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师职业精神新医改医院面临的障碍哪些障碍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网
杂志简介Profiles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关于医德医风、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的大型学术刊物,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介绍临床医学、医学科研、医学教育、生命科学、卫生改革中道德发展、道德标准及道德难题与对策,以及国际医学伦理、生命伦理发展研究的最新动态。为医务工作者解决临床面临的道德难题、处理好医患关系、医际关系,提供理论、规范和方法,为医学科研工作者、伦理审查者、卫生事业管理者抓好伦理道德建设提供有关管理理论、科研成果、典型经验。
  在编辑工作方面,我刊工作人员将继续履行"以伦为生、读者为本、服务作者,尽心尽力"的编辑誓言,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紧跟时代步伐,调整栏目结构,及时向大家传递编辑意图,与作者、读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互动。&
2017年第1期
健康传播伦理
探索与争鸣
伦理委员会
医师职业精神
医师职业精神
医务社会工作
医学人文教育
2016年第6期
医学职业精神
医学人文教育
医学生教育
新闻动态News
编辑心语Edit Xinyu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辽宁省六所三级甲等医院医师职业精神评价分析研究.pdf62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中文论著摘要? 辽宁省六所三级甲等医院医师职业精神评价研究 目
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面貌发生了深
刻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近年来,受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价值观的影
响,医疗行业“技术至上”、“知识爆炸”等现象日趋严重,传统的职业道德观念受
到严重冲击,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矛盾尖锐。为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
进一步规范其执业行为,使其能够更好地担负起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重任。本
研究对辽宁省内六所三级甲等医院医师队伍职业精神的现状进行调查,掌握医师
对职业精神的认识和态度,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医师职业精神的因素,从而探索加
强医师职业精神建设的对策和实施方案。通过课题研究为辽宁省乃至我国医师职
业精神的建设提供科学、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合理化建议。 方法 l、文献研究法: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JFD 、维普数据库、OVID数据
库、Elsevier
阅国内外有关医师职业精神、医学人文素质、医学伦理精神方面的相关文献,整
理归纳前人研究取得的成果,总结提炼已有研究中的相关理论和概念,作为本课
题研究开展的基础。 JeffersonScale 2、问卷调查法:本研究利用Jefferson同理心量表 theofPhysician JeffersonScaleofAttitudesToward
Empathy,JSPE 、Jefferson医护合作态度量表 the Scale
Physician.Nurse Jefferson
ofPhysician Lifelong
业精神现状进行调查。 3、实地访谈法:通过到各三级甲等医院实地体验,与医院领导、管理人员以
及医师座谈,全面了解医师群体职业精神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4、专家会议法:组织医学教育专家、医院管理人员和卫生行政人员对加强我
国医师职业精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我国医师职业精神日渐丢失根源何在
