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本中为什么说元始天尊和如来谁厉害毕竟慈悲

元始天尊说太古经
天尊曰:有动之动,在乎无动;有为之为,在乎无为。气住则万物皆生,气泯则万物皆灭。物物相资,固养其根;默而悟之,我自植之。出乎无间,不死不生,与天地为一者哉!
天尊曰:忘于目则光溢无极,泯于耳则心识常渊,两机俱忘,是谓太玄。混混沌沌,合乎大方;溟溟涬涬,合乎无伦。天地之大,我之无盈;万物之众,我之所持。曷有穷终,以语其弊哉!
养其真火,身乃长存;固其真水,体乃长在;真真相济,故曰长生。天得其真,故长,地得其真,故久,人得其真,故寿。世人所以不得长久者,养其外,坏其内也。长生之道,不视不听,不华不荣,弃世离俗,积精全神,寂寞无为,乃得道矣。
兹为众生,即说偈曰:天尊宣秘密,方便示慈悲。法雨滋羣品,玄谈释众疑。观凡如梦幻,引接悟希夷。水火归炉灶,云霞罩坎离。冲虚通圣道,清静结灵芝。物得能长久,人行绝祸危。逍遥三界外,永永证无为。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封神榜中元始天尊不如太上老君,难道西游中也是这样~~~=============================================================  
孙悟空的战斗力主要应该不是学艺学来的,而是仙桃仙丹吃多了法力暴增得来的吧?要不然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的多了怎么都打不过他呢?  =============================================================  
怎么着玉帝也是道家出身的吧,天宫里面也没有佛门子弟,论关系也不该请如来啊,难道是元始打不过悟空?怪怪那可不得了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怎么着玉帝也是道家出身的吧,天宫里面也没有佛门子弟,论关系也不该请如来啊,难道是元始打不过悟空?怪怪那可不得了  =============================================  玉帝本属虚构,所以就算不上是不是道家出身,天宫里也不是没有佛门子弟,四大天王(不是刘德华他们那个)也是佛教出身,还有什么文殊普贤之类的都是佛家的,关系很密切,请如来是应有之数啊。  还有不知道楼主发现没,西游记里面的很多妖怪,明明是天庭上佛家菩萨的宠物或是弟子,但是下界来当妖怪的时候,一定会变作“妖道”,而不变成“妖僧”。  个人感觉,吴承恩是为了黑道教来的。    
  西游黑的就是道家又怎么可能让道家上位
    无责任乱猜:吴承恩曾经被某个俊俏道士横刀夺爱,于是在小说里面黑道家以泄愤?
  无责任乱猜:吴承恩曾经被某个俊俏道士横刀夺爱,于是在小说里面黑道家以泄愤?  ==============  恐怕比这个严重。依我看,吴承恩的老爸大概是杨过后代的上门女婿,一见到道士,就想起祖奶奶被道士爽到极点的恨事。
  如來不請自來的吧?
  杂牌军能对付的,干嘛一定要出动嫡系王牌军?
  原始地位比他高,请得来吗?就好比台湾动不动就说美国会救他一样。还有,西游黑的是佛教:老子化胡为佛
  道和佛毕竟是竞争对手的关系,所以做好事的时候那些佛教的佛祖、菩萨就会化为僧人,打击报复则以道人面目出现。典型例子是乌鸡国那次,文殊菩萨前来点化国王时就化为和尚,派自己的狮子害国王时就让宠物化为道人。这样在人类看来,就会觉得为善的是佛家,作恶的都是道家。从而达到宣传自己打击对手的目的。
  楼主你想象一下元始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
  兄弟你在工作中出了点乱子,两个选择:一是找老板,说,老大,坏了,出问题了。二是找哥们,说,兄弟,出事了,快救我!  选哪个,兄弟你自己说。
  西游黑的就是道家又怎么可能让道家上位  ====================================  确实有点这意思
  有点意思!确实是的啊,吴承恩估计恨道士
  三清 四老
如来是属于五祖这个级别的,元始天尊是三清这个级别的。职称比如来高了两个档次,当然是先请如来,如来搞不定,再请元始天尊。
  孙悟空的老师菩提老祖号称非佛非道,但实际上却是西方教二教主准提道人所化。猴子闹事,让如来去摆平,就可以把恩怨事非全归到西方一教内部。如果找三清,就成了佛道之争。玉帝是道门大帝,这点心眼当然得有。
  楼上的,强!全是高人!
  元始出场费比较高吧?人家又不是免费普渡众生的
  西游里的原始咱感觉可能是最高级别的,原始天王,盘古大大的化身哪。西游里貌似没有鸿钧吧?原始唯一提到过的貌似也是猴子八戒偷人生果的时候,镇元子老道上原始哪儿听道。
  如果请了元始,世人又要问:为什么不请如来?真请了前者,小说也就不叫《西游记》了!
  不是先前请过老君吗?老君和原始是一个级别的,结果不卖力,只好找如来咯
  东游记信道,西游记信佛;封神榜信道,宝莲灯信道。结果:三道比一佛,道赢。
  感觉太上老君就是个打酱油的,那么多法宝不用,却被悟空大闹天宫,偷吃仙丹,悲剧
  元始天尊级别太高,请不动。    你遇到劫匪是打110还是找二炮?
  元始属三清,玉帝属六御,次于三清。   
天有三十六重,玉帝掌管三界二十八天,还有四民天,三清天和大罗天不在此列。元始在第三十五重天玉清天,大罗天也归他,他已然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如来是西方极乐世界释迦摩尼尊者,归玉帝管辖,但是地位特殊,相当于自治。  ============================  
原文:事在紧急,因此,玉帝特请如来救驾。”如来闻说,即对众菩萨道:“汝等在此稳坐法庭,休得乱了禅位,待我炼魔救驾去来。”  
如来即唤阿傩、迦叶二尊者相随,离了雷音,径至灵霄门外。  ===============================  
这段可见,如来受玉帝差遣,属小弟级别,来属救驾,可看作比较强的地方武装势力。而之前可见的,元始属于老大级别,不归玉帝管辖,反倒玉帝只是三清在三界中的代理人。  
现在看来可能是老君看不惯玉帝的作风,故意打酱油,从后面也可以看出老君实际上可以随意收拾悟空。随便拿个腰带手镯甚至装仙丹的瓶子都不得了啊。
  作者:宝树堂主 回复日期: 21:07:29 
    感觉太上老君就是个打酱油的,那么多法宝不用,却被悟空大闹天宫,偷吃仙丹,悲剧  ==========================================================  可以确定,故意地
  作者:宝树堂主 回复日期: 23:26:35     现在看来可能是老君看不惯玉帝的作风,故意打酱油,从后面也可以看出老君实际上可以随意收拾悟空。随便拿个腰带手镯甚至装仙丹的瓶子都不得了啊。  ==============  玉帝的作风,其实他是一个多么厚道的天帝啊,倒是猴子很过分。
  认真分析的话  其实可以看出  西游记 不是贬道那么简单  似乎是似贬实褒    甚至还有人说 西游记 是道教修真的普及版寓言
  作者:灰碟坏水 回复日期: 16:54:58 
    作者:宝树堂主 回复日期: 21:07:29        感觉太上老君就是个打酱油的,那么多法宝不用,却被悟空大闹天宫,偷吃仙丹,悲剧    ==========================================================    可以确定,故意地  ============================  那也不一定。如果在承认老 子化胡为佛的前提进行推理的话,可以得出太上老君就是猴子的师父。  太上老君其实一直都很宠溺猴子,包括拿金刚琢打猴子。观音的水瓶可不轻,里面可能有足足一海的海水,说不定会活活砸死猴子。
  化胡为佛?感觉菩提老祖也不是讲佛的啊
  专门研究西游的基本都认定西游时贬佛扬道的,什么开天辟地,化胡为佛,解化女娲都是道家干的。  孙猴子当年不懂事,后来还是懂事了,“李老君乃开天辟地之祖,尚坐于太清之右;佛如来是治世之尊,还坐于大鹏之下;孔圣人是儒教之尊,亦仅呼为夫子”  老君在猴子嘴里,一样是第一。
  感觉西游左踩佛右贬道
  各位也不看看封神里原始都已经把卑鄙无耻阴险毒辣给发挥的极端了,玉帝也不是傻子,他就是情愿被人打死也不愿被原始找到借口敲竹杠给活活敲死
  这么丁点小事,哪敢劳动元始天尊?玉帝还想不想干了。
  原始是什么性格,看看三宵碰到原始有什么下场,那可是手下从不留活口啊,要是请原始来,出手就搞死孙悟空后面还怎么取经?
