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层建筑是属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举例还是属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我的图书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1.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主要方面。
(1) 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也称自然环境)是指与人类生活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物质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等。
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要的物质前提,它对社会存在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第一,地理环境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人类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通过劳动取得的,但是如果只有劳动而没有劳动对象,没有地理环境,也不能创造出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所以,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的源泉,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即人的劳动力的表现”。第二,地理环境通过对社会生产的不同影响,对社会的发展起加速或者延缓的影响作用。一般说来,在其它条件大体相同而地理环境不同的情况下,地理环境优越的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就快一些,反之就慢一些。例如,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第三,地理环境能够影响生产部门的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其发展方向。例如,森林资源丰富的加拿大,木材工业就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草原辽阔的澳大利亚,畜牧业就特别发达;而国土狭小、资源缺短缺的日本,则凭借自己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和高科技,从国外输入原材料进行精加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加工工业。第四,地理环境的生态环境平衡系统维持如何,也是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各种生态要素之间能够进行正常的物质和能量,自然生态要素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能够保持协调发展,则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反之,如果生态平衡系统遭到破坏,则会造成严重的恶果从而阻碍社会的发展。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特别提醒:“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恩格斯还举例指出,由于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等地的居民,违反自然规律,对自然随意施加手段,破坏了生态平衡,使这些地区沙漠化,而遭到自然界的无情报复。地理环境尽管对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不起决定作用。如果片面夸大地理环境的作用,认为地理环境决定一切,就会犯“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孟德斯鸠认为:“热带民族的懦弱往往使他们陷入奴隶地位,而寒带民族的强悍则使他们保持自由的地位。所有这些都是自然原因造成的。” 总之,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人口因素及其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
人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体,人口状况、数量、素质、结构等对社会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加速或者延缓社会的发展。具体表现在:首先,只有一定数量的人口才能进行社会生产;其次,人口的数量、密度、增长速度可以促进或者阻碍社会的发展;再次,人口的素质的高低也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口因素尽管对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不起决定作用。如果片面夸大人口因素的作用,认为人口决定社会状况和社会形态的更替,就会犯“人口决定论”的错误。人口决定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庸俗经济学家马尔萨斯。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及其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到底是什么呢?这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的生产(生产方式),是人类为了获得物质生活资料而从事的生产劳动。人们在物质生产劳动过程中,一方面要与自然界打交道,要运用手中生产工具去改造自然界,从而形成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就是生产力。同时,生产劳动不是单个人的活动,而是一种集体劳动,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人们之间要进行社会分工和社会交往,在交往过程中人与人之间也要发生关系,人与人之间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就是生产关系。而一定的生产力和一定的生产关系就构成了特定社会的生产方式。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首先,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其它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及其他东西。因此,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物质资料本身。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生产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一个简单的事实和起码的真理。发现并承认这一真理,是历史观的一个伟大革命。其次,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便有什么样的社会形态。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再次,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发展变化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形态更替。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它总是要向前发展的,而生产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有的生产关系便由生产力发展的形式变成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由适合生产力的发展变成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变革生产关系,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随着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的变革,全部的、庞大的上层建筑也会或迟或早地发展变革,从而引起社会形态的更替。总之,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是劳动发展史。马克思正是从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2.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按照社会意识主体的不同,可以区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按照社会意识反映层次的高低,可以区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按照同经济基础关系的不同,可以区分为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社会意识形态)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或者说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和大部分的社会科学(例如: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等);它们从各自不同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主要是指自然科学,也包括一部分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例如:语言学、修辞学、逻辑学等等)。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文化,本质上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识形态,因而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社会意识产生的最切近的基础是人类的社会实践,实践的能动性决定了意识反映的能动性。所以,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是对以实践为基础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世界的反映。
