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猜你感兴趣
&热门教学范文【考点】;.【分析】本题察了“弘扬和培育族精神”的知识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主义核,团结一、爱好和、勤劳、强不息大民神.)青要传中族统美;培养强烈的社会责感;树立崇高理想立成;勤奋学习,勇于践,培养新神.主要围绕传承德、树立责任识、理想、习、新精、艰苦奋斗精神等方面回答.故案为:以爱国主义核心的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敢、自强息的大民族精.2分)精神是一个民赖以生和发展的精支撑,是一民生命、创造凝聚力的源泉,是激励中国会不展、中华民族兴旺达的强大精神动力.弘扬民族神,是全面建小社会的重要组成部,是实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精动力和重要保证.2分)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强烈的社责树立崇高想,立志;勤奋学,勇于实践,培创新神【点评】要准掌握中民族精的内和弘扬和培育华民族精神的意.依据课本和材答.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蒲公英老师 难度:0.60真题:1组卷:4
解析质量好中差
&&&&,V2.16778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_百度文库
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它的核心内容(基本思想)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此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敬老尊贤的伦理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及天人合一的和合精神等等,都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思想材料。中华民族精神犹如民族思想脉动的主旋律,这个主旋律在不同历史条件和不同情况下会形成或悲壮慷慨或昂扬激越的不同乐章。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八荣”精神,一、“以热爱祖国为荣”——爱国主义精神,二、“以服务人民为荣”——服务人民的精神,三、“以崇尚科学为荣”——科学与学习精神,四、“以辛勤劳动为荣”——勤劳勇敢精神,五、“以团结互助为荣”——团结与集体精神,六、“以诚实守信为荣”——诚信精神,七、“以遵纪守法为荣”——法治精神,八、“以艰苦奋斗为荣”——艰苦奋斗精神。
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深深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孕育的土壤,解放思想是时代精神的前提和要义,以人为本是时代精神的内在要求,包容贵和是时代精神的应有品质,责任奉献是时代精神的基本风貌。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断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把握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那么身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呢?
(一)增强爱国的深厚情感。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新世纪的大学生应通过多种途径,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故乡,努力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并将这种爱国主义情感发展为爱国主义情操,做到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 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以身作则、从小做起。心怀祖国,尽力做好自己的事,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贡献,同时要敢于与以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和平的邪恶势力做斗争,保家卫国。
(二)增强诚信为人、乐于助人观念。人无信,则无颜立于天地之间。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拥有着悠悠历史的熏陶。然而当今社会诚信缺失、世风日下。大学生是祖国的接班人,理应做到诚信为人,以诚为本,待人忠诚。提高社会风气,感化身边的人。以诚相待、以诚办事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要乐于助人,以助人为己任。只有心中有爱,才能创出令人民、社会有益的事业来,才是实现祖国的科学发展。
(三)树立责任意识,培育公民观念。大学生应从其另一身份“公民”思考并做起,领会“诸公民之国家”和“国家之一公民”的精神实质,积极去行使作为一国公民所应当享有的权利,充分参与到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决策、管理及监督中来;同时应勇于承担公民应尽的义务,要把自己置身于大集体中,同荣辱、共命运,关注他人的利益,倾听社会的呼声;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推卸、不敷衍。
(四)树立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古人语:“君子当自强不息”。身为当代大学生,应与时俱进,无论家境如何,都应勤劳勇敢,靠着自己的双手创出一片天地,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迎难而上、自强不息。通过一次次挑战困难的勇气和经历,锻炼自己的筋骨,强健自己
贡献者:sdgef456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如何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要简答
只要细心.有着上进的精神就可以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共产党员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题材分类:
主题分类:
发文机构:
来源网站发布日期:
所属地区:
文&&&&号:
关 键 词:
公文发布日期:
共产党员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共产党员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林书成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8周年暨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表彰大会。一批近两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新党员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的向党宣誓。在这里,我对受局机关党委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和真诚的敬意!应机关党委的要求,下面我给同志们上一堂党课,这次党课的课题是《共产党员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一、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意义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也是我们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变化、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一年,在全社会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激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党从1921年诞生,到现在已经88年了。88年来,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坚持为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和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不懈努力,结束了旧中国国家四分五裂、民族蒙受屈辱、人民灾难深重的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和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一个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由之路。我们要深刻的认识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始终保持昂阳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职责。  二、深刻领会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基本内涵  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其基本内涵。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和壮大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中国各族人民在长达五千多年漫长历史进程中,共同培养、孕育的文化结晶和精神财富。  