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标公司网站是哪个公司的老板?求告知?

中国首善陈光标,告诉你如何成为月入10万的老板 &&
12:57:02大家好,我是一名大四的大学生,你们可以叫我JokerYi,同时也有着微商界李宇春的称号。现在正在自主创业,跟随中国首善陈光标先生,开启天杞园健康减重项目招商,帮助更多人快乐的瘦下来,我觉得很幸福!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大学生创业,我觉得很骄傲!如果你身边有人想减肥,如果你身边有大学生想创业可以来找我。VX:他是着名环保企业家他是微博470万粉丝的大V他是捐款20多亿的中国道德模范他是宣布死后捐出全部财产的慈善家他是三个月减52斤肥肉的励志强人他就是全国道德模范、中国首善,白手起家的富豪——陈光标2016年,陈光标成功瘦身52斤并携“减肥神食”高调进军微商。短短3个月时间,他带领几十万小白逆袭成为月入十万、百万的微商大咖。众多宝妈、打工妹、大学生纷纷创业,在业内引起轰动,陈光标减肥项目成为2016年中国微商创业的传奇,传奇背后是一个个平凡的人从一无所有逆袭到月入十万的励志故事!JokerYi,就是其中一个传奇的书写者和主角!她是“微商界的李宇春”她是“成功逆袭的创业者”(JokerYi与陈光标先生的合照)JokerYi从一名大学生到现在成为微商巨头,成千上万名80、90后,宝妈、上班族、大学生慕名加入她的团队,750元跟随她开始创业。从月薪三千元到月入5万、10万,乃至几十万,成功逆袭富一代。她有太多的头衔,团队创始人,微商导师等,但她永远不会停止努力的步伐,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一个女人只有经济独立才能够拥有支配生活的权利。Jokeryi是通过朋友接触天杞园减肥特膳,因为朋友在南京陈光标的公司——黄埔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胜利路1号),天杞园总部上班。通过和朋友聊天以及对产品的深入了解,和对陈光标先生这个慈善家、企业家的信任,她觉得这将是2016微商产品的新风口,将会引起一轮盛大的风潮,简而言之就是:必火!!!所以她毅然决然的去了南京天杞园总部,想看看天杞园减肥特膳产品和公司是否真的值得她为此一搏。(标哥公司——南京天杞园总部的大门)来到南京公司总部,一看标哥本人真的瘦了,二看产品连国家运动员都可以服用,效果和安全性都有了保障。她果断决定加盟陈光标减肥项目,与标哥一起奉行善举,帮助宝妈、学生以及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开始自主创业,2000亿的减肥市场,加上中科院研发的减肥产品,短短3个月团队迅速裂变就培养了千名宝妈、学生分享红利一月收入数万。一时间,她在微商界迅速爆红,无数微商自主创业者纷纷打听请教,希望能得到她指导和扶持。她数钱数到手抽筋……她们,都是时代的幸运儿,因为她们都加入了【陈光标微商平台】,都在做“天杞园减肥特膳”的代理!你一样能做到!只要你来!她加入陈光标减肥项目,短短三个月带领数千人团队,让每一位团队成员月入万元、10万元!天杞园减肥特膳是企业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合作研发,是国内首个也是为一个减肥特膳,顶尖资本注资,陈光标先生亲自食用,3个月从187斤瘦到135斤,并两次追加投资。陈光标亲自食用,3个月瘦身52斤并领衔投资陈光标和大家分享减肥心得短短的几个月,JokerYi就通过陈光标减肥项目成就了无数梦想,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让几千名从750元创业的微商小白变身百万、千万大咖,买房、买车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好品牌:陈光标,中国道德模范、抗震救灾英雄,一生奉行慈善,总捐款数额超过20亿,关于他的故事和传奇,几乎家喻户晓。在国内有很高的声望和可信度,他亲身服用天杞园减肥特膳,三个月瘦了52斤后,并连续三次投资,他的形象就是天杞园减肥特膳的形象,好人、可信、实在,人们都认可。好产品:天杞园减肥特膳是由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发中国唯一减肥特膳,提起中科院,没有人不知道。这里边汇聚了国内顶尖的科研人才和设备,他们的科研成果就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这样的机构研发出来的产品,肯定不能差,光是面子他们就丢不起,效果那些小品牌肯定也比不上。好平台:陈光标三个字,就是一个金字招牌,振臂一呼就追随者云集。这个项目,由陈光标联合中科院和国内着名的投资机构红十三资本创立,实力雄厚,本身就是一个诱惑力很大的平台,微商界和营销界的大咖听说以后,都跑来了。有这些人手把手教你做微商,你不用担心自己做不成,投资750元,听这些人讲一堂课就赚回来!好口碑:拿到产品先自己吃,或给身边人吃,有效就是活广告,有了活广告,你就不愁卖!天杞园减肥特膳减肥原理是:养出小鸟胃,燃烧全身脂肪。它不是药物,是一种具有减肥功能的特殊食品,是运动员控制体重的特膳食品。包装盒上明确指出:供肥胖及需要控制体重的人群食用。