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起源

莫里斯的社会主义思想来源与演变,政治思想史论文_学术堂
| [ 学术堂-专业的论文学习平台 ]
您当前的位置: >
莫里斯的社会主义思想来源与演变
时间: 来源:学术堂 所属分类:
  早在上个世纪 50 年代,E. P. 汤普森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学术命题,[1]那就是威廉&莫里斯从浪漫主义者到社会主义者的历史性转变,并对转变的进程作了真实的记录。然而对莫里斯形成这一伟大历史性转变的原因并未给予探索。莫里斯是19 世纪英国最伟大的社会主义思想家,是英国手工艺运动的领导者,同时他也是英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社会主义思想对英国乃至当代世界具有重要的影响。遗憾的是,国内对于威廉&莫里斯的研究都集中于莫里斯的装饰艺术设计,对于莫里斯的政治思想研究较少。E. P. 汤普森在《从浪漫主义到革命》一书中,高度肯定了莫里斯对马克思主义做出的巨大贡献,他说&人们的期望也能够表现其价值,而不只是受到物质环境的决定和制约,那么社会主义者的任务就是帮助人们去发现自己的期望,并选择他们自己的未来。&笔者认为莫里斯正是这样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者,他从道德批判和社会重建两个方面构筑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更重要的是莫里斯将信仰从信念转化为基于历史和经济分析的实体,并运用于未来美好社会的构建。莫里斯推崇信仰和道德的重建,强调理性技术下的道德回归,关注具有生存意义的生活方式,主张人与人建立和谐关系等,不仅对 19 世纪中后期英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于当下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历史的反思和现实的启迪,研究莫里斯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莫里斯从设计家到社会主义者的转变原因也是国外学者争论和关注的热点。
  1965 年至 1967 年,英国左派思想家佩里&安德森和 E. P. 汤普森的一次关于近代英国历史和政治意义的辩论将威廉&莫里斯推向了&英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角色。其实,对莫里斯社会主义思想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由于莫里斯杰出的艺术实践成就遮盖了他在英国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熠熠光辉,研究莫里斯的学者大都会对从艺术实践转向社会主义政治运动感到好奇,总是会从其装饰艺术和文学作品的浪漫主义精神中找寻其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原因。斯坦利&皮特森在《马克思主义与英国社会主义的起源》一书中说,莫里斯的浪漫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想是分开的,他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叠加在他早期的观点之上的,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2](P. 8)雷蒙德&威廉在《文化和社会》一书中指出,莫里斯是一个中世纪的浪漫主义者,也是一个政治改革家。从广义上说,他就是一个政治的写手。
  [3](P. 159)英国左派思想家佩里&爱德森曾经评价莫里斯:&第一个英国马克思主义者是这样一位艺术家,他通过艺术批判的传统走向社会主义。他对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的美学批判传统的继承使他能够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罗斯金和卡莱尔的社会批判的逻辑发展而接受下来。&
  [4](P. 164)罗宾&佩琪&阿诺特认为,当莫里斯决定当艺术家的那一刻起就标志着他的社会主义生涯的开始,莫里斯对诗歌、艺术设计和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
  [5]( P. 8)E. P. 汤普森认为这个转变是莫里斯认知与行动上的一个质的飞跃,莫里斯的一生都在做着准备。莫里斯的艺术实践是在为迈入社会主义铺路,而他的浪漫主义思想也将走向更成熟的社会主义思想。
  [6]( P. 202)G. D. H. 柯尔认为莫里斯艺术家的经历为他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打下了基础,莫里斯将他的浪漫主义思想变成为了革命性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
