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王为什么怕南无阿閦如来灭定业真言

推荐到广播
71343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清風居士)
(清风仙人)
(慧语心灯)
第三方登录: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魔王最怕有人持念阿閦如来名号。出自《佛说称扬诸佛功德经》
魔王最怕有人持念阿閦如来名号。出自《佛说称扬诸佛功德经》
出自《佛说称扬诸佛功德经》,原经文如下:
复次舍利弗。东方去此众德世界度千佛刹。有世界名曰妙乐。其国有佛。号曰阿閦如来
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曰众祐度人无量。其有得闻阿閦如来名号者。捉持讽诵叹说其德。复劝他人令学讽诵。尔时波旬将四种兵。来
诣佛所而作是语。宁使捉持余千佛名。亦劝他人令使学之。不使捉持阿閦佛名。其有捉持阿閦如来名号者。我终不能毁坏其人无上道心。我亦当能毁坏斯等无上道
心。佛告魔言。汝能毁坏谁之道心。魔言。其求大乘捉持阿閦如来名者。我心则生愁忧热恼。如我今日复得热恼。用闻阿閦如来名故。魔言。亦复有众生其数甚多捉
持余佛名号者。我或当能毁坏其人正觉道心。佛告魔言。汝莫愁忧怀于恼结。汝终不能毁坏此等无上道心。魔波旬言。有何因缘。佛告魔言。汝为隐蔽归命诸佛功德
之行。所以者何。阿閦如来自当观视拥护其人。时舍利弗即白佛言。波旬今日于如来前。云何欲作师子之吼。欲破众生正觉道心。其有众生捉持阿閦如来名者。及余
一切诸佛名号。魔审当能毁坏其人正觉心乎。佛告舍利弗。我今观睹诸众生。
其有捉持诸佛名者。若有呵骂诽谤之者。斯人则为造大恶行。致无量罪入阿鼻狱具受众
苦。舍利弗言。有诽谤经者其数几许。佛言。十方诸佛为诸众生广说法时。皆先赞叹阿閦如来名号功德。众生听闻其功德者终无厌足。若有众生得见如来闻其功德。
未曾有能谤此经者。诸佛如来不于五浊弊恶之时兴出于世。如我今者。于此忍界下劣丛残诸众生中而作佛也。阿閦佛国严净最好终不尔也。当知舍利弗。斯尊法轮随
次分布丘聚国邑。若族姓子。若族姓女。一心信行当广宣传此诸经法。当知舍利弗。闻此经者。诽谤轻毁所受之报。汝今谛听。舍利弗言。诺当善听。佛言。犍陀梨
国谤此经者满百千人。造斯恶行当堕阿鼻大泥犁中。次复北方国名罽宾。其国经法兴盛久住。而此国中五百千人谤此经法。此众生辈死堕阿鼻大泥犁中。舍利弗。于
众聚中当有共谤此经者。
有八万人堕阿鼻大泥犁中。东方少有信斯经者。多造阿鼻泥犁行。有百千人死入阿鼻大泥犁中。南方二百千人。当谤此经死入阿鼻大泥犁
中。西方有百万人。当谤斯经死堕阿鼻大泥犁中。当知舍利弗。缘觉智慧不能度量如来之智。况诸声闻及诸众生未成道果。为生死水所漂流者。欲度如来智慧功德。
未之有也。夫黠慧者当自思惟。诸佛功德不可限量。诸佛智慧不可思议。诸佛已成一切种智三达无阂。而我痴冥无有是智。诸佛已成一切智者。自当知之我所不了。
若我不了。不当谤毁四句一偈。何况谤毁斯大尊经。造斯大罪众恶行聚。无央数劫。当在阿鼻大泥犁中于彼止宿。是故舍利弗。若族姓子族姓女。当作是意。我今乃
闻此大尊经而不诽谤。乃却阿鼻一劫之罪。我等今当自庆欢喜兴大踊跃。缘此之故无央数劫常当与此大法共俱。
已投稿到:不可思议的不动佛阿閦如来灭一切罪障真言!
我的图书馆
不可思议的不动佛阿閦如来灭一切罪障真言!
不可思议的不动佛阿閦如来灭一切罪障真言! ( 00:53:39)
不动佛心咒之功德
南无不动佛——看一眼,消无量业障闻咒音,不入三恶道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应供正等觉不动如来《不动佛刹土庄严经》中记载:在此世界东方功德超群绝伦的现喜刹土,不动佛现今住世,长久住世,宣说无量法门。凡是往生于彼佛刹土者均具足稀有功德。谁持受不动佛名号,即蒙受彼如来垂念,一切邪魔无机可乘,全无严重冰雹、传染病、灾害等危难。任何众生如若发心往生彼刹,即刻如同不退转菩萨。其中详细宣说了诸如此类对如来发心的高度赞叹。东方妙喜世界 阿閦如来——即不动如来看见别人生气或自己生气,念南无阿閦(音:触 chù)如来,阿閦如来过去世修忍辱和持清净戒律而成的佛,生在其国土者皆相貌第一。自己起了慾望的心,对方起了慾望的心(如有男子见你漂亮,想强暴你),一样可以念阿閦如来,女孩子走夜路的要多念这个佛號。看到人家怀孕,希望母子都平安,还可超度被墮胎的小孩。(南无阿閦如来)◎不动佛法门的殊胜特色。闻咒音不堕三恶道——东方不动佛往生神咒——度亡时的具体用法
又若见他人杀生,力不能救,微出声音诵咒加持。如见杀生,或已杀之生命,力不能救,若将此咒念七遍,或二十一遍,吹气一口,随风吹去,即能立生善道,或清净国土
又放生时,念咒加持再放。
又吃三净肉者或见人吃肉,或见市肆悬卖生物,以咒加持,俱获利益,得生善道。以上所举,经有明文,谛信勿疑。惟念咒时,不可吸烟及吃葱蒜,并以出声念为好。
置于山上、水中;或在江河沐浴时诵咒;或天雨时仰空诵咒;或起大风时风中诵咒;或对太阳诵咒;或对火光诵咒,一切地水火风空等,凡沾此咒一字法味者,均能消灭无量罪业,当来成佛,何况亲自持诵者。——本文摘录于莲华生大士著孙景风居士译《中有教授听闻解脱密法》
殊胜的不动佛心咒:谁都可以修,灭罪能力强大,修念百遍可度亡&&&&&& 这就是金刚部不动佛的明咒,净除一切业障的陀罗尼咒。经续中也有宣说。此外,陀罗尼咒自己的功德:   如果诵一遍,则能使所有恶兆、恶梦都不复存在。若恒常持诵,那么接连不断出现的所有业障都将清净。   三时念诵五无间罪也能清净。   如果缮写此咒带在身上,则永远不会出现非时横死。   无论是飞禽走兽非天任何众生耳边念诵,他都不会堕入恶趣。   众生死后,念诵他的名字而以慈悲心持诵一百遍或一千遍或十万遍,那么即便是已转生到地狱的众生也能立即解脱。   无论是对着土、芝麻、芥子或水任何一物念诵撒到死者的尸体上或作沐浴后焚烧,或装在佛塔中,或者缮写此咒带在死者头上,哪怕他已经堕入了恶趣,也必定在七日解脱,转生到善趣或者如愿投生。   在三十日作沐浴换上干净的衣服,不进餐或者食素,边转绕具有舍利的佛塔边念诵死者的名字,如果诵十万遍此咒,则能使已转生到恶趣的亡灵解脱,往生到净居天界后到修行者面前现身供养,转绕,赐予善哉后消失。   或者,写死者的名字,诵陀罗尼咒作十万尼塔小像,以伞幢幡等供养而抛入大海或江河里,则能使亡者从地狱等处解脱出来。   或者,这样作供养,最后在十字路口造大佛塔,以伞等供养,也为僧众供斋,再以供品精心供养,口中说“愿此成为某某的善根,愿他转生善趣”,如此一来,他也会转生在那里,之后现身等如前一样。   即使是造五无间罪、舍法罪、诽谤圣者的众生,在临终如果见到墙上写着的这一陀罗尼咒,也能清净他的一切业障,那么真正念诵就更不必说了。   持诵此咒者如来降临说“善男子到我身边来”。   在此咒的美字后面加萨瓦萨埵,意思是说要加上一切众生的名称。应当明白,如果为了某一众生,也要在那里加上他的名字。
不动佛心咒之功德(阿閦毘佛、阿閦佛)
金刚部不动佛的明咒——净除一切业障的陀罗尼咒:那莫Ra那札雅雅
嗡刚嘎讷刚嘎讷
若匝訥若匝訥
卓札訥卓札訥
札萨訥札萨訥
札德哈那札德哈那
萨瓦 嘎玛 巴让巴Ra 訥美 萨瓦 萨埵难匝索哈(讷:Ne)na mo&& ra&& na&& zha&& ya&& yaong&& gang&& ga&& ne&& gang&& ga&& ne&&ruo&&za&&ne&&ruo za nezhuo zha ne zhuo&&zha nezha sa ne zha sa nezha&&de&&ha&&na&&zha de ha&&na&&sa& wa& ga& ma&&ba&&rang&&ba&&ra ne mei&&sa wa&&sa& duo& nan& za&&suo&&ha&&◎不动佛属於事续的金刚部。虽然任何人都可以持不动佛的咒,但是要参加闭关的人,务必先受过具格的灌顶,以便能够自现本尊。日增嘎瓦仁波切唱诵不动佛心咒播放不畅,请下载 大-宝-法-王开示「不动佛」是属於事部瑜伽的修法,事部瑜伽特别注重戒律,要素食而且葱、蒜、蛋等都不能吃。所以今年的祈愿法会,尤其是对显教弟子在饮食上会非常容易,是没有葱等的素食。海涛法师念诵不动佛心咒:
大宝法王针对不动佛仪轨修持的开示:&&&有一天法王开示说,现在世界各地的灾难太多、太重而且太快了。在以前古老的年代,杀生用的是人力,数量不会一下子累积很多;但是现在杀生是工业化、企业化的,杀生的数目是难以想象的。法王进一步说,砍树破坏地球的林貌也是如此,以前砍树是一刀一斧的砍,速度有限;现在用的是大规模的企业经营,破坏的力道让许多雨林、原始森林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消失中。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强而有力的方法赶快对治,这一切都会来不及的。法王说他有二十一世的转世,但是他也说如果我们不努力拯救地球、整救这个世界,说不定这二十一世都还来不及出生,这个世界就已经毁灭了。所以法王是以这样的心情在思惟这一切,以这样的心念在作不动佛的仪轨。我就问法王,金刚萨埵不也是净除罪障的吗?法王说是。但是金刚萨埵净除罪障比较是针对我们学佛的人,一个佛弟子如果违犯了各种戒律或是三昧耶戒等过患,我们可以透过金刚萨埵来忏悔。但是法王也说我们有没有想过,有很多不是佛教徒的人,他们怎么办呢?况且大多数人并非佛教徒,所以他的心想得更多、更广。法王说这个世界须要有更大的力量与修法,以帮助大家从灾难中得到解脱,他说这就是不动佛的修持,因为不动佛的修持跟不动佛的咒语,说的是任何再重、再大的罪业,如果能够透过修持这个法门,都可以得到清净。这是一个因缘。阿閦佛(即不动如来)名号在经典中提及亦含无量功德利益,兹以经典来阐述阿閦佛名號之功德无尽藏,让大眾有幸能一窥其功能特质与不可思议力量︰释尊明示种种灾害时节,应当专念不动如来大宝积经不动如来会(1)「能拔诸苦」:与观世音菩萨名號一样,能以名號救有情苦,因阿閦佛昔时有愿——“若有眾生应被刑戮,愿我捨命以救护之,若有志心称念彼佛名號,眾苦即时皆悉除灭殆尽。经云——“舍利弗。若於国中雨雹为灾。非时霹雳及余种种可怖之事。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应当专念不动如来及称名號。是诸灾害皆得消除。由彼如来往昔弘济百千诸龙解脱眾苦。又由慈悲本愿诚諦不虚。迴向善根要期圆满故。称彼名號忧患自消。唯除有情宿业成熟。”〈2〉「魔不能嬈」:阿閦佛名號,因“不动”菩提行令眾魔不能损害而忧脑悲慟。经云——“佛告魔言。汝能毁坏谁之道心。魔言。其求大乘捉持阿閦如来名者。我心则生愁忧热恼。如我今日復得热恼。用闻阿閦如来名故。”又云——“舍利弗。除彼不退菩萨摩訶萨。所余菩萨於此世界。若不闻称讚不动如来法门者。皆为恶魔之所摄受。眾生如能至心称念名號,眾魔不得其便转生热恼,心中有如万箭齐射之感。经云——”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不动如来功德法门。善能受持读诵通利。愿生彼剎者乃至命终。不动如来常为护念。不使诸魔及魔眷属退转其心。”又云——“菩萨摩訶萨闻是阿閦佛德號法经。皆为离魔罗网。”〈3〉「患不能侵」:称念阿閦佛名號,一切灾害悉皆不能侵害,经云——“舍利弗应知。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乃至无上菩提。