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联的大纵深防御理论应该怎么破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纵深防御破解装甲尖刀
库尔斯克:最后的坦克大决战
下载积分:856
内容提示:纵深防御破解装甲尖刀
库尔斯克:最后的坦克大决战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3|
上传日期: 05:00:0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纵深防御破解装甲尖刀
库尔斯克:最后的坦克大决战
官方公共微信  论苏联大纵深防御理论与中国战场的初期战略    
苏联大纵深防御理论就是运用自己广袤的国土通过各种手段去不断削弱拖延敌人;积聚自己的力量,最后反击敌人直至消灭敌人。在卫国战争中苏联的战略严格履行了这一战略。在战争开始仅3个星期德军在苏联境内西北方向推进400~450公里,西方向推进450~600公里,西南方向推进 300~350公里,夺占了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全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大部,侵入俄罗斯西部各州,进抵列宁格勒,,威胁斯摩棱斯克和基辅,随后逼近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城下。但是占领如此广大国土也使德军兵力过于分散。  
在于此同时,苏联军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使德军遭到了重大损失也为苏联积聚力量,建立防御体系,转移工业企业以及调集部队赢得了时间,为日后苏联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大纵深作战理论源自30年代图哈切夫元帅,与闪电战相同,大纵深也十分注重各兵种协调,但它对装甲部队的使用与闪电战有些不同。大纵深仍把步兵作为主体,进攻先期步兵在火炮、装甲部队等各兵种支援下在敌军阵地打开突破口,随后才开始投入机械化部队用以稳固突破口,扩大战果,并深入敌防御纵深,加以分割包围;战略航空兵同时对敌后方战略要地实施打击,从而摧毁其战争潜力。最终达到彻底击垮敌人的目的。  
中国同样拥有广袤的国土可以依靠广阔国土去分散比自己强大的敌人兵力与资源,发动广大人民,让敌人陷入到广大的人民战争的海洋中去(这就是毛主席的《论游击战》的理论)。但是中国没有苏联计划中的机械化与空军部队;同样日军也没有德国那么先进规模化的装甲集群(日本的坦克那是有名的皮薄个小火力差)。所以中国的实际情况与苏联的大纵深防御体系也有着不同。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标志着全面K戰的开始,日本**的战略方针是“速战速决”,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在战略布置上,日本军部决定向华北和华东两个方向发动进攻。在华北战场,日军以平津为据点,向平绥路、平汉路、平浦路三个方向出击;又从长城线向西,切断同蒲路北段,然后南下,与沿平汉路、正太路之敌配合,对山西形成会攻之势,以夺取山西为在华北作战的主要目标。在华东战场,日军打算先攻下上海,随即兵分三路进攻。在攻取南京后,南北合击,进行徐州会战,以打通津浦线,将华北和华东两个战场连接起来,然后西进夺取武汉,同时,为了策应武汉的攻势,切断中国海上对外联系,以一部分兵力在华南登陆,占领广州。日本企图以军事进攻迫使國M政F投降。  
在正面战场上國M党军队组织了四大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1,淞沪会战:日,日本企图在10天之内“为置中国于死地,以控制上海、南京最重要”的目标。在上海发动了进攻,史称“八一三”事变。为打退日军对上海的进攻,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激战3个月。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淞沪会战以中国军队的失败而告结束。但是,淞沪会战历时3个月,日军动用了海陆空军共计20余万人,以伤亡6万多人的代价才占领上海,粉碎了日本帝国Z義速战速决的迷梦。2,太原会战历时近两个月,由平型关战斗和忻口会战组成,是中日战争期间国共合作K日的典范。(1)平型关大捷:八路军 115师伏击日军,歼灭日军1000多人,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和物资,取得了中国作战的首次大捷。(2)忻口保卫战:忻口是晋西北的门户,是保卫太原的最后一道防线。國M党军队在忻口正面阻击日军,战斗十分艰苦;八路军在敌人的后方进行有力的配合。3,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进犯徐州,國M政F组织了K戰以来历时最长(5个月)的会战──徐州会战。当时國M政F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分别阻止在山东的临沂和台儿庄。这是K戰开始以来中国军队最大胜利。4,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军队抗击**日军进攻武汉的战役。 1938年5月﹐日军攻占徐州后﹐企图攻取武汉﹐以逼迫中国政F屈服。日军由华中派遣军司令官俊六指挥第二﹑第十一军﹐共九个师团及三个旅团和航空兵﹑海军陆战队各一部约二十五万兵力﹐分别沿长江两岸和大别山北麓西进﹐合围武汉。中国军队参战的兵力共一百二十四个师及海空军各一部﹐约七十五万人。中国军民在历时4个多月的血战中,以40万人的伤亡,造成日军近10万人的死伤,不但粉碎了日军迅速解决“中国事变”的企图,也鼓舞了全国K戰的热情。就在武汉会战中,日军于1938年10月占领了广州,这标志着中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究其原因:从日本方面看,迫于战线太长,兵力、财力、物力不足和K日根据地的严重威胁,基本上停止了大规模的进攻;就中国方面看,正面战场连续败退,军事力量还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才能打败侵略者。这样,中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这与苏德战争初期的状况有着很大的相似,就在德军几乎占领苏联欧洲部分,也就是这时苏联那令人畏惧的严冬降临了,这给德军带来了莫大的困难。这就为日后德国的失败埋下祸根。但是如果不是德军没有集中兵力攻击莫斯科或列宁格勒,那样的话苏联能否阻止德军的疯狂进攻还是一个问题。这是因为苏联国土广大,战略要点众多,有价值的目标太多,使德军统帅部丧失了明确的目标,使兵力分散于苏联广阔的欧洲平原之上,导致德军的失败。在中国日本人满眼的战略要点,从而四面出击,摆开了数千里的战线,消耗了人力,物力,是使K戰进入相持阶段。
苏联(俄国)就有着不断开拓疆土的计划,不管是彼得大帝还是他的先辈还是他的后任叶卡捷琳娜女皇等都是不断开拓疆域(沙俄从中国割走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苏联的建立也是为了社会Z義国家疆土的扩大;二战爆发前斯大林建立“东方战线”使苏联边界向西推进了二三百公里,也就是为了使自己拥有更广阔的防御纵深;这些都是在大纵深防御理论的指导之下所进行的。战后东欧社会Z義国家的兴起与华约组织的建立,社会Z義阵营的建成。这些举措无不体现出苏联大纵深防御理论的思想。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思想,加上历代先祖的开拓(要不是晚清割让出那么多的领土,现在中国更大),有了现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中国的统治思想—儒家思想的主张就是“仁爱 ”,所以中国军事思想主流是防御,这么广大的国土也就为这些思想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没有形成完整的防御理论。
形成完整的理论是MZD在《论持久战》提出的对当时中国国内“亡国论”与“速战论”的批驳与中日战争胜利的正确道路,文中指出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战争潜力十分巨大;反观日本土地狭小,资源缺乏,战争潜力远远不及中国,所以中国不会亡国,但是当前日本实力很强,我们与之还有一定差距,所以也不会速胜;并指出K日战争是持久的,胜利一定是属于中国人民。他推断战争的发展将历经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简而言之就是运用自己广大国土,资源,人口与敌人周旋到底,直至击败敌人。苏德战争与中日战争实行的都是大纵深防御理论,不过苏联是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与体系,中国的防御不过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所做出的应变战略,并没有形成自己一套完整的理论。两者的战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引用DXP的话:“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文章来源:前线军事社区/?u=76598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查看: 9272|回复: 0
区域防御--简论中国的大纵深防御系统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注册时间08-2-14
在线时间1215 小时
最后登录17-1-16
主题帖子八通币
博士后, 积分 1207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926 积分
博士后, 积分 1207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926 积分
注册时间08-2-14
发表于 13-3-8 14:32:23
中国当今七大军区的战略防御体系。 结合对于海空军的分析,希望能帮助军区众位从一个整体概念来看中国的军事部署于发展。 从而在未来里更好的讨论战略战术以及军事问题,同时避免在一些微端问题如航母上的过分纠结。 提纲携领,问题自解。
第一部分: 中国周边国家/军事力量与潜在军事威胁。
当我们说到一国防御的时候,这个国家的邻国/地区的军事力量必然成为第一考虑要务。翻开中国地图,我们可以看到陆地方面中国东邻朝鲜,北邻蒙古,东北邻俄罗斯,西北邻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和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家接壤,南与缅甸、老挝、越南等总共14个国家相连。
海域而说, 中国海岸线分布在国土的东部和东南部. 同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6国家隔海相望。
除去这20个国家以外, 还有两股军事势力中国无法忽视。 1。美国第7舰队,第2步兵师以及后续武装力量。 2。中国台湾军事力量。
在这总共22股军事力量中,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数个等级:
第一等级, 俄罗斯。 美国。
我将俄罗斯排在美国之前,不是因为现状,而是对于军事潜在威胁能力方面,俄罗斯大于美国,也就是在总体战中俄罗斯对中国的威慑力与破坏力比美国更大。
纵观世界,有能力毁灭世界,颠覆(不是创造,创造只有美国一家)现有世界游戏规则的只有美俄中三家(英法由于其国力,战略纵深限制,并不能算第一梯队有力竞争者)。 而这两强中俄罗斯与中国有大量接壤土地。 双方的战略纵深互相对应, 等于双方面都可以用核武器直接打击对方的战略纵深。 而俄罗斯的装甲力量到今天为止总体强于中国。 双方互为卧榻之侧的强邻。 从某种意义上说,双方都不希望对方强大。我想在中国略有年纪的网友,对于当年苏联陈兵百万在边界,导致全民皆兵的压力仍然深有记忆。
我将俄罗斯排在美国之前的第二原因是直接接壤性。 虽然中国在东北VS海参崴地区中占相对优势(兵员,后勤补给) 。但是海参崴对俄罗斯的欧洲核心并不算重要。 相比之下,在整体战情况下,俄罗斯的装甲集团可以从乌拉尔重工业带,通过蒙古-内蒙古平原一线,向中国首都北京进行定向冲击,一旦北京附近燕山山脉被突破,那么将无险可守。 况且中亚传统地区的哈萨克斯坦等国是俄罗斯传统地界,虽然今天和中国关系有很大改善 在军事压力以及物质诱惑(瓜分中国新疆)下,这些国家是否会落井下石,使得俄军可以借道通过天山阿尔泰山夹缝,直插准噶尔盆地还是另外一说.这里还要考虑陆基补给比海陆补给更有稳定性. 因此对于俄罗斯的潜在军事威胁性是大于美国的. 更多分析,在后面区域防守中将有更细致的介绍.