  但是莫里斯没有完全适应现代社会,他的作品总会有过去的影子。
  [7](P. 42)菲奥娜&麦卡锡认为莫里斯转向社会主义是受了去冰岛旅行的影响,他的社会主义思想还是根植于对北方历史和文学的了解。
  [8](P. 543)梅&所罗门说:莫里斯第一个成为并非浅尝辄止的马克思主义的有重大创造力的艺术家,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是如此奇特,以致至今还没有得到符合实际的评价,学者观点各不相同。
  笔者认为,由于学者所持的政治立场、时代背景的不同,对莫里斯由设计师到社会主义者转变持不同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莫里斯社会主义思想来源于拉斐尔前派的中世纪精神;二是莫里斯社会主义思想来源于浪漫主义思想,但是一直在发展中,并逐渐走向了社会主义思想;三是莫里斯从一开始就是社会主义思想,莫里斯一直以来就是一个社会主义者。笔者认为,莫里斯的思想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无论他是装饰艺术的设计师、文学家、商人,还是社会主义政治家,他的思想随着人生的历练和历史境遇的不断变化而发展着,莫里斯的最大成就就是以艺术为切口,去剖析资本主义社会;以艺术为目标,去改造社会;用艺术去表达自己的社会理想。因此,莫里斯的社会主义思想在其对艺术的理解中体现得极为明显。随着他的艺术和政治实践不断深入,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不断透彻,对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不断深入,他的社会主义思想渐渐走向成熟。莫里斯一生横跨了维多利亚时代。在 19世纪中后期的英国,有盛极一时的工业文明,有最丰裕的资本财富,有议会发展的良好态势,有自由主义思想的大放异彩。当然在和平中也充斥着社会的冲突,工业文明带来的阶级贫富差距加大,对利润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导致的人文精神的陨落。
  宗教运动、劳工运动、浪漫主义、社会民主主义、马克思主义等多样化的思潮纷纷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在这样的社会土壤中孕育了莫里斯的社会主义思想。我们认为,莫里斯的社会主义思想主要来源于对 19 世纪的浪漫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思想的继承和批判。
  一、莫里斯对罗斯金历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英国左派思想家佩里&爱德森曾经评价莫里斯:&第一个英国马克思主义者是这样一位艺术家,他通过艺术批判的传统走向社会主义。他对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的美学批判传统的继承使他能够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罗斯金和卡莱尔的社会批判的逻辑发展而接受下来。&雷蒙德&威廉斯说:&威廉&莫里斯的观点表述是通过罗斯金从一般传统因袭下来的比较陈旧的观点&.
  [9](P. 338)无论上述两位英国着名思想家对莫里斯的评价如何褒贬不一,至少他们一致认为罗斯金对莫里斯具有深刻影响。笔者认为早期莫里斯从罗斯金那里汲取了&拉斐尔前派&的艺术精神,但是更重要的是,他从罗斯金那里获得了对资本主义批判的启发,让他进一步看清了资本主义社会下大众的苦难,这是罗斯金对他的影响。然而当罗斯金止步于批判的阶段时,莫里斯却继续走了下去,他找到了重建美好社会的途径---用暴力的形式进行革命,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所以与其说莫里斯是罗斯金思想的因袭,不如说是继承之后的重新出发。罗斯金为莫里斯的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思想来源,我们只能说罗斯金是一个社会主义改良者,莫里斯则是成熟的社会主义者,他的思想比罗斯金更激进。
  罗斯金是莫里斯在牛津的老师,也是对莫里斯早期发展最有影响力的人。在莫里斯早期的论文里,莫里斯经常引用罗斯金的观点。莫里斯认为是罗斯金纠正了他对牛津运动的推崇,让他做出了放弃修道院走向艺术的决定,让他觉得&生活在树木与小溪环绕的地方,每天能吃到面包和洋葱&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放弃苦行的生活,走向艺术之路也许是最好的出路。
