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食品的价格变动

黄云婷:食品价格变动对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影响的研究;相关调控不到位,以及供求结构矛盾等;第二类,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市场调节的必然结果;第三类,农产品价格上涨是成本推动的结果;第四类,农产品价格上涨是需求拉动的结果;2.2.3关于食品价格上涨影响的研究;关于食品价格上涨会带来诸多影响,比如对CPI的影;第一类,食品价格上涨对CPI的影响;第二类,食品价格上涨对城镇
黄云婷:食品价格变动对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影响的研究
相关调控不到位,以及供求结构矛盾等。张永生(2008)认为,我国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主要是受工业化进程中长期趋势的影响,同时也深受短期因素的干扰,比如天灾,Le,!m牲畜引发疾病,比如肥料价格暴涨,还有就是国际粮价的影响。
第二类,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市场调节的必然结果。吴宗源(1996)认为,农产品的价格上涨是市场化的必然产物,是正常的价值回归,在“双统”期间,农产品的价格太低,因而在市场化以后价格会回归;农产品价格上涨也是宏观调控乏力的情况下中间商追逐暴利的结果。杨波(2004)指出,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基础地位发生退化,农业发展资本严重不足,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导致的农产品供应不足,都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深层次原因。王超等(2011)研究认为,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的新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涨,既有货币供应数量、自然灾害和国际市场等因素的短期作用,也有农业比较利益下降、农产品需求结构变化等因素的长期影响,随着城乡居民不断增收,农产品的消费结构快速升级,消费标准得到进一步提高,促使农产品需求旺盛,拉升了农产品价格。
第三类,农产品价格上涨是成本推动的结果。吴宗源(1996)认为,农产品价格上涨是通货膨胀的自然产物,属于成本推动型上涨。汪寿阳(2007)指出,原油等资源性的原材料持续涨价,促使农资价格也随之上涨,这样使得生产成本大幅提高,进而农产品价格也发生普遍上涨。黄季煜(2008)从国际能源价格与生物质燃料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他认为这两者是导致全球食品价格暴涨最根本的影响因素。
第四类,农产品价格上涨是需求拉动的结果。曹慧等(2008)认为,我国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因素已不同,从供给主导型变成消费需求主导型,受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中国人民银行课题组(2011)研究发现,总需求仍是决定我国农产品价格变化的最主要因素,生产成本次之,货币冲击效应最小。李国祥(2011)认为,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因素有很多,除气候灾害、动植物疫情病情等不可控因素外,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货币供给量、国家农产品价格政策、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及其对国内市场的传导等,对我国的农产品价格波动也具有较大的影响。
2.2.3关于食品价格上涨影响的研究
关于食品价格上涨会带来诸多影响,比如对CPI的影响,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和对城镇居民的影响等。
第一类,食品价格上涨对CPI的影响。程国强等(2008)利用计量模型分析表明,猪肉价格上涨对CPI具有明显推动作用,猪肉价格每上涨10%就会推动CPI上涨O.5%。曹慧等(2008)认为,目前粮食及肉产品在CPI中所占权重更接近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水平和结构,由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粮食及肉产品所占比重更高,因而从理论上讲,粮食及肉产品上涨对农村居民的消费影响应该更为明显。
第二类,食品价格上涨对城镇居民的影响。王密仙(2008)分析表明,食品价格上涨会降低城镇居民的需求量,而当城镇居民收入增加则会普遍提高他们对各类食品的消费,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尤其是水产品、肉禽及其制品、烟酒等,并减少对粮食和蛋类的消费;食品价格变化对城镇居民福利的影响也比较明显。
第三类,食品价格上涨对农民的影响。曾祖梅(2004)认为粮价上涨对农民增收有极其显著的效果,在政府政策指引下价格机制会受到一定的干扰,这样粮价上涨就能隐性地提高农民劳动力资本收益率,隐性地增大未来收入预期;其次,粮价上涨对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对调动农民积极性都会发挥积极的作用,这些合力的共同作用能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但也有学者的观点与之大相径庭,罗月菲等(2007)认为粮食价格上涨并未使农民的收入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因为谷贱伤农,获益较多应是流通环节,农民在生产环节所得利益远不如加工和流通环节。