我的图书馆
我国医师职业精神日渐丢失根源何在
编者按:8月24日,我国著名呼吸科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何权瀛教授,在“第十二届中国呼吸医师论坛暨第八届中国呼吸医师奖颁奖大会”上,就《我国现行医疗体制与医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与提高》做了精彩演讲。本报摘编其中亮点,以飨读者,欢迎读者参与讨论。▲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何权瀛 现代医学专业的核心价值在于医生应无私地、尽可能地为患者牟取最大利益,然而近二三十年来医师职业精神面临严重挑战。这种挑战虽然是全球性的,但在以市场经济为医疗取向的国家尤为突出。我们在呼唤医师职业精神的时候,应当认真地反思一下过去和现在,为什么过去在我国享有崇高威望、备受人们尊敬和爱戴的医师职业精神逐渐缺失了呢? 不能视医疗服务为商业交易 1985年医疗改革实施之后,医疗服务领域引入市场机制,视医疗服务为商业交易。医院为了生存,向各个科室下达创收硬指标,而科室和个人收入(包括奖金)又与这些硬指标挂钩。更有甚者,某些医院实行科室承包,将经济指标落实到个人头上,在医院和医生的收入与其提供的医疗服务数量相联系的前提下,受利益驱动,加之医生为了有效地规避医疗风险,减少医疗纠纷,开大处方、卖贵药、过度检查也已经见怪不怪。 为了创收、提高奖金,各级医疗行政机构对医疗水平的评估往往只关注一个医院、一个科室的门诊量多少,而不太关心其医疗质量和再次复诊率高低。只关注病房单位时间内收治多少患者、周转率和使用率为多少,而不管其确诊率、治愈率及病死率。 长期以来,门诊处方、住院医嘱、进行各种检查、实施手术等诸多医疗实践领域中都普遍存在利益冲突。这种状况的出现其实都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所造成的。这种体制的转变使得所有制关系、利益分配等社会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这些变化我们缺乏深刻清醒的认识和反思,而片面地指责医生是不公道的。医生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利益矛盾的冲击,一方面要考虑医师职业精神、医德医风,另一方面又必须面对残酷的现实、沉重的负担。因此目前国内这种医疗运行机制很难体现医师的职业精神,不利于职业精神的提升。 “防御性医疗”使医生心力交瘁 近30年来尽管几经变革,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始终没能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许多人把对现行医疗体制的种种不满、怨恨发泄到医务人员身上,后者成了不合理医疗体制的替罪羊,具体表现为医患矛盾日趋尖锐、医患双方失掉诚信。 医疗是一个充满未知和风险的行业。然而从事这种高强度、高风险行业的人不但得不到社会应有的尊重,却时刻要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20多年来医生挨打受气,甚至“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早已不是什么新闻。日《医师报》在对2010年十大医疗事件盘点中发现,伤害医务人员事件竟然位居榜首。在这种背景下,每名医生每天面对患者时第一位考虑的常常不是如何正确诊治疾病,而是如何保护自己。 然而这种自我保护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相反常常会遭受更多的社会舆论谴责,这又会使医生陷入更大更多的医疗纠纷和医疗诉讼风险之中,从而使医患关系陷入恶性循环,背离现代医师职业精神。 一个良好的体制应当是鼓励人们去做他们应当做的、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事,并使其从中获益,而非单纯回避风险、自我保护。像现在这样医生普遍地回避风险、自我保护,不仅会加剧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使医患矛盾日趋尖锐复杂,还会严重损害患者的利益,并且严重阻碍我国现代医学的发展步伐。 “白元宵在染缸里早晚会被染成煤球” 医疗工作中索要或收受回扣、红包显然有违医师职业精神,但是为什么至今这个毒瘤非但没有得到根治,而且愈演愈烈?要想搞清医疗回扣的产生和持续存在以及治理的难度,应当从现有的医疗体制上进行剖析。 