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辑师丨把兴趣爱好与职业选择当职业是个好选择吗

不当警察的剪辑师不是好导演?倪照|匠星专访No.031-微众圈
微众圈,我的微信生活圈!
不当警察的剪辑师不是好导演?倪照|匠星专访No.031
摘自公众号:发布时间: 22:40:15
影匠人物专访第三十一期 倪照 / Zhao Ni导演 / Director受访人简介 Basic Info倪照,26岁,故乡湖北黄冈。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影视编导专业,早期从事影视剧剪辑工作,在剧组历练学习到了很多实战经验,从2014年之后开始逐渐转为导演,拍摄了大量的广告短片和微电影。参与的作品:2011年电视剧《爱情公寓3》剧组做跟组剪辑师、2012年电视剧《新白领白话》担任剪辑师、2014年电视剧《爱情上上签》担任剪辑师、2015年担任导演拍摄了微电影《危机24小时》、《始末》,宾利网络短片《宾利飞驰之旅――赵文卓篇》、H&M2015秋冬季宣传片窦骁篇、上海现代建筑集团形象片。2016年担任网络大电影《我的少男时代》《爱的十个条件》执行导演。山东卫视中国梦工厂选手宣传片导演。采访提要 从剪辑转导演,这是很多学校的老师推荐的一个路径,因为剪辑它是要讲那个片子的节奏和结构,节奏和结构这是导演两个比 较核心的点。? 如果导演给剪辑师更大空间的话,剪辑师也能创作出可能比剧本更好的一个最后的成片。? 这也是自己的阿Q精神,我觉得只要自己的片子,不管是网络剧还是网络大电影,即使做不了最后的院线电影,只要我一直在做网络剧的话,只要有人看我的作品,看得也蛮开心的,并且从中汲取到我想表达的东西,我觉得其实这已经足够了。? 理工男找规律是很强的? 如果我想表达一个观点的话,我会选择比较清晰的传达出去,因为艺术不分对与错,我不接受这一条,我觉得我想说什么我就直接说出来。? 我拍片子的话不需要考虑到观众的性格,因为人与人之间有很多共性的,只要我表达了某一个情感观众是认同的,这个片子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QA&Q影匠:又是一个理工男出身的编导,说说啥情况?倪照:我叫倪照,自从高中开始就比较喜欢影视,因为之前看很多电视剧、电影,对这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考的时候,考的是理科生物方面的,最后没读,我选择到上海来读了一个专科跟影视有关的。当时我不知道编导就是做影视的,我只知道跟影视有关。毕业之后再考上戏专升本。工作之后开始做剪辑方面的东西,跟我师父(余林松)做电视剧前后三部戏的剪辑,他是主剪,我辅助他。后面他自己做导演了,我就做他的剪辑师。做剪辑师的时候我觉得学到了蛮多东西,现场也看到他怎么去调度,还有镜头的分切。后来自己出来做导演,因为自己从剪辑出来的,然后就分镜头方面特别熟,就不会在分镜头方面出问题,经历大概就是这样。 Q影匠:你从一个理工男转为做编导,这个跳跃是不是有点太大?倪照: 我觉得还好。因为我虽然是高中学的是理科,但是后面读大学的时候一直是跟文科有关系的。只要跟影视有关系的设置了一些课程,比如绘画等等这方面的,跟艺术方面有关系的。
Q影匠:你本身爱好文艺吗?倪照: 蛮喜欢的。 Q影匠:说说看。倪照: 这也是一个过程吧,我觉得。因为首先我在以前高中的时候学语文我很不感兴趣,政治、历史我都不感兴趣,还有诗歌,以前背诗,背文言文、唐诗、宋词,我觉得很无聊,但是现在慢慢到了这个年纪,我就想想诗歌那种意境,你会感觉到中国的诗歌还有词是很美的,很有意境的,以前体会不到,现在慢慢体会到了,越来越对文学方面感兴趣了。 Q影匠:你现在从事的编导工作,这个工作对于文艺不只是爱好的那种要求,会要求的更高,你要对文化有一定的理解,才能在你的镜头当中表现出来这种艺术的东西,你认为你达到了这个程度了吗?倪照: 我不敢说我达到了。但是我觉得我对艺术那种敏感,那种感觉还是有的,我自己感觉。但是你要说有一个很娴熟的程度,现在还不够,所以在不停的学习,经常会看电影,然后音乐我也蛮喜欢的,电影和音乐我都蛮喜欢的。电影,我主要是喜欢看贾樟柯他们这种艺术片,然后也喜欢看宁浩这种商业片。但是我觉得我以后想拍的还是偏商业一点,我的最终目标是寓教于乐。我不希望拍像贾樟柯那种只有一小部分想去看的那种电影,我希望拍的是类似于周星弛喜剧之王这种,就是很多人看,然后不仅是笑,笑过之后也有泪,然后也能学到一些东西,这是我目前这个阶段我认为我想做的东西。
