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为什么会称鲁迅先生为民族魂中国梦书法作品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openresty/1.11.2.4关于鲁迅先生的研究报告 作文 3800字-3900字 - 作文 公文易作文网
>> 关于鲁迅先生的研究报告作文 3900字
关于鲁迅先生的研究报告 作文
作文《关于鲁迅先生的研究报告》约3900字左右,作者昂酷乐野狼,请您欣赏。公文易作文网荟萃众多优秀学生作文,如果想要浏览更多相关作文,请使用右侧或文章底部的作文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本站作文虽然不乏优秀之作,但仅为同学们学习交流的习作,不能当作范文使用。
关于鲁迅先生的研究报告 中华上下五千年,不断的改朝换代,从兴盛,到衰败,再到兴盛,再到衰败,而这其中,又涌现出多少著名诗人,文学巨匠,他们的著作名留千史,而他们的精神,也永垂不朽!一、研究目的 经历风雨,才见彩虹,鲁迅先生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在中华民族最黑暗的时刻,他毅然选择了敌人战斗,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他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鲁迅先生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品质!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毛泽东评价)他的特别之处在于很少批评外国侵略者,而只批评自己的民族。在最恶劣的环境下,勇敢的面对现实,确确实实的“活”着,不自欺,鲁迅认为是头等大事。 我们要学习鲁迅先生的品质,学习鲁迅先生的精神,拥有鲁迅先生的傲骨!二、研究方法上网查找资料翻阅有关书籍,了解其文学作品 三、研究内容家庭背景鲁迅生于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周家做官经商,人丁昌盛,至鲁迅出世,周家已分居三处,彼此照应,俨然大户。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原名周致福,字震生,又字介孚,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由翰林改官,曾任江西金溪县知县,后任北京任内阁中书,对鲁迅教育十分开通。鲁迅的父亲周伯宜(),字伯宜,曾改名文郁,秀才,闲居在家。后因肺结核而死。鲁迅的母亲鲁瑞()是绍兴当地举人鲁希曾孙女,思想颇为开通,没念过书,但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能力。早年经历鲁迅于1881年八月初三出生。1886年入塾,从叔祖周玉田先生初诵《鉴略》。其五六岁时,大人都称鲁迅为“胡羊尾巴”。赞扬鲁迅小而灵活。1892年正月,鲁迅12岁时,往三味书屋跟从寿镜吾先生读书。在塾中,喜欢趁空余时间描画,并搜集图画。鲁迅外公家在安桥头,聚族而居。1893三月鲁迅曾祖母去世,鲁迅祖父从北京回到家。秋,祖父因为科场舞弊案犯事下狱,父亲周伯宜公又重病,家产中落,出入于当铺及药店间很多年。后来搬迁到皇甫庄、小皋步等地方。1896年九月初六日父亲伯宜去世,年三十七。父亲去世后,家境越发艰难。1898年闰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改名为周树人。1899年正月,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课余阅读译本新书,尤其喜欢小说,有时候会外出骑马。1901年十二月,路矿学堂毕业。这一年1月至3月间,鲁迅先生撰有名诗《自题小像》。1902年二月,由江南督练公所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课余喜欢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其注意于人性及国民性问题。1903年为《浙江潮》杂志撰文。1904年六月初一日,祖父介孚去世,年六十八。1904年八月,往仙台入医科专门学校肄业。1906年六月回家,与朱安女士结婚。同月,再次去日本,在东京研究文艺,弃医从文。1907年夏,拟创办文艺杂志,名曰《新生》,因为预算不够而没有印刷,后来为《河南》杂志撰文。1908年和章太炎先生炳麟,为“光复会”会员,并与周作人一起翻译国外小说。1909年辑印《域外小说集》二册。六月归国,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化学教员。