1985年医疗改革开始,政府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医疗领域取代了计划经济。由于政府对各级医院投资严重不足,因而出现了“以药补医”到“以药养医”。可以粗略估计,目前国内的各种药品、医疗器械中大约80%是进口的,其销售策略完全是由相应公司自主决定。他们基本上是在垄断和操纵着整个医疗市场经济,政府在其中的作用是有限的。在市场经济大潮之中,每个公司经营的宗旨必然是尽可能实现利益最大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其市场部、销售部除了动用各种手段,不厌其烦地宣传其产品。同时培训大批高水平医药代表,派驻到医院的科室中,通过各种手段促销其产品。 这个过程中,以回扣为手段的医药利益联盟越结越紧密,许多医生已经成为医药公司实现其商业利益的工具,这是整个医疗体制所产生的悲剧。诚然,长期以来我国医师经济收入太低,与其作出的奉献不成比例,与国外同行也无法相对,心里的不平衡,也是产生回扣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日复一日的医疗实践中,患者利益、医药公司利益之间的冲突无时无刻不拷问着每个医生的良知和道德。有人说,在这样复杂的大染缸里就是白的元宵早晚有一天会被染成煤球的。 SCI快把研究生和医生逼疯了 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医院在处理临床与科研工作中已经远远地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剑走偏锋,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不管医院医疗和科研条件如何,片面强调医生必须从事科研工作,而且要写出科研论文,并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将论文数量多少、水平高低作为晋升、院内评比、申请各种科研基金、申报成果的重要依据。医生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去撰写论文,甚至出现粗制滥造,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不正之风。正因为医疗领域内有这样的市场需求,国内的医学杂志便应运而生,越办越多,甚至出现一些山寨版的“中华牌”杂志,只要作者肯付发表费,杂志就给发表。现在的医学杂志良莠不齐,许多杂志从季刊变为月刊,从月刊变为半月刊,每期只管写文章,杂志只管收钱发文章,发表的文章是否有人看、是否具有科学价值则无人问津。在杂志发表论文成了一个指挥棒,医疗水平、服务态度反倒成了软指标。 在城市大医院,特别是医科大学教学医院、三级甲等医院情况更严峻。医生的评定考核标准中不仅要看一年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著,更要看SCI论文篇数,影响因子有多高,尽管有人自嘲地说SCI实际上就是StupiedChineseIndex,但至今许多领导仍旧乐此不疲。有人说SCI快把研究生和医生逼疯了,此言并不过分。在这样的氛围中哪里还有什么医师的职业精神呢? “用假患者培养不出真大夫” 长期以来我国医学临床教学片面关注医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忽视人文医学和医师职业精神早已为大家所诟病,近年来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日趋复杂和严重。 由于医疗过度市场化,医患矛盾日渐普遍、升级,医患双方失去信任,加之社会上人们自我保护意识显著提高,强调个人隐私权,强调从社会中索取而不考虑奉献,以致出现教学医院的患者拒绝接待、接触实习医师,所以出现了实习医生无法在患者身上进行“实际练习”的悲惨局面。不能在患者身上进行体检实践,甚至连问诊的机会也没有,更别说进行最简单的操作。我国的临床医学教学遇到了空前的障碍和尴尬,无奈只好借鉴国外的某些先进经验,开始使用标准化“患者”进行临床教学实践。 其实患者就是患者,所谓的“标准患者”就是模特,让医学生向他们学习疾病知识就是演戏,没有生过病的人即使再经过严格的培训也绝不可能真正有患者生病的痛苦体验,因此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用假患者培养不出来真大夫”。我们让学生向所谓的标准化假患者学习诊治疾病,培养医学人文和医师职业精神,无异于缘木求鱼。一个医学生从一个对医学一窍不通的普通年轻人过渡到一位熟练的临床医生,这期间必然有一个相当漫长且艰苦的医疗实践过程。这是一个绝不能逾越的阶段,如果社会和人民不给他们创造一个实践机会,他们如何学习临床技能和积累临床经验呢?
