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治掉举昏沉和掉举 将法入心才是真修学

如何打坐才会不昏沉!
核心提示:打坐才会不昏沉!普巴扎西仁波切弟子问:修学禅定时,有时昏沉太沉重,连剖析调伏妄念的力量都提不起来,若
如何打坐才会不昏沉! 普巴扎西仁波切
弟子问:修学禅定时,有时昏沉太沉重,连剖析调伏妄念的力量都提不起来,若放弃修法,又随顺烦恼,该怎么办呢?
修行的过程中,按照祖师大德教言及自宗修行次第(剖析、直视和安住调伏妄念),通过调伏自己内心对治昏沉掉举当然不可缺少,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考虑,还需要找一些外缘。外缘和内缘具足才可以更好地对治昏沉、掉举。
修行真是一门苦行。往昔历代高僧大德的精进修法,并非如我们想象的,仅仅依靠一种正念就能调伏自己的内心。当然,正念不可缺的,但是有时候也还必须得靠一些外缘。
1.下午和晚上尽量少进食且清淡或者不进食
喇嘛仁波切从小时候直到现在都是过午不食的,也就是过了中午以后就不吃饭。往昔我曾经问过上师(喇嘛仁波切):“您现在身体虽然非常好,但毕竟年龄也已经这么大了,为什么不考虑下午也进一点食?您这么做完全是为了守持别解脱戒而过午不食吗?”上师(喇嘛仁波切)说:“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作为出家人、尤其是一位导师,应该要作为他人的榜样,所以首先自己必须要做得很好;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完全是为了避免次日早起昏沉。因为如果晚上进食太多,就会遭致次日早起昏沉的违缘。”因此在下午少吃点,甚至不吃饭,有利于次日晨起修法。
2.坐垫、衣着等
平常打坐的地方根据自己的昏沉和掉举的沉重程度来定夺。如果昏沉太沉重的话,下面所坐的垫子不要太软,上面盖的衣服也不要太舒服。由于冬天天气寒冷,如果担心着凉感冒,可以稍微多穿一点。但是衣着不要过暖,否则容易招致昏沉。尤其是打坐期间身体要立直,不要倚靠等等,这些外缘也很重要。
以前,我们家乡囊加活佛的父亲叫翁知青美多吉尊者。他闭关时,从河边找了些圆圆的石头平铺起来,上面再放一点点草,他就坐在上面打坐。由于坐垫不平,所以靠这种方式断绝昏沉,不让自己睡觉。龙萨娘波尊者是一位瑜伽士,为了防止昏沉,打坐时就把头发吊到一棵树干上,稍有昏沉,头一低,就被头发牵扯醒了,白天晚上都这么一直修。以前很多高僧大德修行过程当中,就坐在一根很窄的木棍上打坐,稍不注意就从上面摔下来。
往昔无垢光尊者曾经说过:“如今这个时代,一开始修法的时候,吃得那么好,穿得那么好,怎么还能修好法?”以前历代高僧大德修行都是进入苦行道,有时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比如往昔我们初次开始接触佛法期间,吃的非常非常糟糕,我跟狗一起吃过两个月的饭,穿的更不用谈了。在这种看似恶劣的环境下修法,当时内心的精进、信心和出离心等等,不需要自己去想,非常深刻。后期一切条件稍好一点的时候,尤其和汉地居士一接触,好吃的来了,穿的来了,这时昏沉招来了,掉举散乱也招来了。
详见大恩根本上师所著《如意宝藏——上师瑜伽之圆满引导》中“前行之前行”之“入座前准备”。现摘录如下:
为了摒除外缘干扰,顺利圆满禅修,入座前尚需做如下准备:
1.先处理好一切琐事,如:喝水、如厕、擤鼻涕、关闭手机、交待家人此时来电话暂时不接听;如有紧急事务,则先迅速处理完毕等。
2.食勿过饱,衣勿过暖。可用衣被适当覆盖腰部以下身体,特别是膝盖,以适度保暖(过暖则易昏沉,过寒则不利身体健康)。
3.如果感到身体有些僵硬,可以适当活动肢体后再入座。若感昏沉,可用冷水洗脸等方法先令清醒后,再入座。
4.准备坐垫:如果难以在平地以七支坐法做到不松不紧状态,如膝盖不能平贴于地,可用坐垫将臀部稍微垫高,以膝盖着地舒适为度。对于年长或者肢体比较僵硬之修行者,若散盘仍难以稳固,可在膝下适当垫一个小垫,以便身体端直。如是方便,则修行易入不松不紧之状态。
5.入座前应立下二种誓言:第一、即使父母等至亲来见,亦不中断入座而随顺迷乱;第二、纵遇命难亦不舍弃上述誓言。如此发誓则可遣除修行过程中一切人与非人的违缘(如修法中的昏沉、掉举等),此与生圆次第修法中的修护轮含义一如。
有人问:“打坐时,如果有一定明分还知道运用剖析调伏妄念、持风等等方便调伏,但是往往明分不够,连发现的机会都没有,一下就堕入昏沉和掉举,而且一晃就过了很长时间。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其实,这就是正念提得不够所致。由于初行者修法时间短,见解不够,因此打坐时出现昏沉和掉举侵犯内心,过一阵时间才发现;即便是念诵咒语等等,也会顺着昏沉和散乱漂泊。这些现象很正常,都是提念不坚固所致。这是凡夫的本性,并不意味着是一种功德。因此应该时时提起正念,当修到一定程度,自然会在第一时间发现昏沉、掉举。
