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甜让现货投资赔钱人赔钱了吗

两年做出一家“四无餐厅”估值过亿,鼎盛时他却选择了放手
发布时间:
犹记得青腾创业营一周年庆时,青腾北京地区CEO集聚人人湘庆贺,这家主打湖南米粉的餐馆,赢得了众多CEO的好评。人人湘让餐饮这个在中国历经了千年历史的传统行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有了一些不一样。青腾创业营一周年庆,两期学员在人人湘聚餐人人湘和香橙互动正致力于餐饮行业的消费升级和打造互联网+餐饮的新消费模式,打造“四无”餐厅(无服务员、无收银员、无采购员、无大厨),并希望将这一模式,分享给众多的餐饮人。作为一个湖南人,刘正选择了流淌在湖南人血管里的“米粉”,作为他实践餐饮业升级的切入口,目前人人湘已售出了30万碗以上的米粉。这曾被CNN、《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俄罗斯电视台、印度电视台、韩国电视台、台湾中天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过的中国“未来”餐厅究竟具有怎样的创新与魅力,刘正在访谈中谈到了他创立人人湘和香橙互动的初心、规划和野心。让天下餐饮人的生意不再难做,成为了他个人创业的最大目标之一。刘正,青腾创业营二期学员,人人湘、香橙互动创始人| 以下根据刘正采访实录整理:让天下所有餐饮人的生意不再难做Q:你的创业初心是什么?刘正:我是地道的湖南人,其实很多湖南人自打出生开始,TA骨子里流的根本就不是血液,而是米粉。过去十几年里,我一直在通讯、IT等行业中不断历练自己。到了35岁这个阶段,我觉得应该去为社会做出更大的价值,去做一些跟互联网、餐饮相关的事情,把自己的故乡、自己的爱好、过往的经历结合起来。我现在做的人人湘和香橙互动,实际上是把餐饮跟互联网做深度结合,为餐饮行业做一款智能化的产品,并把这款产品开放给更多的餐饮人,让他们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享受餐饮与互联网所带来的迭代。我也希望“天下的所有餐饮人生意不再难做”。Q:创业共经历过哪几个阶段?刘正:我们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我们称之为“做一碗湖南米粉”。就是两年前创业的前11个月周期里,我们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做产品,包含线下和线上的产品。线下的产品,比如餐饮的品类;线上的产品,就是我们基于微信打造的这一套餐厅的无人化的系统体验。第二个阶段,我们在做一个“四无”餐厅。我们认为餐饮跟互联网应该深度结合,于是我们在餐厅中尝试性地用互联网菜单去掉了服务员;通过互联网支付去掉了收银员;通过互联网的大数据和进销存去掉了采购员,同时我们也在尝试把餐厅中成本最贵的大厨放到了中央厨房,让他的手艺变化料包,把料包再放到厨房中只是做一个轻加工,就能够实现这个餐厅中没有大厨了。我们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第三个阶段,当下我们在做的是一场餐饮界的革命。在过去这两年里面,我们总结出来人人湘产品的精髓主要在四个方面:第一,重构了餐饮企业的成本结构;第二,提升了餐厅的运营效率;第三,降低资金管理的风险;第四,打破了连锁企业的扩张限制。我们认为这四个点应该开放给更多的餐饮人,让他们避开我们在过去这两年中踩过的坑,用我们做出来的产品,共享我们这群创新者、创业者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给这个时代可能带来的伟大变化。这是我们现在重点布局、希望投入更多精力去做的一个方面。北京霄云路,人人湘智能餐厅Q:哪一轮融资最艰难?我们在去年4月的时候启动A轮,5月的时候已经有好几家机构给了我们term,而且估值都蛮高的。但由于我当时缺乏这种经验,就想再等等,说不定可能变得更高,于是一直都没有要。但其实5月份的时候已经是寒冬了,6月份极寒,7月份寒得不得了。这在寒冬中融的一笔钱,让我们经历了太多过去从未经历过的事情。当时有投资方临时出现变化,公司的现金流在那时候甚至有断过一次,当时我们已经没有筹码和条件跟投资方去讨价还价了,这些全是我们经历过的。所以这2700万元得来挺不容易的,让我印象特别深。放眼世界,寻求餐饮消费升级途径Q:极致的互联网餐饮体验应该是什么样子?刘正:我假设的场景是这样的:到了用餐高峰期,我首先拿出手机,打开微信,搜索我想去的餐厅,这个餐厅会自动弹出页面,把离我最近的门店信息推送出来。然后,我点进这个门店之后,运用大数据,这家店推荐的第一款产品会在第一栏,卖得最好的产品排第二,我经常吃的排第三,来让我最快地选餐、点餐、支付。接着,系统给我推出一条消息“您的取餐号是xx,您大约在15分钟之后可以下楼取餐。”于是,我可以在办公室再待个10分钟,因为我从我的办公室到楼下可能也就5分钟的时间。5分钟之后我去楼下,正好收到这条推送“您的餐已做好,请您到取餐口取餐。”然后我再自己安安静静地去取餐口把我的餐取回来,吃完,再放回去。我觉得未来的消费升级应该是这样的,一定不是从B端的商家去为B端的老板做很多事情,要更多地去关注消费者,因为消费者才是真正的主流,任何产品只有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会有更多的商家喜欢、去应用。这是我们所做的一些尝试。我们一直在研究全球餐饮的发展趋势。我发现一个特别欣慰的现象,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提升,很多的消费者以及劳动者的素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随着这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减少,老龄化等问题,在一线城市很多劳动密集型的岗位已经很难再找到合适的人员。