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企业招收应届毕业生,该拿什么打动毕业生

→ 正文内容
海归,你拿什么打动国内企业?
   来源:新京报&&&&作者:
近期,中国与全球化智库联合北京海威时代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发布《2016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后文称“报告”),报告显示:三成的被调查者认为缺乏完善的职业规划是求职路上的拦路虎,而另外一项关于“海归是否具有清晰的职业规划”的调查结果显示,将近52.4%的被调查者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个人定位不准确、对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的不了解,导致海归回国就业,很容易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处境。
与此同时,近年来大批海归“着陆”,也让海归间的就业竞争愈发激烈。根据《中国留学生回国就业蓝皮书2015》,截至2015年底,我国累计留学回国人数达221.86万人。相比去年,中国人才回流明显。在这个背景下,海归如何最大限度发挥留学价值,为社会输入需求型人才变得十分重要。海归光环不再,拿什么打动国内企业?
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强
毋庸置疑的是,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国内对国际人才的需求热度不减。伴随着海归人数的逐年递增,国内对国际化人才要求也在逐年提高。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表示:“在未来中国的发展战略中,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海归的价值会越来越大,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海归的优势展现得更为明显。此前,海归回国带回来的是技术,之后是模式,如今带来的是理念和创新的思维模式。从实际案例来看,海归有非常强的创新思维和专业技能,更容易就业成功。”
而在服务业等本土化领域,相比于本土人才,“接地气儿”的工作并不适合海归群体。海归由于一段时间生活在海外,对国内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了解不透彻,导致海归群体在该类工作中缺乏足够竞争力。智联招聘规划师郝建认为:“市场营销、助理、顾问等岗位,需要求职者对国内的市场环境有所了解,涉足这类本地化领域时,海归发挥的作用相对有限。”
专业选择不够重视国家需求
然而,并非所有的海归求职者都能准确地回应国内市场的人才需求。报告显示,近半数被调查者专业领域仍为商科,留学生扎堆现象依旧明显。
实际上,国家的引才政策早已为海归择业释放信号。参考从中央到地方的海归引才政策不难发现,金融、管理、人力资源等专业并非国家及地方发展的首要稀缺人才。
在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留学工作行动计划》中,外语非通用语种人才、国际组织人才、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拔尖创新人才等需求强烈。以外语非通用语种人才为例,国家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覆盖中亚、南亚、西亚等地区的40余种官方语言,而国内授课的语种不超过30种。“对于学习‘小语种’留学生而言,利用自身语言优势,未来进入大学授课或成为国际会议翻译的几率要远大于只会英语的留学生。”在西班牙就读西语的Gong十分看好个人就业前景。
落地到北京、上海、天津、青海、宁夏、山西等省市的海外人才引进计划上来,不难发现,各省市对海归人才需求其实已经细化到小的学科分支。据了解,生物科技、新材料新能源、机械装备制造等专业出现的频率最高,这也为留学生选择专业提供了指导。留学生们在选择专业、学校时,不妨观察近5年内国家人才需求,再结合个人的特长和兴趣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招聘模型重匹配度
为了响应市场需求,不少招聘平台纷纷开辟了海归招聘通道。“与国内企业合作,在国外组织海归招聘专场会,搭建企业与海归互通的桥梁。”
