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教义中“自然”二字怎么理解

破译:道教基本教义中的中国符号|道教|教义_凤凰佛教
破译:道教基本教义中的中国符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道教(D&o Ji&o):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本土宗教。是中国人的根蒂,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具有
道教基本教义中的中国符号(图片来源:资料图) 道教(D&o Ji&o):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本土宗教。是中国人的根蒂,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教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尊道贵德、清静无为、齐同慈爱、抱朴守真等理念不仅对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有着深远影响,对于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诸多问题也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从道教的基本教义中,我们看到最纯正的中国符号。 道教最高信仰:尊道贵德,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在中国思想史上,&天人合一&是一个基本的信念。季羡林先生对其解释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 道教神仙崇拜:敬天法祖,寻仙访道 敬天法祖是周礼的核心信仰和高度概括,天就是天神、上帝;祖就是宗庙的祖先神。古代中国&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祭祀有严格的等级界限。天神地祇只能由天子祭祀。诸侯大夫可以祭祀山川。士庶人则只能祭祀自己的祖先和灶神。清明节、寒食节、端午节、中元节、重阳节是祭祖日。祭祖也是汉人宣告自己为炎黄子孙最直接的方式。 道教善恶报应:天人感应,天道承负 道教的&承负&之说,源自《太平经》,意思是祖先积德行善,则可荫及子孙;若先人屡屡犯过作恶,后人将无辜蒙受灾祸。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道教修炼秘诀:性命双修,返璞归真 道教认为,人原初的本性是淳朴和纯真的,是近于&道&的本性的。所以人们常说儿童天真无邪。但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思虑欲念不断萌生,再加上社会环境的不同影响和情色财货的诱惑,不断地消耗掉人原有的生命元真,也蒙迷了原有的纯朴天性,若进一步嗜欲无止,将严重损害自己心性和生命健康,从此背道而驰。而学道修道,就是要使心性和生命返到纯朴纯真的状态。 道教为人品质:上善若水,柔弱不争 &上善若水& 出自于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上善若水&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道教处世方式:清静寡欲,自然无为 道教的清静教义,与浊动相互化和对应。道以其清静的本性来化生和养护万物,从无想过自己应该得到什么回报或想得到什么,无欲以待万物。而人类社会,若亦以&清静&的思想来治世修身,世界将会和谐而太平,人们则会得到更好的休养和生息,生命也将得到升华。所以,学道信道之人,首先要学知清静,以常清静为行为标准,才能实现修行而得道的追求。 道教逍遥精神:我命在我,不在天地 从&神仙不死&的长生追求出发,道教建立起&我命在我&、&神仙可学&的生命主体论,主张发挥主观能动的作用,奋进不息,无畏拼搏,直至到达长生不死的理想境界。 道教伦理道德:忠孝节义,仁爱诚信 忠、孝是中国社会基础性的道德价值观。&仁&是中华文明的内核、主旨,&仁爱&&诚信&是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中之最重要的核心的道德价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而且至今是活着的,有生命力的价值理念。 道教民俗风情:福禄寿喜,吉祥如意 道教核心宗旨:仙道贵生,济世度人 道教创世理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教活动准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教养生原理:天人同构,阴阳协调,形神共养,统筹兼顾 道教成仙途径:丹道修真,服药炼气,积德行善,建功立业
[责任编辑:邢彦玲]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48小时点击排行怎样理解道教的“自然无为”思想?