我将美国放在第二位是因为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外来岛国侵入,无论是英国和日本,都可以获得局部的优势,但是对于占领中国这个情况,还是蛇吃大象无从下口. 美国由于其自身特性,很难进行全面战争.更不说,就是全面战争,也不会把占领中国当作其目的,而是会借用海空优势,对中国进行高烈度的战略性打击.而就算登陆作战,也只会占领东南沿海的主要城市.毕竟再进一步深入,就要遇到中国擅长的人民战争,而其打造的数字化部队的耐久性和规模化装备都是问题. 这还不说中国阶梯状地势的层层阻隔. 可以说,美国在整体战中核武器威胁和俄罗斯相等,但是大陆的常规陆
地战中威胁相对较小. 而局部战争中,由于其科技优势,威胁是大过俄罗斯的.
第二等级,印度, 日本
之所以将印度和日本放在第二位,是因为其科技,人口和战争潜力.
这两个国家都是有核/准有核(有制造核武器能力),人口有能力发动一定程度上的大军团作战. 相比中国,在部分方面有优势/或者势均力敌(印度在人口方面,日本在科技经济方面). 但是其固有缺点也使得其无法成为和中国相比的总体战略性对手(日本的纵深,人口密度,资源能力,以及和平宪法/美国制约,印度的制度,工业生产能力以及地缘劣势等)但是在各自所在地区内是不可小看的势力。 也会在一定程度有合作/对抗的可能性。
第三等级,巴基斯坦, 越南, 朝鲜, 缅甸, 台湾, 韩国
这几个国家/地区比起印日来在科技,人口,战争潜力上都有一定的差距。 这里请注意,这里两国关系不予考虑,单从军事角度来看。 这几个国家分为,陆地人口型,表现为巴基斯坦,朝鲜,越南,与缅甸, 这几个国家的武器装备不一定好,但是人口与全民皆兵的军事素质加上长期战争积累经验不可小视。此外这几个国家都有共通性,就是地势复杂,不适宜大兵团展开。(巴基斯坦,朝鲜山地,越南缅甸丛林) 以及地域优势型,台湾和韩国由于海峡或者邻国的相隔,使得原本完全不占优势的陆军在此借地势而守。 而这两者的科技能力都是可以逼近第二等级的。
第四等级,其他国家.、
其他国家对中国更多的是麻烦制造者,除了菲律宾和印尼由于中国外向型投送能力不足无法涉及而其自身由于外界(美国)或者有地区宗教政治影响以外,在军事方面威胁无足轻重。
第二部分, 中国自身条件和区域防御的必要性.
我经常开玩笑说自己是个Trinity, 不是圣子圣父圣灵三位一体, 而是经济政治军事三位一体。 对于中国的军事结构防御。 也是如此。 在我们说如何建造航母,换装99坦克,或者大造飞机之前,我们要对中国自身的情况进行整体而客观的分析。
军事的基础是经济。 近30年来中国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军事在80年代为了经济进步而忍痛滞后一段时间后,于近年来不断有素质上的提高。 这点在海陆空以及第二炮兵上有了充分的体现,不需多言。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 中国2008年预计GDP 是4.2 万亿美元。 而同比美国则是 14。33万亿美元。 是中国的近4倍,鉴于中美军费都在GDP百分之四左右,由于中国自造,成本相对较低,我们可以说实际军力提升方面每年中国约为美国一半,加上从历史积累来看,中国和美国火力配置的差距仍然非常远。 个人预估,中国的常规战争能力同级单位约为美军的1/3左右,考虑到空军和海军的差距。 在没有制空权,重炮无法展开的情况下。 同级实力会有进一步降低。 因此中国设定用一个甲种军抵抗美军一个root division 是正确的预估。 (虽然中国一个甲种军的地面装备比美军一个核心师要多)
从国际关系来看, 在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面前,中国的整体实力相对弱小,虽然在战略上有相对强大的威慑性,在经济,科技等方面比较西方还有很大的差距。 国际整体关系中,中国某求的不是像美国一样的全球性大国, 而是在东亚地区占主导性质的区域性大国。 加上中国与周边国家地区发生可能性冲突几率高。 这决定了中国的建军理念是防守型而不是美国一样的进攻型军制。(毕竟美国的地缘优势导致了其没有守土的需要。 而其机动部队主要作战任务主要是快速的到达世界的任何角落维护美国的霸权。)
此外,中国地域辽阔,各种地质形态不一。不同地区的气候对部队的战斗力需求要求完全不同。 而邻国的强弱不同, 对于中国不同地区应对特别战争及局部冲突也有不同的需求。具体可以分成几个区域:
1。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的军事地理环境非常优秀,西北面有额尔古纳河与小兴安岭,北有黑龙江以及向南的三江平原.东北是乌苏里江与大兴安岭, 东南是长白山脉.西南地区虽然没有大山,但是哈河和辽河构成的河网也利于防守. 辽东半岛突入渤海/东海交界.旅顺地区是天然良港. 从军事城市来看,佳木斯位于长白山口和大兴安岭山口. 锦州位于辽宁西南,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其土质为松软的黑土地,适宜宽履带的中型坦克/装甲车集群,而不适宜重型坦克或者轮式车辆的前行.本地区是中国重工业基地与粮食产地.很多著名军工/重工聚集于此.
2. 华北地区. 这里的华北定义是太行山脉以东,山东/河南黄河流域以北,燕山长城以南的整个华北地区. 陆战上也是一个相当适宜防守的地区. 黄河+太行山是天然屏障.使得兵力可以集中在北部部署. 北部的燕山山脉虽然不高,但是也是一定程度的防御.但是本地区是坚硬黄土地,非常适宜重型坦克的运作和冲击。 因此能否抵挡大集团的装甲冲锋是未知数. 这个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产棉基地. 重要军事城市北京.首都不说,其战略防御位置非常有利,况且又长城一线作为防守。天津,本地区最大港口。 京津相互呼应,构成一道坚固的城市防御带。 任何攻击性力量都要经历非常复杂的巷战过程。
3。 华中地区。 考虑到本地区的威胁主要来自东面,华中地区是中国最无险可守的地区。 其包括秦岭大巴山以东, 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 此地区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中原地区, 一马平川。虽然有淮河,大别山等二线防御体系,但是总体来说是最有利于进行登陆作战地区。 而且本地区经济相对较好,粮食产量丰富,公路网相对发达,是美军类型部队相当适宜的地形,而对防守非常不利。 重要城市:青岛(军港)济南(一线防御城市,向华北平原运动要冲)郑州(交通重地),洛阳(二线防守的最好区域,虎牢关地区能够迅速建立防线), 徐州(南北交通动脉,一线防御城市),武汉(二线防守城市)。
4.华南地区。 华南地区位于长江以南,武陵山以东的广大地区。是中国经济重镇与稻米产地,其大城市基本沿海而建。 非常易受打击。 但是整体而言其地形相对华中地区复杂很多, 丘陵密布,水网纵横。 土质为潮湿松软的丘陵红粘土。 对于履带型车辆是极大的迟滞。 而轮式车辆则会深陷其中,非常不利于现代化军团的纵深展开。而是中国擅长的轻步兵的天堂。 此外,华南地区的山脉成纵向层叠配置,由东向西分别是武夷山脉(第一防御线)罗霄山脉(第二防御线)如果不考虑放弃中国沿海城市代价。此地区是中国军队理想的纵深打击范围区。 重要城市, 南昌(第一防御带核心) 长沙(第二防御带核心)
5.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地区。 本地区是中国定义的大后方。 原因是山脉纵横,以四川盆地为核心。防守区域几乎完美, 而四川为人力资源大省,产粮也相当丰富。 本地区山区凿洞后能储备大量的物资与人员。 鉴于此,中国的军工多移至此,核武器研究也在此进行。
6.青藏高原。 本地区是整个东亚地区制高点。 此地区对印度地区居高临下。雅鲁藏布江由北向南流向印度。 与其说是战略防守,不如说是战略进攻的天然基地。 但是气候恶劣,交通补给困难。 这种情况随着青藏铁路和新藏铁路的开通会有极大改观。
7.西域地区。 本地区更多意义上是中国和俄罗斯的缓冲带。 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气候恶劣。 北部有阿尔泰山脉做第一防御线, 天山山脉做第二防御线。(核心乌鲁木齐) 如果哈萨克斯坦借道,那么横向配置则无险可守。 银川附近可以背靠黄河做最后防御线
8.河套地区。 本地区同四川盆地地区一样属于中国大后方,但是此地区属于平原水土流失后的切割地形而不是的四川的山区。 同样不适宜大兵团展开。加上黄河/华山天险。可以说无论来自北方还是东方攻击,这也是最后的防线地区。 最核心城市,西安
第三部分:中国现有陆军军区。
中国现有七大军区为:北京军区,沈阳军区,济南军区,南京军区,广州军区,兰州军区,成都军区。 海军为三大舰队, 北海,东海与南海。 (我先说陆军,然后再结合陆权说海权) 在陆军中,其中除济南军区担当战略预备军区外,其他军区都有明确的职责和作战对象。 而每个军区的辖区和任务特点分别是:
沈阳军区 (辖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兵力主要部署在长春、锦州和辽阳。)
作战任务与作战区域:沈阳军区的作战任务建立之始的思路是抵御苏联(现俄罗斯)自北进犯。 由于中国当年的装备劣势,因此其初始设定是开战后,在北路中国会放弃黑龙江三江平原,诱敌深入,利用河网众多限制俄方大型坦克部队和机械化部队的作战优势,用装甲兵团阻滞俄军进攻,同时部队从大兴安林和长白山脉的有利地形两面合击与以歼灭。而鉴于近些年中国的武装力量在此地区有了长足进展,甚至有超过俄罗斯同区域海参崴军力+远东军力的倾向。 沈阳军区的武装思想已经开始由单纯的防守转向进攻。 其表现为在北路防守理念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主攻方向。