发表评论:
馆藏&18996
TA的最新馆藏[转]&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理论研讨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建课题组
党的十八大强调,&必须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多种社会环境因素导致医疗卫生领域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医务人员存在&职业责任感缺失,职业定位偏差和人文关怀缺乏&等问题。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作为临床一线医生,同样承受着由于医生执业环境所带来的社会压力和矛盾风险,因此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视域入手,加强住院医师职业精神自觉性培养研究,是培养住院医师讲职业道德、作无私奉献、促医患和谐的良好风尚,是新时期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现实需要,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探索住院医师职业精神自觉性培养的实践依据与现实意义
(一)探索住院医师职业精神自觉性培养的实践依据
医学的对象是人,人是社会的人,具有不同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经济和社会地位,经历,感情等方面的差异。医学植根于不同的文化和民族传统之中,医学和人文科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哲学,心理学,宗教,艺术等交错在一起,现代的医学工作者为了更好地治病救人,除了具有广博精神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具有深厚的医师专业精神。医师职业精神是医师医学职业道德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2002年由美国内科基金会、ACP基金和欧洲内科医学联盟共同发起和倡议的《新世纪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中将患者利益放在首位,患者自主原则、社会公平原则及提高业务能力、对患者诚实、对患者保密、提高医疗质量等职业责任构成了现代医师职业精神的主要内容[1]。西方对&医师职业精神&的定义一般有四个特征:一是拥有并保持一种特殊的社会认为有价值的技能;二是专业团体成员自律的责任;三是有特定道德与伦理标准的责任,置病人的利益于专业人士的个体利益之上;四是站在病人个体的或集体的立场维护其医疗需要的责任[2]。
在我国,&仁、知、廉、不欺&四种美德是历代诸多医家共同强调的医德内涵。特别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提倡&医乃仁术&,强调医者只有&心存仁义之心&,才能&济世救人&。2005年,我国开始《医师宣言》的推广工作,并于2011年完成了本土化的历程,推出了具有&大医精诚&精神的《中国医师宣言》,其职业精神内涵包括:一是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忘我精神;三是面对突发事件临危不惧、恪尽职守的精神;四是爱岗敬业、病人至上的良好风尚;五是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提高医疗专业化水平的精神。较好地诠释了我国的医师职业精神要求。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同年7月,上海率先实施&5+3&(五年医学院校教育加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摒弃以&单位人&进入培训的机制,建立以&社会人&身份接受培训,考核合格后由医院和医师再度进行双向选择确定去向,进行二次分配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按照培养目标,进入基地培训的住院医师,应以强化临床实践能力和医学职业道德为核心,加强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教育。然而现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政策和考核方式带来了一系列隐性问题,调查显示能顺利通过所有考试、合格出站是每位规陪住院医师的共同愿望[3],沉重的考试压力和就业压力,使他们过分关注医学专业知识学习和临床实践能力的训练,忽视了人文素质培养,致使医师职业精神中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失衡。规陪医师是未来人类健康的守护者,能否自觉树立良好的职业精神,是他们未来能否更好地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关键所在。因而住院医师职业精神自觉性培养是培训基地医院的主要任务之一。