无有退转之怖。亦无水火刀杖恶兽毒虫之所损害。亦不为人非人等之所怖畏。何以故。由不动如来常加护念。於彼佛剎当受生故。”〈4〉「能地狱救」:假若墮入恶道,於地狱中受无量诸苦,如果在世或前世中,有曾经称念过阿閦佛名號,以此少善根因缘纵使身处地狱,亦蒙阿閦佛救济拔度。经云——“舍利弗。不动如来般涅槃日。化身分布一切世界。於地狱中说诸妙法。以法调伏无量有情。皆当证得阿罗汉果。”〈5〉「女人泰產」:阿閦如来护佑女人的慈悲心是不遗余力的,若女人有临產痛苦或妇女疾病逼身时,多称念阿閦佛號,必能得佛力加持而安泰適然。经云——“復次舍利弗。彼不动菩萨摩訶萨得授记时。彼世界中所有女人怀孕。皆得安和分释无诸苦难。盲者得视。聋者能闻。如我成佛时等无有异。”又云——“彼国女人无女过失。不如此界诸女等心多嫉妒两舌恶口。又彼怀孕之时至於诞育。母子安適亦无秽污。何以故。此皆不动如来本愿力故。”〈6〉「福德优渥」:佛告舍利弗:“佛告舍利弗。假使有人终以金宝满阎浮提。持用布施冀闻此法终亦不闻。何以故。此功德法非薄福眾生当执持故。”,经云——“贤者舍利弗白佛言。是阿閦佛德號法经。薄德之人终不得闻受持讽诵。所以者何。天中天。不能得阿惟越致故”,又云——“我於无上菩提。不应生於退转之相。由我已闻不动如来法门名號。是人於我欲为利益令我听闻。”,而使得天帝释讚嘆言:“彼诸眾生闻此法门亦得善利。何况得生不动佛剎。”,舍利弗亦称讚言:“世尊。如此法门能成就广大功德。”〈7〉「得大智慧」:阿閦如来及其功德法经是彰显智慧法身的,如释迦如来称讚其言:“舍利弗。彼不动如来。於妙喜世界及他方剎土。在菩萨等乘中而为上首。”,又阿閦佛剎诸菩萨眾亦与智慧等身,如经云:“舍利弗。彼诸菩萨所有言议。皆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互相遵敬起导师想”,佛云:“復次舍利弗。此不动如来所有功德称讚法门。非愚浅者之所能受。其有智慧深广方能受持。”,又云:“舍利弗。若菩萨愿速证无上菩提者。应当受持读诵通利如是法门。为诸眾生开示演说。何以故。菩萨摩訶萨。应如是演说此功德门大智慧业。当如是如是发起积集。彼诸人等由发起积集故。於其现身诸漏当尽。”〈8〉「致不退转」:称念阿閦佛名號,能至阿惟越致(不退转之意),经云——“舍利弗。若有菩萨摩訶萨。闻是阿閦佛德號法经。闻已即受讽诵持。虽不愿生阿閦佛剎者。当知是菩萨摩訶萨。为比阿惟越致。”,又云——“菩萨摩訶萨闻阿閦佛德號法经者。为成阿惟越致行。闻已受持讽诵。是故专得无上正真道行。”,不动如来会中经云:“世尊。若诸菩萨欲住不退地者。闻此称讚法门。应当受持读诵通利。何以故。菩萨摩訶萨住此法门。於法性中当不退转。”〈9〉「现证无学」:诵念阿閦佛名號,能证出世圣果,经云——“佛告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求弟子道者。闻是阿閦佛德號法经。便当受持当讽诵。受持讽诵已。为若干百人若干千人若干百千人解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是法经。自以功德即自取阿罗汉证。”,又云——“《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专持说是德號法经。是人如是便捨等正觉。自以功德取阿罗汉证。”〈10〉「蒙佛护念」:诵念阿閦佛名號,能得如来加持护念,非现今法师与世人所说阿閦法门特重“自力”,而为“难行道”,这点殊不知阿閦如来亦有佛力加持的成分,而应予以驳斥导正的。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讽诵阿閦佛德號法经。闻已即持讽诵愿生阿閦佛剎者。临寿终时。阿閦佛即念其人。”,又云—“舍利弗。如是色类善男子善女人所有姓名。不动如来皆悉了知。若有受持读诵通利此功德法门者。此诸人等。皆为不动如来之所知见及已护念。”〈11〉「得生佛剎」:诵念阿閦佛名號,能蒙佛威神力加持而往生其剎,经云—“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不动如来功德法门。善能受持读诵通利。愿生彼剎者乃至命终。不动如来常为护念。不使诸魔及魔眷属退转其心。”,又云—“如是舍利弗。阿閦佛远住遥闻他方世界诸菩萨摩訶萨语。及生其剎者。是善男子善女人阿閦佛知其名字及种姓。若有受是德號法经讽诵持者。舍利弗。是人为见阿閦佛。当知是人临寿终时。阿閦佛即为其人。”,不仅如此,闻彼佛名號心生欢喜,即得往生彼国。此乃阿閦如来最胜方便善巧,为接引眾生不劬辛劳特立本愿,如经上所云:“又有眾生。所作业行应过数劫常受胎苦。我逮菩提时。闻我名號心生喜乐者。於彼命终即来我国。受胎眾生。其中一切所作业行尽彼除灭。乃至菩提际更不受胎生。”〈12〉「速证菩提」:诵念阿閦佛名號,能累积福德善根至无上菩提,经云—“佛言。舍利弗。若有菩萨摩訶萨。欲疾成无上正真道最正觉者。当受是德號法经。当持讽诵。受持讽诵已。为若干百若干千若干百千人解说之。便念如所说事。即得大智慧。其罪即毕。以得是大智慧。其罪毕已。其人自以功德。便尽生死之道。”,又云—“佛语舍利弗。阿閦佛德號法经。於是陂陀劫中所有诸佛天中天皆当说是经。如是令无缺减安諦。亦如我所说。若有菩萨摩訶萨。欲疾成无上正真道最正觉者。当受是阿閦佛德號法经。当持讽诵说之。当令广普。”&   每一次你看著圣物——佛陀的法相、佛像、佛塔、佛典——就在你的心相续中种下解脱及成佛的种子。因此,每次你看到圣物,它们就清净你的心。它们种下成佛的种子,包括成就佛果的所有因。为什么?当你见到圣物,它们在你心相续中种下种子或善的习气,之后,无论在此世或未来世你值遇佛法时,就能了解教法的意义。从而能够实修你所了解的法教,那使你藉由实证佛道而息灭粗细的烦恼,然后你的心相续能成为一切相智。   每次我们看到圣物,就净除如此多的恶业、如此多的烦恼。这是由于圣物的力量。圣物是如此有力量。就像原子弹——虽然它很小,却能带来极大的伤害,造成那么大的破坏。那是负面的例子,我要说的是其材料是有力量的,像电力般。原子弹的材料有伤害和毁灭世界的力量。圣物(佛像、佛典、佛塔)的材料有力量影响我们的心,留下善的习气。   三摩地王经中提及,“即使你以嗔心看石壁上的佛陀画像,也会种下见到千万尊佛的因。”即使是以嗔心看佛陀的画像,不是以清净心或善念,而是以嗔心,因为那佛陀的画像依然具有如此大的力量,它清净了那个人的心,他们的烦恼。这并不是说那个人将立即能够看见千万尊佛,但它清净内心,使心发展变得更加清净,因此,那人未来可以见到千万尊佛——意指非常多的佛。   圣物只会留下善的习气,不会有恶的习气。当我们看电视或到城里观光,所见到的许多事物,都会在心中留下恶的习气,取决于如何看它们而定。但是看到圣物能获得的利益犹如无边虚空。因此,在房屋内外尽量放许多圣物非常重要——或许不要放在厕所,因为难闻的气味或许有些不敬!——此外到处都放。因此,无论你看哪儿,总是会看到圣物,总是会获得这些虚空般的利益。   了解这些利益非常重要,如此你就可以了解拥有圣物和建造圣物有多么重要——不只在你自己的房屋,还要在你所居住的国家或地区,以及这世界。这对有情非常重要。   仅仅看到佛的形相或佛像,无论此人是不是佛教徒,信不信教,造下了更大的功德——数不清的大功德。因此,这些圣物是如此珍贵,这些佛像、法照是如此珍贵。   所以,圣物真能满愿,不可思议。这些圣物仅仅存在,就能使有情如此轻易地净除恶业——无论他们积聚了多少、多糟的恶业——而且如此轻易地积聚广泛的功德。它们使有情如此轻易地在成佛之道上发展心性,轻易地出离轮回,轻易地成就佛果。圣物比遍满虚空的黄金、钻石或甚至是满愿宝都来得珍贵,因为那些物质无法对你的心产生和佛像或佛画具有的同样的正面影响。   所以,有许多、许多圣物非常、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像我这样非常懒惰又无法修行的人。日常生活中能拥有许多、许多圣物环绕使成就佛果变得非常容易,也让我们能仅仅藉由见到或看著它们来积聚不可思议的功德。还有,当它放在外面时,我认为当你绘画或造佛像时确保它的比例正确,使之庄严,从而能鼓励其他有情想要拥有同样的圣物。那对他们有帮助。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建造弥勒大佛——世界上最大的佛像。佛像越大,就有越多人会来看它,就有更多利益。   我通常会留著许多佛陀的法照,也送给其他人。对我而言,这些是最好、最珍贵之物。这些佛像和佛的法照非常珍贵。无价。这也是为什么我把它们送给其他人。
馆藏&19920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魔王最怕有人持念阿閦如来名号------出自《佛说称扬诸佛功德经》
复次舍利弗。东方去此众德世界度千佛刹。有世界名曰妙乐。其国有佛。号曰阿閦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曰众祐度人无量。其有得闻阿閦如来名号者。捉持讽诵叹说其德。复劝他人令学讽诵。尔时波旬将四种兵。来诣佛所而作是语。宁使捉持余千佛名。亦劝他人令使学之。不使捉持阿閦佛名。其有捉持阿閦如来名号者。我终不能毁坏其人无上道心。我亦当能毁坏斯等无上道心。佛告魔言。汝能毁坏谁之道心。魔言。其求大乘捉持阿閦如来名者。我心则生愁忧热恼。如我今日复得热恼。用闻阿閦如来名故。魔言。亦复有众生其数甚多捉持余佛名号者。我或当能毁坏其人正觉道心。佛告魔言。汝莫愁忧怀于恼结。汝终不能毁坏此等无上道心。魔波旬言。有何因缘。佛告魔言。汝为隐蔽归命诸佛功德之行。所以者何。阿閦如来自当观视拥护其人。时舍利弗即白佛言。波旬今日于如来前。云何欲作师子之吼。欲破众生正觉道心。其有众生捉持阿閦如来名者。及余一切诸佛名号。魔审当能毁坏其人正觉心乎。佛告舍利弗。我今观睹诸众生。
其有捉持诸佛名者。若有呵骂诽谤之者。斯人则为造大恶行。致无量罪入阿鼻狱具受众苦。舍利弗言。有诽谤经者其数几许。佛言。十方诸佛为诸众生广说法时。皆先赞叹阿閦如来名号功德。众生听闻其功德者终无厌足。若有众生得见如来闻其功德。未曾有能谤此经者。诸佛如来不于五浊弊恶之时兴出于世。如我今者。于此忍界下劣丛残诸众生中而作佛也。阿閦佛国严净最好终不尔也。当知舍利弗。斯尊法轮随次分布丘聚国邑。若族姓子。若族姓女。一心信行当广宣传此诸经法。当知舍利弗。闻此经者。诽谤轻毁所受之报。汝今谛听。舍利弗言。诺当善听。佛言。犍陀梨国谤此经者满百千人。造斯恶行当堕阿鼻大泥犁中。次复北方国名罽宾。其国经法兴盛久住。而此国中五百千人谤此经法。此众生辈死堕阿鼻大泥犁中。舍利弗。于众聚中当有共谤此经者。
有八万人堕阿鼻大泥犁中。东方少有信斯经者。多造阿鼻泥犁行。有百千人死入阿鼻大泥犁中。南方二百千人。当谤此经死入阿鼻大泥犁中。西方有百万人。当谤斯经死堕阿鼻大泥犁中。当知舍利弗。缘觉智慧不能度量如来之智。况诸声闻及诸众生未成道果。为生死水所漂流者。欲度如来智慧功德。未之有也。夫黠慧者当自思惟。诸佛功德不可限量。诸佛智慧不可思议。诸佛已成一切种智三达无阂。而我痴冥无有是智。诸佛已成一切智者。自当知之我所不了。若我不了。不当谤毁四句一偈。何况谤毁斯大尊经。造斯大罪众恶行聚。无央数劫。当在阿鼻大泥犁中于彼止宿。是故舍利弗。若族姓子族姓女。当作是意。我今乃闻此大尊经而不诽谤。乃却阿鼻一劫之罪。我等今当自庆欢喜兴大踊跃。缘此之故无央数劫常当与此大法共俱。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隔壁老王在哪?