  太上老君、原始天尊、通天教主是游戏里内测玩家,是游戏公司内部人物,你打行会战争会去找GM来帮忙?
  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是董事局成员,其中太上老君又兼监事会监事,并不参与行政运营事务,所以运营的好不好,他不会伸手帮忙的,最多是面子上过得去。    玉帝就是CEO,董事局说你行你才行,说你不行你就得下去。你见过遇事就求助于董事局的CEO吗?那真是不想干了。所以肯定找人脉关系帮忙。    董事长是洪钧老祖。
  作者:某红 回复日期: 23:24:09 
      还有不知道楼主发现没,西游记里面的很多妖怪,明明是天庭上佛家菩萨的宠物或是弟子,但是下界来当妖怪的时候,一定会变作“妖道”,而不变成“妖僧”。    个人感觉,吴承恩是为了黑道教来的。   ~~~~~~~~~~~~~~~~~~~~~~~~~~~~~~~~~~~~~~~~~~~~~~~~~~~~~~~~~~~~~~  非也非也!    佛本是道,佛教三菩萨都是道家化身,胯下座骑都是当年截教金仙,法力不在菩萨之下,只是元神被下了禁制,无法反抗而已,所以下了界自然恢复真身,道家身份。所以可以说明吴承恩是很认可佛本是道这个说法的。
      孙悟空是准提的徒弟,玉帝并不是打不过孙悟空,而是不方便跟他对抗。碰上这样的外交事件,玉帝当然找西天的人来管教悟空。意思就是说:你们的人到我这里惹事,你们看着管吧。你们不管,我再出手。    如果一开始找元始天尊把悟空给灭了,等于请自家的大人打了别人的娃,当然会引起西天高层的不满,有道理也变成没有道理了。    这个是最基本的处理涉外人员违法事件的思路。  
  玉帝会搞关系,所以坐上这个位子
  不谈和西游记不相关的封神演义,硬要联系在一起那是瞎扯淡。    西游记里面第一高手自然是元始天尊,位居最高的大罗天和次之的玉清境清微天,严格按照道教的典籍解释的话,是上清灵宝天尊的老师,而灵宝天尊玉宸元皇大道君又是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的师父,这么算起来元始天尊是太上老君的师祖,如果从公司打个比喻的角度来看,元始天尊是创始大股东兼董事长,玉宸元皇大道君和太上老君则是二股东和三股东兼监事长,而玉皇大帝则是首席执行官而已,出了猴子这么小的事情就敢劳烦董事长出面的话这个位子别做了,只好找了目前公司业绩比较好的西部大区域总监佛祖来出面解决了。
  者:砸场专用 回复日期: 02:57:59 
      作者:某红 回复日期: 23:24:09            还有不知道楼主发现没,西游记里面的很多妖怪,明明是天庭上佛家菩萨的宠物或是弟子,但是下界来当妖怪的时候,一定会变作“妖道”,而不变成“妖僧”。      个人感觉,吴承恩是为了黑道教来的。     ~~~~~~~~~~~~~~~~~~~~~~~~~~~~~~~~~~~~~~~~~~~~~~~~~~~~~~~~~~~~~~    非也非也!        佛本是道,佛教三菩萨都是道家化身,胯下座骑都是当年截教金仙,法力不在菩萨之下,只是元神被下了禁制,无法反抗而已,所以下了界自然恢复真身,道家身份。所以可以说明吴承恩是很认可佛本是道这个说法的。  ==================================================================  哥,吴承恩和许仲琳不认识吧?    把这俩小说混在一起说有点无厘头了。
  碰上劫匪你是打110还是找二炮?——喜欢这个比喻~
    作者:崖间离人泪 回复日期: 00:28:20 
      碰上劫匪你是打110还是找二炮?——喜欢这个比喻~  ==================================================================  平完了劫匪之后,110风光无限滴宣布没他就没国家滴长治久安,二炮在一边不住点头称是,跟着P民一起拍110的马P..........
  老君故意不出力
  我记得三清之间没有师承关系吧,他们三个在一起,诠释的是道的最高境界,即从无到有,演化成大千世界的一个过程。  法力应该也是相若,没有什么差别吧
  《隋书.经籍志四》始赋予元始天尊以诸神特性,称他“生于太元之先”。认为“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到天地初开,授以秘道,谓开劫度人。然其开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龙汉、开皇,是其年号,其问相距经四十亿万载,所度皆诸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皇真人,五方五帝及诸仙官”。  元始天王和太元圣母在玉京山上,生下儿子东王公和西王母之后,又经过数劫(一劫为43亿2千万年),生下另外八个儿子,分别为次子任东华帝君;三子蓬莱灵海帝君;四子蓬莱公元帝君;五子东井帝君;六子清都帝君;七子清灵帝君;八子中皇帝君。  
至太元圣母生下第九个儿子以后,元始天王因为寿数已到,躯体和元神都面临死亡,于是,他化做三股气体,分别为:混洞太无元之青气、赤太无元玄黄之气和冥寂玄通元玄白之气,夹杂在天地精气之中跃入太元圣母身体之中,借法转世重生。太元圣母怀胎十二年后,从腋下相继生出了玉清真人元始天尊、上清真人灵宝天尊和太清真人道德天尊,合称三清。完成这一切以后,太元圣母也因为元气耗尽,没多久就化做了烟尘,与天地重归于一体了。     
  话说老子化胡为佛,分了西方教的气运,现在当然的换回来。
  西游记里如来没那么高地位,位在三清六御之下,属五老里西天佛老。猴子也不强,根本没打到凌霄殿。最多只算是个流氓跑到家门口和保安争执。玉帝不是求如来救命,是在叫小弟来当打手地。。。。
  西游里章头诗、文中很多字句都是出自道家,怎能是贬道?取真经要收礼是次果果的嘲笑,怎能是扬佛?  很多研究道学的人认为西游记讲的是道家内丹修炼过程,不知真假,但老吴对道教研究之深毋庸置疑。
    作者:某红 回复日期: 23:24:09 
         怎么着玉帝也是道家出身的吧,天宫里面也没有佛门子弟,论关系也不该请如来啊,难道是元始打不过悟空?怪怪那可不得了    =============================================    玉帝本属虚构,所以就算不上是不是道家出身,天宫里也不是没有佛门子弟,四大天王(不是刘德华他们那个)也是佛教出身,还有什么文殊普贤之类的都是佛家的,关系很密切,请如来是应有之数啊。    还有不知道楼主发现没,西游记里面的很多妖怪,明明是天庭上佛家菩萨的宠物或是弟子,但是下界来当妖怪的时候,一定会变作“妖道”,而不变成“妖僧”。    个人感觉,吴承恩是为了黑道教来的。    ---------------------------------------------------------------------    有点意思。。
  看见强帖忍不住留个爪
  据说,西游记的纲回目录是道家和佛家的修炼过程
  晕,就什么金公木母,就能把人唬住
  作者:某红 回复日期: 23:24:09               怎么着玉帝也是道家出身的吧,天宫里面也没有佛门子弟,论关系也不该请如来啊,难道是元始打不过悟空?怪怪那可不得了      =============================================      玉帝本属虚构,所以就算不上是不是道家出身,天宫里也不是没有佛门子弟,四大天王(不是刘德华他们那个)也是佛教出身,还有什么文殊普贤之类的都是佛家的,关系很密切,请如来是应有之数啊。      还有不知道楼主发现没,西游记里面的很多妖怪,明明是天庭上佛家菩萨的宠物或是弟子,但是下界来当妖怪的时候,一定会变作“妖道”,而不变成“妖僧”。      个人感觉,吴承恩是为了黑道教来的。    ====================================================================  个人感觉,如果是这样,那黑的是佛教吧?    菩萨派狮子精去给乌鸡国王报应,不变和尚变道士    书里明写了这种栽赃嫁祸的行为,怎么能说作者是黑道教的呢。    要黑道教,为毛把道教放在一个被栽赃被陷害的位置上?