Q影匠:你刚才说到你对文艺也是有敏感的,比如说在哪些方面特别有感觉?倪照: 我首先说电影方面吧,就是看到那些普通人看不下去的那种,需要静下心来看的电影,比如日本的小津安二郎《东京物语》其实很多人还蛮难看下去的,节奏很慢,故事起伏不前,但是它很细腻。这种文艺片有些人看不下去,但是我看了之后,我觉得我是能收到那个作者、导演、编导想表达的一些东西,而且很能触动我。其实我学电影,老师教是一方面,我觉得只要你有那种感觉,你看电影也能从电影里面学到很多东西。 Q影匠:你这些感觉有转化成为自己的一套东西吗?每一个编导在做作品的时候会有他自己的一个风格或者独特的一个理解角度,你找到了自己身上的这个东西了吗?倪照: 我是这样想的,因为电影这方面,电影镜头语言特别多,种类、风格特别多。我现在看电影看的种类也多,我不是固定看一种电影,不是所有电影手法我都学过来,我看这么多电影只是拓展我的眼界。因为我自己喜欢的这种风格的电影,可能只适合于不是慢节奏的,是很快节奏的镜头语言,但是那种慢节奏的东西我也能欣赏,我也能感受到它创作的美,就是那种艺术美我也能感觉到,但是那种东西我是不会拿到电影里面去用的,我觉得这两个的调性是不一样的,它只是拓展了我的一些见识。 Q影匠:你现在还在从事剪辑的工作吗?倪照: 没有了,除非自己的片子我会精剪,但是剪辑已经一两年没做了。
Q影匠:会荒废吗?倪照: 不会,因为一般剪辑师剪完自己的片子之后,自己还需要再精剪一下的,包括整个结构。其实从剪辑转导演,这是很多学校的老师推荐的一个路径,因为剪辑它是要讲那个片子的节奏和结构,节奏和结构是导演两个比较核心的点。很多导演是从摄像师转过去的,这个问题其实比剪辑师转过去的问题大很多。因为从摄像师转过去的导演,可能不注重一个片子的结构和节奏,什么时候该急什么时候该缓,整个结构怎么排,他可能不会注意,他只会注意画面的美、构图。 Q影匠:摄像师转导演的,张艺谋就很成功。倪照: 是,但是也有很多不成功的。之前我看过一本书,就是《张艺谋老师的不》周传基写的。他说虽然张艺谋现在从摄像师做导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有没有人换个角度想一想,如果张艺谋一直做摄像师,说不定他在这个职位上取得的成就比现在还要大。 Q影匠:剪辑师转导演的成功案例有吗,好像我印象当中没有。倪照:目前我也没有看到很成功的。 Q影匠:但反而你刚才说的这个还是学校老师比较推荐的路径。倪照: 是的。 Q影匠:所以你未来可能是剪辑师转导演一个成功的例子?倪照: 我希望是这样。
Q影匠:剪辑师可能更多偏技术,尤其是你之前的经历,跟组剪辑师。通常这个影片的画面、节奏或许是由导演来把握的,你只是配合导演按照他的要求来做。会不会因为你做的多了以后,只是因为熟练,导演可能说到哪儿就剪到哪儿,还是说你会配合导演有你自己的二次创作在里面?倪照: 我举一个例子,我第一次实习的时候做剪辑师的时候,其实老师在学校教的时候也是说导演在旁边坐着剪辑师剪。但是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导演天天在组里忙,其实就是把素材丢过来,然后剧本丢过来,然后你自己想怎么剪,最后剪出来的成品他再看。我觉得一个好剪辑师不要把自己限定的太死,限定的太死就相当于生产线一样在生产,你要有创造。比如有的时候结构稍微调整一点点,当然不会去改变那个片子大的架构,就是说一些小的地方改变一点点,它可能效果会更好。如果说我自己的片子,我自己做导演,我自己再去精剪片子的话,那我就很自由了,我想怎么调就怎么调,因为最后的决定是我做决定。其实如果导演给剪辑师更大空间的话,剪辑师也能创作出可能比剧本更好的一个最后的成片,有的导演会这样的,会给剪辑师一些发挥空间的,当然可能也有一些导演对自己的作品把握的比较精细比较精准,我就要这么一步一步来,那个时候可能剪辑师的发挥空间可能就小一些,但是至少我自己剪的几部剧,我自己觉得导演都蛮相信我的,就是发挥空间蛮大的,自己也学到很多东西。 Q影匠:这个专访也会有很多对影视制作并不是特别了解的读者看的,能否更准确描述一下,作为剪辑师来讲,你的这个创作到底是体现在什么地方?或者说你在以剪辑这个角度来介入影视的时候,你觉得你发挥的最大的想象力和空间到底放在哪里?倪照:如果从剪辑师转导演的话,因为剪辑师其实是一个片子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出成片的前面一个环节。成片是什么样子的,剪辑师看到素材之后心里大概有一个评估吧,我觉得从剪辑师转导演有一个好处,因为我剪片子的时候需要对节奏把控得很好,然后我转导演的时候在这方面可能是比较有优势的,有的时候有些导演拍片子的时候,现场拍素材海量拍,就全景、中景、特写反复的来,这样的话的确不切镜头而且后期有空间做,我想怎么剪就怎么剪,我可以剪得快紧凑一点,也可以剪得慢一点。