(2)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社会意识同语言一样,是在生产中由于交往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人类最初的意识,是“纯粹动物式的意识”,是“被意识到了的本能”。经过漫长的生产和交往的发展,伴随着脑、体劳动的分工,产生了人类最初形式的思想家、僧侣。马克思说:“从这时候起,意识才能摆脱世界而去构造‘纯粹的’理论、神学、哲学、道德等等。”“而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3)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社会意识是具体的、历史的。每一时代的社会意识都有其独特的内容和具体特点,具有不断进步的历史趋势,但其根源却深深地埋藏于经济的事实之中。例如,在原始社会,人们只有朴素的族群公有观念,不知“私有”为何物。随着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方式的出现和原始社会的瓦解,私有观念以及与此相联系的思想意识相应产生。可见,那种认为人从来就有“自私意识”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
总之,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这就是社会意识的本质。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但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主要表现在:
(1)社会意识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不完全同步性即一定程度上的不一致性,这里有两种情况:第一,社会意识往往落后于社会存在。正如恩格斯说的那样:传统是一种巨大的惰性力。列宁说: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是一种最可怕的势力。所以要改变它,要消灭旧的社会意识,需要功夫,需要时间。第二,先进的社会意识超前性、预见性,它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预见社会的发展趋势,成为社会实践的向导。(2)社会意识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某一地区社会意识发展的水平同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并不总是一一对应的。历史上有许多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思想领域内却超过了经济上先进的国家。18世纪来法国的哲学和政治思想超过了经济上先进的英国;18、19世纪经济上落后,政治上分裂的德国却产生了黑格尔的哲学并孕育了马克思主义;在经济上仍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人们的社会觉悟、道德风尚、精神面貌却远远超过经济技术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以恩格斯指出:“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18世纪的法国对英国来说是如此,后来的德国对英法两国来说也是如此。”
(3)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每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意识及其各种形式,都同它以前的成果有着继承的关系。都是整个意识发展链条上的一个环节。没有继承,整个发展链条就不能延续下去。例如,在物理学上,牛顿与伽利略的关系;在哲学上:马克思与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关系。
(4)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不同的社会意识以不同的方式反映着社会存在的不同的方面,共存于社会之中。因此,每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发展,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能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与社会存在发生着关系。例如:系统论的方法和后现代主义方法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但是,各种意识形式之间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中以政治和哲学对其他意识形式的影响作用为最大。因为政治和经济基础的联系最紧密最直接,在阶级社会里,它集中地反映着一定阶级的根本利益。一般来说,其他意识形式都要受政治支配,为政治服务。所以,运用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反对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和其它腐朽侵蚀,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一环。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系统化和理论化,是指导人们行动的根本观点和方法。人们只要从事理论思维活动,就得受哲学的影响。因为各种意识形态在它的形成和发展中,都要在不同程度上受哲学思想的支配和影响。比如,一些文艺作品,不仅是在一定的世界观指导下创作出来的,而且它本身就蕴含着很深哲理。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的表现。历史唯物主义反对把社会意识当成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唯心主义观点,又反对否认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的观点。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的性质有两种基本情况:即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中国改革开放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甚至暂时改变社会经济发展的前进方向,造成社会历史发展的严重曲折。例如,希特勒宣扬的“日耳曼民族至上性” 这种落后的、腐朽的、反动的“种族优劣论”,将富有理性的德意志民族和整个世界推向第二次世界大战深渊。社会意识形态对社会的发展究竟是起阻碍作用还是起促进作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也就是说,取决于它所反映的是社会的先进势力的要求,还是落后势力的要求。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思想本身并不能实现什么,要实现思想就要诉诸实践。而社会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因此,一种社会意识发挥作用的程度及范围大小、时间久暂,同它实际掌握群众的深度和广度密切联系在一起。
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1.它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唯物史观对历史观基本问题的科学回答,宣告了唯心史观的彻底破产。唯物史观是人类思想成果中最伟大的科学成果,是马克思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它的创立是社会历史观上的伟大革命。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它的主要缺陷是: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因而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出发,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出发,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揭示了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正确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而充分地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推动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之中蕴含着人类的智慧、价值追求和审美情趣。举凡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文化都能起到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作用。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先进文化是有效地解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中各种矛盾的精神武器;在现代,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馆藏&12355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怎样来区别
生产方式与生产力生产关系又是怎样的关系
经济基础与生产关系有区别吗
观念的上层建筑与政治上层建筑怎样来区别,社会风俗怎样来界定,,,pop song
,哲学呢?
呵呵,问题不少: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大体说前者是物质性的,后者是非物质性的。如环境既有物质的也有非物质的,但属于存在;社会意识主要是当时当地的人们的认识、道德、文化、追求,总之是看法等等之类。
□生产方式与生产力生产关系——前者包含了后者,是后者的总和。
□经济基础与生产关系——在实体上没有区别,是一回事。但对应概念不同,经济基础对应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对应生产力。
□观念的上层建筑与政治上层建筑——前者更务虚,是一种意识或意识形态;后者是政府、司法、立法、政党等等的体制性规范的总和。
□社会风俗的界定——这个就真的只能听专家的意见了,他们日积月累的研究观察,方能界定清晰。至少要有相当范围和时间流行并被当地多数人认可。
□文化,pop song ,哲学——???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生产力性质发展要求的生...