重新开始,做新人
日常求守护?
一见你就笑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p&&b&类似相关问题在知乎佛教板块已超过100次,笔者现在先简单表达几个反问:&/b&&/p&&p&&b&一、佛法修行,有否办法使生理诉求反应“暂时丧失、永久丧失”?&/b&&/p&&p&&b&二、如果佛法修行,有办法使生理诉求反应“暂时丧失、永久丧失”,究竟存在什么正面意义?&/b&&/p&&p&&b&三、病人或年老垂死的人,身体任何功能都逐渐丧失,究竟存在什么正面意义?&/b&&/p&&p&&b&四、佛法所指的“止贪息欲”是指”驾驭对人生任何领域诉求的攀附, 并非说禁止人类应有的诉求,亦即“降伏对际遇的执着”。如此一来,一個能够使身体失去功能的方法,究竟存在什么正面意义?&/b&&/p&&blockquote&&b&中国佛教民间信仰,普遍想为免抵触《俗家五戒》其中所指的“不邪淫”一条, 认为人类性需要乃罪恶源头,轮回之本,故此就视一切的性活动为洪水猛兽。
部份佛教信徒或许秉持了一种观点,即是“拍拖期间不能发生性活动”,亦即结婚前不能接受一切可引致产生“性快感”及“性高潮”的任何经历,当中包括了无论主动或被动,亦即“主动自慰”都不可以,当中包括了睡梦中“被动绮梦”都不能,更莫说伴侣的“爱抚”及“性交”这个领域了,此情况可用四字形容道尽~“婚前禁欲”。&/b&&/blockquote&&p&在不违反法律及伤害别人前提下,宗教信仰、道德观念、人生理念也是个人自由,无人可干涉介入。一般俗家人知道性活动所带来的体验是让人感到快慰满足,“性无能”及“性冷淡”則另作别论,或许部份民间佛教徒不愿意听以上这些。&/p&&blockquote&&b&但很多人似乎是......
我想结婚,但不愿和男/女朋友发生任何性活动,我清楚知道自己身体健康,亦知道身体有性疏导需要,但不接受主动自慰。
站俗家人而言,这个“我想结婚”这个观点本身也是一种“欲”所引發,究竟信徒要通过结婚获得的是什么?确实匪夷所思。
假如有一个人想“婚前禁欲”,亦即对“不想结婚前作出任何的性活动”有向往,如此一来,为什么还要想会“谈恋爱”?&/b&&/blockquote&&p&&b&因为要找一个“婚前接受完全没有性活动的伴侣”去谈恋爱,根本是矛盾的想法,原因是“道德观念、宗教理念”跟“想结婚后才有性生活”是互相矛盾,因为潜台词是说此信徒一直有“性需要”,只不过是想结婚后才疏导&/b&,结婚前有性需要而不能性交,亦同時禁止自慰,亦即是正在杜绝结婚前一切可产生性快感及性高潮的手段。
重点出来了,&b&如果谈恋爱的对象并没有带着同一观点,笔者对于此类谈恋爱的模式表示尊重,但并不看好这段拍拖的下场,因为此类信徒低估了大多数伴侣对于性需要的诉求,可能会因此而导致分手。
&b&笔者不提倡纵欲,亦不提倡禁欲,压制生理活动并没有意味修为清浄,更不代表道德有任何更优越性。
因為排斥一个观点,亦即意味正在攀附另一相对的观点,不论此观点对错、好坏,必须从滞留中超越出来,叫“出离心”,这才是佛法所指的清净&/b&。&b&但民间迷信者所提倡的是教人“厌离”,完全违背了“般若波罗蜜多”的原意。&/b&&/p&&blockquote&&b&性欲的本质是欲望,&/b& &br&&b&欲望的本质是诉求。&/b&&br&&b&如果将“性欲”改变成“诉求”来理解,满足诉求根本不算是“善行”,亦不算是“恶行”。&/b&&/blockquote&&p&故此,可以将问题改变成如下......&/p&&blockquote&&b&《如何“处理”自己的訴求,比如吃飯?》&/b& &br&&br&&b&由此推断,满足诉求不存在对错,重点是滿足某诉求之後会带来什么后果,根本无法一概而论。&/b& &b&如果将某一种思想言行,不由分说,无缘无故将其定义为对错,却从未正视过某些思想言行所带来的后果,那就属于愚昧,难道满足诉求可以谈得上对错可言吗? &/b&&/blockquote&&p&&b&医生希望拯救伤者,是诉求。
肚饿希望找食物充饥,是诉求。&/b&&/p&&p&&b&欲的本質就是“诉求”,全属“中性”,不存錯對,五欲领域,人皆有之,更根本无分高低,这五个领域是“俗家凡人”必须的,因为有肉身,但如果被这五欲控制,就要为“自心起戒”,亦即《六祖坛经》所说的“自性戒”。 &/b&&/p&&blockquote&&b&自性,指人的本质。
戒,是指“驾驭、調整”。&/b&&/blockquote&&p&佛法而言:&/p&&p&&b&人要调整的并不是五欲本身,而是“调整被欲控制”的状况,要“驾驭五欲”,“戒体”才会成就,否则就舍本逐末,导致抛弃内在“根本、主要”,而去追求形式上“枝节、次要”,便失去意义,甚至构成伤害。&/b&&/p&&p&&b&有些人误以为喜欢“食欲”就代表比喜欢“性欲”的人修为高,全部都是中国人创造出来的百年邪说。人只要是有肉身,必定有五欲,这是人类规律,出家人另作别论,不必谈论。&/b&&/p&&p&人道而言;&/p&&p&&b&一、没有经济追求的人,做乞儿都准备要死,因为对收入无要求,此訴求叫“财”。 &/b&&/p&&p&&b&二、没有性欲的人,没有条件组织家庭,参与情爱游戏,此訴求叫“色”。 &/b&&/p&&p&&b&三、一个名誉扫地的人,在社会不能立足,此訴求叫“名”。 &/b&&/p&&p&&b&四、没有食欲的人,代表有厌食症,准备一命呜呼,临死将至,此訴求叫“食”。 &/b&&/p&&p&&b&五 、不懂得调节作息的时间,这个人会百病丛生,此訴求叫“睡”。&/b&&/p&&p&&b&撇除出家人的状况,一个在家人是必须具备这五种訴求,才能应付人生,否则一定处处碰钉,必为身心带来困扰,甚至会危害社会,造就悲剧发生。没有訴求,只意味失去了人道某类领域发展而已,跟修行路上无关,此乃活生生的因果写照。&/b&&/p&&p&2500年前印度人释迦牟尼的一场场讲座,被记下很多梵文文字,而唐代乃祖师大德所翻译梵咒、经文,就是人称“开元三大士”宏掦密咒全盛时期,他们就是“金刚智、不空善、无畏”三大法师,而唐朝代所说及记载语言皆依“河洛语”为准来标注“梵音”,非现时之中国国语。??经文是一堆“字”,属一个“现象~相”而已,而“理解、体会、体悟”则人人可不同,意解可以很多,一切古人、善知识,所理解的,我们都“只可作参考”,他们把印度文变成汉语,所翻译出的只是“翻译出译者所理解”,并非百分百如来本意,所以佛陀叮咛弟子将来必须要以“如是我闻”作为经文的起首,意思指这样的道理是我这样听及理解,可能会有错漏的。??&/p&&p&然而重点是,修行是要把经文的“法理从生活中验证出来”后,并不滞留文字本身,须把自己的“意所想、口所言、身所行”产生正面变化来“面对生活、圆满人生”,才算“修心、修行”。??&b&《楞严经》:“淫心不除,尘不可出”这句经文如法吗?当然如法,因为这说话是针对当时“ananda阿难”遇上隔世情人“摩登伽女”的两人情欲事件而说,完全应机应缘。??&/b&&/p&&blockquote&&b&如果当日“ananda阿难”沉醉领域是“吃雪糕”,经文就会出现:?“雪榚心不除,尘不可出”。??人生沉沦于任何一个诉求领域,也需要“除”,完全平等,不分高低,这个除是指“降伏、驾驭”,并非指“禁止、否定、排斥”该领域,重点是不能“着相pratisthita laksana”,亦即是现代所说的“执着”。&/b& &/blockquote&&p&读者听得明笔者说什么吗?这句经文内涵是:“执心不除,尘不可除”,此乃如来真实义,看古代经文必须跳出文字以外的框架,才能洞悉背后的真相。??佛陀洞悉未来世人将会把经文曲解,于是叮嘱弟子今后在经文翻译的时候,须加上“如是我闻”四个字,目的就是提醒后世人明白“如是这样的讯息,只是翻译者个人所听、所理解,不代表百份百是佛陀本意”。?
