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觉得小微企业发展思路并购这个思路怎么样

在“十三五”规划的十个任务目标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即“美丽中国”首度写入五年规划。而“美丽中国”的提法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强烈的反响和共鸣,最近的资本市场也同样如此,环保产业迅速成为热点。根据和君咨询统计,2015年以来已有70多宗涉及环保产业的并购事件,交易总价超600亿元。下面,让我们回顾一下2015年环保产业的并购事件,并以新三板的视角,看看环保领域的上市公司和小微企业都面临着哪些重大机遇!
一、截止2015年10月A股环保领域并购事件全貌
环保产业涉及到的公司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固废处理、园林、生态修复等,典型的行业公司如下:
1.并购背景
2015年上半年环保行业收入实现1120.79亿元,同比增长8.61%。在国家政策支持,重点领域绿色化发展,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第三方治理等机制不断健全,市场和社会力量投入增加的背景下,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将形成8万至10万亿元的环保市场规模。
同时,近年来由于深化经济、政治改革的需要,以及国内国际形势瞬息万变的大气候,环保行业的内在生态和外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企业谋求转型和升级,并购重组成为产业发展的大势之一。
2015年上半年,国开行54亿入股碧水源、清华控股70亿掌管桑德环境,两项超50亿元的并购案让环保产业的并购顿时风云迭起,多家企业联合投资机构成立并购基金,瞄准环保产业,更让群雄逐鹿的环保产业市场烽烟四起。
2.并购案例
2015年典型的环保行业内的并购案例如下:
从以上并购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涉及环保上市公司并购的方向主要有三个:横向一体化(首创集团并购伊高水务、东江环保并购永兴盛环保)、纵向一体化(启源装备并购六合天融、葛洲坝并购凯丹水务),另外存在一些混业并购(华创证券并购黑碳节能、世纪星源并购博世华)的现象。
在行业的兼并整合中,一些有着清晰战略规划的公司往往能凭借自身管理、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资源积极拓展,突破发展、规模、产品上的瓶颈,延伸产业链,丰富产业结构,布局细分领域,实现业务转型。群雄逐鹿,狼烟四起,并购对企业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拥有较强融资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拥有良好项目运作经验、能够主动布局新业务结构的企业将在行业整合中迎来新的增长,而缺乏这些能力,不能及时跟上这股潮流的企业将迅速面临市场的洗牌而出局。
3.并购基金
另一方面,多家环保企业开始联合投资机构成立专项基金,用于环保类资产的并购,目前至少有12个此类基金。在环保领域,产业投资、并购基金早已不是新鲜事物,尤其是2015年以来此类基金遍地开放。已知的环保产业并购基金有:
二、案例回顾
1.混业并购——桑德环境入赘清华控股 环境史上最大并购案
说到环保产业并购,不能不提内地环境市场最大的一桩交易案:日,清华控股宣布70亿元收购桑德环境29.8%的股权。清华系成为桑德环境第一大股东,清华控股、启迪科服、清控资产及金信华创将分别持有桑德环境6%、20%、3%及0.8%的股份,合计占股29.8%。作为国内环保领域产业链搭建较为完善的上市公司,桑德环境构建了固废、水务、环卫以及再生资源四大业务平台。而此次股权也被视为桑德集团向平台型公司推进的战略部署。清华系在环保技术、资源及资本方面实力雄厚,引入清华控股,桑德环境有望利用清华环保平台力量,减缓资金压力,对于未来发展环保PPP和互联网环保业务也将提供帮助。
除了此次并购外,桑德环境今年上半年还展开了多场并购,集中在生活垃圾处理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领域,总并购金额达3.69亿元。
启迪控股:
启迪控股是一家依托清华大学设立的综合性大型企业,是清华科技园开发、建设、运营与管理单位,是首批国家现代服务业示范单位。公司控参股紫光古汉(股票代码:000590)、紫光股份(股票代码:000938)、桑德环境(股票代码:000826)、中文在线(股票代码:300364)、千方科技(股票代码:002373)等上市及非上市企业200多家,管理总资产超过500亿元人民币。
桑德环境(000826):
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市政供水项目投资运营及污水处理项目投资运营、固体废弃物处理工程建设等相关环保产业。在固废处置领域拥有完善的产业链条,可为客户提供从项目咨询、工艺设计、产品提供、工程建设等“一站式”服务。通过产品贸易、技术贸易、国际合作等方式,成功地进入国际市场,在中南亚等国家成功实施了固废处理项目。2015年上半年收入24.48亿,同比增长43.10% ; 净利润3.79亿元 , 同比增长21.32% 。
2.纵向延伸——南都电源并购华铂科技 奠基分布式新能源
日,南都电源3.15亿收购华铂科技。南都电源是大规模储能及分布式微网储能领域的先行者,先后参与并主导多个储能示范项目。阀控密封电池是公司的主要产品之一,其主要原材料为铅及铅合金,每年的需求量较大。华铂科技是一家专业从事铅资源回收的企业,与南都电源主业有着较高的契合度。此次交易有助于南都电源延伸现有产业链、降低生产成本、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南都电源前期刚刚拟增发募集24.5亿元,用于新能源电池项目以及分布式能源网络。公司还将通过打造分布式能源的云数据管理平台进军能源互联网,公司拟投资3.9亿元用于在全国建设总容量为390MWh的分布式新能源网络及平台。
南都电源(300068)
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通信电源、绿色环保储能应用产品研究、开发、制造和销售的企业。其主要产品有AGM电池和胶体电池。公司是中国市场通信电源主要供应商,在新加坡电信电池供应商中排名第一,2009年公司获得印度最大基站运营商INDUSTOWER电池供应商的最高奖项–白金奖项。2015年上半年收入2.04亿,同比增长18.65%,净利润0.80亿,同比增长5.65%。
华铂科技:
安徽华铂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4年8月,以废旧蓄电池回收、加工为主导产业。目前主要生产粗铅、精铅、金铅、电解铅、合金铅、稀土合金等产品。年回收废旧电瓶、含铅废物约45万吨,年产再生铅能力达21万吨。与天能集团、超威电源及国内各大电源厂有密切合作,供货区域遍布全国各地。已成为全国生产规模最大的再生铅加工企业之一。
3.横向扩张——永清环保收购美国IST抢占土壤修复
2015年8月,永清环保收购IST的51%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这是永清环保的第一宗海外并购案。“我们非常看好土壤修复市场,这是我们在烟气治理和流域治理之外的第三大业务领域。”永清环保董事长刘正军介绍,“‘土十条’即将出台,广阔的土壤修复市场打开,所以我们将通过国内外并购的方式提前进行布局。” 今年以来,永清环保先后在华东、华南、华北及西部地区等区域土壤修复市场谋划落子。收购完成后,永清环保在土壤修复领域的技术实力将得到大幅提升,产业链更加完整,具备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永清环保(300187):
湖南永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为高污染、高耗能工业企业提供烟气排放综合解决方案的环保工程公司。公司主要业务涵盖减排和节能两大领域。公司在钢铁、冶炼行业脱硫技术及设施运营上全国第一,工程总包国内领先。2015年上半年收入3.52亿,同比增长-16.33%,净利润0.31亿,同比增长2.14%。
Integrated Science & Technology(IST)是1991年在美国佐治亚州马丽亚特成立的一家环境修复技术服务公司,专营土壤及地下水修复所涉及的技术咨询、场地调查、风险评估、方案设计、工程实施、工程总包等业务。IST在美国、欧洲、南美、亚洲等地广泛开展业务,曾先后参与完成“海湾战争科威特污染场地修复”、“加利福尼亚州六价铬污染地下水修复”、“意大利特雷卡泰油井井喷原油污染修复”等一系列经典修复项目。同时还聚集了世界知名的环境工程师、修复专家等专业人才。
三、为什么并购?
