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中有老子道教 老子思想吗

道家、道教是伏羲思想的传承
&&&&&&&&&&&&&&&&
伏羲为传说中的中华人文始祖,关于其名号、时代、地望、族系等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不管怎么样,作为一个文化体系,伏羲文化是客观存在的。其阴阳八卦思想以直观的方式洞悉了宇宙运行的奥秘,对中华乃至全人类(如莱布尼茨的二进位制就是在八卦思想基础上创立的,从而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电子信息时代)的思想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后的显学道家、儒家及阴阳五行家的思想便是承其脉而行的。随着生态学的日显,中国道家的天人合一、阴阳调和的思想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作为文化之母的伏羲文化却门庭冷落,这是不应该出现的学术现象。为抛砖引玉计,在此从生态学的角度对伏羲文化作一简单的梳理。
&&&&一、伏羲思想。“成纪属汉阳郡,汉阳郡即天水郡也,古帝伏羲氏所生之地”(《汉书》)。作为一位睿智的领袖,伏羲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作八卦、制立法、兴婚嫁、结网罟、创乐器、造书契、取火种,充分彰显了其非凡的才智。伏羲从蜘蛛结网捕飞虫得到启发,用绳子结成网用来捕鱼(晋葛洪《抱朴子
&对俗篇》:太昊师蜘蛛而结网)。工具的进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渔猎业空前发展,捕获量增大,于是将消费不完的渔猎品加以驯养,开始了畜牧业,进而开始了原始农业,社会进入农牧并举的时代。伏羲这种原始农业的发展其实是生态畜牧业的雏形,它是运用生态系统的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共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可持续的发展农业。这使得人类不能成为食物链的终端,给予其他生物繁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周髀算经云》:“伏羲作历度”。伏羲根据日月的运行规律结合农作物的生产规律,首创了农历、制定了节气,这无疑是农业发展的需要和产物。农历节气的制定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自伏羲氏开始,人们就认为人和万物生于天地之间,天地化生万物,养育万物。在整个世界上天地为尊,人们必须对天地表示充分的敬仰。这种人与天地万物相同一的整体观念,表达了人类对社会和自然之间关系的一种深刻理解。他们认为人类的行为必须符合自然规律,为此必须首先认识自然规律。伏羲氏为了帮助人们改善生活,提高认识世界和分辨事物的能力,他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研究草木、鸟兽的生活习性,根据宇宙万物的自身性质和变化规律,“一画开天”,分阴分阳,创立了“八卦”,教导人们识别天、地、水、火、山、泽、风、雷这八种基本的自然现象,创立了集中反映动物生态习性的“龙、凤”模型,帮助人们驯化“六畜”。阴阳八卦,模型简明,万物之理,一目了然,辨别是非,趋吉避凶,顺利创造,预防灾害。
二、道家思想是伏羲思想的传承。华夏文明肇始于伏羲,兴盛于黄帝,承其系者有道、儒、法、墨等家。但若作深入的考察,真正载其精神脉络者当以道家为最。道家思想的最大特征是其阴阳调和、天人合一的中庸精神,其思想内容充分体现了一种母性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继承了上古时期的阴阳思想。而且阴阳思想的产生,正是伏羲对宇宙进行深入观察与思考的结晶,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母系氏族文明的特征及其价值。伏羲的一系列创造发明中八卦当为其首,体现了其对宇宙人生宏观思考,具有直观而深刻的哲学意蕴。
一天,伏羲在卦台山上深思宇宙的奥妙,忽然一匹龙马从对面山洞飞奔而出,跳在渭水河中的一块大石上,此石配饰龙马身上的花纹,形如太极,伏羲顿悟,于是画出了八卦,共计乾、坤、坎、离、震、艮、巽、兑。八卦的基础是阴阳二尧。阴阳是天、地、日、月等对立统一事物的象征。阴阳的变化,化流万物。或说万物的产生、发展、演化都缘于阴阳的对立与统一,此所谓“两仪、四象、八卦、十六、三十二、六十四卦”之寓。这就充分地体现了朴素的辨证法思想。伏羲八卦阴阳和合思想成就了连山易、归臧易、周易,进而又形塑了道家的精神内核,这一条思想发展的脉络充分彰显了我国母系文明的光辉。母性的和合、创生精神在此为衍。这就为现代生态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营养。
近年来,道家精神常被人们作为一座生态矿山而挖掘。其生态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为万物一体,即天人合一;二为生而不有,抵制盲目欲望的膨胀;三是曲成万物,和合生有;四是和而不同,万物共生;五是循环再生,阴阳相接。而所有的这些思想都是建立在阴阳的对立统一矛盾规律的基础上的,概之曰“道”,其根源在八卦之阴阳思想。八卦阴阳符号是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型化和数字化,是
“道、气”的符号化,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理论模型。同时,也构成了中国生态学的概念模型。八卦乾、坤、坎、离、震、艮、巽、兑体现了八种自然现象,天、地、水、火、雷、山、风、沼泽,可见伏羲对自然的用意之深。