发布日期:
来源:浙江省民宗委网站
  &道&以自然为法则,以无为处世应物,成就万物,成就自我。
  &自然&和&无为&是两个既不同又有着密切联系的教义名词。《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说明&道&的本性就是自然,道生化万物,万物皆按其各自的本性自然生长,无持无待,不存在强加的任何因素,从而保证了自然界的和谐。而人修真道,就当效法道的自然之本性,顺应天地自然变化的规律,尊重自然界一切生命的特性,致力于维护自然界的和谐。
  & 道教认为,要真正进入或达到&自然&的境界,就要践行&无为&的处世方法。《道德经》中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又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旨在告诉人们,&道&就是践行无为,并通过无为而成就万物。&无为&,并不是消极不为,而是反对不遵道之&有为&、&乱为&。遵循自然规律,不对事物的自然发生和发展强行进行干预,自自然然才是完美的。为此,王景阳在《明道篇》中有诗说:&自然之道本无为,若执无为便有为&。告诫修道之人,体行自然无为之真道,不要有任何执著。所以,早期道教就曾把&无为&作为合道意、得天心、致太平的根本教旨,体现了道教对社会政治和处世修身的基本态度。道教的信仰特征和基本教义
我的图书馆
道教的信仰特征和基本教义
人人都想长命百岁,据说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旋即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和骊山墓,还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巡游,在各处刻石纪功,炫耀声威。为寻求长生不老之药,派方士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渡东海求神仙,但最终是没有下文了。倒是庄子的《逍遥游》中讲述,在楚国有一个叫彭祖的人,他是颛顼的玄孙,他历经唐虞夏商等代,相传他活了八百八十岁(据推测这个年龄是根据六十天为一个甲子算的,实际上按照现在三百六十五天为一年的话,彭祖的实际寿命为一百四十多岁)。彭祖精于养生,《庄子·刻意》曾把他作为导引养形之人的代表人物,《楚辞·天问》还说他善于食疗。不过,一人享寿竟至八百余岁,显然是不可能的。但“养生”一说却给世人在以启发,道教也讲养生,也教求长生不老啊,那大家是不是有兴趣来了解一下其中的缘故呢?几乎所有宗教提出的都是讨论“关于人死后如何”的问题,然而道教所要讨论的则是“人如何不死”的问题。道教的理论体系就围绕着这个问题,从两个方面表现了它与其他宗教派别不同的特点。早期道教说它自己的思想体系是从“三一为宗”,即“天、地、人三者合一以致太平”;“精、气、神三者合一而成神仙”,并从这里演变出“长生不死”、“肉体飞升”、“气化三清”等观念,而构成了道教的思想体系。道教主张追求的理想有入世和出世两种:第一是在世俗生活中,道教希求和平、无争、平等、自由、人人安居乐业、竟其天年。与此并行的另一种是出世法,修道出家的志士以无为化导自身,除去一切私心杂念,不使事态挠心,使心恒处于常清常静,久久行持得道成仙,可外生死,免轮回。其它宗教认为人生充满痛苦,不可留念,因而主张把幸福寄于天国与来世。但道教却与此相反,认为人生在世是一件乐事,而死才是最可怕最痛苦的。因而道教是乐生、重生。大多数宗教还认为,人寿命的长短皆由天定,但道教认为,寿命的长短不取决于天,而取决于自己,相信通过自身的努力,常规的自然事物现象,都可以得到改变。道教以种种修炼方法证实“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观点。道教虽然源远流长、派别繁多,但作为道教,又有其共同的信仰特征和基本教义。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道”。 道教所说的“道”出自老子《道德经》,但在道士眼里,道是宇宙万物之本源,同时又是“灵而有性”的“神异之物”。宇宙、阴阳、四时、万物都是由道化生。与“道”并提的是“德,”道之在我者就是“德”,故道教规定信徒要“修道养德”。他们认为:“道”乃“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万象“因之而生”,五行因之而成。不管是谁,只要认真修道养德,都可以得道成仙。因此,道教的最终目标是:“得道成仙”。