  玉帝请了老君 可是老君只是拿圈子打了悟空一下 又请悟空烤了几天火 没造成任何实质性的伤害 悟空踢了炉子 老君也没说啥 实际上 老君拿个葫芦就能把悟空拾掇了 可见老君根本不想打杀猴子 玉帝看老君不给面子 原始估计也是一样 所以干脆就叫了西方比较有能耐的哥们如来帮帮忙咯
  作者:天一主持 回复日期: 18:07:19        据说,西游记的纲回目录是道家和佛家的修炼过程  -------------------------------------------------  是道教,具体是全真教
   11:28:23  作者:天一主持 回复日期: 18:07:19   据说,西游记的纲回目录是道家和佛家的修炼过程  -------------------------------------------------  是道教,具体是全真教  
-----------------------------------有人考证西游记其实是丘处机写的  
  作者:凋零的叶2009 回复日期: 12:45:32     有人考证西游记其实是丘处机写的  ----------------------------------------------------------------------  丘处机还真的写过一部西游记叫《长春真人西游记》
  也有可能是玉帝发现猴子的神通除七十二变与他外甥相似之外,其它都不是道家气出,如筋斗云,像躲过三灾之法。就联想到应该是西天那边的故意教出来试探实力且捣乱天庭的,所以就故意请西天的最高领导如来去炼魔救架。炼得了魔,就是给你西天这个面子;炼不了魔,说明猴哥的神通不是出自佛家或是青出于蓝,那就有理由下杀手灭悟空了,这样一来佛家也说不了什么,反而最后有可能是道家帮了佛家,让佛家下不来台,安天大会也要改名了
  作者:魂消梦断 回复日期: 10:39:24 
      我记得三清之间没有师承关系吧,他们三个在一起,诠释的是道的最高境界,即从无到有,演化成大千世界的一个过程。    法力应该也是相若,没有什么差别吧  ------------------------------------------------    三清之间是有师承关系的!
  求中华上古神话历史。。。
  作者:重阳祖师王喆 回复日期: 14:05:17 
      作者:凋零的叶2009 回复日期: 12:45:32         有人考证西游记其实是丘处机写的    ----------------------------------------------------------------------    丘处机还真的写过一部西游记叫《长春真人西游记》      他完全可以写一本游记再写本小说  
  封神大战后,又出现了一场大战。    史称“灭圣之战”。    这场大战的后果就是:老子被打得修为大跌。通天陨落。原始被打得只剩元神,只得整天呆着,苦练意图恢复修为。  准提被逐出西方教,只得前往灵台方寸山当老师谋生。接引被揍得惨不忍睹后大彻大悟,辞去西方教主之职位,甘愿做摆渡人一生。    如来捡了便宜,当了教主。    鸿钧被活活打死。    同时导致慈航道人等人,投奔西方。      我正有打算写本书纪念一下这起惨绝人寰的事件呢。      
  这场大战发生事件是东周末年。    由于圣人被打得太惨,权威全失。他们的思想也因此备受质疑。于是出现百家争鸣。各位大圣人的学说被当做垃圾抛弃。    其他圣人对于自己思想的传承有心无力。或不在意。没有心思传下自己的大作。  只有太上老君很不甘心,转世修行,化名老子,参与百家争鸣。好容易赢一席之地。最后因无法抗衡各家学说,老子大为失望。成仙归位。
  这场大战来得比封神惨烈。天界脸面被打得荡然无存。    最后玉皇大帝(这哥们原本也是一强人,结果流年不利被揍得修为全失)想出一损招:禁止史书记载此事件。    为防止人们传播此事,如来也想出了个损招,安排记忆女神掌控三界的交接点,清楚来往人的记忆。最大限度防止此事传播开来。    这个记忆女神,就是孟婆了。    因此此战罕有人知。只有大智慧大法力德配天地法力无比的独角妖王所知。
  这场大战发生事件是东周末年。        由于圣人被打得太惨,权威全失。他们的思想也因此备受质疑。于是出现百家争鸣。各位大圣人的学说被当做垃圾抛弃。        其他圣人对于自己思想的传承有心无力。或不在意。没有心思传下自己的大作。    只有太上老君很不甘心,转世修行,化名老子,参与百家争鸣。好容易赢一席之地。最后因无法抗衡各家学说,老子大为失望。成仙归位。    强大
  独角妖王在扯蛋呢
  独角妖王在扯蛋呢  ====================  过一万年,说不定地球人认为独角妖王才是真主安拉
  作者:wgnmgnq 回复日期: 14:01:29 
      西游记里如来没那么高地位,位在三清六御之下,属五老里西天佛老。猴子也不强,根本没打到凌霄殿。最多只算是个流氓跑到家门口和保安争执。玉帝不是求如来救命,是在叫小弟来当打手地。。。。  ==============================================================  书上就是这么描写的。可能是玉帝感到道派的各路神仙出工不出力,决定让佛教的头头出马给他们个警告,别太自以为是。
  猴子是道教的,来闹事,原始天尊应该主动来摆平。但是原始天尊摆谱,非要天庭来请,就是凡夫也要动气,于是玉帝偏偏请佛教来,这样可以敲打一下道教,在两派中保持平衡
  别说道教里玉帝地位不算高,就算行政级别高,也使唤不动几个实权派的大佬  就像中南海几个犄角旮旯的部位,名片上都是什么长什么长,石油银行电信的几个老总平时和你客气客气,真出事儿要他们扛包,他们鸟你么?巴不得看你显眼呢。    佛教属于系统外的,关系也不错,如来也有宣传推广佛法打广告的需要,所以也卖个面子。    原始真要出手,这大佬下手可是出了名的狠啊,估计得杨戬陪唐僧去取经了。多无聊
  - -。。。。做谁家的活啊,。。。赔本的谁搞啊。。。
  猴子连城管队员王灵官都搞不定,哪用的着原始这样的大领导出手,叫如来只不过叫他把猴子领回去,不要再胡闹了
  一帮人,连书都没有看懂,就跑来兜售自己的理论。    猴子被王灵官雷将截住,明显是战斗过多过度疲劳的原因。  ————————————————————————————————  即去耳中掣出如意棒,迎风幌一幌,碗来粗细,依然拿在手中,不分好歹,却又大乱天宫,【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  这一番,那猴王不分上下,【使铁棒东打西敌,更无一神可挡】。只打到通明殿里,灵霄殿外。幸有佑圣真君的佐使王灵官执殿。……  ————————————————————————————————    一路上猴子已经KO九曜星四天王以及大量神明。    我就是看不懂,为什么总是有人认为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是在通明殿门口呢??    猴子这一战的距离,是超远距离长途奔袭。    太上老君居住在二十四重天,通明殿在九重天。隔着14重天的距离。光跑就累死了,何况还一路打?    这个法力消耗是巨量的。王灵官等人能拦住,不过是趁猴子打累的时候出出风头。而且还是围殴。
  请元始请不动    在元始眼里 玉帝就是个打杂的
  《隋书.经籍志四》始赋予元始天尊以诸神特性,称他“生于太元之先”。认为“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到天地初开,授以秘道,谓开劫度人。然其开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龙汉、开皇,是其年号,其问相距经四十亿万载,所度皆诸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皇真人,五方五帝及诸仙官”。    元始天王和太元圣母在玉京山上,生下儿子东王公和西王母之后,又经过数劫(一劫为43亿2千万年),生下另外八个儿子,分别为次子任东华帝君;三子蓬莱灵海帝君;四子蓬莱公元帝君;五子东井帝君;六子清都帝君;七子清灵帝君;八子中皇帝君。     至太元圣母生下第九个儿子以后,元始天王因为寿数已到,躯体和元神都面临死亡,于是,他化做三股气体,分别为:混洞太无元之青气、赤太无元玄黄之气和冥寂玄通元玄白之气,夹杂在天地精气之中跃入太元圣母身体之中,借法转世重生。太元圣母怀胎十二年后,从腋下相继生出了玉清真人元始天尊、上清真人灵宝天尊和太清真人道德天尊,合称三清。完成这一切以后,太元圣母也因为元气耗尽,没多久就化做了烟尘,与天地重归于一体了。  =====================================================================  匪夷所思!!!