1910年八月,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工作经历1911年九月绍兴光复,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1912年一月一日,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应教育总长蔡元培的招募,任教育部部员。五月,航海到达北京,住宣武门外南边的半截胡同绍兴会馆藤花馆,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八月任命为教育部佥事。1917年七月初,因张勋复辟乱作,愤而离职,乱平之后就返回了教育部。1920秋季,兼任北京大学及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1923年秋,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1925年八月,因教育总长章士钊非法解散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务维持会的组织,被章士钊违法免职。随后鲁迅向专管行政诉讼的平政院投递诉状,控告章士钊滥用职权。1925年秋,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中国大学讲师,黎明中学教员。1926年一月,新任教育总长易培基取消过去对鲁迅的免职处分,教育部佥事恢复。二月,平政院开会作出裁决,正式取消章士钊对鲁迅的处分,判定鲁迅诉胜。三月,“三一八”惨案后,避难入山本医院,德国医院,法国医院等,至五月始回寓。八月底,离北京向厦门,任厦门大学文科教授。十二月因对学校不满,辞职。病重逝世1934年八月二十三日,由于有熟人被抓了,鲁迅离开公寓避难。十二月十四晚上脊肉作痛,盗汗。1936年一月肩及肋都疼得厉害。三月二日下午骤然气喘。五月十五日病情又严重,医生说是胃病。从这之后一直发烧.一日,史沫特莱女士引美国邓医生来诊断,病情非常危险。六月,从委顿中逐渐好转,稍微能坐起来看书,写几十个字。八月,痰中见血。十月,体重八十八磅,比起八月一日增约二磅。八日往青年会观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十七日出访鹿地亘及内山完造。十八日天还没亮,又发病了,气喘不止。鲁迅写了一封信,委托内山完造请医生过来,这是鲁迅的绝笔。十九日上午五时二十五分鲁迅逝世。鲁迅在1936年10月因积劳成疾逝世于上海,上万名上海民众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四、内心感受鲁迅研究横亘整个20世纪,已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DD鲁迅学。鲁迅在中国的价值就在于对中国人精神的深刻反思和对黑暗的坚韧反抗。在20世纪中国从封建专制向现代文明转型的历史时期,对几千年来封建禁锢下的中国人的精神进行彻底的根柢性的反思,敦促中国人冲出思想的牢笼,获得精神的解放,达到精神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确定自己在世界的恰当定位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正确方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所以称鲁迅为“民族魂”!五、研究感悟是啊!“民族魂”,鲁迅先生由中华民族的勇气,由中华民族的傲骨,他在社会最黑暗的时候,和强大敌人作斗争,他的思想和精神,都应该传承下去,让我们还有子孙后辈们知道,我们的民族是有傲骨的,不能忍他人随意的欺凌,因为,我们拥有“民族魂”!鲁迅先生为什么能被称为民族魂?就在于他对于中国人的精神,即民族的灵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从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的性格:保持人格独立,真实的活着,没有智者虚张声势、打拱作捐之陈腐,没有文人衣冠楚楚、道貌岸然之虚伪,更不存在旧知识分子无病呻吟、顾影自怜之恶习。他,生就一副傲骨,秉承先哲才气,鹤立鸡群,独往独行。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可以被称为“民族魂”的战士!六、研究结论:通过研究报告,明白了鲁迅先生的精神,品味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其中的语言让我回味无穷,学会了拥有鲁迅先生的傲骨,让我彻彻底底的明白到,认识到,人,不可以有傲气,但不可以无傲骨,鲁迅先生的骨头是硬的,而继承了他精神,傲骨,语言力量的我,骨头又怎么不会硬呢?最重要的是,继承了鲁迅先生浑身上下最精华的部分“民族魂”,让我明白了中华民族的勇气,中华民族的力量!