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革是指哪些方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什么怎么改?
  ■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基础上对经济治理理念的重大创新,对于解决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意义重大。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了30多年的高增长,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总量供给不足,需求侧管理功不可没。但仔细回顾一下,以往我们每一次经济走出低谷,实现新一轮经济增长,其实都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密不可分。
  ■ 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管理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两个基本手段,前者重点是解决总量性问题,后者重点是解决结构性问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是以供给侧为重点还是以需求侧为重点,取决于当时的宏观经济形势。
  ■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有底线思维,就是要坚决守住增长和民生两条底线,瞄准既能有效提高供给也能在短期增加总需求的领域精准发力,在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同时重视促进就业等民生改善,确保在“十三五”时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目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可用的供给侧政策工具很多,关键在于提高整体协同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基础上对经济治理理念的重大创新,对于解决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意义重大。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形成经济增长新机制
  从理论上讲,经济增长表现为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增加和效率的改善。当人均收入水平较低时,可以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数量的增加实现经济增长。当人均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保持经济增长就需要靠生产要素效率的持续改善来实现。从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所面临的问题看,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数量的增加实现经济增长的空间已很小,通过生产要素效率的改进培植经济增长新动力则是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了30多年的高增长,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总量供给不足,需求侧管理功不可没。但仔细回顾一下,以往我们每一次经济走出低谷,实现新一轮经济增长,其实都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密不可分。比如,上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主要通过深化国企改革和抓住加入WTO的机遇扩大对外开放,成功抵御危机冲击,实际上就是一种供给侧改革。
  当前,应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仍需要从供需两端发力,但重点要着眼于提高生产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植经济增长新动力和新优势。应当指出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解决中长期经济增长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因此,必须保持战略定力,既要确立必胜信念,又要充分估计所面临的困难,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高度理解和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深入推进,使我国经济在较长时间里保持中高速增长。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眼点是解决重大结构性问题
  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管理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两个基本手段,前者重点是解决总量性问题,后者重点是解决结构性问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是以供给侧为重点还是以需求侧为重点,取决于当时的宏观经济形势。
  当前,影响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重大结构性问题主要有四个:一是投资与消费比例不合理;二是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三是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四是总需求结构不合理。以前,我们主要是通过增加需求来解决结构性问题,每当经济出现增速下降时,我们就习惯于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需求侧管理工具来应对,也确实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应。比如,消费需求相对下降时,通过增加投资来调节;外部需求不足时,通过扩大内需来调节。即使对产业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等重大结构性问题,也通常能通过扩大需求政策,在高速增长过程中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这就导致了各级政府对需求侧管理的过度依赖。
