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1haza.comit street在以色列哪里

加载数据中,请稍后
声明:本站以色列地图来源于Google地图,以色列旅游地图中文版,是您出行旅游的好帮手。
以色列特价酒店
¥180起City Center Jerusalem
¥343起YMCA Three Arches Hotel
¥404起泽昂山酒店
¥789起玛米拉酒店
以色列的介绍
以色列(希伯来语:??????????????????希伯来语中意为&与神角力者&,阿拉伯语:???????????????????&)是一个位于西亚黎凡特地区的国家,位于地中海的东南方向,北靠黎巴嫩、东濒叙利亚和约旦、西南边则是埃及。以色列在1948年宣布独立建国,目前人口已超过700万,主要来自犹太人族群,也是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的国家。以色列是中东地区最为工业化、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国家,拥有该地区管理最良善、对财产权利保护最佳的经济体制。以色列对于科学和科技的发展贡献也相当突出。
Beit Shemes
Beit Shemesh
Beitar Illit
Be`er Sheva
Kiryat Ekron
Hod Hasharon
Kiryat Ekron
Kiryat Ekron
Kiryat Gat
Kiryat Shmona
Nazareth Elite
Ness Ziona
Rishon Letzion
Kiryat Ekron
Petach - Tikva
Petach Tikwa
Kiryat Ekron穷游大洋洲
行走以色列 -19
行走以色列 -19
powered by
Preface怀着激动的心情,我们8点就到达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2号航站楼。想着在家待着也是待着,在机场待着也是待着——其实真的就是过于激动了而已。20:00的2号航站楼国际出发值机柜台基本空无一人,除了有几个金发碧眼的姑娘毫无顾忌地躺在大厅的地板上。23:00整,国际航空公司的值机柜台已经开始排长队了。约莫24:00过后,我们才办理完值机,到登机口,继续长达2个半小时的漫长等待(我们到底是有多激动=_=)。俄航的小姑娘们那可是相当漂亮(仅限于小姑娘),但即便如此,也不能减轻我第一次乘坐长途8个小时的红眼的痛苦……前两个半小时吃吃喝喝,后两个半小时还是吃吃喝喝,有效睡眠时间非常有限。H先生倒是相当悠然自得,看个电影,听听音乐,相较于在他身旁辗转反侧,咬牙切齿地发誓以后再也不飞欧洲,只考虑和的我,真是相当有风度了。飞机从10000米高空开始下降。旭日东升,飞机穿过了云层,的一草一木,一楼一房看得一清二楚。这座对我而言有些神秘的城市,得益于雾霾free的好空气,就这样呈现在我面前。莫斯科的森林覆盖率看上去很高,城市被绿色树木环绕,还有河流蜿蜒而过,怪不得生态环境优良(据说有熊出没)。机场干净整洁,停放的大多是Aeroflot的飞机,航站楼依次顺序排开,换乘的标识很清楚。比起签证上那古老的象形文字希伯来语,俄语字母也还算亲切。早晨6点半的Sheremetyevo安静平和,好多旅客在咖啡馆或者一家装饰得特别American的“It’s always Friday”的快餐店里享受早餐。除了微微低语的交谈声,几乎听不到更多的喧哗。幸好我们订的是联程航班,行李直达,所以并不麻烦。从到达莫斯科的那一刻起,看到初升的太阳,我这个被不良睡眠和倒时差折磨得奄奄一息的“不按时睡觉会死星人”突然一下子也觉得值得了。I am this close to my dream.攻略篇(以下是干货)签证对的签证条件较为宽松,这也是我选择出行此国的原因。只要按照以色列大使馆官方网站的所有要求准备好材料,到指定的银行完成交费,两个星期就可以出签。()但由于所需材料包括机票和酒店的订单,所以机票需要提前预定好,时间如果不提前规划好的话,改签机票会增加额外的费用。另外,以色列大使馆签证处的工作人员似乎非常非常繁忙,电话很少能打通的。如果官方网站留的签证处电话打不通,可以试试打商务处的电话,然后麻烦对方转接到签证处。如果行程日期较近,最好还是尽快送签。我们是4月11日寄出材料,4月13日使馆收到材料,4月27日收到签证的。4月26日我们打电话询问的时候,对方说签证处已经忙不过来了,得知我们是5月10日的机票飞以色列,让我们5月6日没收到再打电话过去。但很幸运第二天就收到了。航班中国只有北京和可以直飞以色列,每周三趟航班,直飞大概11个小时,但时间不是非常合适,且价格单程单人一般在6500RMB左右。我们查询了所有的廉航,发现经莫斯科转机的俄罗斯航空提供的价格和时间比较合适:提前三个月的话,往返单人5300RMB左右。俄罗斯航空一向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并不太好,但经此一程,发现服务水平和准点程度都可以接受。转机去程16个小时,回程18个小时,都需要乘坐红眼航班。关于安检的情况。直飞以色列的航班据查安检非常严格(没有亲身经历,待考证,如果还有机会的话^_^),但通过俄航的话,几乎就跟其他的国际航班差不多,以色列出境的时候稍微严格一些。从北京T2出境,提前2~3个小时值机,值机比较熬人,然后安检并没有查问得很详细,经过普通的检查即可。抵达Tel Aviv后,先经过Pass Control,有工作人员询问一些简单的问题:你们来以色列的目的是什么?打算待几天?去哪些地方?把机票回程订单和酒店预订单出示一下,然后就可以提取行李,换取货币,准备开始美妙的旅程了。从TelAviv T3出境时,也是提前2~3个小时值机,但进入值机柜台前,会有漂亮的以色列姑娘询问一些问题,语速比较快,也有点口音,但态度很好,所以听不懂可以仔细问。如果是同行的一起过去,姑娘会问得仔细些。我是和未婚夫一起去的,姑娘问了以下问题:你们是一起的吗?你们是什么关系?你们认识多久了?在一起多久了?在以色列做什么?待了多久?是自己打包行李的吗?最后一次碰行李是什么时间?然后解释说,需要询问这些问题是为了证明我们自己的innocence,万一在行李中发现违禁品的话。询问结束后,姑娘会在Passport上贴一条黄色的签,并在行李上系一条带条码的纸,然后就可以抵达值机柜台了。值机结束后,通过安检和Passport Control,就可以抵达退税点和免税店了。关于行李的情况。每人可托运23kg的行李,随身携带10kg的登机箱,尺寸参见Aeroflot的官方网站,有详细的说明。()关于转机的情况。我们订的航班非常方便,行李托运后,直达目的地,无需在转机时重新提取并托运。该航程也是联程航班,在出发地就可以拿到所有的登机牌,但登机口当时不一定能确定,需要在转机时再查看一下。转机时需要经过Passport Control,检查Passport和Boarding
Pass,然后对随身行李进行安检,就可以了。去程飞机降落在莫斯科机场的Terminal F,转机需要走到Terminal D,机场的指示牌非常清晰,大概20分钟左右。回程则正好相反,降落在Terminal D,走到Terminal F登机。补充一个小小的Tip:我们订的不是直飞航班,所以担心在Tel Avivi的Ben Gurion Airport免税店购买的超过100ml的液体不让在莫斯科机场转机安检时带上飞机。后来进入到免税店才得知,免税店结账时工作人员会用一个security bag把购买的物品封起来,这样转机安检的时候就不会有问题了,亲测有效。住宿非常有用,我们挑选的都是评分7~8以上的,住宿地可供大家参考,都有令人惊喜之处。Day 1~2 in TelAviv:,房间小而精致,所有的水管都是铜的,风格复古,相当漂亮。坐落在安静的街道上,火车站步行2km可达,海边步行2km可达,Old Jaffa步行4km可达,市中心也在步行可达范围内。由于Tel Aviv处于平原,基本没有上山下坡,沿着海边走走,非常舒服。Day3~5 inJerusalem:,房间面积稍大,但通风不是特别好,偶尔有小虫子飞来飞去,下水道下水也比较慢,不知道是不是节水的一种措施。热水需要开关打开烧个半个小时才能用。提供刀叉和炉子,看样子可以自己做饭吃,但我们并没有使用。但它离Jerusalem的轻轨干道Jaffa Street非常近,坐落在生活便利的区域,离Old City步行1km可达,离Central Bus Station步行2km可达。附近美食很多,交通也很便利,去哪里都很方便。Day 6 in Tiberias:,在海边的半山腰上,订含早餐的房间很划算,早餐自助非常丰富。由于这座城市建在海边的山上,所以离海边直线距离并不远,但由于有陡坡,走起来比较费劲。正因为在山腰上,风景很美,如果房间有阳台的话,可以眺望到Sea of
Galilee。另外,Hotel门口可以停车,我们是开过去的,非常方便。Day 7 in Haifa:,门口挂的是Louis Hotel的招牌,下面写着City Center Apartments,也是在海边的半山腰上,街道比较繁华,房间很精致,有微波炉和刀叉餐具,也是可以自己做饭的,洗澡也需要预先烧水。Hotel内还有一个小花园,门禁需要密码才能出入,所以花园内很安静,拿瓶啤酒坐着吹吹风,惬意。这个地方离Haifa的Baha’i Garden比较近,离海滩浴场比较远。由于Haifa也是一座山城,即便离Garden很近,但爬阶梯堪比爬庐山的三叠泉,基本是爬到山上的最高点到达Garden的入口,正因为如此,站在入口俯视整个Garden和Haifa Port的时候,会感觉一切辛苦都值了。所有的Hotel都提供Wi-fi,但速度比较慢,不知道是不是整个国家的网速就是这么慢……鲜有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具,偶有提供Shampoo和Shower Gel,都不提供拖鞋。气候我们是5月10日抵达以色列,18日离开。这个季节的以色列温度最高可达33度,最低只有11度。相较而言,山城早晚温差大一些,最好带件薄外套;海边城市温度高一些,阳光更强烈;基本不下雨,如果看见天阴下来飘了雨滴,基本半个小时之内雨就停了。湿度非常适宜(在北京生活了快十年的人感觉),空气清新(现在想起北京就觉得好脏啊……)防晒一定要做好!!!我基本戴着草帽从来不摘,身上直晒的部位抹SPF80的防晒,隔4个小时补一次,但依然被晒黑了一层=_=