我认为着重看题意中的"独立性"三个字,而且是与其它事物比较而言的独立性,理解这个就好选了.看选项中那一项是表达意识的独立性的..B项没有题意中的比较意义 C项没...
我和linux网友有同感。一个社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统治者说不清,反而要平头百姓自己去瞎闯,这个社会确实很可悲!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我国的现状就是这样。历届中...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活泼的群体,是一个正在成长并且发展的群体,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承担着祖国和历史的重大责任。因而,大学时期在人生阶段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
当天早上10点办理入住,到次日12点退房,是算一天的费用吗?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问题详情
上层建筑是指()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社会生产关系
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上层建筑是指(&&)&&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网友回答(共1条)展开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社会形态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2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3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变革&&C.社会形态的更替&&D.科技的进步4社会革命根源于(&&)&&A.人口太多&&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我有更好的答案
相关考试课程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选择支付方式:
支付宝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请您不要关闭此页面,支付完成后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您!升级VIP会员成功
常用邮箱:
用于找回密码
确认密码: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现行哲学教科书肯定意识形态上层建筑是阶级性与继承;剥削阶级的政治上层建筑相互之间从本质到形式都是可;刘芳《政治上层建筑也是阶级性与继承性的辩证统一》;刘明贵《政治上层建筑应属于社会存在范畴》《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第1期;四、心理与观念上层建筑问题;现在我国通行的哲学辞典和哲学教材,都认为观念上层;(一)社会意识的内部结构
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现行哲学教科书肯定意识形态上层建筑是阶级性与继承性的统一,对政治上层建筑 则只讲阶级性、而不讲继承性。我认为,这是片面的。政治上层建筑也是阶级性与继承性的辩证统一。
剥削阶级的政治上层建筑相互之间从本质到形式都是可以继承的,因为剥削阶级的政治上层建筑在本质上都是少数剥削者镇压和剥削广大劳动者的工具,都是保护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这里要探讨的是无产段级国家的政治上层建筑与剥削阶级国家的政治上层建筑之间的历史继承性。
刘芳《政治上层建筑也是阶级性与继承性的辩证统一》 政治上层建筑的归属问题不仅是理论上需要弄清的非常重要的问题,而且在实践上也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政治上层建筑特别是其中的国家政权,是整个上层建筑的核心。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把国家政权归属于社会存在范畴,看作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就要正视现实,立足于实际,从国情出发。要夺取政权,必须靠暴力这种物质力量,而不能靠主观臆想或者幻想用空洞的说教去获得政权。要巩固政权不能仅仅依赖理论的力量,而更重要的乃是强大的物质基础,即大力发展生产力。国家机构、法律设施的消亡更不能凭主观的设想,它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任何任意的、人为的改变这个规律都要受到它的惩罚。把政治上层建筑划归社会存在也不会导致政治决定论。因为我们是在承认生产方式对整个社会生活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前提下来肯定政治上层建筑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的。如果把政治上层建筑归属于社会意识,在理论上则可能导致唯心主义,在实践上也是十分有害的。坚持政治上层建筑属于社会存在的观点对于进一步认清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深刻地揭示社会意识的根源,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着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对于指导无产阶级夺取和巩固国家政权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刘明贵 《政治上层建筑应属于社会存在范畴》《信阳
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第1期
四、心理与观念上层建筑问题
现在我国通行的哲学辞典和哲学教材,都认为观念上层建筑的内容只包括社会意识 形式一个方而,并因此而将观念上层建筑称作意识形态“上层建筑”或“思想上层建筑”。 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妥的、片面的。全面地、科学地分析观念上层建筑及其内容应 包括两个基本层次,即除了社会意识形式以外,还应包括反映经济基础的各种杜会心理。 我们主张社会心理也是观念上层建筑的一个基本层次,立论理由有如下三点:
(一)社会意识的内部结构情况和社会心理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说明社会心理是观念上层建筑的一个基本层次。
(二)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过程看,将社会心理视为观念上层建筑的基本层次之一也是一个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点。
(三)把社会心理纳入观念上层建筑系统进行哲学探讨,是社会心理学在我国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心理学进一步繁荣与发展的客观需要。
赵向标 《社会心理也是观念上层建筑的一个基本层
次》《甘肃理论学刊》1991年第4期
应当说明,由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年忙于政治上的斗争和政治经济学的客体理论构建,所以,他们不可能对主体“良心”给予更多更细的理论揭示。人们目前只能看到他们从唯物史观出发作出的一般论析。这当然是有待完善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哈贝马斯,在用当代心理学理论完善历史唯物主义的时候,便曾指出:马克思把人的认识仅仅放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框架内,但我们也“有理由假设:学习过程同样发生于道德洞见、实践知识、交往行为以及对行为冲突的交感性调整这类侧度内。”⑧这是有道理的。