新增加的主攻方向有两个,一个是海参崴方向。海参崴是俄亚洲地区的最大军港和出海口,如失对俄罗斯的在亚洲战略影响极大。 其太平洋舰队更是无家可归。 而海参崴本身地形虽易守难攻,但是沈阳军区有地利之便,特种部队可以以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出击俄罗斯本土,破坏交通,迟滞俄援兵抵达速度。 在中国炮兵火力优势下,俄罗斯的援军速度是否能赶在海参崴陷落之前赶到就成未知数。 在这个方面,沈阳军区占非常大的先手。 另一个是内蒙古方向,摊开地图,我们能发现东北三省实际是一个天然的防御体系,其西南部的锦州一线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局面,非常不适宜通过蒙古-内蒙古一线进犯的俄罗斯的装甲军团作战。 但是却是步兵防守反装甲的天堂。 (传统思想是锦州是防止敌方从东北入关的最主要的屏障。 反过来也是同样的道理,锦州也是阻止敌人从西部入东三省的重要屏障)而一旦俄罗斯远东地区陷落,沈阳军区的装甲集团可以轻松通过锦州直插内蒙古平原,反击俄罗斯的侧翼和补给线。考虑到如果东北沦陷,中国将一定程度上丧失重工业基地和战略资源基地,而旅顺港的失守将使俄罗斯可以在中国北方地区建立起一个稳固的战略支撑点,从而封锁中国海岸线的事实。我们甚至甚至可以说沈阳军区的成败,决定着中国的存亡。
沈阳军区的第二个战略任务是援助朝鲜,对美军形成遏制,和朝鲜共同与美韩军队造成军事均衡。主要作战区域将在朝鲜境内。这点从兵力的部署就可以看出,沈阳军区的主要作战部队都部署在距离朝中超边境不到300公里的区域内,而且密度相当高。类似于辽沈战役国军的布防。其防御的重点是东北东部的山脉。但是沈阳军区多配备装甲部队,并不适宜在朝鲜多山地区展开并进行集团冲击。 因此更多的是战略威慑性。
综上所述,沈阳军区的作战思路应该以大纵深作战思想指导下的中型坦克装甲兵团为主。(中型坦克适合三江平原的黑软土地,重型坦克在东北用处不大)辅助以高寒山地/针叶林作战部队。 部队需要普遍装备大口径火炮。山地部队适当装备单兵防空武器以达到战略目的。
二、北京军区 (辖区:内蒙古、山西、北京、河北、天津。兵力主要部署在石家庄、张家口、太原)
作战任务与作战区域:北京军区当年设立的作战初衷只有一个,就是抵御苏联(现俄罗斯)自外蒙古发起的全线攻击。 毕竟中蒙边境可利用的防御地形并不多,一旦失手,中国将全线溃败。 而燕山山脉一旦失手,中国将全局震动。 因此北京军区分为了三线防御系统。 其第一防御区域是在内蒙古全境。而第二防御区域则是依靠燕山山脉,核心为张家口一带。第三线为北京/天津本身。 以巷战为依托,给与对方大量杀伤为目的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北京军区的任务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其表现为综合型防御与反突击。 这些年中国装甲及空中力量不断改善,北京防空体系完备和俄罗斯在苏联解体以后的一定程度的衰弱,使得中国应对北方突击威胁空中手段上有了一定改善。 鉴于沈阳军区和兰州军区能在适当时机下在侧翼对俄入侵部队发动侧翼攻势。 以及美军全面战争下可能对天津等地的两栖登陆。 北京军区部署采取了一线轻步兵尽量迟滞时机不对保存力量后撤, 二线重步兵依靠山脉等有利地形和强大的火炮进行阵地防御。 三线装甲军团阶梯配置(保定,石家庄) 需要的时候进行不同规模不同方向的反突
击配置。 而将装甲部队置放于保定和石家庄,也是出于利用北京防空网消耗敌人的空中优势,以尽量保存中国的装甲反击力量,以便梯队进攻的考虑。 本地区的土质适宜大兵团联合作战。 因此北京军区的机械化程度是全国最高的并不奇怪。 我们讨论的99式新式重型坦克得换装,也更集中于北京军区部分。
三、兰州军区 (辖区:新疆、甘肃、宁夏、陕西、青海。兵力主要部署在宝鸡、临潼、乌鲁木齐、塔城、喀什等地。)
与中国其它军区不同, 兰州军区的作战任务最为分散, 完全是不同的目的。 这也是为什么其下辖另外单独的新疆军区的原因。 建国初期,其主要作战任务主要有两项,一是配合北京军区对北方敌人入侵的防御,主要靠位于宝鸡、临潼的部队;二是遏制疆独,确保新疆内部稳定,同时对来自中亚地区的反动势力形成威慑和清剿,主要由新疆的农垦师担当。 随着印巴冲突的开始,兰州军区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巴基斯坦的保护,必要时可对巴实现军援并对印威慑,同时也可确保当海上运输线被美国封锁时,中国拥有巴基斯坦的潜在出海口。综上所述,从作战区域来看兰州军区也被分成三块,对北方防御主要在内蒙古境内,新疆边境线的广大区域以及中巴边境。
其中兰州东部兵力和北京军区类似,由摩托化步兵师以及重装甲兵团组成。 以达到呼应沈阳军区,与北京军区一起形成中国北部(大兴安林-燕山山脉-吕梁山-秦岭)防线的目的。 考虑到其作战区域内的土质,中国重装甲部队和现代化摩托化步兵的升级也会紧随北京军区之后,更强调防区作战能力和机动能力。 而西部新疆军区部队则以内陆山地轻步兵为主力。 以达到依托地形防守,以及紧急时候增援巴基斯坦的目的。 考虑到一旦中俄交战,中国的补给相对于俄罗斯乌拉尔工业带的补给较远,新疆的广大地区和内蒙甘肃的大部分地区是需要放弃的。 因此新疆地区部队的升级并不需要特别注重。 能够对范围内的藏独势力进行镇压即可。
四、成都军区 (辖区:西藏、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兵力主要部署在昆明、重庆和林芝)
作战任务与作战区域: 成都军区刚成立的时候是典型的小弟弟,可以说是作为后方总预备队成立的。并没有直接的作战任务。 随着国际局势变化,印巴冲突和对印,对越自卫反击战得进行。 成都军区也担负起了防御西南的责任。 和兰州军区类似, 成都军区所辖范围大,任务分散,其部队也分为两部分。 西藏军区得高原部队,以及川贵滇地区的山地部队。 今天成都军区主要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呼应兰州军区,对印度进行战略威胁,从青藏高原和云南两方面牵制印度,以对巴基斯坦形成支持;二是给缅甸以保护,确保中国的最后可能经济通道(一旦中国同时和美苏交恶,海上运输和丝绸之路均被封锁,如抗日战争时期,唯一剩下的可能通道就是缅甸)的畅通。 三是对中南半岛施加军事影响力,在需要情况是成为广州军区后第二批对越作战的队伍。 在战术和武器配置方面,由于当地山地纵横,高原气候恶劣。 因此主要采取的是以山地旅为主的小规模编制,以纵深渗透方式作战。(这和北方三军区的大纵深装甲集团作战形成鲜明对比) 毕竟周边国家因军事实力和地理环境的限制,大规模作战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小规模,复杂环境情况下对单兵以及班排营的素质要求相对更高。 这也体现在成都军区的兵力单位都是由班组成。 有联系的分散作战,是这个军区作战兵种的主要形式。
五、广州军区 (辖区:广西、广东、湖南、湖北、海南。兵力主要部署在柳州和惠州。)
作战任务与作战区域: 广州军区的作战任务有点类似沈阳军区,肩负着中国南方攻防双重任务。 攻击方面包括策应成都军区昆明驻军形成对东南亚的直接军事压力,对东南亚国家(主要是越南)形成压力,主要有驻守在柳州的军队完成;另一个是登陆和反登陆作战,防备假想敌在中国南部沿海珠江三角洲地区可能攻势, 保卫香港,澳门,广州,海南岛得安全。主要有驻守在惠州的军队完成。因为对越作战主要将在境外完成,所以也是中国主动攻击力量的一支。与成都军区重视高原山地作战的不同是,广州军区更重视丛林作战。以适应与越南可能的战争。 广州军区作战方式类似于成都军区 但是比成都军区多装备有坦克旅。 鉴于东南亚地区土质无法承受中型和重型坦克,因此本军区坦克主要是以轻型坦克59改,69式为主。 以适应对越作战得装甲需求。 此外,由于沿海,对海防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广州军区的海军陆战队的作战能力也相当强悍。
六、南京军区 (辖区: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江西、福建。主要兵力部署在同安、南昌、杭州和徐州)
作战任务与作战区域: 南京军区作战任务主要是为了攻取台湾而进行三军联合的登陆与反登陆作战。重点是岛屿登陆,包括水面登陆和空降登陆。 也是中国现阶段唯一一支攻击型对外作战力量。(其它包括沈阳,成都,广州,都是以攻为守型对外作战力量) 其作战目标区域也不仅是台湾,更包括琉球群岛地区。 在未来当台湾问题解决后,南京军区作战力量有可能演变为类似美军第三四步兵师和海军陆战队一样的中国全球快速反应部队。因此南京军区作战方式和武器配置也根据作战任务量身打造。在登陆战方面,其配有大型登陆舰和大型运输舰。由于丘陵地带红粘土得限制,主要装甲装备是水坦克、伞兵车和空降坦克等。单兵装备则是以C3I为主的数字化部队,此外还配备一
定程度的城市攻坚装备。 同样,一旦被迫进入防守态势。 南京军区则可以利用华南地区丘陵地貌和适应地形的装备对敌进行节节阻击。和一定程度的城市巷战。
七、济南军区 (辖区:山东、河南。主要兵力部署在潍坊、开封等地)
作战任务与作战区域:济南军区的作战任务核心是机动作战。 其分为常规作战力量和二炮力量方面。 由于与朝鲜/韩国隔海相望,济南军区二炮部队对朝鲜半岛有一定的战略威打击能力。 必要时可以策应沈阳军区对朝鲜半岛的军事行动。 此外。 由于济南军区部队以空降军为主,其机动能力可以在必要时,对全国各地的任何战场形成快速兵力支援。 从近年来济南军区更新的主要的武器装备主要都是大型运输机和空降装备来看, 济南军区未来的走向是形成类似美国第82空降师的以空降装甲/炮兵一体重装师的战略型打击力量。
中国自从封建王朝时代就面着北方的沉重军事压力,封建王朝时期面临的主要是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少数民族的强大军事压力。北宋的积弱,南宋的灭亡,明被清的取代都是因为在遭受北方少数民族陆上进攻而亡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苏交恶后,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列兵力上百万,由于其强大的装甲优势,中国黄河以北,包括北京在内均在苏军立体大纵深进攻首轮打击威胁之内,由于面临陆上北方强大的军事压力,此阶段中国军事力量建设的首务是如何遏制抵挡前苏联的装甲洪流的进攻。 上个世纪89年苏联解体后,来自北方的威胁暂时告一段落, 而美国在中国东方与俄国西方开始了咄咄逼人的紧逼。 由于美国的强大压力,俄国和中国再次进入了合作时期,但是要知道俄国对领土的渴望是这个强大邻居的本性,从沙俄直到前苏联都是极具侵略性,今天俄国暂时性的衰落了,如果哪一天再次强大起来,仍然会对中国的领土继续产生企图。 我们要看到,即使在今天俄国如此衰落,为了对抗美国的步步进逼,不得不与中国靠近的时候,我们仍能由俄国对中国对印度军售的态度,俄国对中国华商不公正的待遇,以及俄国部分军方政界乃至于学者对中国警惕与提防,可以看出俄国是受形势所迫而与中国交好,而不是从内心深处想与邻为善。所以,即使在中俄友好的今天,中国也必须得保证一只足够规模与质量的强大陆军,并保持具备短时间动员能力,才可应付北方潜在的威胁。这是简单的地缘政治,保持相对的军力平衡与战争意识,是遏制战争的最有效手段。