饮食据当地人民认为,以色列其实没有所谓的local food。由于其移民国家的性质,这里的饮食混杂了各样民族、各个国家、各种信仰的风味。事实也的确如此。我们基本随处可见Kosher(犹太人饮食)的餐馆,也有风味的三明治,地中海的鱼类,清真饮食,贴近欧洲口味的西餐……但资金所限,我们基本Bread+Bagel+Salad+Sandwich解决。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面食非常好吃!面包自有的香气浓郁,种类丰富,国内从未见过。连我这种不爱吃面包的人种,都能把整个面包干吃下去。不过这里的饮食太缺乏蔬菜和水果,主食很便宜就能吃饱,但蔬菜和水果比较贵,所以一般的快餐提供的蔬菜水果很难达到营养所需的要求,只能靠Salad补充。另外,这里的cheese种类也很多,味道非常棒!酸奶是固态的,基本没有甜味。炒菜什么的就根本见不到了,我真是无比怀念黄焖鸡米饭啊……价格的话,快餐单人单餐30 NIS左右算比较正常,稍微吃好点就奔100 NIS去了=_=交通在以色列,交通工具很多,在大城市之间穿行基本没问题。机场有直接到Tel Aviv和Haifa的火车,从Tel Aviv到Jerusalem有直达的公交,在Jerusalem城内有Light Rail,Haifa城内有快速专线公交。不过比较麻烦的是普通公交没有英文标识和报站,基本只能靠蒙,或者问,或者数站。Bus单程6.9NIS起,LightRail是13.8NIS起,在官方网站上都有清晰的路线和价格标示。Jerusalem的Light Rail和Haifa的快速专线公交可以在车站通过机器买票,其他的人工买票即可。小城市之间的交通就费劲了,所以后三天我们选择了自驾。交通相关的网址如下:(查询railway的路线、班次和时间)(查询公交的路线、班次和时间,这个貌似在国内打不开=_=)(查询Jerusalem Light Rail的路线和时间,貌似国内……)实在打不开可以用Wikipedia查一下路线和价格,心里有个底就好。以色列租车行很多,大的有国际租车行,小的本地租车行也有很多选择。我们选择了Hertz和Thrifty,前者收费较高,有单日里程限制。后者收费更低,也没有里程限制。公路和高速四通八达,路况非常好,时速100km/h以上没问题。公路上有限速标识,但大家似乎基本都不太当回事。每当我们按限速来开车时,就会发现左边不断有车超过,后面基本空无一车。山城之间行驶时,盘山公路较多,急转弯不少,需要非常当心。当然,交通标识也很清晰,大家开车也都很规矩,除了死海附近的一段。从Jerusalem到死海经过的Route 90是双向车道,每个方向单车道,中间没有物理屏障,偶有看到对面来车逆行超车,看上去还是蛮心惊胆战的……自驾的话,油费是很大的一块开支。以色列油价不低,6~7 NIS/L,折合一下大概11~12RMB/L。另外,如果入住的酒店不提供停车的话,找到合适的地方停车也是个问题。我们就碰到过莫名其妙被收了100NIS停车罚款的情况。还有往北去的Route 6属于收费公路,租车行会另收费。由于我们没有办理以色列的sim卡(一开始嫌贵,差不多200~300NIS,后来发现还不如办一个……),自驾需要GPS导航,80NIS/天,其实也就是个安装了Google Map的mini-iPad。Google Map还算好用,但对于我这种路痴路盲来说,走错路的情况也是偶有发生……(真的是偶有嘛……)稍微走错一点,拐错一个弯,就得绕好大一段路回去,费油费时费力,不过路况不熟悉,也是难免……(真的要这样为自己找借口嘛……)语言以色列人普遍英语水平较好,大城市好于小城市,年轻人好于年长者。英语稍弱一些的人说起来口音比较重,实在不行比划也可以。有时候我们去便利店买东西,老爷爷不懂英语,随便找个稍微年轻点的翻译一下就行。大街小巷都能听到Shalom这个问候语。但以色列的官方语言并不是英语,而是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所以随处可见希伯来语“歪歪扭扭”充满象形文字风格的标识,下面标注一行英语。希伯来语发音感觉比较硬,翻译成英语单词明显能感觉出来这是一个中东词语。阿拉伯人聚居区会加上阿拉伯语标识,所以一看到阿拉伯语,就知道又到了阿拉伯人或者穆斯林的地盘了。购物以色列的物价水平与欧洲差不多,大城市显著高于小城市,衣食住行花得我俩各种肉疼……印刷品也贵,可能是版权保护工作到位的体现。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的钻石切割工艺一流,因此钻石珠宝的性价比还可以。景点并不都是收费的,但凡收费的都不便宜,除了Sea of
Galilee旁的教堂。景点内的小店卖各样的旅游纪念品和工艺品。据说犹太人卖的东西还是靠谱。在Jerusalem的Old city里,除了Jewish Quarter外,买东西还是砍砍价吧,照1/3砍先。所有超过400NIS的购物都可以在Ben Gurion Airport办理V.A.T Refund,18%的税率,除去不低的手续费,仍然很划算。但是在Airport有两个Refund,一个在值机之前,一个在Passport Control之后,我们也没弄清楚到底有啥区别,貌似jewelry只能在Passport Control之后办理,且办理时需要出示购买的实物。货币方面的话,我们5月10日抵达机场的汇率是1 US dollar=3.78 NIS,到市内后随处可见Change标识的货币兑换点,汇率会更划算一些。所有地方都支持Visa卡,但我们只在Tel Aviv一个偶遇的银行(名字貌似是Leumi)看到了支持银联卡的ATM。特别需要提醒的是,以色列人民喜欢使用硬币,面值还不低,比如有10NIS的,如果拿整钱买东西,很容易找回一大堆硬币,如保管不擅可能莫明其妙地就丢钱了……文化以色列最神奇的地方在于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和平共存。经常是教堂的转角就是清真寺,再走几步路就是个犹太人的会堂。各自风格迥异,形成了以色列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犹太人总是有严格的dress code,穆斯林的特点也非常鲜明。与一些以色列人聊天的时候,他们都知道他们的国家遭受了很多误解。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都觉得这里是战乱之地,是危险和苦难的代名词,可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与任何人为敌。他们只是想安静地生活在这里,不要纷争,不要动荡。由于犹太人人口比例最高,因此从星期五下午到星期天早上,基本街道都是空无一人,店铺不开,公交很少,租车行也不开(导致无法提车或者换车)。因此安息日到来之前,需要在各个方面做好应对准备,否则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不过有一个小小的Bonus是停车场不收费:)东方面孔在以色列非常稀缺,除了在Jerusalem的转悠的时候看到许多团体游客是亚洲人以外,像我们俩这样年轻的自由行旅客基本没有。所以见到我们俩,很多以色列人民都非常愿意给予我们热情的帮助,路上无论是上学的孩子,开店的年青人,还是hotel reception的大叔,匆匆赶路的犹太老人,都会主动打招呼,毫不羞涩地大声说“Ni Hao! Xie Xie!”或者主动上前说,“I want tolearn Chinese. Can you show mesome?”甚至,第一天我们在Tel Aviv找晚饭时,找到一家Kosher的小店,店主是一个打扮新潮的犹太年轻人,在我们要了一份类似于Sandwich的食物后,H先生想尝一尝烤得热乎乎的鸡肉肠,他耸耸肩,摊开手,表示请我们自取,不要钱。H先生当然难以接受这样的好意,坚持要给,他干脆夹起一根就要往纸袋里装,我们只好说我们吃饱了,要赶紧回酒店。在Jerusalem的Old City,我们去往City of David,却在Jewish Quarter迷路了。有两位犹太拉比似的老人,胳膊底下夹着书急匆匆地赶往什么地方,看到我俩拿着地图团团转的迷惑表情,主动上前问道:“Can I help you?”去往Nazareth的报喜教堂的半山腰,有一群可爱的孩子正背着书包去上学,在马路的对面看到我俩也在吭哧吭哧往上爬,挥手冲我们打招呼,笑脸灿烂。最后一天从Haifa离开时,我们坐公交前往火车站,前门有许多人下车,有一个小哥看到我掏钱买票,主动把他的票塞到我手里。一开始我被吓到了,不知道什么情况,但他坚持要给我,我接过来一看,原来Haifa的公交车票购买之后在90分钟内可以使用两次。这样善良淳朴的国家,想到他们苦难的历史,还能以热忱和真诚待人,真是不易。Useful Websites(如何在Tel Aviv吃喝玩乐)(如何在Jerusalem吃喝玩乐)(Christian接待中心)(跟随Jesus的脚步,literally)(The Bahá'í gardens官方网站)(查询以色列全国各地的天气)(走进以色列——公民旅以指南)Useful TipsEmergency PhoneNumbersPolice 100Ambulance 101Fire Service 102Electric Company103Municipal Hotline106Dedicated TouristPhone Number *3888 on service 24/7安息日从周五下午开始,周六晚上结束,务必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早高峰上午7-9点,晚高峰5-7点,周五下午到周日早上(以色列的周末)、节假日前后是出行高峰,全世界都是这样。保持一颗开放、宽容、尊重的心,出发吧!