我想我今后在做连锁店的时候是否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呢?第一,我们再也招不到像以前那么好用的年轻人去做这种基层的服务;第二,我们也没办法像管理以前的60、70后那样去管理现在这一群“年轻人”。这些都是我们的痛点。人人湘原味鱼粉Q:人人湘和香橙互动这两个品牌是什么关系?刘正:两年前,我做了一个餐饮品牌“人人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是尝试着看互联网跟餐饮如何融合。我们先开了几家店,发现了餐饮行业的一些痛点,并根据这些痛点打磨出相应的产品,再把产品放在“人人湘”品牌身上去验证。当我们验证好之后,我就在想,也许下一个机会就来了。所以我们现在更多的是把过去两年所积累的经验,做出来的产品,开放给更多的餐饮人,这是我们现在在做的事情——香橙互动,提供智能快餐厅整体解决方案。前段时间我把人人湘和香橙互动分离了,把我在人人湘绝大多数的股份,赠送给了人人湘的CEO穆剑。他是雕爷牛腩的COO,也曾是百胜和小肥羊的高管,我让他带着人人湘的团队在连锁餐饮企业发展的路上继续大步向前。而我会带着更年轻,一直跟随我的香橙互动的团队去在餐饮的SAAS、餐饮智能化方面努力。让每个员工都能成为伟大的CEOQ:您如何看待创业风口和人人湘的发展关系?刘正:其实人人湘也挺幸运的,我们创业将近三年,每一个风口都让我们赶上。最早的时候赶上了互联网餐饮的风口,我们一下就飞起来了;第二年O2O是风口,我们也是干的跟O2O相关的事;第三年开始出现toB了,我们又是toB的SAAS,这些风口全赶上。 Q:你创业中最大的野心是什么?刘正:昨天晚上看到一条微信推送,说陈华和吴世春的酷讯网,很多从酷讯出来的人都创业了。我把这一条放到了我们的聊天群里,我说我之所以对大家要求高,是因为我不想大家用一个职业经理人、打工的状态去要求自己。我更希望从我们香橙互动走出去的人,今后个个都能成为伟大的CEO,这是我个人最大的野心。我希望我们在做人人湘、在做香橙互动的过程中,为这个创业的社会培养出一群真正有创业精神的创业CEO。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一群人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所以我自己更大的野心,就是在做好人人湘、做好香橙之外,培养一群更伟大的CEO。以后也许会说:“这个CEO以前是我们团队的”,我会更享受这种感觉。人人湘,北京酒仙桥店Q:创业后,自己身上发生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刘正:改变真的挺多的。以前我一直在非常好的企业:国企、外企、民营企业,位置也很高,自然而然会有一种优越感和清高。但走到创业这条路上,我觉得第一件事就是你得学会做“孙子”。很多你之前从来不会干的事,也不得不去干,因为你不仅为了你自己,而是为了你创立的品牌,为了你身后的几十上百个人,我觉得这是最大的变化。第二个,格局。以前很多事会纠结于事物的本身,但走过这几年之后,我们会发现其实事物的本身有时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事物本身所代表的意义。那么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不是关注在这个事物本身,而是在其他关键节点上。当你把这些关键节点做完之后,这个事就已经不重要了。所以我会觉得更加多要学会跳出这个事物,再去看待这个事物。第三个,性格。我记得我在最开始创业的时候就是特别的意气风发,朋友圈也发得特别踊跃。但是最近这些年,我们发现创业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认知。有些时候很多东西你不需要去显摆,更多的是去享受这一个过程,然后更加平淡的处理你每天需要处理的事情,去解决你需要去解决的问题,我觉得就可以了。Q:用三个词形容你在青腾创业营的感受?刘正:互助。我们任何一个人的消息放在群里,其他的同学都会踊跃地帮他出主意,帮他转发,帮他找到相应的人,这种温暖是我这辈子没经历过的。欣赏。每个人身上都会有优点和缺点。在青腾,大家更多地会去欣赏彼此的优点。众人拾柴火焰高,每个人都积极地去学习其他人身上的优点,并把这些优点告诉更多的人,我觉得这是非常非常难得的。激励。因为这个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那么牛,我们的群里面每天发的消息就是谁谁谁哪一轮、哪一轮(融资),可以说班上的每一个人都是网红,在这种团队里你如果掉队的话,你会在心里折磨自己的。当然,班上的同学一定会帮助你,但是创业的人嘛,本身自己都有野心的。之前自己创业是一匹“独狼”,现在在青腾创业营是一群“群狼”,每个人都有狼性,那么狼性带着狼性可能会变得更加的狼性。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是我个人在青腾创业营的感触。人人湘发展图谱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香橙智能快餐厅)
热门加盟项目史上最毒舌投资人 盘点2016年王思聪都怼了谁?_财经新闻_海峡网
您现在的位置:&&&
作为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独子,王思聪一回国就备受关注,人们纷纷议论着这个在国外长大的首富之子会如何在商界叱咤风云,却没想到他另辟蹊径,以网红的方式打出了自己的知名度。
炮轰俏江南董事长张兰造谣、怒斥京东店大欺客、起诉网易和搜狐侵犯自己姓名权&&网红王思聪一路走来就没有怕过谁,更是直言不知&惹祸上身&为何意。凭借&毒舌&王思聪收获微博粉丝2000多万,随便一句话就能登上热搜榜,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流量担当&。本文就来盘点一下,国民老公在2016年有哪些辉煌的&怼&人战绩?