  但是,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增速必然有所下降,重大结构性问题也就无法通过高速增长得到缓解,反而在经济出现下行压力时更为突出。特别是近两年来,由结构性问题所导致的产能过剩严重、杠杆率高企、经济风险上升等问题集中出现,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构成了重大制约。表面来看,这些重大结构性问题主要反映在需求侧,但其根源在供给侧,反映的是经济再平衡能力较弱。比如,投资与消费的比例不合理,反映的是国内供给体系无法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变化;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反映的是我国生产供给过度依赖出口需求,因为可贸易品通常为制造业产品;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反映的是我国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资本在初次分配中占比过高。这些问题的存在,根源在于我国经济在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供给结构跟不上需求结构变化,经济缺乏实现自我修复和平衡的弹性。要适应新常态,就必须改变以需求侧为重点的政策取向,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底线目标是确保在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改善民生
  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不断下行,是改革开放以来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回落。经济增速的下降,尽管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必然结果,但如果经济增速下降幅度过大,就会带来一系列民生和社会问题。因此,确保增长和民生的底线是当务之急。
  需求侧管理的主要政策目标是熨平经济周期,但由于导致当前经济下行的主要根源在供给侧,传统的需求政策的边际效应会加速衰减。供给侧管理的主要政策目标是提升经济的潜在产出水平,但它对总需求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因此,在供给侧发力,不但能有效促进长期经济增长,也能兼顾到短期总需求不足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尽量解决供给与需求的“错配”问题,也要适当扩大总需求,以确保稳增长和保民生的底线。
  就我国经济运行现状看,既能有效提高供给也能有效增加总需求的政策工具很多。比如,近三年来中央出台的一系列简政放权政策,有助于减少交易成本,提高总供给水平;同时也能提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积极性,增加投资需求。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有底线思维,就是要坚决守住增长和民生两条底线,瞄准既能有效提高供给也能在短期增加总需求的领域精准发力,在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同时重视促进就业等民生改善,确保在“十三五”时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功的关键是提高改革措施的整体协同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目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可用的供给侧政策工具很多,关键在于提高整体协同性。
  一是加强供给侧与需求侧管理的协同性。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是要放弃需求侧管理,而是要提高两者的协同性。从以往实践看,供给侧政策与需求侧政策存在一定程度的对立性,如降低企业税负作为供给侧政策客观上要求降低财政支出,但需求侧财政政策的实施又要求提高财政支出。因此,在当前的实践中加强供给侧与需求侧管理的协同性至关重要。提高两者的协同性,关键在于做好结构性文章,一方面将结构性税收政策与结构性财政政策相结合,另一方面将货币政策的总量管理与结构性放松相结合。具体而言,对税收边际成本高、税收弹性大的领域,如小微企业,应采取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亿万群众的创造活力,加速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对税收边际成本低、税收弹性小的领域,如垄断性行业,可采取适当增税的方法,达到稳定各级财政、增加财政政策空间的效果。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投入方向应从铁路、公路、机场等传统基础设施行业转向军工、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农村交通水利、城乡教育卫生以及前景广阔的城乡养老服务业,这不但有助于逐步淘汰水泥、钢铁、煤炭等传统行业中的落后产能,同时有助于刺激高新技术、生物信息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货币政策方面,由于货币总量规模较大,继续全面放松不利于存量的调整和优化,并且大量流动性一旦进入实体经济,就存在引发恶性通货膨胀的风险,应继续坚持定向调控,实行结构性定向放松政策。
  二是加强短期和中长期政策的协同性。一方面,加强力度上的协同性。由于供给侧政策通常具有较长的时滞效应,短期政策在力度上宜大不宜小、宜快不宜慢、宜透明不宜遮掩。中长期政策要稳,相机渐进调整,以稳定全社会的经济预期。另一方面,加强目标上的协同性。由于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政策效应存在对立的一面,各项政策要紧紧围绕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来制定,促进全社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什么样的供给侧政策,都应力求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预期。尤其是一些事关我国长远发展全局的改革举措,应以提高生产要素供给效率为核心目标,不能因为经济的短期波动而轻易变向。
  三是加强解决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协同性。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注重“三个结合”。第一,把解决突出问题与完善市场机制结合起来。供给侧之所以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生产要素配置存在严重扭曲,阻碍了经济活力的有效释放和生产力水平的有效提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比如农村改革,重点就是要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前提下,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劳动力跨地区跨部门流动。第二,把解决突出问题与政府职能转变结合起来。由于财政分权体制的存在,地方利益与中央政策难免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宏观政策的实现效果。例如,目前经济中存在的大量落后产能,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从本地利益出发,盲目引进投资的结果。因此,解决当前供给侧的突出问题,必须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在继续推动简政放权改革基础上着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通过财权和事权的调整,合理设置地方收入税种,形成对地方政府行为的正向激励机制,使地方政府从增长依赖症中解脱出来,更加关注辖区内公共产品供给和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第三,把解决突出问题与垄断行业改革结合起来。在理论上,企业无论大小,生产成本由其技术管理水平所决定,而交易成本与流通成本并不能被企业所左右。目前,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经营成本高,主要表现为交易成本和流通成本双高上。对于交易成本过高问题,中央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简政放权举措,其政策效应将逐步显现。现在的问题是,企业的流通成本过高现象仍很突出,迟迟得不到解决。因此,要降低流通成本,必须加快垄断行业改革,使这些行业的定价机制合理化。(作者:沈坤荣 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