对于周边陆地接壤的中小军事强国,中国要想对其保持足够的威慑,保持足够的军事压力,才能使其不敢对中国利益有所企图,越南是个好例子,如果不是中国在79-89长期交战状态下显示了军队战力和决心,越南决不会对中国陆上领土死心从而转为向海洋扩张与中国开始争夺起南海利益。保持一只强大的陆地军事威慑,是对中国周边陆地接壤国家对我保持友善,避免超级大国通过驻军,借用军事基地等方式进行渗透,以周边国家作为跳板,威胁中国我领土纵深安全的保证。保持一只强大的陆军是中国国家安全的保证。 也是中国能够通过外交政治运作,维护区域稳定的根本基础之所在。
第四部分, 中国海军分区,历史,今天以及未来。
中国近现代海上战略思想主要始于清代末年,清代末年由于中国面临威胁往往来自于海上,所以海上防御是中国建设的核心所在。 李鸿章主政时期考虑到中国和列强的海上实力差距, 提出了“近海防御”战略部署,把海军作战区域分为北、中、南三个作战方向,作战视点主要落在12海里临界海疆线内外的黄水海域,力图通过“拒敌于国门之外”来守护海疆的安全,其中又以渤海海域为重点,守卫首都的门户。这种近岸划分海军战区的思路主要基于中国海区一水相通,分三个方向部署海军,可以做到“一路正兵,两路奇兵,飞驰援应”。但是中日甲午海战中,由于清朝末年腐败、官场压扎,满汉矛盾等种种原因,北洋舰队并没有得到其他两路奇兵的支援。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海军在刚略有起步后就经历了中苏交恶,由于陆上北方强大的军事压力,海上力量发展被放到了次要位置。海军长期以来一直作为陆军的附属而存在,是一只依托陆地掩护,以防御海上方向的威胁为主要作战目的近海防御黄水海军。因此,以近海防御为主要战略目标的海军发展,以空潜快为发展目标,大中型军舰主要为50 年代中苏蜜月时期,苏联援助或提供技术的产物,且数量不多,没有形成远洋作战能力,没有脱离岸基空中掩护与信息支援的状况下进行高强度海上作战的能力。在此情况下,中国海军战略沿袭了清末的海上战略,近海防御,分区把守,中国海军分为北海、东海和南海三大舰队。 其只能分别为:
北海舰队面对的是日本、韩国、俄罗斯和驻韩、驻日美军,主要任务是保卫中国北部海域的安全,拱卫京门。
东海舰队的主要辖区是从连云港至台湾海峡,面向冲绳岛链、台湾海峡、关岛和部署在此的美国海军第七舰队。
南海舰队管辖海南岛和中国南海,面临东盟国家海军舰队联合兵力。
这种基于近海防御战略部署,看起来花团锦簇,实际上问题多多,首先是战略纵深浅,从海上发起攻击,很容易深入至中国国腹地。处处设防,等于处处薄弱,将防御兵力分摊在一条狭长的防线上,造成防线每个点兵力都不足,敌军从海上某一处集中兵力进攻,由于缺乏足够的机动力量进行支援,防线很容易被突破。
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海岸线开放漫长,良港纵多,容易遭受攻击的国家来说,最好的防御方式应是积极防御,将老旧舰只,小型舰艇配属于地方舰队,在岸基防御掩护下,执行近海防御,配合主力舰队决战,平时执行警戒、护渔、反走私、缉毒等任务,使主力舰队从这种事务性工作解脱出来,用于训练和保持良好状态,提神战斗力,将技术水平高、质量上乘、机动性好,可远洋作战的大中型军舰集中起来,形成合力,组成主力舰队,集中兵力在选定的时间战场与敌军进行决战。
可惜得是, 如果说中国清代实施三个方向防御导致海军战力难于集中导致战败是个遗憾,那么今天现实使中国难以组成联合舰队。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台湾岛没有掌握在中国手中,导致今天中国海域被台湾岛台湾海峡分成南北两大部分,不能再一水连通。由于清代台湾岛掌握在中国手中,北海、东海、南海一水相连,台湾作为屏障可屏护中国东南沿海,形成了较完善的战略态势,而台湾岛今天却不在中国实际控制中,台湾将北海、东海和南海分隔成两部分,使中国即使东海、北海想对南海进行支援也要绕过台湾海峡,通过菲律宾控制海域。这使得中国海军控制活动海域实际上被分成两大海域,北部海域包括渤海、黄海、东海,除了渤海属于半封闭的海域克完全控制于握手中外,黄海、东海直面南韩、日本、冲绳岛链的威胁,在今天飞机、导弹等远程打击兵器快速发展,使得黄海、东海被南韩、日本、冲绳岛链的陆基远程打击兵器大为压缩,中国海军黄海东海子海岸线开始,前出至200海里即可能遭受美日韩空军战斗机和巡航导弹的打击(不空中加油,如加油克攻击中国内陆),其海军活动空间极为狭窄,北海东海海军被称为澡盆里的海军也不为过。
相比之下,南海的海军活动空间更加宽广,但是由于中国海军长期以来缺乏独立的远洋作战能力,导致中国对南海控制力极为有限,越南、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文莱等国侵占中国岛礁。 考虑到如果过于压迫,很可能引发东盟诸国的军事联盟,引入超级大国、军事强国插手南海事务,使南海问题复杂化。
对中国海军分为三个舰队,面向三个方向进行近海防御,由于指挥机构繁杂,人事臃肿,中国军内部许多人认为应加以改革,改革主要有两大方案:一个是就是组建一个联合远洋舰队,小艇老旧舰船配属地方舰队,但是此方案面临的问题是台湾对中国海域割裂,一个联合舰队难以自由通行于中国国海域。二是北海与东海舰队合并,形成南、北两大舰队,可是这种方式产生的效益有限,当收复台湾之后,还需要继续改革,只能是个过渡方案。
而台湾的近似独立状态,所带来的战略窘境不仅如此,以台湾为发射基地,飞机、弹道导弹、巡航导弹使得,打击范围可覆盖中国国大部分菁华地区,包括江浙、两广,甚至远达北京、三峡等要害,这使得中国国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成果等均处于台湾的远程攻击之下,台湾牵制了中国建国以来大部分军事外交政治力量,美国甚至包括起来国家,通过大打台湾牌,使中国国在政治外交活动中往往被动。所以中国国海上力量的发展首先面临的难题就是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中国国海军的战略目标
因为中国国陆上存在致命的威胁,使得中国不得不保持一只强大的陆军。 因此在资源分配上,应该在保证陆军能够保证国家领土安全,保证对周边中小国家的屋里威慑的前提下。盲目的空喊海权,并与那些没有陆地威胁的海权国家在其最擅长的传统方式进行竞争,那只能重蹈德国历史覆辙,毕竟中国最致命的威胁在陆地上,海洋失去利益还可继续生存,如果失去了陆地的全部领土,那只能亡国灭种。 而剩余的资源才能分配给海军的事实导致海军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 因此海军所订下得的战略目标不能无限制的要求和提高。
鉴于上述国情, 中国国海军根据目前的所面临的状况,在可以预见的未来30年内,战略目标如下:
1、 台湾问题
2、 南海利益争夺问题
3、 突破日美第一岛链
4、 保护贸易航线,尤其石油安全通道
这些问题里面,最重要而又最需解决的就是台湾问题。解决了台湾问题,初步完善了中国海上防御的战略布局,扩大了面向海上防御的战略纵深,台湾这艘不沉的航空母舰,可屏护中国东南沿海,占据台湾足可以与冲绳岛链、关岛、菲律宾等对抗。中国可打开美日苦心经营的第一岛链的缺口,潜艇可轻易进入西南太平洋,具备随时断掉日本西南航线的能力,使中国国对日本影响力加大。解决了台湾问题,使中国海军各海域连为一体,能够集中力量,组成联合舰队,这样中国们才能从防御性的黄水海军变成具备积极防御能力的绿水海军蓝水海军,可以说如果不能解决台湾问题,除了南海舰队可向南中国海发展远洋力量以外,北海舰队和东海舰队在被台湾、日本冲绳岛链、日本、韩国等陆地分割压制下,只有200海里的自由活动空间(没有计算空中加油)。所以说,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海军发展壮大的首当其冲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台湾问题,中国国海军只能向南海一个方向发展。
南海问题。南海问题看起来是最容易的达到的目标,但实际上这个问题涉及面更广,更加复杂。目前,南海海域虽然也被东盟沿南海诸国所封闭,与东海黄海一样,属于封闭海域,这是中国国不符合笔者所总结的海权国家特征:应具备良港,可自由出入大洋的地理环境。虽然中国国具备大量的良港、曲折的海岸线,但是中国国的地理战略环境极为窘迫,可通往太平洋乃至印度洋的黄海、东海、南海郡属于半封闭海域,如在风帆、炮舰时代,中国还可从海峡、岛屿之间冲出,进入太平洋或印度洋,但是在今天由于远程打击兵器与预警系统的完善,使得陆地对海洋的控制能力控制距离大大增强,如在和平时期还可以从容进出,一旦与相应国家发生战事或敌对,对方可封闭中国海军进出大
洋,而由于陆地岛屿对海洋的控制距离加大,这使得中国们本来极为有限的海域,自由活动空间更为狭小。战时东海黄海海军自由活动范围不超过海岸线200海里。而南海虽然也是属于封闭海域,但是由于海域面积广阔,还是有相当的活动空间,而东盟诸国国力有限,军力薄弱,是中国海军进军的有利方向,但是如压迫过甚,或军力发展过快,极可能引起东盟诸国的警惕,为了达到战略平衡,而引入美国、日本势力,对抗中国国。所以,虽然中国国地图上将南海全部划入中国版图,实际上中国国独享南海利益并不现实,中国国应采取更为灵活的政治外交策略,以海军远洋力量为后盾,共同开发南海,但是原则是排除超级大国对南海的干涉。这样才能在南海争取最大利益。按照此原则,中国国发展蓝水海军,发展远洋作战力量,南海是最佳的方向,但是问题在于中国国在南海核心地带基础设施薄弱,应在南海海域关键地域,建设机场、海军基地、雷达站等基础设施,为迎入中国远洋舰队作准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掌握时机,通过出让部分南海利益,通过政治外交手段消除东盟诸国的戒心,避免超级大国的介入。