不知道是不是受1月3日生日影响,网红小王上半年很happy,除了感谢明星朋友的生日祝福就是为熊猫TV吆喝,只是抽空关注了一下&阿怡代打&事件,毕竟自己对电竞圈一直着迷。
6月22日,讽刺罗永浩没有实现承诺
事情的起因是,某媒体发了一篇锤粉状告罗永浩虚假宣传案开庭审理的报道,王思聪转发并评论道:&老罗:情怀足够可以自动解锁bootloader&,这一评论不仅是对吃了官司的罗永浩大大的嘲笑,而且也指出锤子手机的确存在虚假宣传,至少承诺的bootloader的确没有为用户提供。
当天晚上,罗永浩就转发了王思聪的微博,并回应:&祝普思投资,万达集团,熊猫TV发展顺利。&
王思聪没再理会,罗永浩却在6天之后又发了一篇题为&44 岁的罗永浩站在被告席上......&的长文,文中公开致歉:&之前某网红转发并讽刺时,我虽然没有与之争吵,但忍不住语带阴损地问候了他全家的生意,使得一些支持者们表示对我的失望,现在想起来还是很惭愧的。&
关于此事,且不论王思聪与罗永浩私交如何(目测不好),但是网红小王这样一掺和,逼得老罗接二连三的表态,对于这个案件的发展也是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7月4日,补刀王石
具体内容见上图,现在,这篇题为&田朴珺撩汉往事
世界这样被走野路子的女人抢走&的文章已被删除。不过有媒体报道称,该文不仅回溯了田朴珺的撩汉往事,并且点评说:&在过去的几年中,田小姐消费的是王石。而随之折损的,还有万科核心管理团队对万科的背书。王石和万科多年累积的声望、人脉,全部打折输送,成就了这样一个独立自主的奇女子。&
回想今年的6月末7月初,正是万科股权之争激烈,王石身陷漩涡最头疼的时候,网红小王这个补刀,真的是让王石本就破碎的心都快碾成粉末了,不过也是可以看出,王思聪对王石本人的成就还是持认可态度的。
9月,多条微博斥责大张伟抄袭
说到抄袭,王思聪在《小葱秀》里直言:&我是一个极其尊重知识版权的人,极其讨厌和鄙视抄袭,所以在我微博上有人@ 我,只要我看到确实在维护自己的知识版权,我都会帮他转发,不管认不认识。&
并且,为了确保真伪,&我会花点时间研究一下,倒不是闲,因为版权在中国本身是近几年才起来的东西,这是市场的一个漏洞,没有人真正去严查去帮助他,我觉得我,一个稍微有点影响力的人,应该去关注一下,去帮他一下&。
这个时候,真的要给国民老公一个大大的赞了,也难怪当王思聪在撕大张伟、于正等人的时候,微博网友们一改往日与网红小张的对骂风,评论基本上可以总结为&就事论事,XXX就是不要脸,老公说得对!&
11月18日,回应冯小刚:导演应该拿作品说话
简单说一下事件大概:冯小刚在微博上公开声讨万达,因为影院给《我不是潘金莲》的排片量太少了,后续还引出了华谊在万达挖人事件和冯小刚与华谊对赌事件。
这次,王思聪属于被动撕,舆论几乎一边倒的站队万达。毕竟一方面冯导因为排片量一事挤走过其它电影,有前科,在这方面本就口碑不好;另一方面,王思聪的回复也很在理,影片刚上映在试水阶段少放点量看效果本就无可厚非,导演应该用作品说话,不应该因为签了对赌,为了票房拿公司的私人恩怨做借口中伤对方,一句&没有人和钱过不去&简直说得太漂亮了!
最终,《我不是潘金莲》上映首日拿下了票房冠军,华谊官方也发声明称冯小刚今年业绩已完成,但是冯导这次选择和资深网红小王开撕,完成了对赌却丧失了人心,可谓得不偿失啊!
11月27日,吐槽支付宝:O2O卖淫还是蛮屌的
支付宝的&交友圈&一上线就引发热议,于是王思聪也就&怼&上了马云爸爸,还故意把支付宝写成了&支付鸨&。
在众多网友评论中,小编以为这条评论应该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心声&虽然嘴贱不讨喜&&但是说出来的东西让我无言以对&&&,王思聪的描述的确道出了这次支付宝事件的主要错误。
马云爸爸想要利用降维法打击微信阻止其连接一切,但是具体的操作走偏了,消费者显然并不买账。目前,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的董事长彭蕾已经发布内部信真诚致歉,所有打擦边球嫌疑的圈子也立刻解散了,支付宝要怎么玩社交,我们只能继续等着看了。
其实,王思聪的毒舌也不总是对外的,&发起飙来连自己都骂&并非空穴来风,他公开吐槽万达酒店、骂自家电影不好看,甚至还说过&现在搞足球的都是二逼&这种话。要知道他父亲王健林曾经打造过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第一个霸主大连万达,近几年更是斥资上亿元扶持中国足球发展。据说有媒体还就此事问过王健林的态度,王爸爸只能回答:&他真说过投资足球很傻吗?我还真不知道。回去我要跟他认真沟通一下。&
责任编辑:金林舒
加载更多新闻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昵称:游客[未登陆]没有帐号?
