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国生态城市发展趋势的发展趋势如何?

详解城市规划发展新趋势:生态城的现在与未来
生态发展会成为北京这样一线大城市的发展方向。城市会在从生态的角度规划一个生态区,并在这些生态城内开发建设生态健康住宅,也就是北京金隅嘉业正在探索的第五代住宅。位于京西的科技人居项目西山甲一号是金隅嘉业正在探索的第五代住宅,西山甲一号不仅是一个集新风除霾、隔音、恒温恒湿的科技健康住宅,而且又加上项目整体符合长辛店生态城的规划,也成为一个绿色、生态、节能的住宅项目。更为耀眼的是,西山甲一号处在北京市第一个法定层面确定的长辛店生态城整体规划范围内,西山甲一号住宅项目也仅属于长辛店生态成的一小部分,在西山甲一号土地招标文件已经约定了十大生态规划指标。比如,长辛店生态城由南到北规划了微风通廊,这个微风通廊也会穿过西山甲一号的住宅小区,所以项目规划在30米宽的小区微风通廊里,不许建设一平方米建筑,这是为风预留的通道,这个30米宽的微风通廊,也得以成为西山甲一号小区的绿化主景观。如许多城市规划专家所言,未来10年,生态将会成为住宅产品最重要的核心价值,城市会在从生态的角度规划一个生态区,那么像长辛店生态城这样在法定层面确定的生态城规划,又该是怎样的规划形态?发展城市生态城又会给城市带来哪些益处与变化?1、什么是生态城?国际国内的生态城发展现状如何?未来生态城的发展趋势如何?1.1什么是生态城?“生态城”是俄罗斯生态学家O.Yanitsky于1987年提出的一种理想城模式。生态城是一个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保护三者保持 高度和谐,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乡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与生产力,并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有利于 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系统。生态城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文明与人类理性及道德在发达城市中的体现。1.2国际国内的生态城发展现状如何?中国生态城发展现状;2007年以前规模和数量均不大,2007年以后开始加速;年高速增加,呈高峰发展态势;大多集中分布在国家级经济区、新区和沿海经济较为发达地区;集中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华中地区、成渝地区、京津冀、东北平原;2、长辛店生态城在北京市的规划定位是怎样的?在北京又承担怎样的城市功能?长辛店生态城是贯彻落实国家与北京市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示范项目,探索了由政府控制引导与市场作用相结合的、可操作管理的生态规划建设模式。该项目结合城市控规编制与建设管理要求,为生态城市制度化建设与管理开创了途径。丰台长辛店生态城作为在国内起步较早、实施有一定规模的绿色生态城区,近些年来通过摸索实践,逐渐自成一套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管理的方式,对全国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制度也有一定的示范和借鉴意义。2.1长辛店生态城在北京市的规划定位是怎样的?2013年,北京制定并实施了《北京市发展绿色建筑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绿色建筑、绿色生态示范区、绿色居住区、绿色生态村镇、绿色基础设施和绿色化改造“六个绿色”的工作重点,并提出了在全国四个“率先”的目标:新建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居住建筑节能75%、将绿色生态指标纳入土地招拍挂、要求编制和实施绿色生态规划。长辛店生态城作为功能区之一,被纳入北京市“第一批绿色生态示范区目录”。为了起到示范作用,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从环境、资源、社会、经济四个维度制定六大技术策略,提出16项可度量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使长辛店生态城的建设成为全国首次将生态指标纳入法定规划的城市规划。2.2在北京又承担怎样的城市功能?生态城要求生产、生活、娱乐、购物功能混合在一起,减少交通出行,提高运行效率。应结合规划,选择特色的产业支撑体系,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使生态城真正建成低碳绿色之城,创新宜居之城。长辛店生态城作为北京市生态低碳城市和绿色建筑实施的典范,又向住建部申报了国家级绿色生态城区,将对推动中国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研究、标准制定与实施管理制度创新有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3、为什么选择将长辛店生态城规划在京西永定河畔?长辛店生态城拥有哪些丰富的生态资源?长辛店生态城位于北京市丰台永定河西的长辛店镇,占地5平方公里。由于历史原因造成河畔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砂石开采、生活垃圾使区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不仅破坏了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更限制了该地区的发展。丰台区依照“科技、绿色、人文”的城市发展战略,以“西部生态发展带”为导向,完成“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规划,并以长辛店生态城为实验田,开始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北京园博园位于丰台区永定河西岸,北至莲石西路,南到梅市口路西延,西至北宫路,西南接园博大道,展区占地267公顷,园博湖占地246公顷,总占地513公顷。北京园博园秉承“文化传承、生态优先、服务民生、永续发展”的理念,利用绿色科技在建筑垃圾填埋场上进行生态修复建园,是一个集园林艺术、文化景观、生态休闲、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大型公益性城市公园。