游记篇(以下是流水账)D0:We’re going!第一次乘坐长途国际红眼航班,我一边已经困得不行了,一边又为即将到来的旅程兴奋不已。人格分裂之下,候机厅也没能睡着。上了之后,终于安心了一些,欲昏沉睡去,间歇却总是被茶水供应或者食物供应吵醒,或者亮光照醒,痛苦不堪。飞机上空调比较足,吹得腿脚生冷,毯子盖着才觉得舒服些。太阳慢慢升起,坐得太久,我已经感觉不到双腿存在了,一看航班实时信息,已经到达了的上空。
Sheremetyevo机场很干净,日出很美,跟随指示牌从一个航站楼到另一个航站楼,沿途都是免税店和CAF?。9点多上了飞抵的飞机,我已经完全兴奋得无法入睡,顶着沉重的眼皮看了部电影,趴在H先生的肚子上眯了一会儿就到了。下了飞机,呼吸到第一口的空气——嗯,很是清新宜人。H先生一脸笑意地看着我油了吧唧乱发恣睢的脸:“Your dream has cometrue!”我有气无力地瞪了他一眼:“还有好多事儿要办呢!”
Hello, Israel!D1:The Great Mediterranean第一站是PassportControl。入境的人员不少,Foreign通道中亚洲面孔非常少。入境处的小姑娘用浓重的中东口音问了我们几个问题:入境的目的,将去的地方,停留天数等等。小姑娘核对了护照信息,检查了我们的酒店订单,然后给了我们一张蓝色的入境卡,记录了我们护照的编号,扫描了照片,我们通过入境处时,需要刷卡上的条形码出站。后续几天这张入境卡都需要用到,比如购物,退税,入住等等,所以必须小心保管。第二站是提取行李,非常顺利。行李提取处旁边就是Information,我们过去之后,对方询问我们打算去哪几个城市,然后把每一个城市的地图和以色列全境地图都给了我们。货币兑换点在一楼,Arrival Hall主出口的左侧。sim卡可以在便利店购买,但价格并不便宜。我们决定以后再说。火车票在Railway入口处购买,入口处在货币兑换点的左边,有大大的Israel Railway标识。离我们订的住宿酒店最近的火车站叫Hahagana,一站即达,票价16NIS/人。出了火车站就是一个公交车站,我们对着地图端详了半天,决定步行过去。一路上,我顿时有一种来到中东的义务小商品市场批发处的既视感。路边小店的衣服也基本没有任何美感,路经的高架桥下画着涂鸦,背着枪的士兵(包括女兵)随处可见。我们瞠目结舌:特拉维夫这样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就这水平?H先生甚至开始担心酒店的安全问题。大约步行了30min,转过一个弯,我们来到一个看上去终于称得上有些精致的街区。我们给店主打了个电话,店主告诉我们进门的密码和房间号,我们通过狭窄的旋转楼梯进到房间里,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精致的小房间,就在阁楼上。地中海的阳光在当地下午时间17:30仍然灿烂得可以。我们步行15min到达海边。见到地中海的第一刻起,我就爱上了以色列这个国家。无法用言语形容这样的景色,海天一色,海鸥愉快地叫着向夕阳飞去,远处的雅法古城似一个伫立千年的,静静注视着港口发生的一切。
海边的人们悠闲地躺在上,或者沿海边跑着。海滩是开放的,好多人在游泳,戏水,冲浪。
我们都说不出话来,一直走到雅法古城里,爬上一座小小的山坡往下看。
从OldJaffa眺望地中海
圣彼得教堂映着夕阳
湛蓝的海连接在之间古城里弯弯曲曲的小路很多,夜幕降临,墨蓝的天空和黄褐色的墙砖形成梦幻般的对比,星星点缀其间,简直让我忘记了这个现代时空的存在。
夜色下的Old Jaffa我们一直溜达到8、9点才回去。回去的路上人群稀少,但并不觉得危险。小小的街道上多是散步的游客,慢慢走,慢慢聊,感觉真好。
D2:Barkin Wineries
Tel Aviv随处可见装饰如童话般的水果小摊沿着七绕八拐的小路一直走,到Carmel Market,早市刚刚开门,蔬菜、水果摆满了摊子,小吃也不少,香料更是种类丰富,颇有我大遂川县农贸市场的感觉。
飘香的Carmel Market我们去Hertzt提到了车,就出发直奔Barkin Wineries去啦。从市里开出来,走的大概相当于省道的样子,路边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田园农场,还有沙漠地带特有的戈壁和丘陵。Tel Aviv仍然属于平原地区,路况相当好。我们停在了一栋名为Barkin Experience的建筑门口,果然是Barkin参观接待处,进去就迎上来一个热情的大姐:“Are you Bruce?”H先生点点头。大姐首先带我们去看了一个Barkin的介绍短片,大致讲述了Barkin的历史,葡萄酒工艺等,接着带领我们参观葡萄酒的贮藏室,生产加工及包装车间,最后让我们品尝了Barkin的两款葡萄酒。
葡萄酒贮藏室
大家一起学习品酒
陈列酒品回程的路上,我们惊叹于路边的风景,决定停下来好好拍几张再走。淡蓝的天空,碧绿的葡萄藤,金黄的芦苇,美不胜收。
碧绿的葡萄园
金黄的芦苇还车的时候租车行要求加油到提车时的状态。我们去了一趟加油站,才发现油价真的是贵得肉疼。怪不得之前查自驾攻略的时候,大家都说,租车并不贵(其实还是蛮肉疼啊……),就是油贵……另外,由于我们在机场嫌手机卡太贵(卡费+数据流量套餐+话费套餐,差不多300NIS),没有办当地的手机卡,所以必须租车行的GPS(其实就是个带Google Map的mini iPad),80NIS/天。这次行程总共租了4天下来,发现真的还不如办一张卡来得划算……
D3:Jerusalem Old CityJerusalem是我们来最主要的目的地,所以一大早就爬起来坐公交了。从Central Bus Station的6层(好奇怪的建筑)乘坐405,7:00准时出发。车上好安静,我俩低声交谈都觉得特别引人注目。
8点不到我们就到达了Jerusalem的中央车站。圣城的阳光非常灿烂,一出车站我就被照得快睁不开眼了。出来就是Jerusalem的轻轨干道Jaffa Street。
Jaffa Street终于踏上Jerusalem的土地,我简直想亲吻下这座充满着历史的城市。这里是欧亚大陆的十字路口,是神迹曾经发生的地方,是上帝钟爱的独生子被杀害又复活的圣地。这里浓缩了人类几乎半数的文明发展史,诞生了流传千年的书籍和数不清的故事,至今仍是政治宗教文化交汇的中心。这里即被祝福,也被诅咒;即被庆贺,也被摧毁;即是“流着奶与蜜的迦南美地”,也是被敌国环伺的立锥之地……言语无法书尽这座城市的全部,我只能怀着无尽的敬畏之心,小心翼翼地感受它。首先感受到的,是面包的香味。民以食为天啊,没办法。我们路过一家面包店,飘出的麦香停下了我们的脚步。新鲜出炉的面包热乎乎的,软软的,蓬蓬的,一口咬下去,唤醒了舌头上全部的味蕾,饥渴地吸收着所有的香味。吃完一个面包还不够,旁边小店供应一种被称为Kebab的东西,H先生吃过不少,所以坚持要鉴定一下Jerusalem的味道怎样。我看这样下去,9点也走不到酒店,于是赶紧买一个带走。
买Kebab的小店好容易走到酒店门口,发现这个精致的小酒店的门是锁着的,写着上午10:00才开门。我们正准备找个地方把Kebab吃掉,幸运的事情又发生了——一位大姐走过来把门打开,看着我们拖着箱子无助地站在门口,笑着对我们说:“快进来吧!”我们简直不敢相信我们的好运,跟着这位姐姐上了楼,她说自己是这里的工作人员,办公室就在二楼,她把我们入住的房间号告诉我们,然后我们休息好了之后就可以找她了解任何想了解的问题,我们真是各种感激不尽哇!各种收拾好了之后,我们仍是沿着Jaffa Street往东走,就能走到Old City的入口Jaffa Gate。还没到,就看见了气势恢宏的,墙边种着高达的棕榈树,远处教堂顶的十字架闪着光,我们加快了步伐。
远眺Old City走在城墙下的阴影里,看来往着的人们,不紧不慢地走着。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几乎看不到亚洲人),有穿着黑色西装白色衬衫黑帽子,脸的两侧各垂下一缕小卷发的Armenians,有带着Kippah小圆帽的犹太人,有穿着布卡裹着头巾的穆斯林……刚走进Jaffa Gate,这个门是一个小小的走廊,门正对面上半部是一个凹进去的瞭望台,有一个中东大哥坐在那拉着一种奇怪的乐器,非常好听。