第四类,食品价格上涨对生产的影响。蒋乃华(1998)认为产品价格是影响粮食生产决策的最主要价格变量,粮食价格上涨对粮食的增产起到刺激和促进作用,价格杠杆能调节农户的粮食生产行为,因此“粮食生产理性作为”假说是成立的。石敏俊等(2009)研究表明,粮食价格上涨及其带来的饲料价格上涨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所导致的成本驱动效应会导致畜牧产品价格上升,对加工食品价格的影响更为显著,这会间接影响畜牧业和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孔婷婷等(2009)发现,农产品价格上涨会极大促进生产,并充分调动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使下一周期的生产数量得到大幅提高。
2.2.4恩格尔系数与居民生活水平的研究
(1)关于居民生活水平的研究
关于居民生活水平的研究由来已久,且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等都在各自领域里对居民生活水平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经济学上,居民生活水平关系到居民福利,它强调生活中物质的满足;而在社会学上,居民生活水平高低则主要从人们内心的满足和幸福感来评判,是不可准确衡量的。
1968年,瑞典学者对“生活水平”进行定义,即个人对金钱财产、脑力体力、社会安全等的支配,以此控制并有意地管理他的生活条件。该定义中,个人对资源的配置是核心,而且这个资源不仅有经济因素,还有健康、知识、安全等因素。国内学者一般将“生活水平”定义为,在某个社会发展阶段,某种社会环境下,居民用来满足物质、文化等方面需要的社会产品及劳务的消费程度。或者说是,人们可获得的商品及服务的数量与质量,以及它们的分配方式。
学者们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张鸿武(2004)指出,居民生活水平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也就是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两者要共同发展才能切实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邓翔等(2008)认为,生活水平包括主客观方面,主观方面主要是人们对生活情况的主观感受,客观方面即人们生活中的物质保障、教育、居住条件、健康水平、社会保障等。吴岩(2011)认为,生活水平的评价标准包括家庭收支及恩格尔系数等物质内容,也包括不可衡量的精神层面的内容,通常通过人们衣食住行、科教文卫等客观指标来测量评估。
黄云婷:食品价格变动对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影响的研究
(2)关于恩格尔系数衡量生活水平的研究
恩格尔系数被提出后,人们通常将其作为衡量生活水平高低和贫富程度的重要标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联合国粮农组织还把恩格尔系数的高低作为衡量国家贫富程度或地区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自此,诸多分析生活水平的专家学者们开始关注恩格尔系数,并将其应用到研究中。联合国、世行等国际组织也用思格尔系数来粗略地评价各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恩格尔系数在衡量居民生活水平中的缺陷不断显露,也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张鸿武(2004)认为,恩格尔系数本身具有较多的局限性,比如理论基础薄弱、忽略收入的影响等,用它来衡量居民生活水平是不科学的;恩格尔系数实际上是衡量的没有干扰条件下居民收入的高低,一旦有干扰因素,用它来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就会出现较大偏误。邓翔等(2008)也认为,居民生活水平包括多种内涵,而恩格尔系数仅是对消费的衡量,并未涉及知识的获取等内容,仅用恩格尔系数来说明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有失偏颇,他通过选取物质、教育等方面的客观指标重新构建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指标体系。
但也有学者通过实证发现,从长期来看,恩格尔系数仍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地区或家庭的生活水平。如王少飞(2002)通过分析证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上海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用于食品支出的比例越来越小,居民收入更多用于其他领域的支出,恩格尔系数仍有很好的效用。他还指出,消费结构的根本性变化会导致恩格尔系数较大,因而在用恩格尔系数分析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的居民生活水平时,要注意恩格尔系数计算的食品支出中各类食品所占的不同比例。
2.2.5国内研究评述
目前,国内学者对食品价格波动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第一,食品价格波动趋势从长期来看,我国未来几年食品价格还将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即使今后食品价格出现短期的适量的下降,未来也不会再回到过去,农产品低价格时代可能已一去不复返,农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纪元(黄季煜,2008)。第二,食品价格波动的原因主要有价值回归、成本推动、自然灾害及国家政策影响等,这些对农产品价格影响既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总之,价格波动是市场化的必然产物,应该理性地看待。第三,食品价格波动有利有弊,利在于价格上涨可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农民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同时也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