顺带一提.....&/p&&p&&b&由于人类有这个身体,不论“眼所见、耳所闻、鼻所嗅、舌所尝、身所触、意所想”,天性使然渴望各式各样的享乐,不仅仅只是“性器官愉悦”。&/b&&/p&&blockquote&&b&渴望看见美丽景象~色诉求。
渴望听见悦耳声音~声诉求。
渴望嗅闻各种香气~香诉求。
渴望品尝各样美食~味诉求。
渴望身体感受舒适~触诉求。
渴望陶醉精神刺激~法诉求。&/b&&/blockquote&&p&&b&假如我们用力抵抗、排斥、 否定任何一种感知,视为它们为邪恶、污染、罪孽、洪水猛兽,如此一来,就相等于强力“压制扭曲天性”,这就是完全跟佛法无关,对人类身心会构成伤害。&/b&&/p&&blockquote&&b&佛法是觉醒方法,从来都不是为世间另定基准,它只是一套看通世事、世情的智慧。&/b&&/blockquote&&p&简单说,佛法就是一种超越了“科学、法律、人伦、道德、善恶”的观念,完全摆脱了种种观念的框架,亦即是完全不依靠“知识、常识、认识、意识、业识”领域去设置任何观点,破尽二元对立,粉碎一切观点、立埸的系统叫“般若prajna”,中国人勉强翻译成“智慧”。&/p&&p&由于中文字无法表达出这种智慧的内涵,故此,唐朝的僧人直接将这种智慧的印度原来音韵翻译成中文字,叫“般若波罗蜜多prajna paramita ”,就是“离相的思维系统”。&/p&&p&&b&说到这里,读者应该已经大概知道佛法原来是“超越一切观点与立场的系统,如此一来,当然不会受制于人间种种定立出来的基础,并非间传说般误以为佛法就是“否定、禁止、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佛法是说“实相”,不是说“法律”,不要令佛法蒙上不白之冤啊!&/b&&/p&&p&&b&故此,在“般若波罗蜜多”的系统思维下,“性活动”本身就並无对错可言,错误只是因对“性活动的执着”,凡只要对六根感知产生滞留攀附,当得不到就产生烦恼,此种受牵制的过程,就叫“着相、住相pratisthita laksana ”。&/b&&/p&&p&&b&举例说;
A执着食欲。
B执着听欲。
C执着性欲。&/b&&/p&&p&&b&在运用“般若”去面对人生之下去“观照”,就明白以上诉求都是平等的,无分优劣、高低。&/b&&/p&&blockquote&&b&不会因为食素,就代表清净。
不会因为食肉,就代表污染。
不会因为单身,就代表清浄。
不会因为婚姻,就代表污染。&/b&&/blockquote&&p&举一反三,如此类推,中国佛教徒千古传颂的一篇经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内每一个“不”字就是说实相,就是说出“不要滞留”表象二元对立,万法唯心,森罗万象的千差万别,都只是自心创造出来的幻影。&b&佛法不会否定“人类渴望对六根感官”的诉求,因为这是人类基本诉求。&/b&&/p&&blockquote&&b&求觉的人必须体验后“驾驭这份经历”, 否则就要为自心攀附之处而起适当的调整~“戒”,目的就是不能受“六根体验的奴役”。&/b& &b&万法表象只是“中性的活动”,分别的是人心、攀附的是人心、滞留的是人心、执着的是人心,并非“世事、世情”本身。&/b&&/blockquote&&p&佛法从来都没有把地球上任何世事、世情另定基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会标签任何一件事情,因为万法本来就受制于看不清的“因缘果”下运作,不能单凭表象作准。&/p&&p&&b&《上座部、汉传佛教对邪淫定义》&/b&
根据上座部《在家五戒》的巴利语原文和汉译内容所宣说,释迦牟尼佛为“在家弟子”所制定的戒律中,在家弟子可依据自己的意愿而选择受持这些戒律。&/p&&blockquote&&b&《在家五戒》中的第三条巴利文为:
“Abrahmacariya veramani sikkhapadam samadiyami.
我受持离欲邪行学处(即戒邪淫)。”&/b&&/blockquote&&p&&b&以上就是世俗所指“戒邪淫”。&/b& &/p&&blockquote&&b&欲邪行(kamesu micchacara)中的“欲”(kamesu)是指行淫,即性行为。
“邪行”(micchacara)是指“被谴责的低劣行为”。
将两者意思合起来就成为“欲邪行”,亦即是指“被谴责的性行为”。&/b& &b&如此一来,此条戒律准则的意思便呼之欲出,即“我遵守不做被谴责的性活动”,此处“被谴责的性活动”是指“与不可行淫的对象发生的性活动”。&/b&&/blockquote&&p&&b&第一点、由此可见,合法夫妻之间的性活动,不属于“被谴责的性行为”,这是必须注意的第一点。
第二点、“丈夫在有妻子下”或妻子有丈夫”的前提下,再跟其他男生或女生发生的性活,则属“被谴责的性行为”之列。
第三点、性活动是否被定义为邪淫“欲邪行”,重点在于与之发生性行为的对象是否合适。
~《巴利三藏中部注:破除迷障》(Papa?casūdanī)中对于20种“不可性活动的对象”作出界定:
《对于男人而言,不可性活动的对象有20种,共分为三类》:
一、9种受监护的女子:
1)母护女 (màtu-rakkhità);
2)父护女 (pitu-rakkhità);
3) 父母护女 (màtà-pitu-rakkhità);
4)兄弟护女 (bhàtu-rakkhità);
5)姐妹护女 (bhagin -rakkhità);
6) 亲戚护女 (¤àti-rakkhita);
7)家族护女 (gotta-rakkhità);
8)法护女 (dhamma-rakkhità);
9)有护女 (sàrakkhà)。
二、10种已与他人成婚的女人:
10)买得妇,以财物买来而令住者。
11)乐住妇,自愿与其心爱的人同居者。
12)财住妇,给与财物而令住者。
13)衣住妇,与衣物而令住者。
14) 水得妇,共触水钵而住之妇,男女双方一起以钵中水灌手并誓言:“愿如此水般和合不离”而结为夫妇,这是古印度的正式婚礼,如今的缅甸依旧保持这种传统。
15)除镮妇,对一个取薪女,除掉她头上用来取薪的垫子后令住在家里做妻子,称为除环妇。
16)婢妇,既是奴婢又是妻子。
17)佣人妇,既是佣人又是妻子。
18)俘虏妇,俘虏而得来者。
19)暂住妇,临时的妻子。
三、20. 罚护女,有人准备刑具而说:「凡是到某某女子处者将会受罚。」。
《對於女人而言,不可性活動的对象有12種,共分为三类》:
一、九种受监护的男子,
1)母护男 (màtu-rakkhitaü);
2)父护男 (pitu-rakkhitaü);
3)父母护男 (màtà-pitu-rakkhitaü);
4)兄弟护男 (bhàtu-rakkhitaü);
5)姐妹护男 (bhagini-rakkhitaü);
6)亲戚护男 (¤àti-rakkhitaü);
7)家族护男 (gotta-rakkhitaü);
8) 法护男 (dhamma-rakkhitaü);
9)有护男 (sàrakkhaü)。
二、两种已与他人成婚的男人。
三、罚护男 (sapari-da óaü)--有人准备刑具而说:“凡是到某某男子处者将会受罚。”
題外話,依照上述表達,假設男子A君以金钱购买了一个女子(前提是所处的时代或地区法律允许那么做,这在古代是很普遍的),那么男子A君与该女子发生的性活動,也不會被判定为邪淫。
與此同時,女子與心爱的对象是A君,如果是自愿与之同居,他们发生的性行活也不被判定为邪淫。
由此可知,不论男女,如果互相是心爱的对象,且自愿地住在了一起,而发生的性活动,也不被判定为邪淫。&/b&&/p&&blockquote&&b&简单说,拍拖中的情侣婚前性行为,根本就不是邪淫。&/b&&/blockquote&&p&依照戒律提到了第 19 种女子,称为“临时的妻子”。假设A君嫖妓,如果有付钱,该性工作者就依据他们达成的协议进行性行为,也属“临时的妻子”,不会被定为邪淫。但特别一提,这只是依照当时印度的法律,不代表现代中国法律,中国的法律嫖妓是犯法的。&b&
依照大乘佛法,一切使人攀附的领域,都要为“自心起戒”作出调整,必須于该领域的执着中“出离”。否则不论“独身”或“已婚”,只要沉沦性活动,也属于邪淫,此乃“般若波罗蜜多prajna paramita ”的其中意义,叫“降心、住心”。&/b&&/p&&p&&b&言归正传......
問;从修行的角度,如何“处理”自己的欲望,比如,性欲(繁殖欲)?
&/b&&/p&&p&&b&答:做一个善良而为社会作出建树的修行人,做一个以离苦得乐作为大方向的人,并非去研究人体下半身的生理活动,因为人是血肉之躯。&/b&&/p&&p&&b&总结:&/b&&/p&&p&&b&1)不论男女,自慰不是邪淫。
2)不论男女,婚前性行为不是邪淫。 &/b&&/p&&p&&b&P.S 人体有进食,就必须要排泄,有入必有出,进食是诉求,排泄是诉求。
如果依照民间信仰的逻辑“禁欲”可成佛,他们亦可尝试先“禁便”,禁止今后的一切“大小二便”,如果做不到“禁出”,亦可以先尝试“禁入”,亦即是“绝食”,又看看是否可以成佛?&/b&&/p&
类似相关问题在知乎佛教板块已超过100次,笔者现在先简单表达几个反问:一、佛法修行,有否办法使生理诉求反应“暂时丧失、永久丧失”?二、如果佛法修行,有办法使生理诉求反应“暂时丧失、永久丧失”,究竟存在什么正面意义?三、病人或年老垂死的人,身…