  元始天尊、、、是太上老君的。。师傅!!!????
  一群傻逼!  
哪个不服的可以找我,文斗武斗智斗皆可……
  都去看悟空传吧,额,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想法,这么谈论到何时?
  《西游记未解之谜》也有自己的想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吧
  《隋书.经籍志四》始赋予元始天尊以诸神特性,称他“生于太元之先”。认为“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到天地初开,授以秘道,谓开劫度人。然其开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龙汉、开皇,是其年号,其问相距经四十亿万载,所度皆诸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皇真人,五方五帝及诸仙官”。      元始天王和太元圣母在玉京山上,生下儿子东王公和西王母之后,又经过数劫(一劫为43亿2千万年),生下另外八个儿子,分别为次子任东华帝君;三子蓬莱灵海帝君;四子蓬莱公元帝君;五子东井帝君;六子清都帝君;七子清灵帝君;八子中皇帝君。       至太元圣母生下第九个儿子以后,元始天王因为寿数已到,躯体和元神都面临死亡,于是,他化做三股气体,分别为:混洞太无元之青气、赤太无元玄黄之气和冥寂玄通元玄白之气,夹杂在天地精气之中跃入太元圣母身体之中,借法转世重生。太元圣母怀胎十二年后,从腋下相继生出了玉清真人元始天尊、上清真人灵宝天尊和太清真人道德天尊,合称三清。完成这一切以后,太元圣母也因为元气耗尽,没多久就化做了烟尘,与天地重归于一体了。  -----------------------------------------------------------------    和道教经典中描述相似但不相符。
    作者:recall1992 回复日期: 02:33:47 
      元始天尊、、、是太上老君的。。师傅!!!????    ---------------------------    元始天尊是玉宸元皇大道君也就是灵宝天尊的老师,而灵宝天尊则是道德天尊也就是太上老君的老师,所以确切来说元始天尊是太上老君的师祖~
  天有三十六重,玉帝掌管三界二十八天,还有四民天,三清天和大罗天不在此列。元始在第三十五重天玉清天,大罗天也归他,他已然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大罗天-------------------------------------             三清天            35玉清境清微天       34上清境禹余天       33太清境大赤天             四种民天(四梵天)            32平育贾奕天---佛       31龙变梵度天---菩萨       30玉隆腾胜天---缘觉辟支佛       29无上常融天---声闻阿罗汉             无色界四天(四空天)            28秀乐禁上天---非想非非想处天       27翰宠妙成天---无所有处天       26渊通元洞天---识无边处天       25皓庭霄度天---空无边处天             色界十八天(四禅九天+三禅三天+二禅三天+初禅三天)            24无极昙誓天---色究竟天       23上揲阮乐天---善现天       22无思江由天---善见天       21太黄翁重天---无热天       20始黄孝芒天---无烦天       19显定极风天---无想天       18太安皇崖天---广果天       17元载孔升天---福生天       16太焕极瑶天---无云天              15玄明恭庆天---遍净天       14观明端靖天---无量净天       13虚明堂曜天---少净天            12竺落皇笳天---光音天       11耀明宗飘天---无量光天       10玄明恭华天---少光天              9赤明和阳天---大梵天       8太极濛翳天---梵辅天       7虚无越衡天---梵众天             欲界六天             6七曜摩夷天---他化自在天       5元明文举天---化乐天       4玄胎平育天---兜率天       3清明何童天---夜摩天       2太明玉完天---忉利天       1太皇黄曾天---四王天             ----------------------------------大罗天-------------------------------------  
    作者:阿远擦板球 回复日期: 10:04:33 
      求中华上古神话历史。。。  -----------------------------------  同求
  哥真服你了  元始天尊 太上老君明明是平辈
  另外回复楼上    1. 混沌、蒙昧的状态。借指远古时代。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杨仆射书》:“凡自洪荒,终乎 幽 厉 。” 宋 杨万里 《汉文帝有圣贤之风论》:“洪荒之世,人与禽之未别。” 清 赵翼 《途遇大雪》诗:“世界幻入兜罗绵,恍见洪荒万万古。” 杨朔 《<铁流>的故事》:“一到黑夜,时间却像倒退到几万万年前的洪荒时代。” 2. 大荒。荒漠的旷野。 明 许承钦 《风行至南阳湖》诗:“遶岸平山趋断陇,连空野水入洪荒。” 混沌初开,生灵万物俱无,天地连成一片,只在其间孕育着一株混沌青莲,那青莲有叶五片,开花二十四瓣,结成一颗莲子。待得亿万年期满,莲子裂开,盘古大神手执开天斧出世,盘古大神因不满混沌中那无穷无尽的压抑,遂用那开天斧将天地劈开。   天地初开后,天地不稳,盘古大神便头顶蓝天,脚踏大地,每日长高一丈,使天每日也增高一丈,地每日也增厚一丈,经过一万八千年,天地定型。后盘古大神有感于天地间万物皆无,便身化洪荒: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头发成繁星点点;鲜血变成江河湖海,肌肉变成千里沃野;骨骼变成草木,筋脉变成道路;牙齿变成金石,精髓变成珍珠;气为风云,声为雷霆,汗成雨露;盘古大神倒下时,头与四肢化成了五岳,而脊梁却成了天地间的支点不周山脉……肚济却化成了一片血海,那血海方圆几万里,里面血浪滚滚,鱼虾不兴、鸟虫不至,天地戾气全都聚在了此处,洪荒众人将此处唤做幽冥血海。冥河老祖,携阿鼻、元屠,自血海之中诞生。后因巫妖大战牵连人族,人族死后的鬼魂因当时后土还未化为六道轮回在天地间四处游荡,无处可去。于是冥河借助血海和人族之魂造就阿修罗一族。   