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经济损失损失超过2万亿 治污是赔钱还是赚钱

环境净化损掉踪逾越2万亿&治污是赔钱还是赢利?
  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日前指出,我国环境状态团体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柢停止。个中,一些重点流域、海疆水净化严重,部门地区和都市除夜气灰霾征象凸起,城村环境净化减轻,重金属、化学品、历久性有机净化物和土壤、地下水等净化闪现。本报检验检验经过进程财经视角解读环保计策,并延聘两会代表、官员、学者配合预判未来一年的节能环保情势。
  哪些环境净化最“烧钱”?
  《经济参考报》:比来几年来环境事变频发,给经际茜会发展组成了很除夜影响。而今哪些范围的环境题目成绩酿成的损掉踪最除夜?
主力开释重要旌旗暗记(附股) 机构资金流向已闪现剧变! 免费的Level-2高速止情
免费软件强除夜服从限时免费
  天下政协人丁本钱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王玉庆:我国每年酿成的环境净化损掉包含两类:一类是财产性损掉踪,如企业的污水措置本钱、农渔业的播种损掉踪,搜罗部高足态损掉踪。别的一类是安康损掉踪,那类损掉踪谋略起来更坚苦。水净化更偏偏重于财产性损掉踪,除夜气净化更偏偏重于安康损掉踪。
  上个世纪***十年月,天下银止、原国家环保总局和一些科研单元曾辨别做过研讨。环境损掉踪(财产性损掉踪和安康损掉踪)占直G
D P的比重少则为3%至4%,多则到达11%中央。那两年没遏制过相干研讨,但我估计,环境损掉踪占直G D
P的比重可以或许到达5%至6%。2011年直G D
P为47万亿多,据此合算,环境净化组成损掉踪将到达2 .35万亿至2 .82万亿元,也就是逾越2万亿元。
  天下人除夜代表、湖北经济学院院长吕忠梅传授:许多环境净化是不成逆转的,也就是道,事后花几钱都规复不来。美国一名经济学家曾做过相干研讨,环境净化每制造1块钱的利润,却要花60块钱来管理,还要花15块钱往看病。是以,停止环境净化的产生最省钱,净化后才想到管理最烧钱。
  别的,突发性事件(环境事变)酿成的经济损掉踪更除夜。好比广西镉净化产生后,正在企业有才气赔付前,财政需求先止投进,用于应急监测、流域拦截、净化管理等。那些事变还会组成更久远、直接的生态体制破坏。
  环保部几年前曾做过一次绿色G D
P核算的试点,各省纷纭报名,但统计成果究竟了局并已公布。国际通用的本钱本钱方针体制搜罗7项,我国只担当了个中1项“净化管理本钱”里面的“除夜气、净化、水净化”那很小的一部门,就把G
DP拉下来一除夜块,起码下落一半。
  天下人除夜代表、江苏飞达个人董事长朱国平:我觉得,电镀净化酿成的损掉踪很严重。苏北广泛斲丧蓄电池、手机和电脑外壳的种埂城镇企业,排放的硫酸和重金属会渗出到河水和地底下。发起国家担当峻厉方法,增强对种埂企业特地是家庭企业的排污管理;发起鞭策企业与当局的污水管道对接,使污水集合进进措置站。
  哪些环保范围最“缺钱”?
  《经济参考报》:而今哪些范围的环保投进最需求加除夜投资,特地是财政投资?