园区规划布局为“一轴、两点、五园”,“一轴”即园博轴,是贯穿主展区的景观轴线。“两点”即永定塔和锦绣谷。永定塔为辽金风格的仿古塔,高69.7米,是园博园的标志性建筑;锦绣谷是园博园“化腐朽为神奇”的典范,将一个20多公顷的建筑垃圾填埋坑打造成了花团锦簇的下沉式花谷。“五园”即传统展园、现代展园、创意展园、国际展园和湿地展园,共有展园69个。4、对长辛店生态城的规划,囊括了哪些重要和更加严格的规划指标?规划中制定了区域生态规划综合方案,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指标体系和控规的控制引导指标,并且首次全面采用生态规划模拟计算手段,编制生态控规导则,内容包含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可再生水回用、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的城市规划理念、指标、方法,制定了 16 项可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指标,成为国内第一个可实施的生态城市设计导则,也是北京第一个在控规法定层面上落实可持续发展指标的生态城规划。16 项独特的指标体系,如区域内人均居住用地面积密度600人/公顷居住用地、区域内绿化环境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0平方米, 绿地率>35%、100%开放空间的可达性,人口至公共开放空间,公共广场和公园距离、100%邻里中心的可达性的居住人口步行范围、20%的住宅建设为符合乘轮椅者居住的无障碍住房套型,公共建筑、道路车站、园林广场等公共设施中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达100%。M14号线开通后,公交出行比例(晚高峰)达到2020年北京市中心城规划的公交出行目标、100%的居住人口至区内公交专用线站点,100%的人口至公交站点、减少20%的能源使用(相对于现有的规范),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20%,二氧化碳排放比常规方案至少减少50%、通过植林地比率指标,达到碳中和35% 、90% 雨水收集设施率,一年一遇降雨量径流实现零排放、以供定需、强化节水措施,按照北京市平均水平减低10%控制。生活垃圾的产生从现有/人/天减少至项目结束时达0.8千克/人/天,达到生活垃圾100%分类收集。建造中利用可循环材料的比例10%、利用可再利用材料>5%, 70%建造材料于500公里内生产。5、在长辛店生态城内进行商业开发要求遵循怎样的原则?与一般的商业项目相比,长辛店生态城内的商业项目在控规指标上,有着怎样不同的规划要求?商业开发服从整体规划,要延续长辛店生态城规划中的低碳生态理念,遵循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四方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的生态发展原则,结合生态目标体系里19项具体指标进行建设。生态城内的商业项目与一般的商业项目相比,除了传统控规指标外,重点关注的是生态指标。比如在建设项目规划条件阶段,将生态控制指标作为附件,并纳入土地出让合同中,指导下一步规划审批工作;在项目规划方案审查阶段,除对容积率、控制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等指标进行审查外,重点对生态指标按要求进行审核;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阶段,严格按照项目设计方案审查意见的要求逐一进行落实,生态指标涉及部门的,征求其他部门意见;在规划验收阶段,规划管理部门还专门制定了绿色生态建设项目规划验收办法,对验收流程、评估方式、验收标准及依据进行了明确的要求。6、更长远地看,长辛店生态城区域未来会形成怎样的一个城市片区?开发强度如何?继续承担怎样的城市功能?区域内的教育,医疗和商业配套将怎样规划?长辛店生态城未来将会建设集生态型产业园区、生态社区、滨河生态景观区于一体的城市综合功能新区,承担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功能,以中关村创新型产业发展为先导,贯彻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综合创新发展战略,建设创新产业及综合配套协调发展的生态产业园区;以生态环境治理、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化发展,提升河西地区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建设高标准、现代化的综合服务区和生态社区;探索以生态引领落后区域综合转型发展的规划途径,成为实践生态规划理念、方法、建设机制的实验区。区域内有适宜的开发密度,每公顷居住用地的人口不少于600人,高度控制在60米以下,建设强度适中,平均容积率约为0.65(建成区平均容积率约1.78)。长辛店生态城提倡用地混合功能布局,将生产、生活、娱乐、购物功能混合在一起,减少交通出行,提高运行效率。区域设置有两个层次的公共服务中心,即地区中心和邻里中心。地区中心的服务半径约1.5公里,有地区级的商业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体育中心、医疗中心等,提供较高层次的商业、文化和跨区域的公交服务,基本覆盖了全部的产业区和生活配套区;邻里中心的服务半径约0.5公里,提供社区层面的配套教育、商业网点和开发空间。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均价:均价6000元/平方米
特色:刚需房
均价:均价5200元/平方米
特色:打折优惠
均价:均价5400元/平方米
特色:刚需房
均价:均价4500元/平方米
特色:刚需房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生态城市建设途径探析
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自然细条发展的城市,在生态城市当中物质、能量、信息能够被高校利用,技术、文化与自然景观充分融合,是可持续的、和谐的人类聚集地。现在很多国家已经开始生态城市建设的尝试,本文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结合我国城市建设的现实状况,分析我国如何适应生态城市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城市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具体途径。