在中华民族绵延流长的五千年文明史上,真正支撑其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它热爱和平、爱好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它不断凝聚、又不断深化;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维护国家民族的统一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准则,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柱。每次灾难之后,不管是自然灾害,还是民族危亡,中华儿女都能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不断丰富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革命年代,爱国主义是支撑和推动亿万儿女抛头颅、撒热血,建设一个独立国家的强大动力。在改革开放年代,爱国主义又鼓舞着亿万人民为改革创新,建设一个民主富强的世界强国而奋斗。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已充分证明,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核。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得到极大的彰显和弘扬。  中国古代孕育形成的传统民族精神有“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仁民爱物”、“厚德载物”的博爱精神;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自强不息精神;以和为贵的团结友爱、热爱和平精神;勤劳勇敢、知难而进的奋斗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毅精神;与时偕行、革故鼎新、日新又新的革新精神等,这些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织部分。我们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国民族精神。在民族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和“红岩精神”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等,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创业精神、“抗洪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等,这些精神都成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新的精神财富。  由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模式,千百年来,中华大地国家政权虽屡次更迭,有盛有衰,但中华各民族的大融合却从未中断过。崇尚统一,反对分裂,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主旋律;由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使中华文明传承不辍,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应对外来文明的挑战中,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不是被动地接受外来影响,而是积极主动地选择、取舍、改造、融合,使之成为自身新的有机组成部分,使中华文明不断得到新的发展,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在当今世界,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民族精神有其突出的地位和作用。综合国力的竞争是全方位的竞争,归根到底起决定作用还是人的竞争,即人的素质和民族素质的竞争,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物质力量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质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就不可能凝聚力量,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是人们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忠诚和挚爱的情感,表现为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捍卫祖国祖权和统一,促进祖国发展和进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累经挫折而不屈,累经坎坷而不衰,外来势力冲不散,帝国主义打不垮,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千百年来,爱国主义传统已深深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中,爱国主义迸发的精神力量,挺立起中华民族的脊梁,筑就了中国国家的尊严,壮大着中华民族的文明血脉。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是紧密结合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这是我们弘扬爱国主义的现实依据。  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要与时俱进,要适应时代潮流而发展。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情况下,我们在弘扬传统民族精神的同时,更要培育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求强求富的民族精神,以去除传统的循规蹈矩、安于现状的旧习,加快国家的发展。我们正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既意味着重构我们的经济生活,又表明需要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市场经济的精神支撑,我们要在既弘扬艰辛奋斗精神、重德精神的同时,努力培育平等精神、自由精神、竞争精神、法制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兼容精神等,以使民族精神更富有时代气息,更适应时代发展潮流。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展现时代精神。  我们对现时代的最深刻体验是“社会体制和价值观念的整体转型”,其深度和广度是民族文明发展史上绝无仅有的,是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的彻底变革。技术、观念、制度、全球化以及民族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富裕,在短短的30年间对我们的精神状态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物质与精神的张力迫使我们寻求并固守我们的精神家园。  什么是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一个社会在最新的实践中激发出来的,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是一个社会最新的精神气质和精神风貌的综合体现。改革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党带领人民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靠的就是这种精神。我们时代精神的最主要特征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这就是“发展”。发展的丰富内涵深刻地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气质。这一特征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得到了升华,十七大报告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的发展道路”问题,即“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和内涵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理论发展的最高成就,是我们时代精神的根本反映。报告全面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发展什么、为谁发展、如何发展”的问题。在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关头,为中国社会主义未来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对中国社会变革乃至人类文明走向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时代精神源于社会的现实要求,反映了人民的真实愿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展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产生的巨大影响,世界上主要国家都在寻求新的发展道路。张扬什么样的价值、弘扬什么样的时代精神、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是国内外理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在这一过程中,新自由主义发展理念逐步成为发达国家关于发展的基本理念。