Old City里的每一座建筑,每一块砖墙都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历史,如果我在游记里把每一个去过的地方的历史都写出来,写成十本书都绰绰有余。我在Tower of David的城墙上往下看,中间是一个小小的花园,现在只留下一些断壁残垣。有许多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在阴凉处休息,老师用希伯来语飞快地说着什么,我一个字也听不懂,但抚摸着烈日下已经被炙烤了几千年却仍然微微发凉的砖石,又看着充满活力的这群孩子,原以为圣城该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方吧,其实在这里生活的人们也是一样的吃喝拉撒,繁衍传承。正是因为人的存在,Jerusalem才那么有魅力。这本是一块普通的土地,因为有了关于Abraham的信心的故事,Jacob与耶和华的使者角力的故事,Israel Kings的故事,Crusader的故事;有了欢庆,纪念,争夺,杀戮;有了人的美德,信心,希望,贪婪,嫉妒,仇恨……这个地方展现了人性的所有,文明的所有,在岁月的发酵下,愈陈愈厚重。
Tower of David我越是走着,越是伤感,也不是伤感,是难以名状的沉重压在心口。从Tower of David出来,又去了Church of theHoly Sepulcher和Western Wall。教堂里人来人往,我好容易找到一处安静可以祷告的地方。这座教堂是为了纪念Jesus的死而复活而建,可纪念Jesus最好的方式,是把他教给我们的都放在心上,并时时行出来啊。
外观朴素的Western Wall是犹太人建造的第二圣殿的遗址,是他们流离失所的见证。看这墙的现在的规模,就可以想象当时的第二圣殿的壮丽辉煌。近六十年前,犹太人终于得以重新建国,回到他们最开始出发的地方,所以很多很多的犹太人都会来到这里哭泣,为他们的先祖哭泣,为民族的苦难哭泣,因而得名“”。也有很多满怀心愿的人来到这里,希望在这里祷告得以聆听,愿望能够实现。
Western Wall,又名Wailing Wall(哭墙)Jerusalem神奇的地方在于,哭墙的后面就是,H先生自然是要去Dome of Rock,所谓的世界第三——圆顶清真寺。它的开放时间很短,下午也就13:30到14:30能进入。等我们排队排到入口时,就已经14:00了。之前有了解到去穆斯林区域有比较严格的dress code,但没想到如此严重,我直接被清真寺的工作人员赶了出来,刚从入口进去,就必须从出口离开。
H先生相机中的圆顶清真寺逛到下午4点多,我们已然觉得消(有)化(点)不(饿)良(了),于是决定往回走,路过许多专卖旅游纪念品的小街,热闹非凡。我们两个都不太会砍价,脸红心跳地砍了一点就赶紧买东西走人了。有勇气的话,其实应该照50% 往上砍,嗯,不怕的。
“王府井”大街 in Jerusalem第一天在圣城,以洗了个冷水澡结束,因为我忘记了打开热水开关了……正好,冻一冻清醒下思维,才能好好消化今天所感受到的一切,属于人类文明华章的这一切。
D4:The history of Israel最绕不开的一段历史,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犹太人的屠杀。也正是在二战结束之后的1948年,以色列正式建国。Yad Vashem,据查音译于希伯来语,是“纪念碑和名字”的意思,来源于圣经旧约的以赛亚书:56:5 to them I will give within my temple and its walls a memorial and a namebetter tha I will give them an everlasting name that willnot be cut off.(我必使他们在我殿中,在我墙内,有记念,有名号,比有儿女的更美。我必赐他们永远的名,不能剪除。)我们坐到轻轨的尽头,发现有大大的指示牌标明去往纪念馆的路。这段路是一段森林中的hiking小径,大概走个15min就能到达纪念馆的门口。天色略阴,很是应景。这个纪念馆不仅包含Memorial主馆,还有为了纪念而捐赠的公园、艺术馆、纪念馆、犹太会堂和礼堂等等一系列建筑。
主馆从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反犹运动开始说起,一直到以色列建国结束。所有的图片、解说、实物,样样触目惊心。加之馆内温度较低,灯光调暗,建筑主体也使用的是灰色的材料,当我们看过两个小时,从最后一个陈列馆出来,终于感受到透过玻璃射下来的阳光,面对着Jerusalem山林间的暖风时,才觉得人性还有希望,世界末日还在远方。这样的设计着实很用心,在最后的最后,用玻璃代替石材,通过自然光照舒缓情绪,但心情依然沉重。我们决定在周围看看。
纪念馆出口的玻璃天窗纪念馆所在之处属于Jerusalem森林的一部分,在半山腰上。H先生见我面容憔悴,带我在花园看了看,拍了拍山景,又去了Children’s Memorial。这是一个记录了所有能找到的在大屠杀中去世的孩子的出生信息的纪念馆。在入口处屏幕上映着着孩子的笑脸的照片,进入纪念馆,是完全黑暗幽闭的,悬挂着星星点点的小灯,通过棱镜不断地反射,布满整个空间,有人低声念着孩子的名字,出生日期等等记录。在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中,难以形容的窒息感充斥着我的心脏。H先生牵着我,摸黑着往前走, 又不敢快走,似乎生怕惊动了这些孩子的亡灵。好容易走到出口,见到阳光,才略觉得好些。旁边公园里放着许多纪念雕塑,扭曲的人脸和四肢,不忍直视。再旁边是屠杀纪念堂,方形的地板上刻着7个集中营的名字,左上角一团火焰静静燃烧,燃烧的是集中营里犹太人被屠杀焚烧后余下的灰烬。我难以承受如此沉重的纪念,恳求H先生离开。至今我仍未参观过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但Yad Vashem中的很多参观者都是年长的犹太人。他们或者亲身经历过,或者有祖辈和亲属是受害者,不知他们哪里来的巨大的勇气能承受、面对这样一段民族被蹂躏、被践踏的历史,不知他们如何重建自己的精神家园,不知他们怎能继续有热情、有希望地生活,更不知他们为何没有像约伯一样质问上帝而仍然无比坚定地跟随祂,相信祂。纪念馆做的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之一,是找寻到所有的受害人,并且把他们记录在册。这段历史是人类历史的污点,是文明发展的低谷,是赤裸裸的恶和罪。纪念是为了不再犯下同样的错误,只可惜同样的错误现在仍然在上演。对异己者的不宽容,种族屠杀,同性恋审判,艾滋病歧视……这些与当年的反犹主义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追溯反犹的根源,鲜血背后,都是资源抢夺,利益相争。几经曲折,包括坐公交看不懂希伯来语报站只好抓住一个中东帅哥使劲问了一通后,我们到达了The Israel Museum,。彼时已经下午3点,太阳又跑出来了,高高悬挂着,几度让我怀疑以色列是不是在赤道附近。博物馆5点闭馆,时间紧张,票价昂贵,我们当机立断,先看它的镇馆之宝——Dead Sea Scrolls死海古卷。