中国经济,本质上是一个结构变迁经济和系统再造经济。在结构变迁和系统再造的历史大潮中,解构与重构、散乱与整合、转轨与转型、失范与规范,不断出现,最终将实现产业集中。
环保产业的并购是发展的必然阶段,推动此次并购的因素主要有: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内需、国企改革背景下的红利、PPP模式引进民间资本、资本市场对环保产业的热捧和政府政策上的推动。
1.A股上市公司提振业绩和市值的需要
在目前的模式和状态下,环保企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瓶颈。融资需求是环保行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并购对提振业绩的影响十分显著。广发证券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日,环保板块56家公司中已有38家公司公布中期业绩预告,其中参与并购的公司业绩增速达到118.2%,而未参与并购的业绩增速则仅有33.2%。
部分环保细分行业增速放缓是推动并购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过去几年垃圾发电的增速有20%到30%,但现在只有1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发展就会依靠并购等手段去进行产业整合,横向扩张或纵向延伸去拓展业务方向。在目前我国环保公司整体规模不大、集中度不高的情况下,加速并购和外延式扩张有利于先进技术的扩散和规模的增长,部分公司将在这一过程中做大做强,未来出现多个环保行业的巨头公司不是梦想。
2.PPP模式的驱动
2014年底起,国家政府部门相继发布多部PPP相关法律法规, 确立PPP作为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推广实施,强调公开透明、重诺履约、平等地位,制订现实的改革目标,并明确基金等融资支持措施。其中2015年5月份发改委公布的第一批全国性PPP投资计划,总投资2万亿元,其中涉及环保项目投资超过2000亿元。在各省市的PPP推广项目领域更宽广,环保产业所占的比例都很大,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式、政府提供的服务也日渐成熟。财政部6月表态称,将研究设立PPP融资支持基金,加快PPP项目实施进度,提高PPP项目可融资性。
PPP模式对融资能力、政府对接能力、整体解决方案能力等要求更高,环保公司寻求股权、资金等多层面的合作成为必然选择。PPP模式的推广也使得资本力量能够快速涌进环保产业,真正推动环保的产业化。PPP模式在环保行业的运用主要在三个领域,分别是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环境综合治理。在一系列动作下,PPP模式将朝落地方向发展,成为环保产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3.环保政策从“定目标”转为“重落实”
环保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自上而下的制度建设,环保制度的逐步建立是环保产业发展的基石。近年来,行政法规及政策对环保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这对环保产业的并购也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各省市相继出台相关条例,我国的环保政策核心逐渐从“定目标”转为“重落实”。在政策的支持推动下,环保产业正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契机。环保政策的核心变化将带动各环保子行业发生实质性改变,而这种趋势也将持续下去。
4.国企改革的带动
国企改革是2015年资本市场的最大主题,催生了很多产业的重大变革,也成为推动今年环保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强效催化剂。
2015年2月,央企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旗下启源装备向中节能六合天融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全体股东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其合计持有六合天融100%之股权。启源装备转型环保行业,明确公司作为中节能的环保平台定位。中节能目前是唯一一家主业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央企。国泰君安分析师认为,启源装备有望纳入中节能集团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的首批试点单位之一,有望持续受益于国企改革政策红利。中节能集团与财政实力雄厚地方政府签订的PPP项目、土壤修复及智慧环保等其他优质资产,不排除逐步注入启源装备的可能;而且,启源装备目前市值仅不到130亿元,“小而美”标的有望在国企改革大潮中成为巨人。