七、参考文献研究书籍:《回忆鲁迅》、《忆鲁迅》、《鲁迅研究资料》阅读作品:《野草》、《彷徨》、《朝花夕拾》、《呐喊》、《华盖集》、《二心集》、《三闲集》 八、我心目中的鲁迅 一张瘦削的脸庞,透出刚毅与坚强;两道犀利的目光,仿佛能刺透重重黑夜;一头不屈的黑发,根根显示出与恶势力的不调和。这就是鲁迅。我心中的鲁迅先生,是一个对黑暗社会十分痛恨和十分关心老百姓的人。他以笔为武器,战斗到直至死去。他为人民饱受暗无天日社会的折磨而感到痛心疾首。他为一位黄包车车夫包扎,并让他回家养伤。在当时那个暗无天日的社会,人人自危,谁还顾得上一个普通平凡的黄包车车夫呢?就只有鲁迅先生会这样做。这怎不让我更加敬佩他吗?在小学时,很早就听说老师说到过鲁迅,我的心就记下了这个陌生的人。脑子快速的运转,一字不漏的听着老师的介绍。那用白话文写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那好像有点讽刺性的《阿q正传》,这些令当时小小的我很难理解,但在我心中却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感。 上了初中,翻开那带有这浓浓的墨香的书本,我翻开了第一页,一行小字引起了我的注意,是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阵惊喜涌上心头。在刷刷几声翻书声的带领下我的来到了这课前。伴着小声的阅读,我妨进入了“仿佛只有些野草”的百草园。难蜈蚣还有斑蝥,似乎还有些小鸟的叫声,在那先生儿时挖毁的围墙跟那里,段草仿佛都恢复发芽了,可是先生还是被送到了书堂,我体会得到那上学的不情愿,但也体会的到那三味书屋的乐趣,那充满欢乐的私塾后院,还有那老了眼看不见学生玩闹的塾师,那一张张用锡箔纸画下的图画。带给我无限的趣味。
在那充满黑暗的年代,他的笔杆像抢一样精准,他的文章像子弹一样打进反动派的心脏。他让中国人民看到了希望,用自己燃烧出星星之火。大喊一声:俯首甘为孺子牛。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的形象是高大、正义的。的确,鲁迅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人们把鲁迅先生誉为“民族魂”,原因是鲁迅先生或者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他给人民当牛做马,却毫不骄傲,更不曾骑在人民的头上高呼:“啊!我多么的伟大!”所以,群众们把他举得很高,很高。鲁迅先生从不突出自己的地位,卖弄自己的知识。他只是默默地接受人们给他的荣誉和赞赏。 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有一分热,发一分光。”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的文章永远是中国历史上最璀璨耀眼的光芒。
关于鲁迅先生的研究报告 昂酷乐野狼 3900字
>> 不是您想要的?去
浏览更多作文。<<
小学生作文:
小学生作文:
小学生作文:
小学生作文:
小学生作文:
小学生作文:
小学生作文:
小学生作文:
小学生作文:
小学生作文:
小学生作文:
小学生作文:
小学生作文:
小学生作文:
小学生作文:
小学生作文:
关于鲁迅的研究报告作文2500字 优秀作文
关于鲁迅的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中国近代的有优秀大作家都是经历了风风雨雨才走向成功,面对旧社会,他们表现出来的不是退缩,而是更加坚强,充满斗志。而鲁迅先生正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是个值得我们大家敬重的大文学家、革命家、民主战士。他是我们大家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的良好品质。二、研究方法查找相关书籍,浏览网站,询问…
关于鲁迅先生的成长研究报告作文4100字 优秀作文
关于鲁迅先生的成长研究报告&&遥望历史:古往今来,我国的优秀文学人物层出不穷,有的文笔唯美,有的文笔潇洒,有的文笔细腻,有的文笔幽默。他们用坚强的意志,用手中的妙笔,用文学的精华来激励一代又一代。他们笔耕不缀,努力着,奋斗着。其中,鲁迅先生不愧为其代表与领导人。所以今天,我制作了《关于鲁迅先生的成长研究报告》。&&一、&研究…
关于鲁迅的研究报告作文2700字 优秀作文
关于鲁迅的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革命主义者、民主战士。他那爱国的精神值得全世界人们学习,值得我们大家尊敬。他是我们的好榜样。二、研究方法查阅资料,浏览网站,问询家长、老师,查找相关的书籍。三、研究内容鲁迅平生鲁迅(),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亭…