八卦的基本思想方法是拟象法,即八卦拟摹了相应的八种自然现象。这种朴素的思维方式也影响了其后的“易”文化。如《周易》就将“象”定为基本概念,《易传》所谓“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象也者,像也。又曰:“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债,而拟渚形容,象其韧宜,是故谓之象......圣人立象以尽意。”以西方观之,象为“model”,即模型之意,所以可以说八卦图即卦象可为全球生态系统的模型。由两仪到六十四卦,充分演绎了地球生态模型及其之间的作用机制,体现了现代生态精神。由此观之,伏羲八卦文化具有深刻的生态内涵,这与西方天人相分的理性思想传统大异其趣,必将在人类生态观念重建上产生重大的影响。
三、伏羲生态思想影响下的道家生态观。当代的人文主义物理学家
F&卡普拉在其《超凡的智慧》中言:“在诸伟大传统中,道家学派的生态思想强调在自然的循环过程中,个人和社会的一切现象和潜在的基本一致。”道教产生于东汉,但先秦至汉代的各家的生态思想为道教吸收,尤其是伏羲氏的生态思想,广为道教发扬、流传。
自然中心:道家认为人与天地万物同源同根,它们都是道在自身的大化流行过程中的产物,而且它们相互之间也构成一个和谐完整的体系。因此,人类应该遵循自然之道,效法道的自然无为,按照万物的自然性质,辅助万物自然地发展而不妄加干涉,自觉顺应天地自然形成的时空秩序,而不应对其进行干扰和破坏。这种无为的不干涉主义对于人类如何对待自然,提供了一种合理的态度。
禁贪欲:道家认为必须认清事物固有的限度,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贪得无厌。老子对那些追求名利、贪图财利的极端奢侈行为,提出了忠告:“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名誉与生命相比,哪个更亲近?生命与财产相比,哪个更多?获得与丧失相比,哪个更有害?所以,贪得无厌必然招致更大的破费,过多的贮藏必然会招致更多的损失。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带来危险,这样就可以长久。
节物用:《周易
&系辞本所》说:“天地之大德曰生”,所以先秦的许多思想家提出了“贵生说、养生说”,其中战国时期还形成了“放生”活动的民俗。对于这种民俗当时也有许多思想家进行讨论,其中《列子
&说考》中所载的一段对话最具代表性:“邯郸之民,以正月三日献鸿于简子,简子大悦,厚偿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月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竟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可见,当时已经有人意识到放生活动主观动机虽好,但客观效果往往相反。对保护生物资源的消极作用很大,主张采取禁止的态度,认为用禁止捕捉生物代替放生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天人合一:道家提出
“天人一体”的人本生态思想。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故强字之曰道。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种“道法自然”的思想,强调人来自于自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以人为主的。道家承认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同时以人为本,但不承认主宰者。“万物归焉而弗知主,则恒无名也,可名曰大。”
四、伏羲文化对现代生态模式重建的意义。传承伏羲思想的道家哲学的确包含着丰富的生态学思想资料,这些深具生态学意蕴的观念在今天这样一个生态异化严重、生态危机四起的时代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西方生态思想倡导天人相分、以人为本。他们认为人是世界的主宰,自然界是任人支配的,为了不断扩大对自然界的统治,人类不断占有自然界,不断改变自然界,对自然界不断索取,为了生产力的不断扩大,对自然界无限开采,不断污染。在极度破坏后,自然界开始对人类的这一行为反扑,开始了对人类社会的破坏,这才使得人们逐渐认识自然界,才使得人类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生态学家认为,西方生态思想是“自我毁灭的思想”。因为,西方生态思想有明确的反自然意识,从而表现出最强烈的反自然倾向,并造成了最为严重的生态破坏——全球性的生态破坏。所以,西方生态思想是不可持续的。于是,当西方生态思想将反自然倾向推向极端时,人类面临着自诞生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我们能否以文化生存的方式与地球生态系统和谐共存?换言之,超越了动物生存状态的人类文化可否不采取反自然的形态?这是
世纪的人类必须全力探究的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西方生态思想的各个层面都必须得以改变,才会成为亲自然而不是反自然的文化,并认为,现代生态文明是人类的必由之路。为纠正西方生态思想理念的错误,必须确立非物质主义的理念。现代生态文化给未来人类的最大教训之一就是:不可使人们对物质财富的占有欲趋于无限膨胀。人只能适度追求物质财富,这个度当然不能定为刚好满足人的生物性需要。如果那样就不可能有文化。但现代生态学能较为明确地告诉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必须保持在地球生态系统的承载限度之内。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清晰呈现,相信人们有这样的理性:必须改变物质主义的消费偏好,否则我们将在物质享受的狂欢中走向灭亡!