这种明确批复,在国内是唯一的一个,可见效果确切。大市场:减肥市场是强需求、高利润的黄金市场,目前,国内需要减肥的人群超过7000万,减肥市场至少2000亿。谁身边都有几个胖子,走路上一抬头都遇到两个,而且减肥跟护肤品不一样,需求更强烈,不论是外观还是健康,这种痛苦胖过的人都懂,不然也没有人天天饿着肚子减肥了。减肥成功人们也愿意分享,朋友圈一发照片,马上产品的口碑就传出来了,人们都追着买。强宣传:雄厚资金,每月3000万广告投放,各大卫视3-15分钟不同时段轰炸,树立强大的品牌形象,无论你是做微商,还是把这款产品放进药店,美容会所,母婴店,都有强大的广告支撑。我们在各大卫视给你打广告,有了广告,不用你主动推销,别人自己都会找你要货。真实案例:他们都已月入过万凌姐:微商三个月,替父还债三十万!老家江苏农村,2013年父亲跟别人借外债养蚕、收蚕茧,结果遇到天灾,借的三十万全亏了,五十多岁的老父亲也开始背井离乡打工还债,我一个女孩子独自在外打工,每月3000块,怎么替父还债?后来跟着标哥做微商,到现在一个月流水在百万,每月纯利在十几万,挣得比我以前辛苦打工三年还多,父亲的外债也还清了!感谢标哥给我这样一个创业机会!宝妈刘雪:跟着标哥做微商,月赚6万我是3岁孩子的宝妈,跟着标哥做天杞园减肥特膳,也是冲着标哥的名声,中科院的背景,最重要的是,我自己吃这个特膳瘦了18斤,我觉得有效果的产品,怎么都不会愁卖。一加入,就有,加我微信,手把手的教我做微商,从刚开始的零售、发朋友圈,到后来的带团队,指导代理,一点点成长起来。第1个月就做了1万多的利润,比打工强多了!现在,3个月时间,我有了300人的代理队伍,每个月我个人收入超过了6万,比我老公还挣得多!不再被动,采用最全面的新媒体引流方式,短短一个小时,数百名精准粉丝主动加你,几十分钟之内,便可成交好几单,让你的代理队伍快速裂变!很多人从来没有做过微商,加入微商界李宇春的团队,都有很多实操培训,很快就能上手,收款、发货,根本停不下来!收款收到眼花,数钱数到手软,不是夸张,而是每天都在发生的事实!(跟着标哥、跟着天杞园、跟着微商界李宇春就能让你创富!)一个微信号,改变您的一生!天杞园官方加盟商微信: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内容由会员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详询请联系信息原作者!陈光标不仅是骗子,还是&杀人犯&
萧夏林按:陈光标是不是骗子,看起举手投足,言谈仪表就可以断定他是一个骗子,一个中学没有毕业的骗子。他从来不是什么慈善,从来就是诈捐诈骗,用谎言制造慈善神话,谋取巨额政治和商业利益,陈光标从来不是什么暴力慈善,从来就是暴力诈捐暴力诈骗,暴力杀人,他官商勾结欺行霸市,导致两个老人死亡。
陈光标的发家史就是官商勾结史,商媒官勾结史,中国野蛮黑暗史。尤其是央视和人民日报,这两天全力为陈光标说谎造假保驾护航。
陈光标是慈善绝对的敌人,是中国慈善的超级毒瘤。中国黑箱黑暗的慈善制度生产制造了陈光标。
陈光标是绝对国家首骗,而不是首善。
陈光标的出现中国慈善倒退30年,诈捐成为中国明星谋其超级名利的超级手段。一旦中国哪里发生灾难,中国明星就是打了鸡血一样兴奋,一分钱不捐就通过媒体博客发布自己捐款10万20万,很多人通过央视捐款100万,200万等等。
诈捐成为中国奇观,也是世界奇观。中国慈善文化最大特征就是诈捐文化繁荣,是诈捐分子与慈善机构和红十字会共同发展壮大的。
不彻底清算消灭陈光标余秋雨成功章子怡这样这样的诈捐皇帝,中国慈善将继续向黑暗的深渊堕落。
希望央视的记者主持人和社长,人民日报的编辑记者和社长,不要只顾着喝诈捐皇帝的酒,拿诈捐皇帝们的钱,请你们好好看看这两篇文章,看看中国经营报华夏时报记者文章,是不是到了向人民跪下的时候。当然,他们一定会说,正是这样,我们才保护陈光标,陈光标万岁,我们才万岁。陈光标兴,我们兴,陈光标亡,我们亡。
我们是不是理解万岁呢?
旧事再调查:家乡人眼中不一样的陈光标
  ( )旧事再调查
  他做了那么多善事,为什么屡受质疑?在家乡人眼中,为何他的形象与其在公众前判若两人
陈光标的父亲陈立胜指着对面的商业街说:那是我们家的。 南都记者 占才强 摄 资料图
商业街购房户与陈光标的弟弟陈景标签订的房屋转让协议。 南都记者 占才强 摄 资料图
  南都记者 占才强
  是善人还是恶人?是英雄还是说谎者?一家业绩不透明的公司巨资捐款何来?
  其实早在2008年,陈光标就曾面对拷问。
  这一年,他首度登临“中国首善”———这年4月揭晓的一份“中国慈善排行榜”,他以1.81亿元的上年度捐赠居于榜首。
  但真正让他声名鹊起的,却是一个月后的汶川地震,他“指挥60台机械、120人千里驰援,成为进入灾区的首支民间救援队”。
  也是这一年,灾难中“一个人感动了中国”的陈光标,其震后驰援的事迹曾被疑为子虚乌有,而其在家乡捐建的公益项目亦被指假慈善之名,谋一己之私。
  南都记者的调查是从陈光标家乡开始的,然而宛若进入一个悖论世界。
  家乡人眼中的陈光标,与其在公众前的形象判若两人。一场与其“慈善工程”关联的恶性事件,至今仍刺痛着当地人的记忆。
  还是在这一年,陈光标呈于媒体的多笔捐赠,亦被疑严重夸大,而其扑朔迷离的公司业绩及巨额善款来源,一直是悬在民间的巨大问号。
  在媒体的视野里,陈光标总是奔走在慈善路上,鲜见作为企业家安身立命的关于其经营方面的报道。陈光标的公司有多大?如何取得他自己所声称的经营业绩,始终是悬在民间的巨大问号。
  陈家的“老年活动中心”?