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安卓APP下载一个价值10亿的创业大坑:错误的专注--百度百家
一个价值10亿的创业大坑:错误的专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专注是创业很大的一个坑。什么叫错误的关注,就是创始人自己的专注,而不是基于用户的专注。
文/金错刀(微信公众号ijincuodao)
昨天在PMx沙龙上,UC创始人何小鹏提出了一个很毁三观的说法:移动互联网上专注不靠谱,专注有时会变成创新的最大陷阱。这也是雷军的一个反思,雷军说,以前在金山是拼命推一个石头,推了好多年,也没有滚动起来。现在,则是在山上踢石头,同时踢几块石头,看哪块滚的快,就重点发力。
什么叫错误的专注,就是创始人自己的专注,而不是基于用户的专注。
最近看到一个例子,博雅互动创始人张伟的反思,这个公司刚在香港上市,现在市值90亿港币,他们创业前8年就一直在一个创业的大坑,是一个价值10亿的坑:
1、最可怕地专注,是专注在一个错误的方向。2001年创业,8年时间,一直把腾讯当做竞争对手,一直做网页聊天工具,一直没有被市场认知。他当时还固执地抱着聊天室产品不放应该算是一个错误。“我那时就是觉得这个事儿符合我的理想,就是要把它做成功。而我忽略了赚钱得有足够多的用户,能产生价值才算是成功了啊!”
2、找到一个微创新突破点至关重要,德州扑克游戏。赚钱是在企业某个阶段促使团队务实的一个手段。
3、在正确的方向专注。“那时我们已经做了3年的棋牌游戏,发现这类游戏其实生命周期是很长的,很难过时。这时,我们确定下来了,这类游戏是我们可以坚守和专注去做的,这是真正长期的价值。”张伟决定,专注做棋牌游戏,把其他的非棋牌类游戏全砍掉。
你在坑里吗?
===屌丝逆袭的分割线:
来源:创业邦 &文 沈凌莉
博雅互动先拒绝15亿元人民币的现金收购,再于上市当日获得800多亿港币的认购意向,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5年前,张伟还把腾讯作为竞争对手。彼时的张伟还是一个绝对的“屌丝创业者”,正面临公司战略转型的抉择:是继续坚持做了8年的视频群聊产品方向,还是彻底放弃做别的?
用现在一句网络流行语来说,当时张伟的状态“很Low”:原有方向看不到“钱”途,还不断被天使投资人周鸿祎、戴志康打击;新方向在不断试错,但团队成员的大部分努力成了“小白鼠”。
但再烂的牌,也至少能有一张可以派上用场。张伟最终放弃了当时风头正劲的社交产品概念,选择了棋牌游戏里貌似距离中国市场最远的一款——德州扑克。
正是凭借这款游戏,张伟和他的博雅互动一路高歌猛进,真正完成了从屌丝到土豪的逆袭。在2013年11月初香港联交所上市当日,获近7.7万人认购,冻资868亿港币,成为香港新股今年到目前为止的“冻资王”。
这个故事的主角集成了所有的小说情节:屌丝出身、找错对手、在错误的方向上坚持8年,然后继续试错,并在这个过程中与投资人、员工不断斗争、妥协、融合,最终成就了一家赚爆了的上市公司!
天使投资200万元变100万元:要还是不要?
1999年大学毕业后,张伟用一个商业计划书向雷军毛遂自荐,加入了当时中国著名的IT公司金山。他去金山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互联网,但当时这还不在金山的战略计划当中。几个月后,张伟奔向了号称要进军互联网的三九健康网,在那里研发网页聊天室。后来他发现,这个聊天系统只是被作为网站的附属功能,他觉得这个价值太低了。2001年,张伟辞职创业,成立博雅互动工作室。
彼时,马化腾还没想到要做QQ,他也正在网页聊天室里找方向,大家都在摸索当中。不同的是,张伟的模式是把软件卖给各大小网站,马化腾是要把软件直接提供给用户。博雅在前面两三年的日子过得还比较滋润,每年能有不错的收 入。但2004年以后团队人数增长了,收入却在减少,公司很快面临不盈利的局面了。
那时,马化腾已经转向做QQ。眼看着QQ越做越大,&
博雅的团队却已经只剩5个人。但张伟立志要打败QQ,他把博雅工作室注册成了公司,办公室搬到一个民居里,5个人的小团队在那里一干三四年。这期间,张伟不拿工资,他去炒股挣钱,可积蓄都赔进去了。“我那时是有点绝望的。”张伟说。
但他不知道正确的方向在哪里。尽管很多人劝他别再做聊天室了,可他下不了决心。
“第一,自己确实渴望能把这个产品做成功;第二,当时项目也还在赚钱,即使关闭聊天室业务的那段时间,每个月还可以赚到5万元。”张伟开始找融资,“当时主要是缺想法,我想让有经验的投资人指点一下”。
他把国内的VC都找了一遍,还尝试自降身价,试图说服对方投资,但都没成功。2007年,张伟在站长大会上堵住了周鸿祎。“你们的这个生意不行”,周鸿祎一番话似乎在后面推了他一把。
“那一下子有点儿醒悟了,我举得是得考虑考虑做点儿别的了,如果能成功的话,按理说8年也该成了啊!”张伟那时这么想。
虽然不看好他当时在做的事,但周鸿祎答应做博雅的天使投资人,他对张伟说:“你的项目没什么意思,但你这个人还不错,这份坚持的精神,值得佩服。”这时,还在做Discuz!的戴志康被周鸿祎拉了进来,周鸿祎让他一起投博雅。那时的戴志康26岁,张伟看着这个一脸笑嘻嘻的年轻人,心里犯嘀咕,“这不就是一个小孩儿吗?比我还小好几岁呢,还来指导我,能行吗?”