在盘古大神倒下的瞬间,从身上逸出三道清气和十二道浊气。三道清气上升化为太清太上老君、玉清原始天尊、上清通天道人。十二道浊气下降化为了十二祖巫,分别为:蓐收:金之祖巫。句芒:木之祖巫。共工:水之祖巫。祝融:火之祖巫。天昊:风之祖巫。玄冥:雨之祖巫。强良:雷之祖巫。翕兹:电之祖巫。帝江:空间速度之祖巫。烛九阴:时间之祖巫。奢比尸:天气之祖巫。后土:土之祖巫。   开天斧因承受不住开天的阻力,斧头化成了太极图、盘古幡,斧刃化成了诛仙古剑,(后一分为四并阵图)斧柄化成了混沌钟,合称四大先天至宝!而混沌青莲亦因天地开裂而毁损,二十四瓣莲花化成二十四片造化玉牒,上面记载着大道三千,后大部为鸿钧所得,并籍此悟道。混沌青莲的五片叶子化成了先天灵宝为天地五行旗(中央戊己杏黄旗、东方青莲宝色旗、南方离地焰光旗、西方素色云界旗、北方玄元控水旗 );其根化为三大先天灵根(分别为菩提木,人参果,葫芦根),只有那莲茎不知所终。(也有说莲茎化为鸿钧的分宝崖)   巫族为盘古一脉,天生能掌控各洪荒元素,巫族之人期盼能如盘古父神一般以力成圣,故只炼肉身,不修元神。巫族以十二祖巫为首,十二祖巫,乃盘古精血惹天地戾气而化,为肉身最强存在,每人皆有准圣境界,合炼一阵名为十二天都煞神大阵,乃是洪荒第一凶阵,无人敢挡其锋!   盘古左目所化太阳星中,帝俊裹先天灵宝河图洛书出世,太一执先天至宝混沌钟而生,帝俊与太一曾于紫宵宫中听鸿钧讲道,修炼得一身超凡入圣的本领。帝俊与太一于三十三天外建立妖皇宫,帝俊自号妖皇、太一自号东皇,拜同在紫宵宫中听道的妖族大神鲲鹏为妖师,统领天下妖族,一时风头无两,妖族有着和巫族十二天都煞神大阵相媲美的周天星斗大阵。巫妖两族是天生冤家,互斗几百万年,死伤无数,最后由三清与众人一起调停,形成妖管天,巫管地局面,两者才稍稍平和!   但好景不长,妖族和巫族为了争夺天地的统治权利,展开生死决战,双方都用上了威力最强大的招式,把整个洪荒分为9块。最后巫妖两族的绝招毁灭了5块大陆,最后剩下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其余的5块大陆分散,统称为海外十三岛。巫族最后只剩下大巫蚩尤,后土化身六道轮回。妖族则只剩下陆压(第十个太阳),有书说陆压后来去了西方教成了大日如来。据网络主流意见,陆压后投佛教成为大日如来与乌巢禅师(同一个人的不同化身),其中乌巢禅师在西游记里曾露过面。(关于陆压,还有一种说法,说陆压乃是先天离火之精,与鸿钧一样的先天神祗。大日如来则是多宝被老子西出函谷关化胡为佛,成立小乘佛教,分走佛教气运)
  盘古氏-又称元始天王,一名,浮黎元始天尊。  三清:      元始天尊      灵宝天尊又名太上道君      道德天尊又名太上老君(西游记里也称为太上道祖)    六御      中央玉皇大帝妻:王母娘娘,又称为西王母      北方北极中天紫微大帝      南方南极长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为元始天王九子。      东方东极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      西方太极天皇大帝(手下:八大元帅,五极战神(天空战神,大地战神,人中战神,      北极战神和南极战神))    大地之母: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五方五老:      南方南极观音      东方崇恩圣帝      三岛十洲仙翁东华大帝君(即东王公,名\‘金蝉氏\‘,号木公)      北方北极玄灵斗姆元君(佛教中二十诸天的摩利支天)      中央黄极黄角大仙    中央天宫仙位表:      千里眼|顺风耳|金童|玉女|雷公|电母(金光圣母)|      风伯|雨师|游奕灵官|翊圣真君|大力鬼王|七仙女|太白金星|      赤脚大仙|广寒仙子(姮娥仙子)嫦娥|玉兔|玉蟾|吴刚|天蓬元帅|      天佑元帅|九天玄女|十二金钗|九曜星|日游神|夜游神|太阴星君|      太阳星君|武德星君|佑圣真君      托塔天王李靖|金吒|木吒(行者惠岸)|三坛海会大神哪吒|巨灵神|      月老|左辅右弼|二郎神杨戬|太乙雷声应化天尊王善王灵官|萨真人|      紫阳真人(张伯端)|文昌帝君|天聋|地哑    三官大帝:天官|地官|水官    四大天王:      增长天王、持国天王、多闻天王与广目天王  
  作者:zhangxmcx   -------------------------------  谢了~
  因为是西游记不是东游记。
  【元始天尊简介】    
根据道书的记载:最早出现“元始”之名的是晋葛洪的《枕中书》书中记载:混沌未开之前,有天地之精,号“元始天王”,游于其中。后二仪化分,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气,俯饮地泉。又经数劫,与太元玉女通气结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其其后庖羲,神农皆苗裔也。并曰:“玄都玉京七宝山,在大罗之上,有上、中、下三宫。上宫是盘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太圣母所牿。”此时,还只有元始天王的称呼。直到南朝时,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才始有“元始天尊”之号。该书第一阶中位神为“上台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称“玉清境元始天尊”为主。但是书中又有一“元始天王”,列为第四中位左位第四神。《隋书.经籍志四》始赋予元始天尊以诸神特性,称他“生于太元之先”。认为“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到天地初开,授以秘道,谓开劫度人。然其开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龙汉、开皇,是其年号,其问相距经四十亿万载,所度皆诸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皇真人,五方五帝及诸仙官”。
  元始天尊生于太元之先,每逢天地初开,便会开却度人,所度者皆上仙圣真,(如太上老君、天真皇人等都是他度化成圣的),先度化灵宝天尊,后来灵宝天尊又度化道德天尊,如此说来,三清乃是师徒关系。这是道教的典籍记载,并非小说或民间杂说。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元始天尊,造化之主,生物之始也。莫得其名,老子强名曰道。乃立其神之名曰元始。