  江苏省泗洪县城往南,50公里,到达全县最贫瘠的乡镇之一———天岗湖乡。
  开车前,泗洪的士司机说,你去天岗湖?那是陈光标的家。记者奇怪,怎么一提天岗湖就说陈光标?司机回答:他家房子盖得漂亮。
  司机所说的“房子”,在天岗湖乡,对外称谓是“老年活动中心”。一处占地30多亩、苏州园林式的超大庭院。4年前落成后,成为远近最津津乐道的“地标”。
  今年4月26日,见到记者后的村民群情激昂,话题也和“老年活动中心”有关。而愤怒来自于一天前,陈光标回应近期质疑的电视露面,“我看了两遍”,村民王某说。
  电视中,记者电话连线天岗湖乡党委书记钟波———老年活动中心现在对外开放了吗?老年活动中心正常是对外开放。咱们乡里老人可以去里面活动,是这意思吗?不光是老年人,包括其他人都可以正常进去。
  连线还问到有争议的农贸市场,钟波在电话中说,农贸市场2008年以后是政府进行管理,在这之前是他弟弟(陈景标)进行管理,但是所有的费用全免。2008年后,政府也仅收卫生保洁费,其他费没收。
  几位村民对此颇觉“失望”:“在全国人民面前公开事实真相,为什么不连线一下天岗湖的平民百姓?听听老百姓是怎么说的。”
  “挂的牌子是‘老年活动中心’,但你到天岗湖问问,谁都知道那是陈的家宅和花园。”村民们呼请,“我们恳请全国的记者,亲自到天岗湖来实地了解,到底是‘老年活动中心’,还是打着捐赠的名义,建自家的花园?农贸市场到底是公益,还是背后另有所图?”
  仍处争议中的“老年活动中心”,全称“泗洪天岗湖古建花园式阳光老年人活动中心”。2007年5月开工,11月竣工,报载投资2600万元,也是陈光标捐赠家乡最大的公益项目之一。多家省、地媒体对其描述为:“苏北最大”、“江苏乃至全国一流的老年人活动中心”。
  “人间仙境!”泗洪县一名司机进入庭院后啧啧称赞。庭院内绿草茵茵,引种了多种名贵花木,精致的漆木护栏环绕一个偌大的水塘,水域上石桥错落,宛若苏州的某个园林。几处古建式房屋点缀其间,内部装修气派豪华。
  在中心建成不久,南都记者第一次到天岗湖探访曾进入园内,发现除草坪上零星摆放的锻炼用具,和一处儿童游乐设施,找不到老年人专用场馆。几处建筑,一处类似“寝宫”,其间一套房的卧室里摆放着豪华双人床,高档寝具、洗漱用具一应俱全。另一处会客厅,金灿灿的座椅,典雅的屏墙,给人皇室般的奢华感。
  记者在园内遇到了自称为“主人”的陈立胜。“这是我儿子建的,每亩光买地就花了差不多25万元。”他说。
  陈立胜是陈光标的父亲,他就住在花园式庭院临街的一套古建式大宅里,同住的还有老伴高先霞(音),以及陈光标的弟弟陈景标。
  陈立胜带记者到“中心”外,指着街对面一排商业街楼面:“这也是我们家的。”言语中满透自豪。这排当地人眼中的高档商住楼,临街上下3层,共30多套门面及住房。
  而与商住楼毗邻的农贸市场,又是陈光标捐赠家乡的另一大型公益项目。
  捐农贸市场为卖房?
  农贸市场和商住楼所处的地块,在天岗湖乡正街一条主干道边,占地20多亩,5年前还是天岗湖粮管所的地盘。
  一份由30多位村民写的《哀告求救书》,这样讲述包括“老年活动中心”在内两片占地50多亩土地变化的过程:
  “2006年,陈光标为修建农贸市场占用了20多亩的天岗湖粮管所,老弱病残的职工被撵出无家可归,而陈造了和农贸市场连在一起的几十套楼房出售牟取暴利。2007年5月以投建老年活动中心为名,以每亩23600元赔偿强行买断了联淮村七组的33.5亩耕地和一个面积近10亩的蓄水塘,还把紧挨这片地的居民房屋推掉。有村民不愿在赔偿协议上签字,村干部以停水断电、计划生育加倍处罚要挟签字。”
  村民们说,这些以慈善名义征得的土地,所建造的老年中心、农贸市场、商业街等实际都是陈家的,这在当地尽人皆知。
  逢周六开集的王集街农贸市场,记者曾进入后看到,偌大的市场内经营户并不多,大量铺位闲置。卖猪肉的师傅说,这里建成后头3年经营户是免租金的,可生意一直不好,老板是陈景标。
  随后记者又辗转查到当时农贸市场的营业执照,法人代表为陈景标,企业性质为私营独资企业。但今年4月25日,天岗湖乡党委书记钟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2008年起农贸市场已交由政府管理。
  农贸市场旁的商住楼,记者也拿到一份由购房户提供、签订于2007年的“房屋转让协议”。该协议显示,甲方为“陈景标”。协议附件同时写明,这片建筑面积2520平方米的商住楼“房屋所有权人”登记名为“陈景标”。