  王玉庆:环保投进分为两除夜类,一类是财政投进,一类是社会投进(以企业为主)。最弁急需求财政投进的是水净化防治,个中主假定大众污水措置厂(含都市生存污水措置、园区财产污水措置等)的拔擢,搜罗管网拔擢正在内,要确保污水措置厂到达假想才气,确保达标排放;下一步革新升级以到达脱磷脱氮的要求,那需求促进投资,另有都市的渣滓措置厂,发展渣滓燃烧本钱也是比较高的。那些方面估计每年需求中央和地方财政投进上千亿。
  虽然当前都市污水措置率到达80%以上,但县、镇(含)及以下的污水措置还不正在统计范围内,其管网配套还没有完备跟上,许多地方还是空黑。
  正在重金属措置方面,对一些企业搬场、改制、转产、开张遗留的重金属土壤净化题目成绩,如云北陆良的铬渣净化,假定净化地盘重新斥地需求管理,财政要予以扶持。至于除夜气净化防治范围,财政该当正在能源打算调解方面下更除夜决计。
  别的,环保部门才气拔擢方面弁急需求促进财政投进。首先是监测才气。其次是环境突发事变应急措置才气,需求交通、通信、现场监测和其他一些手腕。再次另有人员培训。末了是风险预警方面的根柢研讨、筹算假想、政策调研等。
  吕忠梅:财政补贴很又硅求,但光靠当局扩除夜财政付出往弄环境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当局把环境作为公***品往投钱,会组成企业和老百姓搭便车,究竟了局“企业净化,当局买单,百姓受害”。当局该当构建公允的市场所作机制,经过进程排污免费和未来征收的环保税,实现企业的“内部本钱内部化”,停止企业“遵法本钱高,背法本钱低”的环境产生。
  别的,当局该当加除夜环境基准研讨方面的投进。我们要弄晓畅直而今的环境容量有多除夜,最多能担当几净化物?“期限管理”的&拱格线”定正在那边?地方环保部门正在辖区内如何羁系才算“实止到位”?
  “十二五”要『诂快钱”还是『诂慢钱”?
  《经济参考报》:此前多位专家向本报暗示,随着往年“财产稳促进”被放正在凸起位置,财产节能情势将更加严重。“保出口”的外贸政策也倒运于对“两高一资”产物消弭出口关税。那么如何评价往年以致局部“十二五”的节能减排情势?
  王玉庆:实践上,往年当局事变述道将G D
P同比增速方针从往年的8%中央调低到7.5%,表暴露一个旌旗暗记———“稳促进”纷歧定就要“稳住8%以致10%的促进”,从而为夷易近生投进、打算调解、节能减排留下必定空间。不要把“保出口”“增掉业”与节能减排对峙起来。相反,环保投进既有社会效益,又能经过进程环保财产发展组成经济效益,近几年环保财产每年同比促进15%以上,高于G
  不外,往年要全面完成节能减排方针,易度相称年夜。
  正在节能方面,打算调解力度假定不够,高耗能止业假定高位运转,第三财产占比假定没有到达预期方针,光靠关停一些小项目,节能方针将很易完成。一方面,我国正处正在财产化中期,房地产、交通运输等基建项目对钢铁、水泥等需求很除夜,重化工另有生漫空间。别的一方面,受地方的财政和政绩身分影响,各省都正在上财产项目,财产集合度不够高,掉队产能减少力度不够除夜,量除夜面广的种埂企业能耗较高、治污较易。
  正在环保特地是氮氧化物减排方针方面,往年是“十二五”残局之年,许多环保工程的假想研讨和拔擢运营需求必按时分,要到后三年才气闪现成果。好比煤电脱硝,既有本钱坚苦,又有技术坚苦。近几年汽车销量除夜增,石油斲丧较快,往年的环保情势仍不乐不雅,重点是打好根柢、政策到位,来岁环保情势才有看改进。
  《经济参考报》:有的净化企业会埋怨,人家偷排净化物赚了钱;我们弄环保要投进很除夜的资金,本钱都转嫁到产物里,正在市场上就没又弓作力了。您如何看待那一题目成绩?