5.资本热捧
2014年下半年起,环保企业与投资机构成立并购基金的模式开始集中出现,目前约有12个此类基金,有超过130亿元资金正在寻找环保标的,逐步成为行业及资本界的风潮。这种上市公司和投资机构的组合方式有效地运用了双方的优势:其一,上市公司可以利用其技术眼光、产业眼光和行业经验,扫描发现新技术公司,对项目进行技术和产业上的判断,把公司推荐给投资机构;其二,投资机构可以利用其专业的投资团队及便利的融资渠道,为公司储备并购标的,对公司进行投资后,联合上市公司对项目进行孵化和培育,促进公司快速成长壮大。其共有的最主要的特点是都以上市公司收购目标企业为退出渠道。
盛运环保、中山公用、万邦达、鲁丰环保等多家公司设立的产业并购基金金额超过15亿元,雄厚的资本成为了环保公司外延式扩张的新利器。以先河环保为例,早在2014年8月,公司以“股票+现金”的方式,完成了对科迪隆和广西先得两家环境监测公司的收购。2015年4月,先河环保成立上海先河环保产业基金,基金投向集中在环境监测领域。2015年5月,先河美国控股公司以支付股权转让方共计660万美元以收购所有美国Sunset Laboratory Inc的60%股份。Sunset由RobertCary创立于1984年,现已成长为世界有机碳与元素碳(OCEC)气溶胶颗粒分析仪的领袖。此次收购使先河环保进一步完善了产品线,使公司能够在碳气溶胶分析市场这样的新兴领域抢占先机,巩固先河环保在环境监测领域的领先地位,加速先河环保国际化的布局。
四、并购浪潮下A股上市公司和小微企业如何借助新三板发力
1.对A股环保上市公司而言,在大环保产业链上,在集团旗下培育、布局3-5家新三板公司是当前格局的最优策略之一。第一,可以让这些新三板环保子公司独立发展,第二,在合适的时机,装入A股公司,提振业绩和市值。
2.对环保领域净利润在500万左右的小微企业而言,新三板是链接A股、提高估值、优化股东结构、汇聚产业资源、甚至寻找优质客户的“入口”。就像喊芝麻开门一样,新三板是小微企业能打开宝库大门的咒语。
3.小微企业头人的思维决定了这个环保企业是否继续贴着“传统环保企业”这个标签。环保企业战略转型的尴尬是,无论怎么转,给资本市场的信号依然是一个传统环保企业,他的业务结构、人才结构都没变。
在“互联网+、新三板+”的大背景下,小微企业的头人,要从“环保+教育/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绿色/金融……”等各种跨界可能中,寻找战略转型的契机。
4.环保产业链人才匮乏是一个战略机遇,企业升级,首先要人才升级,知名环保商学院势必出现。中国环保行业的从业人员13万人,其中技术人员占8万人,然而整个国家对环境工程师的人才需求就超过42万人。第一是数量不足,第二是人才结构的问题,管理、资本、环保金融、项目经理、运营分析、环保分析师、环保上市顾问、环保人才猎头等,都是市场稀缺的人才。
来源: 和君咨询马振亚报料电话:0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浙江欲培育3万科技型小微企业 收购国外研发机构可奖500万
日前,浙江省政府出台相关文件,加快培育科技型小微企业,计划到2015年,全省科技型小微企业达到20000家;到2017年达30000家;收购国外研发机构的企业最高可获奖励500万元。
  浙江在线杭州1月1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程永高 编辑/胡芸)在职科技人员额外领办或参与创办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收入可归个人;收购国外研发机构的企业最高可获奖励500万元。日前,浙江省政府出台相关文件,加快培育科技型小微企业。
  科技型创业是迈向互联网经济时代创业的主要形态,科技型小微企业则是最为活跃、最具潜力的技术创新群体。浙江省委已把培育发展科技型小微企业作为支撑经济转型升级的大事来抓,并计划到2015年,全省科技型小微企业达到20000家;到2017年达30000家。
  每年3亿元专项资金扶持
  在职科技人员创业收入归个人
  为破解创业资金难问题,浙江将设立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和科技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安排3亿元。
  在相关创业项目启动后,面对后续发展对资金、经营风险控制等需求,对科技人员、民间资本、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并购海外企业等,做出了一揽子政策优惠。
  比如,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和不损害本单位利益的前提下,征得单位同意后在职创业的,其收入在照章纳税后归个人所有。应用职务发明成果转化所得收益,除合同另有约定外,高校可按60&95%的比率、科研院所可按20&50%的比率,划归参与研发的科技人员及其团队拥有。