突破第一岛链,进出太平洋。如中国掌握了台湾,就相当于把美国苦心经营的最牢固的第一岛链扯断了一半,使菲律宾和日本冲绳战略地位大大下降,成为对抗前沿,美国不得不重视第二岛链与关岛的建设。但是对于突破第一岛链存在如下问题,日本冲绳岛链对中国东海黄海活动的海军压制相当大,由于陆地对海洋的远程控制能力控制距离得加强,要想冲破第一岛链,必须得占领岛链才行,问题在于冲绳已经属于日本领土,而美日有报案条约的存在,一旦武力攻占,不符合当前的国际法理,更容易引起美国的干涉,最终导致对抗提前,这对中国极为不利。也许挑动冲绳本土居民独立,或煽动日本当地居民反对美军驻军也许是个办法,但是估计收效极为有限。
保护贸易航线,建立石油安全输入通道。这实际上是个难以达到的目标,按照传统的作战方式,中国海军根本难以在脱离陆地掩护与美舰队进行正面对抗,而贸易航线,通往中东的石油通道需要经过多个海域,一旦爆发战事,中国即使建立了远洋海军,拥有几艘航母,也难于在远洋对抗美舰队。不过万幸的是,在全球化经济模式下,美国因为能够从中攫取最大利益,所以他希望能够保持现状,所以中国更希望全球海上贸易畅通。而至于中国国能源问题,中国认为海上石油通道是最不安全的。中国们必须另辟蹊径,解决方法有:初期解决方案有建立石油储备机制、减少对国内石油的开采;中期解决方案有:开辟安全的陆上通道,诸如伊朗-巴基斯坦-新疆南疆,伊朗-西伯利亚-蒙古-内蒙古,伊朗-中亚五国-新疆,西伯利亚-东北等等,开辟较为安全的海上通道作为补充比如投资克拉地峡,绕过马六甲,投资巴基斯坦港口,建立到巴基斯坦的路上石油管道等;远期解决方案有: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诸如电力汽车,电-内燃机混合动力汽车,煤的再加工,节能技术等等。
第五部分,中国空军的历史与现状。
日,毛主席和中央军委下令,在第四野战军十四兵团机关的基础上,合并军委航空局,正式宣告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第一任司令员刘亚楼,政委萧华。至此,空军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军种。
日,空军空降兵宣告成立,当时称空军陆战第一旅;六十年代初,中央军委决定将在入朝作战中立下战功的&上甘岭部队&改编为空降兵。
日,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与防空军合并。从此,中国空军建立了空防合一体制,空防力量遍及全国范围。
日,中国从苏联秘密引进了五套&萨姆-2型&地空导弹,中国地空导弹部队正式宣告成立。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到今天为止,中国空军现役兵力为42万人,包括战略部队和22万的防空兵在内。空军分为7个空军战区,分属陆军7大军区, 名称也与相应陆军军区相对应:
北京军区空军, 沈阳军区空军, 南京军区空军, 济南军区空军, 兰州军区空军, 成都军区空军, 广州军区空军.
7个空军战区分别编成空军师、地对空导弹部队、高炮旅和雷达团。中国空军现有兵力包括航空兵(装备轰炸机,攻击机,歼击机,侦察机和运输机等),地对空导弹部队,高炮部队和无线电技术部队。空军序列约有40-45个航空师,15-17个防空师;共有3000余架作战飞机(500-600架可携带核武器,250架直升机),约500-600座地对空中程导弹发射装置。当代中国空军主战飞机的机型为:重型战斗机苏-27;轻型战斗机歼-10;战斗轰炸机苏-30。另有歼-8系列、歼-7系列、歼-6系列及强-5对地攻击机;最新型战机则有多用途轻型战斗机&枭龙/FC-1&(原名超七/FC-1)及歼击-轰炸机&飞豹/FBC-1&。
目前,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共编成直属空军司令部指挥的4个空军军,以及配属7大军区空军司令部的8个指挥所。4个空军军司令部为:空军第1军(长春)、空军第7军(南宁)、空军第8军(福州)、空军第10军(大同)。8个空军指挥所分别为:大连指挥所(原空军第3军)、上海指挥所(原空军第4军)、唐山指挥所(原空军第6军)、乌鲁木齐指挥所(原空军第9军)、西安指挥所(前空军第11军)、昆明指挥所(前昆明军区空军司令部)、武汉指挥所(前武汉军区空军指挥所)及拉萨指挥所。军级及指挥所级下面设有44个空军师,分别包括有歼击师、轰炸师、强击师、侦察师与运输师等专一机种师及航空混合师,其中以歼击师数量最多,约32个。
每个空军军下设2至3个强击师及歼击师,各指挥所则各种混合编成空军师与专一机种师均有。每个歼击师下设3个团,每团各有1个飞行大队和1个机务大队,目前还成立了夜航大队;各飞行大队下设2个飞行中队,各中队计有4架歼击机。每一歼击师共编成120架战机,每一歼击师的飞行员及地勤人员约有2000名;轰炸师的编成与歼击师相同,但每师的轰炸机编制约95架。除了飞行师之外,空军还设有10个高炮旅,约有4个高炮旅是由高炮及地空导弹部队合组成防炮导弹混合旅,主要是部署在沿海地区,此外,还有一支直属中央军委及空军司令部指挥的快速反应部队-空降第15军。
中国空军战略的转变.
同海军一样,中国空军成立伊始,由于国防防御需求和其自身的弱小和缺乏纵深打击能力,也成为了当时陆军的配角和从属。 这点可以从中国空军军区编制看出来。 从五十年代开始,由于不占空优和缺乏地面防空网,中国空军主要在空中截击与地面强击方面发展。 有点类似苏军的空中和二战德国力量的结合体。 就是这样,因为飞机科技的缺乏和对空军战略理论的研究不足,也导致中国空军是“晴天空军”,缺乏对敌目标的全天候打击能力。 从70年代末越战中国飞机无法参与对越的空中压制就可以看出。这个情况一直延续到了八十年代初,空军参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陆空联合实兵演习的时候,空军的作用仍只能是&协同&。这种&配角&的从属地位,导致中国空军作战理论封闭,战法战术被动。
根据杜黑的《制空权》,一个国家只拥有准备用于防空的空军,等于被剥夺了对敌方目标实施进攻的一切可能性,将陷入严重的空中劣势。空军是攻击型兵种,最好的防御在于进攻。 这个情况对越作战以后邓也深有体会,因此曾发过指示。今后作战,陆海空军,首先要有强大的空军,要取得制空权,否则,什么仗都打不下来&。
因此,中国空军开始了从“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的转变。 开始注重发展空中进攻力量以及相应配套系统。由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现阶段的战略核心是能在防御任何可能性的全面侵略前提下的打赢现代化局部战争。那么&御敌于国门之外&扩大作战半径。 使台湾海峡,南海地区成为中国战术空军控制范围成为中国空军现阶段任务的主要诉求。
传统空军分为战略空军和战术空军两大层面。 在战略空军层面,在中国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核武体系中,空基核武是最弱的一环。由于担任中国空军现役战略打击主力的轰-6型(TU-16)轰炸机不具备空战能力,在现代化防空系统的防卫下显得非常脆弱,所以,在空基核武体系方面充其量只是一个最基本的运载平台。考虑到轰-6因其载弹量及航程与歼-11(即国产Su-27)战斗轰炸机比较并不具有太多优势,但战场存活率却又远低于歼-11,外加上中国二炮部队的战略威慑能力世界领先。因此中国战略空军的发展并不是当务之急。
在战术空军层面,鉴于&打赢现代化局部战争&是中国空军现阶段最主要的实现目标,因此空军将改革的路线从原来的强击机歼击机双线路线转变为重点发展歼击机、歼击轰炸机和地空导弹的制空权路线。无论是苏27/歼11的引进,还是歼10的建造。 都是这种思路的明确体现。 今天以歼-10以及歼-11战机为主搭配空中预警机、空中加油机以及电子战机的混编作战机群是构成当代中国空军战术空军方面的主力。但是其战术水平和作战思路有待商讨。
此外,中国空军还担负着战略运输任务。现阶段来看,以运-7、运-8,以及少量伊尔-76所组成的战略运输部队完全无法完成现代化局部战争中快速反应的要求。因此对大型运输机的需求也是中国发展的重中之重。建立一支实力相当的战略运输机队来担任现代化局部战争中快速反应部队运输的骨干是中国未来陆军机动的重要条件和组成部分。
最后是防空能力方面,中国现阶段主要装备俄制S-300防空导弹。但是自行研究并不能退步。 毕竟舶来品会受制于人。 中国空防部队今天已经形成有多雷达系统、多种射程的防空导弹和防空快炮组成的覆盖远、中、近程以及高、中、低全空域的防空体系。现阶段,空中预警和指挥控制军机是进一步完善防空预警以及攻击指导的方向所在。
第六部分:亮剑 – 论中国三军未来的改革方向之陆军篇(上):
近些年来无论上至中国中央,下到平民百姓,都对国防改革充满了兴趣。 毕竟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成功地进行了震惊世界的近250万大裁军。 使得中国军队总数从500万降到了250万左右。 而99式坦克,歼-10, 苏-27,171舰等新式武器列装也使得国防改革成为了各大报纸及老百姓讨论的话题。
但是对于国防改编的方向,一些个人以为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或者干脆就是别有用心的话题最近也开始泛滥。比如说目标为动摇解放军的根本理念的“军队国家化”,“撤销政委实行一长制”; 或者是一味仿效外军。 坚信“核武器出现后世界大战肯定不会再次发生。”于是提出国防无用论,不顾自身情况,建设纯进攻型的军事力量等。 如果说后者是不明情况的好心办坏事, 那么前者就是动摇国本,或者试图和平演变的诛心之论。而我在这里也简单分析一下中国国防战略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任何军事改革,无论是军制还是武器,都要从国防战略的高度,结合实际情况来考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到文革末期主要采取的是陆军积极防守/海空军消极防守的国防战略。其表现为以核武器为主要战略威慑。陆军采用人民战争的理念。 奉行让强大的敌方越过国境线,利用中国纵深和地形优势消耗,迟滞并伺机歼灭敌人。 同时对周边国家地区发生的战事进行“非官方”干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志愿军”);而海空军的作用是从属于陆军,为陆军迟滞从海空方向上的敌人,从而让陆军做好调度准备。 稍微不同的是空军在制空权方面不强调进攻,而是拦截敌机保证陆军不受干扰;海军则完全不考虑制海权,完全是为陆军迟滞敌人做准备。