关于鲁迅先生的成长研究报告作文3100字 优秀作文
关于鲁迅先生的成长研究报告&&&&&&&&&&文/吴昊一、研究目的鲁迅,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鲁迅,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盏文坛指路明灯;一个弃医从文用笔杆唤醒中国的文坛巨匠。在广漠的历史上,他的杂文如匕首,似投枪使中国的文坛为之一振。学习和研究鲁迅先生,学习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关于鲁迅《呐喊》学习研究报告 ☆☆作文3900字 优秀作文
关于鲁迅《呐喊》学习研究报告&&(原创)&&&&一、问题的提出&&&鲁迅先生的《呐喊》为中国新文化主义忘我的爱国运动而诞生!而后如大片大片染红的云彩,是遮不住耀眼的太阳。被劲风吹得旋飞的落叶,是大树释放的最劲的力量。原野上衰老的野狼,在响彻空旷的嚎叫中也无法闭却双眼……呐喊,是生命中的最强音!《呐喊》文集阅读过,让人荡气回肠,久…
作文《关于鲁迅先生的研究报告》约3900字左右,由网友自由发布,未经严格审核,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同时欢迎各小作者来我们的作文网投稿发表您的文章,与同学们一起交流写作知识,分享成长点滴。
收藏本文到:更多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号 E-mail:鲁迅到底是不是汉奸,为何将他清除了我们的教科书?
「我们的生活,要么读书,
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路上!」
from 中文之声
点播放键收听中文之声《夜听》最美之音
作者:佚名/画家,夏篱笆人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有人说鲁迅“如果民国有逗比,那么鲁迅就是逗比中的战斗机,”更有人说,因为他曾留学日本、在日本做过事,尤其在韩国和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而被视为汉奸!不然、为何将他清除了我们的教科书呢?
那么,鲁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想,这个问题可能千万种答案,就像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一样。因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认为的形象。
我们从近现代史料中可以看到,在文革期间,人们能够从市面上买到或读到的书,或许只有《毛泽东选集》和鲁迅一类的书籍。因此、从五十年代开始,好像鲁迅在当时的背景之下确实是被塑造成了大神级的人物,或者说就是一块大牌坊。当然,有人说这是另一个大话题,而今不便细说,那么、我们言归正传。
后来有一个叫王朔的人、对他有批判、他批评这位实际上叫“周樟寿”又几经演变成为鲁迅的人,我想、当时有不少人读过撩拨这位文学巨匠的文字,那些文字引起了社会一片哗然…也对此产生了强烈共振…从这些字里行间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讨厌的大概只不过是那块牌坊。其实民国年间鲁迅还没变牌坊,也只不过住在弄堂里,据说是“一声不响”还“浑身痱子”,那会,或许真有很多人讨厌他。
而后为什么又有那么多人喜欢鲁迅呢?
今天笔者试着以一个私人的方式,来也来撩拨一下鲁迅先生。
第一,我喜欢看他的照片,他那嘴边长有八字胡须的样子,我以为鲁迅先生长得真好看。
在文革中间有很多印刷品或书籍里,一般每隔几页就会印一些中国五四以来大作家的照片,当然会是按照49年后官方精神钦定的顺序排列:“鲁、郭、茅,巴、老、曹”之类,我记得最后还有赵树理的照片——平心而论,郭沫若、茅盾、老舍、冰心的样子,各有各的性情与份量。近二十多年,胡适之、梁实秋、沈从文、张爱玲的照片,也公开发布了,也都各有各的可圈可点,尤其胡适同志,真是相貌堂堂。反正现在男男女女作家群,恐怕是排不出这样的脸谱了。
可是我看来看去,看来看去,还是鲁迅先生样子最好看。
五四那一两代人,单是模样摆在那里,就使今天中国的文艺家不好比。前些日子,我在三联买到两册抗战照片集,发布了陈公博、林伯生、丁墨村、诸民谊押赴公堂,负罪临刑的照片,即便在丧尽颜面的时刻,他们一个个都还是书生文人的本色。他们丢了民族的脸,照片上却是没有丢书生相貌的脸。我斗胆以画家的立场对自己说:不论有罪无罪,一个人的相貌是无辜的。我们可能有资格看不起汉奸,却不见得有资格看不起他们的样子。其中还有一幅珍贵的照片,就是周作人被押赴法庭,他穿件干净的长衫,瘦得一点点小,可是那样的置之度外、斯文通脱。你会说那种神色态度是强作镇定,装出来的,好的,咱们请今天哪位被双规被审判的大人物在镜头前面装装看,看能装得出那样的斯文从容么?