说到正念,比如生起次第,时时净观一切诸佛菩萨就是真正的佛。从修本尊的角度来说,仅仅观想一个像而并没有去净观,这个念提得并不是很坚固。正念分为改造意念之正念和无造法性之正念。比如我们在修有相定和无相定的时候,需要一个很细微的意念在提着。如有相定,还有一个所护持的对境;无相定相对于有相定,没有那么粗大的意念护持,但是相对还有一个所护持的对境。这些所护持的对境、能护持的念,从某种角度来说可能是起心动念,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是成办解脱唯一不可缺少的方便。改造意念之正念就是初步开始修法期间,意念要相对提起来,这点很重要。不能因为这是起心动念就排斥它为过失,如此见解永远不会进展。因为初行者尚不具备无造法性之正念,若放弃改造意念之正念去寻找自性,是不可能找到无造法性之正念的。就如同不具备天眼时,把眼睛挖掉再寻找光芒般是不可能的。如今我们只能凭这个眼睛去看光芒,若高攀,声称人人都具备天眼而把自己的眼睛挖掉,那么只能在黑暗当中度日,没办法。
所以,初行者改造意念之正念乃为至要,原因就在此上。不管修什么法都有一个相对的提念。这个念头,有些可能是起心动念,有些可能是自性。但自性本身就没有一个所提的念和能提者,能所早已双亡。由于无造法性之正念已经超越因果、时空的缘故,所以一切显现均成为本体的庄严,永远打破不了。但是初行者暂时还不具备如是见解。
来源/article-.html对治散乱、昏沉、掉举_老法师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46贴子:
对治散乱、昏沉、掉举
 【对治散乱、昏沉、掉举】  可以对治这些烦恼。散乱,心散乱。昏沉,提不起精神来,特别在打佛七的时候,大家能够见到,打佛七一止静,有不少人打瞌睡、打呼,睡著了,打呼,那就是昏沉,精神提不起来。还有一种,一坐下来,不坐还好,一坐下来,心里头七上八下,妄念特别多,那叫掉举,掉举是妄念特别多。这是我们一般人的通病,如果有,不要怕,很平常,自古以来学佛的人多多少少都有,要用方法来对治。如果是昏沉很严重,你就不坐,别人都止静坐在那里,你到旁边去拜佛,用这个方法对治昏沉。如果是掉举,你就把精神集中起来修定,像前面讲的观照的功夫,那个功夫很得力,不要去打妄想,想上或者是一段、或者是一句的教训,你就观想这些,能够把妄念收摄住。
水分活度仪等.自主研发OEM产品:电池行业抗HF腐蚀露点仪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您当前的位置:
/打坐时昏沉掉举的对治办法
打坐时昏沉掉举的对治办法
20-35-30&&来源:山东省博山正觉寺&&作者:仁炟法师&&点击:次
&&& 信众:师父,为什么打坐的时候老是想睡觉?
&&&& 仁炟法师:这是修禅定的两个问题,也是修禅定的容易犯的两个毛病:一个是困,想睡,那叫昏沉;还有一个是心静不下来,想东想西,那叫掉举、散乱,散乱即是掉举。一个昏沉、一个掉举是我们修禅定的两个经常犯的毛病,经常出现的。不过没关系,昏沉我告诉你一个方法啊,大家看好了啊,对治昏沉的办法,这是虚云老和尚教给的。知道虚云老和尚吧?&&&& 信众:知道。&&&& 仁炟法师:啊,好了。虚云老和尚,1840年生人,1959年圆寂,活到120岁,是得道高僧啊。他教给我们治对治昏沉的办法。大家看好了,昏沉的时候,看着我的眼睛怎么做啊:使劲地往上看,往上看,看三次,看头顶上,瞪大眼往上看,然后左转三圈,再右转三圈,再往上看,这样就不昏沉了。好不好?&&&& 信众:好。&&&& 仁炟法师:好。这是虚云老和尚教给的办法,行之有效的。对治一般的昏沉就那么做。要是昏沉很严重了,特别特别困怎么办?拿凉水洗脸,就不要打坐了,下坐,拿凉水洗一洗脸,然后再接着坐,运动运动跑一跑,就可以了,这是对治昏沉的做法。&&&& 如果是散乱呢?掉举也叫散乱,怎么办呢?有一个办法三个字 “随他去”,叫“随他去”。不用管他,那个浮想联翩(不用管)。有一些人记忆力不好:哇,老了,记忆力不好了,昨天的事今天都想不起来,上午的事现在下午都想不起来。可是一打坐幼年时代的事都想起来了,记忆力好的不得了,谁说什么记得清清楚楚,吃奶时候的事都能想起来。怎么办?三个字:“随他去”。不用理它,你拽不住的,留不住的,像这个散乱、浮想联翩,想把它拉住都拉不住的,像天上的白云一样飘走了,飘来又飘去,所以不用管,叫“随他去”。&&& &&& 给大家讲个“随他去”故事。以前有位琅琊觉禅师,有一女弟子请教他如何参禅,琅琊觉禅师叫她参“随他去”。这女子就听从禅师的教导,依教奉行,坚持不退。一天家中起了火,她说曰:“随他去。”又一次她的儿子掉在水中,旁人叫她,她又说曰:“随他去。”万缘放下,依教行之。&&&& 又一日,在家中炸油条,她丈夫在烧火,她将面条向锅中一抛,炸声一响,当下悟道,即将油锅向地下一倒,拍手而笑。她丈夫以为她疯了,骂到:“你这样做什么,你是不是疯了?”她又说:“随他去。”即前往觉禅师处求证,觉禅师为之证明,已成圣果。&&&& “随他去”,好不好啊 ?&&&& 信众:好!&&&& 仁炟法师:古人说:“修行三大劫,悟在刹那间。”功夫得力,一弹指顷,就悟过来了。
山东省博山正觉寺 备案号:&&&&&&&&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掉举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