  先天尊神 - 元始天尊    元 始 天 尊 的 由 来 : 元 始 天 尊 是 道 教 最 高 神 灵 「 三 清 」 尊 神 之 一 , 生 於 太 无 之 先 , 禀 自 然 之 气 , 初 称 元 始 天 王 。 东 晋 葛 洪 的 《 枕 中 书 》 称 , 「 昔 二 仪 未 分 , 溟 滓 鸿 蒙 , 未 有 成 形 。 天 地 日 月 未 具 , 状 如 鸡 子 , 混 沌 玄 黄 。 已 有 盘 古 真 人 , 天 地 之 精 , 自 号 元 始 天 王 , 游 乎 其 中 」 。 元 始 天 王 , 开 天 辟 地 , 治 世 成 功 以 後 , 蜕 去 躯 壳 , 一 灵 不 昧 , 游 行 空 中 , 见 圣 女 太 元 , 喜 其 贞 洁 , 即 化 成 青 光 投 入 其 口 。 圣 女 怀 孕 十 二 年 , 始 化 生 於 背 膂 之 间 , 言 语 行 动 常 有 彩 云 护 体 。 因 其 前 身 是 盘 古 、 元 始 天 王 , 就 称 为 元 始 天 尊 。 《 历 世 神 仙 体 道 通 鉴 》 称 , 「 元 者 , 本 也 ; 始 者 , 初 也 , 先 天 之 气 也 。 此 气 化 为 开 辟 世 界 之 人 , 即 为 盘 古 ; 化 为 主 持 天 界 之 祖 , 即 为 元 始 。 」     居 天 最 高 : 齐 梁 高 道 陶 弘 景 编 定 之 《 真 灵 位 业 图 》 称 , 神 灵 所 居 之 处 是 「 玉 清 三 元 宫 」 , 元 始 天 尊 居 其 「 上 第 一 中 位 」 , 即 三 十 六 天 中 之 玉 清 境 , 元 始 天 尊 位 在 天 之 最 高 位 , 即 三 十 五 天 之 上 。 玉 清 境 内 , 有 紫 云 之 阁 , 碧 霞 为 城 。 众 神 仙 按 时 上 玉 清 境 朝 拜 元 始 天 尊 。     秘 道 度 仙 : 《 隋 书 经 籍 志 》 称 元 始 天 尊 以 天 尊 之 体 , 常 存 不 灭 , 每 至 天 地 初 开 , 即 授 以 秘 道 , 开 劫 度 人 。 「 所 度 皆 诸 天 仙 上 品 , 有 太 上 老 君 、 太 上 丈 人 、 天 真 皇 人 、 五 方 天 帝 及 诸 仙 官 」 。     奉 祀 : 道 教 宫 观 大 多 设 有 「 三 清 殿 」 。 元 始 天 尊 常 以 手 持 混 元 珠 像 居 於 大 殿 神 像 之 中 位 。 在 大 型 道 教 斋 醮 礼 仪 中 , 也 多 设 有 三 清 神 位 或 神 像 , 也 均 以 元 始 天 尊 为 中 位 。 元 始 天 尊 的 神 诞 之 日 是 正 月 初 一 。 民 间 亦 有 在 冬 至 日 供 奉 元 始 天 尊 的 。     参 考 文 献:  《 枕 中 书 》、  《 隋 书 经 籍 志 》、  《 历 世 神 仙 体 道 通 鉴 》
  先天尊神 - 灵宝天尊    灵 宝 天 尊 的 由 来 : 灵 宝 天 尊 是 道 教 最 高 神 灵 「 三 清 」 尊 神 之 一 , 原 称 上 清 高 圣 太 上 玉 晨 元 皇 大 道 君 。 齐 梁 高 道 陶 弘 景 编 定 的 《 真 灵 位 业 图 》 列 其 在 第 二 神 阶 之 中 位 , 仅 次 於 第 一 神 阶 中 位 之 元 始 天 尊 。 唐 代 时 曾 称 为 太 上 大 道 君 , 宋 代 起 才 称 为 灵 宝 天 尊 或 灵 宝 君 。 据 《 云 笈 七 签 》 引 《 洞 真 大 洞 真 经 》 , 灵 宝 天 尊 系 「 玉 晨 之 精 气 , 九 庆 之 紫 烟 , 玉 晖 焕 耀 , 金 映 流 真 , 结 化 含 秀 , 苞 凝 元 神 , 寄 胎 母 氏 , 育 形 为 人 」 。 《 灵 宝 略 记 》 则 称 「 太 上 大 道 君 以 开 皇 元 年 托 胎 於 西 方 绿 那 玉 国 , 寄 孕 於 洪 氏 之 胞 , 凝 神 琼 胎 之 府 三 千 七 百 年 , 降 诞 於 其 国 郁 察 山 浮 罗 之 岳 丹 玄 之 阿 侧 , 名 曰 器 度 , 字 上 开 元 。 及 其 长 , 乃 启 悟 道 真 , 期 心 高 道 , 坐 於 枯 桑 之 下 , 精 思 百 日 而 元 始 天 尊 下 降 , 授 灵 宝 大 乘 之 法 十 部 妙 经 」 。     辅 司 高 仙 : 上 清 高 圣 太 上 玉 晨 大 道 君 , 自 元 始 天 尊 处 受 经 法 以 後 , 即 辅 佐 元 始 天 尊 , 居 三 十 六 天 之 第 二 高 位 上 清 境 , 在 三 十 四 天 之 上 , 治 蕊 珠 日 阙 , 管 七 映 紫 房 , 金 童 玉 女 各 三 十 万 侍 卫 。 万 神 入 拜 , 五 德 把 符 , 上 真 侍 晨 , 天 皇 抱 图 。    灵 宝 度 人 : 据 《 洞 玄 本 行 经 》 , 灵 宝 天 尊 以 灵 宝 之 法 , 随 世 度 人 。 自 元 始 开 光 , 至 於 赤 明 元 年 , 经 九 千 九 百 亿 万 劫 , 度 人 有 如 尘 沙 之 众 , 不 可 胜 量 。 凡 遇 有 缘 好 学 之 人 , 请 问 疑 难 , 灵 宝 天 尊 即 不 吝 教 诲 。 天 尊 有 三 十 六 变 、 七 十 二 化 , 人 欲 见 之 , 随 感 而 应 , 千 万 处 可 分 身 即 到 。     奉 祀 : 道 教 宫 观 里 的 三 清 殿 中 , 灵 宝 天 尊 常 以 手 捧 如 意 之 像 居 元 始 天 尊 之 左 侧 位 。 在 道 教 大 型 斋 醮 礼 仪 中 , 也 多 设 有 三 清 神 位 , 以 灵 宝 天 尊 居 元 始 天 尊 之 左 位 。 灵 宝 天 尊 之 神 诞 日 为 夏 至 日 , 约 在 农 历 五 月 中 。 民 间 於 夏 至 日 之 供 奉 常 以 灵 宝 天 尊 为 主 神 。     参 考 文 献:  《 真 灵 位 业 图 》
  先天尊神 - 道德天尊    道 德 天 尊 的 由 来 : 道 德 天 尊 是 道 教 最 高 神 明 「 三 清 」 尊 神 之 一 , 即 老 子 。 约 自 北 魏 起 , 又 称 太 上 老 君 。 东 晋 葛 洪 的 《 神 仙 传 》 汇 集 群 书 所 见 之 老 子 传 记 , 或 称 老 子 先 天 地 生 , 或 称 其 母 怀 孕 七 十 二 年 生 , 生 而 白 发 , 故 称 老 子 。 亦 有 称 其 母 於 李 树 下 生 , 生 而 能 言 , 指 树 而 姓 「 李 」 。 据 东 汉 延 熹 八 年 陈 相 边 韶 的 《 老 子 铭 》 , 老 子 「 离 合 於 混 沌 之 气 , 与 三 光 为 终 始 」 , 「 道 成 化 身 , 蝉 蜕 度 世 」 。 齐 梁 高 道 陶 弘 景 《 真 灵 位 业 图 》 定 太 清 太 上 老 君 为 第 四 中 位 , 居 太 清 境 太 极 宫 , 即 三 十 六 天 中 之 第 三 十 四 天 , 在 三 十 三 天 之 上 。 