  购房协议还显示,2007年这套房的合同价是12万元。而据购房户介绍,两年后每套房的卖价已经涨到25万元左右。
  “老年活动中心”临街还有一排十多间的联体店面,也是陈家在张罗着租售。租售处人员介绍,这里的大老板是陈光标,二老板是陈景标。
  4月26日,在陈光标的农贸市场仍纠结于“公私”争议之时,天岗湖乡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核心问题并不在此,“当时以捐建的名义可以拿地,也很便宜,而实际上还是为了建商住楼,卖房子。”
  泗洪一名房地产老板也介绍,国家对征地限制很严,私人不可能拿到大块的土地,但如果是慈善捐建,性质则变成公益性用地,依规定因公共利益需要可由政府对土地征用并给予补偿。
  然而据购房户反映,他们当年从陈景标手中购买的商品房,至今房产证还办不下来。
  张家和是其中之一,4月26日,这位往泗洪跑过三四趟的购房户无奈地告诉记者,“到了地税局,他们说这房子还没交税,要陈景标办了税才能到房产局再办证。”而张也找过陈景标,“他自己也在泗洪跑,到现在还是没交税。”
  “12·1”事件
  在天岗湖乡试图解读陈光标,很容易陷入一个反差强烈的悖论世界:其在部分家乡人中的口碑,与其在公众面前的形象判若两人。而这与一起事件有关。
  2007年农历七月二十二,王集街71岁的老汉张子英在农贸市场上吊死亡。儿媳邹英、部分村民认为,老人的死和农贸市场有关。
  邹英说,公公是当地一起俗称为“12·1”事件的参与者。
  而在天岗湖乡谈起陈光标,很多人也会自然而然地与这起在当地谈之色变的事件联系起来,至今仍用“太恐怖了”来形容。
  发生在日的这起事件,缘于农贸市场建成后,位于镇中心一条农贸老街的经营户被要求迁至新市场。农贸老街原长300多米,据经营户讲,1994年改建商业街时,时任乡领导曾承诺这条街“50年不变”。
  老街经营户拒不搬迁。“一是老街人气旺,新市场没生意;二是搬后老街的门面就不值钱了。他们把人赶到新市场,还不是为了卖新商业街?”
  随之而来的是一场“全武行”。
  村民描述,当日凌晨3点多,街上开来13辆警车,从南头排到北头,数百名穿制服人员将老街包围。
  村民潘丽华闻声出门,“上百人在沿街逮人、打人,我抱着小孩,几个穿制服的到我们家翻,叫我把孩子放下跟他们走。我上了警车,然后看到有3个人被送到医院抢救。”
  孙银侠是生产队组长,做妇女工作的,见村中妇女被打出面救助,结果被人抬起,头朝下往地下摔,“当时我昏死过去了,怎么被抬上车都不知道。”第二天醒来,她躺在医院急救室里,之后她和另外3人被送往拘留所关了7天。
  在老街做干货生意的张飞眼睛被打青。经营户王言刚被打得鲜血直流,至今他还保存着被打得满口鲜血的照片,并向记者出示。村民王恒礼等人的血衣也一直保留在家中。
  村民统计,这起事件至少30多人被打,4人被送医院,事后11人被拘留7天。
  一份以“王集街1000多群众”名义写的“血泪状”说:当时街上哭叫声刺人心肺、毛骨悚然,有的被揪住头发“架飞机”,有的衣不蔽体鲜血直淌,有的双脚在水泥街面磨破血流不止,在场群众无不伤心掉泪。
  被打村民称,当时有人当众说:“有了陈光标的农贸市场,你们(老街)封也得封,不封也得封。”
  “12·1”事件后老街被强行废除,很多经营户因不愿去农贸市场,之后无事可做便改打短工。
  71岁的张子英原来靠儿子、儿媳在老街做小生意过生活,老街废除后每月几十元的收入没了。半年之后,离乡打工的邹英就突然听到了公公吊死在农贸市场的消息。
  2008年9月,记者就“12·1”事件曾向陈光标求证,他说“没有这个事”,(村民被打后出示的)那些照片“是街上自己人制作的”。
  “据我了解,公安和市容委没有主动打过人,主动打公安的有,但公安打他们绝对没有。(说我指使的)没有这个事情。”陈光标说。
  家乡人眼中的“首善”
  2008年9月,南都记者在天岗湖乡采访时,曾遇到时年65岁的村民王中志。日记者故地重访时,王已去世。
  王中志是当时上访村民的代表。“12·1”之后拿着材料到处奔走,还曾逃到相邻的安徽一带,面对记者,他拿出厚厚一沓收集的各种有关陈光标的报道。
  “家乡太闭塞,出去后才知道,竟有这么多媒体在为他大唱赞歌,我们这些受损害的群众听了看了,痛心哪,无疑是给我们的伤口撒盐。”
  在天岗湖乡,很多村民仍习惯用陈当年在家乡的外号———“厚皮”称呼他。
  44岁的王新,是陈光标初一同班同学,在听说陈光标的学历是工商管理硕士时大为吃惊,“他初二就辍学了,20多岁了还在乡里,怎么成了硕士了?”