“道”是道教最高的教理,“道”以“德”显,由“道”“德”引申发挥出来的“上德不德”,“上德无为而无不为,”则是道教的最高教义。“道”具有虚无、自然、朴素、恬淡、平易、清净、无为、柔弱、不争几大特点,而这些特征从人身上体现出来就是“上德”。也就是说“道”体现于人谓之“德”,至此“上德”是“道”的人格化、伦理化。“上德”就是说高尚的“德”,是自然的、无形的、内在的、含蓄的、是无迹象可赌的、无端倪可察的。不是形式上的、有为的。它的特性功用与“道”相似,“道”具有什么特征,“上德”就具有什么特征,二者一脉相承。所以“道”和“上德”的基本特征是“无”,用图表示“O”,这一“无”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是一切的开始,无限圆满、至善至美,是至高无上的本体。道教有一个庞大的神仙谱系。他们信奉的最高神是“三清尊神”。 一是 “玉清元始天尊”即天宝君。他手持“圆珠”,象征“洪元”。 二是:“上清灵宝天尊”,即太上道君。他手持“八卦图”,象征“混元”。三是:“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老子)。他手持“宝扇”,象征“太初”。 道教还有玉皇大帝等四个帝王,风雨雷电、土地、灶君、门神、财神等大大小小的众神;传说中道教有八位俗胎凡子修炼成仙,这就是道教八仙——铁拐李、钟离汉(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此外,道教供奉的仙还有各种天仙、地仙、尸解仙、日月五星、二十八宿诸星、北斗星、四方之神、各种守护神、引业神、功能神等等,形成一个庞大的神仙系统。历史上的圣哲贤才和中孝英烈,如关羽、岳飞等,后来也成为道教奉祀的神灵。三清神的形成有一个历史的过程。汉顺帝时张道陵在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尊“太上老君”为最高神。后来寇谦之改革天师道时,也以太上老君为最早最高尊神,但已出现了道德天尊的名称,而“三清”的名称最早始见于南朝梁陶弘景所撰的《真灵位业图》,于是“三清”遂成为道教的最高神。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又称“昊天通明宫玉皇大帝”、“玄穹高上玉皇大帝”,居住在玉清宫。道教认为玉皇为众神之王,在道教神阶中修为境界不是最高,但是神权最大。玉皇总管三界(天上、地下、空间),十方(四方、四维、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狱、畜生、饿鬼)的一切阴阳祸福。每年的腊月廿五,玉皇要亲自阵圣下界,亲自巡视察看各方情况。依据众生道俗的善恶良莠来赏善罚恶。正月初九为玉皇圣诞,俗称“玉皇会”,传言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在这一天都要隆重庆贺,玉皇在其诞辰日的下午回鸾返回天宫。是时道教宫观内均要举行隆重的庆贺科仪。八仙与道教许多神仙不同,均来自人间,而且都有多彩多姿的凡间故事,之后才得道,与一般神仙道貌岸然的形象截然不同,所以深受民众喜爱,其中有将军、皇亲国戚、叫花子、道士等等,并非生而为仙,而且都有些缺点,例如汉钟离袒胸露乳、吕洞宾个性轻挑、李铁拐酗酒成性等等。 八仙也分别代表了男女老幼、富贵贫贱。也因此,一般道教寺院都有供奉八仙的地方,或是独立设置八仙宫,而神明庙会也有八仙出现。 八仙也常出现在年画、刺绣、瓷器、花灯及戏剧之中,相传八仙也会定期赴西王母蟠桃大会祝寿,所以“八仙祝寿”也成为民间艺术常见的的祝寿题材。民间戏曲酬神时,也经常上演《醉八仙》或《八仙祝寿》等所谓“办仙戏”。道教的基本观点是神仙观念,得道成仙是道教的理想。道教的经典基本上是以肉体成仙为核心,阐扬延年养生之理,宣扬"金丹黄白"是延年大药,提倡"内修外炼"是神仙要道。   道教最根本的信仰是"道"。一切教理教义都是由此衍化而生。道教认为,"道"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是一切的开始。与"道"并提的是"德",即道之在我者就是德。道教认为信徒要"修道养德",并认为"修道"可以使人返本还原,长生久安,生活康乐。道教是一种以生为乐、重生恶死的宗教,因此长生久安、全性葆真就是道教的基本教义和信仰,以《道德经》思想为主要教义,倡导尊道贵德、重生贵和、抱朴守真、清静无为、慈俭不争和性命双修。所谓长生久视,既道教相信人生只是一个有限的时间过程,却要想方设法使自已长寿。“长生”就是高寿,年龄大视力却很好就是“久视”,才是健康的长寿者。而真正的长寿者是对道的体悟,正如老子所说;“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得道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全性葆真就是永远保持自已的天性,做“赤子”、“婴儿”类的真人。道教认为,得道之人,不是权势、地位显赫之人,而是“赤子”、“婴儿”类的真人。他们无知、无为,真正处于纯真、朴实、自然的状态,却不被外物所伤害。尊道贵德: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道”是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着,又是超乎形象的。