但是这样有一个结果就是现场浪费很多时间,因为现场的工作量都是以每小时来计算钱的,就是这样可能会让剧组整个拍摄时间会落下很多,剪辑师转过去的话我就会很精准,我知道自己这个镜头后面接什么镜头,后面再接什么镜头,我心里脑袋里面清清楚楚,而且我知道剪出来那个结果是什么样子,我心里非常清楚,就像连环画一样在脑子里面。就不会像有些摄像师或者是没有做过剪辑师的这种导演转过去的,可能脑子里面不是那么清楚,他只要按流程来,全景,从这一场戏的从头到尾全景拍完,然后中景,然后特写,这样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最后的节奏还是靠剪辑师去把控,导演可能只会注意演员的表演,可能剪辑师在这方面会省钱,可能会为剧组省钱,当然这个省钱也不意味着让这个剧的品质更下降,这两者之间是没有联系的。
Q影匠:但是会不会有一种情况,因为那些导演拍大量的镜头,到最后剪的时候其实有大量的素材可供选择,发挥的余地会大一些。你这样做虽然时间精简了,成本也精简了,但是在最后创作的时候会不会觉得有些遗憾,可能应该再拍一组那样的镜头更好,会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倪照: 这个是有可能的。但是我觉得只要前期看剧本的时候好好跟团队里面的人讨论镜头怎么弄,这种可能性会比较少出现。因为我们在开拍之前会对这部片子分镜头有一个构想的,风格也会统一的,你说的这种情况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的,因为我自己是想要的镜头我自己很清楚。 Q影匠:目前除了剪辑之外,有没有以导演身份做的作品?倪照: 导演身份,我拍了一个网络微电影叫《石墨》,然后拍了一个《危机24小时》是帮浦东新区政府拍的一部宣传微电影,之后帮宾利拍过一条网络宣传片,帮HM拍过,就这之类的是蛮多的,就是偏向于广告的作品和短片比较多。去年年底参与了两部网络大电影,一个叫《我的少年时代?》,另外一个就是《爱的十个条件》,都是做执行导演。现在目前后面参与了一个叫《疯狂痞子》也是一个网络大电影,现在正在筹备。然后还有自己也在写,自己的小伙伴,跟自己的同学,现在也组了一个小团队,也在写自己的剧本,大概今年六七月份准备开机。 Q影匠:你现在是有自己的工作室吗还是?倪照: 我现在属于独立导演,就是自己也没有工作室,但是准备拍那个片子开机之前是要成立一个工作室的,我有一个团队,就是帮我一起写本子的,因为写本子不是一个人,一个人的思路比较狭窄,我们三个都是一个班的,我们一起在写一个本子,就是类似于《武林外传》那种,写的也是北漂或者海漂,但是把这个情景安到一个古代的情境里面去,会产生很多的笑料,现在有很多的大学,一本、二本、三本,古代也有很多门派,什么大的门派小的门派,现在人找工作,古代也有镖局,如此一一对应,我们三个人对这种都有自己的生活观点,对生活的事情也有自己的观念,我们想通过自己的片子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但是我们不想说教,所以就设置了这么一个情境,希望是做到蛮搞笑的,大家笑过之后又能收到一些比较正能量的价值观,就这么一个片子。
Q影匠:你对自己的未来规划是什么?倪照: 后面五年一步一步先做网络剧,自己写,然后自己拍,做网络剧,最后终极目标肯定是想做电影。 Q影匠:大电影?倪照: 对,大电影。 Q影匠:所有的导演都有这个梦想。倪照:不过话说出来,这也是自己的阿Q精神,我觉得只要自己的片子,不管是网络剧还是网络大电影,即使做不了最后的院线电影,只要我一直在做网络剧的话,只要有人看我的作品,看得也蛮开心的,并且从中汲取到我想表达的东西,我觉得其实这已经足够了。 Q影匠:你觉得自己的人生阅历够吗,因为现在写的东西还是希望能给别人留下点什么的话,这可能决定了你做的本子到底有没有气场或者底气,就是像你说的,除了会心一笑之外还能思索点什么。这个可能就需要有一定的人生阅历、感悟,这个点提炼出来才能够足以说服或者打动人,你觉得现在你具备了这个条件吗?倪照: 人生阅历,现在来上海也有七年的时间,在这边一直漂着。我觉得这种状态还是蛮好的,自己一直有自己所谓的梦想,一直在往里面走,一步一步也是越来越靠近,我感觉。这中间经历了很多的事情,要说我有很多人生阅历我也不敢说,但是我觉得我能体会到很多在外面拼搏的年轻人那种情感,那种体会,所以我第一部作品是写我自己,就是跟自己很熟悉的这个群体的故事。如果说以后要做别的片子的话,可能就是还要一步一步来,在别的方面人生阅历可能不是特别多。 Q影匠:影视这个行业70%、80%都在北京,这个环境会更大,你从事影视的话怎么没有想到去北京漂?倪照:我不排斥这个想法,这个可能会有。因为现在目前我学校在上海,同学包括我师父也在上海,你说一下子抛开直接跑过去这个也蛮那个的,可能以后会去吧,我感觉,那个地方应该是我会去的地方。