我这是第一次看见周作人这幅照片,一看之下,真是叹他们周家人气质非凡。
到了1979年,文革后第一次文代会召开,报纸上许多久违的老脸出现了:胡风、聂甘弩、丁玲、肖军……一个个都是劫后余生。我看见什么呢?看见他们的模样全都坍塌了,无一例外地被扭曲了。忍心说句不敬的话,那种模样,还不如丑陋,还不如法庭刑场上的汉奸们,至少保留了相貌上一点最后的尊严。这批文代会代表索性不是文艺家,不是名人,倒也罢了,现在你看看,长期的侮辱已经和他们的模样长在一起了——再忍心说句不敬的话:他们带着自己受尽侮辱的面相,还居然愿意去参加文代会,本身就是再次确认侮辱。我想,鲁迅先生不会去参加那样的会议的。
鲁迅的时代,中国的文艺差不多勉强衔接着西方十八、九世纪末。
人家西方十八、九世纪文学史,法国人摆得出斯汤达、巴尔扎克的好样子,英国人摆得出哈代、狄更斯的好样子,德国人摆得出哥德、席勒的好样子,俄国人摆得出托尔斯泰或者妥斯托也夫斯基的好样子,印度还有个泰戈尔,也是好样子— —现代中国呢,谢天谢地,总算闹过后,留下鲁迅先生这张脸摆在世界文豪群像中,不丢我们的脸——大家想想看,上面提到的中国文学家,除了鲁迅先生,哪一张脸摆出去,要比他更有份量?更有泰斗相?更有民族性?更有象征性?更有历史性呢?
而且鲁迅先生非得那么矮小,那么瘦弱,穿件长衫,一付无所谓的样子站在那里。他要是长得跟肖伯纳一般高大,跟巴尔扎克那么壮硕,便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可他要是也留着于右任那把长胡子,或者象沈君儒那样光脑袋,古风是有了,毕竟还是不像他。他长得非常像他自己,非常地“五四”;非常地“ 中国”,又其实非常地摩登……我记得那年联合国秘书长见周恩来,叹其风貌,说是在你面前,我们西方人还是野蛮人。这话不管是真心还是辞令,确是说出一种真实。西洋人因为西洋的强大,固然在模样上占了便宜,可是真要遇见优异的中国人,那种骨子里的儒雅凝炼,脱略虚空,那种被彼得"卢齐准确形容为“高贵的消极”的气质,实在是西方人所不及。好比中国画的墨色,可以将西洋的五彩缤纷比下去;你将鲁迅先生的相貌去和西方文豪比比看,真是文气逼人,然而一点不嚣张。
有人会说,这是因为历史已经给了鲁迅伟大地位,他的模样已经被媒体塑造了七十多年,已经先入为主成为我们的视觉记忆。是的,很可能是的,但我以为模样是一种宿命,宿命会刻印在模样上——托尔斯泰那部大胡子,是应该写写《战争与和平》;鲁迅那笔小胡子,是应该写写《阿Q正传》。当托尔斯泰借耶稣的话对沙皇说,“你悔改吧”,这句话与托尔斯泰的模样很配;当鲁迅随口给西洋文人看相,说是“妥斯托耶夫斯基一付苦相、尼采一付凶相、高尔基简直像个流氓”……这些话,与鲁迅的模样也很配——大家要知道,托尔斯泰和鲁迅这样子说法,骄傲得很呢!他们都晓得自己伟大,也晓得自己长得有样子。那年肖伯纳在上海见鲁迅,即称赞他好样子,据说老先生应声答道:早年的样子还要好。这不是鲁迅会讲话,而是他看得起肖伯纳,也看得起他自己。
我这不是以貌取人么?是的,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人。但以上说法只是我对老先生的一厢情愿,单相思,并不能证得大家同意的。好在私人意见不必证得同意,不过是自己说说而已。