我国的改革开放基本与发达国家新自由主义改革同步,在吸收别国发展经验的同时,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始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艰难探索,经过30年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逐步提出了“以人为本”、“统筹发展”、“和谐社会”等强调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的理念,基本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反映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新发展共识”。这一“新发展共识”,可以把它总结为八个字,即“民主、民生、公正、和谐”,这八个字充分表达了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新发展共识”为新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凝聚了时代精神的根本要求,张扬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  民主、民生、公正、和谐之所以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因为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表达了全体人民的愿望,反映了时代精神的基本内涵。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展示了时代精神的特征和中国社会的未来走向。“以人为本”成为时代精神的主旋律。一个民主的社会、民生的社会、公正的社会、和谐的社会,是人类文明的必然追求,是一个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深切关怀的社会。  民主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既是时代精神的要求,又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民主精神反映了公民对自身政治权利的诉求,从制度上保证公民民主权利的实现,是现代社会构建自由的公共生活领域的前提。民主不仅是一种理念,而且是一种治国理政的基本手段,是中国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根本保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坚定不渝的奋斗目标。”把民主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并通过民主来展示时代精神的内涵,就必须坚持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坚持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坚持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坚持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扩大基层自治范围,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在民主支持下的社会法治环境的不断完善,通过民主环境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民主的表现形式、实现路径和基本内涵相关论述,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指明了方向。可以说,发展好、实现好社会主义民主价值的制度准备和精神氛围已经形成。  民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充分反映了现阶段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从根本上回答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目的和意义。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感,减轻人民群众的生活压力,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为人民群众提供最基本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是关乎民生的核心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把教育、就业、分配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作为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突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目的就是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同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是要改善民生的精神文化环境,使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不断的文化创新变成民族发展的推动力和凝聚力。  公正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价值问题。对一个社会来说,社会公正的实现,说到底是一个公民权利问题。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要求我们在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公民权利,从而保证社会公正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实现。公正的基本内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就表现为让社会的全体公民都能参与到发展中来,并能平等地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这意味着发展不但是和平发展、和谐发展、协调发展、合作发展、开放发展,而且也意味着发展是在公正的法律和道德体系支持下的发展,是实现了公民权利、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社会公正这一核心价值的经典表述。不但具有深刻的法律和道德内涵,而且具有深刻的政治内涵,充分体现了对社会公正这一核心价值的重视。  和谐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最终结果。建设和谐社会思想,是十六大以来党在深刻认识和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深刻认识和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影响稳定发展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腐败、社会诚信、政府公信力、就业、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影响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和社会主义文明的发展。由此,建设和谐社会既是人民群众的心声、也是时代精神的要求。  时代精神是一个社会在最新的创造性实践中激发出来的,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与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是一个社会最新精神风貌与社会时尚的综合体现。改革创新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也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围绕改革创新这个核心,时代精神有着全面的多维表现,其特征是与时俱进,其本质是以人为本,其要求是确立开放意识与世界理念、自主意识与民主觉悟、竞争意识与效率追求、法制意识与和谐取向,等等。凭借这种时代精神,中国人民创造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同时,有效提升了公民意识、国民素质、人文精神,铸造了全新的民族道德。  (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抗震救灾中凝聚和升华。  汶川大地震中抗震救灾的伟大实践,使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再次凝聚和升华。胡锦涛同志在日召开的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强调,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我们党和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抗震救灾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凝聚和升华。  多难兴邦、多难砺党。我们党作为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组织,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代表全民族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正是这一点,得到了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正是这一点,才能振臂一呼,全国响应。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全国人民发挥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各族人民再一次空前一致地团结起来,从宣传群众到动员群众、从组织群众到团结群众,群众的力量得到充分发挥,千难万险得以克服。