Q影匠:之前因为学理工科出身,理工科跟文艺,因为思考的逻辑什么的都会有一些不一样,你觉得之前做理工科的事对你现在做这个东西或多或少会有帮助吗,还是没有?倪照: 很有帮助。为什么呢?因为做故事片其实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外行人可能觉得拍故事片就是自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其实不是这样的,中间是有规律的。而且理工男找规律是很强的,其实我们老师当时教的时候,他只是在上面教,底下人能接收多少,这是底下人的事情。我觉得这方面我的逻辑性倒是蛮强的。写故事其实也是一个道理,就是什么时候故事开始,故事开始什么时候情绪要上去,什么时候要下来,故事的架构我都是有一套规律可循的。包括罗伯特麦基他也写了一本书叫《故事》他总结的一点略微有一点混乱,但是需要看的人再去总结这个规律,我作为理工男我在找规律方面有优势。所以我觉得我看完的一些书,或者听老师讲怎么样写故事、怎么样编故事我觉得我吸收的,可能老师讲了100个点,我吸收了99个点,我是这样觉得,就是别人怎么样我可能不太清楚,但是我觉得我可能是因为之前学理工的原因,导致我找规律方面倒是可能有点优势。 Q影匠:就你自己的喜好来讲,你特别喜欢看哪些题材的影片?倪照: 宁浩这种风格的片子我一直是比较喜欢的,他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导演。还有就是老港片,就枪战的片子我也蛮喜欢的,还有周星弛中期的包括《功夫》、《喜剧之王》,我觉得他也是鬼才,我觉得一个电影即使不能传达一个内核的思想,你甚至只是需要让别人开心,这已经是很了不起了,周星弛做到了,我觉得很厉害。其次在文艺片方面我比较喜欢像《小鞋子》这种的,还有《一次别离》这种我也蛮喜欢的。 Q影匠:你刚才举了一些例子,那些导演的作品你很喜欢。你理工男的优势可能就是抓这个事情的规律,那你有了这个做基础以后,如果现在换成你自己做片子,你怎么样把你的东西,用什么样的逻辑去告诉你的观众?或者说你觉得你的观众能很容易理解到你要告诉他们的东西吗?倪照: 如果我想表达一个观点的话,我会选择比较清晰的传达出去,不会像有些导演他们是这样认为的,他们觉得电影是一个弧线叙事,是影射出来的,比如说那个《师傅》的导演就是徐浩峰一直坚守这么一个规则,所以我看《师傅》的时候也是第一遍看得蛮累的,能感觉到一些东西但是不是那么清晰,这个准则不是我蛮喜欢的,因为艺术不分对与错,我不接受这一条,我觉得我想说什么我就直接说出来。
Q影匠:这个跟你的个性一样吗,比如你的个性也是那种直来直去的?倪照: 对,我不喜欢就不喜欢,喜欢就是喜欢。 Q影匠:那你是不是得罪了很多人,这种个性容易得罪人。倪照: 我是这样的,生活中我喜欢的人我是蛮喜欢跟他相处的,我不喜欢的人我不会去惹他,我会选择尽量少跟你来往,我是这样的。确实在社交这方面我不是很擅长,不是那种人来熟的,我不喜欢的人我不会去主动惹他,我尽量会减少跟他沟通,就这样,直到不认识。 Q影匠:你作为导演,电影是作为你跟观众的社交手段,观众你更不能把握了,第一你不知道谁看,第二你不知道观众的脾气秉性是怎样的,你怎么样通过你的电影跟观众做社交?倪照: 我觉得我拍片子的话不需要考虑到观众的性格,因为人与人之间有很多共性的,只要我表达了某一个情感观众是认同的,这个片子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Q影匠:说说之前做的《爱情公寓》,这个剧还挺火的,当时做的时候自己有什么感触?倪照: 做《爱情公寓》的时候是人生中第一次工作,那个感觉现在想起来,之前是从来没有工作过,第一次工作进组,先说那个感受,整个完全颠覆我,为什么工作这么辛苦,就之前在读书就觉得读书辛苦,然后第一次进组马上体验到剪辑师很累,然后我可能是从一个完全没有工作经验的人,突然一下子跳到一个工作强度还是蛮大的那种情况下,连续两个月,就是当时我真的是有点快受不了了,好几次就想放弃,不过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