  [10](P. 11)笔者认为罗斯金对莫里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哥特式建筑中艺术劳动的理解,罗斯金从悠久的历史中,不仅揭示了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的优点,而且阐明了建筑与一个民族的兴衰关系,揭示了建筑背后的社会政治内涵。罗斯金认为哥特式建筑充满着自然的回归,它是一种真正的写实,它体现着工匠们强大的生命力和自由的创造力,但更重要的是哥特式的建筑繁荣、家庭和个人的宗教的活力和尊严与国家兴衰是紧紧相连的。罗斯金对哥特式建筑的理解深深影响着莫里斯。1854 年的夏天,莫里斯第一次心神向往地来到了法国,开始细细地品味哥特式建筑的内涵,他把对中世纪建筑的爱理解为对中世纪生活的爱,他说:法国的这些教堂是世界上乃至地球上出现过的最美好、最令人喜爱的建筑。想到他们的已经过世的建造者,我可以通过它们看到中世纪时代从我的身边走过。在莫里斯的心中,哥特式的精髓就是&每一个细节都饱含着历史,在灵魂深处是北方的忧郁与多愁善感。疯狂的想象,对自然的热爱,对迂腐的嘲讽,对呆板的浮夸;天才,有不羞愧的多情善感,有丰富的幽默与对朴实而又熟悉的事物的热爱&&哥特式艺术的特征&&深深地打动了那些能 感 受 到 爱 的 内 心,让 生 活 更 有 意义。&[11](P. 147 -148)第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罗斯金让莫里斯从威尼斯古老的石头背后,看到了人类的梦想,也启发莫里斯看清了资本主义的罪恶。罗斯金在探讨艺术问题的过程中密切关注社会问题,并且提出了自己的伦理主张和经济主张。
  他认为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原则是违反人性的,&有的财富,沉重地伴随着人的眼泪,就像丰收的作物遭受到了背时的雨淋一样&[12](P. 36)。他反对英国的维护剥削制度的立法,认为劳资间的问题是一个道德问题,资本家不应榨取工人的血汗,机械技艺的发展扼杀了工人的主动性。更重要的是,罗斯金提出了真正的艺术只能在工人自由思考和自己喜欢的工作条件下产生,美学的定义是体现在生产过程中人类的创造力和智慧。在这一点上,莫里斯和罗斯金是一样的,莫里斯在此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罗斯金的劳工分工理论,成就自己最着名的论断&艺术是快乐劳动的体现&.
  二、莫里斯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理解
  莫里斯的成熟理论框架来源于马克思。莫里斯是从 1883 年开始阅读法文版的《资本论》,当时他对于艺术和社会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当他接触到《资本论》,他极为兴奋,他高度评价&这是一本伟大着作&.[13](P. 204)在莫里斯看来,&马克思最大的成就在于构想了一个完整的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的社会主义&.同时,马克思成功地在社会中推论了&发展法则&:这个法则不仅解释了过去,也阐释了&发展不断继续,不管社会主义是否令人满意,它是不可避免的&.[14](P. 574)莫里斯将马克思主义思想视为他社会主义思想转变的转折点,因为马克思总结的人类社会的演变规律不仅让他更清楚地认识了过去,而且让莫里斯看到了社会的希望,坚定了他的信念:&一切都会朝着支持竞争经济和劳动力体制的完善方向发展。按马克思的预示,事物的发展会越来越快,直到盲目的商业战争开始,获利会下滑,资本会集中到少数人的手中,弱小的托拉斯会渐渐失效,资本的扩张使中下层阶级人数上升,弱小的制造商成为大制造商的仆役,超过了资本家的管理范围,由此失业司空见惯,到处都是不满情绪&&越来越多的人会破产,无产者失业&&我们可以看到竞争经济正自取灭亡&.[15]( P. 152)马克思的社会主义革命思想对莫里斯理解资本主义的崩溃、阶级斗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他的革命论也是其社会主义思想中最深刻的,约翰&斯特雷奇在他的着作《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中赞赏地提到了莫里斯,但是给斯特雷奇留下最强印象的,却是《乌有乡消息》中莫里斯对&巨大变化&、对革命过程本身的描写,而不是书中其余的那些乌托邦幻想的章节。
  [4](P. 167)莫里斯还读了恩格斯的《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在恩格斯的影响下,他也认为之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是错误的,他们不能相信社会主义能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产生。但是基于莫里斯的历史局限性,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认识并不十分深刻,对于垄断的实质,剩余价值的剥削等概念认识不透。恩格斯把莫里斯定义为一个&诚实的&、&热情的社会主义者&、&过于敏感的幻想家,善的意志的化身&、&极端憎恨一切议会的,以诗 人 的 身 份 站 在 一 切 科 学 之 上 的 莫 里斯&.[16](P. 149 -154)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莫里斯在承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同时,又加上了文化精神对社会改革的内容,用情感的人文精神重现美好的社会。他声称自己的思想是超越纯粹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希望有自己独立的政治土壤,共产主义才是实现物质和精神世界的统一,才是实现他艺术理想的天堂。