&p&对于藏传佛教,学术界普遍的叫法是“喇嘛教”,在汉传佛教界,有相当一部分人,包括一些著名的法师,他们内心深处是不承认其为佛教的,学者大部分也是不承认的,所以把它叫做“喇嘛教”,“喇嘛教”这个词出自乾隆时候的一个碑,讲“喇嘛之教”,喇嘛是上人的意思,相当于汉传佛教里面的法师。&/p&&p&&br&&/p&&p&当今对于藏密存普遍存在的两种极端态度,无论是彻底地否定,还是狂热地追捧,都是不太合适的。 尽管如今的藏传佛教的确存在不少诟病,但还是应该算作佛教,毕竟它有般若的成分,修学的目的也是为了究竟解脱,也讲究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且从传承来看,也的确是从当时印度佛教那边流传过来的。汉传佛教的净土宗和禅宗实际上也都是密教。&/p&&p&&br&&/p&&p&各个时代的各个地区,盛行哪些宗派,都是因缘使然,至于为何藏地会盛行藏密,这也是由一定因缘决定的。藏地与汉地相比,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民智不开,民众比较简单,且相对汉地这样的发达地区普遍比较迷信,却普遍比较能吃苦,所以在这样的地区,重密咒和祈祷的密教更适应当地群众的根性。&/p&&p&&br&&/p&&p&而汉地之所以盛行禅宗、净土等宗派,是因为汉传佛教的精华就是圆顿教,禅宗、华严、天台、净土等都是圆顿教。由于汉人的根性普遍比南传和藏传的人好,思辨能力强,因而在佛法道理理解方面,很多人认真学习之后,都可以理解到非常圆满。汉传佛教像华严宗、天台宗的祖师对于佛法的阐释,智慧极高,其思辨之精微、悟境之深妙、义理之圆融、圆满可以说达到了文字所能表达的极限。当年达摩祖师也正是因为观察到汉地有大乘气象,所以才来到汉地传法。&/p&&p&&br&&/p&&p&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汉人的心眼比较活,相对于心眼简单的藏民来说,修密的话,非常的危险,因为汉人皈依上师,时间长了之后,容易对上师生起怀疑,比如认为自己皈依的上师见地存在问题,并非见道证果的圣者之类的,这在密教里面是最危险的,你只要怀疑上师,说上师坏话,就会造成堕入金刚地狱的苦果,这种金刚地狱佛菩萨无法救度,你的修行也不可能有什么成就的。对于藏传佛教,一旦依止了上师,哪怕上师说太阳从西边出来,你也必须相信。有一位重庆的居士,翻译水平很高,是贡嘎上师的弟子,就是因为说了贡嘎上师的坏话,之后就看到地狱相现,他本来也算比较有修行的,拙火定都是成就了的,但是他很无奈,看到地狱里面来抓他。可见汉人修藏密是非常有风险的,现在学习的很多人,他不知道这些,最后很可能造成对自己世俗生活不利,对自己解脱道的修行也不利的情况,像这里提到的这位重庆居士一样,辛苦学佛一辈子,最后结果还不如那些没有信仰的普通人,这对于一个学佛的人来说是非常悲哀的。藏传佛教的讲法,“供养十方诸佛,不如供养上师一毛孔”。汉传佛教讲依法不依人,只依从真理,而不管是什么人所说,即便是权威者乃至佛所说,也要检验其言是否为真,不能因为出于佛菩萨或德高望重的祖师大德之口,便盲目信受,更不能轻易相信自称所说绝对为真正佛法及自称为圣人者之言。《增一阿含经·声闻品》佛教导众比丘:如果有人自称“我能诵经、持法,奉行禁戒,博学多闻”,“不应承受,不足笃信”,应该“取彼岸法共论”(共同讨论其所说),若与佛所说的经、律一致,才可以受持;若不与经律论一致应当明言:“此非如来所说!”但是藏传佛教显然并非如此,从这些地方不难看出,藏密并不适合汉人的根性。&/p&&p&&br&&/p&&p&太虚大师曾总结汉传佛教的特质为“本佛宗经重行”,藏传佛教的特质为“本师宗论重祈祷”。他认为,如果我们把我们两千多年汉传佛教的传统不要了,从南传提过来代替汉传,或者完全以藏传代替汉传,那不能成功,也是丢掉了我们祖先的传统。(当然这并不是说不向其他传学习,勿断章取义。)总而言之,汉人的根性更适合修学大乘显教,这是因缘使然。&/p&&p&&br&&/p&&p&密教另一个受争议的地方,是其从形象外形和修持方法来看,都跟佛教的传统精神相差很大,甚至让人害怕,所以要想让一般的显教佛教徒承认它,确实非常困难,首先,它的不少佛像,面目都不是慈悲的,很威严,甚至很狰狞,而且形象比较奇怪,像时轮金刚,一般人看来都是比较可怕的,所以好些不懂佛教的人讲,到寺庙里面去,藏传佛教跟汉传佛教很不一样,汉传佛教的佛像让人看了安详欢喜,藏传佛教的佛像看了让人害怕,确实是这样的,它不是以释迦牟尼佛的像为主,释迦牟尼佛的地位,在密教是比较低的,他只跟罗汉一样,在坛城里,他是属于最外边的,跟诸天、罗汉一样。所以,虽然藏密也尊敬释迦牟尼佛,但是它从仪轨的形象这些来看,离释迦牟尼佛的距离还是相当遥远的。&/p&&p&&br&&/p&&p&再一个,修行方式上,也确实存在很多奇怪的方式,比如,它非常注重尸体,一个无上瑜伽的行者,身上要常带数种跟尸体有关的东西,人的尸骨做的五佛冠,尸骨做的念珠,头盖骨做的鼓,叫“嘎卢玛”,还有人皮鞭子,人皮做的披肩,十三岁处女的小腿骨做的号,这个号能吹出一种非常悲惨的声音,来召集鬼的,这些东西刚传入西藏的时候遭到激烈的反对,所以导致它的面目看起来不像佛教,而像一种巫术。&/p&&p&&br&&/p&&p&密教中确实不少法是跟鬼神打交道的,凡夫如果沉迷这些,是有副作用的,也是很危险的。佛教的精髓是它的智慧,也就是般若,如果密教失去了般若,跟印度教、苯教这些外道就没有什么区别了。现在的藏密的学人讲事相上的东西和神异的东西比较多,迷信的成分也比较重,各种讲虹化,护法神,加持,功德,即身成佛的开示,这些东西,在汉传佛教,都是非常避讳的,因为容易让人生起贪执,变迷信,汉传佛教的特质是“本佛宗经重行”,修行的内容基本都是和般若相关的,相较当今的藏传佛教,要踏实沉稳得多,现在藏传佛教确实存在不少乱相(下文所列,有的是整个藏传佛教都存在的问题,有的是部分上师活佛的问题,有的则是冒牌上师活佛的问题):&/p&&p&&br&&/p&&p&第一个问题,成就上师的绝迹,由之前的一些描述可见,对于藏传佛教,从其内容、最根本的皈依方式到仪轨,都与佛陀教有相当大的差别,这就容易形成一些弊端,一个弊端就是个人崇拜,个人迷信,因为它崇拜上师,当这个上师确实是证到菩萨果位的时候,你崇拜是可以的,但是实际上藏传佛教在上师这个问题上很早就已经衰落了。密法的修行有很多东西,都不能写在书上,它是非常严谨的,必须要具有实践经验的上师的亲自指导,不同人气脉明点不同,善根也不同,真正合格的上师他具有差别智,根据弟子不同的根性能非常灵活的应用各种密法因材施教,所以说密教的修行大半功夫都是依靠上师,密教三根本:金刚上师是成就的根本,本尊是加持的根本,空行护法是事业的根本。真正合格的金刚上师必须是宗喀巴大师所说的八地以上具有差别智的菩萨,初地菩萨勉强也可以,但初地菩萨不具有差别智,虽然见道,但是不能明察弟子根性,缺乏应病予药的智慧,实际上还是不合格的。(金刚上师的要求是大乘八地菩萨见宗喀巴大师《菩提道次第广论》第九卷说大乘以及密乘三皈依为:次应为授殊胜归依,谓佛为世尊,法是大乘灭道二谛,僧为不退圣位菩萨,以为其境。)但是藏传佛教没有一个制度或者其他方面的保证使该宗派任何时候都能出现这种八地以上的合格上师,藏传佛教后弘期基本上兴盛时间也就是三百年,禅宗的兴盛时期基本上也是三百年,成住坏空,有兴盛也会有消亡,这大概是一切有为法社会文化现象发展的一个必然,就像禅宗也不能保证每一代都能出现这种能够指导别人当下证悟的禅师,合格的禅师基本上在南宋中期以后就断绝了,禅宗实际上也只剩下躯壳,因为禅宗的实质是以心传心,以心传心的传承断了,实际上禅宗就有形无神了,不过汉传佛教的特质是“本佛宗经重行”,各个宗派,受的影响相对较小。宗喀巴大师在世的时候,曾遍寻藏地,没找到一个密法大成就者。宁玛派教理水平比较高的一位麦彭仁波切,现在五明佛学院也比较注重学习他的著作,在藏传佛教里被看作文殊菩萨化身,他在其一部著作里面讲,在这个时代,修习密法,最微小成就的人也是极难碰到,他还写了一个大圆满的口诀,写得非常好,写完以后,他最后讲,我虽然这样讲,但是我自己还没有证到。贾题韬居士在拉萨的时候,在哲蚌寺(拉萨三大寺之一)听《菩提道次第广论》,但是讲到“观分”,怎么拿智慧修观就不讲了,然而这是佛法的精华,也是那部论的精华,然后贾题韬居士就请教这位活佛,为什么不讲了,活佛老实,他说讲不下去,弄不懂。说明他们的教理水平并不高,并不像当今好多狂热的藏密信徒迷信的那样,认为他们教理水平非常高,尤其普通的喇嘛,教理水平是非常低的,基本上只知道背诵一些仪轨,但是他们气功“扎伦”,修得好的有一些,但是这些东西本来是佛法里面没有的,修了之后跟解脱,跟佛教的智慧没有什么关系。从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如今藏传信徒对成就的是一种迷信。如今是藏传佛教热,很多人都学习藏传佛教,但是他们不明白,第一步,必须是要找到成就的上师,起码是见道以上的,但是见道以上的,很早以来就基本上找不到了,你到哪里去找呢,如果找到的上师不是成就上师,那你如果又没有任何加行道的基础,教理基础这些什么都没有,你修行一辈子,连最小的成就都得不到的。即使你按照藏密的方式学习教理,那五部论的水平也是比较低的,你不能获得一乘圆教要求的那种圆解,这明显就比汉传佛教差好多。&/p&&p&&br&&/p&&p&对神通的迷信,藏密如今证到神通的人也是非常少的,普遍都是用的一些与般若不相关的法,用的护法、鬼神。解放以前,法尊法师及几十位,大概两批入藏学法的比丘,他们入藏的时候,在西藏就连一个真正的证到神通的喇嘛都没有碰见。88年的时候,成立藏密气功研究会,从西藏请到五个那边修行最好的上师活佛,结果没有一个有神通的,以前北京有人体科学研究所专门研究特异功能,找到很多有神通的人,但是喇嘛里面,一个都没有。说明现在藏传佛教的信徒对神通也是一种迷信。&/p&&p&&br&&/p&&p&密教原有的规矩被破坏:&/p&&p&&br&&/p&&p&首先,依止的规矩被破坏。选择上师这件事情,在密教里是极为慎重,极为重要的一件事情,因为密教的上师与显教的不一样。显教的皈依僧宝也仅仅是一个手续而已,皈依僧宝只要在某一位比丘的证明之下,证明你皈依三宝,这就可以了,就会成为一个佛教徒,五戒受不受是你的自愿。所以这个师父并不是十分重要的,他修行好不好,与你三皈依的关系并不大。这与密教里边学法的上师不一样。这种上师你要什么都得听他的,要靠他的加持,各方面的问题你都得听他的。如果这个上师选择不好,门进错的话,这件事情引起的后果就非常严重了。密教里面讲徒弟与上师之间,如果你完全接受,皈依了以后,就会产生一种生理上的关系,生理上的关系就是信息渠道的打开。这个信息渠道打开以后,你就会不自觉得接受它的信息,他说的什么你就会不自觉的接受。如果说他本身是邪的,见解又不正,或者他的德行有不正的地方,他的这种不正的地方也会通过这种渠道进入你的身体,时间长了以后,上师邪,你跟着上师一样的邪。密教的依止规矩本来是很严格的,在密教里面规定,要确定师徒关系的话,师父与徒弟要相互观察十二年,而且不是一般的观察,要比较多的时间生活在一起,通过十二年的观察,徒弟确认为上师是一个圣人,他堪为我的依止师。师父发现徒弟确实是可以教化的弟子,将来不会被叛,而且会有一定的成就,这才可以确定依止的关系。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就犯了依止的规矩。这个规矩现在被藏传佛教破坏了。把依止考察的时间又缩短到三年,又缩短到三个月,甚至不讲了。只要哪一个人,受个灌顶就是他的皈依弟子了,这个害处是非常大的。&/p&&p&&br&&/p&&p&另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以不如法四皈依代替原本的三皈依,这个问题对佛子造成的危害极其巨大,如今藏传佛教在“三皈依”之上另立“四皈依”(于佛、法、僧三宝之上,更置一喇嘛(上师),归依此四宝称为四归依)实属画蛇添足,这种不如法的皈依,不但会使未受三皈依的学佛人得不到三归戒体的传承,而且还会导致已受三皈依的佛弟子戒体破失。如果受了四皈依的佛弟子,一定要重受三皈依,恢复戒体。尤其是&b&对于修学净土法门的佛弟子,如果受了四皈依,却没有重受三皈依恢复戒体,要想往生净土,基本是不可能的。&/b&&/p&&p&&br&&/p&&p&太虚大师在《阿底峡祖师故事》里面讲阿底峡大师对“三皈依”的看法:&/p&&p&阿底峡祖师为建立西藏佛教之第一大师,宗喀巴祖师之菩提道次第,即依据阿底峡菩提道炬论而著作者,班禅大师曰:‘阿底峡祖师由印度入西藏后,周游全藏处处讲说,阅三四十年;所讲说者,惟是皈依三宝。