在邓成为新一代领导核心并开始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科技实力的提高,中国对自身防务的要求也由纯粹的保卫自身发展为在东亚,东南亚地区有影响的大国。为了适应这一目标,中国国防战略开始改变为积极防守为主,同时拥有适当进攻力量的状态。中国军力也以此为目标开始进行相应的调整: 陆军对于强大敌人在保持积极防守理念的同时追求质量/数量比的缩小, 而对于相对弱小的敌对势力则变为适度进攻。 采取御敌于国门之外,压制敌人以换取自身发展的战略。 (对印自卫反击战,对越自卫反击战,以及邓评价对越战争是一战打出二十年和平)。 海军方面保持潜艇优势,对美日形成战略压迫前提下,造舰采取小步快跑,打造黄水海军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新尝试。 随着各种技术的成熟和新舰种的配套,在未来中国航母舰队成型后,海军就可以摆脱陆军,而真正成为一支守卫中国海疆并对周边敌人形成压迫的军事力量。 至于空军,中国到今天为止已经开始形成苏27/歼10高低搭配的歼击/夺取台海以及沿海周边地区空域制空权的积极进攻力量体系。可以说,虽然还没有完全完成,但是中国军事改革方向已经非常明显。 在这里,我就当代中国陆海空三军编制及部署改革中一些个人认为不正确的理念进行驳斥, 并对须进行的战略调整提出一些意见,拟分为陆军、海军
和空军三个专题,本文为陆军篇。
近年来,任职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的一批在80、90年代具备在美国、西欧深造背景的年轻军事学者公开地对中国军队的大军区架构、总参谋部的职能提出了质疑。 他们认为总参谋部、军区同时管理作战指挥和部队建设的做法十分过时,并要求在新一轮的军队改革中从现行体制的基本构造上进行变革。其表现为裁撤军区, 而设立“三军联合作战指挥部“或是&诸兵种联合作战指挥部&,将&军区&加以&战区&化。军事指挥体系还要在&军区&下属的战略方向、&军分区&、战役方向设立&三军联合作战指挥体系&或者&诸兵种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即将&军分区&建成&分战区&,与此配套,后勤在各个层次上建立&三军联合后勤&(三军联勤)。
与上述欧美派相对,由国防大学派员到俄罗斯总参军事大学学习俄罗斯军队建军理论的人员也组成了留俄派。 他们对于俄罗斯废除军区,将过去军区的职能划分为&战略方向&的做法持有浓厚兴趣并希望中国以此借鉴。 他们认为将中国现有的所有乙种军全部裁撤。而将7个甲类集团军进行编制调整,组成兼具机械化、信息化及快速打击能力的,能承担战区职能的四大野战集团军(总兵员数约为六十万)。直属总参谋部指挥。
这两派在裁撤军区的观点上形成一致后,于某些领域形成了一定的思潮。
个人以为, 这两派都犯了知彼不知己的问题。欧美派主要师从美国建军理念,而美国有两洋(太平洋,大西洋)相隔,加上其全球独一无二的海军实力,使得其陆军完全不用考虑防守问题,而打造一支纯进攻力量。 那么为了效率最大化,当然要三军联合作战。 相比之下,中国四面受敌,需要以防守为主,反击为辅。 况且中国不同地区气候差异大,对武器配备,军事训练的要求有很大不同。鉴于中国军队更可能是在自己家门口作战,而不是像美军一样选择对手和时间进行出击,并可以在作战前有充裕时间进行临时进行针对性训练。 因此指望一支联合部队包打天下那是不太现实的。 至于俄罗斯,其地形除了乌拉尔山脉,基本全是平原。非常适宜装甲集团军的调度和展开。加上俄罗斯向纵深宽广,时间和寒冬对地方补给的威胁本身就是最好的阻滞。所以俄罗斯可以靠大兵团,机械化集团军一招鲜,吃遍天。 而中国东北和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土质都无法承受今天重型坦克的质量,或者地形不适合装甲集团军作战。外加上中国装备很多红箭和大量装备的旧反塔克装备,俄罗斯的车海战术会受到很大制约。 因此中国组建机械化集团军的意义很小。
此外,鉴于美国国民警卫队功能,欧美派还提议武警部队应全面承担本土守卫职能。他们认为中国陆军部队分驻全国各省的现役乙类集团军的主要职能就是担任国家本土防卫任务。此职能与武警部队的主要职能重叠,因此应该全面裁撤乙类集团军,其所属各部择优并入武警部队。 个人同样认为是不切实际的空想。现阶段武警装备是在中国全面禁枪情况下对可能的械斗防范。 并打击小规模携武器的犯罪分子。 如果和军队类比,其装备只能勉强做到守备师。 此外,武警所处环境主要是大城市,所以在野战训练上就有难度。而如果只练巷战,仍然只能当城市守备师,而不是野战军。 况且武警彻底野战军化,其装备过于军事化的话,一个是扰民,一个占地大,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美国民警卫队能起到武警作用是因为美国地域宽广,可使用土地多,这个完全不符合中国国情。
当然,这不等于说现在的乙种师不需要改革。鉴于中国陆军装备还是以机械化数字化重步兵为最终目标。其应激条件下的地区快速反应能力反而大打折扣。 而由于轻装备多,反而作为穿插渗透型快速反应比较适合。尤其适合城市边缘的野战和城市内的小规模特种作战。在此前提下,适当缩编小型化,以旅为最大单位,平时以营连作战为主的进行小型城市化作战训练,但是在旅级装备一定的重武器。 如果能和陆航搭配形成辅助甲种军的侧应战斗力,那么乙种师将会在未来战争中起到很大作用。 至于武警,还是要以地方守备为主,毕竟没有重武器,无法攻坚是其致命伤。
第六部分:亮剑 – 论中国三军未来的改革方向之陆军篇 (下)
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人认为由于中国的核威慑实力,周边势力中国发动全面战争是不可能的。 因此无论是何种冲突,都将是在双方克制状态下进行。在这个前提下倡导所谓陆军高精尖化,“正规化”, 特种化等。 更有甚者,认为经过二十余年改革开放建设历程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发展成为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富庶地区,并且成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及文化核心地区。由此认为在此一地区发动或展开大规模地面作战的设想都是对”国家和人民的犯罪“, 要求必须确立&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战略指导原则,并将全面保障此一地区不受任何外来侵犯列为国家的最高战略任务。换言之,就是希望保障东部沿海地区的安全及防卫就是海空军及二炮部队的最高职责及战略任务。从而推导出陆军在东部沿海地区的战略地位及作用便大为下降的结论。 同时要求战略部署西移,印度中亚为头号假想敌的“西进策略”。
个人以为这种理论是一定程度上的无稽之谈。 正因为中国东南沿海是当今中国的经济重镇, 又是易打击目标 所以成为敌方第一轮航母/导弹攻击目标可以说用脚都能想到。 再者,中国海军空军加二炮的综合实力相较于周边势力(尤其是美国的打击能力)来说,“抵敌于国门之外”只能是一句口号。 如果真的重心西移,东南不布置陆军,海空军又没强到能抵御敌人于国门之外的能力。 这简直就成为“此地人傻,钱多,速来登陆的招呼”。 纵观历史,对于中国这种战略纵深极为广阔,地形复杂的大国, 空军还有一部分纵深打击能力,而海军对于则对于作战完全没用。 抗日战争时期, 日军海军再强,也无法将中国如何。 而空军的机场如果被小部队渗透破坏,打击力也要要大大减弱。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士兵突击的一段话。“所有的战舰最终将沉没,所有的飞机最终将坠落,在最终的战斗中,一切先进的武器都将失去作用,而唯有步兵将会存在,因为他们的武器是自己。” 中国现阶段国情决定了, 在大规模抵御美国等级敌人的人时候,还是要一定要放进国土,只要脱离航空母舰的保护,美军就会被优势兵力穿插包围。 也就是说,如果真的开战,最后的决定权将还是陆军。 由此可见中国现行七大军区,甲乙军武警分编制是非常适应中国地域复杂,面对敌对势力实力差异巨大的国情需要的。
当然,适应不等于不改良。 对于陆军来说。 中国仍然有多方面需要改进。 上文已经说了甲种军数字化,乙种军小型化轻型化,武警守备师的改革方案。 下面还有另外一些改革措施建议,不足之处,希望大家多多指正:
一. 保持军区体制前提下组建隶属于总参谋部小规模的快速反应部队。
如果说军区区域防守是防御的盾的话,各军区如果能成立平时全训战时有需求则可以被总参调用的快速反应部队就是对敌之矛。中国面对敌对势力不同,因此遭遇的武装力量级别差距较大。 快速反应部队精锐而小型,对应付周边地区的冲突,甚至必要时的武装干涉都会有深远影响力。 一旦冲突升级,快速反应部队还可以成为所在军区的拳头部队,在兄弟部队的辅助下给与敌方全方位打击。
鉴于中国国情南北差异大,防御核心不同。 我认为中国快速反应部队将分为四大部分。 北方快速反应部队以精锐化,数字化装甲师为主。 可以在北京,沈阳,兰州三军区优先升级,每个军区试点一到两个装甲/机步旅。此外,空军强击机需要脱离空军,直接隶属于陆军军区,并于快速反应部队合成演练。(在空军篇有进一步描述) 整合以后快速反应装甲师战斗力胜过俄同级部队,或者是能在保证空优前提下与美军装甲师战成平手。 而南方鉴于以丘陵为主,同时地下水位偏高,不适宜大规模装甲部队运动,快速反应部队成立主要配备直升机为主,辅以反坦克防空导弹(萨姆18及其以上型),轻型装甲旅加强的的步兵突击师(类似美军101空中突击师)。结合海军陆战队改革(在
海军篇将有进一步描述)。 主要试点将在南京,广州军区现有突击师中开展。此外,西南部快速反应部队则采取分散化,新疆军区利用戈壁,西藏军区利用高原,成都军区利用山地,广州军区利用海南岛丛林各自训练出团级别的专业特种部队或者适应作战的常规旅级部队(类似于美军的第10山地师,第25热带雨林师)。 独立使用,或者对其他部队进行教学。 最后是空降兵(类似美军第82空降师)这里面也涉及空军的改革。因此将在空军篇进一步展开。
此外,快速反应部队应全部职业化,士官化。 基础人员都要用军龄4-5年以上,年龄35岁以下,文化水平高中以上,有全面技能的军事人员构成。 以达到加强战斗力的效果。
