因此这些歼-7飞机没有机会和同样使用歼-7飞机的伊拉克空军较量一番。
  战后,伊朗空军利用这些飞机培训和保持飞行员的飞行技术。据说后来伊朗不满意中方的售后服务,没有再继续购买歼-7飞机和教练机,并且把所购买的歼-7几乎全部转手卖给了苏丹和坦桑尼亚。
伊拉克战场上的中国造69式坦克
  好操作的69式坦克
  最早购买中国坦克的是伊拉克。当时伊拉克拥有海湾国家的巨额石油美元财政支持,完全可以购买更好的法国、苏联等国的坦克。欧美发达国家的武器性能虽好,但是对人员的要求也很高,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操作使用和维修保养人员和相关体系,伊拉克在战时无法短时间建立这种体系。因此,伊拉克看中了同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研制的坦克。
  最开始伊拉克也进口了不少苏联的T-55/62坦克,但是从武器来源多元化的角度考虑,不能总用一个国家的武器。由于中国坦克属于仿制苏联制式的,在培训使用维修上,能跟大量使用苏联原装武器的伊拉克军队接轨,所以伊拉克便大量从中国进口坦克。数量多达2000多辆,相当于伊拉克陆军鼎盛时期拥有坦克数量的四成。
  中国最初卖给伊拉克的首批坦克可能是59式,也就是苏联1950年装备苏军的T-54的中国简化生产型,这批坦克对于伊拉克而言,纯粹是应急,就性能而言60年代就落后了,没有多少战术意义。
  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看中了中国的69式坦克的改进型69II,大量采购。这种坦克也成了80-90年代中国军火贸易和军援的主要坦克品种。总体而言,69II的性能并不好,和50年代的坦克相比性能提高有限,但是价格便宜,大量的部件都采用59式坦克的部件。其优势在于操作简单,对乘员的要求很低,维修保养也简单方便。这正好是伊拉克军队所需要的。
  伊拉克得到这些中国坦克后,马上投入了两伊战场前线,战时被伊朗缴获的也不少。伊朗在缴获了伊拉克使用的中国坦克后,发现这些坦克操作简单,正好符合当时伊朗军队缺乏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状况。中国也答应卖给伊朗坦克和火炮等武器。虽然答应卖,但是不能公开的卖,于是伊朗就找了朝鲜当中间商,作为北韩跟伊朗的交易。这样,即便暴露也非中国的责任,朝鲜和美国早已交恶,根本也不怕美国和西方制裁。这样一来,两伊战争的交战双方就都用上了中国的69式坦克。
中国仿AK47的56式冲锋枪
现身两伊战争中的“蚕”式导弹
  实用的“蚕”式导弹
  两伊战争期间,中国出售给伊朗一批固定部署的“蚕”式导弹。这种导弹性能落后(50-60年代的苏联技术延伸),体积庞大,部署麻烦,属于防御型武器,但是对于伊朗而言却非常实用,部署了这种导弹之后,伊朗便可以封锁霍尔姆斯海峡,战争期间频频袭击航行的各国油轮。当时世界各地的报纸电视上整天充斥着伊朗用“蚕”式导弹袭击油轮的报道,各国油轮都被袭击,很多国家都派军舰去海湾护航。直到今天,这种“蚕”式导弹还能发挥重要作用。伊拉克倒是没有看中这种不太先进的“蚕”式导弹,他们有先进的飞鱼导弹和飞毛腿导弹,自然瞧不起中国的落后“破烂”。
  军工企业发了财
  对于交战双方中国比较公平,基本上一碗水端平。伊拉克有的,伊朗也都有。不过每种武器的数量就不同了,毕竟各自的需求和财力不同。伊朗方面购买了不少63式装甲车和63式107MM火箭炮;伊拉克方面不仅购买了中国的坦克和飞机,也购买了火炮、冲锋枪等武器。被称为中国AK的56式冲锋枪,由于性能可靠、价格便宜而受到双方欢迎。
  两伊战争打了八年,中国也卖了八年的军火给这两个互相厮杀的“难兄难弟”。当时,中国生产武器和弹药的企业都发了大财。617厂厂史记载,80年代短短几年间,617厂靠出口外贸坦克就创汇10多亿美元。在当时看,这可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从现在的资料文章看,80年代,中国出口的武器十有八九是要卖给伊朗和伊拉克的。当时各个工厂纷纷通过各种渠道进口苏联的武器,然后仿制出来,等着两伊来订货。
  80年代是中国武器出口的黄金时代,海湾战争结束后,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统计,中国的武器出口额连年下降,最近几年连印度、韩国等都超越了中国的武器出口量,而中国成为了武器净进口国。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还是中国武器在战争中的表现。海湾战争后,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武器出口国,各国都想购买美国的武器,就是因为美国武器在战场上的表现。而中国以及苏式的武器出口受挫,不单单是国际政治气候变化,还与大量装备中国和俄国武器的伊拉克军队惨败有很大的关系。
  来源:《文史参考》
(责任编辑:UC001)
&&&&&&</div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伊战争的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