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朝战争。马车司机最后的阻击战战

韩战最后一战:金城战役真相--志愿军遭遇毁灭性惨败
中国出版的很多历史书籍在提到朝鲜战争的时候,都是以自豪的口吻宣称在停战协定签订之前,志愿军在金城大败韩军,以胜利者的姿态结束了战争。其中的精彩战例例如奇袭白虎团,更是以“样板戏”的形式广为流传。&
作为一名军事爱好者,笔者在中学的时候对这些记载也是深信不疑,可是随着年纪的增长,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笔者逐渐对金城战役的说法产生了怀疑。一开始,笔者的怀疑来自下面两个问题:&
<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0f0f0; FonT-siZe: 16px" COLOR="#
既然金城战役大败韩军,以共产党对军事胜利的强烈追求,为什么不进一步打下去?&
<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0f0f0; FonT-siZe: 16px" COLOR="#
根据《彭德怀自述》,当时志愿军在铁原,金华和平康准备发动新的战役,以彻底夺取这个“铁三角”地带,战役准备已经就绪,可是为什么没有打响就签订了停战协定?&
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进行了多年的考证和调出,终于弄清了金城战役的真像:这次战役并不象宣传的那样是一场对韩军的伟大胜利,而是一场惨败,货真价实的毁灭性惨败!&
下面,就让我带领大家一点一点拨开历史的迷雾,揭穿这次战役的真像吧。&
为了方便叙述,我将分西,中,东三个战场来分析志愿军在金城战役里面的经历。&
<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0f0f0; FonT-siZe: 16px" COLOR="#。西线:&
平心而论,志愿军最出彩的地方在于西线68军的奇袭白虎团。历史书里的具体过程大家很容易从网上找到。但是这些书里面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以下问题:&
在杨育才小分队突然冲进白虎团团部后,训练有素的白虎团警卫连反包围了这只小分队,而且俘虏了四名战士,是小分队后继的一个志愿军加强营解救了他们(以上过程见于《韩国战争史》第5卷。大家如果去找此书的中文版阅读,是绝对找不到以上内容的;你需要去找到该书的韩文原版;至于原因嘛,嗯,你懂得的)。&
杨育才小分队虽然打死了白虎团团长,但是一共也不过就打死7人,打伤12人而已。白虎团团部在遭到袭击后,成功地突围,而且迅速跟下属的部队建立了联系恢复了指挥。这就象历史书里大谈特谈辽沈战役里面3纵的一个排如何打烂廖耀湘的指挥部,却不提廖很快就恢复了通信和指挥。这样的半截话,无非就是要夸大杨小分队的战果而已。&
当然,西线志愿军打得还算不错,南韩白虎团和机甲团受到了不小的损失,首都师副师长也被俘虏了。可是志愿军的代价非常大。光是负责助攻任务的24军就伤亡了9617人(见1986年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集团军军史》第820页)。负责主攻任务的68军的伤亡就可想而知了。查志愿军卫生勤务资料第332页,68军的伤亡高达1万4千多人!
<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0f0f0; FonT-siZe: 16px" COLOR="# 中线:&
这个方向上的主要战斗是67军对校岩山和烽火山的攻击。《抗美援朝战争史》第3卷里面只是轻描淡写地说67军于14日10时攻占主峰。然后就大书特书67军战士李家发如何用胸膛堵住机枪眼,被追授一级战斗英雄的称号。&
为什么不写战斗的具体过程而大谈某一个战士的英雄事迹(当然我们对这位英勇的战士是非常崇敬的)?因为不敢。&
幸好我想办法接触到了一些内部资料,才了解到这次攻坚战触目惊心的惨烈。&
根据1959年67军司令部编写的67军抗美援朝战史第71页,攻击校岩山的步兵199师经过一夜苦战,只有9人攻上西峰而且全部牺牲,37人攻上东峰和中峰但是无力进一步发展。也就是说一夜的战斗下来,一个齐装满员的步兵师就只剩30多名战斗人员了。按照一个师5000战斗兵员计算(其他差不多一半是后勤以及卫生等等非战斗人员),199师在这一个晚上就至少死伤了5000多人,完全失去了战斗力。所以67军不得不投入201师的部队继续战斗。而201师的命运并不更好,因为第二天他们就被54军135师(就是衡宝战役里腰斩七军的那个师)替换下来了。向官岱里西山进攻的200师略好一些,还算留下些战斗力。根据上面提到的67军战史,这两天67军的伤亡高达2万1千多人(请注意还包括大量在敌人空袭中伤亡的后勤人员)!也就是说这个军基本上被打垮了。据笔者接触到的67军老兵告诉笔者,战役结束后67军几乎重建了一遍,从西南军区和西北军区抽调来的两万老兵把67军的建制重新充实了!&
也许你会说,志愿军虽然伤亡很大,但是毕竟夺取了阵地,还是可以算是惨胜。但是请注意,解放军的一贯宗旨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怎么放到金城战役里,一城一地的得失就决定胜负了呢?&
事实上,韩军的伤亡并不大,根据《韩国战争史》第5卷(再一次恳请您去读韩文原版),这个方向上依托坚固工事抵抗的韩6师仅伤亡2441人,还保持相当的战斗力。他们是主动撤出校岩山各阵地的,原因是美国人的压力:美国人急切希望停战,所以希望韩国人送一些阵地给中国方面,好让中朝有“面子”去签订停战协定!也就是说,韩国人的阵地根本不是丢失在中国军队的攻击下,而是丢在肮脏的政治交易上。韩国人在《韩国战争史》里面也感叹了盟友的不地道(当然也只敢偷偷地发发牢骚)。&
所以,我们对中部战线的结论就是:中国军队在韩军坚固的阵地面前碰得头破血流,付出了差不多10倍于韩军的代价(用一个多军打一个师已经是以大欺小了,最后结果竟然是这个军垮了,而这个师略有损失,真街坊军史上的奇耻大辱!)。&
<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0f0f0; FonT-siZe: 16px" COLOR="# 东线:&