  三、莫里斯对浪漫主义时代精神的汲取
  19 世纪是浪漫主义的时代。面对工业繁荣的负效应,工业资本主义对道德的吞噬、对情感的亵渎、对传统的颠覆,浪漫主义者将人们的注意力从外部世界转移到了人类自己的精神实质,布莱克、华兹华斯、科勒律治、拜伦、雪莱及济慈等一批具有时代精神的浪漫主义文学家用诗歌作为良药,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强烈的情感,他们亲近自然,把自然当作心智纯洁和精神融通的源泉,他们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珍视自由、情感和想象。
  他们极度厌恶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反感庸俗丑恶的现实。他们喜欢描写中世纪的故事,用历史题材融入自我想象,去表达中世纪的精神。他们会在穷苦百姓和日常生活中寻找素材,将最平凡、最实际、最简单的主题描写得美轮美奂。批判现实主义的小说家狄更斯、卡利尔等许许多多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们极力批判社会道德的堕落、社会制度的不平等、拜金主义的盛行等等,关心大众的生活和疾苦。莫里斯喜欢阅读这些浪漫主义文学家的作品,对他们的浪漫主义情感感动不已。其中英国浪漫主义最伟大的文学家沃尔特&司各特对他的影响最深,司各特作品中关注个人的情感,崇尚自由,无拘无束,强调直觉和想象力以及从中世纪社会中去寻找精神上的安慰与寄托,对莫里斯产生了深深的影响。莫里斯喜欢他笔下所流露的对人性的热爱、对永恒自然的赞美。到了维多利亚中后期,浪漫主义转型为拉斐尔前派,莫里斯又深陷其中,拉斐尔前派在迷恋中世纪的文化中,寻找着人性的正直和创造。1855 年,莫里斯从牛津大学拿到了神学学位,在罗塞蒂等拉斐尔前派的影响下,他放弃了从事传教士的理想,而是重新规划艺术的人生路。莫里斯将拉斐尔前派追求自然、纯朴、真诚的思想融入到了他的中世纪风格的艺术创作中,在他的作品中时刻表达着他的人文主义情感,无论是《牛津和剑桥杂志》中发表的诗歌和散文还是之后的《詹森的生与死》、《大地上乐园》等文学作品充分显示他对浪漫主义的推崇。
  他的作品往往基于中世纪的框架下,充满着无私的爱、崇高的牺牲精神,充满着绅士风度的战争和大自然的无限纯美。他总是在关注着中世纪壮美建筑背后的那些工匠们,莫里斯用细腻的文字抒发着他们的快乐、智慧和爱,而这些对于莫里斯之后从事装饰艺术和走向乌托邦的社会主义提供了原型。更重要的是这些浪漫主义成为了莫里斯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
  四、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对莫里斯的影响
  莫里斯对莫尔的《乌托邦》情有独钟,他发现在莫尔的书中描述的是&对平等社会的无限向往&.
  [17](P. 291 -292)莫里斯还关注到了 19 世纪的欧文和傅里叶,认为欧文和和傅里叶是空想社会主义最忠实的I卫者。而巴黎公社就是空想社会主义斗争的典型。&巴黎公社试图将最终的决裂&&介于工人阶级民主与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巴黎公社除了重申早期空想主义者提出的希望,还首次有组织的集中起来,并试图带来一个新的世界&&工业和贸易的劳动力的独立自由的组织&.
  [18](P. 60)它将空想社会主义的传统与社会主义斗争联系了起来,欧文在巴黎公社的斗争中改变了空想的改革。莫里斯将欧文的核心思想描述为&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信念与合作&.笔者认为莫里斯在莫尔和欧文的思想中汲取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精神,吸纳了财产公有、平等、快乐劳动等社会主义思想,但同时他也认清了自己的方向,形成了自己对于空想社会主义的认识,主要表现在:第一,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不可能在资本主义内部实现,必须经过暴力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后重建新的社会主义社会。欧文的失败是非常典型的:
  跟很多空想社会主义者一样,他无视了进程中的政治方面,他没有看清&他的尝试&&永远都不可能有所进展&&只要社会统治者仍掌握着所谓的财产权。他无视了阶级的敌对&&在长远看来必将迎来社会主义,这是他耗尽一生想要追求的&.