Q影匠:你觉得当时除了劳动强度带来的不适之外,最大的压力是什么?因为你是一个新人,是你跟不上节奏、不符合他们的要求、需要不停的反复做还是需要长时间的熬,到底哪个给你困扰最大?倪照: 一开始的时候我有担心,担心自己剪的不好,因为平时在学校剪的只是学校作业。商业的东西完全不是一个套路的,开始的时候很担心,所以剪了之后要反复的看,因为我每天剪的东西不多,所以剪完之后反复的看反复的改,最后我师父他看了一眼觉得还可以,后面就没有什么障碍了,只是说每天的工作强度很大,基本上早上六七点钟起来,然后到晚上十二点钟剧组收工,而且剧组是开工很早收工极其晚的一个剧组。而且还有一个导演偶尔会过来看片子,导演住我们隔壁,他每次过来看片子我心情还是蛮紧张的,就是怕他说什么。不过别人说他在现场脾气蛮大的,不过我觉得他至少在剪辑房我觉得他没怎么发脾气,倒蛮好的。 Q影匠:刚才有一个细节,说师傅的一个肯定让你卸下了很大的包袱?倪照: 对。 Q影匠:后面有没有跟师傅交流过,他到底是肯定你说你真的做得还OK,还是说他觉得你比较紧张,肯定你只是帮你缓解一下这个心理压力?倪照:这个倒没有问过,不过现在也经常跟他合作,以后可以问,现在也经常跟他合作,他有片子也经常找我,不过现在不是找我做剪辑师的,而是找我做A组导演这种。 Q影匠:现在脱离师傅了,目前如果接到一个新的剪辑活,你有独立完成的能力吗?倪照: 这个肯定有的。因为我觉得自从我做导演之后对剪辑理解又变了一点,之前可能靠太近了,很在意每个气口剪得顺不顺,是不是合理,是不是通畅的,当你从剪辑这个岗位跳到导演的岗位之后,我尽量站在一个观众的角度去看片子,我不会在意跳不跳那种技术上的问题,可能在意的是节奏,以及故事线怎么样去架构,现在我觉得只要能到了这一层领悟,虽然说不敢自己是最顶级的剪辑师,但是到了这一层基本上已经是最顶级剪辑师考虑的问题了,顶级剪辑师就是考虑节奏以及故事架构,导演和剪辑师是有重叠的,但是有的导演可能后期不会跟,基本上让剪辑师去处理,有的可能是导演会跟剪辑师一起去讨论这个后期怎么做,后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我的片子拍的可能还不错,但是如果后期做的不行的话,片子就毁了。
Q影匠:那你会不会在你今后做的片子当中会变成一个工作习惯,就是说你拍的片子最后可能主剪也由你自己来剪,还是说你会找一个外面的剪辑师,你只是把你的想法告诉他让他去剪?倪照: 目前都是找剪辑师,但是最后他剪完初剪之后我会再过,再反复修改。因为我觉得如果自己去做初剪的话,一开始就自己介入的话,你会靠得太近,就看不出它的真面目了。一个片子拍完之后到出初稿的话要一段时间,半个月、一个月,这段时间你不要去想这个东西,完全抛开,当它出来之后你再去看的话,你就明显感觉到它哪里好哪里不好,你就会看得很清楚,这个是我自己很有感受的。反之你靠片子太靠近,你天天磨着它,天天看着它,天天反复它,剧情里面给你的感官刺激都大大的减弱的,你就不知道到底是好的还是坏的,完全不知道,所以我觉得让别的剪辑师来剪是蛮有必要的。 Q影匠:前面你说到有人评价张艺谋,如果他没有做导演,而是在摄影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有可能会比现在的成就更大,那么如果说你在剪辑的道路走下去没有做导演的话,你会不会也成就更大?倪照: 剪辑师有一个局限,剪辑师不可能表达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剪辑师只能坐在工作室帮导演、编剧表达他们想表达的东西。但是我觉得我是一个,我有自己想表达的一些东西,包括生活的价值观,以及对社会事件的看法,都有一些自己的观点,我想表达,所以我想做片子,就这么一个情况。 Q影匠:怎么说呢,剪辑师做到底也有一个高度,比如各大电影奖项也有最佳剪辑奖,你的理想或者你的志向并不是成为那把金剪刀?倪照: 不是。因为我之前小时候的梦想有两个,第一个跟现在所从事的事完全没有任何联系,是做警察,第二个是做导演,因为我当时看电影的时候我会感觉很感动,比如我看洛基,在我自己很沮丧的时候,那是一个体育电影,在我自己很沮丧的时候我看完他就是一个精神鸦片的感觉。 Q影匠:这是什么?倪照: 就是能给人动力,我就觉得这个事情太伟大了,所以我要做这么一个事情。做警察,当时是感觉警察能帮助别人,我觉得这个也挺好的,所以我一直以这两个为目标,最后我是由于我自己不够强大,我觉得还是做导演比较好。