Shrine of the Book,死海古卷存放地古卷大约是公元前3世纪-公元1世纪间的文物,被存放在Shrine of the Book这座外形奇特的建筑中。由于古卷对光照敏感,馆中很暗。我正细细观赏膜拜这些古老的经文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背后响起:“真真?”我转过头一看:“小鱼?!”不顾馆内如此安静,我俩激动地抱在一起。小鱼是我在团契时认识的好姐妹,出行前我们就偶然发现我们同时会在以色列,约好了在Jerusalem见面,不料却在这里遇见。鉴于行程安排不同,我们约定晚上再见。小鱼向我们强烈推荐the Second Temple Model,第二圣殿复原模型,于是我们顺了路标找过去,果然看到了占地不小的复原模型。这段历史对H先生很是陌生,我就跟他解释了一番:“有一个伟大的国王,所罗门王,听说过吧?他在位时建立了一座圣殿,被称为第一圣殿,后来犹太人被巴比伦人入侵、驱走,但有一任巴比伦王对犹太人还不错,允许他们回到自己的家乡,于是犹太人就回到Jerusalem,建起了他们的第二圣殿。只可惜好景不长,犹太人居住的地方又被人侵略,第二圣殿也被烧毁,剩下的断壁残垣你看见了,就是那一段。”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仅是第二圣殿,应该是第二圣殿时期整个繁荣的Jerusalem。从比例尺来看,第二圣殿是城中最为辉煌的建筑了。
The model of the Second Temple说实话,我在读圣经旧约的时候,除了前五卷中的三卷外,最难读的就是Chronicles of Kings(列王纪)了。圣经用了两卷的篇幅来描写犹太人几百年间各个以色列王统治的历史,有好的王,他们敬畏神,休养生息,善待民众;也有坏的王,他们胡作非为,也不把神放在眼里。也许是神的惩罚,也许也是真的自己太作死了,坏王统治了不多久,犹太人就总被周围的国家入侵,亚述,巴比伦,波斯,罗马,一个接着一个。Jerusalem就这样被几易其手,许多建筑毁了又建,建了又毁,即便如此,仍然留下许多遗迹供后人景仰。犹太人的苦难史,从信仰的角度来说,总是与他们对神的信心有关;从政治的角度来说,真的就是打不过周围环伺的强国啊……但我想,对神有敬畏之心总是好的,正是这样的敬畏之心凝聚了这个民族,即便他们流离失所,即便他们分散各地,即便他们碰到再大的困难,他们都能合力克服,努力承受,坚持信仰。在参观YadVashem的时候,H先生曾经疑问道:“为什么从来没有犹太人自杀?在这样的年代,死了不比活着干净!”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因为上帝不允许任何人夺走任何人的生命。很多幸存的犹太人被采访的视频中,他们都在感谢上帝,感谢上帝最终结束了这一切。观赏完第二圣殿时期鼎盛的Jerusalem,我们一看表,已经4点10分了,离闭馆还有50分钟,赶紧飞奔到最主要的藏物馆。这样一个国家中的唯一一座国家博物馆,别说两个小时,就算是二十天也不能走马观花地看完所有的展览。取舍之下,我们选择了“The Civilization of Humankind”,以最迅速的方式了解以色列如何浓缩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以色列文明属于两河流域文明的一部分,是人类文化的黎明,是原始人走向现代人的第一步,是从蒙昧到觉醒的开端。有趣的是,圣经旧约的第一卷创世纪中写道:2:10 A river watering the garden flowed from Eden… (有河从伊甸流出来……)……2:14The name of the third river is theT it runs along the east side ofAsshur. And the fourth river is theEuphrates. (第三道河名叫底格里斯河,流在亚述的东边。第四道河就是幼发拉底河。)正是“两河流域”两河的名字。看来伊甸园曾经就在两河流域呢。博物馆藏物非常丰富,就这一个展览,我们走过了好几层,每层的好几个厅,每一种在以色列土地上存在过的文化都得到了详尽的介绍,每一种信仰,每一种宗教,每一个大的部落、国家和城市……若不是我们争分夺秒,根本无法看完这一座藏物馆的一个展览;若不是5点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要下班,我们真想一直在这看下去。
以色列博物馆中的古兰经这一整天下来,我们又开始消化不良了……这一趟旅程之丰富,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从博物馆回去的路上,我们意外地路过了一个漂亮的公园。Jerusalem是山城,博物馆就在半山腰,我们沿着公路干道旁的森林小径走下来,竟误入了一大片。当我说“一大片草坪”,不是清华大学清华学堂旁边的那种一大片草坪,而是绵延好几公里,宽达两个足球场长边的“一大片草坪”。Jerusalem的人们在草坪上三三两两地坐着,还有妈妈带着三个宝宝野餐的,还有在空地上玩滑板的孩子们,还有骑单车的少年,跑步的父子俩……我对H先生说:“若是在,这片土地绝对要被房地产开发商拿来建房子,你信不信?”H先生赞同地点点头。我们走累了,找了块树荫坐下,吹吹风,觉得一天的疲累都散了,只是脑子转得停不下来。
绿地公园 in Jerusalem晚上H先生拿出三脚架,打算拍一拍Old City的夜景,然后再去和小鱼聊聊。Jerusalem的昼夜温差真大,加上3、4级的北风,我穿着长袖针织衫都冻得瑟瑟发抖。H先生在Jaffa Gate前的广场把所有的设备摆出来,引起了旁边一哥们儿的注意。这哥们儿也拿着个大广角和便携三脚架在拍Tower of David,看见H先生这副架势,非常感兴趣,走过来看看H先生的成果。不料这哥们儿居然是个行家,虽然他用非常好听的英伦口音自谦是个amateur,H先生赶紧抓住机会各种请教,我这个model在北风中被他俩各种折腾,摄影的专业术语我也听不懂,看他俩那相见恨晚的劲儿——真是一见钟情的好基友哇!最后那哥们儿离开的时候,我们也不知道他的名字,但在H先生的眼里,他是那么热情相助的一位好老师,那么气味相投的一位好同友,远去的背影如此高大……这还不算完,H先生非要实践一下他学到的新trick,无奈我只好又陪他在寒风中吹了半个小时,直到他也扛不住山城夜间的凉风为止。只穿了一件短袖T-shirt的H先生浑身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但他仍然激动得语无伦次:“我要换镜头!还有闪光灯……哦,不不不,器材不重要,要多练习啊!多练习!”言语之间散发出的热情堪比正午的阳光啊!
H先生拍摄的夜景快11点我们才终于回到酒店。这一天过得,丰富,太丰富!
D5:Desert & SeaH先生还想再回Old City看一眼他的清真寺,于是我们决定早上爬起来再去一趟。小鱼也推荐我们去City of David看看,那里有著名的Warren’s Shaft和Hezekiah’s Tunnel。 City of David 入口这条Tunnel据传建于公元前8世纪,在圣经旧约的列王纪下中有提到:20:20 Now the rest of the acts of Hezekiah, and all his might, and how he made the pool, and the conduit, and brought water into the city, are they not written in the book of the chronicles of the kings of Judah?(希西家其余的事和他的勇力,他怎样挖池、挖沟、引水入城,都写在犹大列王纪上。)但我们完全没有料到,Tunnel里面真的是有水的……而且深达70cm……有备而来的游客都带着拖鞋和短裤,从黑洞洞的入口直接跳下水去了,我俩只能干瞪眼。有个小小的指示牌标识着不走水路的游客可以走陆路,我们就往陆路去了。路的两边是岩壁,中间只留了一条小小的狭缝,相当考验身材。还好我最近瘦了点,真的,不然就过不去了=_=