《清净经》说:“大道无形,生育大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德”是“道”之在人在物者,成为人性、物性;人与物失德便是失道,从而失生,便要衰败灭亡。“道”和“德”即是宇宙的本体和表现,又是社会人生的真理和规则。尊道贵德、向道爱德、修道积德、悟道成德、行道施德,这便是道教的宗旨和追求。崇神敬仙:道教认为,神为道气所化,仙为得道所成,神通广大,造福人间,人须加以敬奉礼拜。生道合一:道教是重生的,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陈撄宁大师称之为“生本主义”。道乃是宇宙生生不息之本源,其能量无穷。自然界之发展乃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然后就有人,这样的自然人自然是有生有死的。但是修道者偏要逆行修习,返本归初,全性葆真,最后与永生的大道合为一体。这样个体的生命也就能长生不老了。这就是“逆则成丹”。性命双修:性功是炼养心性,即心理的训练;命功是炼养形气,即生理的训练。性功与儒、佛基本相同,理论上多有借用;而命功则是道教独有,没这个的就不是道教。功德成仙;道教强调“功行两全”,即内修性命之功,外修济世之事。没有道德善行,单单靠炼养是不能成仙的。关于道教的修炼方法。要想全性葆真、长生久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和持之以恒的修炼。至于具体的修行方法,道教有一系列的道术、道功。道术指修命固本的具体方法,如吐纳、导引、服气(气功术)加上服食神丹、药饵即可。道功指修性养神的内养功夫,如清静、寡欲、息虑、坐忘、守一、养性、存思、抱朴(过朴素生活)。根据教义之别,道士分出家和居家两种。那么,道教徒要如何修炼才能得道成仙呢?不同的道派有不同的修炼方法,其中主要有两大系统。一.丹鼎派、全真派认为通过服用外丹(经过烧制的丸药)和炼养内丹,即可达到长生久视、全性葆真之目的。炼养内丹的关键是要学会守气,学会关闭自身的感觉通道,学会“心斋”、“坐忘”等方法,真正达到忘我、忘他和忘忘的境界。二.符箓派、正一道则认为符箓咒语和气功就可以消灾求福、祛病延年。道教的教义可以让人们在紧张纷争的生活中平抑内心的躁动,寻找灵魂的港湾,也可以让人们在逆境挫折中得到精神抚慰和生活的勇气。不过对于我们来说,道教中那种不求上进、明哲保身的成分是应该警惕和批判的。道教的经典著作是《道藏》,它是道教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经书之集大成,内容庞杂,除道教经书外,还收录了部分诸子百家著作。对道士来说,其中主要有价值的是各种经典、记论、戒律及修炼办法。其中,一般道士必读的篇章有:《道德经》、《三洞箓》、《洞玄箓》、《上清箓》、《玉皇经》、《清静经》等。道士念经就是诵读和背读以上文章。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道教教义与现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下载积分:2990
内容提示:道教教义与现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8|
上传日期: 02:56:02|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299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道教教义与现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关注微信公众号我对一些道教教义的学习、理解和认识
我的图书馆
我对一些道教教义的学习、理解和认识
我对一些道教教义的学习、理解和认识&袁志鸿  &内容提要∶本文就“对道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闸释”研讨会主题,结合道教教义中尊道贵德、道法由然,以及重生、贵生的“众生关怀”和“仙道贵生”的“人类关怀”等教义内容和理念,谈了一些认识、理解和想法,认为当代道教界不仅要善于学习研究经典,还要结合当代社会实际,将道教经典和教义内容中符合社会进步的精神挖掘、阐释出来,以推动道教界适应时代的进步,架构起道教界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精神理念,以面对新世纪现代文明的冲击和挑战。  道教徒身在玄门,信奉道教,自然有阐释道教经典和弘衍道教教义精神的义务和责任。明清以降,尤其是近现代道教界在这方面作出的努力较小,因此这次在上海举办“对道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学术研讨会确是很有必要。现在的道教组织和宫观中,许多象我这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进入者,实话说有必要对道教的教义精神真正静下心来认真地学习、理解,深切地思索和回味,以提高我们的认识。