  朱国平:直企业过往靠斲丧本钱、净化环境和极低的劳动力本钱,创作发现菲薄的利润。那个时期即将完泵埽“十一五”时期,国家提出拔擢“本钱撙节型,环境不和型”的“两型”社会,非常实时。
  假定产值和环境只能“二选一”,我们会首先选择环境。飞达个人每年用正在污水措置、烟尘措置、环境美化等方面的环保投进,占到个人总投进的5%,根底点窜了“净乱差”的小农经济的发展情势。
  目下当今打算性毡イ易,员工对事变挑遴选拣。只要企业环境好了,员工安康荣幸了,企业才气养得了员工,招得了员工,成为“百大哥店”。实践上,随着国家环保尺度和羁系愈来愈严,环保是日夕要弄的,晚弄不如早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股票/基金&
原环保总局副局长:去年中国环境污染损失超2万亿
  【《财经》(,)综合报道】  据经济参考报消息,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王玉庆表示,我国每年造成的环境污染损失包括两类:一类是财产性损失,如企业的污水处理成本、农渔业的收成损失,包括部分生态损失。另一类是健康损失,这类损失计算起来更困难。水污染更侧重于财产性损失,大气污染更侧重于健康损失。  他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银行、原国家环保总局以及一些科研单位曾经分别做过研究。环境损失(财产性损失和健康损失)占中国GDP的比重少则为3%至4%,多则达到11%左右。这两年没进行过相关研究,但我估计,环境损失占中国GDP的比重可能达到5%至6%。2011年中国GDP为47万亿多,据此折算,环境污染造成损失将达到2.35万亿至2.82万亿元,也就是超过2万亿元。  此外,突发性事件(环境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大。比如广西镉污染发生后,在企业有能力赔付前,财政需要先行投入,用于应急监测、流域拦截、污染治理等。这些事故还会造成更长远、间接的生态系统破坏。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经济学院院长吕忠梅教授也表示,很多环境污染是不可逆转的,也就是说,事后花多少钱都恢复不来。美国一位经济学家曾做过相关研究,环境污染每制造1块钱的利润,却要花60块钱来治理,还要花15块钱去看病。因此,制止环境污染的发生最省钱,污染后才想到治理最烧钱。
03/13 08:3303/13 01:1603/12 03:3203/12 00:3102/29 06:0002/26 08:0202/24 04:1502/22 14:57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环境污染引发的社会冲突,早已超出了国企转型、土地征用、住宅强拆等重要原因,成为引发社会冲突的主要动因之一。
仅在2012年的前两个月里,两次重大的环境污染事故&&一次发生在广西的柳江,一次发生在长江&&及其造成的饮水危机和恐慌情绪,再次将企业和地方政府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和很多有中国特色的事情一样,&社会发展&&&一个覆盖面非常宽广的词语,在很多时候、很多地方被等同于&经济增长&。同样被无意或刻意误解的词语,还有&环境保护&和&公共参与&等等。在强大的地方政府看来,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矛盾是难以调和的,这使得人们在重大的环境污染事件背后,总能看到地方政府的身影&&除了在经济项目审批时将环境评估边缘化,以便为污染企业开绿灯,还包括在污染事件发生之后,一些地方政府总是希望隐瞒或淡化污染信息,使得伤害进一步加重,并扩散到更大的范围。
值得警惕的是,当污染事件变成全国性的话题,一些地方政府不得不勉强低头认错的时候,它们仍然没有放弃以各种手段警告和惩罚向外界透露信息的本地居民。这使得环境问题变得更加尖锐,其结果是环境越来越污染,社会越来越不稳定,公众对政府和企业越来越失去信心。
法律手段缺乏
这种局面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实际上,早在2007年,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在一次讲话中就提到,环境污染引发的社会冲突,已经超出了国企转型、土地征用、住宅强拆等重要原因,成为引发社会冲突的主要动因之一。
2008年,社会学家报告说:&近年来,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以年均29%的速度递增,已成为引发社会矛盾,影响经济,制约社会,涉及政治的重大问题。这类事件共同的特征是:地方政府为发展经济引进污染企业,民众因污染受害四处告状得不到处理而采取自救式维权;地方政府以维护社会治安为名动用警力,进而发生警民冲突,维权民众被以妨害公务罪或扰乱社会秩序罪判刑。&
他分析说:&2005年因环境污染上访的案件68.972万起,是1995年的11倍。2006年和2007年大约也是70万件左右。从上访的主体来看,整村或几个村联合上访的占多数,这说明环境污染影响的是附近全体居民的利益,特别是那些通过空气或水污染的企业,它们对居民的危害更具有地域的普遍性。但同样,这种情况也容易使村民团结组织起来。控告的对象主要是厂矿企业,而随着地方政府包庇或推卸责任,地方政府或主管官员的不作为和&恶&作为也在民众控告之列。&