虽然已有的相关研究已经非常丰富,但大部分是从总体上来测度食品价格波动造成的影响,而鲜有文献根据细分食品来测度各自价格上涨对城镇居民生活的影响。由于各类食品价格上涨对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程度不同,并非所有食品价格上涨都需要关注与调控,本文试图证实哪些食品价格上涨会对城镇居民的生活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需要重点关注和调控,哪些影响较小,其价格可以由市场调节。因此,本文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
10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义和现实意义。根据王少飞(2002)的研究结论,由于本文测度的是长期情况下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用恩格尔系数来指代居民生活水平具有一定可行性。
2.3概念界定
2.3.1弹性
在经济学中,弹性指的是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敏感程度,当两个经济变量间存在函数关系就可以用弹性来表示当某个经济变量发生1%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发生变动的百分比。弹性的公式为:弹性系数=詈萎耋勰
P:兰崞△z/z(2.2)c2.?,设两个经济变量间存在Y=/(力的函数关系,则弹性公式还可表示为:
上式中,O为弹性系数:血、缈分别为变量x、Y的变动量。该式反映的是当自变量变化百分之一时,因变量变化的比例。
2.3.2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Demand)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一般而言,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很多,包括其自身价格、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偏好和消费者的价格预期等。其中,商品自身价格和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影响最大。因而,基于商品需求的弹性主要包括:需求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江苏城镇居民对各类食品消费需求的价格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指的是某一商品价格变动1%所引起各类商品消费支出变动的百分比,即消费的需求量变动对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假设Q为某商品的需求,P为该商品价格,那么需求的价格弹性z一可表示为:
F,:一―Ao―/_o:一丝.竺卅尸△尸夕4
(2.3)
乞的数值可能为正数、负数、等于0或等于1。其为正还是为负,所表示的仅仅是有关变量变化的方向性关系,而绝对值的大d,N表示了变化程度的大小。通常而言,商品价格下跌会使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因而一般情况下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的系数为负。为了使计算出的数值为正,便于比较弹性值的大小,在等式右端添加一个负号,使其成为正值,该负号并无其他特别意义。因而,通常用绝对值的大小来表示价格变动对需求量变动的影响程度。对于商品的不同弹性有不同的含义:
黄云婷:食品价格变动对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影响的研究11
当乞,20表示完全无弹性(perfectlyinelastic),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不会随价格的变动而发生变动,这表示不管价格如何变动,需求量总是固定的值。即不管△尸的值如何变化,△夕始终为零。这种情况十分稀少。
当0<乞<1可称为缺乏弹性、不富弹性或无弹性(inelastic),即商品的价格每变动1个百分点,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将小于1%。
当之∥21时称为单位弹性或单一弹性(unitarilyelastic),说明商品的需求量变动比例与价格变动比例相同,即商品价格每提高1个百分点,需求量相应地会降低1%。反之亦然。
当l<丘∥<+∞时为富有弹性(elastic),也就是说,商品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大于商品价格变动的幅度。
当丘∥2∞称为完全弹性或完全有弹性(perfectlyelastic),这种情况也十分罕见,即在既定商品价格之下,商品的需求量可以任意变动而不受价格影响。
自价格弹性,是某i类商品消费需求量的变动对自身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交叉价格弹性,是某i类商品消费需求量的变动对j类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自价格弹性的一般公式为:
P.:垒笙!』Z£
厶pf?pf(2A)
交叉价格弹性的一般公式为:
。:垒笙!』笙!△Pj/P/(2.5)