但令人尴尬的是,拥有海归学历的求职者虽然很多,但真正具备实践经验的人屈指可数。“从用人单位来看,海归素质模型与岗位素质模型的不匹配是企业在招聘海归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海威时代招聘事业部总监齐彬说道。“希望通过建立评测系统,帮助求职者搭建个人求职自画像,并通过企业岗位素质模型的比对,匹配双方的结合点,提升人才与岗位匹配成功率。”
郝建同时建议,留学生在利用招聘平台时,应学会利用关键词索引功能,提升成功率。
| 责任编辑:陈呈 |
声明:七一网转载内容,如原作者无意将其作品刊登于本网站,请通知本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
《当代党员》杂志官方微信
《党员文摘》杂志官方微信
《党课参考》杂志官方微信
七一网官方微信
《重庆人才》官方微信两场校园招聘宣讲会冷热不均 企业该拿什么打动毕业生
台上讲得起劲,台下不少学生却玩起手机。
  记者 罗湘波 摄
  □记者 罗湘波 通讯员 刘思平
  昨天,一家国内知名洗涤剂企业在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举办校园招聘宣讲会,在座有不少学生竟玩起手机、做起公务员考试模拟试卷。而记者上周末在宁波大学参加的另外一场宣讲会,却座位爆满,有很多学生站着听满90分钟宣讲。
  同样的名企宣讲会,为什么差异如此大?智联招聘宁波分公司大客户经理李晓晖认为,面对90后毕业生,企业应更注重良好互动以及适合当下学生志趣的形式来吸引人才,用诚意打动学生。
  冷清:台上讲得起劲,台下玩起手机
  又是一年校园招聘季节,国内外知名企业进入宁波各大高校,开启“校招战”。
  昨天上午10点,蓝月亮(中国)有限公司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开宣讲会,到场约有30多人。
  从10点开始至10点40分,差不多一堂课的时间里,该公司宣讲人员讲述了公司如何到国外引进洗涤剂技术,产品家族和市场占有率,公司商标变迁史等信息。整个过程,宣讲人员仅有一次提问:“谁对蓝月亮做过前期调查了解?”在座人员无一人响应。
  记者留意到,宣讲会过程中有些学生自顾自拿出手机开始刷微信、网页,有的学生则头低垂开始打瞌睡,更有一名女生从粉红色背包中拿出公务员考试模拟试卷做起来。
  现场一名男生说:“长达一个多小时的产品、公司介绍,中间还用了莱特兄弟造飞机和联想收购IBM这样的典故来说自己公司有多厉害。我是来了解公司和职位的,不是来听公司说明书的。”
  火爆:互动频频,站着听满90分钟
  和昨天这场“说明书式宣讲会”迥异的是,10月31日晚金地物业管理集团在宁波大学举办校园招聘宣讲会,现场可以用火爆来形容。
  一个可容纳100人的教室,目测人数超过150人,很多后来的学生都是挤在过道上听完90分钟的宣讲会。有诚意、好玩成为参加这场宣讲会学生的评价。公司介绍,是用动画短片的形式播放。可爱卡通人物夸张动作表情、大量流行网络用语,让学生在下面直喊“跟在电影院看电影一样”。
  宣讲人员,由集团高管晚上现场聊职场。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姚平、东南区域总经理徐晴到现场和学生面对面,用提问、聊天的形式谈对职业和第一份工作的看法。
  奖品,iPad mini等数码设备吸引90后。只要到现场的学生,都能领到一张抽奖券,分别发出了10个U盘、5个充电宝、2个蓝牙运动耳机以及特等奖1台iPad mini。
  轮机工程专业的小林说:“我参加过N场的招聘宣讲会,还没有遇到过级别这么高的公司高管直接来和学生对话,不仅受用而且感到对方很有诚意。”
  专家:企业应更注重90后情怀
  校园招聘宣讲会,不仅是企业去高校挑选学生,也是一次学生认识、认可企业的过程。宣讲会,学生爱听些啥?
  智联招聘宁波分公司大客户经理李晓晖长期从事校园招聘工作。他认为,现在宣讲会在做到准确地传递有效信息、消解同学们对企业的疑虑的前提下,不妨设置90后关注的情怀。
  李晓晖说:“多数90后比较关注主观情怀,如一次良好的互动,一项生动有趣的公司内容,一份礼品都能直接触发毕业生的好感。”
  目前高校毕业生以90后为主,投简历时多数属偏冲动型,这意味着一场成功的宣讲会要有吸引人的亮点,枯燥的宣讲会即便是名企毕业生也不一定买账。再说说毕业生最感兴趣的福利介绍,毕业生校招参加多了会发现工资、五险一金、假期福利都差不多,那么如何吸引住毕业生呢?“公司有早餐”、“公司午休发床发被子”,这些体现工作氛围的内容其实最能打动求职者的心。
  此外,李晓晖建议现在企业宣讲不妨多引入微信、微博互动,通过宣讲会后的维护提高签约率。
48小时热点排行
大家正在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