Q影匠:你现在有一个机会,把这两者都实现一下,比如你做一部警匪片呢?倪照: 有这么想过,不过以现在的能力各方面可能还不成熟,不过以后可以有这么一个预期。相对来说,可能对于导演这个把控力要更强一些。包括现在很多商业片导演都拍得不好,拍的好的就那么几个香港的老导演。 Q影匠:我觉得挺有意思,你这期的题目我已经想好了,这个题目可以叫“不当警察的剪辑师不是好导演”,因为它正好是贯穿了你的心路历程。倪照: 挺有意思的。 END (会员个人言论不代表影匠联盟立场 《匠星专访》是由影匠联盟特邀撰稿人马锦路先生,通过Q&A对话模式,采访每一位影匠联盟会员。通过问答加深会员内部的了解,促进会员相互交流;对外展示会员风采,使个人品牌得到更多曝光。特别鸣谢场地提供:创季空间每两周更新,静候会员赴邀。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往期专访影匠联盟O领先互联网影视孵化平台项目投资、品牌招商、宣传发行让创作回归创作,让传播畅通无阻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投稿或合作请联系:afeng.chen@yingjiang.tv
微信号:yingjiangtv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职业兴趣报告报告,职业兴趣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职业兴趣报告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如何把爱好变成职业? - 壹心理
如何把爱好变成职业?
发表于 08:00:51
壹心理导读:工作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爱好亦是不可或缺的,那么它们是否可以合二为一,从而快乐工作呢?——
今时今日的选择是如此之多,人们很容易便会被从事各种职业的可能性淹没。荒谬的是,人们拥有的选择越多,越努力去寻找其中正确的,他们对自己最终的决定就会越不满。
人们经常会采用并不适合自己的思路来决定他们的职业选择。这种思路诸如:“我此刻应先努力做好正确的职业选择。也许不会一蹴而就,但如果我选对了,至少未来十年左右我可以好好享受我的职业。如果选错了,那可就要在痛苦中挣扎很久了。”
这种思路的问题在于,它在做决定和采取行动之间设置了太多障碍。好像它俩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是两个独立的阶段似的。事实上,这两个阶段并非是各自独立的。职业决定是不断进行的,你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改变方向。&
一、走出去
昨天我和Erin以及孩子们一起去看电影《蜜蜂》。在电影中,由JerrySeinfeld配音的主角要为自己找份持续终生的工作。他被做决定的压力压倒了,于是一直拖着。最后他跟一个“花粉工”一起,第一次飞出蜂房,探索了一番外面的世界。这让他找到了新灵感,并做了蜜蜂从未做过的事。在影片结尾,他最终的职业选择好像是当个“动物律师”,但他也可以继续自由地跟花粉工们一起飞进飞出。
我觉得《蜜蜂》中一些不怎么样的幽默可以再改进一下,但我喜欢个中传传递的信息:如果你不喜欢摆在眼前的职业选择,那就别做决定。走出去探索一下,让直觉引导你。
然而,许多人并未认识到的是,这种探索是永不停息的。对于任何圆满的职业生涯而言,探索是其中主要的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你做决定之前才要做的一件事。没有什么职业选择是决定性的。
如果你觉得自己被困于职业选择当中,也许是因为这些选择都不适合你。走出舒适的蜂房吧,去做些你一直想尝试的事,即便它们似乎跟你的职业毫不搭界。这种探索会起很大的作用。
二、探索VS决定
一种确定的职业,只是一种你决定更加深入地探索的爱好。你无须做出完美的选择,因为快感来自于探索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如果你不再感兴趣,那就丢掉它,再去试试别的。如果你喜欢,那就接着干下去。
当我10岁开始学习BASIC语言时,并没有想过这是在做一生的职业选择。我不在乎工作的头衔、薪酬或福利。我只是因为喜欢才干。12岁时我每天花好几个小时看诸如《Dr.C.Wacko’sGuidetoDesigningandProgrammingYourOwnAtariComputerArcadeGames》(一本游戏编程方面的书——译者注)这样的书。(毫无疑问,这是我看过的最有趣且最独特的编程书。)