非补偿价格弹性,是指某种商品价格变动1个百分点,其它种类商品的价格不变,并且生活消费总支出也不改变时,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比率。
2.3.3恩格尔系数及定律
十九世纪中期,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E.Engel)通过研究收入与食品消费间的关系发现,随着人们收入增加,用于食品上的支出会逐渐增加,或是随着人们富裕程度上升,用于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支出比重会明显下降,而用于非必需品的消费支出比重则上升。这就是人们熟悉的恩格尔定律。恩格尔系数(Engel’SCoefficient)反映的是食品支出占个人消费支出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薏嘉瓣
恩格尔定律表明,食品开支占总消费总额的比重越大,恩格尔系数越高,生活水平越低:反之,食物占比重越小,则恩格尔系数越低,生活水平越高。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的不断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支出的比重将逐渐减小,越富裕的家庭,食品支出占比越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文学作品欣赏、专业论文、各类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外语学习资料、食品价格变动对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影响的研究――基于江苏的实证_图文23等内容。 
 物价波动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实证研究_教育学/心理...纵观十年间的消费支出数据,随着物价水平的提高,农村...重要阶段,农村居民的生活消 费主要集中于食品、居住...  居民消费价格与商品零售价格关系的实证研究_教育学/心理...其中,城市上涨 1.5%,农村上涨 1.3%;食品价格上涨...平变动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是否有影响,并进行相关的...  本文从城镇人口变动的角度研究其对房地产价格变动的影响,运用全国平均 数据和 31 个省市的分地区数据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 得出了房地产价格与城镇人口 变动之间的...  储蓄存款;实证分析;主要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消费品具有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因此,价格的变化对消费额 也就有着不同的影响...  杭州市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_互联...随着人 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年的投入产出研究“老龄化”对城镇家庭消费的影响,...  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_经济/市场_经管...目前对居民储蓄的研究主要基于经典消费储蓄理 论,...其原因主要是资本市场的价格变动 基于国外著名经济学...  CPI指数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_教育学/心理学_人文社科...是度量居民生活消费 品和服务价格水平随着时间变动的...其统计范围涵盖全国城乡居民 生活消费的食品、烟酒及...  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也做了一系列实证研究...它是用以衡量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最重要和...的生活消费品和服 【4】 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  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_教育学/心理学...会导致消费需求的变化,进而影响经济发展 和居民生活...从而产生了老年人对食品、衣着、医疗保健、教育文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0次下载&&|&&总13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阅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下载:8积分
1人评价57页
0人评价24页
0人评价2页
3人评价2页
0人评价4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大部分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评价文档:
下载:8积分三大因素助推食品价格上涨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5%,非食品价格上涨1.8%。专家认为,受气候和油价上涨等因素影响,3月份包括农产品在内的食品价格呈现“先扬后抑”趋势,部分农产品陷入周期性波动,后期应警惕食品价格“轮涨现象”带来的物价水平总体上涨。
  3月份CPI数据显然要超过市场预期,却与公众的切身消费体验不谋而合,“10元钱买两根大葱”早已使许多市民再次感受到农副产品价格快速上涨的威力。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先是油价大涨,然后是蔬菜、粮食、食用油、奶粉等各种食品和消费品轮番涨价。3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5%,其中鲜菜价格甚至上涨了20.5%。可以想见,受累于类似的涨价原因,即将涨价或者准备涨价的肯定还有更多,人们不得不担心今年的总体物价会否被不断推高,去年就未能完成的稳定物价工作今年又将如何,结果充满了不确定性。