李洁琼 姚润萍您现在的位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什么是结构性改革?它为何如此重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什么是结构性改革?它为何如此重要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长安讲坛300期上进行了主题为《什么是结构性改革,它为何如此重要?》的演讲。
  吴敬琏在演讲中表示,要&真刀真枪&的推动改革,首先要建立改革共识,其次要落实责任主体,最后要对负有责任的机构建立督办、督察和责任追查工作机制,&要形成一种改革者上、不改革者下的用人导向&。
  为何要提出结构性改革
  着力推进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是今后一段时期贯穿着整个经济工作的一条红线,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和非常重要的工作方针。但是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提法和所做出的形势判断,实际上有很多争论。
  比如说我们的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到底是来自需求侧的强度不够,还是来自供给侧的质量低下或者效率低下,再比如现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增长减速,是来自于供给跟需求两个方面共同出现的问题,这里有很不同的意见正在进行讨论。
  另外,对这个提法所包容的经济工作的方针,也就是说着重推进结构性改革,也有很多不同的理解。比如结构性改革是改结构还是体制,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上都存在着很多不同的意见。
  我今天想要讲结构性改革的问题,讲一讲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讲一讲在我的心目中什么是结构性改革,它为什么这么重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法实际上有两个含义不同的&结构&。当我们从供给侧去探究中国经济减速的原因的时候,我们就发现供给侧最主要、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效率不高。从供给侧分析经济走势的话,主要是三个基本的内容:劳动、资本、效率。
  本世纪初以来经济增速不断下行,其基本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可以说是效率不高,也可以说是结构扭曲,也就是说配置资源的结构发生了扭曲(资源误配)。资源误配的结果就是效率低下。
  本世纪开始,我们原来所依靠的增长动力正在消退,而又不能够用提高效率的办法去补救增长动力的消退,比如人口红利在减少,当中国经济上了一个台阶以后,就走入了末期,中国工业、农业、服务业的结构改变寻求增长的动力也开始减弱。在这种情况之下,就伴随着一个问题&&中国的全要素增长率在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开始明显下降,最终造成了中国的潜在增长率进入了下行通道,因而造成了经济增长下行的趋势。
  南方财富网微信号:南财
南方财富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8小时排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金融做什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深化金融改革,而金融改革的关键在于推动金融业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显然,国家出资构建完善的社会征信体系,是解决目前中小微企业无法得到金融业青睐的必然之举。
  20世纪70年代,陷入滞胀的旋涡,国家面临就业机会少、收入少而物价水平高涨的窘境。20世纪30年代以来,被美国乃至全世界奉为“金科玉律”的主义,遭受全面的质疑。1981年,里根上台后,转而向供给学派要良方。通过减税等方式扩大社会供给能力,推动社会财富和百姓收入的增加,有效需求自然增加,供给与需求实现良性的平衡,尽管美国政府债台逐渐垒高,可国家经济却走向复苏。
  去年以来,我国启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上是在效仿“里根改革”。可以说,中国的经济改革从西方经济学的教科书走出来,更加务实地关注经济发展的“底面”。但长期依赖需求、投资和外贸的增加,推动经济增长,客观上对过去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及改革的基本套路,形成非常稳固的路径依赖。因此,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难度还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如何增加供给,提升供给的质量,刺激供给的积极性不断高涨,才是这次改革成败的关键。
  金融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引擎
  与通过增加供给扩大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速相比,扩大有效需求的效果更快,各国政府推动经济增长时,当然会对扩大需求更加青睐。对政府而言,即使需求和外贸不容易控制,增加投资特别是政府和接受政府指令的投资,显然是非常容易的。而扩大供给的难度则是非常大的,为此,政府还要在短期内承受巨大的财政支出短缺的压力。
  一些研究者认为,减税是扩大供给的第一把利器,但且不论减税面临着多大的政府财政支出压力,仅仅靠减税实际上已经远远不能刺激经济实体扩大供给量,改善供给质量。实际上,经济实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税收过高的问题,而是资金短缺问题。与巨额的利息相比,税收显然并不是企业承受的最大负担。
  由此而言,当前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关键的是降低经济实体的融资成本,开辟更广阔的融资渠道,搭建使企业真正长袖善舞的融资平台。但问题的关键恰恰在于金融领域更加依赖需求扩张式的经济发展路径。中国的习惯于以政府投资为贷款的风向标,银行的主体业务集中在规模大、背景深厚的经济实体上,对经济实体经营增长的质量和内涵的关注远远不够。而股票市场的价值投资理念几近于无,其他类型的直接投资很难说已经独立于银行业或者股市。中国的资本市场很难对广大中小微企业给予显著、持续且强有力的支持。
  在这种背景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途和后劲显然是非常值得担忧的。政府的减税和补贴,对于广大继续资金投入的经济实体而言,显然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能够力推供给增加吗?
