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美国为什么不参战时,各主要参战国的单兵携行具都什么样子的

击毙德军比例
击毙日军比例  苏联
4%  美国
64%  英国
8%  中国
22%  因此
苏联=88% * 50%+4%* 50% =
美国=6%* 50%+ 64%* 50%= 35%  
英国=6% * 50%+ 8%* 50%== 7%  
中国=22%*1=22%  
苏联=46%  
美国=35%  
英国=7%  
中国=22%   说明
德军在苏联战场以外的战场阵亡12%,很难说清是谁击毙的,  姑且算美英两国各击毙6%,另外日本和德国在法西斯阵营中不是一个重量级的,不能等量齐观,但这里姑且采用简单加权,算它们的权数各为50%,另外,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战果也一并算入英国了。此外,意大利,罗马尼亚等仆从国就忽略不计了。  
    参考数据
美国大西洋月刊
作者本杰明﹒史華茲  
《8年抗战中国并未取胜》 作者 张忠义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法国啥都没干呐,不也分到五大国的席位?  
  我有个问题,苏联俘虏后杀死的德国战俘,是算在这88%以内的,还是以外的?  苏联消灭的德军真占88%吗?海空军是怎么算的?
  亡国了
  你的算法也有问题,如果两个战场这样算法的话,中国的权重是不能算到1,只能按0.5算,否则就超过100%了
  我有个问题,苏联俘虏后杀死的德国战俘,是算在这88%以内的,还是以外的?    苏联消灭的德军真占88%吗?海空军是怎么算的?      这我无法回答你,88%这个数据是美国大西洋月刊公布的,这些参考数据的出处我不是都告诉你们了吗。  
  我一时疏忽,中国的这个22%应该乘以权数50%,中国的贡献度指数应该为11%
  那么,你能给出这篇文章的链接吗?  ----也许这大西洋月刊先就说了只是陆军呢?
    欧洲战场又不干我们的事,怎么能算?    欧亚两个战场应该分开来算才对。  
  如果苏军把俘虏的德军也算成是阵亡的,美军却放了这些人,你说会不会夸大苏军的战果?
  作者:慕迁 回复日期: 19:10:24 
        欧洲战场又不干我们的事,怎么能算?    他是算的二战。
  那么,你能给出这篇文章的链接吗?    ----也许这大西洋月刊先就说了只是陆军呢?      你可以去查我的帖子,我有篇帖子《二战不是美国人打赢的》,那里面讲的很清楚  
  作者:韦达 回复日期: 19:13:47 
        你可以去查我的帖子,我有篇帖子《二战不是美国人打赢的》,那里面讲的很清楚    那么你的唯一依据就是这一篇文章,而且还是二手的?  ----如果有理的话,是否应该把大西洋反驳的内容也附上?  
  韦达:  海空军在二战中也很重要。日本因为是个岛国,一旦没有了海军,离投降就不远了。丘吉尔曾经称赞英国空军,说英国第一次由这么少的人保护了整个国家。
  法国呐???
  good!    but 法国呐???  
  大西洋月刊完全采用苏联数据,我对他的可靠性表示怀疑。    (蘇聯戰場有三大可歌可泣的戰役,一是列寧格勒被德軍包圍900天,300萬居民中,餓死、凍死和病死的多達120萬人至200萬人﹔)  一个共300万人口的城市在被包围的情况下,死亡数的差异可以多达80万,我有理由怀疑整个数据的可靠性。
  另外,苏联人消灭了波兰军队,要不要从他的战功中扣除?
  另外,苏联人消灭了波兰军队,要不要从他的战功中扣除?      
这里指的是德军,谁提到波兰军队了?不要鸡蛋缝里挑骨头的说人家不是。我告诉你,这篇《二战不是美国人打赢的》是转帖,从繁体字就可以看出,我在以前的一本军事杂志上也看到过这篇文章,关键问题是这是美国人出面肯定苏联,和苏联作了几十年冷战对手的美国不会闲的没事替苏联吹牛吧  
  作者:韦达 回复日期: 19:59:17   我知道你说的是德军,但苏联军队和德军联手,消灭了波兰军队,这苏联人的功劳不应该打点折扣吗?    这大西洋月刊只是一家之言,何况你转载的他这88%没有列出来源。另外,里面的数据明显有不能说服人的地方。  你说美国有人说苏联人贡献大,可美国人说什么的都有,这你怎么仅选一个对苏联最有利的说法呢?