其实,最惨的还是东线。。。&
东线负责主攻的是60军。大家都知道60军在五次战役里面创造了一个新纪录:180师整师被全歼!败军之将重上战场,恐怕前景也不会有多好。&
事实的确如此。根据军科院内部资料《抗美援朝战争金城以南进攻战役》记载,181师步炮脱节,遭到韩军的严重炮火杀伤,当晚伤亡3100多人,基本失去战斗力。幸好有友邻部队21军的协助,才成功地打过了金城川,占领了黑云吐岭一线,但是无力据守。&
<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0f0f0; FonT-siZe: 16px" COLOR="#军被迫启用被歼灭后从来没有经历战斗的后备队180师,接管了第一线阵地,这就造成了金城战役里面最丢脸的一幕。。。&
就在金城战役发起后的第4天,韩军就投入了反攻。韩3师和韩11师的6个团对180师据守的金城川以南的阵地猛烈进攻。180师背水作战,在美军飞机的轰炸下,无弹无粮,士气低落,到17日晚21时开始崩溃(当然,官方战史里面说是“主动放弃金城川以南阵地”),大批部队被切断后路而被俘虏,而金城川以北的志愿军守备部队过早炸断浮桥,造成了河南岸的180师部队陷入绝境,有一些官兵投河自尽,更多人放下武器投降。在金城川的河滩上甚至出现了几百志愿军官兵跪地举枪等待韩军前来收容的耻辱场面(唉,丢人啊,丢人!60军军史里面提到战役结束后部队开展气节教育,绝不是空穴来风)。到18日下午,180师的主要战斗部队基本被歼灭(当然师部和后勤还在合围圈外)。根据《韩国战争史》韩文原版第5卷,韩军一共在金城川以南俘虏了3274人,查点到1687具尸体(必须说还是有不少抵抗到底的)。而志愿军卫勤资料只提到60军伤亡12420人,却不敢提还有3000多人被俘虏的事实。&
总结:一场血战下来,志愿军方面固然是把战线推进了几公里(甚至这几公里也是因为政治因素而不是军事胜利),但是志愿军的损失实在是大得惊人。虽然具体的真实伤亡数字找不到(应该是在档案馆里静静地躺着呢),而官方战史称伤亡3万3千余人,但是根据笔着找到的零散数据(出处就不一一列举了),真实的伤亡数字应该在10万人以上!参战的6个军,除掉打酱油的21军伤亡较小外,60,67,68三个军完被打垮,54军和24军也伤亡惨重,而且还被俘虏5000多人。相比起来,韩军伤亡只有14471人(《韩国战争史》韩文版第5卷)被俘2766人。双方战损比高达7比1,也就是说每有一个韩军士兵伤亡,志愿军方面就要倒下7个士兵!&
这,也就解释了笔者开头的两个问题:&
<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0f0f0; FonT-siZe: 16px" COLOR="#为什么不在金城继续打下去?很简单,金城地区的志愿军已经完全失去战斗力了,能保住夺权的地皮就不错了,还怎么可能奢望进一步的发展?&
<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0f0f0; FonT-siZe: 16px" COLOR="#
志愿军停止铁三角的攻势,一方面是看到金城战役的巨大失败,知道进攻铁三角的美军更没有好果子吃,另一方面是希望赶紧停战,好保住金城方向夺取的地盘(韩军一旦大规模反攻,金城方向的志愿军恐怕连原来的战线都扛不住)。事实上,志愿军方面也紧急动员了以防御见长的47军(当年黑山阻击战的英雄部队)到第一线展开防御。&
根据以上的详细论证,希望大家能够了解到这场“最后的胜利”其实是场“最惨的失败”。中朝方面是在耻辱中签订了停战协定,尽管在宣传里是从胜利走向胜利,是高奏凯歌走近的板门店。可惜,事实的真相终究会被揭穿,皇帝的新衣也终究会被热爱真理的小孩子看清楚的。布在&&&
中国出版的很多历史书籍在提到朝鲜战争的时候,都是以自豪的口吻宣称在停战协定签订之前,志愿军在金城大败韩军,以胜利者的姿态结束了战争。其中的精彩战例例如奇袭白虎团,更是以“样板戏”的形式广为流传。&
作为一名军事爱好者,笔者在中学的时候对这些记载也是深信不疑,可是随着年纪的增长,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笔者逐渐对金城战役的说法产生了怀疑。一开始,笔者的怀疑来自下面两个问题:&
1 既然金城战役大败韩军,以共产党对军事胜利的强烈追求,为什么不进一步打下去?&
根据《彭德怀自述》,当时志愿军在铁原,金华和平康准备发动新的战役,以彻底夺取这个“铁三角”地带,战役准备已经就绪,可是为什么没有打响就签订了停战协定?&
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进行了多年的考证和调出,终于弄清了金城战役的真像:这次战役并不象宣传的那样是一场对韩军的伟大胜利,而是一场惨败,货真价实的毁灭性惨败!&
下面,就让我带领大家一点一点拨开历史的迷雾,揭穿这次战役的真像吧。&
为了方便叙述,我将分西,中,东三个战场来分析志愿军在金城战役里面的经历。&
1。 西线:&
平心而论,志愿军最出彩的地方在于西线68军的奇袭白虎团。历史书里的具体过程大家很容易从网上找到。但是这些书里面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以下问题:&
在杨育才小分队突然冲进白虎团团部后,训练有素的白虎团警卫连反包围了这只小分队,而且俘虏了四名战士,是小分队后继的一个志愿军加强营解救了他们(以上过程见于《韩国战争史》第5卷。大家如果去找此书的中文版阅读,是绝对找不到以上内容的;你需要去找到该书的韩文原版;至于原因嘛,嗯,你懂得的)。&
杨育才小分队虽然打死了白虎团团长,但是一共也不过就打死7人,打伤12人而已。白虎团团部在遭到袭击后,成功地突围,而且迅速跟下属的部队建立了联系恢复了指挥。这就象历史书里大谈特谈辽沈战役里面3纵的一个排如何打烂廖耀湘的指挥部,却不提廖很快就恢复了通信和指挥。这样的半截话,无非就是要夸大杨小分队的战果而已。&
当然,西线志愿军打得还算不错,南韩白虎团和机甲团受到了不小的损失,首都师副师长也被俘虏了。可是志愿军的代价非常大。光是负责助攻任务的24军就伤亡了9617人(见1986年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集团军军史》第820页)。负责主攻任务的68军的伤亡就可想而知了。查志愿军卫生勤务资料第332页,68军的伤亡高达1万4千多人!