二,单兵武器设计稳定化,通用化,模块化,高适应化,并加强火力。
中国地域广阔, 气候变化极大,有东北雪原,西北戈壁,西南高原,东南沼泽湿地。这种不同恶劣气候对中国武器系统考验极大。 因此,对武器稳定型和高适应型有着极高的要求。 甚至说,这方面的要求一定程度超过精确性。 毕竟因为恶劣气候造成枪支不能开火的话,再高精确度的枪支也是一支通火棍。
在保证稳定型,高适应型后,武器应该进一步加强火力。 毕竟可以预见未来很长时间内中国对外战争中制空权往往不在自身一方。 那么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中国擅长的炮火压制能否展开是一个疑问。 因此步兵自身火力的加强就是当务之急。近年来中国军队与外国军队的一些尝试如班排级别通用机枪穿甲弹百分比增加。配备更轻便易携的单兵反坦克/防空导弹,狙击小组的普遍化,手雷的进一步小型化,威力化以及枪榴弹发射器的普遍等都有非常深的借鉴意义。 这里我想强调一下枪榴弹发射器的配备。 很多人争论枪榴弹对装甲的杀伤性弱和对非装甲目标的不准确性,却忘记了,压制是这种类似掷弹筒/小型迫击炮的最大功效。 在步兵战术里,压制对方火力,使得己方火力单位时间内超过对方很多时候是胜利的根本保证。 此外这种小型战术炮兵也可以极大地摧毁对方的士气,尤其是对方单位不具有类似反击手段的时候。 美军M203 45mm榴弹发射器简便易携(可以直接挂在武器上)操作简便。弹药轻巧。是类似武器中的佼佼者,中国有条件化可以做类似的仿制。
模块化方面我不需要多说,战术导轨和一些附属枪支物品的科技物品使用。 使得枪支多动能性有进一步提高是需要考虑的。
至于通用化,中国机枪枪族一直保持着7.62这个国际通用标准。 而步枪枪族则选择了5。8mm 这个里面一点有意思的地方。 中国5.8mm弹基底和北约5.56mm是通用的。等于虽然不准,但是中国5.8mm枪族都能用北约弹。但是北约所有枪都没法用中国子弹。 由于枪管口径过小,用了肯定炸膛。 这就在战场是中国单方面面优势了。 所以说这里说一句,中国太黑了。 笑。
鉴于中国综合实力在不断提高。 进一步改进81杠,完善95式使得其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是中国枪械制造业的攻关方向。
第三,成立专用城市攻坚部队.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随着世界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城镇密度的急剧上升,战争城市化作战背景越来越明析。但是巷战一直是各种所谓&战无不胜&武装力量的薄弱环节,俄罗斯格罗兹尼的重创,美国伊拉克的窘迫,都在验证着野战部队的装备和战法不适应城市作战. 部分国家的军队甚至在条令中要求尽量避免装甲部队进入设防严密的城镇作战,以减少损失。中国近期主要攻击目标,台湾,也是城市密集型地区. 鉴于中国武警部队能迅速实行城市管理,中国现阶段需要一支熟悉巷战,手段多样专门用于城市攻坚的拳头部队. 至于其装备和战术,在军区另外的帖子里已经多有讨论,此处不再多余陈述.
第四,后勤,指挥系统化。
现代战争情况复杂多变, 战场情况也极端混乱. 因此建立战争工程作业中心, 集中使用工兵和工程器械, 负责对道路桥梁地道装甲的快速铺设修理,精密的爆破工程等. 为后续部队开拓攻击方向是非常必要的. 此外, 鉴于快速反应部队组合以后相对其他军区是独立系统, 因此还需要成立联合信息作战指挥中心. 从属于战区或军区司令官. 以达到调度部队的作用.
第七部分:远航 -- 论中国三军未来的改革方向之海军篇
至今天为止,中国海军共有各类舰艇总数1200余艘,其中各型新旧导弹驱逐舰23艘,各型大小导弹护卫舰42艘,核潜艇11艘(有待证实),常规潜艇74艘,8个海军航空兵师,3个海军陆战旅。如此规模的一支海军部队,即使总体技术仍不够先进,其总体战力亦不是任何对手可以轻视的。
但是也正如我在海军介绍篇里所陈述过的,中国海军三大舰队的现行编成是严格按照地域防区来配置,各类型舰艇有如&摊大饼&般平均分配到各舰队。 实际上是不符合中国的海域国情的。分散放置舰队,等于是将防御兵力分摊在一条狭长的防线上,造成防线每个点兵力都不足,敌军从海上某一处集中兵力进攻,由于缺乏足够的机动力量进行支援,防线很容易被突破。遗憾的是,台湾问题是中国成立真正联合舰队的最大阻碍。
在现有条件下,个人以为中国海军应进行如下改革。
一. 海岸警备队和海军分离。
当今中国,整个沿海防御工作是由海军完成的。 中国的水警只能在海口河口有运动能力。 无法应付再远程一些的民用救援以及应付海上小型武装力量。 这样无形中分散了海军本身的力量。 因此,从武警中专门成立海岸警卫队。 配发/改装一些退役军舰。承担起海岸防卫的民事任务是当务之急。
二. 重新规划三大舰队。
纵观中国所处海区,中国渤海基本上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所合抱,属于中国内海;而黄海的大部分亦处于中国辽宁、山东、江苏诸省以及朝鲜半岛三面合围之中,形成了一个&口袋&。如果不能取得绝对的制空权,入侵的敌舰队想要突破这个口袋而从海上进攻中国京津地区是非常难得。 加上陆军WS-3将在近期服役,届时中国将有实力对此海域进行远程炮火覆盖。使得敌舰队接近陆基的危险进一步加大。 而现今北海舰队今天的防区恰恰正是&连云港以北的黄海海域和渤海湾&,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保卫首都的海上门户&。 与这个目标相不适应的是北海舰队的驱护舰大多以旅顺基地为母港,而从旅顺前出至朝鲜海峡及对马海峡一带的东海海域,即须航行数百海里以上,其实是主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和机动能力。因此,将数量如此之多的大中型水面舰艇部署在一个无法发挥应有战略效用的区域内,将一支本应作为战略海军使用的远洋舰队硬降格为战术海军的近海&水师&,这是对中国现有的海军资源的极大浪费。
鉴于台湾问题暂时无法得到解决,三大舰队的重新规划可以分两步走。 第一步:根据中国实际海情,重新定义作战范围。原属北海舰队的防区并无直接的、强大的外敌威胁,可定义为&渤海卫戍区& 在旅顺,大连,天津一带配属陆基对海导弹,海航部队,以及导弹艇等进行守备。东海战区, 主要面对方向是关岛,日本, 以及台湾, 因此将将原北海舰队并入东海舰队。进行作战。最后是南海战区, 主要面对方向是南海周边国家。 由现有南海舰队负责。
当台湾问题解决以后,就可以进一步合并舰队。以台湾为基地,开始区分近海海军和远洋海军的区别。 将导弹艇的近海防御与远洋海军各自形成不同体系,但是联合指挥。同时运用不同的战术,将常规潜艇配航母编队或者海狼独立使用。 辅以核潜艇做战略打击。 这样才能最后形成形成以航母战斗群为主,辅以陆基海航的黄水-蓝水防守反击能力。
三. 增强海军陆战队。
目前中国海军陆战队只有旅一级的建制部队,面对沿海海区还可以形成局部优势。 但是如果考虑到备战需求以及台海攻略以及可能的分兵海外,兵力就明显捉襟见肘。因此,建立一支更为强大的、具备快速反应及海外独立作战能力的海军陆战队(空降兵不便携带重型装备,只适合担负短促突击任务,因此不能独立承担较为持久的海外军事行动)。是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的迫切需求。鉴于海军陆战队实际上就是一支小型的合成军种,以其为主体可独自开展作战行动,必要时还可加配空降兵师和陆军特种旅,组成联合突击集群;也可加强进陆军装甲兵师、机械化步兵师,做为后续主战梯队。 因此,应至少要形成军级建制。新组建的海军陆战军不仅拥有军级编制,还可考虑集中配备登陆舰艇部队,并拥有自已的专属航空兵(海航作战群),以进一步增强其作战威力。强大的新型海军陆战队,可以会十分有效地保护中国的海外权益。
这个是争论最多的问题。在研究中国是否需要航母,到底需要什么规模的航母问题之前,先来看看历史:
历史上,是用传统方式挑战海上霸主往往归于失败。海上霸主占有资源上的优势,所以以传统方式建立的海军往往规模更大,技术水平更高;而其对传统海战模式理解更深,掌握的更透彻,经验更加丰富。所以后起之秀用传统的方式正面对抗海上霸主王王归于失败。德国妄图通过无畏舰竞赛打倒英国,结果在日德兰海战中被封锁于威廉港就是典型的例子。但是历史上更多的是,后起之秀通过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率先采用新技术、新战术击败更加保守的海上霸主。 英国通过海盗行为积累的财富,锻炼保存了海上力量,用过远距离炮击战术击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英国通过专业海军,专业战舰击败了荷兰的武装商船,取得了三次英荷战争的胜利;日本通过率先使用航母远程攻击,摧毁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大多数战列舰和巡洋舰,击败了英国远东舰队,而美国反应更快,通过战术革新,更加纯熟的运用航母最终击败了日本。由此可见,挑战传统的占据资源优势和传统海战经验优势得海上霸主,发挥己方特长,采用新技术、新战术,才能够用更少的资源,取得更大的胜利。相反,传统的战胜国往往对传统兵器战术战法更具信心,比如一战的战胜国法国陆军的主要领导层就对阵地战青睐有加,而对坦克等新兵器,新技术所带来的变化视而不见。也许这种保守,是后起之秀的唯一机会。
而今天航母编队作为传统的海上作战主力,是美国得以纵横七海的主要作战力量,也是美国用于干涉,威慑的政治外交筹码。中国妄图通过建立航母编队去挑战拥有资源优势,拥有丰富的航母作战经验,拥有大量的熟练使用航母的各类人员,拥有世界上最强大舰队的美国是痴心妄想。 但是就等于中国拥有航母无用了么?事实也不是如此。 在目前来说,航母编队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不需依赖路基提供空中掩护和信息支援的,在大洋深处具备距离作战能力作战系统。中型航母可起降固定翼预警机,可为航母编队提供远程、全面的信息支持,尤其是对海平面以下的搜索,这是目前水面舰艇,哪怕是战斗力最为强大的宙斯盾巡洋舰所欠缺的;航母上的舰载机可提供数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