我喜欢鲁迅的第二个理由,是老先生好玩,就文学论,就人物论,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
老先生去世,整七十年了。七十年来,崇拜鲁迅的人说他是位斗士、勇士、先驱、导师、革命家,说他是愤怒激烈、疾恶如仇、“没有半点媚骨的人”;厌恶鲁迅的人,则说他心胸狭窄、不知宽容、睚眦必报、有失温柔敦厚的人。总之,这些正反两面的印象与评价,都仿佛鲁迅是个很凶、很严厉、不通人情的人。
最近二十多年,“鲁迅研究”总算比较地能够将鲁迅放回他生存的时代和 “语境”中去,不再像过去那样,给他涂上厚厚的意识形态涂料,比较平实地看待他。那么,平心而论,在他先后、周围,可以称作斗士、先驱、导师、革命家的人,实在很不少。譬如章太炎敢于斗袁世凯,鲁迅就很欣赏;创建民国的辛亥烈士,更是不计其数;梁启超鼓吹共和、孙中山订立三民主义、陈独秀创建共产党,蔡元培首倡学术自由、胡适宣扬民主理念、梁漱溟亲力乡村建设 ……这些人物不论成功失败,在中国近代史都称得起先驱和导师,他们的事功,可以说均在鲁迅之上。
当年中间偏左的一路,譬如七君子,譬如杨杏佛、李公仆和闻一多,更别说真正造反的大批左翼人士与CCP人,则要论胆量,论行动力,论献身的大勇,论牺牲的壮烈,更在鲁迅之上。即便在右翼阵营,或者以今天的说法,在民国“体制”内敢于和最高当局持续斗争、不假辞色的人,就有廖仲凯、傅斯年、雷震等等一长串名单。据说傅斯年单独扳倒了民国年间两任财政部长,他与蒋介石同桌吃饭,总裁打招呼,他也不相让,居然以自己的脑袋来要挟,总裁也拿他无奈何——这种事,鲁迅先生一件也没干过,也不会去干,我们就从来没听说鲁迅和哪位民国高干吃过饭。
或者说,以上人物多是政治家,鲁迅先生是文人、作家、思想家——这说法也对也不对。须知民国是个“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时代,书生问政,书生干政,多得是,譬如傅斯年本职就是教授。和民国许多文人一样,鲁迅一辈子叫喊国事天下事,可是你说他热衷政治,他既不入那个ZD组织,也不做官;你说他是个文人,他却私下和当时的LD交接甚密,还入过左联。就拿他常被通缉这件事来说,将鲁迅和政治家比较,也不算怎样地不恰当。
要说斗士,我们先得假定鲁迅斗争的对象,并不一定就是错的,而鲁迅也并不全部是对的。这样看来,当年和鲁迅先生斗过较量过的大小“匹夫”,数也数不过来,他们也是“斗士”,也凶得很呀。我看过一本鲁迅研究专著叫做《鲁迅:最被诬蔑的人》,全是报告人家怎样对鲁迅咒骂批判吐口水。然而这本书的观点,仍设定鲁迅“政治上正确”,仍然没有将鲁迅放在当时的语境中看待——长期以来,我们不是总在猜测鲁迅先生要是活在今天会怎样么?阿弥陀佛,还是将鲁迅放回他的时代吧。在他的时代,他可以做胡塞尔所谓的“坏公民”——据说,白色恐怖时期,鲁迅曾经认真地向革命者打听严刑拷打究竟怎样滋味,可见他是准备吃苦头的。最著名的例子,是他出门不带钥匙,意思是横竖死了算了。然而他到底从未挨过整,挨过打,没蹲过一天班房。我们渲染他怎样地避难、逃亡,其实那正是鲁迅的奢侈与风流,鲁迅属蛇,蛇最会逃,而且逃到租界去。