戴志康也提不起兴趣。“这就是一个屌丝啊,做了这么多年也没做成什么,挺失败的。”但周鸿祎积极撮合这两个互相看不上的人。他告诉张伟;“别以年龄看人,他虽然年纪小,但经验丰富。”
戴志康看在周鸿祎的面子上和张伟聊了一次。张伟还是很执着于他的聊天室产品,他给戴志康来回演示,可对方没提起什么兴趣。后来张伟又主动找戴志康,给他讲这个产品的设计。在创业公司的早期,老板大多就是产品经理,戴志康和张伟都属于这一类型,所以在这方面两人很有共同语言。
“他给我讲这个产品怎么设计、怎么满足用户需求、把用户弄得很High。我发现,抛开产品方向不谈,它里面的东西做得还是挺到位的。”这个时候,戴志康才开始对张伟有了一些好感。
但让戴志康从心底对张伟刮目相看的,是张伟临拿天使投资时的一个决定。本来周鸿祎最初跟张伟谈要投给他200万,但后来他跟张伟砍价,投100万获得相同份额的股权——后来,张伟才知道,其实是戴志康当时要跟周鸿祎一起投,但他手里的资金有限,如果按照周鸿祎原先出的价格,只够投给博雅的。但戴志康想分出一部分钱投给另外一个项目,他就让周鸿祎跟张伟砍价。因此,原先谈好的200万投资就变成了100万,周鸿祎和戴志康各投50万。在2013年创业邦杂志的年会上,戴志康笑着说:“感谢周总替我背了这么多年的黑锅。” 钱突然少了一半,张伟犹豫了。
“钱打了对折,股份还一点没少,我开始觉得自己挺吃亏的。”拿还是不拿?张伟纠结了一阵子,最终决定:拿!
“看起来是少了100万元,但我还是赚了。周总比我大5岁,我比戴总大5岁,我们3个人的年龄差距10年,这个组合很有价值。对我来说,这和钱多少没关系,我融一回资得到了两个牛×的人和横贯10年的经验。”
张伟这个决心一下,让戴志康心有戚戚。他自己也经历过这种抉择。康盛创想在天使融资时,红杉和周鸿祎都想投资他。两个投资方要占的股份差不多,但开出的价格相差很大。可另一方面,从协同效应上看,显然周鸿祎的投资价值一点也不小。戴志康翻来覆去,最终选择了周鸿祎。“我知道那个过程,当它真正发生在你身上的时候,选择是很艰难的”。
戴志康没想到张伟短短几天就做了选择,自己当年可是足足纠结了2个月,他觉得张伟这个人有格局,人对了!“你要是成功了,事后当然说什么都是对的。但是成功之前,甚至是当你在低谷的时候,能有这种价值理念,想清楚这个事情,是很不容易。”价值理念让两个人擦出火花。
周鸿祎和戴志康在博雅这个项目上有个分工:周鸿祎更多是从战略方向上给建议,实际参与公司的时间很少。戴志康基本上每天都花很多时间和张伟聊,参与经营上的重大决策。
“这个人的创业精神、技术、专业、韧劲都没问题,但是为什么做了8年还没成功,我们就觉得一定是方向错了。好,那只要拧一下方向,不就对了吗?”张伟和戴志康开始一起找方向。
专吃第三世界的“屌丝市场”
很长一段时间,张伟还是一门心思想着怎么把聊天室的产品做起来。他们先做了一个基于Discuz! 的聊天室,做了一大半,从用户量和收入上看,都不太有感觉。2007年,正是Facebook势如破竹的时候,它被认为是社交网络的里程碑。周鸿祎建议张 伟看看Facebook。张伟就把聊天室搬到Facebook上,效果仍然不佳。
张伟后来反思,如果要写一个“博雅失败的1001个故事”,那他当时还固执地抱着聊天室产品不放应该算是一个。“我那时就是觉得这个事儿符合我的理想,就是要把它做成功。而我忽略了赚钱得有足够多的用户,能产生价值才算是成功了啊!”
在戴志康看来,赚钱是在企业某个阶段促使团队务实的一个手段,“它能把一个有理想的团队拉到一个中间状态,那个中间状态就是创造价值”。张伟后来意识到,“戴总和周总,还有红杉的投资人,以及上市之后新的投资者股民进来,他们其实都在不断地挑战你赚钱没有,这都促使我们进一步把理想和价值结合。一个企业要成功,就是要不断地在理想和现实中间交替地验证,企业调整到这两者之间一个中立的位置上,才会持续地创造价值。”
脑筋转过来了,博雅又接连试了其他好几个项目,还是没有成功。但张伟这时已经放下了包袱,放松不少。“我和志康当时的心态就是很愿意去试,快速去做,发现不行总结总结,打不明白再换。”直到2008年6月,戴志康看到Zynga的融资新闻。“这个公司没有网站,只是把它的App放在Facebook上,这在中国是一个很新鲜的事,我就上去玩了一下Zynga当时唯一的产品德州扑克。”戴志康玩儿了几天,还往里充了100美金。他有了让博雅转型做游戏的想法,就对张伟说: “你也玩玩这玩意,看你充不充钱。”过了几天,张伟也充钱了。于是,博雅开始开发游戏。
后来验证出这个转型方向是对的那是后话,但当时在几个月之内有五六个项目,不断尝试、放弃、再尝试、再放弃,这个过程对于团队而言,其实是个充满考验的过程。那时,博雅的团队就是那铁杆儿的5个人。