  [18](P. 565)第二,他更关注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而无畏于空想社会主义在历史进程中的每一次失败。莫里斯认为莫尔的空想社会主义更偏向于历史而不是未来。他评价莫尔是通过整合他想象中的过去与他身处的时代与人民的个人经历,创造了一幅社会主义的理想画卷。他给了世界一个希望。实质上,莫里斯认为莫尔描述了一个比现实更好的世界,但他没有呈现社会主义的图景。当恩格斯试图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中揭示马克思从傅里叶那里获得巨大教益,而莫里斯早就敏捷地认识到,在所有乌托邦主义者中,傅里叶是最值得注意的一个人物,因为他关于劳动变得具有吸引力的必要性和可能 性 的 学 说,是 社 会 主 义 赖 以 存 在 的 学说。
  [19](P. 84)莫里斯认为对空想理想的最佳解释是他对工艺美术复兴的愿望。在莫里斯看来,物质及道德力量的发展首次让这一理想成为可能,但就社会主义自身而言,却是无法来实现这一愿望的。只有在共产主义时代,乌托邦的梦想才能最终实现。
  五、莫里斯对巴克斯历史思想的批判和吸纳
  1884 年,当莫里斯离开社会民主联盟,成立社会主义者联盟时,他渐渐疏远了海德门,而归于巴克斯门下,他和巴克斯一起合着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和结果》。巴克斯被称为英国社会主义思想的领袖,巴克斯是给予莫里斯影响最深的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关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中的道德伦理关系。巴克斯觉得马克思历史观更正统但是他却用了道德发展的观点来支撑这一看法。他从德国哲学与法国实证主义中衍生出了他的道德理论。他认为社会主义革命不可避免,但是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中不仅仅包含了阶级斗争,还有伦理的转变。巴克斯认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并不完全,马克思对于无法避免的资本主义危机的解读如果再加上一个道德理论来支撑的话,就完整了。对马克思的唯物论的正统解读都是&从经济角度解释所有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变化&,&所有政治的、道德的、美学的、宗教的、智力的进化都只是经济变化的反映&.而巴克斯认为经济因素只是&社会进化决定因素&之一,&其他的非物质因素在决定人类活动上同样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20]( P. 46 - 47)可以说巴克斯辩证地解读了马克思主义。受巴克斯的影响,莫里斯相信道德思想在社会转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济因素通常被认为是社会变革的首要决定性因素,但莫里斯认为它并不总起决定作用。他说,对资本主义完全发展的敌对情绪存在并逐步壮大,他将这种情绪定义为&当今道德的独立发展&.
  [21](P. 78)第二,关于暴力革命的问题。巴克斯将他理解的马克思主义与雅各宾的政治理念结合起来,确信一个新的道德世界秩序即将确立。一是巴克斯认为只有靠暴力革命的手段才能实现变革。二是,他赞美革命者们组成了一个阴谋团体并建立了革命的专政。莫里斯承认在这点上,巴克斯又加深了他对暴力革命的理解。但是莫里斯超越了巴克斯。跟巴克斯不一样的是,莫里斯认为思想的运动描述了两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第一个过程是进步的累积的运动,在这其中道德与物质变革一起去接收更完美的表述。比如,对宗教的发展,莫里斯认为,信仰被&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环境强加的多种形式&着色了。
  [22](P. 146)对于第二个过程,莫里斯建议历史在思想的不断重复和进步中前进,他尤其指出乌托邦思想的传统,它是永恒的理想。
  当然,莫里斯从设计家到社会主义思想的转变不仅仅是从以上几位思想家那儿汲取养分,诸如斯宾塞的进化论、亨利&乔治的土地国有化思想、无政府主义思想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莫里斯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莫里斯的社会主义思想一直是处在开放、变化和发展中的,但是灵魂始终贯穿其中,那就是强调&艺术&的道德精神力量在社会改造中的作用。
  莫里斯作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和社会主义者,他对人类前途的深切关注和高度责任感让历史记住:仅凭知识和技术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人类完全有理由把高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的宣道士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者之上。莫里斯的社会主义思想,充分体现出对工业文明的反思、批判和矫正,有利于社会技术文明与宗教伦理的协调发展。莫里斯的社会主义思想在国际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特别是注重伦理道德、I卫正义与和平、呵护生态文明等思想在世界文明进程中产生重要的影响。布兰德认为:&社会主义是必须建立在历史、伦理与经济三个要素基础之上的&.