这个方向上的主要战斗是67军对校岩山和烽火山的攻击。《抗美援朝战争史》第3卷里面只是轻描淡写地说67军于14日10时攻占主峰。然后就大书特书67军战士李家发如何用胸膛堵住机枪眼,被追授一级战斗英雄的称号。&
为什么不写战斗的具体过程而大谈某一个战士的英雄事迹(当然我们对这位英勇的战士是非常崇敬的)?因为不敢。&
幸好我想办法接触到了一些内部资料,才了解到这次攻坚战触目惊心的惨烈。&
根据1959年67军司令部编写的67军抗美援朝战史第71页,攻击校岩山的步兵199师经过一夜苦战,只有9人攻上西峰而且全部牺牲,37人攻上东峰和中峰但是无力进一步发展。也就是说一夜的战斗下来,一个齐装满员的步兵师就只剩30多名战斗人员了。按照一个师5000战斗兵员计算(其他差不多一半是后勤以及卫生等等非战斗人员),199师在这一个晚上就至少死伤了5000多人,完全失去了战斗力。所以67军不得不投入201师的部队继续战斗。而201师的命运并不更好,因为第二天他们就被54军135师(就是衡宝战役里腰斩七军的那个师)替换下来了。向官岱里西山进攻的200师略好一些,还算留下些战斗力。根据上面提到的67军战史,这两天67军的伤亡高达2万1千多人(请注意还包括大量在敌人空袭中伤亡的后勤人员)!也就是说这个军基本上被打垮了。据笔者接触到的67军老兵告诉笔者,战役结束后67军几乎重建了一遍,从西南军区和西北军区抽调来的两万老兵把67军的建制重新充实了!&
也许你会说,志愿军虽然伤亡很大,但是毕竟夺取了阵地,还是可以算是惨胜。但是请注意,解放军的一贯宗旨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怎么放到金城战役里,一城一地的得失就决定胜负了呢?&
事实上,韩军的伤亡并不大,根据《韩国战争史》第5卷(再一次恳请您去读韩文原版),这个方向上依托坚固工事抵抗的韩6师仅伤亡2441人,还保持相当的战斗力。他们是主动撤出校岩山各阵地的,原因是美国人的压力:美国人急切希望停战,所以希望韩国人送一些阵地给中国方面,好让中朝有“面子”去签订停战协定!也就是说,韩国人的阵地根本不是丢失在中国军队的攻击下,而是丢在肮脏的政治交易上。韩国人在《韩国战争史》里面也感叹了盟友的不地道(当然也只敢偷偷地发发牢骚)。&
所以,我们对中部战线的结论就是:中国军队在韩军坚固的阵地面前碰得头破血流,付出了差不多10倍于韩军的代价(用一个多军打一个师已经是以大欺小了,最后结果竟然是这个军垮了,而这个师略有损失,真街坊军史上的奇耻大辱!)。&
其实,最惨的还是东线。。。&
东线负责主攻的是60军。大家都知道60军在五次战役里面创造了一个新纪录:180师整师被全歼!败军之将重上战场,恐怕前景也不会有多好。&
事实的确如此。根据军科院内部资料《抗美援朝战争金城以南进攻战役》记载,181师步炮脱节,遭到韩军的严重炮火杀伤,当晚伤亡3100多人,基本失去战斗力。幸好有友邻部队21军的协助,才成功地打过了金城川,占领了黑云吐岭一线,但是无力据守。&
60军被迫启用被歼灭后从来没有经历战斗的后备队180师,接管了第一线阵地,这就造成了金城战役里面最丢脸的一幕。。。&
就在金城战役发起后的第4天,韩军就投入了反攻。韩3师和韩11师的6个团对180师据守的金城川以南的阵地猛烈进攻。180师背水作战,在美军飞机的轰炸下,无弹无粮,士气低落,到17日晚21时开始崩溃(当然,官方战史里面说是“主动放弃金城川以南阵地”),大批部队被切断后路而被俘虏,而金城川以北的志愿军守备部队过早炸断浮桥,造成了河南岸的180师部队陷入绝境,有一些官兵投河自尽,更多人放下武器投降。在金城川的河滩上甚至出现了几百志愿军官兵跪地举枪等待韩军前来收容的耻辱场面(唉,丢人啊,丢人!60军军史里面提到战役结束后部队开展气节教育,绝不是空穴来风)。到18日下午,180师的主要战斗部队基本被歼灭(当然师部和后勤还在合围圈外)。根据《韩国战争史》韩文原版第5卷,韩军一共在金城川以南俘虏了3274人,查点到1687具尸体(必须说还是有不少抵抗到底的)。而志愿军卫勤资料只提到60军伤亡12420人,却不敢提还有3000多人被俘虏的事实。&
总结:一场血战下来,志愿军方面固然是把战线推进了几公里(甚至这几公里也是因为政治因素而不是军事胜利),但是志愿军的损失实在是大得惊人。虽然具体的真实伤亡数字找不到(应该是在档案馆里静静地躺着呢),而官方战史称伤亡3万3千余人,但是根据笔着找到的零散数据(出处就不一一列举了),真实的伤亡数字应该在10万人以上!参战的6个军,除掉打酱油的21军伤亡较小外,60,67,68三个军完被打垮,54军和24军也伤亡惨重,而且还被俘虏5000多人。相比起来,韩军伤亡只有14471人(《韩国战争史》韩文版第5卷)被俘2766人。双方战损比高达7比1,也就是说每有一个韩军士兵伤亡,志愿军方面就要倒下7个士兵!&
这,也就解释了笔者开头的两个问题:&
1为什么不在金城继续打下去?很简单,金城地区的志愿军已经完全失去战斗力了,能保住夺权的地皮就不错了,还怎么可能奢望进一步的发展?&
志愿军停止铁三角的攻势,一方面是看到金城战役的巨大失败,知道进攻铁三角的美军更没有好果子吃,另一方面是希望赶紧停战,好保住金城方向夺取的地盘(韩军一旦大规模反攻,金城方向的志愿军恐怕连原来的战线都扛不住)。事实上,志愿军方面也紧急动员了以防御见长的47军(当年黑山阻击战的英雄部队)到第一线展开防御。&
根据以上的详细论证,希望大家能够了解到这场“最后的胜利”其实是场“最惨的失败”。中朝方面是在耻辱中签订了停战协定,尽管在宣传里是从胜利走向胜利,是高奏凯歌走近的板门店。可惜,事实的真相终究会被揭穿,皇帝的新衣也终究会被热爱真理的小孩子看清楚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致命的教训:朝鲜战争—中美最后一场战争  11-06
bluebit  正文翻译  原创翻译:龙腾网
翻译:bluebit 转载请注明出处  论坛地址:/bbs/thread--1.html  Deadly Lessons: The Last Time China and America Went to War  致命的教训:中美最后一场战争  There was nothing good aboutthe last Sino-American War, or what we today call the Korean War. Theexperience of this war, now nearly forgotten, should serve as a grim lesson forpolicy makers in both Washington and Beijing.  说起中美之间最后一场战争,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朝鲜战争,这是一场毫无意义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所带来的感受,现在都已忘却的差不多了,对于华盛顿和北京两方的决策者来说这是一个都该吸取的沉重的教训。  In November 1950,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went to war. Thirty-six thousand Americans died,along with upwards of a quarter million Chinese, and half a million or moreKoreans. If the United States was deeply surprised to find itself at war with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 country that hadn’t even existed the yearbefore, it was even more surprised to find itself losing that war. The openingChinese offensive, launched from deep within North Korea, took U.S. forces bycomplete operational surprise. The U.S.-led United Nations offensive into NorthKorea was thrown back, with the U.S. Army handed its worst defeat since theAmerican Civil War.  The legacies ofthis war remain deep, complex and underexamined. Memory of the KoreanWar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obscured by the looming shadows of World War II andVietnam. Chinaremembers the conflict differently, but China’s position inthe world has changed in deep and fundamental ways since the 1950s. Still, aswe consider the potential for future conflict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States, we should try to wring what lessons we can from the firstSino-American war.  1950年11月,中美开战。美军死亡3万6千多人,中国死亡超过25万人,至少50万朝鲜人丧生。这场与中国的战争令美国深感震惊,震惊的是的是这场战争居然输给了一个刚成立一年的国家。中国初入朝鲜便立即展开了攻势,完全出乎美军的意料。进而击退了深入北朝鲜的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美军遭遇到自美国内战以来最惨痛的一次失败。  