  收购国外研发机构最高奖500万
  将重点培育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企业
  以科技型小微企业为主体,浙江将组织实施一批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对收购国外研发机构的企业,符合条件的,按收购合同金额的5%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民间资本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对外投资分回的利息、股息、红利,作为投资者个人所得,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适用20%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浙江还积极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特别是留学生团队携带科技成果来浙创办科技型小微企业。对入选的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首个资助周期为3年,资助期限内对每个团队投入经费不低于200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投入不低于500万元,团队所在地政府按照不低于省级财政投入额度进行配套资助,团队所在企业按照不低于各级财政资助资金总额对团队进行配套投入。
  据介绍,浙江将建立引导科技型创业健康发展的指导目录制度,定期公布科技型小微企业培育的优先领域和技术方向。重点培育大数据、云计算等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企业,持续培育支撑引领传统产业升级的高端微型服务器、芯片、等专用电子及软件产业企业,着力培育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及节能等领域的新兴产业企业。
责任编辑:
创业|留学人才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民营投资巨头入川并购物管企业_网易新闻
民营投资巨头入川并购物管企业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民营投资巨头入川并购物管企业)
今年以来物管业加速进入整合期,行业生态几年内或发生巨变
6月8日,四川华玮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温文遐的手机里跳出一则新闻:万达物业将被万达集团出售,由中民物业、万科物业等4家企业竞购。涉及金额之大,将成国内最大一宗物业并购案例。
那时,他还不知道这条新闻和四川的联系。万达物业竞购者之一、中民物业在川负责人近日向记者确认,月初已正式入川启动并购。中民物业,是国内最大规模的民营投资集团——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8个重点板块之一。通过控股、参股整合等方式,成立仅一年半的中民物业,管理面积已达1.4亿平方米。
业内人士认为,中民物业入川,将加剧各巨头对四川物管企业的争夺,加速物管业整合并彻底改变行业生态。
本报记者 熊筱伟
巨头加速跑马圈地估值500万元的公司谈到5000万
温文遐自称“日子过得不错”——公司管理着约400万平方米住宅小区,每年有固定收益。但当一周前中民物业负责人登门提出并购时,温文遐并没回绝。“他提出的条件,值得一谈。”
中民物业的条件,是并购51%股权以控股他的公司。并购后,前者承诺不干涉其运营,同时将引金融、养老等商业资源进驻。上述负责人表示,股权并购对象是管理面积逾300万平方米的省内物管公司。“行业整合已经开始了。”温文遐顿了顿,说,“如果中小物业迟早被并购,那为什么不考虑更大一点儿的公司?”他认为,物管业缺乏调价机制,占成本7成以上的人力费用逐年增长,物管费却常年不变。若巨头再进一步挤压,中小企业很难生存。记者从多个消息源获悉,成都家园物业等至少13家省内物业公司,也在与中民物业接触。
自去年起,一贯只接母公司楼盘的四川嘉宝物业、万科物业、合达联行物业、中海物业等,均开始对外并购企业和承接项目;进入今年,大佬间竞购愈发激烈。今年5月,保利物业加入战团。成都合达联行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长赵夏影透露,各方并购物管公司溢价现已飙升至10倍之多——第三方机构估值500万元的物管公司,并购方直接“加个零”,按5000万元作价谈股权并购。
成都万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勇表示,去年公司主要向其他物管公司免费输出APP平台和技术,间接掌握更多业主资源;今年则直接并购、控股物管公司,“这种方式更快,也更稳妥。”