  王新回忆初一时的陈光标,“成天拿砖头用手捶练气功,成绩并不好,经常旷课,脏话多。”孙玉明是陈光标的启蒙老师、陈在联淮小学时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孙说,陈比一般同学要调皮,学习成绩不好,胆子特别大,挨训时不反抗还笑。小时候看不出来他能有今天的成就。
  有媒体报道,陈光标少年创业,17岁时“用拖拉机贩粮”就赚了两万元,成为乡里第一个“少年万元户”。王新及乡人们认为夸张不实,“那时生产队都没有拖拉机。”“上世纪80年代有个万元户就不得了,(陈是少年万元户)这件事从来没听说过。”
  王新说,陈在家乡时的确做过生意,贩过花生,开过小卖部,还跑过客车运输,但生意都不大。
  很会“宣传”,是很多乡人对陈的评价。在老年活动中心的会客厅,一面墙挂满了陈光标与许多领导人的合影照,“那些照片把下面的很多干部都唬住了,也让我们这些老百姓很纳闷。”王中志说。
  在距王集街约一公里的联淮村,陈光标少时住过的土坯老屋一直还保留着,邻居“婶娘”说,2007年春上来了一群人,在老屋的四周和顶上盖起了钢架大篷,将老屋保护了起来。“以后光标成了伟人,这里要留着做纪念的。”
  然而,成名后的陈光标在部分乡人眼里并未成为一种荣耀。倒是与当地政府的关系非常熟络,陈本人也在一次与南都记者的通话中说,“你问问当地政府,我奔驰、宝马、凯迪拉克,(曾)捐给政府做接待用车。”
  举报4年以无果而告终的王中志究竟死于何因?在天岗湖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是病死,有的说是气死,也有的说是被迫害死———“王中志是因为举报受到了迫害,把他当书记(原王集村支部书记)的儿子抓起来,被气死的。”有村民说。
  4月26日晚,记者在天岗湖乡找到王中志的老伴潘霞晨(音)。她介绍,老伴举报躲到安徽不久就回来了。2009年初,儿子王建突然因“贪污6万块钱,被抓了起来,老王就说是针对他的陷害”。
  王建被抓半年多后放出,“现在还是监外执行”,潘霞晨说,“从儿子被抓后,老王就气不过,整天抽烟,儿子回来两个月后他就死了,气死的。”
  潘霞晨说,“现在好多东西还不能讲,等到时候了,我就敢讲了。”
  4月26日上午,南都记者曾致电王建,但他说“我不能讲”,“等能讲了我再跟你联系”。当晚记者来到王建家,但他家人以“他不在家”为由拒绝开门。
  “90亿”疑云
  新街口,是江苏省城南京最热闹的商圈,也是当年陈光标事业起步的地方。
  据媒体报道,1991年,23岁的陈光标来南京创业。在一次药店的闲逛中,从一个袖珍疾病探测仪上发现了商机,之后简单改进安上显示器外壳,输入生理图像,患者手握两个电极就能看到身体的疾病,被陈命名为“跨世纪家庭CT”的新仪器诞生了。
  新仪器身价倍增,由原来的100多元卖到了8000多元。随后陈到老家邻近的安徽做广告,打开安徽市场,凭此掘得了人生第一桶金。
  去安徽之前,陈曾在新街口一带摆摊。
  2008年9月,南都记者在新街口老邮局旁,找到在这一带做了18年买卖的沈师傅。谈起陈光标他津津乐道,说陈以前摆的摊就在他旁边。
  “他这个人能说会道。”沈说,“那时摆摊就是‘卖嘴皮子’。”但对陈卖的仪器,沈不以为然,“那个东西叫我们看就是骗人的。”
  沈回忆,陈总穿一身白大褂,一副支架上放着仪器,给路过的人看病。仪器检查完,然后开出药方,对方给几块钱,一天能挣个百把块钱。
  沈说那时他们给陈取了个外号叫“假医生”,陈曾回敬:你别叫我假医生,我不姓假。
  “他在这一带做了几年,那时就拿和某某领导人的合影,在摊上摆了两三张,但具体和谁的合影记不清楚了。”后来陈就消失了,再后来沈就听说他搞再生资源利用,而且成了大慈善家。
  “我一直在纳闷,搞再生资源利用,我们的话说就是收废品,怎么能赚那么多钱?”沈猜测,陈后来一定遇到了什么机缘,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相关报道显示,到安徽淘金之后,陈又开发过一种“灵芝胶囊”赚到“第二桶金”。并于2000年组建江苏黄埔,起初收购银行不良资产,后来转向拆迁和再生资源利用。日,江苏黄埔一人员介绍公司业务时称“主要还是做拆迁”。“简单说,就是一边拆房子,一边对建筑垃圾进行再利用。”陈光标对媒体也曾这样解释。
  据报道和网络公开信息,江苏黄埔2004年营业收入就“近59亿”,2006年、2007年营业收入均有“超过90亿”、“有望达到90亿”的说法,这让一位从事再生经营行业的老板咋舌,他认为“90个亿,全世界也很难找到”。
  而查询由权威部门发布的2006年、2007年“江苏民营企业100强”,均未见江苏黄埔上榜,2006年排在第100位的企业年营业收入19.7亿元,2007年排第100位的企业年营业收入为31.73亿元。
  2008年可谓陈光标登上“中国首善”元年。这年4月揭晓的一份“中国慈善排行榜”,他以1.81亿元的上年度捐赠额居于榜首。对此,南都记者曾向陈光标本人求证,希望了解公司经营项目、年营业收入、利润纳税等情况,并就公司1994年营业收入近59亿元,2006年、2007年均近90亿元的说法求证。
  陈当时的回答是,“我只做再生资源利用,我什么都不做,我就是变废为宝赚了点钱,然后回报社会。这个行业,利润一般来讲20%左右,我公司的销售额,今年(2008年)要突破100亿元。去年的净利润近9亿元。我本来就是做循环经济,不存在偷税漏税。全国所有做再生资源利用的企业,国家是免税的。”
  而当年有自称知情者向南都记者透露,称陈光标在媒体中宣传的公司厂房、员工“是借用别人的企业”。对此,陈光标也给予了回应:“我的主要产业搞房屋拆迁,假如我是你,买个100亩地千把万块钱,干吗要借别人的厂房?说实话,头几年我是租用别人的厂房,医疗器械厂我是租用的,你别说没有这回事,就是有这回事,这个又有什么呢?”