  一个必要的追问是,究竟是哪些因素助推了食品价格的轮番上涨?我们知道,对农产品来说,肯定不乏季节性的因素,以及游资炒作的因素,对于蔬菜价格的异常变动,这两方面的影响更大。但是,这些因素其实都不算可怕,比如季节因素是短暂的,比如游资炒作可以根据《价格法》加大打击力度,规范市场的价格监管;真正的问题在于,还有很多因素是市场根本控制不了而政府部门又不愿控制的。归结起来至少有三点:一是过高的税费;二是高企的油价;三是暴利的路费。
  因为流转税的税收体制,中国商品中包含的税收太高,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流转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容易被累积叠加重复征收,而所有环节的税费最后都必然转嫁给消费者承担。如果是对一些奢侈品或者非生活必需品征收较高税费,尚且可以理解;但如果对于包括食品在内的民众生活必需品也征收如此高昂的税费,实在是没有道理,而且与促进内需消费的政策导向相悖。针对涉及民生的必需品进行有区别的结构性减税,这是控制物价水平过快上涨的当务之急。
  还有,凡是物价高涨,就不能不提油价。虽然无论油价涨幅有多大,专家都会出面解释称影响很小,但现实的公众生活体验却是,油价上涨所带来的物价上涨不仅立竿见影,而且无处不在。虽然国家对于农业有油价补贴政策,却不可能真正弥补所有的缺口。尤其是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的跟随上涨,以及运输成本的必然上涨,都会反映到农业品的最终售价里。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其他上游食品,也只能随之涨价。“每加仑4美元”这样的美国油价警戒线,我们好像根本就没有,油价涨多少都是“影响很小”,这是很危险的。
  如果说油价控制不住飞涨的脚步,过路费则面临着再怎么清理整顿也降不下来的困局。目前,19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中有13家公布了2011年年报,平均毛利率高达56.08%,而房地产行业平均毛利率为39.38%。最高的重庆路桥毛利率甚至达到了91.14%,而贵州茅台2010年毛利率也不过90.95%。为期一年的收费公路专项清理行动将于5月底结束,暴利的高速公路却似乎毫发未伤,境内运输成本比境外运输成本都贵,依旧是必须面对的事实。
  其实,食品价格上涨的幕后推手从来都是非常清晰的,降低税费、稳定油价、减少路费,始终是绕不开的痼疾;相比约谈涨价企业,这些更是稳定物价的应有之义。(舒圣祥)
】【】【】五大因素将使食品价格上涨压力长期存在
中国网 .cn  时间:
1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已经公布,人们高度关注的CPI在启用新权重后为4.9%。这一水平低于市场预期。始自去年5月的本轮通胀,食品价格上涨是主要推手。在去年全年3.3%的CPI上涨幅度中,食品价格上涨的贡献率就超过了60%。而食品价格上涨,仍是推动今年1月CPI高位运行的主要动力。在4.9%的CPI上涨幅度中,食品价格上涨10.3%。实际上,观察上世纪90年代以来CPI的运行轨迹可以看出,食品价格成为历次通胀的主要策源地。我国今年以至未来物价的发展变化趋势,也还要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食品价格的变动。
那么,未来食品价格究竟将呈现出怎样的变动趋势呢?
在笔者看来,食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将长期存在,食品价格上涨将成为一种常态。虽然在某一时间段内食品价格也有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但这并不影响其未来继续向上的变动方向。食品价格上涨具有持续性和长期性。
做出上述判断,主要依据以下五方面的理由:
一是耕地面积逐步减少,使食品价格难以稳定。土地是粮食之母,而粮食价格稳定又是食品价格稳定的基础。我国本来就是个人多地少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4亩,还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仅为印度的1/20,一些省市人均耕地甚至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的警戒线。而城市化、工业化的迅速推进,使城市的外延不断扩展,大量耕地转化为商品房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实现 “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目标面临巨大挑战。由于城市化、工业化至少在10年内还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耕地面积减少的状况还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这势必影响农产品供给数量进而抬高食品价格。去年下半年以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蔬菜价格大幅上涨,固然与天气因素有关,但蔬菜种植面积大幅缩减,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由于蔬菜种植面积下降,北京市朝阳、丰台、石景山等区蔬菜自给率仅有10%,居民所需蔬菜大量依靠北京以外的市场提供。这种情况下菜价岂能不涨?耕地面积减少,已成为稳定、均衡食品供求的主要掣肘。