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团结互助、无私奉献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得到彰显和弘扬。抗震救灾体现的人文关怀,既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又反映了尊重生命价值、尊重人格尊严的普世价值,张扬了人性与博爱的力量。抗震救灾催生的志愿者精神,不仅给受灾的人民群众带来了莫大希望,而且提升了广大公民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水准,促进了社会更加和谐文明。在严酷灾害中人民群众所表现出的团结互助、勇于承担的公民精神,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是现代国家生存发展的道德基础。抗震救灾还彰显了中华民族开放包容、交流合作的时代风范,显示了一个正在复兴的国家的博大胸怀与高度自信。抗震救灾精神的深邃实质,我们可以理解为:在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合中实现新时期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的高度统一,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的内在魅力。  抗震救灾精神多方面内涵聚拢起来,其深邃的实质在于鲜明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两种科学精神的完美结合,彰显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的内在魅力。这次抗震救灾,大大强化和提升了我们民族的精神品格。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中华民族所具有的自强不息精神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和最精彩的阐释。凭着这种精神,多难兴邦才能成为现实。我们始终坚守着、积存着、传承着一种百折不挠、奋发进取的民族精神,始终体现着、印证着、弘扬着一种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始终贯穿着一根压不弯的民族脊梁。这种气概、精神与能力,越在大灾大难面前,越能得到充分的彰显与升华,不断从民族精神中汲取力量,又不断赋予民族精神新的内涵。世人由此看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振和焕发、延伸和升华。  抗震救灾精神——在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合中实现了新时期的高度统一。民族精神是思想基础,着重于对历史的科学传承;时代精神是思想导引,着重于对未来的努力开拓。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共同构成当代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与精神动力的核心内容,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的具体彰显。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大力弘扬,展示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宽广的世界眼光和敏锐的时代意识,表征着中华民族正以全新姿态走向全球化,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适应人类文明大趋势的根本希望所在。  三、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灵魂。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深深地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作为崇高精神的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民族精神是一定社会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源泉;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体现和延续,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交融,统一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凝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历史证明,任何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昂扬奋进的民族精神,没有坚韧不拔的民族品格,没有万众一心的民族志向,就不可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拥有自己的地位和影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动力和支撑,是当代中国奋发图强、不断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和谐文化建设的主旋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能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民心,鼓舞斗志,直接关系着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着中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否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还要看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极其复杂的环境中进行的,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也同样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挑战和问题。比如,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发展,世界上各种思潮相互碰撞和交织的机会越来越多,各民族的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已成必然。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凭借其在经济技术上的优势,加紧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大肆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还比如,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结束,各方面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一些人便提出,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情况下,再提爱国主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有害的,不利于国家的对外开放。甚至还有人鼓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主张“全盘西化”。对这些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的严重危害,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实践表明,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高昂的民族精神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所以,越是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是面对世界贸易变化多端的新形势,我们越要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牢固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为核心,与时俱进,适应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深刻变化,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全党全社会全民族的共同责任。共产党员更应该起先锋模范作用。我们每个共产党员要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学习修养的重要内容,渗透到工作学习之中,渗透到日常行为之中。要善于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增强我们的精神力量,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总局对我们搞好安全生产提出的要求,紧密结合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中心工作,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满腔的热情、以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行动,来庆祝我们党的生日,来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华诞。
版权声明 |
京ICP备号 Tel:(+86 10)45360
Copyright(C)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族精神是什么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