  捐赠“数据”
  打开江苏黄埔公司的网站,如果为联系业务而来,会怀疑误入了某家慈善网站。网页几乎被慈善内容淹没,而对企业状况、公司构架、利润利税等数据却鲜有详述。
  捐钱公司,几乎成了江苏黄埔的代名词。
  公开的报道显示,江苏黄埔成立后短短4年间就先后捐资1.96亿元,捐物6700多万。至2008年累计捐款捐物已达6.13亿元。
  陈光标也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自己将百分之五六十的精力花在慈善上。而且所捐款物都是“真金白银”,从不把捐赠与当地项目捆绑在一起,每一笔捐款收据都保留着。
  陈以1.81亿的上年度捐赠额折桂2008年“中国首善”后,江苏黄埔网站曾短暂公开过2007年的捐款收据,经统计为7057万元,和80台电脑。(南方都市报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天岗湖乡老年活动中心为该年度最大捐赠项目,由陈通过江苏省光彩事业促进会、省红十字会、省慈善总会3家单位向家乡投资2600万元捐建。
  在由江苏光彩开具的共计1063万元收据中,未标明捐款用途;省红十字会标明“援建老年活动中心”的收据共700万元;省善总会标明“定向老年活动中心”的收据共400万元。
  众多收据中,一张盖着“西南岗老年活动中心”公章的收据,用途也是“捐建老年活动中心”,捐款额为1600万元,收款人为“刘艳”。
  据报道,陈光标曾向宿迁市慈善总会捐赠1000万元。而该慈善总会一位负责人介绍,1000万元用于定向捐建老年活动中心。
  另有报道显示,日,陈光标向泗洪县捐款1000多万元发起“共同的阳光”公益活动,捐款用途也为“包含捐建一所全国一流的古建式老年活动中心等”。
  这意味着,陈获称“首善”的当年最大捐赠项目“天岗湖乡老年活动中心”,从收据和报道显示的“捐赠额”至少已达4700万元。这还不包括其宣称的其通过江苏光彩事业促进会所捐的资金。
  2600万元的捐建项目何以出现至少4700万元的捐赠“数据”?
  而“2008中国慈善排行榜”主办方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对该榜单的评比数据来源,说法是这样的:除由权威部门提供捐赠数据外,还包括捐赠者自己提供数据、各种公开媒体报道数据等。
  另外,在江苏黄埔网站曾公开的2007年捐款收据中,还可见由“天岗湖乡政府”日开具的1200万元捐款,项目为“阳光公路、农贸市场、养老院、幼儿园教学电脑”。而阳光公路建于1999年、农贸市场早在2006年竣工。而这份收据显示,由“天岗湖乡政府”开具的这份收据,也包括“农贸市场”项目在内。
  另一疑问在于,外界报道陈光标的捐款多为个人名义,而可见的所有收据中,捐赠方均为“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这些捐赠到底该算在公司,还是个人头上?
  而在媒体的视野里,陈光标总是奔走在慈善路上,鲜见作为企业家安身立命的关于其经营方面的报道。陈光标的公司有多大?如何取得他自己所声称的经营业绩,始终是悬在民间的巨大问号。
  陈光标曾表示,他在全国的分公司有几十家。记者通过网络查询,日一则网上消息显示,当年才由江苏黄埔公司在四川绵阳的高新区注册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分公司———绵阳分公司。之后还有“成都分公司”、“上海分公司”等媒体报道及网页内容,但分公司的经营也以再生回收为主。
  日,南都记者据江苏黄埔绵阳分公司网上公布的公司地址找到“绵阳园艺街20号”,却是中物院科技孵化基地的办公楼。一位中物院人士说,江苏黄埔只是租用他们的地方办公,规模不大。其经营项目为绵阳灾后的板房回收和处理。(南方都市报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在江苏黄埔绵阳分公司的办公室,只见少数几人在这里办公。记者向一名女员工咨询江苏黄埔的其他分公司,她说“成都还有一个”。
  “驰援”子虚乌有?