后有一处,与会皆缁素高德,而阿底峡所讲者,仍惟皈依三宝。座中颇多不欲闻者,乃请益曰:“闻上师说皈依三宝者,屡矣,此义已知,祈更示深要”!阿底峡曰:“吾系从印度来之佛弟子,只知皈依佛法僧,故亦惟说皈依佛法僧,不知除佛法僧外更有佛法;尔西藏若于佛法僧外更有深玄要妙,非吾所知也’云云。记者按:由此可知西藏之皈依上师,亦谓由上师得依三宝耳,并非三皈至为四依者。故知学藏密者说四皈依,学东密者说五弘愿,皆不免矜奇立异之小家子气!&/p&&p&对于如何看待藏传佛教四皈依的问题,可以参考一下这个回答:&/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藏传佛教的四皈依如法吗?&/a&&/p&&p&&br&&/p&&p&见地水平较汉传佛教差,见地上,藏密不学习最原始的那些经典,藏文大藏经里面没有《阿含经》,甚至大乘经也学得不多,他学习的主要是后期的印度的祖师所造的几部论,但是在佛教的三皈依,有一个重要的原则,要求佛弟子依法不依人,也就是说,如果是祖师所造的论,只要证到圣果位的,他所造的论才可靠,没有证到的话,就不可靠了,也不是皈依的对象,只能批判的接受,证到菩萨果位的,大家公认的很少,大概只有龙树和无著,世亲菩萨因为他当时没有证到,接近于初地菩萨,所以汉传佛教讲,世亲菩萨所造的论,七分是药,三分是毒,不能百分之百的完全信受。汉传佛教宗经,而藏传佛教宗论,他们主要学习五部大论,或者十三部论,造这些论的祖师,在汉传佛教看来,大部分都是没有证到果位的,所以这些论,并不是十分高明的。现在某些上师活佛名气很大,有一定教理基础的学佛人去看一下他们的著作和讲座,跟太虚大师,智者大师,慧思大师,永明延寿禅师等这些证到圣果的祖师大德比较一下,是不难看出高低差别的。他们所展现出来的见地水平,离“成就者”的距离是比较遥远的,且与他们如今的巨大名气,也是无法匹配的。&/p&&p&现在藏传佛教的人通过传媒工具包装这个教派,包装某些上师、活佛,使教派看起来比较兴盛,也使某些上师,活佛名气很大,实际上这种做法本身是很愚昧的,因为通过这种方式摄受的信众,即使人数再多,然而其根性都是比较差的,普遍贪执较重,理性素养比较低,这些人没有能力辨别善知识,才会皈依这些包装出来的所谓“高人”,人家根性好的人不会皈依这样的人,也不会跟这样的人学,所以根本就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法门龙象。&/p&&p&&br&&/p&&p&戒律废弛,藏地老百姓说“佛在印度,法在西藏,僧在汉地”,正是由于这些问题,宗喀巴大师才创立格鲁派以改革密教,认识到末法时代成就者难觅,所以他重视加强教理的学习,开始学习显教论典,重视戒律,重修戒律,他所作的工作就是打算把已经偏离佛陀教的藏传佛教恢复到以佛陀教为本,所以当今格鲁派是藏传佛教最兴盛的一派,最受当地老百姓的欢迎。然而从戒律上来讲,即使宗喀巴大师改革了戒律,但是西藏喇嘛的戒律,还是赶不上汉僧。好多喇嘛活佛都是娶老婆的,他不能独身禁欲,不能独身禁欲的活佛,虽然是合法的,但是西藏的老百姓,实际上也并不太尊敬他。显然跟汉传佛教比起来,出家制度,僧团制度都存在差异。&/p&&p&&br&&/p&&p&藏密所谓的传承问题,当今藏人及不少藏密学人普遍看不起汉传佛教。因为他们认为他们有传承,中观有中观的传承,唯识有唯识的传承,是从印度传下来,我可以一代一代讲清楚, 传到我是多少代。汉传佛教讲不清楚,没有传承。他们自认为法在西藏,汉僧水平远不如藏地僧人,他们的谚语, 说汉僧的教理, 我用一根小指头就把它挑断了。实际上这种说法是很有问题的,因为到了后期,这个法虽然有传承者,但是事实上这位传承者并非成就者,也就是说他实际是传承了某个法的修法,而并没有真正的成就此法,某些所谓活佛的转世也不见得真是该活佛的转世。相较而言,汉传佛教对待传承则要严谨得多,以禅宗为例,禅宗五脉宁可绝嗣千年,也不乱拿冬瓜印子印人,如果没有符合条件资格的人,宁可绝嗣,也不乱找传人,这种踏实沉稳的态度,是非常值得尊敬和发扬的。&/p&&p&&br&&/p&&p&骗财渔色,这个大家估计都听得多了,有钱的给钱,有姿色的献身,好些人为了供养自己依止的上师活佛,可以说是倾家荡产,有些人把房卖了,拿钱供养上师活佛,就为了换一句修行的口诀,结果得到的就跟《金刚经》上“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样的偈子差不多。还有某些上师活佛以双修为名欺骗数十位女子成为其明妃,供其发泄兽欲。更有甚者,某些西藏的农民,根本就不是什么上师活佛,读了个小学,会几句汉语,会念几句佛经,在汉地就被人当成“活佛”给供着。好些女性的白领,成为这些骗子发泄着兽欲的对象。这些女性好些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平常情况下对乡下农民往往是不屑一顾的,但是现在却因为对佛教了解太少,在一种盲目狂热的信仰控制下,成了这些假“喇嘛”蹂躏的对象。有师兄很激愤地说:现在的很多所谓的“喇嘛”,把汉人都是当猪来搞!(所骗的对象,是那么容易上当,所以这位师兄干脆就用了一个“猪”字来描述。)&/p&&p&&br&&/p&&p&至于密教男女双修的问题,双运道必备的条件,必须要有成就上师的许可。上师必须要见道以上,他认为你跟哪一个可以修才行。夫妻两个可以吗?绝对不可以。因为夫妻本质上是一种业报。夫妻以外的可以吗?按照宪法不可以。所以就等于现代人就不能修双运道,修的就是胡来。按照密教的说法,如果不具备必要条件就修双运道的话,必然要堕入金刚地狱。现在修双运道的实际上都是房中术。修得多了,容易导致前列腺等疾病,晚年很容易瘫痪。&/p&&p&&br&&/p&&p&藏区可以说没有一个人具备修双运道的资格,因为哪能碰到有大成就的上师呢?你看《宗喀巴大师传》,他一生都没碰到一位大成就者,自己即生都没有得到成就,而仅中阴成就。上师最低的标准是见道。实际上只见道是不行的,因为见道的菩萨没有差别智,他怎么能看到这两个人是否可以修呢?这要有很高的智慧。究竟双运道的秘密在什么地方呢?这我们不知道。只是知道,两个具备资格的人修双运道之后,双方的神通跟力量都会变得非常大,肯定要比单修的力量大得多。&/p&&p&&br&&/p&&p&双运道所需要的异性配偶,也不是一般的青年男女,而是与自己气场相配、功力齐等的空行父、空行母。但是,能具备这个条件的,在这个时代可以说基本是没有了。如果说要有的话,那只有说本尊亲自传授。&/p&&p&&br&&/p&&p&所以,当今这个时代,无论哪位所谓的上师或者活佛,只要教弟子双修,必是邪师无疑。&/p&&p&&br&&/p&&p&“即身成佛”的广告,修密真的能“即身成佛”吗?智者大师把阿罗汉所证的涅槃叫做“小涅槃”,因为阿罗汉仅证到法界体性,而佛证得的涅槃,除了证到“一切智”,还证到如实知见法界一切的“一切种智”,我法二执俱断,法界的体相用全都证到,叫做“大涅槃”,又叫“大般涅槃”。“小涅槃”虽说跟“大涅槃”有差别,但是毕竟证到了佛的部分功德,所以,也可以假名成佛,密教讲的即身成佛,圆教讲的见性成佛,禅宗讲的开悟成佛,都只是讲的是这个“小涅槃”。因为小涅槃的这个意义上是跟佛是一样的。但是法界的相和用还没有穷证,那只是一个方便的说法而已,离成佛还很远。《法华经》讲,这只是一个化城而已。&/p&&p&&br&&/p&&p&佛果功德,非独自修行净化自心便可达到,因众生互相缘起故,须深入众生中修菩萨道,与无量众生结缘,利乐、度化无量众生,福慧圆满,方能穷证法界之体相用,实证事事无碍、无尽缘起之妙用。《摩诃般若经》卷二七说佛身“从无量功德因缘生,不从一因一缘功德生,亦不无因缘故有,众缘和合故有”。永明延寿大师的《万善同归集》讲:&/p&&blockquote&“无心寂现,此是了因,福德庄严,须从缘起,二因双备,佛体方成。”&/blockquote&&p&唯自净心,只能证法界体性、得一切智而入涅槃。即便修习密法成就而即身成佛,若仅仅个人修行,未圆满利众度人功德,也只成就自受用境界,实际只是大阿罗汉,不可能圆满成佛。成佛,不是一个人在山里打坐就可以达到的,必须度无量无边的众生,要在众生当中修行,要让众生看见你是一个化身佛的形象,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必须要在千百万亿众生的阿赖耶识里种下让他能够看见你是佛的种子,你不在跟他的关系中给他布施结缘的话,怎么可能达到呢?所以真正的三身成佛,必须要比较长的时间,不一定必须三大阿僧袛劫,但肯定是比较长的时间。认为一个人坐在山里修密法,闭关多少年就可以成佛,那是对大乘道的误解。西藏公认为即身成佛的米拉日巴尊者,虽然穷证法性,但临终发愿往生东方不动佛土,那就说明他还没有实际成佛。&/p&&p&&br&&/p&&p&五明佛学院索达吉等堪布以《法华经》中龙女成佛作为即身成佛的例子,实际上智者大师和吉藏大师都有判,判得很清楚,是圆教初住位,并非究竟意义上的圆满成佛。&/p&&p&&br&&/p&&p&太虚大师讲,即身成佛这类话,现在最好不要讲,因为不实在,拿不出成功的例证,会被人看做迷信、狂妄。今天的人能证到什么,就讲什么。&/p&&p&&br&&/p&&p&“虹化成佛”的广告,如今藏密到处宣传虹化成佛,实际上这个说法也是很有问题的,这种所谓的虹化现象在藏地多的时候,能多达数千人,并不能作为见道开悟的标志,更不可能作为成佛的标志,只能标志明点坚固,持戒谨严,跟汉传佛教界烧出舍利的性质是一样的,说明持不淫戒持得很好,一二十年淫欲的念头没有动过,只要能达到这一点,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或者外道,死了以后,若拿荼毗的方法烧,就可以烧出舍利。再高一点,就可能肉身不坏;再高一点,死的时候发生虹化现象:肉体慢慢缩小,只留下头发和指甲。即使修到这个成就,从道教来看,只是修仙最低的成就,叫作“尸解”,在道教传记中例证很多。其表现跟虹化差不多,有的是装在棺材里两三个月,打开一看,尸体没了,只剩下头发和指甲;有的是死时身体非常柔软,面色不改,埋在地下过了几十年,打开以后,肉体还好好的,跟活人一样。道教说,尸解者先去做“地下主”,就是地狱里管鬼的一种神吧,从佛法看,还是在鬼道里,属于多财鬼,离超出生死很远。所以,如果以见道作为高僧的标准,那么能做到虹化的不见得就一定是高僧。如今藏密对事相上的东西特别迷信,然而佛教衡量一个修行人的修行如何,主要是看他智慧的高低,六度四摄等行得如何,而不是看这些外相上的东西,佛藏上万卷,从来没有哪一卷讲过虹化能作为成就者的标志,以佛陀的智慧和慈悲,如果真有如此简单就能作为圣者判定的方法,佛陀会不讲?法界奇妙的事情太多了,很多外道之中都有不少凡夫难以理解的奇异现象,对于这些现象应保持一定的理性,如果对于这些现象,所有佛子都去盲目膜拜和追捧,那么佛教离法灭就不远了,因为这时候已说明教众的理性素养太差了。&/p&&p&&br&&/p&&p&修邪法的情况,某些上师活佛觉得见道证果太难,又有条件接触到某些对凡夫非常有诱惑力的术法,最终禁不起诱惑而堕落沉沦,花数年的时间闭关修一些邪法。我的一位校友,一位女研究生,去西藏旅游,在一位活佛的家里借宿了三天,回来之后一直淫欲泛滥,老想着那个活佛,然后就一直跟自己的性欲作斗争,直到后来整个人都崩溃了,患上抑郁症,工作也掉了。后来找到一位大德才知道中了密教的“怀春术”,即使解了又如何,大家都知道抑郁症是很难治愈的疑难杂症。&/p&&p&&br&&/p&&p&密教中法术非常多,现在统计大概有两千六百多种,其中好多与般若无关,心术不正的人修了某些术,最后害人害己。像之前我这位校友的悲剧,可以说是非常让人心痛的,现在很多人都不相信有地狱存在,地狱要是不存在,这些人作的恶又如何尝呢?&/p&&p&&br&&/p&&p&每次有什么上师活佛来的时候,熙熙攘攘总有很多人要去凑热闹,想沾光,还有好些根本什么情况都不了解就准备皈依的。这些上师活佛对他们笑一笑,整个人都不行了,眼泪哗哗地流,要感动好多天,逢人就要在其处寻找认同,倾诉上师给他/她带来的感动。这些现象都反应了藏传佛教信众对信仰的非理性的狂热。&/p&&p&&br&&/p&&p&真正精勤修行的上师活佛,是不会乱规矩的,没把握度化的弟子是不会收的,也不会去追名逐利,去夸大宣传某些东西,最终坏了自己的修行。