战争遗留下的问题是深刻,复杂、令人深入反思的。印象中的朝鲜战争比二战和越南战争要模糊的多,但中国的这次战斗与以往不同的是,它让中国的国际地位自50年代起发生了深刻而根本性的改变。然而,当我们在考虑中美间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冲突时,我们是否应从这次中美战争中总结出某种教训。  Initiation  ?  In early 1950, thepolitics of the Cold War had not yet solidified around a pair of mutuallyhostile blocks. Nevertheless, the c the Soviets had spentseveral years consolidating control of Eastern Europe, and the ChineseCommunist Party had ridden the victories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topower in Beijing. The stage was set for a zero-sum interpretation of the globalstruggle between Communist and non-Communist powers. It was just such aninterpretation that dominated Washington’s thinking as North Korean forces escalatedthe Korean civil war with a massive invasionacross the 38th parallel.  Inside the United States, tensionover the collapse of Nationalist China remained high.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possessed anextremely effective public-relations machine in the United States, builtaround the Soong family’s relationship with Henry Luce. Thisinfluential domestic lobby helped push the United States towards bothintervention and escalation, while at the same time undercutting the advice ofexperts who offered words of caution about Beijing’s capabilities andinterests.  The initialChinese victories in late fall of 1950 resulted from acolossal intelligence failure on the part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se failures ranthe gamut from political, to strategic, to operational, to tactical.The politicization ofAmerican expertise on China follow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RC meant thatU.S. policy makers struggled to understand Chinese messages. TheUnited States also misunderstood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Moscow,Beijing and Pyongyang, treating the group as unitary actor without appreciatingthe serious poli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ountries.  On an operationallevel, advancing U.S. forces paid little heed to warnings of Chineseintervention. The United States failed 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North Korean buffer to Beijing, failed to detect Chinese preparations forintervention, failed to detect Chinese soldiers operating in North Korea andfailed to understand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the Chinese forces. This lack ofcaution stemmed from several sources. The U.S. military, having had experiencewith Chinese Nationalist forces during World War II, hadlittle respect for the capabilities of the PLA, especially outside ofChinese borders. Americans overrated the importance of air superiority at thetactical and operational level, not to mention the relevance of nuclear weaponsat the strategic level.  启示  ?  1950年初,对于双方敌对阵营,冷战政治虽未形成,但已初具雏形,苏联耗时几年的时间加强对东欧的控制,并且,解放军在中共领导下取得了胜利,建立北京政权。共产主义与反共产主义在全球竞争舞台上演绎了一场零和游戏,恰好在这种背景下,华盛顿主流思想认为,是北朝鲜突破38线实施大规模入侵(invasion),挑起朝鲜战争。  溃败失意的国民政府在美国国内依旧活跃,国民政府对美国拥有一套颇为有效的公关手段,宋氏家族与亨利卢斯关系紧密。这个有影响力的国内游说团促使美国插手并扩大干预,与此同时,专家团提出的有关北京潜力和利益的警告也被(刻意)忽视掉了。  中国在1950年秋末初胜的结局源于美国一方,情报系统的巨大失误,失误包括政治,战略,作战,战术等各个方面。对于中国,美国政治专家认为,随着PRC的建立,美国决策者本应该尽力去了解中国人的想法,美国同时也曲解了莫斯科、北京、平壤之间复杂的关系,把他们当做一个整体来对待,没有意识到这些国家间严重的政治分歧  在操作层面,先进的美军部队没把中国政府的警告当回事。美国未认识到解朝鲜作为北京缓冲区的重要性,未发现中国进行干预的准备工作,未发现中国士兵在朝鲜的动作,未充分认识到中国军队的整体实力。这些疏忽源自几个方面。(首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凭着国民党军队的表现,揣度PLA的作战能力,尤其是在中国境外的时候,(其次)战略层面上在不考虑有关核武器的情况下,在战术和作战水平上美国人过高估计空中优势的重要性。  Conduct  The People’sLiberation Army appreciated the significance of U.S. air superiority overthe battlefield, as well as the effectiveness of U.S. armor andartillery. The PLA (or PVA, as the expeditionary force in North Korea wasdubbed) attempted to fight with the hybrid insurgent tactics that ithad used to prevail in the Chinese Civil War. This involved using lightinfantry formations, designed to move and attack at night, in order to avoidU.S. airpower and concentrated American firepower. These tactics allowed thePLA to surprise U.S. forces, which were uncertain of the magnitude of Chineseintervention until it was too late to do anything but retreat.  