  金融热潮目前依然很炙热,很多人对互联网金融寄予厚望,希望通过这一业态使金融业走入百姓人家,为各类苦于缺乏创业和发展资金的中小业主雪中送炭。很可惜,现实很残酷,我们很失望。
  从统计数据看,全国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大概有2000多家,但2015年,也倒掉了1700多家。互联网金融充满波澜壮阔的场景,那些准备进入这个领域的人,以及这个领域被淘汰出去的人,应该明白的是,互联网金融存在的价值以及存在的理由在哪里?正如学者所言,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在于金融,而不是互联网,正如电子商务的核心不是电子,而是商务一样。互联网作为媒介为金融带来什么?为供给面带来什么?这大概是互联网金融作为新的金融业态能否为供给侧结构改革带来福音的关键。
  扩大供给量,以及解决供给质量不高的问题,自然是要扩大中小微企业的数量以及全民创业的质量,为中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提供及时而足额的资金支持,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金融机构要提高经济实体的信用评价质量,进而实现有效的风险控制。互联网金融虽然降低了信息收集的成本,但直到今日,如何确保信息的真实性,这依然是制约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最重要的瓶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识别体系,互联网金融的快速扩张必然伴随着快速倒闭。
  因此,以互联网为例,新型的金融业态在缺乏社会征信体系的情况下,显然很难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非常强有力的支持。当中小微企业难以获得来自传统金融和新型金融的支持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败自然再一次落在国有企业和体量很大的民营企业身上。当前我们的经济实体,特别是工业企业遇到的最大问题不是如何扩大产量的问题,而是扩大那些产品和服务的产量,以及如何提高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产量问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决于金融改革的深化
  金融改革与财税改革相比,对经济总量和内涵的影响更大。而当前,在金融体制囿于“需求侧”之中时,高调推动供给扩大,显然使人深感乏力。
  我们的金融改革依然停留在浅层的结构性调整阶段,对于社会征信体系建设远远滞后于金融改革的步伐。草根化的金融机构,依然没有脱离野蛮生长的阶段。监管部门和民间金融的博弈正在处于非此即彼的拉锯战中。互联网金融表面的炽烈发展,实际上已经进入第一个低谷。温吞吞的金融业对应着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制造业,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走的路还很长。
  金融改革还面临着另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这就是要背着巨大的负担走路。在过去的5年中,投资拉动使中国经济在全世界逆市而行,但今天的过剩产能和巨额的不良贷款又使制造业和金融业双双陷入泥沼,不能自拔。当制造业需要金融业的援手时,金融业依然需要制造业为自己减负。
  如何消化没有市场的产能,同时,还能推动陷入资金困境的制造业提升生产技术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产能。实际上,金融业在短期内很难做到。那么,如果不出意外,一向看重规模而非质量的,看重过去而缺乏前瞻性的银行业,以及对价值投资依然停留在初级水平的资本市场,依然会围绕着各种国家导向的投资,展开新一轮的投入,然而,我们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显然不是停留在数量上。那么,金融业助推供给提高质量,必然要放松对金融业的体制性约束,为此,全力构建社会征信体系,才能使各类金融产业在各层级的产业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
  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深化金融改革,而深化金融改革的关键是由国家出资构建社会征信体系,为民营金融机构提供征信服务,降低金融监管成本,从而使中小微企业以及初步具备创新能力或者具有创新潜力的项目和企业获得金融业的青睐和鼎力支持。如此而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目标自然会水到。
(责任编辑:李治华 HN026)
03/24 11:1003/24 10:2003/24 03:0403/24 01:0403/23 18:3703/23 17:2403/23 16:0603/23 08:11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