(二)探索住院医师职业精神自觉性培养的现实意义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关系逐步转变成服务者与消费者的关系,病人的权利意识不断增强,不仅关注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对医德医风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医疗卫生领域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如&看病难、看病贵&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不减;收受红包回扣现象等问题。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规培住院医师),同样面临着工作繁忙、精神压力大、职业风险大的境况。医师职业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由生活环境、受教育程度和从事实践活动的性质共同决定的[4],如果对规培住院医师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不强化职业精神教育,就不可避免会使一些规培住院医师出现不同程度的价值取向扭曲、诚信缺失、社会责任感淡薄等问题,因而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和途径进行培育,将有助于医师职业精神的构建。
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因此,加强规培住院医师职业精神自觉性培养,是新时期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现实需要,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
二、住院医师职业精神自觉性培养的实践探索
(一)住院医师思想状况与医学职业精神认知现状调查分析
为准确把握规培住院医师当前的思想道德现状,寻求医学职业精神自觉性培养的着力点,课题组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三家附属医院范围内,对正在参加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发放《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思想状况调查》问卷360份,内容包括基本信息、职业态度、对职业精神认知、参加规范化培训感受和业余生活五个维度,共44个条目。回收问卷332份,回收率92.22%。其中党员130名,团员170名,群众32名;本科生103名,硕、博研究生229名(攻读基地型硕士99名);外省市生源114名。以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为数据库构建数据平台,采用关联分析(Relational Analysis,RA)对数据库数据进行分析。
1、&& 住院医师思想状况现状分析
调查显示,规培住院医师普遍具有良好的医学素养,有较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呈现多元化、复杂的特点。如对问卷中&成为临床医师的初始动机&、&将临床医师作为第一职业选择的愿望与进入规陪前比较&选项,大部分规培住院医师选择救死扶伤的理想夙愿和自己喜欢,&顺从父母的愿望&占21.94%,排名第三位,这对于已经经历了严格的筛选,仍然坚持在临床岗位的住院医师调查中是出乎预料的。面对培训的巨大压力,依然坚定理想不动摇的占最大的比例;有5.52%的规培住院医师认为经历了那么多年的医学院学习,不做医生自己没有其他工作可以从事;有24.42%规培住院医师认为不甘心放弃这些年的学习,即使不适合不喜欢,也可以得过且过,抱有这样的动机和意识的住院医师,势必会影响到临床工作的实际效能。对&与实习阶段相比,您目前的工作状态&的选择,41.6%规培住院医师认为比实习阶段更积极。但部分规培住院医师在磨砺过程中受到一些不良社会因素影响,出现了职业态度动摇、思想消极,价值取向偏离、道德人格功利化的情况。见图1-3。
在调查中,我们看到,对于&在参加培训过程中,最困惑和担心的问题&选项,经济压力占到36.60%,排在了第一;出基地后的就业问题占50.3%。见图4-5。在不同的住院医师人群中选项也有侧重(图6),硕士毕业、外省市生源、非基地型硕士与经济条件选项呈强相关,而博士则直指家庭要求。分析认为医学生本身的培养周期比其他专业的培养周期要长,加之新政策又延长了实际的培训年限,这使得原本学业的佼佼者的优势被弱化。而且,作为规范化培训的主体,大多为20-30岁的青年人,这个阶段正是身份多样性的集中体现,一方面恋爱婚事在这个时期占了生活的主旋律,另一方面有不可推卸的家庭责任以及同等的家庭压力,在追求崇高而神圣理想的道路上,时常会出现自我困惑、自我否定的状态。由此看到,理想的实现既需要平台和机遇,也需要面包和玫瑰,要想有坚定的医学信念,除了热爱和执着之外,还需要耐得住寂寞,有能够抵抗诱惑的强大内心。医院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之一就是要帮助规培住院医师努力实现职业理想,塑造正确的职业精神。
2、&& 对医学职业精神认知现状分析
医学职业精神是从医者应始终坚持的理想和信仰。由于深受&技术至上&价值观念的影响,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多以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教学来实现,但学时少、课程间彼此割裂、教学和考核方式单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严重影响了医师职业精神教育的效果。调查显示,76.8%规培住院医师认为在大学课堂较少接触医学职业精神教育。规培住院医师对医学职业精神认知较低,对患者利益放在首位、患者自主、社会公平三项基本原则的知晓率仅分别为37.7%、16.3%和18.7%;医护人员应坚守的十项职业责任中,&通过解决利益冲突而维护信任的责任&的知晓率仅为16.9%。