我感谢这个研讨会给自己提供了一个机会。现就几个教义内容谈些自己通过学习的理解和认识,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关于“尊道贵德”的教义理念 &&&道教以“道”立教,以“道”名教。“道”是道教的理论基础(道教教理教义由之展开),既是道教的宇宙观(道教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又是宇宙的原动力,也是大自然的规律)、人生观(道教要求教徒“清虚自守”,通过修持而返本还原,以达到和大自然统—体性之永恒不变、“谷神不死”之境界),也是道教的方法沦(道教主张事物循其自然,对社会实行“无为而治”),更是道教的根本信仰,所以道教的教徒称“道士”。道士者要“以道为事”。在道教中以“道、德”并称,这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面,是整体和局部,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当代道教界几位知名高道都曾有关于“道德”的论说。闵智亭道长说∶“道无形体,维德能彰显,故道为体,德为用。所谓‘德’即是得,德积而道备。”又说∶“人们认识‘道’,遵循‘道’,内得于己,外施于人,便称为‘德’”(见《道教杂讲随笔》)。任法融道长说∶“‘道’是先天一气,混元无极,……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至简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万殊之大宗,”所以“‘道’既不是有形的‘物质’,也不是思虑的‘精神’,更不是理性的‘规律’,而是造成这一切的无形无象,至虚至灵的宇宙本根。”他认为∶“只有正确理解道,才能正确理解‘德’”(见《道德经释义》)。陈莲笙道长则从信仰的角度直接地说∶“我们道教徒认为‘道’是太上冥冥之中创造的、规定的。因此,太上就是道的化身”。“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无数个发明创造,都是‘道’产生的,都是‘道’的体现”(见《道风集》)。我这样认为,陈老这里所谓“道”的体现,实际就是“德”具体的展示,他的这番论说也讲清了对于“道”与“德”的认识。由此任法融道长在他的著作中,对“道”概括出了“虚无、自然、清静、无为、纯粹、素朴、平易、恬淡、柔弱、不争”十大主要特徵,闵智亭道长、陈莲笙道长等一些道教界论道者,亦有类似论述,我很赞成他们阐述的教义精神。道为体,德为用。道教界信奉太上之道,“遵道贵德”,因为一切积极的、向上的、发展的、美好的、高尚的等等内容,都是“道”的体现,都是“德”的范畴。道教这种神圣的宗教形式,对本教之教义精神自然要尊重、推祟和弘扬。在当代国家“以法治国”的同时,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方针。要求对公民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道教是中华民族传统固有的宗教形式,热爱民族和国家,遵守社会公德,历来是道教的优良传统。因此在当代积极引导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也是“尊道贵德”教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道教最直接给人的印象是“重生”、“贵生”的宗教 &&&道教“重生”、“贵生”的”的教义精神,并不止于“人本主义”的关爱,其含义应涵盖及一切有生命的动植物群体,也就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众生”。《太上说消灾护命经注》说∶“众生者,下愚贪爱之人也,及一切含灵之物皆是众生”。《清静经》说∶“大道无形,生育大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万物”既为“大道”、“天地”、“日月”生化养育,所以很自然道教教义中就有“爱物惜命”精神。为了强化这种教义精神,道教通过清规戒律明确要求教徒去遵守。全真三坛大戒《中极戒》中就有戒条明文规定∶“不得有心践踏虫蚁”。“不得惊散栖伏”。“不得无故采摘花草”,“个得无故砍伐树木”,“不得以火烧田野山林”,“不得冬月发掘地下蛰藏”(见《中极戒》第35、37、62、64、65、66、67、68条)等等。道教相信∶不仅是人类禀赋道性,可以修真悟道,成仙了道,其他动植物生灵获得特殊机缘,亦能通过修持达到这种目标。这决非我杜撰教义,而在道教经典中极易找到依据,佐证我对教义的这种理解。不难发现即使位立道教神圣仙班者,其来源也并不仅仅是人类一个途径,其中还包括有动、植物等等异类修炼而成的仙灵。