Hezekiah’s Tunnel从Tunnel出来,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去清真寺了。我安慰H先生说:“留个念想,下次再来嘛。”巧的是,回去Old City的路上,碰到一群跳舞打鼓的年轻人,两个背着腰鼓的犹太人走在前面,后面是穿着漂亮裙子的几个姑娘,和穿着西装戴着Kippah的几个男人,大家一边随着节奏跳舞一边转圈一边往前走,引得游客纷纷注目,掏出手机拍个不停。H先生也跑前去凑了个热闹。这些个犹太人显然是为了庆贺什么,H先生询问路旁另两个背着鼓的犹太人,他们说这是mitzvah,H先生一脸茫然,我恍然大悟:就是犹太人的成人礼。 欢庆Mitzvah的犹太人们参观过成人礼,在一家名为Bible Society的书店(还是Old City里面一个特别温柔可爱的老爷爷告诉我们地点的)买到了英语和希伯来语的双语圣经之后,我们赶紧往回赶,回酒店,去租车行提车,然后就直奔死海啦!从地图来看,Jerusalem在死海的东北边,所以从Jerusalem开出去不多久就能见到死海了。但是我们要去的Masada和浴场在死海的最南边,因此就一路沿着死海西边开了120km,大概1个多小时,风景大美!迎面还碰到一溜悍马军车,相当帅气!这条公路略略有点小危险,自驾的时候需要格外注意。由于是一条双向公路,且每个方向只有一个行车道,所以如果要超车只能逆行到对面车道上去。但公路绕山盘旋的地方不少,视线受限,还是谨慎为妙。 通往死海的Route 90开到Masada时已经下午3点了。我们真是挑了个好时候,在一天中最热的时刻抵达沙漠的中央。死海区域基本寸草不生,Masada位于沙漠中突起的一座山上,阳光那叫一个刺眼哇!上山我们选择了乘坐缆车,下山还是想走走,毕竟这么好的沙漠风景(下山的时候就后悔了……)!Masada是Herod希律王修建的,大概在公元前几十年的样子。站在Masada顶上俯视死海的全貌,这样一块蓝色的宝石在沙漠的中央,被戈壁山岩围绕,云层的巨大阴影投在死海上,美得真是暴晒也值了。眺望对岸,就是了。如果有机会有时间的话,在Masada欣赏日出绝对是人生仅此一次的体验。它本身是一座城堡,有防御功能的建筑,我们现在能看到的遗址就包含瞭望台,还有会堂,引水渠,甚至还有发现部分死海古卷的洞穴。四处望去,果真是寸草不生。 寸草不生的Masada 从Masada俯瞰死海,云层的阴影投在沙漠上 Masada发现的死海古卷 Masada遗址一角为了拍出美美的照片,我忍痛脱掉长袖针织衫,每次H先生举起相机的时候我一边忍受阳光的炙烤一边嘟囔着“快点快点快点快点”。沙漠的阳光可不是一般的强烈,打在皮肤上有明显的灼烧感和刺痛感。如果要说这趟旅行我从什么时候开始变黑的,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我终于受不了了,闹着H先生要下山。据售票员的说法,上山1个小时,下山只要半个小时——It’s a big, fat lie. 加之我穿的不是旅游鞋(为了美美的照片=_=),山路狭窄而崎岖,布满了碎石,歪歪扭扭,弯弯曲曲,被称为“Snake Path”(我们真的看见了沙漠之蛇=_=)。一路上H先生紧紧攥着我的手,让我紧跟他的脚步。一开始我还有点新鲜感,因为在山的阴面,所以太阳也晒不到,有点小风,望着平静的死海,这沙漠,这湖,这云,这景,很是心旷神怡。但愈往下走路况愈艰难,出了许多汗,头发粘在后背上,大腿开始酸痛,一看才走了不到三分之一。我还有点乐观精神地鼓励H先生,互相开个玩笑逗逗趣。到最后三分之一的路程时,我们都累得说不出话来。迎面碰上走路上山的游客,有的已经开始哇哇大哭,有的爬得想打退堂鼓了。总共算下来,我们花了1个小时才回到售票处,瘫坐在休息椅上。 下山的SnakePath略微休整了一下,我们再次开车出发去死海最南边的公共浴场,大概15min就到。太阳快要落下了,所以柔和了一些。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死海是淡蓝色的,湖水清澈恬静,能清晰地看到湖底的泥,白色的,间隔着五彩斑斓的条纹,水面几乎没有波澜,向远方延伸出去,能看到对岸的山,朦朦胧胧的。我们都迫不及待地下了水,果然感受到很大的浮力。离岸边大概之后50cm,水只能没到小腿的地方,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漂起来。我尝了一下指尖,齁咸齁咸,比食盐的饱和溶液咸得多。所以一定不要让水进到眼睛里,分分钟疼死的节奏。如果身上有伤口的话,也立刻能感觉出强烈的刺激——这就是“往伤口上洒盐”的升级版哪!
死海清澈的海水
阳光透射下斑斓的死海泥接下来就是各种拗造型拍照留念啦!H先生真得我心,把我拍得跟凌波仙子似的^_^
回程的路就比较波折了。先是我导航时又犯了路盲症,差点把我们带到沟里去;后是找停车位找得各种费劲。幸运的是——真的是幸运到我已经觉得不是幸运,一定是上帝老人家善意的安排——我们最终找到了离酒店5min步行可达的停车位,然后才顾上吃我们的晚餐。
D6:Rest in Tiberias4:40闹钟响了,我睡眼惺忪地爬起来,赶紧洗漱收拾,准备退房走人。今天要告别Jerusalem,去往下一个目的地Tiberias。在这座圣城待了三天,仿佛经历了三个月之久。太多事情发生了,太多文化差异的冲击,太多不一样的见闻……太多难忘的回忆,太多太多。我们开车出城的时候需要走一段山顶的盘山公路。我回头一望,正看到太阳从山后升起。H先生把车停在紧急停车带,掏出相机拍下了这最后一瞥。
See you,Jerusalem! 我们还会再回来的。去Tiberias的路上,我们决定顺路去Nazareth看一眼。这是Jesus生活和成长的小镇,也是建在半山腰上。今天天空云层较为浓厚,我们一路向北,沿途经过一些小城和农田,远处的丘陵被水气缠绕,阳光透过云层射下来——典型的丁达尔现象。进入到Nazareth,几乎就看不到英文标识了。整个小镇已经苏醒了一半,已经有孩子背着书包上学了。我们找了个地方停车,然后还是拿着地图找教堂。首先想去的是,是为了纪念Jesus出生时,有天使报喜的故事。圣经新约的路可福音中说到:2:10 But the Angel said to them, “Do not be afraid. I bring you good news of great joy that will be for all the people.(那天使对他们说:“不要惧怕!我报给你们大喜的信息,是关乎万民的,”)2:11 today in the town of David a Savior
he is Christ the Lord.(因今天在大卫的城里,为你们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
天使报喜天主教堂正面这座教堂是一座非常典型的天主教堂,圣母玛利亚的雕像、画像随处可见,内部有一个小园,园中有一座Joseph的雕像,隔墙有一座,已经被改成了学校。教堂的附近居然有好几座清真寺,不多远有一个Nazareth Village,小小地复原了Jesus生活时期的小镇风貌。鉴于时间和预算有限,我们略略游览了一下,就驱车去下一个目的地了。Tiberias就在Sea of Galilee的旁边。古人似乎把所有的大片水域都称为sea,其实这个Sea of Galilee也只是一个内陆湖而已。但圣经中有太多的故事发生在这里,所以吸引了全世界的基督徒来这里。这是个典型的湖边小镇,与Tel Aviv和Jerusalem这样的国际化大城市比起来,还是小气了很多。我们在湖边随便溜达,总能碰到异常热情的大叔或者大哥,向我们介绍餐馆中有美味的淡水鱼,现捞自Sea of Galilee,鲜美多汁,不可错过。H先生本来还想下湖游个泳,发现可以下水的沙滩都被圈起来做成游乐园,收费才能进入。仔细观察了一下,湖面鲜有见到游泳的人们,反而使开着摩托艇的、冲浪的、放风筝的(是的,在湖面放风筝)不少。但Sea of Galilee还是很美的,湖水是深蓝色的,比死海的水要蓝上一些。风吹过水面泛起浪花,轻轻拍打在岸边港口的船上,颇有些味道。
加利利海湛蓝的湖水
湖边的港口沿着湖走上一段,发现路的对面山上有一个小小的公墓,墓碑都很小巧精致,用十字架或者大卫之星装饰着,很安详的感觉。转了一阵快到4点,烈日当头晒得人有点发晕,我们决定还是原路返回。
安静的公墓返回的路上,情景却大不相同。原本热闹的商铺居然空无一人,门窗紧缩,只有废弃的塑料袋在风中飘荡。熙熙攘攘的街道此时也空寂得很,连个鬼影都见不到,吓得我差点以为刚才看到的一切都是幻觉。蓦然想起,今天是星期五,从星期五的下午到星期六的晚上,犹太人是要守安息日的。看来Tiberias是犹太人居多的聚居地。我们回程的路上在仅有的两家还开着的小店里买了面包、水和卷饼,然后决定晚上还是不要出来瞎逛了。今天果然很适合休整。Thank God.