  他是繁体字又如何,当年一本第三只眼看中国,明明是中国人自己写的,却硬要冒德国人之名。
  我知道你说的是德军,但苏联军队和德军联手,消灭了波兰军队,这苏联人的功劳不应该打点折扣吗?      你胡说什么呀,瓜分波兰是1939年的事情,统计苏联的战果肯定只会  从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就是苏联参战)开始,谁会从1939年开始统计?有点常识好不好。
  作者:韦达 回复日期: 20:16:49 
         你胡说什么呀,瓜分波兰是1939年的事情,统计苏联的战果肯定只会    从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就是苏联参战)开始,谁会从1939年开始统计?有点常识好不好。    我的意思是应该减一点,他同德军联手消灭了波兰军队,就给盟国取得胜利制造了更大的麻烦。所以应该减。  难道还应该把苏联消灭的波兰军队,加进他的功劳里去吗?  
  苏联消灭的波兰军队不包括在那88%里面,那88%只是指是德军(而且我认为不包括德国的仆从国军队)这是肯定的。我的算法并没有把消灭波兰军队算进苏联的功劳里啊,至于你说应该减,那是你的算发
  作者:韦达 回复日期: 20:26:17 
    苏联消灭的波兰军队不包括在那88%里面,那88%只是指是德军(而且我认为不包括德国的仆从国军队)这是肯定的。我的算法并没有把消灭波兰军队算进苏联的功劳里啊,至于你说应该减,那是你的算发    我当然知道那88%不包括波兰,我的意思苏联有战功,但也有罪过,功过相抵,在功劳上就应该打很大的折扣。  这88%我还没看见其它资料,目前还仅是一家之言
  你硬说那是假的,我也没办法,我也是一次在书店的军事杂志上  看到过这篇文章,我一次上网时候无意中又找到了这篇文章,所以转到这来了,我找到的也只有这些
  作者:韦达 回复日期: 20:33:27 
    你硬说那是假的,我也没办法,我也是一次在书店的军事杂志上    看到过这篇文章,我一次上网时候无意中又找到了这篇文章,所以转到这来了,我找到的也只有这些      我也不至硬说是假的,不过一个孤立的内里还有问题的数据,有怀疑的理由。  
  苏联歼灭70万关东军,才打死4%的日本人,少了点。
  楼主的数据来自何方,有什么依据。苏联真的能消灭那么多的德军吗。再说,苏联消灭了80万日本关东军,只占日军的百分之四,那么日本总共被消灭了多少部队。
    70万关东军?早成空架子了,还70万。    说他们歼灭了4%都是恭维了他们,我看是把诺门坎的那些全凑上了还差不多  
  都不要争了,贡献指数杜车别55%,韦达45%,其他国家和人民10%。没有杜韦两个人为苏联打气,二战是打不赢的,大家现在都是亡国奴了。
  诺门坎日军才死了54000人左右(包括伪满朝人),而日俄战争中日军就战死300000人左右(纯种),把日俄战争中战死的日军人数算上就差不多了。
  苏联贡献第一没有异议,美国老二也不用说。    光看消灭敌人数量不能说明一切,贡献度也不能单看这个指标。比如中国的牵制实际上作用很大,否则美国也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催蒋出兵。    苏德战场是二战陆战的主战场,太平洋战场是海战的主战场。46%和35%的数字不知道是否准确,但是这个比例应该是差不多的。    上面许多回帖专注细节,鸡蛋里挑骨头,无理取闹,没多大意义。  支持楼主!