如植物有∶荷花、牡丹、梅、兰、竹、菊诸多仙子,还有树神木精之类∶动物如∶虎豹狮象、牛马鹿羊等等均有缘份修仙了道。就连水中鲤鱼,经过自身奋斗,跃过“龙门”,也能成龙,被中华民族奉为祖先的象徵。其实这都是我们民族古始的崇拜和信仰,我们中国人的十二生肖属相也是依之为依据的,道教只不过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精神。唐未有一部道书《无能子》,其中就直白地将人与其他生物放在一个同等的地位议论说∶“人与鸟兽昆虫,共浮天地之中,一气而已”。“人者,裸虫也!与夫鳞虫、毛(虫)、羽(虫)、甲虫俱焉。同生天在,无所异也。”日前一位中医朋友与我谈起《内经》,亦有类似之说,《内经》中称∶龟为介虫之长,五行属金;麒为毛虫之长,五行属木;龙为鳞虫之长,五行属水;凤为羽虫之长,五行属火;人为裸虫之长,五行属土;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医道同源”,在这里龟、麒、龙、凤与人被看作同在五虫平等的位置上来认识。黄帝《内经》为《道藏》所收道书。庄子《南华真经》中也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岂不是也在说∶人与万物都是天地中同等一样地位的物质。我觉得实际上人与其他生物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人知痛知热,其他动植物亦然;人有情感、羞耻感,怎么认定其他动植生物就没有呢?无非是他们的表现方式也许不同罢了。人不能只知道“沉鱼落雁”是异类因人的美貌而害羞躲避,更需要明白∶也许是人类干扰了异类的宁静和自然。人类既然自诩为自然界的“万物之灵”,那么对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就多了一份呵护的责任和义务。很明白,道教“重生”、“贵生”的教义精神,其关注不仅限于人类,而是包括宇宙间一切动植生灵雨露均沾共同的尊重和关爱。    “仙道贵生”之神仙长生久视的教义 &当然,道教与其他所有真正的宗教形式一样,也是“以人为本”的宗教,“人类的关怀”自然是放在第一位的,所以《度人经》中说∶“仙道贵生,无量度人”。人禀赋先天元气,托胎于父精母血.来到人世之间,那真是万份之福缘!来之不易,人对自身当然非常珍惜,所以道教主张人们“重生乐生”,修持养生。由此,从古及今产生出许许多多专门针对人类身体修养锻炼,探讨人之后天性命长久延续的方术方法,称之谓∶神仙长生久视之道。其含义是什么?我觉得是指生命存在、身体健康的时间较为长久,对时势的阅历和见识的广博。如果“长生久视”仅指生命“不生不灭”,那可能只是理想和追求。《道德经》33章称∶“死而不亡者寿”,这是太上爷对“长生久视”意义和价值的肯定。这是在说∶形体虽渺,功绩不灭,德惠于世,光照人间,即为“长生久视”之“寿”。这里所指既是表述一种精神,也是指大彻大悟后的一种境界。至于形体修持,在这方面道教挖掘开辟了到达“神仙长生久视”之境界的许多途径和修养的方式方法。有动功、有静功,.以及按摩、服食、丹道、符籙等等。最早的修持外丹之术者付出的甚至是生命的代价。外丹家虽主张于服食“仙丹”以求长生久视,但客观却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无容置疑,就是因为先有外丹服食的多次实验。才有内丹养生的出现。其后的内丹修持则对人自身强身健体的养生之道真正发挥了实质性的作用。修持形体生命长生久视之道,正如《度人经》所言∶“保真者少、迷惑者多;仙道难固,鬼道易邪”,所以自古修持就有“迷”与“悟”,“正”与“邪”之分。好比行道之人,走在正道上前途光明,越走离目标就越近。而走上了岔路斜道,越走离目标当然就越远了。如何走正不走斜呢?自然是要读经开悟,&正确地领会经文圣意,不受妖言蛊惑。有时还要注意好经不要被人有意念歪了,或者经义被人有意曲解了,这样的话即是有部好经,断章取义,或胡谄一通也是会引人入邪的。比如∶“修炼”这个词句,本来就是道教丹家讲修持、炼养的意思,但被邪教一番胡言曲解,歪理邪说,一个好端端的词句,也被用去迷人害人,所以修持长生之道者,在读经研意的基础上更要“正本清源”,要站正身子,走正路子,这是至关紧要!经言∶“迷则凡,悟则仙,现在人身咫尺间”。求长生之道者,首要是能破迷开悟,除邪皈真。“经传圣教”,关键在能“解得洞章微妙处,即成仙道出凡尘”(均见《度人经》)。“仙道贵实”,但养生术又是“无中生有”的实践,是变不可能为可能的一种追求。何谓之“虚”、“无”?何谓之“实”、“有”,一切都在一定的条件下变化转换。“虚、无”、“实、有”这种共生共存的哲理,也确是体现了我们道教不仅善于科学思辨,并且将这种推展应用于实践的指导中。养生之道是人与之寿命长短关系密切的修持,谁都希望通过自己刻苦的修持而证道,使自己生命长驻永寿的愿望和梦想真正实现。“道在人身”,但由不得人空谈,持修者要心智开悟,学修并进,既要防止被邪魔迷惑而误入歧途,更要走正道路舍得下苦功夫证修,如此而己。“人能巨集道”,道亦巨集人,真正付出苦功夫,则必获仙道。