但&频繁上访&并没有带来问题的解决。因为无论是国家信访部门还是中国的司法体系,都对因环境污染引发的诉讼案件缺乏有效支持力度。中国政法大学污染受害者援助中心主任王灿发分析说:&虽然法院仍旧不太支持污染方面的诉讼,但环境伤害引发的案件越来越多,每年至少以超过5%的速度在递增。&
以前关于环境的法规着眼于政府的权力。王灿发说,几乎所有的相关法律都是由政府部门起草的,主要是规定政府管企业的权力,而不涉及环境污染造成损害以后,老百姓通过什么途径解决。
2004年12月底,通过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的修订,增加了四个关于民事的条款。确立了&举证责任倒置&原则,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必须恢复原状,以及对污染受害者施行法律援助,以及环境监测机构必须要接受当事人的委托来进行环境监测。这多少有助于从民事途径解决环境问题。现在正在起草《环境损害赔偿法》,这也是一个民事方面的法律。
&但整体来说,公众利用法律手段维护权益的通路仍旧太窄&,王灿发说,解决环境问题仍然主要靠政府推动,如果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消极懈怠,法律通道就会堵塞,结果导致冲突越来越大,危险越来越大,环境风险直接引发了重大的社会风险。
相关文章:当前位置:&->&&->&&->&
去年中国环境污染损失超2万亿
  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日前指出,我国环境状况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其中,一些重点流域、海域水污染严重,部分区域和城市大气灰霾现象突出,农村环境污染加剧,重金属、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及土壤、地下水等污染显现。本报尝试通过财经视角解读环保战略,并邀请两会代表、官员、学者共同预判未来一年的节能环保形势。  哪些环境污染最“烧钱”?  《经济参考报》:近年来环境事故频发,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目前哪些领域的环境问题造成的损失最大?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王玉庆:我国每年造成的环境污染损失包括两类:一类是财产性损失,如企业的污水处理成本、农渔业的收成损失,包括部分生态损失。另一类是健康损失,这类损失计算起来更困难。水污染更侧重于财产性损失,大气污染更侧重于健康损失。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银行、原国家环保总局以及一些科研单位曾经分别做过研究。环境损失(财产性损失和健康损失)占中国G&D&P的比重少则为3%至4%,多则达到11%左右。这两年没进行过相关研究,但我估计,环境损失占中国G&D&P的比重可能达到5%至6%。2011年中国G&D&P为47万亿多,据此折算,环境污染造成损失将达到2&.35万亿至2&.82万亿元,也就是超过2万亿元。  此外,突发性事件(环境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大。比如广西镉污染发生后,在企业有能力赔付前,财政需要先行投入,用于应急监测、流域拦截、污染治理等。这些事故还会造成更长远、间接的生态系统破坏。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经济学院院长吕忠梅教授:很多环境污染是不可逆转的,也就是说,事后花多少钱都恢复不来。美国一位经济学家曾做过相关研究,环境污染每制造1块钱的利润,却要花60块钱来治理,还要花15块钱去看病。因此,制止环境污染的发生最省钱,污染后才想到治理最烧钱。  环保部几年前曾经做过一次绿色G&D&P核算的试点,各省纷纷报名,但统计结果最终并未公布。国际通用的资源成本指标体系包括7项,我国只采纳了其中1项“污染治理成本”里面的“大气、污染、水污染”这很小的一部分,就把G&DP拉下来一大块,至少降低一半。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飞达集团董事长朱国平:我认为,电镀污染造成的损失很严重。苏南遍布生产蓄电池、手机和电脑外壳的中小乡镇企业,排放的硫酸和重金属会渗透到河水和地底下。建议国家采取严厉措施,加强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家庭企业的排污管理;建议推动企业与政府的污水管道对接,使污水集中进入处理站。  哪些环保领域最“缺钱”?  《经济参考报》:目前哪些领域的环保投入最需要加大投资,尤其是财政投资?  王玉庆:环保投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财政投入,一类是社会投入(以企业为主)。最迫切需要财政投入的是水污染防治,其中主要是公共污水处理厂(含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园区工业污水处理等)的建设,包括管网建设在内,要确保污水处理厂达到设计能力,确保达标排放;下一步改造升级以达到脱磷脱氮的要求,这需要增加投资,还有城市的垃圾处理厂,发展垃圾焚烧成本也是比较高的。