  2008年陈光标首登“中国首善”。然而让他声名鹊起的却是一个月后的汶川地震。报载,他“指挥60台机械、120人千里驰援,成为进入灾区的首支民间救援队”。
  然而这一年有消息质疑,其让全国人民曾为之感动的“义举”———派60台重型机械驰援灾区,亲自背出300多具尸体,救出13个孩子性命等,多为编造甚至子虚乌有。
  据当时的媒体报道,震后3小时,在南京(另有报道为武汉)开会的陈光标即调派公司60台大型挖掘机、吊机、推土机,配备120名员工,分别从南京、合肥出发星夜兼程驰援灾区,于5月14日凌晨3点(早期报道为13日中午)赶到都江堰。这支被称为“史上最强的民间志愿队”,创造了几乎与解放军同期抵达的速度奇迹。
  据2008年江苏黄埔网站曾介绍的数据:这支救援队,打通了北川、汶川和映秀的生命线,在岷江边修出近4公里长的道路,让大部队得以进入灾区;救出活着的被掩埋群众130余人,掩埋遇难者尸体近万具。(南方都市报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而报道称,陈光标在废墟中背出了208具(另报道为280具、300多具)遗体,救出3个(另有称为13个)孩子的性命。
  质疑的消息称,陈光标是在震后第二天才飞到成都,并在成都附近租了总数10台左右的挖掘机等,开赴灾区。而在媒体和网络上,这支队伍变成“千里驰援”的“60台大型挖掘机、120名精心挑选的机械手”,“从南京和合肥浩浩荡荡开赴而来”。
  至于“背出208具遗体”等,也都被质疑为编造的数字。
  对此,南都记者曾往灾区多方求证,但并未获得有关消息的实际证据。但采访中遇到的都江堰广丰工程机械租赁公司李明文说,这几乎是一个简单的常识。60台工程车,大的每台在30吨以上,中小型也一二十吨,即使用拖车,这么大的队伍从南京跑到都江堰,除非警车开道不然几乎没法走。
  岳师傅是成都城北客运中心长途客车老板,他介绍,从南京到都江堰约2000公里,如果走河南境内,当时宁强到广元有一段80公里的二级公路,以前是老蜀道都是山路,坡陡路窄弯道多,车辆也多,如果不开应急通道,工程车极其难走。如果走湖北境内路线,湖北、四川交界有一段200公里的路,比宁强到广元还难走。
  “长途客运车从南京开到都江堰,不堵车不休息的情况下也要30个小时,在高速上跑90-100公里/小时。工程机械车最快也就每小时70公里,用30多个小时从南京跑到都江堰,这是天方夜谭,绝对不可能。”岳师傅也表示怀疑。
  以他的估算,几十台工程车从南京跑到都江堰,最少也要50个小时。而且从南京到成都一路上收费站多达7个,光通过这么多收费站就够耽搁的。
  但在随后的回应中,陈光标对以上说法给予了反驳,并坚称驰援救灾的事情属实。
  陈说,5月12日,我的11台机械从北京干完活开到山东,就直奔灾区了。我在合肥总共有21台。在当地(成都)又租了10台。后来有人说,没有60台只有40台,有些媒体弄出来……(意为这不属实)。
  陈说,从南京开到灾区,不会超32个小时,我要求他们除加油外,小便都不下车。当时有人提过疑问,我可以跟他打赌,我们马上现跑,我要超过32小时到都江堰,我给他500万。后来大家相信了。
  关于“背过208具遗体”的说法,陈说,208具我没有说,但200多肯定是不止的。只要有良知有正义的媒体,208好,280也好,这个(都不会去追究)。我救活的是12个。5月12日到6月12日整整一个月,最后一天临走时我又救起了两个人,这个是我亲手救的,当时中央电视台都拍了下来。你记住陈光标从来不讲一句假话,只做好事不做坏事。
陈光标被指履历造假 南京药械界泰斗不知其人
转播到腾讯微博
直接发钱是陈光标高调行善的特点之一。
本报记者 慕扬 发自江苏泗洪
2011善行天下·慈善大典暨第八届中国慈善排行榜发布典礼4月26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集团董事长获得2010年度中国“首善”称号。 等获得年度十大慈善家;步长集团等获得年度十大慈善企业。
这个榜单发布后,许多网友在寻找一个人,这个近些年来每年都上榜的人物从这里面消失了。
这个人就是陈光标。
在江苏泗洪及安徽五河、明光三县交界的一个地方,有个乡镇叫天岗湖,天岗湖乡所在地叫王集。以前,这个乡大家都叫王集乡,在王集的西边,有一个湖叫天岗湖。从王集乡集市向南,有个村叫联淮村。1968年,后来的中国首善陈光标就出生在这个地方。
清苦的童年
天岗湖乡属于江苏省泗洪县,由于处于两省三县交界处,所以这个地方人来人往,互相集市,天岗湖由于离五河县城比较近,所以赶集的人大多数去五河,倒是很少去泗洪县城。天岗湖和其他几个乡镇处在泗洪县的西南,当地人俗称西南岗,是江苏省最落后的地方之一,每年是省人大重点扶贫地区,至今天岗湖还没有像样的公路和公用建筑。
一位在当地开饭店的老板说,最近很多记者来这里,都是来找陈光标家的,给他添了不少生意。
在一些文章里,陈光标自述为安徽五河人,连安徽卫视的一档反映天南地北安徽人的节目都曾想给陈光标做专访。2011年4月中旬,有2个记者从五河赶到天岗湖。联淮村的村民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他们就是看了网上的文章,以为陈光标是五河人,于是赶到了那里,但是怎么也找不到陈光标家。后来才知道,陈光标家在泗洪县的天岗湖。
这位看着陈光标长大的老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陈光标从小就在联淮村长大,根本不是五河人,这里姓陈的很多,光字是辈分的排字,联淮村附近叫陈光×的人很多。
他记得很清楚,小时候的陈光标脑子很灵光,又会做事。在陈光标见诸报端的文章里,他对童年的回忆是清贫和艰苦,但是很上进。
陈光标这位邻居说,小时候,逢王集赶集的时候,陈光标就从村里挑上一桶水,到集市上去卖。因为那时候,农村集镇还没有冰箱这些东西,夏天赶集时热的时候能有一桶凉水过来喝上一碗,是很清凉的事情。陈光标就靠这一分钱随便喝的一桶水,一个集市下来能赚到两三毛钱,相当于成年人半天的工钱。他还回忆说,小学时得到老师奖一颗五角星,用口水粘不住,于是用鼻涕粘起来了。但是家乡人反映,那时候的小学根本没发五角星的事情,可能是现在的小学这样做,他回忆时有了偏差。
在陈光标的回忆里,13岁暑假时,陈光标开始每天骑着自行车跑十几里路去卖冰棒。后来,陈光标又做起贩粮的买卖,从开始的骑自行车贩粮到用拖拉机贩粮;从一天赚个五六元钱到一天能挣到300多元钱,陈光标在致富路上尝到了甜头,17岁那年暑假结束的时候,陈光标挣了两万元钱,成了全乡第一个“少年万元户”。陈光标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逐渐显现了经商的才干。
联淮村一个村民说:“家乡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厚皮。在当地,前些年说陈光标没人知道,叫厚皮人人清楚。只是这几年他出名了,都知道陈光标了。”
纠结的乡情
正是在陈光标17岁那年,在他的回忆中,他考上了南京中医学院。在他成功以后,他发誓要为家乡做些事情。
在王集集市做生意的张先生看来,他对陈光标的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在陈光标对外宣传的2007年捐赠给乡里的农贸市场,是他一辈子忘不掉的记忆。
他本来在集市上有自己的门面房,但是上面却通知他搬进陈光标刚刚修好的农贸市场,每年还要交相当数量的费用。他不愿意,原因有二:一是老百姓都习惯了原来的沿路摆摊的习俗,换个地方可能很多人找不到;二是自己的门面房本来就很方便,为何要搬进农贸市场?