根据中国物业管理协会报告,去年国内物业服务前100强企业共收购逾200家物业服务企业。四川嘉宝资产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彭剑介绍,公司今年上半年外部拓展面积已超去年全年。业内人士估计,3年内,四川的物业管理将高度集中于少数巨头手中。
物管企业盈利能力欠佳大佬为何仍要大肆并购
和各方“砸钱”并购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物管行业欠佳的盈利能力。
省房地产协会物业专委会秘书长马聪介绍,以物业费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传统物管公司,平均利润率仅约5%。由于利润微薄,长期以来少有企业寻求扩张,行业高度分散。我省约有3700家物业公司,绝大多数为小微企业。以成都为例,约2000家物业公司中,1800家为三级企业(最低级别)。
大佬为何突然大肆并购?有观点认为是行业寻求规模化经营。更多人则认为是争夺业主资源,以开拓社区O2O市场。社区O2O,是以社区为单位,通过线上互联网技术整合线下实体服务,满足社区居民从“柴米油盐”到“衣食住行”需求的商业运作模式,被普遍认为是下一个万亿级市场。
物管公司,被认为掌握着O2O市场入口。相比传统电商,物管方更容易获得业主信任。“同样是网上购物,物管公司可信度高,10分钟就能把货送你家门口。”赵夏影进一步将其战略表述为3个阶段:并购物管以抢占业主资源——提升服务使业主认同——引入O2O商业模式获利,“社区O2O才是未来主要盈利点。但前提是现在抢占到足够多的业主资源。”
对并购前景,资本市场多表示看好。就已上市企业而言,彩生活被多家券商给予“买入”评级,中海物业和中奥到家等也被券商提醒关注。今年初,四川嘉宝资产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新三板挂牌,成为西南首家挂牌物管公司。
也有人持不同观点。马聪表示,面对京东、淘宝等电商竞争,物管公司预期收益仍面临未知数。招商证券分析人士表示,物管概念虽受追捧,但态度已趋于谨慎。其核心问题在于业主资源如何转为利润。目前的实践中,尚未看到成熟的、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物管业整合对小区业主影响几何
本报记者 熊筱伟
物业服务涉及千家万户。行业大规模整合,将对物业服务、收费等问题带来怎样的影响?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物管被并购小区管理能跟上吗
业内人士认为,大公司物业服务更标准化、专业化,并购后小区物业服务往往有明显提升。自去年4月万科物业入驻后,成都市云庭苑三期楼盘业主李婷婷认为“年轻的保安多了,服务也更主动。”物管方、交大智能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刘应国表示,万科为其确立了客服、安全等服务流程,精简人员以腾出资金,实现员工年轻化;今年3月被彩生活服务集团并购的泓山物业项目经理刘小平亦表示,已接受安保、工程、环境卫生等5个板块的培训。
记者采访5家已有并购案例的物管公司,均在接手小区线上平台或准备上线APP等网络平台,提供在线购物、报修和缴费等全新服务。
但业内人士透露,快速扩张往往会面临管理跟不上问题。成都市个别小区已出现并购后物业服务质量严重下降、业主不断投诉情况。成都市物业管理协会副秘书长苟强提醒,不管扩张还是开拓多种经营,均应以优质物业服务为基础。
大公司接手物管费会不会涨
一般而言,知名物管公司收费相对高于同行。这是否意味着,大公司并购小公司后,后者管理小区的物管费将会涨价?
记者就此采访了4个案例。其中彩生活接手的成都市新里·派克公馆楼盘、万科物业接手的成都市云庭苑三期楼盘物管费目前均未调整;中民物业虽暂未完成并购,但表示不会变动被并购方物管费价格;四川嘉宝资产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彭剑则表示,去年至今新接手项目物管费均有上涨。
“物管费提价,往往是因为大企业要提供品质更高的服务,成本也就更高。”业内人士表示,最终涨价与否,应由企业和业主协商决定。
被并购=换物管?业主能否拒绝并购“这算不算背着业主换物管?为啥不经过业主大会同意?”直到3个月后,业主李兰亭才知道成都市新里·派克公馆楼盘物业方泓山物业,已经被彩生活服务集团并购。基于对大公司增加收费的担心,她抵触并购。
根据我国《物业管理条例》,选聘和解聘物业服务企业需经业主大会同意。但省房地产协会物业专委会秘书长马聪认为,并购只是内部股权结构变化,原物管公司依然存在,原合同约定双方并没变化,因此无需业主同意。
四川君合律师事务所律师马屈表示,并购方有义务将情况及时告知业主。若业主对并购后服务不满,依然可根据合同更换物管方。
作者:熊筱伟
本文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小微业务发展思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