Similarly, theUnited States fought with the tactics (and often the weapons) that it had usedin World War II. Although North Korean armor and artilleryhad outmatched unprepared U.S. ground forces in the opening weeks ofthe war, by the time of the Chinese counteroffensive, theUnited States was fielding mobile, armoredforces and employing combined arms tactics. These weapons andtactics allowed the United States to inflict severe losses on Chinese forces,even as it gave up wide swaths of territory.  The U.S. Air Forceand the U.S. Navy expected to conduct sea and air operations in what we nowrefer to as a permissive environment, without significant interference fromCommunist forces. The N the Air Force was wrong. Expectingoverwhelming advantages in training and material,the U.S. air forces found cagey Communist forces equipped with the MiG-15interceptors, which could outfight American piston-engined aircraft and mostearly jets. Formations of B-29s attempted to conduct daylight precision bombingraids of North Korea, finding that MiG-15s could cut them to pieces. U.S.forces, fresh from the bloody organizational fights that had birthed the U.S.Air Force, also struggled to develop a compatible, cooperativeground-air doctrine. Still, despite the problems, the UnitedStates managed to establish and hold air superiority for most of the war, usingthat freedom to inflict severe damage on Chinese and North Korean forces,infrastructure and logistics.  组织实施  PLA在战场上充分认识到美国空中优势的重要性,以及美军装甲部队和炮兵部队的有效性。此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或称志愿军)试图用游击战术,这种曾取得中国内战胜利的战术进行作战。为了避免美国空军、炮兵火力的集中打击,他们利用轻装部队在夜幕掩护下实施机动和攻击。解放军利用这些战术对美军实施突袭,美军始终无法确认中国参战规模,直到反应过来,他们已经无影无踪了。  与此同时,美国还在用二战时的战术(和常规武器)进行作战。尽管在开战的头几个星期,北朝鲜的装甲和炮兵部队战胜几乎毫无准备的美军地面部队,利用中国反攻之际,美国部署移动装甲部队并实施联合作战战术。美军的这些武器和战术让中国军队付了出惨重的代价,甚至让他们丢掉了大片占领领土。  美国的空军和海军以为在海空战场上应该很轻松,几乎不会遇到来自共产主义军队的抵抗。海军判断是对的,空军错了。培训资料里认为有绝对优势,但美国空军发现GCD军队暗中装备了米格-15截击机,这种战机可以击败美国活塞式战斗机和大部分早期型号的喷气战斗机。B29轰炸机编队打算在白天对北朝鲜实施精确轰炸,结果被米格15战斗机打得七零八落。美军开始从这场残酷的兵团作战(吸取了教训)重新组织美国空军,同时努力打造一个协同的,地空联合的作战理论。然而,尽管出现了这些问题,但在大部分战斗中美国仍掌握着制空权,这种制空权给中国及北朝鲜的基础设施和后勤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Lessons andLegacies  The most importantlegacy of the first Sino-American War is the enduring division of the KoreanPeninsula. Following the exhaustion of the Chinese counteroffensive, neitherside really threatened to throw the other off the peninsula. The relationshipsbetween Seoul, Washington, Beijing and Pyongyang have changed mightily over theyears, but the conflict remains frozen along the geography established in1953.  Many of theproblems have stayed the same, despite the fundamental transformations thathave overtaken global politics. Beijing has grown tired of the antics of itsNorth Korean client, just as South Korea has grown significantly inwealth and power. But North Korea can still threaten the security andprosperity of the Republic of Korea, and threats to the DPRK are still felt inBeijing.  教训与后患  第一次中美战争所遗留下来的最大的问题是朝鲜半岛长时间分裂。随着中国攻势出现疲态,双方都承认无法把对方赶出朝鲜半岛。时过境迁,汉城,华盛顿,北京、平壤之间的关系虽发生了巨变,但冲突仍摆在1953年画出的那条线上。  尽管全球政治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很多问题依然无法解决。恰逢南朝鲜财富和国力逐步大幅提升,北京逐渐厌倦了他这位行事怪异的朝鲜客户。但北朝鲜仍能威胁到韩国的安全和繁荣,北朝鲜所受到的威胁北京也一样能感觉得到。  China and theUnited States remember this conflict much differently. For the United States,the Korean War represe a war fought for justice, but withoutsatisfactory resolution. Americans’ most enduring memory of the conflict camethrough the television show M.A.S.H., which used the war as aproxy for talking about U.S. involvement in Vietnam. Even this memory has begunto fade, however.  For China, the warrepresents a remarkable victory over imperialism in the face of overwhelmingodds. It introduce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o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with a (literal) bang. At the same time, the legacy of the war complicated China’sinternational situation. In part because of the memory ofChinese intervention, but also in combination with China’s domestic politics,the United States managed to keep the PRC isolated from the internationalsystem into the 1970s. Today, the PRC poses a quasi-imperial threat toneighbors all along its vast periphery, while at the same time representing oneof the three major tent-poles of the growing global economy.  回顾这次冲突,中美的看法截然不同。美国认为朝鲜战争是种错觉(错误的战争);一场正义之战,却没有圆满解决。一直以来美国人对这场冲突的了解来自电视台播出的《陆军野战医院》电影。这部电影在讨论美国介入越南时常把这场战争描绘成一场代理战争,无论如何,即使这样也没给人留下什么深刻印象。  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场在毫无胜算的情况下,战胜帝国主义的伟大战争。伴随着一声巨响,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在世界之林(原文)。同时,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复杂的国际环境。