道教关于养生、长生方面有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教义内涵,也有广阔的社会需求可以开掘。这是道教服务于当代社会群体,且会广受社会欢迎,应该积极去做,并应努力做好,使之真正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也是道教扩大自身影响发挥社会作用,提高自身地位的一个有利重要的切入点。   行善积德、普济众生的教义精神 &&&道教又是善于向社会进行动喻告戒的宗教,劝人行善积功德,这应该是每一种正派宗教形式都具备的教义内容和精神。道教在这方面的教义内容则更为丰富和充实。对教内道教要求教徒将修和行结合起来。这里所说的“修”和“行”,是指修∶与“道”连用,而称“修道”。这种指向应是内在,个求闻达,追求获“道”,从而不断提升情操,是修道人一腔浩然正气。在这里还包括∶个人身体力行的炼养和学习经文内容,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养;行∶则是行善事积功德。做一个不仅是自我感觉好,而且是社会承认合格、优秀的道教徒,自身的修为和对社会行善举,必须结合统一起来。道教古来的神仙真人,哪一位都是既有修为,又是积功累德垂范后世的表率。最为世人熟知的完美神仙是吕洞宾祖师,那真是一位既潇洒人生,不仅是在人品操守文化素养方面有修为,且道功道术高超,又扶危济困,是功德卓著的神仙典范∶而对教外,道教不可能要求社会中人人都超脱世俗去清修,去走出世修神仙的道路,那么自然要为世人设计一条教化普渡行善举的教义方式。所以道教告诉人要修仙道,先修人道做个好人,这样自然离神仙的路途就不远了。道经中无人不知的《太上感应篇》就是一部普世教化,教世人学做一个高尚纯洁的人,去追求神仙人生的经典。这部影响广泛的经典,开章明义地说∶“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人要远祸趋祥,获得善果报应。则就如经典所说∶人的祸福利害都是自作自受;善和恶的报应,就象各自的身影一样跟随著自己;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面对苍茫大地,芸芸众生,《太上感应篇》劝喻告诫世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道教类似劝善戒渝的经典很多,许多被人熟知的经典如∶《福寿论》、《功过格》、《水镜录》等等都属同类。道教通过这些经典将教义精神向社会推展和传播,这些许多为社会广泛接受而形成为今天社会风俗习惯的内容。曾记得1998年我会第六届代表会议召开期间,全国政协***主席接见道教界代表时,曾要求道教界将积极进步的教义内容汇集成册,发挥应有的社会教化作用,但后来我们并未因此去做什么。我认为这方面是我们道教界的一个薄弱点,有许多这方面类似的工作值得好好去做。    “道法自然”是道教的重要教义之一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谓“道法自然”,是因为自然不受人乃至神灵意志的制约,它以“无为”为法则,这也是“道”自然而然的本性。风霜雨雪,春花秋实;穹苍覆盖,入地承载;万物同化,厚薄无欺;自然而然,公平无私。道教祟尚自然变化发展的辨证法则。在自然界中,万事万物往往是矛盾对立的,但又是辨证统一的。我们中国人都知道阴阳消长反映著自然界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阴极阳生,阳消阴长,宇宙间自然万物就是在阴阳消长中相互感化、荡摩,在作用和反作用下发生转化变异,从而推动事物不断的更新、进步和发展。面对广袤的大自然,道教明白∶今天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我们都依赖地球提供的自然环境而生存。风和日丽、四季分明,没有宇宙、自然的恩赐,提供人类乃至一切动植群体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那么一切都将是无奈的。当然今后宇宙中在其他的星球上可能会安置我们的新家,但今天可供我们人类乃至其他动植生灵共同生活的只有地球,所以我们必须主动自觉地创造人与宇宙大自然“天人合一”和谐的关系,遵循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道教虽然是一个古老传统的宗教形式,但是“道法自然”的教义精神,却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和意义!在此教义精神的规范下,历代的道教徒都积极践行和致力于营造美好的自然环境,如绿化美化、植树造林。在道教界古代就有以欣赏自己植树造林成就而留芳后世的道士,比如江苏茅山道士陶弘景雅好听自己所植造森林松涛滚滚之声,每当其时必抚琴以和。为此他建“松风阁”三层∶底层待客,中层弟子居住,高层自处其上以适自然之性。近代江西赣州有道观建森林之中,山称万松山,亦为历代道士植树造林之成就。