许久之后,从事在游戏开发方面的职业便自然而然地成了我爱好的扩展。当我在做其它的职业决定时,我自问:“接下来该做些什么有趣的事呢?”而不是“我该以什么来作为我的终生职业?”即便当我在游戏开发行业工作时,我也从未想过那是否一份终生的职业。
三、爱好第一
如果你致力于找出自己所喜欢的是什么,就算只是找个爱好,你也可能会发现下述过程:
1.爱好——如果你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你就可能一直坚持下去。一个有趣的爱好就变成了习惯。
2.技能——如果你做的时间够长,便会十分擅长。一个长期的习惯就变成了技能。
3.服务——如果你与他人分享你的技能,你就会为他们提供价值。一个技能就变成了服务。
4.收入——如果你为足够的人提供足够的价值,你便可以从中获得收入。一种服务就变成了职业。
无论你是自己当老板,还是传统意义上的员工,这个过程都会存在。这些步骤也可能会重叠。
以下是这个过程在我的生活中起作用的一些具体例子:
例1:游戏编程
1.爱好——我在20岁之前,因为爱好而花了许多年来研究游戏编程。我坚持了那么长时间,不过是因为很好玩。
2.技能——如此投入时间、阅读大量书籍,并写了许多小程序之后,我把自己培养成了一个熟练的程序员。这用了许多年,但再次强调,我是因为喜欢才这么做的。
3.服务——在高中时,我把自己写的程序拿来帮助同学们完成数学作业。有个程序甚至发表在了校报上。我花了几百个小时来编写、优化和分享这些程序。我从没有收过费,只是用我的技能提供价值来帮助他人。局限在于,我只把作品分享给了同校的同学。
4.收入——大学时代我开始在本地的一个工作室编写我的第一个商业游戏,并最终从我的爱好中获得了收入。后来我开办了自己的游戏公司,并经营了十年有余。
例2:写博客
在这个例子中,爱好、技能培养、服务和收入这四步更加乱套,但它们依旧统统存在。
1.技能——在校时,我根本不爱写作,甚至只要一有可能就逃避。然而,高中时有个非常严格的英语老师,一直逼着我提高写作能力。他并没有让我喜欢上写作,但我确实从他那儿学了不少东西。颇费一番努力后,我的成绩从第一篇高中作文的C+,到最后在他的课程上得了许多的A。比起他的要求——比如写一篇通篇没有字母E的文章——撰写大学论文简直是小儿科。
2.爱好——至少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才开始喜欢上写作。当我1995年开始编写我的第一个网页时,我可以在编写HTML代码的同时写一页的文字内容。我对编程的热爱开始影响我的写作。
3.服务——1999年,我开始在共享软件作者协会中活跃起来,并开始为他们的时事通讯撰文。我没有报酬,也并非为了宣传自己。但我为此收到了不错的反馈。我把这些文章加入了自己的网站,这样一来,非共享软件作者协会的成员也可以看到。后来我越写越多,发布得也越来越多。在进入两千年之后的前期,那些文章越来越受欢迎,并在编程业界内广为传播。那时这些文章仍是完全免费,并且没有广告的。最终,在2004年,我建立了这个网站,作为一个给更广大的读者提供更多文章的平台。在头五个月里,这个网站并没有产生任何收入,但我一直坚持免费写作。在这段时间,我真正爱上了写作这种创造性的活动,也非常喜欢听到人们应用我的想法后带来的反馈。
4.收入——2005年5月,我在上放了第一个Adsense的广告。当时我其实在想,这不过是个蹩脚的做法,但在一些读者的建议之后,我同意权当做个试验。第一个月它带来了53美元的收入,这足以让我感到它长期的利润潜力。到了那年年底,收入增长了20倍,并且当我优化了网站,又增加了新的收入渠道后还在增长。
请注意,在这个案例中,我用上了早期开发的技能,但对于写作的热爱依然是收入的源头。当我开始培养自己的写作技能时,博客这种职业甚至还不存在呢。
四、从爱好到职业
不管是哪种顺序,当你体验到这些过程时,我想,爱好都是最好的开头,因为清楚自己的爱好更可以协助发展另外三个步骤。我几乎没有看到过什么人是因为追寻能赚大钱的手段而达成快乐而圆满的职业生涯的,除非他们之前就已经对之有着无条件的喜爱。
你现在已经有了什么无条件的爱好?你愿意为做什么事而付钱?对于每种耗费金钱的爱好,有人已经用他们因此学来的技能提供有价值的服务而赚了大钱。
比如,许多人喜欢玩电脑游戏。有些人便找到了把这爱好变为公共服务的生财之道:开办游戏评论网站、游戏下载网站、游戏论坛,以及类似的生意。现在,出版商给他们免费寄送一切他们想要的游戏。当他们不想亲自写评论时,还可以雇佣其它的玩家为他们写作。
当然,要把爱好变成职业,需要花上一些功夫。但假如你已经在无条件地做这件事,那为什么不把你的技能分享给他人,提供有用的服务,并以此获得收入呢?