传承伏羲思想的道家以“天人合一”的哲思玄想为基础,提出了“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生态理论原则以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生态实践法则,对现代生态伦理思想的发展和环境保护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道家认为,“天地是一大宇宙,人身是一小宇宙,地球也是一个有生机的大生命,不可轻易毁伤它。”同时自然界也存在着自身的极限,因而人类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时不能超过自然界的固有限度,必须遵循适度发展原则,防止人类因超越自然极限给自己带来威胁。老子认为“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且“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在这里老子向人们发出了珍惜自然资源,合理克制欲望的忠告,并指出“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显然,“知足”是“知止”的前提,要做到“知止”,就必须对物质财富的享受有所节制,对自然的行为有所收敛。道家认为,人类满足物质享受欲望,应建立在人的正常而自然的生理需要的基础上。“量腹为食,度形而衣”、“食足以接气,衣足以盖形,适情不求余”。老子还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祸令人行妨。”
总之,凡是过分过度的,都必然招致祸患。道家“知止”、“知足”的思想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相当程度的现实意义。反省当今人类所面临的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生态危机日益加剧的局面,一个十分明显的原因就是人们不懂得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环境结合起来。面对种种问题,道家的“道法自然”生态伦理思想显得尤为可贵,给人类如何对待自然界提供了一种积极可取的态度。
西方生态思想中人们往往只在“人”的范围内考虑人的问题,却忽视了人同自然的联系;人们只注重人际交往,却疏于天人交流,结果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疏远,人的生命越来越远离其根,人文与自然呈分离趋势。人类要从自然中获得生命力,就必须亲近自然,融入自然,自觉地将自己的小生命融入到宇宙大生命之中,与宇宙大生命形成互动关系。在这一方面,伏羲思想的宇宙大生命观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伏羲生态思想包含善待自然、爱惜万物的价值取向不仅是合理的,而且对我们具有启迪、指导乃至警示意义。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不仅有高超的智慧,也应有高度自觉的伦理知识,应有爱惜一切生命的大生命良知。有了这种良知,人类才会将大自然融入自己的关爱对象中,将人类生命融入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在天人和谐的状态中,与万物共荣共生,与自然和平共处。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生存观念,环保意识才能根植于人性之中而变成自觉意识,生态伦理才会像社会伦理那样受到重视,人类也才能获得最适合自身生存的环境和条件。(作者:向达、许耀东:陕西理工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甲骨文中蕴含的天人关系思想及其哲学影响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甲骨文中蕴含的天人关系思想及其哲学影响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之原始社会?战国(下)
  【&历史总结】接着说那个一节内容,下面5068的小编继续为大家带来的是中考历史之原始社会&战国,有需要的同学赶紧过来看看。  原始社会&&战国  三、文字、孔子、百家争鸣(P38-39) &识记&  1、文字:(P31)  (1)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称为&甲骨文&。这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金文: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铭文;  (3)大篆: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大篆;  (4)竹书、帛书:战国时期,出现了竹书和帛书;  (5)小篆、隶书: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 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简单的隶书。  我国文字的演化过程:  甲骨文(商)&金文(商、周)&大篆(西周晚期)&小篆、隶书(秦)  2、思想家老子(P36页)(识记)  春秋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他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后被道教尊为教主,称为&太上老君&。(泉州清源山的老君岩就是宋代道教的老子的石造像)  3、孔子:(P37页)(识记)  (1)儒家学派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2)思想: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能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到汉武帝时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对后世影响极大。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71808.html
相关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教奉老子为教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