一部分源于中国干涉的印象,再加上中国国内的政治斗争,美国成功地在整个70年代把中国排除在世界体系之外。时至今日,中国以一副准帝国的姿态仗着庞大的身躯欺压周边邻居的同时,还成为了全球经济三大支柱之一。  Militarily, thepolitical, social and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that produced mass infantrywarfare in Korea in the 1950s no longer hold. The United States hasgrown accustomed to fighting opponents who excel in hybrid warfare,but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has been out of that business for decades. Theground forces of the PLA are now transitioning between mechanized and postmechanizedwarfare, while the air and sea forces are in the process of perfecting theworld’s most extensive anti-access/area denial system. If conflict were tohappen again, China would challenge U.S. control of the air and seas in a waythat it never did during the Korean conflict.  The mostinteresting, useful lessons may involve botched war termination. TheKorean War dragged on for nearly two years after the settlement of the keystrategic issues became clear. Nevertheless, poor communicationbetween Washington and Beijing, combined with reputational concerns on bothsides, inflated minor issues—such as POW repatriation—andextended the war well beyond its productive limits. That the United Statesviewed its conflict with China as a proxy war complicated the problem, asAmerican policy makers became obsessed with the message that every action sent to theSoviet Union. Inany future conflict, even as political questions associated withescalation and reputation loom large, Beijing can likely count on havingWashington’s full, focused attention.??????  在当今军事,政治,社会和科技的环境下,不太可能出现1950年发生在韩国的那种大兵团作战的场面。美国已习惯同擅长各种作战方式的对手作战,但近几十年来解放军却几乎没怎么打过仗(缺少经验)。中国军队现在正向现代与后现代战争之间做转变。同时正把海空力量逐步打造成世界规模最大的反介入、区域拒止系统。如果战事再起,中国会在某种程度上将向美国所控制的,在朝鲜战争中从未涉猎过的海空领域,发起挑战。  最有意思的是,有益的经验或许能终止战争。对于朝鲜战争,在关键战略问题上达成和解之前,拖拖拉拉打了近两年。然而,华盛顿和北京之间却很少沟通,联系到双方都关心的声誉问题,一些小事被化大——如战俘遣返问题——迫使战争扩大的因素远大于有效遏制战争的因素。美国把同中国的这场冲突看做是一个复杂的代理战争问题。美国决策者们迷信来自苏联的每一个消息。在以后任何的冲突中,当相关政治问题激化到足以影响声誉时,?北京或许能得到华盛顿的充分关注。  Conclusion  There was nothinggood about the last Sino-American War, not eventhe “peace” that resulted from it. The experience of this war, now nearlyforgotten on both sides, should serve as a grim lesson for policy makers inboth Washington and Beijing. The Korean War was anything but accidental, but miscalculation and miscommunication both extended andbroadened the war beyond its necessary boundaries.  Robert Farley isan assistant professor at the Patterson School of Diplomacy and InternationalCommerce. His work includes military doctrine, national security, and maritimeaffairs. He blogs at Lawyers, Guns and Money and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ndThe Diplomat.  结论  这是中美之间一场毫无意义战争,它甚至连“和平”都谈不上。这场战争所带来的教训,双方都已忘却的差不多了,但这应该成为华盛顿和北京决策者两方都应该吸取的惨痛教训。朝鲜战争虽非偶然发生,但误判的扩大和误解加深突破了战争所应有的局限。  ?  作者罗伯特法利
楼主发言:2次 发图:0张 | 更多
  麥克阿瑟要用原子彈了  是英國極力反對  要不是美國綁手綁腳  你就吃原子彈了
  “(首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凭着国民党军队的表现,揣度PLA的作战能力,尤其是在中国境外的时候,”  总结的非常到位: 一个国民党将军回忆说了:老共就用3年时间就把我军就被干的一塌糊涂。以为国军是垃圾,对上老共这会知道利害了吧。
  中国万岁!!!中国富强!!!骂我的操你娘!!!懒得解释,去看金一南的演讲。
  PLA在战场上充分认识到美国空中优势的重要性,以及美军装甲部队和炮兵部队的有效性。此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或称志愿军)试图用游击战术,这种曾取得中国内战胜利的战术进行作战。为了避免美国空军、炮兵火力的集中打击,他们利用轻装部队在夜幕掩护下实施机动和攻击。解放军利用这些战术对美军实施突袭,美军始终无法确认中国参战规模,直到反应过来,他们已经无影无踪了。  ------------------  对一支从来没有大规模集结的队伍,  怎么使用原子弹?  原子弹很贵的,不是用来打分散目标的。  
    完爆阿路
  长津湖第一战  骑兵1师是美国陆军的宠儿,享有“开国元勋师”之誉。该师创建于独立战争时期,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组建160余年来从未吃过败仗。 朝鲜战争爆发后,骑兵1师作为陆军“王牌”首批入朝,且一直担当主攻任务。  1950年10月,美军以骑兵1师为先锋,越过清川江,向中朝边境快速推进。10月31日,骑兵1师的先头部队骑8团进抵朝鲜北部的云山,师主力则在云山以南的龙山洞。骄横的骑兵1师做梦也没有想到,它已经钻进了秘密入朝的志愿军劲旅39军设下的“口袋”。原来,志愿军自10月19日入朝后,利用敌人不知虚实之机,昼伏夜出,已悄然在云山周围布防。  11月1日下午5时,在炮火掩护下,蓄势待发的39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敌人发起猛攻。一场王牌对“王牌”的较量开始了!志愿军战士冒着密集的炮火冲杀,一时间喊声四起,刀光剑影。美国大兵从未见过如此神速的冲锋,更不适应近距离的白刃战,渐渐乱了阵脚。骑8团陷入重围,濒临灭顶之灾。  为援救骑8团,骑兵1师立即组织骑5团进行增援。虽然骑5团动用飞机、重炮和坦克狂轰滥炸,把阵地变成一片火海,但志愿军将士浴血拼杀,死战不退。经过两天两夜的苦战,骑5团不仅未能前进一步,反而在阵地前抛尸400具,骑5团团长也在战斗中被击毙。 严酷的现实使骑兵1师的师长盖伊少将认识到:面对铁桶般的包围和志愿军的勇猛攻击,任何企图救援骑8团的努力都是徒劳的,很可能还会全军覆没!因此,他不得不决定,放弃救援,让骑8团自行突围。激战至11月3日晚,围困于云山的骑8团数次倚仗飞机、坦克突围,均未得逞,终被全歼。  此役,志愿军歼敌2046名(其中美军1840名),击落敌机1架,击毁和缴获坦克28辆、汽车176辆、各种火炮190门。这是中美军队在朝鲜的首次交锋。志愿军不仅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而且使“开国元勋师”遭遇了160多年来的首次失败,在西方乃至世界都引起了强烈反响。  战争结束后,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骄傲地宣布:“从没吃过败仗的美国‘常胜师’——骑1师这回吃了败仗,败在我们39军的手下!”而美国人则惊呼:“我们碰到了一个值得尊重的可怕的对手!”