《 魏 书 》 的 《 释 老 志 》 称 太 上 老 君 「 上 处 玉 京 , 为 神 王 之 宗 ; 下 在 紫 微 , 为 飞 仙 之 主 」 。 唐 代 皇 室 , 以 老 子 李 耳 为 同 姓 , 崇 奉 太 上 老 君 , 累 加 尊 号 。 唐 高 宗 尊 太 上 老 君 为 「 太 上 玄 元 皇 帝 」 , 唐 玄 宗 三 上 尊 号 , 称 「 大 圣 祖 高 上 大 道 金 阙 玄 元 天 皇 大 帝 。 」     道 之 化 身 : 《 云 笈 七 签 》 云 , 「 老 子 者 , 老 君 也 , 此 即 道 之 身 也 。 元 气 之 祖 宗 , 天 地 之 根 本 也 。 夫 大 道 元 妙 出 於 自 然 , 生 於 无 生 , 先 於 无 先 , 挺 於 空 洞 , 陶 育 乾 坤 。 号 曰 无 上 正 真 之 道 , 神 奇 微 远 不 可 得 名 。 故 曰 : 吾 生 於 无 形 之 先 , 起 乎 太 初 之 前 , 长 乎 太 始 之 端 , 行 乎 太 素 之 元 。 浮 游 出 虚 , 出 入 杳 冥 。 观 混 沌 之 未 判 , 视 清 浊 之 未 分 , 步 宇 宙 之 旷 野 , 历 品 物 之 族 群 。 夫 老 君 者 , 乃 元 气 道 真 , 造 化 自 然 者 也 」 。     为 圣 作 师 : 太 上 老 君 自 伏 牺 氏 合 神 农 氏 以 後 , 累 世 化 身 人 间 , 上 三 皇 时 为 玄 中 法 师 ; 下 三 皇 时 为 金 阙 帝 君 ; 伏 牺 氏 时 为 郁 华 子 ; 神 农 时 为 九 灵 老 子 ; 祝 融 时 为 广 寿 子 ; 黄 帝 时 为 广 成 子 , 颛 顼 时 为 赤 精 子 , 帝 喾 时 为 禄 图 子 , 尧 时 为 务 成 子 , 舜 时 为 尹 寿 子 , 夏 禹 时 为 真 行 子 , 殷 汤 时 为 锡 则 子 , 文 王 时 为 文 邑 先 生 等 等 。 世 代 作 圣 者 之 师 。     奉 祀 : 道 教 宫 观 中 的 三 清 殿 , 都 有 太 上 老 君 之 神 像 或 神 位 。 其 神 像 常 作 一 白 须 白 发 老 翁 , 手 执 羽 扇 , 居 元 始 天 尊 之 右 侧 位 。 在 道 教 大 型 斋 醮 礼 仪 中 , 也 均 设 有 太 上 老 君 的 神 位 , 亦 居 元 始 天 尊 之 右 侧 位 。 太 上 老 君 , 即 道 德 天 尊 之 神 诞 日 为 农 历 二 月 十 五 日 。 道 教 以 太 上 老 君 为 教 祖 , 是 日 大 多 举 行 祝 诞 聚 会 或 祈 福 延 寿 道 场 。     参 考 文 献:  《 云 笈 七 签 》  《 魏 书 、 释 老 志 》  《 混 元 圣 纪 》
  先天尊神 - 玉皇大帝    玉 皇 大 帝 的 来 历 : 玉 皇 大 帝 简 称 玉 皇 , 又 称 昊 天 金 阙 至 尊 玉 皇 大 帝 、 玄 穹 高 上 玉 皇 大 帝 。 宋 代 真 宗 和 徽 宗 都 上 有 圣 号 。 宋 真 宗 上 圣 号 为 太 上 开 天 执 符 御 历 含 真 体 道 玉 皇 大 天 帝 。 宋 徽 宗 上 圣 号 为 太 上 开 天 执 符 御 历 含 真 体 道 昊 天 玉 皇 上 帝 。 道 经 中 全 称 作 昊 天 金 阙 无 上 至 尊 自 然 妙 有 弥 罗 至 尊 玉 皇 上 帝 。 据 《 高 上 玉 皇 本 行 集 经 》 , 玉 皇 大 帝 乃 昊 天 界 上 光 严 凈 乐 国 王 与 宝 月 光 皇 后 所 生 之 子 。 出 生 之 时 , 身 宝 光 焰 , 充 满 王 国 。 幼 而 敏 慧 , 长 而 慈 仁 , 将 国 中 库 藏 财 宝 , 尽 散 施 穷 乏 困 苦 、 鳏 寡 孤 独 、 无 所 依 靠 、 饥 馑 残 疾 的 一 切 众 生 。 凈 乐 国 王 驾 崩 後 , 太 子 治 政 有 方 , 告 敕 大 臣 , 俯 含 众 生 , 遂 舍 国 赴 普 明 香 岩 山 修 道 , 经 三 千 二 百 劫 , 始 证 金 仙 , 初 号 自 然 觉 皇 , 又 经 亿 劫 , 始 证 玉 帝 。     万 神 之 帝 : 玉 皇 大 帝 是 诸 天 之 帝 、 仙 真 之 王 、 圣 尊 之 主 , 三 界 万 神 、 三 洞 仙 真 的 最 高 神 。 玉 皇 有 制 命 九 天 阶 级 、 征 召 四 海 五 岳 之 神 的 权 力 。 万 神 都 列 班 随 侍 其 左 右 , 犹 如 人 世 间 的 皇 帝 和 公 卿 。 白 居 易 有 诗 称 「 安 期 羡 门 辈 , 列 侍 如 公 卿 。 仰 谒 玉 皇 帝 , 稽 首 前 致 诚 」 。    总 执 天 道 : 玉 皇 大 帝 是 三 清 之 化 身 。 三 清 与 玉 皇 , 犹 如 先 虚 无 而 後 妙 有 , 先 无 极 而 後 有 太 极 , 先 无 为 而 後 有 为 。 故 玉 皇 为 三 才 主 宰 , 掌 天 地 人 之 均 轴 。 玉 皇 大 帝 遣 紫 微 北 极 大 帝 掌 天 地 经 纬 , 遣 勾 陈 上 宫 大 帝 掌 天 地 人 三 才 , 主 人 间 兵 革 , 遣 后 土 皇 地 衹 掌 阴 阳 生 育 、 大 地 山 河 。 天 地 万 物 、 阴 阳 造 化 无 不 在 玉 皇 大 帝 所 掌 之 中 。
    奉 祀 : 玉 皇 大 帝 神 诞 之 日 为 正 月 初 九 日 。 道 教 宫 观 要 举 行 金 箓 醮 仪 , 称 「 玉 皇 会 」 。 参 加 醮 仪 的 道 士 和 道 教 信 徒 都 要 祭 拜 玉 皇 大 帝 , 行 「 斋 天 」 大 礼 , 以 祈 福 延 寿 。 福 建 和 台 湾 省 民 众 称 玉 皇 大 帝 为 「 天 公 」 。 正 月 初 九 要 「 拜 天 公 」 , 一 家 老 小 , 斋 戒 沐 浴 , 上 香 行 礼 , 祭 拜 诵 经 , 有 的 地 方 还 唱 戏 娱 神 。 中 国 北 方 过 去 还 有 举 行 玉 皇 祭 , 抬 玉 皇 神 像 游 村 巡 街 的 习 俗 。 十 二 月 二 十 五 日 传 称 是 玉 皇 大 帝 下 巡 人 间 的 日 子 , 旧 时 道 观 和 民 间 都 要 烧 香 念 经 , 迎 送 玉 皇 大 帝 。     参 考 文 献:  《 宋 史 、 礼 志 》、   《 高 上 玉 皇 本 行 集 经 》