  作者:韦达 提交日期: 18:52:00
  但这里姑且采用简单加权,算它们的权数各为50%,    这个假设导致楼主自己的结果可能不能自圆其说。。。。  建议查下德,日分别在2战中死了多少人(平民不能算)。。。
  从“九.一八”到日寇投降,中国军民共毙、伤、俘日军154万人
  专注细节?许多案子就是因为细节上的漏洞翻倒。  你如果只笼统的说苏联的贡献最大,别人也没办法,但你既企图用细节证明你的话,你的细节自然会被人挑剔。不能证实细节为真,结论就只好存疑。
  宣战的本钱——为什么日本输掉太平洋战争 zt
  [我是小市民啊] 于
19:12:06上贴     --------------------------------------------------------------------------------          可以这样说,日本对同盟国宣战,首先在经济上就处于不利地位——这已不是秘密。然而,双方在经济实力上的那种完全的、巨大的不平等,一直使我感到吃惊。因此,我打算通过列举一些数据使大家认识到这种巨大的差别。这些数据大多数是选至保罗·肯尼迪的著作《强权的兴衰》(作者在详细研究二战的基础上,在书中对各国经济实力作了极好的分析,一本非常好的书)以及约翰·埃利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统计调查》,在这篇文章中将主要集中研究太平洋战争的两大参战国:日本与美利坚合众国。     综述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露出苗头的时候(1939年在波兰正式开战,非正式开战是在1937年,中国),美国已经历了十年左右的经济大萧条时期,经济危机的深远影响使得整个美国经济呈现‘疲软’状态。许多美国工人不是失业(1939年时大约1000万人)就是未充分就业,并且我们的整个工业的生产离实际需求还差得很远。用经济术语来说,我们的‘生产利用率’十分低。对于别的国家——特别是军国主义国家,例如日本来说,美国当然会表现得很‘温和’并且害怕打大规模战争。此外,日本在与两个大国的交战中(1900年日俄战争,1930年日军侵华)均取得了胜利,导致日本本国经济呈现出‘过热化’(主要是因为其军费开支常常维持在一个不正常的水平——1937年达到国民收入的28%),使得日本人错误地认为本国经济与军事力量都超过了与他们敌对的大国。然而,任何一个冷静的观察家都能注意到这样一些重大事实——美国,虽然仍处于其经济萧条时期,仍有着:     1、将近两倍于日本的人口;     2、7倍于日本的国民收入;     3、比日本多5倍的钢铁产量;     4、比日本多7倍的煤炭产量;     5、80倍于日本的汽车产量;     此外,美国还有其隐藏着的未直接体现在生产数字上的优势。其中一个就是,美国工厂的现代化和自动化水平要高于欧洲和日本,美国人的生产管理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两方面结合起来,美国工人的人均生产力就是世界上最高的。另外,美国更乐意让妇女为战争做出贡献——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而轴心国甚至到战争末期都未在这方面努力过。所有这些因素意味着尽管美国处于经济萧条期,其战争潜力仍然比日本大7倍!而且随着1939年美国经济‘疲软’状态的消失,这个差距拉大到了9至10倍左右。按保罗·肯尼迪所说,1937年各主要参战国的战争潜力如下表所示:     国家战争潜力     美国41.7%     德国14.4%     苏联14.0%     英国10.2%     法国4.2%     日本3.5%     意大利2.5%     七国总潜力90.5%     当日本人在1941年12月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这个沉睡的巨人开始觉醒。尽管美国的战争潜力大部分用在了对付德国上(不仅因为德国是轴心国集团中最强的,而且还有部分经济原因),剩下的用来对付小日本仍然绰绰有余。到了1942年中期,全球各战场都已能找到美国人造的武器,实际上此时美国工业才刚刚开始全力为战争提供物资,除了供给自己的军队以外,美国人的装备和供给还源源不断地输送给英国和苏联。到1944年,那些竭尽全力投入战争的国家,都开始达到其国力所能承受的极限水平(生产不再上升,而是呈稳定水平)这种情况导致了对工业的破坏、财政收缩、资源枯竭(例如德国和日本),甚至是人力资源的干涸(例如英国和苏联)。相比之下,美国却没有出现上述任何一种情况,并且其经济自从开战以来就呈现出15%左右的持续增长。直到1945年,美国经济才开始进入‘饱和’状态,这也难怪,此时美国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过全球总量的50%!     军工生产     用什么方式来具体表示出日美两国在战时的军工生产呢?我在下表列了一些有关这方面的数字。我首先从海军舰只数量开始研究,因为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海军舰只生产量     美国航母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潜艇日本航母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潜艇     1941 - 2 1 2 - 2
