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印度不如中国能超越中国吗

当前位置: &
美欧为何不看好印度自诩超越中国:说大话太严重
扫描到手机
09:07:42 &陈光文 & &
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印度总理莫迪作为世界两个人口最多国家的掌舵人,都具备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4月23日文章,原题:印度象能挑战中国龙吗?二十年内不行!尽管莫迪大举推进商业发展,印度还是很难匹敌中国下行压力之下的经济实力。中国为打造制造业发动机地位已付出30年的努力,印度要建立这样级别的制造能力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这不仅仅是更低劳动力成本的问题,而是需要具备综合的供应链产业集群,得有知识、有技术,并且和国际市场连接畅通。所以当有人问印度能否和中国竞争时,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这在至少20年内不会发生。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精彩高清图推荐:即使印度GDP超过中国又怎样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即使印度GDP超过中国又怎样
上传于||暂无简介
你可能喜欢印度,会不会超过中国?
收藏字号: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就在一篇题为《再谈中印龙象之争》的文章中指出,虽然中印两个经济体都维持了引人注目的表现,但中国表现得更卓越。“印度最令人瞩目的是服务领域,中国则是工业。很大程度上,印度的结果是可预期的,但中国在生产率方面的表现却远强于此前的研究结果。”
这几年,在学术界、公共舆论中,中、印对比是热门话题。当然,国内的舆论似乎更热衷于关注印度的潜在优势。虽然印度发展慢于中国,但仍有很多人下注“象胜于龙”。
印度,会不会后来居上?英国《经济学人》2010年的专题报道认为,印度未来超过中国的原因有二,一是人口年轻,印度人口的中位数比中国年轻10岁,“人口红利”充沛,“人口决定命运”;其二,虽然印度政府效率很低,但在保护知识产权上比中国有效得多,没有那么多“审查文化”和盗版现象,所以知识型的服务业发展迅速。印度民营企业不像中国国企有那么多政府资助,但更富创造性。
不过,中国的优势似乎更为显而易见。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在一篇题为《再谈中印龙象之争》的文章中指出,虽然中印两个经济体都维持了引人注目的表现,但中国表现得更卓越。“印度最令人瞩目的是服务领域,中国则是工业。很大程度上,印度的结果是可预期的。但中国在生产率方面的表现却远强于此前的研究结果。”
印度经济与中国旗鼓相当吗?
在农业方面,印度的情况远不如中国良好。因普通印度人是通货膨胀的最大受害者,多数印度人每天的收入还不足2美元,且其大部分收入都花在了食物上。据印度经济调查机构提供的数据,印度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总人口的65%。但农业是印度最落后的部门。农民缺乏土地,没有资金投入农业生产,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技术都很落后,以致政府的一些有利于农民的政策也很难使农民受益。
农业发展不好就很难发展工业。虽然印度现在的出口也很不错,但主要的出口产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或技术密集型产品。例如,印度软件业非常成功,但软件业并不雇用穷人,因为穷人没有专业技术。与此类似,印度现在的制药业也很成功,但也主要是雇用科技人士和其他专业人士,而不雇用穷人,这就使得印度内部形成极少数的富裕阶层和极为广泛的穷人。有印度学者就称,印度是一个整体教育水平和劳动力素质很低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度里,要大规模增加就业,使大众分享经济增长的好处,必须像中国一样,以制造业作为主导产业,推动经济发展。
当然印度在服务业方面的表现,或许是令人瞩目的。数据表明,自1993年以来印度服务业每年增长3.9%,而中国仅有0.9%。这些数字让人吃惊。印度也许是世界上服务业TFP增长速度(TFP:全要素生产率是指“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最快的。但是这些数据真实可信吗?印度计划委员会的一位顾问Arvind Virmani曾与另外两位经济学者共同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印度服务业如此高的TFP增长速度是令人怀疑的。文章指出,虽然印度金融、电信以及商业服务等行业取得了快速增长,但是仅能占到服务业总产出的28%。三人审慎地指出,印度服务业的产出可能被夸大了。他们推测由于对服务业的通货膨胀估计不足,导致其真实的增长速度被夸大。
根据传统观点,中国的工人大都从农业转向了工厂,而印度的经济增长是由各种各样的服务业驱动,从呼叫中心到书写软件。事实上,中国服务业的扩张势头要强于印度。自1993年以来,中国服务业发展增长速度是工业发展速度的4倍,并超过了印度。中国实际的服务业产出增速不仅与国内工业相差无几,并且已经超过印度服务业。
的确,中国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比例大于印度。然而,中国工业更高的生产力致使服务业在GDP中所占份额(33%)反而远不及印度(50%)。包括非主流板块的小公司在内的印度工业劳动力从1993年起每年增长3.6%,而中国仅1.6%。
这样来看,在未来印度通过大胆的改革推进工业生产力的发展之前,宣称自己的经济发展状况与中国旗鼓相当不免为时过早。
责任编辑: 余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球十大超级大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