&/p&&p&&br&&/p&&p&如果说藏传佛教要复兴的话,我认为还是得按宗喀巴大师的路子来,认清末法时代的现状,打破对成就上师的迷信,对某些事相、神通等的迷信,重戒定慧,在这个成就上师缺失的时代,“本佛”也许比“本师”更应当世众生之机,而且以历史人物释迦牟尼之所修所证为本,乃佛教区别于其它以天启神降为本的宗教之一大特质,为佛教特具真实性的根本殊胜之点。释尊由禅思所得的自内证法,为佛法之源,是佛教建立的基本依据。释尊的自内证法和其应机度人的方便法门,以记述其言传身教的经藏最为可靠,思想内容亦最丰富全面。智者大师曾言“经富论贫”,后世祖师之造论发挥,及修证经验之口传,毕竟是流非源,其内证境界未必及于释尊之圆满,其思想内涵未必及于经藏之丰富全面,不无契合后世时机而设的方便之谈。欲识佛法本面,体佛陀本怀,最可靠莫过于直承释迦、宗依经藏,本佛陀所证万世不移的真理而应纷纭万变的时势人心,这是设教弘法应有的基本立场,因此,必须“宗经”,并且重视加强戒律,把已经偏离佛陀教的藏传佛教恢复到以佛陀教为本。&/p&&p&&a href=&///?target=http%3A//.cn/s/blog_02wkvl.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如何看待当今的藏传佛教&i class=&icon-external&&&/i&&/a&&/p&
对于藏传佛教,学术界普遍的叫法是“喇嘛教”,在汉传佛教界,有相当一部分人,包括一些著名的法师,他们内心深处是不承认其为佛教的,学者大部分也是不承认的,所以把它叫做“喇嘛教”,“喇嘛教”这个词出自乾隆时候的一个碑,讲“喇嘛之教”,喇嘛是上人…
&img src=&/v2-003ef88befe7d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003ef88befe7d_r.jpg&&&p&
小时候,同一院子里有个玩伴,能吃,很胖。&br&&/p&&p&
有多胖呢?双脚并拢无法跳远,倒在地下无法翻身。我们都爱取笑他太笨,他也只傻乎乎的呵呵一笑。&/p&&p&
后来搬了家,渐渐的少了联系。小学的二年级的一天,得知了他去世的消息。在家午睡,就此没再醒来。&/p&&p&
人一辈子许多事,我们都提前做好准备,吃的、穿的、用的。唯一对必将面对,不知何时会来的死亡,无丝毫的应对。一辈子稀里糊涂的来,稀里糊涂的去,不知“&strong&生从何来,死亡何去。”&/strong&&br&&/p&&p&&b&
来时糊涂去时迷,&/b&&b&空在人间走一会,不如不来亦不去,也无欢喜也无悲&/b&&/p&&im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600& src=&/v2-63a96fea7bdd3baa34a178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63a96fea7bdd3baa34a178_r.jpg&&&br&&br&&br&&p&&strong&
《佛说无量寿经》&/strong&:&strong&然世人薄俗,共诤不急之事。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strong&无尊无卑,无贫无富,少长男女,共忧钱财。有无同然,忧思适等。屏营愁苦,累念积虑。为心走使,无有安时。有田忧田,有宅忧宅。牛马六畜、奴婢、钱财、衣食、什物,复共忧之。重思累息,忧念愁怖。横为非常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忧毒忪忪,无有解时。结愤心中,不离忧恼。心坚意固,适无纵舍。或坐摧碎,身亡命终,弃捐之去,莫谁随者。尊贵豪富,亦有斯患。忧惧万端,勤苦若此,结众寒热,与痛共居。贫穷下劣,困乏常无。无田亦忧欲有田,无宅亦忧欲有宅。无牛马六畜、奴婢、钱财、衣食、什物,亦忧欲有之。适有一,复少一,有是少是,思有齐等。适欲具有,便复糜散。如是忧苦,当复求索。不能时得,思想无益。身心俱劳,坐起不安。忧念相随,勤苦若此,亦结众寒热,与痛共居。或时坐之终身夭命。不肯为善,行道进德,寿终身死,当独远去,有所趣向。善恶之道,莫能知者。
&br&&/p&&p&&strong&
佛经中用四种马比喻不同根性的众生&/strong&&/p&&p&&strong&
-杂阿含经 卷三十三&/strong&&/p&&br&&p&世界上有四种马:第一种是良马当主人一扬起鞭子,它一见到鞭影,便知道主人的心意,迟速缓急,前进后退,都能够揣度得恰到好处,不差毫厘。这是第一等良马。&br&&/p&&p&第二种是好马,当主人的鞭子抽过来的时候,它看到鞭影,不能马上警觉。但是等鞭子扫到马的皮毛时,它也能知道主人的意思,奔驰飞跃,也算得上是反应灵敏、矫健善走的好马。&/p&&p&第三种是庸马,不管主人多少次扬起鞭子,它见到鞭影,都毫无反应,等到主人动了怒气,鞭棍交加打在它的身躯上,它才能开始察觉,顺着主人的命令奔跑,这是后知后觉的庸马。&/p&&p&第四种是驽马,主人扬鞭之时,它视若未睹;鞭棍抽打在皮肉上,它仍毫无知觉;直至主人盛怒之极,双腿夹紧马鞍两侧的铁锥,霎时痛刺骨髓,它才如梦方醒,放足狂奔,这是愚劣无知、冥顽不化的驽马。”&/p&&p&&strong&这四种马好比四种不同根器的众生。&/strong&&br&&/p&&p&第一种人听闻世间有无常变异的现象,生命有殒落生灭的情境,便能悚然警惕,奋起精进,努力修行。好比第一等良马,看到鞭影就知道向前奔跑,不必等到死亡的鞭子抽打在身上,而丧身失命后悔莫及。&/p&&p&第二种人看到生命的起起落落,无常侵逼,也能及时鞭策自己,不敢懈怠。好比第二等好马,鞭子才打在皮毛上,便知道放足驰骋。&/p&&p&第三种人看到自己的亲族好友经历死亡的煎熬,肉身坏灭,看到颠沛困顿的人生,目睹骨肉离别的痛苦,才开始忧怖惊惧,好比第三等庸马,非要受到鞭杖的切肤之痛,才能幡然省悟。&/p&&p&而&strong&第四种人当自己病魔侵身,四大离散,如风前残烛的时候,才突然惊醒,&/strong&在世上空走了一回。好比第四等驽马,受到彻骨彻髓的剧痛,才知道奔跑。然而,一切或许为时已晚。”&/p&
小时候,同一院子里有个玩伴,能吃,很胖。 有多胖呢?双脚并拢无法跳远,倒在地下无法翻身。我们都爱取笑他太笨,他也只傻乎乎的呵呵一笑。 后来搬了家,渐渐的少了联系。小学的二年级的一天,得知了他去世的消息。在家午睡,就此没再醒来。 人一辈子许多…
电影《血战钢锯岭》在中国首映&br&一个坚决不拿枪的军人&br&影片故事取自于二战中美国最高荣誉国会荣誉勋章获得者戴斯蒙德·道斯在战场上独自一人抢救下75名伤员的真实经历。戴斯蒙德·道斯,美国陆军第77步兵师第307团1营B连2排的医务兵,也就是解放军中俗称的卫生员。道斯1919年出生于弗吉尼亚州的林奇堡。青年时正逢美国经济上30年代着名的大萧条,所以道斯被迫于初中毕业就辍学工作,以贴补家用。由于受到大萧条的影响,道斯的父亲一直收入菲薄,在经济重压下时常酗酒,并有暴力倾向。一次在酒醉后差点用枪打死了道斯的小舅舅,当时是道斯的母亲奋力上前夺下枪并报警。这一幕给了年幼的道斯很深的印象。影片这一情节改为了道斯的父亲差点枪杀了道斯的母亲,是道斯上前夺了下枪。加上道斯童年时,看到有关基督教“十诫”的绘画,特别是该隐杀害弟弟亚伯的绘画深受震撼,认为人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应剥夺他人的生命。影片中则是道斯和弟弟打架,险些失手打死弟弟而开始恪守“不可杀人”的信条。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道斯树立了坚决不碰武器更不会杀人的信念。在和平年代,这根本不是问题。但是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4月,道斯应征入伍。到了军营他依然坚持不碰武器的信条,拒绝携带任何武器,拒绝参加射击训练。显然这在军营中实在太过奇葩了,因此被军方列为“拒服兵役者”,受到了种种不公平的待遇,被认为是智障、白痴、懦夫、怪胎……,战友们排挤他、恐吓他、咒骂他、捉弄他、羞辱他,让他去洗厕所,禁止他休假,甚至群殴他;他的上级则是想尽办法刁难他,甚至以他拒绝服从拿枪命令为由把他送上了军事法庭,还有人以他精神失常为由要把他赶出军队。面对这一切磨难,道斯却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坚决不拿枪不杀人,哪怕是面对不共戴天的仇敌,对他来说,他的武器就是上帝的准则。影片的前部分也用了相当的篇幅来表现他在军队中的艰难处境,因此显得有些沉闷压抑,但同时也为后半部分惨烈的战争场面做了充分的铺垫,在道斯救下的很多人中就有不少是当初不理解他甚至极不友善的人,这样巨大的反差,更显出道斯的伟大。&br&&br&有信仰的人可以用信仰拯救自己,更能拯救别人,不管别人理不理解,守住自己的本心和底线,坚定的走下去。一切不如意都是磨练自己心性的逆缘,对错其实都很明白,需要的只是勇气和智慧。
电影《血战钢锯岭》在中国首映 一个坚决不拿枪的军人 影片故事取自于二战中美国最高荣誉国会荣誉勋章获得者戴斯蒙德·道斯在战场上独自一人抢救下75名伤员的真实经历。戴斯蒙德·道斯,美国陆军第77步兵师第307团1营B连2排的医务兵,也就是解放军中俗称的卫…