打击距离,可大量投送火力,尤其是对机动目标的攻击,这是水面舰艇所不具备的;而航母上舰载机可提供数百公里的防空纵深,尤其是对海平面以下掠海飞行反舰导弹巡航导弹的拦截,水面舰艇更是望尘莫及。所以说,航母编队是目前唯一具备远洋独立作战能力的水面舰艇作战系统。强大的作战能力必然带来强大威慑力,虽然航母可能在未来的远程预警远程综合打击下系统面前不堪一击,但是具备威慑力的武器必然是乘警显示过巨大威力作战兵器。而航母编队这种强大的作战兵器,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曾经显示过强大的战斗能力,所以用来当作威慑力量,是阻止战争把爆发,解决危机,显示实力的最佳工具,是最具分量,反映最迅速的外交筹码。 有了航母编队,即使不作为作战的主力,其在军事政治外交活动中,也可占有先机。
对于中国来说,现阶段发展航母编队应避免与美国的对抗,以免引起其警惕,过早的发生正面对抗,这对于中国崛起十分不利,所以航母规模不能太大,更要避免日本、韩国与中国形成军备竞赛,徒耗国力罢了。 此外,航母编队不应设于东海。由于冲绳群岛的压制,中国黄海东海过于狭窄,不适合远洋大舰队活动,而在台湾与中国沿海过近,加之中方并不缺乏空中力量。 使用航母进攻预有战争准备的陆地是航母使用原则中的大忌,所以解决台湾问题,航母作用不大。
相比之下, 航母在南海方向上更优作用,南海虽然也属于封闭海域,但是面积广阔,航母编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航母编队可作为中国与南洋东盟诸国政治外交的武力后盾,航母作为武力威慑,同时示之利益,使东盟诸国与中国共同开发南海,排除大国队南海问题的干涉迫使东盟诸国排除对于东盟中小国家来说,航母具备毁灭性的威力,东盟诸国虽然联合起来,实力很强大,但是地理上却很分散,而且缺乏远程预警系统,难以把握深海航母编队的运动,而航母编队则可借助机动优势,有效的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由于中国有航母以后东盟诸国有可能试图搞军力平衡,所以航母集群规模也不能太小。
因此能够起降固定翼预警机,携带30-40架的苏-30重型舰载机常规中型航母两艘,现阶段可以基本满足中国的战略要求,鉴于过去经验,要想保持在2 艘正常的远洋的长期巡航,至少需要4-5艘航母编队,才能够保证大修、维护、补给、航渡等任务。 因此中国长远目标应该是长远来看,拥有4 艘以上6 万吨的常规/核动力重型航母是保证地区影响/不引起美国警惕的上限。
第八部分: 腾飞 – 论中国三军未来的改革方向之空军篇
正如我在第五部分所陈述过的一样,今天中国空军从建国时期完全从属于陆军,目标是协助陆军控制制空权或者对地攻击, 向&首先使用--大规模使用--全程使用&的多功能力量进行转变的过程中。 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空中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前提下&打赢现代化局部战争&。那么以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为出发点,空军必须将其战略任务确定为平时、战时全程使用,作战、威慑两者并用;多维空间兼顾,多功能使用。空军战略要根据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战略环境的新特点而变化,陆海兼顾,以实现三军在国家全部疆域的立体防御;而对空军作战类型的选定,要以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为前提,攻防兼顾,注重进攻。在此核心下,中国空军必须要进行必要的改造,以适应现代战争情况下的新型空军战略思想及指导原则。 个人以为,改造的主要方面有以下几点:
一. 成立天军
随着军用航天技术的日益成熟,世界一些军事强国竞相将军事触角伸向太空,使太空成为继陆、海、空三维战场后的又一个崭新的战场。可以预见,一种以宇宙空间为主要战场,以军用航天器为主要作战力量,以夺取空间控制权为主要目的的新的作战样式——“天战”将不远的未来登上战争舞台。
纵观历史,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将其北美防空司令部扩展成为以应付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为主的防空防天系统。 并将其作战区域定义由大气层扩展到外层空间,空间监视、战略预警和攻击判定成为其主要任务。 相应的苏联也成立了空间防御司令部。进入21世纪,美国和俄罗斯不仅组建了军事航天司令部,而且相继建立了一定规模的“天军”。如美国目前已拥有一个航天师、5架航天飞机和近百名航天员。(这些人员进本隶属于美国空军)而苏联也拥有数百名专门担负反导、防天任务的高级“航天士兵”
而从战略角度来看, “制天权”和天军将在战争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因为“天军”可以在和平以及战时进行侦察、预警任务。现阶段只利用军用卫星在太空执行侦察、预警等军事活动,受自然因素影响非常大。而利用太空部队遂行侦察、探测等任务,则可根据太空战场的实际,随机分析判断情况,从而拥有更大的优势。 其次,“天军”可以依靠自身武器平台摧毁敌方军用卫星、太空基地。夺取制天权,以达到压制敌方,干扰通讯的目的。在进一步发展以后, “天军”还能够攻击地面军事目标。太空战场的重要使命是服务于地面战场,为地面作战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由于太空部队能居高临下控制地面战场,运用太空武器装备对地面、海上和空中军事目标直接进行打击和破坏具有突然性和准确性。对于推进地面战场的作战进程,取得作战胜利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太空部队还可以担负指挥、通信、导航以及搜集气象资料等多种军事任务。因此,太空部队将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两栖”作战力量。
可以预见,未来在太空战场上的争夺,将会突破以往单纯在技术兵器方面的较量,而重点运用太空部队,采取太空破袭、太空突击、太空封锁等战法,在广阔的外层空间进行军事大较量。而中国空军应该为此早做决定,以达到先敌之机的效果。
二.陆基航空兵和战略空军分离。
今天的中国空军飞机数量虽多,但是机种繁多,老旧机种多,新型机种少,功能十分杂乱。 对空对地均有,而且分散为不同的航空军,隶属于不同军区,实际上平摊下来战力相当薄弱。 而当今陆基航空兵归属空军也是限制中国空军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陆基航空兵,顾名思义,是在中低空,为配合陆军行动而产生的空军,如强击机,战术轰炸机,直升机等。将这些中低空军种与战略型中高空空军混合使用实际是拖了整个空军的后腿, 毕竟空军制胜之道是是更高,更快,更强。 因此在这个方面仿效西方,将以中低空为主的陆基航空兵保留现有建制,彻底归建于陆军。(例如A-10强击机是隶属美国陆军的, 属于陆基航空兵)以达到战略,战术分开, 战术以国土防御为主属于陆军,战略的以远程威慑为主的目的属于空军。 这样空军才能在解决大飞机问题后转变成真正的,包括战略运输,战略轰炸,战略空战,得战略型空军。 而这样也有助于现阶段空军理清思路。 合理运用资源解决问题。
其中战略轰炸,战略运输方面,要解决大型飞机问题。现在一说大型运输机,都说空降兵需要。 其实空降兵真正战区伞降更多是中型运输机。 而战略转场或者物资战略投放需要的才是大型运输机和超大型运输机。 而大型飞机另外一个用途就是战略轰炸机。可以说,在中国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核武体系中,空基核武是最弱的一环。现在担任中国空军现役战略打击主力的轰-6型(TU-16)轰炸机不具备空战能力,在现代化防空系统的防卫下显得非常脆弱。 加上轰-6因其载弹量及航程与歼-11(即国产Su-27)战斗轰炸机比较并不具有太多优势,但战场存活率却又远低于歼-11。 因此,重新启动大型飞机机身研究,无论国防还是民用,都是当务之急。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干线飞机全部要进口,不是一个长远之计。
而战略空战所说的先进歼击机现在则面临着先进歼击机机型有,但是配置给不同军区十分分散的问题。 毕竟歼击机战时比的不是总数,而是局部优势。鉴于现代歼击机具有速度快,调度反应时间短的优点。 因此形成独立指挥系统,梯队放置,统一指挥是现今中国空军的最佳选择。
三. 空降兵整合。
个人以为,15军虽然贵为中央直属战略预备队。 但是其使用理念和编制却非常奇怪。不明之处有几个: 1。 空降兵是传统陆军军种,但是中国却成了空军军种。 无论是美军101空击师,82空降师,俄罗斯76空降师,都是陆军编制,配属专用航空兵。 而中国则正好反过来。 这在使用上非常不利,因为空降兵不是海军陆战队。 后者需要开辟滩头,然后陆军补上进入纵深,是相对独立作战,并不需要特别的协同。 而空降兵则完全不同。 是提前进入纵深,与陆军相互支援的部队。 因此归建空军十分奇怪。 2。空降空击概念不清。 从配属看,空降师如美82,俄76都是目标敌人战略大纵深要地,以运输机,伞兵为主,空降为手段的部队。 而空击则是依托武装直升机以及运输直升机,辅助大部队对关键目标进行短途小范围空中突击的部队。 平时运输直升机是用火车/运输舰运抵战斗区域的。 两者作战半径,手段,目的完全不同。因此应该独立建制。可是中国15军两者兼有。 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典型的四不像。 真正开战,直升机没有运输机的作战半径。 运输机也无法运输直升机。互相制肘。 因此,重新整合15军,将空降部队和空击部队分流以保证战斗力是当务之急。 从历史经验看,空降部队保持军级建制非常合理。 而空击部队则进行团-师一级的建制,战时附属装甲集团军或者机械化步兵都是相当好的搭配。
GMT+8, 17-1-16 15:31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息安全 纵深防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