作者单位:
嵊州市规划管理处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匡晓明 | 新常态下生态城市设计的建设路径_同济规划TJUPDI_传送门
匡晓明 | 新常态下生态城市设计的建设路径
同济规划TJUPDI
匡晓明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二所 所长城市空间与生态规划研究所 所长“生态城市”是近年来一直被广泛提起和热议的话题,笔者就此采访了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二所所长匡晓明老师,关于生态城市设计的落实问题,他着重强调了生态通过城市原来既有的手段进一步细化,同时分析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近两年生态城市的设计是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亮点或显著的变化?现在我们关注的重点是要逐渐落实生态城市设计的总体战略,原来说生态城市设计就是指一些简单的指标,如绿化的覆盖率为30%或50%,而现在的生态城市设计就不是简单地考虑绿化这一项指标了,还要考虑到社会问题,因为人和人之间就是一个生态,工作和生活也是一个生态,职住平衡也是一个生态,所以生态的内容也不限于传统讲的生态学的生态,而是城市生态学的生态。关于生态城市设计,因为我们原来是做城市设计的,现在就是把生态通过城市设计既有的手段进一步细化,以顺应生态城市的发展趋势。首先,要建立一个模型,在大的绿、城、山、水格局里面,试图建立一个生态城市模型。第二,要有一个量化的指标,确立一套可以管控的体系。第三,要分出不同的层次来落实生态。比方说总体层面的生态城市设计,要解决城市格局问题、总的指标问题,然后再解决城、绿之间的关系;中观层面的就是要进行控制。原先控规里有的关于生态的内容就是绿地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这是不够的。如今我们正在实验,将生态的内容作为控规的附加图则加进去。原先控规的附加图则是指空间形态的,即重点地区的空间、形态、贴线率等;现在考虑的是生态管控指标的落实,解决街坊层面、小区层面、单体层面的实施。通过这三个层次的方法,总体上生态城市由原来的概念范畴现在变得可落实了,而且是落实在既有的规划体系里边。第四,在存量规划里尝试使用生态技术。城市更新、存量规划实际上相对来说是比较麻烦的,因为在既有的建成区,想增加生态的绿量是天方夜谭,有也肯定很小,想形成体系也很难。所以我们最近在存量规划更新里尝试使用生态技术,比如说大楼怎么样能够零碳、地面人行道透水率规定下来、小区必须做洼地能够存水。这些都是一些小的落实,大的格局做不到,因为更新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要落实到每一项实施的内容去做。这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同时也是一个契机,因为存量规划是多方利益参与的,只要能达成一个共识,即形成正能量的东西,则也是能实施的。所以同时它也形成了一个监督机制:当多方意见达成之后就必须要这么做,这对于生态城市设计和建设是一个挑战。生态城市设计会呈现怎样的趋势?第一种趋势是与“互联网+”有关系。一个城市的生态设计是和智慧有关系的,比方说智慧交通,智慧交通就是从管理上解决堵车问题,避免走弯路,同时就是低碳的,这是一种趋势。第二种趋势是人文趋势,把更多的人文与空间结合。比方说我们有绿地,绿地旁边一定有人活动,同时也有文化的东西。我们以前是放一个博物馆、科技馆,现在不是了,城市设计要有更多与老百姓生活活动相关的功能性公共空间。第三种趋势是它更加精准,定性定量。原来是粗放的,现在可以量化了。第四种趋势是生态城市的设计方法。比方说海绵城市建设,它是生态城市其中的一个环节,因为海绵城市的核心只有一个,就是水。中国是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北京就是世界级的缺水城市。所以我们谈生态时,如果连最基本的水都没涉及,那什么都不用再谈了,因为生态的基础就是水。应该说海绵城市的提出,对于中国的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是一个福音,也是一个转折点。生态城市设计目前的一些方法是否可以直接运用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上?海绵城市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凹地率,实际上海绵城市讲的是径流要大幅度减少,让它能够渗到地下。南方地区的径流量一般达到降雨量的60%、70%,北方地区也都在50%、40%。以北京为例,每年的降水量达80亿立方米,而蒸发量达280多亿立方米,也就是说2倍多是蒸发掉的。所以得想办法保留水,发挥海绵城市的保水作用,让好不容易降的这点水能留住。我有一个观点,城市雨水管道去掉它,不要管道,现在有管道就会依赖它,城市里边只有重大的防洪、引起灾难的雨水才应该进管道,一般的雨水不应该进管道,这样雨水就能全部利用起来。 海绵城市是一个系统,小的方面我们已经有很大进步了,接下去就是要落实。这就需要加强管制,通过城市设计一系列手段进行管控,这也是我们接下去的伟大使命。- END -回复“1”查看 精英讲坛 系列文章回复“2”查看 聚焦上海2040 系列讲座文章回复“3”查看 青年规划师眼中的新加坡 系列文章回复“4”查看 大规划小百科 系列文章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同济规划TJUPDI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9月12日 13:34
同济规划TJUPDI 最新头条文章
同济规划TJUPDI 热门头条文章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未来城市发展一种生态观的阐释生态,一种,阐释,未来城市,城市发展观,未来生态,生态城市,观的阐释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未来城市发展一种生态观的阐释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态农业发展趋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