规培住院医师对当前医务人员医德医风的总体评价较好,有31.9%规培住院医师认为医护人员的医德医风&一般&,认为&不太好&的占3.95%;认为医德医风缺陷主要表现在团队协助精神不足、工作责任心不强和工作中缺乏实事求是精神。对于&影响医生职业精神的因素&,68.4%的规培住院医师认为源于社会大环境,医患关系紧张等因素也占一定比重。有42.26%的规培住院医师反映出在并不长的医学道路上,已经遭遇到医患冲突。在&对待自身利益和患者利益方面&,78.6%规培住院医师认为应当在不损害患者利益基础上保证自身利益。
处于规范化培训阶段的住院医生,忽视职业精神培养,容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和医疗行业中的种种不正之风影响,极易动摇自身尚未稳固的医德信念原则,影响医疗行为,进而影响医疗行业的医德医风形象。着眼于规培医师群体的这种后续递延性影响,培训基地党组织必须充分重视住院医师职业精神自觉性培养。
3、&& 对参加规范化培训的心态调查分析
调查显示,对于上海推行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政策》认为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的占9.1%,认为培训有一定意义,但有待完善的占41%,认为实际成效没有预期好、有负面影响、会造成人才流失的占34.3%。规范化培训有既定的要求和考纲,规培医师时刻面临着这样的&威胁&:临床要好好做,做的不好要延长期限或不能毕业;考试要好好考,所有的考试都与最后能否出站相关;基地研究生要好好读,所有的要求都同等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完不成则失去学历学位资格;已获得研究生学历的住院医师,必须重新回到通科、全科的培训学习。在同龄人的交流和比对中部分规培住院医师发生了心理的偏失,缺乏远期目光,集中于简单的横向比较和即得利益。
88.9%的规培住院医师认为可以按照培训计划要求完成相关培训任务。64.1%的规培住院医师认为繁忙的临床工作(尤其是有些科室只是重复机械化的文案操作)会影响培训考试达标;对于&可能限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顺利完成的影响因素&选项,半数以上的规培住院医师选择接触病种有限、实践动手机会少和缺乏知识点的讲解。
62.8%的规培住院医师认为通过现有的培训方式,基本可以胜任住院医师的工作,有9.91%的住院医师认为完全可以胜任住院医师的工作,说明他们中的大部分有职业自信心。在调查中发现,78.6%的住院医师把业余时间化在上网,上网浏览内容从多到少排前三位的依次是文化娱乐、看新闻、购物,专业文献查询排后,较少主动关注与德育相关的网站或网页。从整个社会大环境而言,上网是目前中国民众最普遍的休闲形式,然而作为初级医务人员、医学专业人员,仅有不足半数的规培住院医师有文献学习的自觉性,得过且过、阿Q精神、被美化了的惰性思维使得医学队伍中囤积了一些在开垦医学土地的过程中随遇而安的&雇农&,这对于推动整体医学发展存在负面影响。当然,也不能忽视繁重的培训任务对住院医师造成的压力,调查显示有三分之一的住院医师长期处于睡眠不足的状态。
对&有哪些因素能激励您在培训过程中克服困难,积极向上&的选项中,报酬收入、身体健康和有知心朋友排在了最高位。在进行关联分析的内在联系比较之后,发现在不同身份下的医师有不同的要求和偏向,比如说,西医学、博士关注报酬收入较多,外省市的住院医师选在了需要成长导师关系,而相对年龄较小的学士背景的住院医师,还选择了生活丰富多彩,而中西医结合的住院医师只选择了身体健康和有知心朋友,这可能与中西医结合学源背景的住院医师相对人数较少,面临的政策性问题盲目性更强。具体关系见图8。
(二)住院医师职业精神自觉性培养对策
职业精神培养的终极目的是将职业精神内化为住院医师的品质,物化为住院医师的自觉行为,培育出住院医师践行国家、社会和职业要求的自觉精神和人生态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视域下的住院医师职业精神自觉性培养的实践教育模式以规培住院医师为主体,以培训基地医院文化为主阵地,以实践活动为主渠道,贯穿于住院医师从入基地培训到培训合格结业出站,构建了纵向过程、横向延展、网络媒体相结合的立体文化住院医师职业精神自觉性培养模式。
1、纵向过程实践教育内容
初入基地,规培住院医师面临从医学生到职工的转型期,开始将在医学院学习到的,前期已初步形成的职业精神在实际工作中践行和检验,同时,这种职业精神也将通过临床实践不断调整和升华,形成循环互动。医院医务处、教学处党委办公室对规培住院医师开展医师执业规范、医德医风、仪表礼仪要求、医患沟通、医疗基本操作的专题讲座;医学生誓词再宣誓、白大褂授予等医学仪式,以增强住院医师的职业素养,升华职业情感。