戴志康后来都觉得神奇,“虽然只有5个人,但是技术、产品、美工等都还是全的”。不过,再铁杆儿也经不起反复换方向地折腾,张伟也担心会耗尽大家的信心。之前虽然做了很久也没成功,但目标是明确的,大家还有一个期望,就是坚持做下去,也许在哪一天就成功了。但后来的频繁调整,却很容易让人感到恐慌。于 是,他想了一个办法,5个人分而治之。
“一个产品做着做着觉得不行,我就拉出两三个人悄悄开始做下一个,让另外两个人继续做前面一个产品。直到这两个人自己发现不行了,缓过神来一看,这边很可能已经成功了,也就开开心心地转过来了。”张伟说。
虽然那时并不完全理解Zynga和Facebook平台的关系,但他们发现Zynga德州扑克游戏的核心技术和他们做的聊天室有相通之处——聊天室是要实时显示发言人的发言,牌类游戏是实时显示发牌和出牌,这正是他们擅长的。而且,Facebook上的数据显示,Zynga的德州扑克游戏用户数量不大,却舍得花钱。所以,他们决定也开发一款类似的游戏,用一个月就做出了《博雅—德州扑克》的雏形,又用了一个月改善用户体验。
那是2008年,开心网、人人、51们即将陆续发展起来,博雅先带着德州扑克去了国内第一拨开放的社交平台试水。很快,有玩家提出,“你们弄个账号,我给你打点钱,你给我充点币”。于是,《博雅—德州扑克》开始收费。在改为收费模式的第一分钟,程序员们还在调试游戏,账户突然多了100元。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出 错了,赶紧排查,后来通过后台对账,才意识到真的有用户付费了。截至当晚12点,赚了2700元。2008年,创业七八年,博雅的年收入终于达到了百万元级。朦胧中感受到的价值终于兑现了,张伟和戴志康都觉得,博雅应该是蒙对了。
但张伟后来有些后悔博雅在当时没有直接登上Facebook。博雅应该是国内社交游戏领域第一批出海淘金者,但并不是第一个。当时公司里有人建议先做国外市场试试,因为那里不仅有海量用户,而且那时的Facebook还不参与分成。可当时的张伟认为博雅实力太弱,还是先在国内的社交平台上做吧。直到2009年下半年,才向海外市场迈出第一步。
进入Facebook以后他们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平台,触角通向全球,在Facebook上要想从一个国家迁移到另外一个国家,几乎是零成本的。起初,他们想通过代理商来开拓海外市场,代理商却认为改良版的德州扑克在Facebook上不可能再有太大机会。于是他们便开始自己买海外服务器,从繁体中文市场开始,逐步向越南、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国家渗透,继而进入西班牙、葡萄牙、德国、法国等国家,就这样开始了国际化。
目前,博雅游戏的大部分玩家并非来自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而是遍布在像泰国、越南、巴西、俄罗斯等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通俗来说,就是“屌丝市场”。
张伟说:“英语系市场我们进不去,但小语种国家和地区遍地黄金,太容易做了。”凭借《德州扑克》《开心宝贝》等十几款游戏,博雅互动曾创下一个月600万美金的收入,而其2011年7月份的国内收入是每个月100万元人民币。
可张伟始终觉得还是错过了一些时机。“回头来看,Zynga70%的用户在美国之外,其实在非英语市场,大家的实力是差不多的。但我们晚了一步,所以在某些地区还是落后了别人一点。其实以我们当时的技术,完全是直接可以杀到美国的,所以国际化我们还是慢了一步。”张伟说。
但回过头来看,戴志康对张伟那时的决定完全赞同。“博雅前面已经踉踉跄跄很多年了,这时候它最需要的是信心。一定要找到一个点,不管市场有多大,先做个验证。所以就先选择从看得见、看似最容易的地方切进来。 ”
游戏赚钱了,张伟还是感到迷茫。“不知道这个行业未来会怎么发展,不知道公司会走向何方。”这种迷茫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看不到企业核心价值时的一种不安全感和恐惧,这个曾经多年追求成功而不得的人,担心没有什么能长久地支撑住现在的成绩。当时博雅一口气做了13个游戏项目,有成功、有失败,有的非常赚钱,&
但看着有些游戏上线几个月之后,就昙花一现消失了。“这不是我的理想啊!”张伟自忖。尤其是看到许多员工在这种周而复始的开发中走掉了,他觉得很痛苦。
张伟那时常常半夜两三点给戴志康打电话,戴志康给了他一个后来被证明非常重要的建议。“其实有时候我也迷茫,这不要紧,既然想不明白,就干脆不想那么多了,先把身边能干的事尽可能地做到最好。”戴志康的感同身受让张伟觉得踏实,他听从了建议,开始定下心来做事儿。做着做着竟然就做明白了,把公司未来的战 略越想越清楚。