  “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如果中国人没有于1950年11月在清长战场稳执牛耳,此后的世界历史进程就一定不一样。”  ——摘自英国牛津大学战略学家罗伯特.奥内尔博士著&清长之战&。
  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由发源于黄草岭的长津江向北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形成长津湖,最后注入鸭绿江。1950年11月,中美两支王牌军在这里展开的一场改变历史进程的战斗。  为了查清志愿军参战兵力和意图,从11月6日开始,“联合国军”以部分兵力对朝鲜进行试探性进攻,东线美军主要是,海军陆战队第1师和步7师,还编有英国、土耳其各一个旅,共约 9万余人,沿黄草岭推进。美军步兵第七师一部沿丰山向北,南韩军首都一师据守明川,蛰伏在长津湖地区。准备攻击这支强大的”联合国军”部队的,是志愿军九兵团。该兵团由20军、26和27军组成。  11月21日,20军隐蔽进到柳塘里西南,27军潜到柳塘里和新兴里北部,26军作为预备队,由厚昌地区向长津湖靠近。九兵团的部队是准备台湾战役的主力。每个军都是四四制加强营,甚至都是五五制,共计有近15万人。由于长期在南方作战,部队没有任何寒区作战经验和思想准备,很多人都还是第一次看到雪。美国形容,这支经验丰富的部队行动非常诡秘,在美军24小时不间断的侦察中,也能将10多万人的部队神不知鬼觉地潜到长津湖周围志愿军虽然人数优势,但其给养和装备极其缺乏,部队防寒装备是空白。  九兵团的战士大多来自南方。长津湖地区是朝鲜北部最为苦寒的地区,海拔在 米之间,林木茂密,道路狭小,人烟稀少,夜间最低温度接近摄氏零下40度,当年又是50年不遇的严冬。志愿军士兵穿着都是华东温带的冬季服装,团以上干部的棉衣还没有发放。原准备在辽阳、沈阳等地稍事休息并换装,但由于朝鲜战况紧急,20军的列车开进山海关时,总参谋部派高级参谋拦住列车,宣读了中央军委“紧急入朝”的命令。十几列火车只在沈阳稍停片刻,就继续火速开进。停车的时候,东北边防部队看见入朝部队如此单薄的衣装大吃一惊,立即动员干部战士脱下身上的衣帽换给这些部队,但数量极少,而且部队停车时间极短,连当时脱下的衣服很多来不及送上列车。  这些被冻得瑟瑟发抖的部队依旧士气高昂,在缺乏地图的情况下,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隐没在朝鲜冰雪皑皑的群山中。因为美军的空中优势,白天无法行动,只能在夜间行军赶路。当地朝鲜人冬季晚上都不到户外的,而志愿军则要雪夜行军。  在第一天行军中,就冻伤了700余人。志愿军每个班只有1—2床棉被,士兵休息时,将它垫在雪地上,大家挤在被子上只是保持不被冻僵,根本谈不上取暖。美军白天掌握着制空权,九兵团本来稀少的汽车,也被炸得所剩无几。志愿军辎重装备无法运送,所有重型装备都被留在后方,部队轻装携轻便火炮徒步行军。由于体力有限,部队只到战斗打响前这些部队少至两天,多至9天,已经没有吃上一顿热饭,有的只能靠打死的马匹和牲畜为生(那时候还没有开始用炒面作口粮)。在冷得浑身战抖的同时,还得靠吃冰雪解渴。
  沿长津湖行进的美军部队主力是海军陆战一师,是美国海军陆战队中历史最长、参战最多的一支“王牌”。二战中,它是美军太平洋战场历次登陆战的开路先锋,被誉为“美利坚之剑”。这支部队是美国的骄傲。陆战一师参加过太平洋战争中瓜岛和冲绳最艰苦的战斗,与誓死不降拼命作战的日军精锐浴血奋战,而且所向披靡。在太平洋战争中,曾有陆战1师的美军士兵,用手紧握手榴弹伸进日军地堡爆破,防止日军将手榴弹推出,可见其战斗精神非比一般。朝鲜战争中该师率先在仁川登陆。当听到美军步兵第7师已经进入鸭绿江边惠山镇的消息后,这支部队高昂的士气达也到了顶峰,尽管严寒也出乎美军意料,但他们利用空投补充防寒装备,一路大踏步地向北推进。然而,这支“王牌”的运气并不好。  11月27日,长津湖一带开始普降大雪,气温到了摄氏零下40多度。气候严寒给作战和弹药补给都带来了极大困难,但是为了抓住美军兵力拉得分散、尚未发现志愿军集结的有利时机,九兵团果断决定发动进攻。黄昏,在冰天雪地里已经隐蔽守侯了6天,而且又冻又饿的志愿军九兵团义无返顾地向强大的“联合国军”起了猛烈突袭。两支王牌军在冰天雪地中,展开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惨烈交锋。  对美军来说,志愿军的攻击来得很突然,部队仿佛是从地下冒出来一样向美军猛烈冲击。尽管此前志愿军派出过侦察分队潜入美军后方,有的还进行了破坏活动,美军侦察兵也曾发现长津湖附近山上有小股不明部队活动,但美军还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第二十军和第二十七军的步兵们经过一夜战斗,把一字纵队行进的机械化美军陆战第一师切成了四段。  最初,很多美国兵都是在睡袋里面被打死或者俘虏的。由于重型火炮全部未能跟进。只有少量轻便火炮伴随步兵行动,无法对迅速用坦克防护起来的美军防御阵地形成实质性威胁。志愿军携带的迫击炮炮管因受冻收缩炮弹根本放不进去,轻机枪必须时常拨动枪机撞针才能保证随时都能打响,能用的武器只有步枪、冲锋枪、刺刀和手榴弹,手榴弹竟然成了“重武器”。  当冲锋号吹响时,被冻得快神智不清的志愿军士兵立即从雪地爬起来,猛攻公路上的美军纵队,也有很多因为卧倒时间长已经被冻死没能起来,还有许多勇敢的士兵拖着被冻得坏死的腿冲锋。完全被钢铁包裹起来的美陆战第一师和美步兵第七师的部队,同样是久经沙场的王牌劲旅,老练且极其顽强。