培训三年过程中(硕士生两年、博士生一年),住院医师处于&半学生半职工&的阶段,成长导师(2012年,医院党委开展的党小组长担任规培住院医师的成长导师探索取得良好成效)还要关注他们在道德素养、文化素养、行为素养、语言素养、心理素养、性格素养等方面的提高。①通过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接触,让他们明白医患双方能充分、有效地沟通对医疗活动的理解、配合、实施的重要性,强化医疗服务用语和忌语教育,促进沟通能力提高。②通过带教老师言传身教,培养他们敬畏生命、关心患者、尊重患者权利、促使其不断在实践中践行和内化医师职业精神。③要求导师将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运用到党的思想工作中去,以一种&遮风挡雨&的情怀,指导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为人处世的重点,做人的原则,理想的力量;给予作为社会人的规培住院医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形成一种家庭式的温馨和和谐,使他们在增强责任意思的基础上,形成职业精神的自律性。④通过医患纠纷案例分析,引导他们客观剖析问题的根源,强化职业操守教育。⑤建立规培医师医德档案,使他们对职业精神在自我认同的基础上,自发的去提升职业精神,端正职业态度,坚定职业信仰。
结业出站阶段,培训合格的住院医师扬帆起航,将走上工作岗位,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职业素质和精神,适应工作需要。通过座谈会,交流心得、分享经验;优秀规培生的评选和表彰;重温医学生誓词、学习《中国医师宣言》等,进一步培养关注、关怀和关爱病人,尊重患者生命价值、医疗权利和健康利益、人格尊严的精神,更好地服务社会。
2、横向延展实践教育内容
医院通过积极营造&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培训基地环境,提供住院医师专用休息活动室,张贴医德医风、医学大家名言警句,发挥独特的医学人文环境的育人功能;针对&医生职业精神三项基本原则&知晓率低的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学习和座谈,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建立自我约束意识,不断完善自我;医院团委从关注青年热点、剖析青年视角入手,举办&医源求索&医学生成长主题系列讲座、&文化引领青年&专题讲座和青年学术演讲比赛,为住院医师成长助力;成长导师有计划地组织规培医师走访社区医院,了解社区医院工作情况和人民群众健康保健需求,帮助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结合&五四&、&七一&等重点节日,开展&仁爱.团结.拼搏&拔河比赛、为社区居民义诊、组织反映医师职业精神的优秀影视剧和文学作品的赏析活动、党团结对的技能沙龙等主题活动,使他们在各类活动中受教育,达到专业进取和奉献精神的渗透,增强责任感;医院院报在第四版为基地住院医师开设了《岸芷汀兰》专栏,刊登古今中外名医名言录,供他们讲述基地生活感悟与心声;借助党日活动、团日活动等平台,组织他们开展团队户外拓展训练,以锻炼个人意志力及团体协作能力;在上海市科委专项基金等课题申报工作中,开放一定数量的住院医师配额,提供他们参与课题申报的机会,为住院医师自我目标的实现搭建平台。
3、注重网络建设
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在医院网站上开辟医生职业精神实践教育平台,以文字、图片形式展现医师职业精神、医德医风、精神文明、卫生国情、名医大家介绍,供住院医师自主选择观看;在内网公告板上开辟医学伦理学专栏和成长导师-住院医师交流平台,针对基地培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展开讨论;建立成长导师-住院医师微信群/QQ群,积极开展正面的宣传、正确的信息传播和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发挥网络在住院医师职业精神实践教育中的作用。
诚然,住院医师职业精神自觉性培养受所处的时代的经济制度、政治体制和政府的执政水平、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区域文化、法律环境、行业环境等外部因素与主体内在因素等变量影响。本课题组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视域入手,从微观的角度探索住院医师在职业精神上存在的问题和实践可行的解决对策,并取得一定的经验启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医院只有坚持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将住院医师职业精神自觉性培养作为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培养出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卓越医师。
【参考文献】
[1]万学红,吕小岩,郑尚维. 医师职业精神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376-378.
[2]葛晓珍,敖检根.新时期培育与弘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705-707.
[3]王雪文,金利国,沈梦雯.党小组长担任医师规范化培养导师的实践与探索[J].上海党史与党建,-46.
[4]马晓丹,刘志飞,闻亮.影响我国医师职业精神的因素[J].中国医学伦理学,):193-19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偏执型精神障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