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作为民族共同语的两个发展阶段

现代汉语_中华文本库
第1页/共14页
1、1、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怎样形成的?
答: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成的过程中,北京话占有特殊的地位。早在唐代,北京已是北方军事重镇。北京是辽、金、元、明、清各代的都城。近千年来,北京一直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话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它作为历代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作品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上个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国语运动”的开展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两个运动互相推动和影响,这就使得书面语和口语接近起来,形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2、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共同语是指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也叫作民族共同语。
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怎样的?
方言是一种民族语言的分支或变体,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一个民族语言的共同语,则是通用于这个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对于各地方言来说规范化的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它比任何方言都富有表现力。
共同语形成之后,对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影响。它的词汇经常传播并渗透到各地方言中去。规范化的共同语,往往促使地域方言向它靠拢对方言的发展起一种制约作用。与此同时,共同语也要从方言中吸收种种语言成分,以丰富和发展自己。但是地域方言间差异的缩小,以至于消失,则须经过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20世纪50年代国家制定的语言文字工作的三大任务是什么?
答: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语言文字工作。上世纪50年代初期国家制定的语言文字工作的三大任务
1955年10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召开了“全国文字改革会议”。接着,中国科学院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当时,这样确定了“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为语言文字工作的三大任务。
4、4、什么是现代汉语规范化?
答: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个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同时对它的书写符号、文字的形、音、义各个方面也要制定标准进行规范。
5、5、语言的三要素是什么?
答:语言的三要素是:语音、词汇和语法。
6、现代汉语的七大方言是什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什么?
答:现代汉语的七大方言是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北方方言分为四个次方言:1、华北、东北方言;2、西北方言;3、西南方言;4、江淮方言。贵州方言属北方方言这个范畴。
7、怎样进行现代汉语规范化?
答: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要求汉民族共同语更加明确,更加一致。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需要,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要顺利地进行这项工作,首先必须依靠国家关于语言文字的方针、政策。其次,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通过调查研究,弄清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存在哪些分歧或不合规范的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然后再从语言的内部规律和使用习惯等方面找出取舍的标准和处理的办法来。
第1页/共14页
寻找更多 ""急)代汉语的共同语什么是现代汉语的共同语?100个字,我是外国人,请不要用难的词汇.
泽田27丶TA债
汉语的共同语是普通话.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一点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您可以这样来理现代汉语是经过好几个阶段发展起来的,就好像人类历史一样.因为中国太大了,民族又太多,所以就不容易沟通,只好选一种共同的语言来学习方便沟通.于是经过发展和研究就有了现在的普通话.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共同语
扫描下载二维码您的位置: &
& &&&2016年自考现代汉语考点: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2016年自考现代汉语考点: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16:41&&自考365 【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书面语方面:汉民族共同语的书面语在先秦时代就产生了,由于它来源于口语,最初自然与口语比较接近。如殷商时代,甲骨刻辞中出现的书面形式共同语,如:&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这种书面汉语它的用词和句法与相差无几,虽然当时通行的范围很小,但是代表了当时在一定程度上统一的汉语。到了汉代言文不一的情况就有了,因为写文章的人大多模仿和沿袭先人的语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书面语通常称作文言或文言文),致使书面语保守,而口语发展较快。由于口语发展较快,书面语逐渐脱离了口语,口语和书面语脱节的情况,即&言文不一&的情况,使得人们已经很难读懂古人的作品,严重削弱了语言的交际作用。口上说的和手上写的不是一回事了,如口上说&哎呀,我真是痛苦呀!&写下来却是&呜呼,痛哉!&于是人们希望口语与书面语接近,这样就出现了汉魏以后,一种接近口语的书面语形式就,这就是早期的&白话&。如唐宋时代的语录。语录大多是佛教徒记录禅师的言谈,理学家的门人记录的讲话,常用问答的形式,口语化的程度比较高。又如宋代的平话。平话大多是用口语写的历史故事,便于在群众中宣讲。再如元明清的戏曲小说。像人们熟悉的《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都是以北方话为基础的白话文写成。它们大量流传到非北方话地区,加速了北方方言的推广。很多非北方话地区的人也学会了用白话阅读和写作,这样白话就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全民性。可见,白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来源。
  口语方面:在白话文学流传的同时,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官话&也逐渐传播开去,不仅成为各级官府的交际语言,而且逐渐变成各方言区之间的共同的交际工具。早在唐代,北京已是北方军事重镇。特别是金元以来,北京成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种政治经济的集中,促进了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比如元朝末年成书的《老乞大》《朴事通》是朝鲜人学习汉语的两本会话课本,就是用北京口语写成的,被公认为当时汉语口语的代表。当然,由于经济和交通落后,官话的扩展还落在白话的后面,很多南方人会看和写白话作品,但大多不会说官话。清朝时,鉴于官民上下言语不通,清政府颁布法令,在福建和广东两省设立&正音书院&,教授官话,并且规定不会官话的人不能当官。这样,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就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的源头。
  上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为白话文最后在书面上取代文言文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国语运动&的开展,又在口语方面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这两个运动互相推动、互相影响,就使书面和口语接近起来,形成了言文一致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5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会上确定把汉民族共同语称为普通话,主张向全国大力推广。会后经各方研究,正式确定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三项标准涵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本文转载链接:
欢迎访问:
自考真题库手机应用
& & & & & &
热门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