“那时我们已经做了3年的棋牌游戏,发现这类游戏其实生命周期是很长的,很难过时。这时,我们确定下来了,这类游戏是我们可以坚守和专注去做的,这是真正长期的价值。”张伟决定,专注做棋牌游戏,把其他的非棋牌类游戏全砍掉。
砍掉的游戏里就包括当时用户增长最快、最赚钱的《开心宝贝》。&
2009年上半年,全民“偷菜”,当时开心农场的用户翻番增长,相形之下,棋牌游戏的增长就缓慢得多。于是,博雅开发了它的第二款游戏《开心宝贝》,2010年时一天狂赚4万美金,这在当时是个很大的数字了。张伟有些摇摆想继续开发其他游戏,但周鸿祎的一句话刺痛他:“你是不是世界第一?”他们开始根本听不进去,但后来发现,这个游戏并不能作为自己的核心价值,而德州扑克因为被分走了一些人手和精力,竟有两三个月的时间没有升级。那 时,Zynga的月营收已经超过1000万美元。
于是,张伟的思路清晰起来——专注做棋牌游戏,将它做到最好。他后来对负责博雅项目的红杉副总裁曹毅说:“棋牌游戏对我来说有特别的意义,我创业已经快10年了,这是我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好的一个机会。它虽然看似非常狭窄,但我也要拼命地钻进去。”
戴志康后来总结:“都在说要专注,但能做好选择,真正学会这一点谈何容易。博雅如今的专注,正是前期反复尝试的体验造就的。”
如果说当时Facebook是蒙上的,专注做棋牌游戏是反复尝试取舍下来的,那么2010年时,博雅开始做手机端的独立App,就是完全自主的。现在说起这一个决定,张伟还颇为自得。他已经不是最初懵懵懂懂的迷茫状态,而是开始前瞻性地为企业把脉未来。“最初接触到iphone,我判断移动互联网一定是未来的方向。能产生这个判断,不是因为我们懂技术,而是当你的决策者不再只看价格、只为赚快钱时,那你的思维习惯会使得你总会看向未来。一旦未来的转折契机出现,自然就能感知到。”张伟说。
榨取董事会价值
2011年7月,博雅宣布获得红杉资本600万美金融资。在这之前,张伟经历了时间最长的一次纠结——要不要融资?他矛盾了8个月。2010年前后,博雅已经非常赚钱了,张伟也不那么迷茫了。不需要钱的时候还要不要融资?融资就意味着要把到手的利润拱手送出去,值得吗?作为天使投资人,周鸿祎和戴志康在这一点上很坚持,力图说服张伟 “你必须要”。
而促使张伟接受这笔投资的关键一环,是早在拿天使投资时就埋下的一个伏笔——当时双方商议,博雅多拿出15%的股份押在那里。若在3年之内,博雅拿到风险投资,这笔钱就退还回来。这在当时是变相地给了张伟一个必须要融资的动力。
张伟对这一点也表示理解,风险投资进来以后,能促使公司更快上一个台阶。和他当初接受打折的天使投资的思路一样——为公司增加外脑,张伟最终接受投资,并选择了红杉。“它与我们的企业价值理念更契合。”张伟说。
红杉投资博雅之后,周逵进入博雅董事会。“博雅的董事会非常互补高效”,周逵评价。第一次开董事会时,大家还都很客气。可第二次会议开始,就让张伟有点接受不了了。
“博雅的团队构成太偏技术了,管理团队还不够强大,这样容易失衡。”红杉的投资人最先指出这个问题。
张伟一听,心里感觉很不舒服。博雅的技术能力强,一直是他很骄傲的事情。刚开始做棋牌游戏时,博雅的竞争对手不在少数。大家陆续都遇到了技术问题,比如Load的速度、支持的同时在线人数以及被黑,很多同类游戏公司都倒在了这些看似最基础也最重要的问题上,但博雅扛住了这些考验才一步步走到现在。
“如果不认可我们的团队为什么还要投资我们?”张伟想。但董事会很坚持要博雅做出改变,张伟用了一段时间才慢慢转过这个弯儿来,很快找猎头、朋友推荐招了一批新人,包括博雅现在几个重要高管,就是那时进来的。
张伟以为没问题了,没想到,董事会又盯上了他的手机。那时,安卓手机的发展势头很迅猛,每个董事会成员都人手一部安卓手机去研究。但张伟是苹果的铁粉,一直不用安卓产品,这一点被董事会批评了很多次。“博雅太过于重视iOS市场了,要加强针对安卓市场的开发。你作为CEO都不去体验,怎么会重视起来?”&
那次在杭州开董事会,所有人一致要求他“必须马上换手机”!张伟这才换了人生中第一部安卓手机。
但引起张伟最大反弹的是在2012年年底的一次会议上,董事会指出博雅的游戏不够移动化,批评他:“你还是PC时代的思维,不懂移动互联网。”张伟当时极其不服,心想,“我从2010年就开始做移动产品。我不懂!你们懂?你们什么产品都没做过。”
博雅虽然从2010年开始就开发独立的手机App,但到2012年时,移动端产品占总收入的比例仍然很低。红杉那时几乎是推着张伟加大对手机产品的投入。张伟说,红杉的投资人回去就给他列了《好的移动游戏的5点特征》,他一看,恍然大悟,“服了!”