&p&许多版本的《金刚经》前都有一段“&b&开经偈&/b&” ,据说是武则天所作。&/p&&p&&b&无上甚深微妙法&/b& ,百千万劫难遭遇 &/p&&p& 我今见闻得受持 ,&b&愿解如来真实义 &/b&&/p&&ul&&li&六祖闻《金刚经》开悟,你我凡夫读了几百遍,悟了没有?误的倒是很多。&/li&&/ul&&p&真读懂了《&b&金刚经&/b&》么?佛法&b&无上甚深微妙&/b&,真解了如来“&b&真实义&/b&”了么?&/p&&ul&&li&《金刚经》开篇有一段金刚赞,多少人看了便忘,忘了便算?&/li&&/ul&&p& 断疑生信,绝相超宗,顿忘人法&b&解真空&/b&,&/p&&p&般若味重重,四句融通,福德叹无穷。&/p&&ul&&li&你以为《金刚经》在给你讲空?讲虚幻?&/li&&/ul&&p&什么是“&b&解真空&/b&”?什么是“&b&真空&/b&”?&/p&&p&佛在《&b&大般涅槃经&/b&》讲的很清楚了: &b&善男子,佛性者名第一义空,第一义空名为智慧。所言空者,不见空与不空。&/b&智者见空及与不空、常与无常、苦之与乐、我与无我。空者一切生死,不空者谓大涅槃;乃至无我者即是生死,我者谓大涅槃。见一切空,不见不空,不名中道;乃至见一切无我、不见我者,不名中道。&b&中道者名为佛性。以是义故,佛性常恒无有变易,无明覆故令诸众生不能得见。&/b&声闻、缘觉见一切空,不见不空,乃至见一切无我,不见于我,以是义故不得第一义空,不得第一义空故不行中道,无中道故不见佛性。” &/p&&ul&&li&《金刚经》全称叫什么? 《&b&金刚般若波罗蜜经》&/b& &b&般若波罗蜜多,即是智慧至彼岸。&/b&&/li&&/ul&&p&&b&《金刚经》&/b&哪里是在给你说空说有?说虚幻还是现实?处处皆是在破除你的妄想执着,凡夫从执着“&b&有&/b&”,到&b&闻法不明&/b&,又执着个空。这就是&b&智慧不足&/b&,不了如来&b&真实义。&/b&&/p&&ul&&li&佛也大概会掩面而泣&b&:“奈何、奈何,&/b& &b& 我本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b& &b&”&/b&本想破除众生的妄想执着,谁知道众生执“&b&有&/b&”未除,又添执“&b&空&/b&”,然后又在“&b&空有&/b&”之间,混乱妄想,不得出离。&/li&&/ul&&p&《金刚经》里不是说的很清楚的么? “&b&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b&”&/p&&p&六祖悟后言:“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b&何期自性,本自具足&/b&;何期自性,本无动摇;&b&何期自性,能生万法&/b&” &/p&&ul&&li&何时给你谈过虚幻呢?若要说虚幻,“&b&假作真时真亦假”&/b&请问&b&何谓实何谓虚&/b&?&/li&&/ul&
许多版本的《金刚经》前都有一段“开经偈” ,据说是武则天所作。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六祖闻《金刚经》开悟,你我凡夫读了几百遍,悟了没有?误的倒是很多。真读懂了《金刚经》么?佛法无上甚深微妙,真解了…
&p&三十七道品中,最珍贵的四念处,是佛教真正修行的精华。&/p&&p&四,指的是,身受心法&/p&&p&但是没人告诉你,什么是念处。&/p&&p&只会说,观身不净,。。。&/p&&p&念,摄受的意思,处,一个点。&/p&&p&念处,就是专注在一个地方,心不动念。专注在一个地方,心不起妄想。专注在一个地方,心无所住。&/p&&p&身念处,也叫身系念处。系,连起相应不间断,的意思&/p&&p&四念处的观身不净。有的人说,观身不净就是不净观,想象自己的身体腐败生蛆等等。&/p&&p&这个绝对不是释迦牟尼佛真实之意,而佛陀所说的观身不净,至今没人知道什么是不净、都认为这个身体不干净,非常肮脏。&/p&&p&如果我们学这样的观身不净的话,你们会走向极端,产生幻觉,厌恶身体,自我否定。&/p&&p&以前有很多修行者修习这样的观身不净,就是因为不得法,因地不正。结果全部抑郁而死,自杀的也有。&/p&&p&佛教历史上也有记载,真实的事件。&/p&&p&所以,真实的观身不净,绝对不是指身体肮脏的不净观,修行这样的观身不净,是附佛外道,定当远离,远离,再远离。 &/p&&p&现在我来讲真正的观身不净到底是什么,观身不净的身,包括我们的五官,五脏六腑,血管,骨骼,脂肪,等等,这就是身的内外组成部分,也就是内身和外身。&/p&&p&所以,观身不净,指的就是无常,这个无常,直接到达苦。如果我们过于把身当真,过于执着,最后肯定会产生一种苦。&/p&&p&这就是观身不净的真相,告诉我们不要执着于身体,也不应当舍弃身体。而是注重内在的东西,这样就突破了身障,&/p&&p&观身不净,它是无常的,所生起的任何相,都是因缘和合的。&/p&&p&比如初学打坐,坐两小时,身体酸麻胀痛,然后你知道了这都是因缘和合的,不真实。它确实疼,但是这个心,不会因为酸麻胀痛而焦躁了。&/p&&p&比如说,世尊生病了,他知道身体的疼痛,但是心不会痛苦,焦躁,忧愁,苦恼。&/p&&p&这就是超越生死,而不是长生不老。&/p&&br&&p&观身不净有三种身,外身,内身,内外身,&/p&&p&外身就是你们能看到的这些东西,眼睛鼻子手脚等等,&/p&&p&内身就是五脏六腑等等。&/p&&p&内外身,看不到,摸不着,打个比方,心脏病病发的时候,是不是浑身抖,发汗,疼痛。同时,恐惧,就出来了。这就是内外身,&/p&&p&所以说,身体感受的一系列东西,都是内身,外身,内外身因缘和合的。&/p&&p&那么就有一个很有趣的疑问:我在哪里?&/p&&p&在外身?不对。&/p&&p&在内身?不对。&/p&&p&在内外身?也不对。&/p&&p&在内在的思想?更不对。&/p&&p&是不是找不到一个我?&/p&&br&&p&你发现了没有,我们找了半天没找到,是不是还有个东西在找?&/p&&p&哎!它就是你!你找不找它都在。&/p&&p&这就是佛性在作用处呈现了一个我。&/p&&br&&p&比如我的眼睛能看,耳朵能听,手能动,谁在作用它?&/p&&p&是不是里面的东西在作用,但是却看不到,找不到。而又能找,又能看,这就是佛性。&/p&&p&这就是观身不净和其背后的真实义也讲完了。&/p&&br&&p&手在动,是谁在让手动,是不是那颗心?&/p&&p&是心在借助手,呈现了这个动。手是没有动的。&/p&&p&那么这个手,是不是心的显现,也就是看到了手,其实是看到了心。&/p&&p&而看到了心,问这个心是什么?如同认为手在动一样,又跑出来了。&/p&&p&那么你找的那个心,是不是永远找不到?而永远找不到的那个心,又在手上呈现,又在心上呈现,又在找的这个上呈现。&/p&&p&是不是还有个东西在作用?那就是佛性。&/p&&br&&p&明白了以后,修行一帆风顺,就再也不会排斥善恶,愚痴聪慧,天堂地狱,你的心完全得到了菩萨种智,这才是菩萨行。&/p&&br&&p&比如贪嗔痴,你不知道贪嗔痴是以什么样的形态,什么样的作用,以何因缘而呈现的。你不知道,因为你找不到那个真心。&/p&&p&那么找不到真心的话,是不是一直用不真的心在揣摩贪嗔痴?那么这个不真的心,不就是贪嗔痴吗?&/p&&br&&p&比如,当我们找不到真心的时候。一生气,就是这个贪嗔痴借无明的作用。&/p&&p&有一个东西是真心在演绎,一个是无明在演绎。&/p&&p&偏向无明,那么这些都是果报。&/p&&p&找到真心,那么这些全是自在。&/p&&br&&p&所以说,观身不净相当于一个无明,通过无明的作用,让你知道背后的那个东西,能看到无明在作用,它就是觉,就是真心,&/p&&br&&p&前面五步的运作,是无明的运作,当你的心知道是无明的运作的时候,那么你的心就回到真心上来了。&/p&&br&&p&任何东西都是平等无二的,烦恼即菩提,妄想即真如,天堂地狱皆是净土,自在受用吧。&/p&&br&&p&好,总结一下,观身不净,就是不要对自己的身体过于贪取,执着。但不代表舍了身体,而是要更好的用它。&/p&&br&&p&就能够更好的修行,更好的帮助他人,多好的身体啊!&/p&&p&这就叫如来法身。&/p&&p&所以见性之后,干什么都会圆满,就是不落断灭。&/p&&p&那么剩下的就不用讲了,四念处基本就这些,你要想问具体的修行方法,你私聊我,我可以告诉你。很完整,详细的方法。&/p&&br&&br&&p&好啊,今天因缘具足,我就多说一些,其实下面我要说的这些,才是重点。&/p&&br&&p&我想讲《佛说阿弥陀经》,为什么要讲这部经典呢?因为这部经是最为饱受争议的!&/p&&br&&p&然而,这部经,确是无比殊胜的。有缘之人,看到这里,那就是缘分。随喜赞叹吧。&/p&&br&&p&佛说阿弥陀经,其实是方便说,因为世尊灭度的时候讲,谁说我说法四十九年的,就不是我的徒弟,谁说我没有说法四十九年的,也不是我的弟子。&/p&&br&&p&什么意思?就是说,你认为有一个说法的人,是不是就没有离相?你认为没有一个说法的人,是不是就落入断灭了?&/p&&br&&p&所以,佛说阿弥陀经,其实是方便说,因为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p&&br&&p&那么什么叫阿弥陀?意思就是无量光,无量寿,也就是不生不灭而又圆满具足的。&/p&&p&那不就是自性光明吗?我们本来具足如来智慧德相嘛!&/p&&p&你我的心,本来就具足,这就是阿弥陀。&/p&&br&&p&那么什么叫阿弥陀佛?不是说有个佛,叫阿弥陀佛。是我们功德具足的一切妙象,遍满法界,就叫阿弥陀佛。&/p&&br&&p&“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希罗、离婆多、周利盘陀伽、难陀、阿难陀、罗侯罗、乔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那楼陀,如是等诸大弟子。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p&&br&&p&1、如是我闻,也有称“闻如是”,意思就是弟子阿难当时怎么听到的,就怎么讲的,不撒谎,是用真心讲经。&/p&&p&2、也就是,阿难的那颗真心,和释迦牟尼佛的那颗真心,完美相应了。这就叫“一时”。也就是说,只要你的真心,与佛心相应了,你就是阿难。只要你看到我打的这些字,与我的真心相应了,这就是一时。&/p&&p&3、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我们知道,当时有一个很有钱的居士,不惜黄金铺地,建造精舍,请佛陀来讲经说法。这个人叫孤独长者。&/p&&p&这个孤独长者非常的惜法,他知道佛陀的传教,能改变地球众生的轮回!所以建造了一个很大的场地,那就是祗树给孤独园。&/p&&p&4、佛讲经说法,需要因缘具足,要有恰当的时间,恰当的道场,恰当的时节,要有大众聆听,要有一个善知识讲解,还要有很多的护法,这六个具足,就可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閦如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