D7.1:Gospel around Sea of Galilee终于体会到睡到自然醒是什么感觉,一看手机,不过才5:40。打开窗帘,我发现已经错过了湖上日出,于是还是爬起来,在阳台上透透气。无论我们在的哪一座城市,都觉得空气太好了,好到似乎有淡淡的草香飘散在空中,干净澄澈的味道。我们像龙卷风一般地扫荡了所有的食物,吃完了早餐,摸着饱饱的鼓鼓的肚子上路了。
上路再出发This morning is all about Jesus. 他有很多故事都是发生在Sea of Galilee这个区域,或是传福音,或是讲道,或是行神迹。许多使徒也是在这里跟随他,认定他,成为他忠实的信仰者。第一站是Church of Beatitudes. 这座教堂是为了纪念Jesus所讲的“八福”,在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中有所记载:5:1 Now when he saw the crowds, he went up on a mountainside and sat down. Hisdisciples came to him.(耶稣看见这许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门徒到他跟前来。)5:2 And he began to teach them, saying:(他就开口教训他们,说:)5:3 "Blessed are the poor in spirit, for theirs is the kingdom of heaven. (“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5:4 Blessed are those who mourn, for they will be comforted.(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5:5 Blessed are the meek, for they will inherit the earth.(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5:6 Blessed are those who hunger and thirst for righteousness, for they will befilled.(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5:7 Blessed are the merciful, for they will be shown mercy.(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5:8 Blessed are the pure in heart, for they will see God.(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5:9 Blessed are the peacemakers, for they will be called sons of God.(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5:10 Blessed are those who are persecuted because of righteousness, for theirs is the kingdom of heaven.(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5:11 Blessed are you when people insult you, persecute you and falsely say all kinds of evil against you because of me.(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5:12 Rejoice and be glad, because great is your reward in heaven, for in thesame way they persecuted the prophets who were before you.(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
八福堂中的花园: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马太福音5:5这八福的道理很简单,也是一种应许。我第一次被Jesus的教导所感染,就是因为这句“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现在读来,又有许多不同的新感受。圣经就是这样一本神奇的书,常读常新。
从八福山上俯瞰加利利海八福堂是一座非常简洁而又精致的天主堂,被许多小花园围绕着。主堂的穹顶上刻着八福的拉丁文版,正前方放着一个小小的台子,上面有耶稣受难像和烛台,许多人坐在长椅上静静地瞻仰着,或者祷告。仿佛福至心灵,我也很有祷告的冲动,于是坐在最后一排,低头闭目,开始祷告。
八福堂的正面第二站是Churchof Bread and Fish. 这个名字来源于Jesus在这里行过的“五饼二鱼”的神迹。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中如此记载:14:15 As evening approached, the disciples came to him and said, "This isa remote place,and it's already getting late. Send the crowds away, so they cango to the villages and buy themselves some food."(天将晚的时候,门徒进前来说:“这是野地,时候已经过了,请叫众人散开,他们好往村子里去,自己买吃的。”)14:16 Jesus replied, "They do not need to go away. You give them somethingto eat."(耶稣说:“不用他们去,你们给他们吃吧!” )14:17 "We have here only five loaves of bread and two fish," theyanswered.(门徒说:“我们这里只有五个饼、两条鱼。”)14:18 "Bring them here to me," he said.(耶稣说:“拿过来给我。” )14:19 And he directed the people to sit down on the grass. Taking the fiveloaves and thetwo fish and looking up to heaven, he gave thanks and broke theloaves. Then he gave them to the disciples, and the disciples gave them to thepeople.(于是吩咐众人坐在草地上,就拿着这五个饼、两条鱼,望着天祝福,掰开饼,递给门徒,门徒又递给众人。)14:20 They all ateand were satisfied, and the disciples picked up twelvebasketfuls of broken pieces that were left over.(他们都吃,并且吃饱了,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个篮子。 )14:21 The number of those who ate was about five thousand men, besides womenand children.(吃的人,除了妇女孩子,约有五千。)这个故事听起来就像神话,在我看来,也是一种比喻:即Jesus能让人饱足。饿的时候,祂会供应,不管看上去多么不可能,看上去资源如何匮乏,祂都可以做到。只可惜我太经常忘记这件事情,总是在错误的地方寻找满足。这里的主堂也是用来祷告的,非常非常地安静。同时这座教堂本身也有许多有趣的历史。墙上挂着一幅画,讲述五饼二鱼堂中七股泉水的故事。
五饼二鱼堂的主堂第三站是Capernaum.迦百农是十二使徒中5位使徒的家乡,Jesus也在这里行了很多神迹,做了很多教导。Peter原本只是在Galilee旁打鱼的渔夫,最后却成为Jesus最忠心的仆人,因此这里有一座雕像专门用来纪念他。除此之外,这里也是两座犹太会堂遗址的所在处。
迦百农的彼得像: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马太福音16:18在Seaof Galilee转了这么些地方,亲眼看到了圣经中提到的地方,忍不住想像两千多年前Jesus在这里行走的画面。我和H先生在湖边静默了好久,湖水拍打着岸边,把一块块大石头都打磨成了鹅卵石,时间洗刷了Jesus和他的使徒们曾经存在过的痕迹,却无法磨灭他们留下的教诲。
迦百农的加利利海
D7.2:Back to the seashore我们离开了Sea of Galilee,向北部的小城Acre进发。这还是H先生在死海的时候,在更衣室偶遇的帅哥好基友强烈推荐的。Acre就在地中海的旁边,是重要的港口之一,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聚居地,也曾经是十字军东征的据点之一,因此在海边筑起了城堡。当我们到达时,正是烈日当头的中午。一进城,我们就深刻体会到了那位小哥的推荐并非没有道理。比起Tiberias,这座海边小城更为干净整洁,虽然到处都停放着车辆,但秩序井然。待我们开到海边,车多得根本找不到停车位,我们怀疑是不是整个以色列人都跑到这里来过周末了。从的间隙看去,这里的海水比Tel Aviv得漂亮得多,蓝得像宝石,海滩边有平坦的礁石延伸出去,上面长满了青苔,有人居然在那里钓鱼。这里的浪也更大一些,泛起的泡沫像一朵朵洁白的云彩,非常适合冲浪运动。
钓鱼的哥们儿只可惜我们实在是找不到停车位,又不敢随便停车怕被罚款,匆匆拍了几张照片就离开了。若有机会再来以色列,我们真是希望能在这里度过惬意的时光,好好享受地中海的阳光和沙滩!Acre离以色列北部最重要的城市Haifa只有30km,大概下午13:30我们就到了预订的酒店。收拾妥当,我们看看时间还来得及,决定直奔Haifa最著名的景观去:The Bahá'í gardens。以色列就是这么神奇的一个地方。The Bahá'í gardens是一位来自的建筑师为呈现、纪念Bahá'íFaith所建造的。这片土地是犹太教的发源地,犹太教又不断改革、分裂,形成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伊斯兰教,居然还在19世纪诞生并且容纳了这么一种新的思想Bahá'í Faith。简单说来,它同以上信仰一样是一神教,并且传承了以上所有信仰的思想,加了点新料,归纳总结形成了Bahá'í Faith。而这座著名花园有十九级阶梯,象征着这种思想中的十八条信念加一位灵魂人物。因此可想而知,为了找到这花园的入口,我们从半山腰爬到了整座城市的最高点。说实话,这趟旅行已经持续了一个星期,我们都有点精疲力尽了。Google Map格外体谅我们的旅行心情,选择了N多个hiking阶梯让我们爬。风景是不错,难度堪比庐山的三叠泉——想象一下,在你倒了6小时的时差,暴走了100km,每天只能吃两顿饭,奔波了6个城市之后,开了两天的盘山公路之后,再来爬庐山的三叠泉,该是怎样的酸爽…… 从山顶俯瞰Haifa Port从山顶俯视花园是最好的角度,几何完美的对称展现在眼前。有许多成双成对的可爱人儿在花园里留念。花园前面就是German Colony,是当时被殖民统治的区域,现在已经发展成为Haifa的吃喝玩乐中心。Colony的前面,就是繁忙的Haifa Port,巨大的吊车,延伸出海岸好远的码头,整个Haifa海岸线的形状,尽收眼底。