这些方面预计每年需要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上千亿。  虽然当前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但县、镇(含)及以下的污水处理还不在统计范围内,其管网配套还没有完全跟上,很多地方还是空白。  在重金属处理方面,对于一些企业搬迁、改制、转产、倒闭遗留的重金属土壤污染问题,如云南陆良的铬渣污染,如果污染土地重新开发需要治理,财政要予以扶持。至于大气污染防治领域,财政应该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下更大决心。  此外,环保部门能力建设方面迫切需要增加财政投入。首先是监测能力。其次是环境突发事故应急处理能力,需要交通、通讯、现场监测和其他一些手段。再次还有人员培训。最后是风险预警方面的基础研究、规划设计、政策调研等。  吕忠梅:财政补贴很有必要,但光靠政府扩大财政支出去搞环境治理,是远远不够的。政府把环境作为公共产品去投钱,会造成企业和老百姓搭便车,最终“企业污染,政府买单,百姓受害”。政府应该构建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通过排污收费和未来征收的环保税,实现企业的“外部成本内部化”,避免企业“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情况发生。  此外,政府应该加大环境基准研究方面的投入。我们要搞清楚中国目前的环境容量有多大,最多能接纳多少污染物?“限期治理”的“及格线”定在哪里?地方环保部门在辖区内怎样监管才算“执行到位”?  “十二五”要“赚快钱”还是“赚慢钱”?  《经济参考报》:此前多位专家向本报表示,随着今年“工业稳增长”被放在突出位置,工业节能形势将更加严峻。“保出口”的外贸政策也不利于对“两高一资”产品取消出口关税。那么如何评估今年乃至整个“十二五”的节能减排形势?  王玉庆:实际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G&D&P同比增速目标从往年的8%左右调低到7.5%,透露出一个信号―――“稳增长”不一定就要“稳住8%甚至10%的增长”,从而为民生投入、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留下一定空间。不要把“保出口”“增就业”与节能减排对立起来。相反,环保投入既有社会效益,又能通过环保产业发展形成经济效益,近几年环保产业每年同比增长15%以上,高于G&D&P增速。  不过,今年要全面完成节能减排指标,难度相当大。  在节能方面,结构调整力度如果不够,高耗能行业如果高位运行,第三产业占比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光靠关停一些小项目,节能目标将很难完成。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房地产、交通运输等基建项目对钢铁、水泥等需求很大,重化工还有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受地方的财政和政绩因素影响,各省都在上工业项目,产业集中度不够高,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不够大,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能耗较高、治污较难。  在环保尤其是氮氧化物减排目标方面,去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很多环保工程的设计研究和建设运营需要一定时间,要到后三年才能显现效果。比如煤电脱硝,既有成本难题,又有技术难题。近几年汽车销量大增,石油消耗较快,今年的环保形势仍不乐观,重点是打好基础、政策到位,明年环保形势才有望改善。  《经济参考报》:有的污染企业会抱怨,人家偷排污染物赚了钱;我们搞环保要投入很大的资金,成本都转嫁到产品里,在市场上就没有竞争力了。您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朱国平:中国企业过去靠消耗资源、污染环境和极低的劳动力成本,创造微薄的利润。这个时代即将结束。“十一五”期间,国家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非常及时。  如果产值和环境只能“二选一”,我们会首先选择环境。飞达集团每年用在污水处理、烟尘处理、环境美化等方面的环保投入,占到集团总投入的5%,基本改变了“脏乱差”的小农经济的发展模式。  现在结构性招工难,员工对工作挑挑拣拣。只有企业环境好了,员工健康幸福了,企业才能养得了员工,招得了员工,成为“百年老店”。实际上,随着国家环保标准和监管越来越严,环保是早晚要搞的,晚搞不如早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环境污染经济损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