道教的名山洞府哪一处宫观道场中都有古树名木。泰山、衡山、崂山、华山、武当、青城、石竹、罗浮,“三山五岳”,凡有道教宫现场所之地,就是生态环境营造得较为美好地方。即使繁华都市,人如潮涌、熙熙攘攘,但只要进入宫观道教活动场所,香花异草、古树名木、荫荫葱葱的生机环境就会使人的心境迅速地平静下来。当代社会科技进步、资讯化发展,世界上一些科技大国疯狂地掠夺自然资源,同时现代人拼命地追求现代社会文明生活的高等享受,据说一些西方大国浪费的能源是世界发展中国家不知多少倍?这当然要受到自然的惩罚!于是酸雨、地震、江海横溢、山洪暴发、水源枯竭、沙尘飞扬。另一方面,世界结束了“冷战”但国际间并不太平,暴力、恐怖和战争频频发生,这都显现出人类社会空前的浮燥。当此之时,道教“道法自然”的教义精神更加显现出其超越和前瞻的精神。我们有责任积极弘扬这种“道法自然”的精神,以帮助纠正人类社会不良时风,保护自然,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提倡人类回归自然,寻找人性的纯真。这对推动人类社会真正的文明进步都有著重要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研修阐释道教经义、积极弘扬符合社会进步的教义精神 &&&道教有众多的经典和丰富多彩的斋醮科仪活动,道教徒的修持既有清修的出世法,亦有行善济世、无量度人、积功累德的入世法。道教的教义内容非常丰富,内涵渊深、外延广博。其积极的教义精神通过经典,斋醮科仪活动和教徒的修持行为都能有充分的展示。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新一代的道教徒应该有责任心、自信心和时代紧迫感!首先我们应该深入地学习经典内容,理解道教教义精神,提高自身的素质;其次道教徒不仅仅要求是思想上信仰的虔诚者,向时还必须是研修道教的经典内容,进而继承和弘扬道教教义积极精神实践的行动者。我还觉得今天道教徒的学习,不仅仅是要读道教自己的经典,还要有目的、有选择地多读些能够帮助我们提高水平素质的好书,因为今天我们处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之中,在思想认识上不能落后于新的时代。关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将更有助于我们研究自己的教义精神,推动道教事业的前进。今年八、九月东北千山五龙宫全真传戒期间,我曾看一本《彼岸观此岸·人与自然的对话》的书(只看了部分内容,以下简称《对话》),促使我联想起道教自己的一些教义精神。比如∶《太平经》中说∶“夫天道恶杀好生”。这无疑是道教慈悲为怀,尊重生命的教义,看这本书后我进一步认识到,“天道恶杀好生”不仅是指人类,而且还有平等地看待一切生命的价值,尊重人类和其他生物同等的生命,反对任意践踏和消灭其他生命的意义。们人类在自然界万事万物地球大家庭中到底如何行动?即使道教教内全真、正一两派就饮食方面也有素食和肉食之差别,这就未免使人有无所措手足之感!《对话》说∶“一个对生物持敌对或卑视态度的人,是无法真正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又说∶“宗教尊重一切生命的教理和教规,它本身不是从生态学出发的,而是围绕著宗教目的”。而“从维护生态系统出发,是更全面地保护了人类的利益,包括子孙后代的利益”。从生态系统出发饮食刁惯的问题很好理解了,因为生物间有正常的“食物链”,实际上道教的《阴符经》对此也早有阐述。《阴符经》说∶“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宇宙万物都要“盗”用天地阴阳之气方能生成变化,故说“天地,万物之盗”。在这种相互盗用之中,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但这种盗用只有在适度的范围内,方能相安无事,故说“三盗既宜、三才既安”。盗用过甚,就会造成灾难。在处理天地一一万物一一人类的三者关系中,掌握“天生天杀”的自然规律,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是很有意义的。因此,我认为学习研究道教的教义精神,切忌机械、呆板、腐儒式死记硬背教条的形式,读经既要读进去,而又应突出来有所开拓和挖掘,而从其中发现更高深、更玄妙的奥义和精神。   当代道教界学习研修道教教义精神,必须面对当代社会有更深入的阐释,挖掘出教义内容中更高深积极的精神内涵。为适应时代的进步,架构起道教界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精神理念,以面对新世纪现代物质文明的冲击和挑战。
馆藏&30955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教基本教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