The Bahá'í gardens原本我们想穿越整座花园到Colony区域去吃晚饭,现在看起来不可行了。想起来的路上路过一家貌似很高大上的餐厅,H先生豪爽地一挥手:“我还欠你一顿求婚晚宴呢,走!”我乐得屁颠屁颠地就跟过去啦。 Haifa的晚餐地一看菜单,我立马就蔫儿了。一道最最普通的Salad也要RMB70左右。H先生安慰道:“你看我们来了以色列都没吃过正餐,这最后一次正式的晚宴了,可以试试噻。”我蛮不情愿的——虽然是花他的钱,但他的钱就是我的钱,我的钱就是能不花就不花——但想想也是,7天的旅行,天天啃以色列三明治,来了趟地中海,连当地的鱼都没尝过一次,着实说不过去,一咬牙,把菜单推给他:“你看着点吧,我全权交给你啦。” “丰盛”的晚餐最终,我们品尝了地中海的鱼,Haifa的“黄焖鸡米饭”,以及简单的Salad,一边饮冰茶一边遥望the Great Mediterranean,还是挺好的,挺好的,嗯哈哈哈!=_=天黑之前,我们回到了酒店。回来的路上,我们路经当地的一所理工学院,校园没有高高的围墙,我们看见了一架飞机就摆放在操场边上,一开始以为是模型,凑近了看,据H先生鉴定这不仅不是飞机模型,而且还是真正的战斗机。
学院内的战斗机
D8:Lost in Haifa第二天醒来已是天光大亮,我一个鲤鱼打挺坐起来:今天要还车!啊啊啊啊!!还来不来得及啊!!!摸出手机,才7:00,松了一口气。安息日已经过去,我们所在的街道一下了有了人气,显得繁华了许多。按照合同上的地址,我们用Google Map导航过去。途中我又犯了一次二,被H先生冷眼摆了一道。到达指定地点时,却怎么也找不到行的影子。我又重新搜了一次,发现叫这个名字的,有一个Street,还有一个Avenue。我们决定去Street那儿看看,一路沿山而上,到了一片居民区,也不想是有行的样子。这会儿已经9点多了,太阳升到了半空中,炎热无比。H先生打通了行的电话,结果行告诉我们,合同上的地址是错的……错……的……虽然对方把正确的地址告诉了我们,而且离我们第一次导航过去的地方也不远,我们很快就能到达,但我还是觉得气愤不已——怎么能这样欺骗客户呢!酒店今天值班的是个犹太人,自我介绍说是迁过来的,曾经去过苏联,也曾和做寿司(是的,我确认过)的人在餐馆一起工作过。他向我们展示了墙上挂着的一幅照片,是这家酒店的创始人,一对老夫妇,在上世纪初的时候就来到这里,开办了这家酒店。那会儿Haifa的市中心就在这条街道上,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兴衰起伏,也是难免,逐渐新的市中心在别的地方兴起,这条街道慢慢变成单行道,酒店也在别的地方开了分店。H先生向他强力推荐微信Wechat,可以作为marketing的一种手段。他非常高兴,欢迎我们再来。中午1点,我们出发去火车站,乘坐火车去机场。酒店离火车站只有4站地,上公交时我正准备掏钱买票,一个留着络腮胡子的中东帅哥正要从前门下车,看见我使劲把一张车票往我跟前递,我有点被吓到,不知道是个啥情况,稀里糊涂地接过来,一看车票上写着:“two trips till 13:55”,抱着试试看的心情问司机师傅:“这张票可以吗?”师傅看见了刚才的那一幕,微微讶然,接过车票来,看了一眼,耸耸肩:“Okay.”然后用小剪子剪了一下作为标记。这是留给我的礼物吗?还来不及说谢谢,那位帅哥就消失在了人海之中。转过头来,H先生一脸惊讶:“怎么回事?为什么他只给你票,不!给!我!”我仔细地把这张票收好,作为中以人民友好的见证^_^从Haifa到机场的火车基本就是沿着海岸开,我们欣赏了一个多小时的地中海风光,离别的愁绪慢慢爬上心头。我开玩笑说:“我简直想不出来蜜月还能去哪,还有什么地方能比以色列更有意思?”可不是么,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高山,有平原;有沙漠,有海洋;有历史,有信仰;有可爱的人们,还有我们满满的回忆。H先生也表示非常头疼,现在就把我的阈值拔得这么高,以后可怎么得了。原本我们很向往,现在觉得新西兰好没文化,没劲;一直H先生也想去,现在觉得日本不就个岛,文化跟中国也很相近,没劲;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啊,可人不靠谱,没劲;欧洲的古堡,的峡谷?去过了的H先生表示不过如此,很没劲……妥妥的审美疲劳了=_=到了机场,又看到了熟悉的Arrival Hall。想起我们初到时的紧张不安,手足无措,现在只剩下将要离开的伤感。
Ben Gurion Airport的值机大厅D9-10:Arriving Home以色列之旅的最后一站:Airport Duty Free shopping!可是亲娘啊,我们担心离境安检严格(是谁说需要6个小时安检的!!!),提前了太久到机场,漫长的等待中,我们吃了两顿饭,晚上9点才开始值机。经过简单的盘问,磨人的值机,形式般的安检,我们终于到达了VAT Refund. 以色列的增值税率较高,达18%,退税处可以直接取现成美元,相当划算。拿着退税来的美元,我们直奔免税店。首先是AHAVA,死海专卖化妆品(从死海回市区的路上还看见了它家的工厂,就建在湖边),基本机场里人手一大袋。然后就是巧克力啦,以色列本土巧克力(还好没买多,中东的甜食比欧洲至少甜10倍=_=)。H先生还想来点酒,但实在是拎不动了……还要留点空间给的Vodka呢!一上飞机,我就昏睡过去……中途又被吵醒吃了顿饭……然后又睡死过去……H先生又在看电影,真是无法理解他怎么总是在飞机上格外精神……到达莫斯科时才当地时间早上6点,我们又见到了熟悉的安静的Sheremetyevo机场。H先生一到候机厅就昏睡过去,我只好努力保持清醒,好看守行李。在他的坚持之下,我们还是带了一瓶Vodka上飞机(如果不是我阻止的话,可能就不只是Vodka,还有Whisky,还有Wine,还有……)。莫斯科的时温只有7摄氏度,我们坐着摆渡车到了飞机的舷梯口,走上飞机的那短短几十秒,冻得我整个人都要缩起来了——以色列可是33摄氏度的高温哪!一位好心的阿姨见我这么可怜,主动让我先上飞机,我感动得(也有可能是冻得)鼻涕眼泪都要一起流下来了=_=接下来又是漫长的6个半个小时。我只隐隐约约记得在昏沉之间吃了一堆Aeroflot供应的齁甜齁甜的点心,渴得我嗓子都要冒烟了……当我们到达外的首都Ulan Bator上空时,我终于略微清醒了过来,外面是无边的黑夜,什么也看不见。预计到达北京时,已经是第二天早上凌晨1点。H先生在我旁边叨叨了一堆旅行的感受,只可惜我一个字也没听懂,完全处于半梦半醒的状态……飞机准时准点平安降落,机内响起一阵掌声。我们强撑着眼皮走下飞机,通过边检,取了行李,打上车,拎着箱子上楼,收拾了一下,3点方才入睡。纪念&感恩回来的这几天每天都需要打两针鸡血才能正常上班,倒时差倒得我真是三个月内再也不想踏出国境了。9天丰富的所见所闻,也逐渐沉淀下来。这篇流水账似的游记,源于我真的是恨不得把每一分每一秒都记录下来,却发现语言文字是如此的苍白无力。我们拍了很多照片,录了不少视频,也买了很多纪念品,更在那里留下了我们两人对彼此最真诚的承诺、对未来最美好的希望。我们一起经历了许多,发现了更好的自己,更好的对方,也暴露出软弱和逃避。我们去到了Tel Aviv,Jerusalem,Nazareth,Tiberias,Carpernaum,Acre,Haifa,几乎转遍了一半的领土,遇见了好的以色列,也看到了它的另一面,但我们不敢说了解了这片土地的万分之一。死海的南部是广阔的沙漠,在圣经中被称为“旷野”。原来总是想象旷野就是一片平原而已,现在略略体会了Masada的烈日,才更能理解摩西带领以色列民在旷野四十年的不易。站在Jerusalem和Acre的上,回顾圣经中发生的那么多故事,太容易生出万千感慨。随处可见的扛着冲锋枪的士兵和穿着防弹衣的特警,无时不刻地提醒着我们国土安全的重要性。因为以色列和的争端,我们无法独行Bethlehem,是这次旅程最大的遗憾之一。因为护照上以色列的,H先生未来的和麦地那之行也要缓上一缓了。这趟旅程能够平安顺利,我们也有着满满的感恩。感谢为我们祷告的弟兄姐妹们,我们的神一定是聆听到了我们的心声,所以我们的旅程处处充满着祂的美意。感谢在穷游网上分享了许多重要信息、回答了我提的白痴问题的穷游er们,使得我们的准备能够充分,行程得以完成。感谢每一位遇到的好心人,不吝你们的热情,帮我们指路、买票不一而足,使我们在异国他乡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温暖。感谢H先生对我的宽容和耐心,在有我这个X一样的队友的情况下,还顺利地找对了地方,完成了,平安回到我们的祖国。感谢大度开明的父母,在我提出要远去西亚时也没有提出任何异议,背地里肯定不知担了多少心。感谢上帝老人家的奇妙安排,给了我们一段无法替代的经历,永不磨灭的回忆;在这次几乎所有人都劝阻的旅程中佑护着我们,远离危险和凶恶;让我们看到了“流着奶与蜜”的这块应许之地,虽然土壤贫瘠却诞生了一个伟大的民族,虽然环境险恶却逼迫着国家飞速发展,虽然饱受蹂躏却生活着一群有信、有望、有爱的人们……以色列就像一面镜子,一面映射着文明和人性的镜子,丰富多彩,也光怪陆离。这篇游记写到这里,我已深感自己表达出来的不及内心所想的万分之一,内心所想的又不及感受到的万分之一。现在开始回忆起H先生在回程的飞机上跟我叨叨的点点滴滴,他说得对,短短9天的旅程,似乎什么也改变不了,却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的信念,我的生活。这种影响却是不可说的,说不得的。另外,我们写下这篇游记,既希望大家能消除对它的误解,鼓励大家通过亲身经历来领略它的魅力,又不希望太多的中国人如蝗虫般地走马观花地浏览这个国家,打扰他们的生活。不过后者应该很难在短期内实现了=_=圣经新约的书说到:4:2 Be complete be patient, bearing with one another inlove.(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4:3 Make every effort to keep the unity of the Spirit through the bond ofpeace. (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愿上帝保守这块土地上的孩子,愿少一些纷争,少一些战乱,少一些无谓的杀戮和牺牲, 愿在这里生活的人民能有和平、安宁的生活。God bless Israel.Bruce & Jane
穷游合作伙伴
您好,感谢您选择哦,很高兴能看到您有满意入住酒店,也欢迎您通过给予酒店评价来分享您的入住体验,希望您以后预订酒店继续使用!谢谢。Liz
好精彩哇~辛苦楼楼写了这么长的游记~
给真真点赞
请问LZ买的保险是医疗保险在35万以上的费用吗,我看到有人买的东南亚保险,医保费用5万,签证也签出来了,挺纠结,因为去的时间比较长,保险费相差挺大
相关阅读1/3
行走以色列 -19
穷游兴趣小组
/thread-.htm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vhaza.com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