总之,鲁迅的时代,爱国志士与英雄豪杰,多了去了,只不过五十多年来,许多民国人被我们抹掉了、贬低了、歪曲了、遗忘了……在我们几代人接受的教育中,万恶的“旧社会”与“解放前”,除了伟大的CCP人,好像只有鲁迅一个人在那里左右开弓跟黑暗势力斗。鲁迅一再说,他只有一枝笔,可是我们偏要给他弄得很凶,给他背后插许多军旗,像个在舞台上唱独角戏的老武生。
现在我这样子单挑个所谓“好玩”的说法来说鲁迅,大有“以偏盖全”之嫌,但我不管它,因为我不可能因此贬低鲁迅,不可能抹煞喜欢鲁迅或讨厌鲁迅的人对他的种种评价。我不过是在众人的话语缝隙中,捡我自己的心得,描一幅我以为“好玩”的鲁迅图像。
什么叫做“好玩”?“好玩”有什么好?“好玩”跟道德文章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我要强调鲁迅先生的“好玩”?以我私人的心得,所谓“好玩”一词,能够超越意义、是非,超越各种大字眼,超越层层叠叠仿佛油垢一般的价值判断与意识形态,直接感知那个人——当我在少年时代阅读鲁迅,我就会不断不断发笑。成年以后,我知道这发笑有无数秘密的理由,但我说不出来,而且幸亏说不出来——这样一种阅读的快乐,在现代中国的作家中,读来读去,读来读去,只有鲁迅能够给予我,我相信,他这样写,知道有人会发笑。
随便举一个微不足道的例子吧,在《看萧与看萧的人们》中,记录宋庆龄通知鲁迅说,萧伯纳到了上海了,正在哪里吃饭,问他愿不愿意去见见。鲁迅于是写道:有这样的要去见一见,那就见一见吧。
什么意思呢?没有什么意思,但这里面有一层需要说却又不好说、说不好就很不好玩的意思。什么意思呢——萧是大人物,鲁迅知道自己也是大人物,不去见,或赶紧去见,看得很重,或存心看轻,都没必要,都不恰当,都不大方。其实鲁迅是想要见见的,又其实不见也无所谓。现在人家来了,邀请也来了,那么:有这样的要去见一见,那就见一见吧。
太多了。鲁迅先生的文句中,布满这类不起眼的好玩,轻轻地,或者放纵地,故意的,或不是故意的,随时想到,随时好玩,随手写下来,因他是通体的、彻头彻尾的好玩,所以他知道自己好玩,不放过一行文字,在那里独自“ 玩”。所以除了“好玩”,鲁迅先生另一个偶尔被提到的特质,就是非常寂寞,因为他好玩了一生一世,结果大家把他看成个很凶很苦、一天到晚发脾气的人。这一层,鲁迅真是很失败,他害了好多读者,也被读者所害。 (节选陈丹青:《几十年都想念着同一个人--鲁迅》。
也许鲁迅只是一个社会批判家,他的文章只是攻击时弊,什么时候时弊消亡了,鲁迅的文章或许失去了现实针对性,存留的也就只有其历史文献价值了。
他的一生,有很多优点、也有很多缺点,但他始终有一颗永远和劳苦大众在一起的赤子之心。他一生付出很多,但索取甚少,这就是他的可贵之处,也是他不朽崇高的地方。
参考文献:(根据百度知道/《鲁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https://question/5350340.html)、(陈丹青:《几十年都想念着同一个人--鲁迅》等素材节选)整理。
喜欢请点赞 分享朋友圈 也是一种赞赏
The more we share, The more we have
本期编辑:中文阅读(ID:duzhejulebu)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族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