可是就在一天深夜,从泗洪县城来了数百名公安和保安,要求他们立刻同意搬到农贸市场,否则就砸门。当天晚上发生了流血冲突,有几个人被公安抓走,有的遭受了殴打。
事后当地上千村民联名举报,但是无果而终。
不过当地老百姓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现在的农贸市场已经捐给乡政府了。
就在农贸市场斜对面,一个宫殿式的建筑在落后的当地很显眼。这个建筑在王集集市和联淮村中间,当地村民介绍,这是陈光标给当地建设的老年活动中心。不过他怀疑,在陈光标的眼里,当地的老年人只有他父母。因为,这个老年活动中心平时只有陈光标父母住在那里。只是每逢上级来检查时,有人会花上一百块钱一个人雇用老年人进去晃悠。平时,还会有人通知每天傍晚到院子门口去跳舞。
家乡人印象深刻的还有,有一年,陈光标捐赠了10台电脑给当地中心小学,后来发现只有2台能正常使用,这2台能用的后来还被人搬走了。遭遇同样问题的,还有些外地的学校。
一位天岗湖当地居民告诉记者,可能陈光标本意是好的,只是办事的人做坏了。
而天岗湖乡前任党委书记李慧汝一次因为接待陈光标时,对方不满意,被县长当场免职。时代周报记者询问相关人士,县长是否可以免乡党委书记的职务,他笑称:县长也是县委副书记嘛。不过后来县里还是给李慧汝安排了合适的工作。
一位在乡里工作的人和陈光标是拜把子兄弟,借给了他十来万元,至今未还。还有一个人听说他可以介绍南京长江三桥的工程,就送了几万块请他帮忙,结果三桥建好了,他的工程也没来。
在陈光标公开的简历中,他是1985年考上了南京中医学院,他的履历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在他的自述中,1985年9月-1990年6月,陈光标在南京中医学院学习,获医学学士学位;但是据其家乡人称,陈光标小学毕业后就辍学了,四处做生意,卖过药,卖过粮食。南京中医药大学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称,陈光标可能是成教的学生。时代周报通过该校一位官员查实,陈光标为该院1984年入学学生,但是是什么性质的学生,该位人士不肯作答,他只是说陈光标是该校董事,副董事长,你就是来查,你查到的也不知道是真假。
陈光标称自己1992年3月-1994年8月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应用开发中心副主任,但是在江苏省社科院网站查询不到这个单位,而网络上提到这个单位的都是和陈光标有关的。时代周报记者向江苏省社科院核实,该院人士称,在单位的编制中从来无此单位。
江苏社科院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顶多可能的是,某人认识社科院的领导,借他的名义在外面搞些事情,但是这都是上不了台面的事情,万一有人问到社科院时,他可以表示知道有这个事情,但是公开的机构里,从来没有这样的一个单位。
陈光标在履历中说自己1994年8月-1997年3月任南京红光医药公司办公室主任。时代周报记者询问药械界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单位,最后找到了一位业界“泰斗级”的老人,在他的印象里,似乎有这样一个单位,但是即使有,也是极其短暂的时间,因为那时候凡是做医药药械的,没有不经过他手的,他对陈光标这个人没有丝毫印象。他对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公司也是毫无印象。
时代周报记者经过调查,当年在江苏盱眙有个红光化工厂,生产炸药,邻近泗洪,现在名字叫江苏红光化工有限公司,这个企业和陈光标老家比较靠近。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找不到南京红光医药公司和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公司的任何相关信息。而陈光标自称赖以起家的“跨世纪家庭CT”和灵芝胶囊,被南京医药界几位人士称之为骗人的东西。
2010年,玉树大地震,陈光标赶到了现场,联合多家单位向灾区捐款3000万元。这时候,在玉树街头多处出现了一个横幅,上书:感谢共产党!感谢人民军队!感谢活菩萨陈光标!这些照片曾出现在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的网站上,现已不见。这标语是谁拉出去的,至今成谜。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这些图片曾引起江苏省某高层震怒。
截至发稿时,时代周报记者联系陈光标,被秘书告知,陈总现在在开全国工商联的会议,不方便接受采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光标公司是做什么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