→&邮箱订阅:
打卡学习:
两个男两个男孩的妈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生。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系统注册心理师(注册号X-15-013),国际行为与发展研究会会员。从事心理咨询和培训9年,接待个人和家庭咨询5000小时以上。
【工作相关】曾任北京交通大学教师,江苏移动EAP经理。现为苏州亲禾成长心理咨询公司创始人,知名EAP公司签约心理顾问,西交利物浦大学心理健康与发展中心咨询师,《苏州日报》教育版撰稿人,苏州电视台、苏州电台、《现代苏州》、《苏州日报》等受访心理专家。
【擅长咨询领域】婚恋情感、亲子关系、婆媳关系、工作/学习压力、情绪问题(焦虑、抑郁、惊恐)、个人成长、危机干预、性、癔症、母乳喂养与婴儿成长等。
【服务企业】微软、惠普、道琼斯、康明斯、道康宁、宝洁、南方航空、汇丰银行、中国平安、花旗银行、中信银行、辉瑞制药、联邦快递、北京市劳教局、北京华夏心理学校等提供培训和顾问服务。
【语言】普通话和方言(会说四川话,能听懂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东北、贵州、云南、陕西、安徽、河南、江苏等地方言)
【收费】提供学生及财务困难却有咨询需要人士折扣,请于首次会谈时讨论。
【咨询预约备注】如果没有看到想要预约的时间,可以先约任何时间再发讯息通知我,我会帮你更改。
孩的妈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生。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系统注册心理师(注册号X-15-013),国际行为与发展研究会会员。从事心理咨询和培训9年,接待个人和家庭咨询5000小时以上。
【工作相关】曾任北京交通大学教师,江苏移动EAP经理。现为苏州亲禾成长心理咨询公司创始人,知名EAP公司签约心理顾问,西交利物浦大学心理健康与发展中心咨询师,《苏州日报》教育版撰稿人,苏州电视台、苏州电台、《现代苏州》、《苏州日报》等受访心理专家。
【专业训练背景】从大学至今学习心理学15年,每年持续接受专业培训和督导。参加了中徳完形心理治疗(3年) 、家庭治疗(6年)、表达性艺术治疗(2年)、精神分析(4年)和短期的团体辅导、短程焦点等培训。接受家庭、精神分析、完形取向督导。2014年至今每周一到医院心理科特需高级专家门诊跟诊。
【擅长咨询领域】婚恋情感、亲子关系、婆媳关系、工作/学习压力、情绪问题(焦虑、抑郁、惊恐)、个人成长、危机干预、性、癔症、母乳喂养与婴儿成长等。
【服务企业】微软、惠普、道琼斯、康明斯、道康宁、宝洁、南方航空、汇丰银行、中国平安、花旗银行、中信银行、辉瑞制药、联邦快递、北京市劳教局、北京华夏心理学校等提供培训和顾问服务。
【语言】普通话和方言(会说四川话,能听懂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东北、贵州、云南、陕西、安徽、河南、江苏等地方言)
【收费】提供学生及财务困难却有咨询需要人士折扣,请于首次会谈时讨论。
【咨询预约备注】如果没有看到想要预约的时间,可以先约任何时间再发讯息通知我,我会帮你更改。
500元/50分钟
Steve 是个牛人,这是他的一篇 /blog/2005/06/the-meaning-of-life-how-shall-we-live/
内容运营,合作请联系 yong.
账号密码登录
获取验证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剪辑师的职业规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