  先天尊神 - 太乙救苦天尊    太 乙 救 苦 天 尊 的 由 来 : 太 乙 救 苦 天 尊 , 又 称 太 一 救 苦 天 尊 , 寻 声 救 苦 天 尊 或 十 方 救 苦 天 尊 等 。 据 《 太 一 救 苦 护 身 经 》 , 太 乙 救 苦 天 尊 就 是 天 庭 中 东 方 长 乐 世 界 的 大 慈 仁 者 。 太 乙 救 苦 天 尊 或 在 天 宫 , 或 降 人 间 , 或 居 於 地 狱 , 或 威 摄 群 邪 , 无 处 不 在 。 太 乙 救 苦 天 尊 能 随 物 应 化 , 变 化 成 仙 童 玉 女 、 帝 君 圣 人 、 天 尊 真 人 、 金 刚 神 王 、 魔 王 力 士 、 天 师 道 士 、 皇 人 老 君 、 天 医 功 曹 、 男 人 女 子 、 文 武 官 宰 、 都 大 元 帅 、 教 师 禅 师 、 风 师 雨 师 等 等 , 神 通 广 大 , 无 所 不 能 。 「 此 圣 在 天 呼 太 一 福 神 , 在 世 呼 为 大 慈 仁 者 , 在 地 狱 呼 为 日 耀 帝 君 , 在 外 道 摄 邪 呼 为 狮 子 明 王 , 在 水 府 呼 为 洞 渊 帝 君 」 。     职 能 和 奉 祀 : 《 太 上 三 洞 表 文 》 中 称 天 尊 有 九 , 即 : 太 乙 救 苦 天 尊 、 十 方 救 苦 天 尊 、 九 幽 拔 罪 天 尊 、 朱 陵 度 命 天 尊 、 火 炼 丹 界 天 尊 、 法 桥 大 度 天 尊 、 金 阙 化 身 天 尊 、 逍 遥 快 乐 天 尊 、 宝 华 圆 满 天 尊 等 。 太 乙 救 苦 天 尊 居 九 天 尊 之 首 。 太 乙 救 苦 天 尊 之 职 就 是 「 至 圣 至 仁 , 极 慈 极 爱 , 乘 九 师 之 仙 驭 , 散 百 宝 之 祥 光 , 接 引 浮 生 」 。 传 称 , 人 如 遇 到 苦 难 , 只 要 念 诵 太 乙 救 苦 天 尊 名 号 , 太 乙 救 苦 天 尊 就 会 随 声 应 化 , 帮 助 人 解 忧 排 难 , 化 凶 为 吉 。 对 於 积 功 行 善 、 功 行 圆 满 之 人 , 太 乙 救 苦 天 尊 会 「 乘 九 师 之 仙 驭 , 散 百 宝 之 祥 光 」 , 接 引 升 仙 。 道 教 的 主 要 宫 观 一 般 都 有 太 乙 殿 , 供 奉 太 乙 救 苦 天 尊 之 神 像 或 神 位 。 太 乙 救 苦 天 尊 之 神 像 常 作 天 尊 骑 狮 子 状 。 道 教 徒 通 常 只 是 在 上 中 下 三 元 之 日 或 为 亡 魂 举 行 黄 箓 超 度 道 场 时 , 才 奉 祀 太 乙 救 苦 天 尊 。 宋 元 以 来 , 道 教 科 仪 中 以 太 乙 救 苦 天 尊 为 主 神 的 , 名 目 繁 多 。 例 如 : 《 太 乙 救 苦 天 尊 说 拔 度 血 湖 宝 忏 》 、 《 灵 宝 炼 度 》 、 《 九 幽 灯 仪 》 等 等 。 在 此 类 科 仪 中 , 太 乙 救 苦 天 尊 除 了 接 引 浮 生 以 外 , 还 主 持 以 水 火 交 炼 亡 魂 、 主 持 清 荡 血 湖 地 狱 , 破 狱 拔 度 罪 魂 等 等 。    参 考 文 献:  《 太 上 三 洞 表 文 》   《 太 一 救 苦 护 身 经 》 、  《 太 乙 救 苦 天 尊 说 拔 度 血 湖 宝 忏 》
  先天尊神 - 四御    四 御 的 由 来 : 四 御 指 的 是 道 教 三 清 尊 神 下 的 主 宰 天 地 万 物 的 四 位 尊 神 , 即 : 玉 皇 大 帝 、 中 天 紫 微 北 极 大 帝 、 勾 陈 上 宫 天 皇 大 帝 和 后 土 皇 地 祇 。 玉 皇 大 帝 是 万 神 之 主 。 中 天 紫 微 北 极 大 帝 , 是 紫 微 垣 中 的 大 帝 座 星 君 , 居 於 中 天 , 万 星 之 宗 主 。 勾 陈 上 宫 天 皇 大 帝 , 是 北 极 帝 座 之 左 四 座 星 组 成 的 勾 陈 , 位 同 北 极 , 为 天 转 之 枢 纽 。 后 土 皇 地 祇 , 是 天 地 中 央 之 像 , 唐 代 以 前 作 男 像 , 唐 武 则 天 时 出 现 女 像 。 宋 真 宗 潘 皇 后 在 嵩 山 建 殿 , 供 奉 后 土 玄 天 大 圣 后 像 , 宋 徽 宗 政 和 七 年 ( 1 1 1 7 年 ) 上 地 祇 徽 号 : 承 天 效 法 厚 德 光 大 后 土 皇 地 祇 。 其 後 , 后 土 皆 作 女 像 。 宋 代 以 後 , 由 於 玉 皇 大 帝 在 道 教 神 系 中 的 地 位 和 职 能 有 所 加 强 , 因 此 , 道 书 中 多 有 将 玉 皇 大 帝 排 列 在 「 四 御 」 之 外 的 说 法 , 将 「 四 御 」 解 释 为 北 南 西 东 四 极 之 天 帝 , 即 : 北 极 紫 微 大 帝 、 南 极 长 生 大 帝 、 太 极 天 皇 大 帝 和 东 极 青 华 大 帝 。 当 今 中 国 道 教 已 经 恢 复 了 宋 代 以 前 的 对 「 四 御 」 的 说 法 。    职 能 : 玉 皇 大 帝 是 总 执 天 道 之 大 神 , 位 居 三 清 之 下 , 众 神 之 上 。 中 天 紫 微 北 极 大 帝 协 助 玉 皇 大 帝 职 掌 天 经 地 纬 、 日 月 星 辰 和 四 时 气 候 , 道 书 称 其 「 万 星 之 宗 主 , 三 界 之 亚 君 , 次 於 昊 天 , 上 应 元 气 」 。 勾 陈 上 宫 天 皇 大 帝 , 协 助 玉 皇 大 帝 职 掌 南 北 极 与 天 地 人 三 才 , 统 御 诸 星 并 主 持 人 间 兵 革 之 事 。 后 土 皇 地 祇 职 掌 阴 阳 生 育 、 万 物 之 美 、 大 地 山 河 之 秀 。 至 於 宋 代 以 後 以 四 极 大 帝 作 为 四 御 的 , 四 极 大 帝 也 各 有 职 能 , 即 : 北 极 紫 微 大 帝 总 御 万 星 , 南 极 长 生 大 帝 总 御 万 灵 、 主 管 万 灵 之 寿 夭 , 太 极 天 皇 大 帝 总 御 万 神 , 东 极 青 华 大 帝 总 御 万 类 , 主 管 救 度 众 生 。    奉 祀 : 道 教 宫 观 中 多 有 在 三 清 殿 以 外 , 另 设 有 四 御 殿 , 供 奉 四 御 尊 神 。 在 大 型 斋 醮 仪 礼 活 动 中 , 除 了 供 奉 三 清 外 , 也 别 设 有 四 御 之 神 位 。 道 书 称 「 各 居 一 列 , 各 全 其 尊 」 。 四 御 各 尊 神 也 分 别 有 其 神 诞 之 日 , 玉 皇 大 帝 为 正 月 初 九 日 , 紫 微 北 极 大 帝 为 十 月 二 十 七 日 , 勾 陈 上 宫 天 皇 大 帝 为 二 月 初 二 日 , 后 土 皇 地 祇 为 三 月 十 八 日 。 道 教 信 徒 多 有 在 四 御 尊 神 神 诞 之 日 分 别 赴 道 观 烧 香 奉 祀 的 。     参 考 文 献:  《 云 笈 七 签 》  《 三 教 源 流 搜 神 大 全 》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元始天尊的师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