  虽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美军的应变能力不俗,战术也很独特。他们将200辆坦克在几个被围地点迅速构成环形防御圈,顽强的支撑。机械化部队集中火力横扫潮水般进攻的志愿军部队。美军工兵在很短的时间里,冒着炮火迅速开辟临时机场或空投场,一些美军飞机也顶着枪林弹雨降落,后撤伤员,同时运来武器弹药和御寒装备。美军夜间进行了顽强的防守,坚持白天再依靠强大的地空火力掩护,向攻击部队发动猛烈反扑。志愿军部队基本全是步兵,只配置了少量轻炮兵。装备多数是日制的友坂三八步枪,有部分M1卡宾枪和汤姆森冲锋枪,轻机枪是捷克式、布伦式等。步行翻山越岭携带的迫击炮炮弹也很有限,相对于美军的自动武器和坦克装甲车,志愿军火力严重不足。  志愿军的步兵在战斗中是不太可能得到自己多少炮火支援的,伴随步兵的志愿军炮兵只有少得可怜的弹药,因此只能靠丰富的战斗经验和顽强的战斗意志,尽可能隐蔽接近到手榴弹投掷距离,然后,突然投出大量手榴弹,紧接着发动猛烈冲击,以此战术打垮对手。  夜幕是这种战术最好的保护伞,志愿军的士兵们能利用夜色风雪掩护,隐蔽接近公路上的美军。志愿军最大的敌人是严寒。部队毫无寒区作战经验,冻伤减员异常严重,大大超过了战斗减员。  就是在这样情况下,还一再成功突入美军阵地,但都因火力不足,冻伤严重,不能于当晚解决战斗,天亮后,遭到美军凶猛的反击,又不得不一再撤出。美陆战第一师确实是美国军队中最为凶悍的部队,西方人内心的荣誉与尊严,促使美军士兵也战斗得异常凶猛顽强。为对付志愿军近战,美军不断向附近发射照明弹,将战场照得如同白昼。他们用加兰德步枪和勃郎宁自动步枪、机枪、M3冲锋枪等,构成密集的近防火力圈,拼命开火阻挡志愿军浪潮般的突然进攻。大口径机枪和迫击炮配合坦克,拦截远处不断运动接近的志愿军散兵线。美军士兵后来称,这种不间断的拼命齐射为“疯狂时刻”。  一些美军的机枪由于整夜都在连续射击,在零下40度的气温里也打得滚烫而产生卡壳。美军炮兵迅速展开牵引榴弹炮,对周围山地上的目标开火,用炮火配合飞机将志愿军可能隐蔽接近的地段反复的“犁”。美军依仗强大的火力压制四处冒出来的志愿军进攻部队,很快稳住了战线,争取时间建立自己的袋形防御阵地。即便是美军精良的武器装备在严寒中也麻烦不断。有些枪支被冻住撞针瞎火,车辆熄火,稍不注意发动机水箱就被冻裂等等。
  十个小时连续的战斗,使美军的武器也达到了使用的极限。黎明时分,一些机枪发生卡壳。部分美军携带的弹药也快耗尽,志愿军的攻势却仿佛没完没了。“只要美军火力稍弱,四处就响起冲锋号和哨声、喇叭声,又冒出凶猛进攻的中国人和横飞的手榴弹”。一些美军士兵祈祷剩下的弹药能撑到天亮空投的时候。长津湖全线整个晚上都在猛烈的交战,第一夜战斗打成了胶着状。在夜间的战斗中,经验丰富的美军发现,志愿军比瓜岛和冲绳的日军更难对付。那些曾令美军胆寒的日军敢死队只是些刻板冲锋的呆瓜而已,尽管狂热和气势汹汹,但很多缺乏战斗经验,用机枪一下就能扫倒大片。而志愿军步兵却冷静和老练得多,遇上扫射就迅速卧到,利用地形不断跃进。有时候一个班集中火力,也不容易打中不断运动靠近的志愿军步兵。美军上尉斯比尔描述:“我们飞机和大炮的火力是相当强的,经过几十分钟压制的轰炸与轰击之后,满以为敌人的阵地一定已经被摧毁了,而且飞机的侦察也向我们证实这一点。但是,当我们的步兵向前冲锋夺取敌阵的时候,却遭到密集的机关枪与手榴弹回击,我们真不明白敌人那边是怎么回事”。  整个28日白天,美军都在设法打通被截断各部阵地。美军指挥官们意识到,遇上了“极其强硬的对手”。美国空军的文件也记载:中国军队是亚洲的一支游击军队,来自农民的士兵每天只吃很少一点口粮,就能作长途行军。他们的士兵在中国的多年内战中,已经习惯于夜间行军、作战和昼间隐蔽了。中国军队善于偷偷摸摸行动,受过高度的训练,而且生活简朴,是联合国军地面和空中部队很难对付的敌手。
  鏖战至11月30日,陆战1师被迫下达撤退命令。12月1日,该师借助强大地空火力的掩护,分头突围南撤。志愿军抓住机会,对陆战1师进行层层阻截,延缓了陆战1师的撤退速度。如,仅从柳潭里到下碣里21公里的路程,就耗去了这支“雄师”整整3天时间。12月6日,美军大难不死的各部官兵会合,随后又开始新的大溃逃。在冰雪覆盖的山间公路上,志愿军战士冒着猛烈的空中火力,向陆战1师发起一次次攻击。在一段被称为“地狱溪谷”的路段上,志愿军与敌军展开近战,击毁汽车和战斗车辆100余辆。道路上,美军的尸骸随处可见,成了名副其实的“死亡之路”。难怪美国战史学家痛心疾首地形容,此次125公里的撤退,对陆战队来说,“简直是一次地狱之旅”。  12月15日,蓬头垢面的陆战1师官兵终于到达东海岸的兴南港。此时,他们早已精疲力竭,狼狈不堪。在费力挡住尾追的志愿军后,这些残兵乘船仓皇南逃,在圣诞节前夜上演了一出敦刻尔克式的大撤退,避免了全军覆没。  长津湖之战,陆战1师伤亡4418人,另有7313名非战斗减员。这在其师史上是从来没有的,从此风光不再。战后多年,陆战1师的作战处长鲍泽上校还心有余悸地说:“幸亏中国人没有足够的后勤支援和通信设备。否则,陆战1师决不会逃离长津湖……我相信,长津湖的冰天雪地和中国军队不顾伤亡的狠命攻击,是每一个陆战队员心中,永远也挥之不去的噩梦。”  阵亡的海军陆战队员及士兵被临时安葬在兴南港附近,在1954年7月至11月的光荣行动,双方交换阵亡士兵的尸体,余下的4,167名美军士兵及海军陆战队员,被用来交换13,528名中国士兵及北朝鲜士兵遗体。另外,有546名在战俘营死亡的美军士兵被送到韩国。在光荣行动后,共有416不知名士兵被安葬在Punchbowl Cemetery。在1990年至1994年,北朝鲜起出超过200具士兵的尸体,很多未能辨形;从1996年到2000年,在接壤中国边境地区,找到另外220具尸体。
      
  列强地位都是打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
阿三搞什么非暴力不抵抗,是 永远不明白这个道理的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美援朝战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