  [23](P. 255)莫里斯的社会主义思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随着他阅历不断丰富,认识不断深入逐渐发展起来的,他吸取了众多优秀思想家的理论作为他思想的养料,这些给他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探析隐藏在莫里斯社会主义思想背后的理论溯源,是认识和理解莫里斯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E. P. Thompson,William Morris: From Romantic to Revolu-tionary. The Merlin Press,1955.
  [2]Stanley Pierson,Marxism and the Origins of British Social-ism,Ithaca and London: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73.
  [3]Raymond William,Culture and Society,1780 - 1950,Har-mondsworth:Penguin,1971.
  [4]戴维&莱恩。 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理论[M]. 艾晓明,尹鸿,康林译。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5]R. Page Arnot,William Morris,A Vindication,London:Martin Lawrence Ltd.,1934.
  [6]E. P. Thompson,William Morris,Romantic to Revolutionary,London: Lawrence & Wishart Ltd,1955.
  [7]G. D. H. Cole,A History of Socialist Thought,London:Mac-millan,1974,vol. II.
您可能感兴趣的论文
奥古斯特倍倍尔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主要领袖和创始人之一,是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
作为西方主流思潮的新自由主义,在世界全球化与改革开放的浪潮下迅速涌入中国。..
一、老子民本管理思想的逻辑理路 所谓民本管理,就是以民为根本的管理理念、思维..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政治家和民族英雄。他的民本思想独树一帜,..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马基雅维利是古典共和主义的复兴者,是共和主义从古..
生态是一个生物学概念,民主是一个政治学概念,从表面上看,生态和民主没有什么..
政治思想史论文标签
返回上级栏目:||||||||||
最新播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基础与本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识如何形成
  党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由于“自由”和“平等”在过去的党的重要报告和决议文件中没有提出过,因而引发不同声音。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之处就是提出新的社会价值—自由、平等、民主等,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当然这些价值还没有得到实践的检验,对它的态度是 “倡导”,所以应该把它看作是一个动态的演进过程。另一种观点不明白为何要把我们过去斥之为资产阶级虚伪价值观的“自由”、“平等”等概念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认为其是虚幻的,没有现实基础,与今天的市场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甚至是矛盾的。
  这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是,都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现实基础,要由将来的实践来检验;或者是与现实经济基础相矛盾的虚幻构造,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果回顾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上价值取向的发展,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是有宪法和党的文件基础的。早在1949年建国初期作为临时宪法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总纲中,“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就有“民主”和“富强”的价值取向;在社会和公民层面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均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妇女在政治、经济各方面 “均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等条款中,就有“自由”和“平等”的价值取向;在“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中,也有公民道德素养的基本要求。1954年的我国宪法在民族关系中增加了“友爱互助”的表述。改革开放初期,党的十二大上提出了“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把党的工作中心转到经济建设的同时,强调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一起抓。
  随着改革开放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党中央注意到“市场经济活动存在的弱点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提出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基本道德规范。2004年宪法和2005年十五大报告中,国家层面的奋斗目标也表述为 “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十六大后,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把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这一社会的基本特征,并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建立和谐社会和文化强国的兴国之魂。为了更好地“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凝聚全党全社会的价值共识,经过十八大进一步概括提炼,形成了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核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国家层面上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上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上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由此可见,这24个字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内容的首次表述,也是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党全社会形成的历史共识。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主义的乌托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