博雅虽然早早开始尝试向移动互联网转型,但做法主要是把公司现有游戏移植到移动端,并不是专门开发手机游戏。“一定要针对移动终端的特性设计你的产品,其实他们就是想传达这么一个理念给我”,张伟马上调整移动战略。今年,博雅的移动游戏占总收入的比重上升到30%。
尽管很多时候,张伟都属于被挑战的对象,但事后他都乐此不疲,用周逵的话说,“张伟学习能力强,个性鲜明但心态对认定道理之事,公司的执行力非常强,速度往往比我们想象的快得多”。张伟后来说;“从现金流来看,红杉投的那600万美金投资到现在还趴在账上没动过。但是从管理上、公司的发展角度上,红杉的投资人一进来,就是在拿上市公司的标准要求我。”
拿到红杉的投资之后,张伟主动要求增加开董事会的频率。用戴志康的话说,张伟在“榨取董事会价值”。
最开始,大家商量是三个月开一次董事会。张伟强烈要求缩短到两个月一次。博雅上市之后,又改成了一个半月开一次。就在博雅IPO的第二天,他们就召开了一次内部闭门董事会,讨论博雅接下来的业务战略方向。而这个会议,就是在从香港直达深圳机场的商务车上进行的。
关于张伟积极榨取外脑这件事,戴志康有同感:“我投了几个项目,本来在心里没有厚此薄彼的意思,但为什么在博雅身上我确实花了更多的时间?”张伟说是因为爱哭的孩子有奶吃。戴志康不同意,说:“光哭我也不一定愿意理啊,关键还是这是一个分享的过程。从投资人的角度,其实很愿意被榨取,因为它不光是把公司的哪个问题解决了,其实这是一个共同成长的体验。”
就是在这个阶段,张伟学会了CEO要怎样花钱。
2010年前后,张伟发现,公司的员工流失率挺大的。他很纳闷,“不应该啊,公司的收入好了,方向也定了,难道不应该是前方一片光明吗?队伍应该更忠诚才对啊。”
团队许多微妙的变化,往往先起于感受。2010年的时候,博雅换了一个800平方米大办公室。可能是之前穷怕了,张伟总担心哪天突然又没钱了,因而在装修上不太敢花钱,于是,连装修材料都派员工亲自去砍价,整个办公室的装修只花了3万元。
这种以节省为准绳的原则也体现在了招聘上。2010年,在面试时工资要求在5000元以上的人张伟是不看的。他并没给人力资源部提过这个要求,但可能早已体察到老板的省钱态度,人力资源部自动就把5000元以上的应聘者筛下去了。
后来张伟反省自己,觉得这些现象的根源都在自己的心态上。“装修时让员工放下手里的活儿去砍价,浪费了很多时间不说,关键是让大家在这个老板身上看不到希望。理想是一回事,但同时公司发展了、人多了,每个人也都会有自己的诉求。大家看不到你的分享精神,兄弟们能看到发财的机会才会跟着你干啊!”博雅也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节俭到了一个极端,其实是为公司设置了一道无形的屏障,基本上高水平的人才在那种情况下是进不来的。“我那时真不应该只花3万,我应该 花300万。该花的钱一定要花,而且要花足。”张伟自我检讨。
要花好钱靠的是思想的支撑,在红杉2011年投资博雅之后,张伟的心态才逐渐调整过来。“以前的问题是但凡哪个人跟老板提要加工资,心里都感觉很讨厌,这其实是因为没有一个客观认知的标尺。”张伟总结,“比如一个人要年薪 100万,答应还是不答应,靠什么决策?当你看懂这个人的价值,你很可能不但会答应他100万的条件,还会再加50万给他,因为他值这个钱。同样,一个没有水平的人,跟你讲100万,你也有理由拒绝他。所以,不能光看价格,这个人要得高我就不录用,那个人要得低我就捡便宜。这是不对的。”
心态扭转过来了,做起很多决定来就都有个长远的价值判断了,虽然仍然会纠结。这一点在后来选择让博雅上市还是被收购时体现得尤为明显。2012年,许多A股上市公司通过收购游戏公司进军游戏行业,有公司开出了15亿元现金的天价。
“这有多可怕,你知道吗?”张伟又陷入了痛苦的抉择。
围绕着钱,张伟细数了自己创业这些年财富增长的情况——创业前8年,博雅的年营业额平均100多万元人民币;做了游戏之后,2009年公司的月营业额是1000多万元,2010年月营业额已经过亿了。也就是说,后两年的月收入都分别是前一年收入的总和。
而到2011年的时候,博雅一个月的收入几乎是前面所有年份收入的总和了。张伟总结了两点来说服自己:第一,财富不是光靠时间累积的,首先必须是在做正确的事,这是前提;第二,财富累积的速度是由能力决定的,而不在时间的长短。想到这里,他有了足够的自信支撑——博雅不卖,上市!
“上市虽然有很多挑战,但是意味着可能有更大的成就,对员工来说也是价值最大化的体现。我觉得如果真拿了15个亿,天天坐在家里数钱的话,我一定会郁闷死的。”
准备上市时,张伟吃了一惊,“红杉在国际市场上的背书太强了。到英国的时候,投资人一听说我们是红杉投资的,一直都OK。”
上市过程中,再一次印证了张伟最初选择红杉时的契合感觉。张伟注意到,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在帮博雅跟资本市场谈判的时候,都是在探讨一个合理的价值,而不是价格,似乎不是要把公司卖得越贵越好。
“我们在香港上市的时候,实际上有800多倍的认购,完全可以把价格定得很高,但是红杉建议我们给投资者留下盈利空间。于是,最后博雅董事会决定,把价格定在中等偏上的位置,而不是顶位。”
要在价值和价格之间做衡量的不光是张伟,还有戴志康。虽然这件事在当时一定程度上是出于无奈,但很多事后看来价值巨大的事情,恰恰就是当时的机缘促成。&
2011年,红杉以600万美元成为博雅互动的A轮投资方,周鸿祎退出,套现2000万元。而戴志康留了下来,事后被问起,他不忘当时的纠结,“我觉得能上市就真的是运气很好而已,我当时也没因为这是我第一个投资项目就一定要坚持下来把它做成什么样,其实我当时挺穷的。”
戴志康当时还在做康盛创想,公司的现金总额还不到2000万元,他那时每月工资2万元。“我的想法其实很多,一会儿想退出来立马就拿2000万干点啥不好。然后再想,不对!这个公司还是挺有价值的。过一会儿再想想,要不然先弄500万花一花?”
张伟说,戴志康当时确实有想法要退一点,但他对戴志康交了底,“支付给周总2000万之后,如果你再退的话,公司现金就不多了。”戴志康只好“再等一等吧”,他也努力说服自己:“有理想的公司会走得更远一些。”
关于作者——金错刀科技观察:每日一干货
@金错刀(ijincuodao):科技商业观察家。微创新提出者,创新派网、微创新研究中心创始人,幸福乡村图书馆发起人。只与创新有关,只分享干货。
阅读:1228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111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公开信抨击人人,称从抢注Kaixin 域名,高仿Kaixin0...
不执着财经 张平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景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