唯物史观理论要实现从宏观客体到微观主体的普遍扫描,就必须吸收当代心理学等科学的成果,才能对良心之类现象作出细致恰切的分析。观察人道主义良心(博爱,“恻隐之心”),只停止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已有说明,是绝对不行的。
胡义成 《作为社会观念上层建筑化为个体心理图式的
人道_省略_物史观方法研究人道主义时如何说》《贵
州大学学报》 1995年第1期
五、关于上层建筑反作用的问题
恩格斯认为,国家权力对于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可能有三种:(1)“它可以沿着同一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发展得比较快”:( 2)“它可以沿着相反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它现在在每个大民族中经过一定的时期就都要遭到崩溃”:(3)“或者它可以阻碍经济发展沿着某些方向走,而推动它沿着另一种方向走”,恩格斯在这里把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情况作了高度抽象性概括,其中包括着深刻的内涵对此可以从五个方面剖析
第一,恩格斯在这里所说的是上层建筑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因为它在谈到政治权力给经济发展造成巨人损害时,具体指出了“人力”“物力”浪费问题)。他很明显地勾画出了这样的关系:生产力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必须通过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这一中间环节,缺少这一中间环节是不行的。
第二,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情况不是简单的而是复杂的,它是与经济情况共同运动中的反作用。恩格斯概括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三种情况,无一不是以经济方面的运动为前提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不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是对运动着的经济情况的反作用。
第三,上层建筑反作用情况又有总体和具体之分从总 体上看,反作用三种情况归根到底为正面的和负面的两种,但从具体上看情况就复杂了。第四,上层建筑反作用双重情况又有时期之分。
第五,恩格斯谈到的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第三种情况十分重要。第三种情况既可以是某一历史时期上层建筑反作用独特的形态又可以是第一种情况和第一种情况的参与形式。
陈立旭 《恩格斯晚年关于上层建筑反作用的观点》
《发展论坛》1999年第3期
六、有关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之关系
作者从恩格斯和斯大林的论述,为我们进一步研究上层建筑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然而,恩格斯和斯大林都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上层建筑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对此做出比较完整的表述。“实际上,上层建筑两个部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不过它们的存在形式和运动的形态不同而已。上层建筑两个部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其存在和运动的形式又是不同的。由于受经济基础的决定,它们之间互相作用、互相渗透,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
王炳德, 冯平《政治的上层建筑和思想的上层建筑关
系之管见》《哲学动态》1981年第8期
(哲学系刘国栋整理)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专业论文、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各类资格考试、外语学习资料、有关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之关系的研究43等内容。 
 2016考研政治考点复习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_研究生...整个 上层建筑中,观念上层建筑先有,但政治上层建筑...总是为 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②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  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的关系是( )。 A.前者是后者的根源...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最新上传套卷...  刘俊杰 《也谈政治上层建筑的归属问题》 《临沂师范...有关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辩证关系的研究观点摘录 ...即资产阶级国家和意识 形态&作为阶级观念,意识形态在...  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 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念上层建筑为政治上层建筑...在无阶级社会,经济关系不具有对立性,上层建筑也不存 在阶级性。 分类 政治上层...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_研究生入学考试_...考研复习资料,考研历年真题等,更多考研相关信息,请...观念上层建 筑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关系是: 政治上层...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_研究生入学考试_高等教育_教育...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关系是: 政治上层建筑...相关文档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文档 ©2015 Baidu 使用...  包括观念上层 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两个基本部分。 ...这一规律也 是我们观察和研究社会历史的一把钥匙, ...关于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经济基础...  B.政治关系和法律关系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D.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上层建筑由两个部分构成,它们是一定的艺术、道德...  上层建筑包 括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两部分。...虽然占统治地位的 生产关系的性质没有变,公有制...长沙:湖南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出版社,2006 5、张新.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