二是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使食品价格面临持续上涨压力。这种上升表现在两方面:其一,物质成本(即马克思所说的“不变资本”)的上升。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价格和化肥、农药、塑料薄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抬高了农业投入品价格。土地流转承包费用的逐步提高,则提高了土地成本。其二,人力成本的上升。我国经济现已进入“刘易斯拐点”,劳动力供给由过剩转向局部和结构性短缺。春节后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的“招工难”、“民工荒”现象,就是劳动力市场这种变化的真实写照。而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失衡,成为推动劳动力价格上涨的直接动力。另一方面,为了提高消费在GDP中的比重,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我国在城市要逐步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在农村要逐步形成务农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国家最近提高水稻收购价,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实际举措),这两种机制也是导致劳动力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前一种机制直接增大了农村劳动力的机会成本,后一种机制也会间接导致劳动力价格的提高。可以说,农业生产成本提高,是推动食品价格上涨的一个长期性因素。
三是国际农产品价格的带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成为国内食品价格上涨的外部动因,直接构成输入型通胀的压力。受美欧元贬值,全球粮食库存下降,主要农产品出口国遭减产,国际炒家投机炒作等多重因素影响,去年国际农产品价格一路走高,全球食品价格指数连续7个月上涨,2010年1月已达231,创199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成立以来的新高。而今年引致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因素并没有向有利的方向转化。还必须看到,国际农产品价格不仅具有商品属性,还具有金融属性。在国际农产品的全球化、金融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农产品的定价机制更加复杂化,农产品的价格不但与农产品供求关系密切相关,而且要受制于国际投机资金作用下的农产品衍生交易价格的变化。在全球粮食生产形势日趋严峻,主要农产品库存紧张,发达国家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流动性过剩,投机资金炒作加剧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国际农产品面临着价格逐步走高的国际经济环境。这种外部因素对我国食品价格向上已经还将继续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一个牵制作用。
四是国内货币超发。这为食品价格上涨提供了适宜的货币条件。货币超发和食品价格上涨存在着逻辑上的内在联系,到2010年年底,我国广义货币余额已达72.6万亿,较2000年增长了437%。特别是2009年为了“保八”,央行实行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货币供应量增长迅猛。货币供应量激增不仅扭曲了农产品的供求关系,而且为农产品价格炒作提供了资金基础。去年“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小品种农产品价格风涨,就与投机炒作直接相关。货币超发对食品价格的负面影响,恐怕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才能消除。
五是自然灾害的影响。尽管自然灾害是影响食品价格的一种随机扰动因素,但我国幅员辽阔,每年总会有局部地区发生自然灾害。今年南冻北旱可能抬高小麦价格,明后年某些地区发生其他自然灾害又会对相关粮食品种价格产生影响。在全球气候变化异常的今天,自然灾害已成为粮农食品价格上涨的不容忽视的因素。
有人认为,我国粮食连续7年丰收,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食品价格不可能持续向上。这种认识有失偏颇。我国粮食总产连续十几年在1万亿斤左右徘徊,所谓的供求平衡也不过是一种“紧平衡”,长期、持续平衡的基础并不牢靠。同时,即使国内外粮食供求较为稳定,但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也照样会带动国内食品价格上涨,粮食逐年丰收并不必然导致国内食品价格的稳定。所以,我们不能对未来食品价格上涨的压力掉以轻心,应对食品价格上涨趋势具有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警醒。在我看来,在食品价格推动下,今年全年CPI上涨幅度有可能达到4.5%左右。
在引致食品价格上涨的因素中,政府的政策措施对农业劳动力成本变化和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力所不逮。政府要做的,是从增加供给和抑制需求两方面入手,切实保证耕地面积,实实在在增加农业收入,努力提高抗灾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农产品供给,同时加强货币政策调控,保持合理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严厉打击农产品的投机炒作。
(苑德军 中国银河证券公司高级经济学家、博士生导师)
文章来源: 中国网
责任编辑: 长穹
文明上网 登录发帖
版权与免责声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影响股票价格变动因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