- - ? -      8 82 - 34
4 10 ? 61      11 128 298 55 1943 2 - 3 12 ? 37      14 74 194 81 1944 5 - 2 24 ? 39     1945 13 - 14 63 6 31 1945 - - - 17 ? 30     总计141 10 48 349 498 203总计17 2 6 63 ? 167     [CV—舰队航母,CVL—轻型航母,CVE—护卫航母,BB—战列舰,CA—重巡洋舰,CL—轻巡洋舰,DD—驱逐舰]     在这里要提到两点。第一,表中所列的航母数字包括了大量的护卫航母,这种航母由于载机太少,速度太慢,不适合用于前线作战,一般只承担护航任务。还有就是美国航母平均舰载机(80~90架)要多于日本航母(60~70架)。     另外一点比较重要的就是驱逐舰与护卫舰的数量。日本作为一个岛国,主要依靠其海上航运线维持其原材料进口。但整个二战期间仅仅建成了63艘驱逐舰(另外一些所谓的‘驱逐舰’以同盟国的标准来说也只能算护卫舰),而它的护卫舰还数量不明(根据非官方统计,数目也很小)。而美国在同一时期却有七百四十余艘反潜舰艇建成下水!而且这里面还不包括用于其东部海岸线防范德国潜艇的武装快艇以及驱逐艇。到战争结束时,美国海军空前强大。实际上,到1945年,美国海军已经比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海军加起来还要强!     太平洋战争也是一场商船运输船数量之间的竞争,因为对于两国来说,向散布在太平洋上的遥远岛屿运送进攻和防御所需要的物资需要大量的商船和运输船。日本还必须维持其本土与其占领地之间的海上生命线以提供国内工业足够的原材料。下面这张表是日美两国商船建造数量的对比。     商船建造数量(单位:吨)     年份美国日本      320,466      293,612     ,974 210,373     ,766 260,059     ,360 769,085     ,156 1,699,203     ,858 599,563     总计33,993,230 4,152,361     每当我看着这些数据的时候,我总是惊叹于两者之间那种巨大的差别。美国在1943年前四个半月里的商船建造量超过了日本7年的商船建造总和!而日本直到1943年在商船建造数量上都没有特别明显的增长,这大概与他们的太平洋战争将在短期内结束的错误论断所决定的战略方针有关。此外,美国还必须不断地提供更多的商船以代替被德国‘狼群’所击沉的船只。可以说,我们建造船只的速度大大快于敌人击沉我们船只的速度,并且还有足够的剩余去完成太平洋上大量的运输使命——这并不是开玩笑。     最后,如果不对比一下空军力量,那么这次分析就是不完整的。单靠飞机虽然并不能夺取或防守一个岛屿,但是,在战争中‘制空权’的取得是至关重要的。下面一组日美两国飞机产量的对比数据。     作战飞机年产量     年份美国日本      4,467      4,768      5,088      8,861      16,693      28,180      8,263     总计324,750 76,320     于是,两者之间那令人惊愕的差别又再一次显现出来。正如保罗.肯尼迪所指出的,盟国不仅在飞机数量上占了上风,而且这些飞机大多数是新型机种,例如F4U‘海盗船’和F6F‘泼妇’式战斗机。反观日本,在整个二战期间基本上都在使用‘零’式或其改型。‘零’式从很多方面来说确实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战斗机,但是到了1943年其性能已经明显落后于美国的新机型。在美国生产的飞机中约有97810架是多引擎轰炸机(双发或四发),而日本仅仅生产了15117架(基本上是双发机)。因此,无论是从飞机生产数量上,或是从飞机总载荷上看,两国之间的差别都非常之明显。     战略上的含义     美国处于绝对优势。为什么?好,举个例子,让我们看看‘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埋葬小日本的关键战役’:中途岛海战——毫无疑问它打破了日本主动进攻、美国被动防御的局面。我的问题是:如果美国人在中途岛一败涂地,美国的强大工业实力能作出什么样的补救?     让我们设想一个很坏的情况:中途岛海战中美国损失了企业号、约克城号、大黄蜂号,而日本则一艘航母也没沉。则设想的情况与实际的情况如下表所示。(括号内数字为舰载机数)     中途岛海战之前(史实)美国航母:萨拉托加(88)黄蜂(大西洋)(76)企业(85)约克城(85)大黄蜂(85)航母总数/舰载机数:5艘舰队航母/419     日本航母:航母总数/舰载机数加贺(90)、赤城(91)苍龙(71)、飞龙(73)瑞鹤(84)、翔鹤(84)龙骧(38)、瑞凤(30)航母总数/舰载机数:6艘舰队航母2艘轻型航母/561     中途岛海战之后(史实)美国航母:萨拉托加(88)黄蜂(大西洋)(76)企业(85)大黄蜂(85)航母总数/舰载机数:4艘舰队航母/334     日本航母:瑞鹤(84)、翔鹤(84),龙骧(38)、瑞凤(30)航母总数/舰载机数:2艘舰队航母2艘轻型航母/246     中途岛海战之后(设想)美国航母:萨拉托加(88)黄蜂(76)航母总数/舰载机数:2艘舰队航母/164     日本航母:加贺(90),赤城(91),苍龙(71),飞龙(73),瑞鹤(84),翔鹤(84),龙骧(38),瑞凤(30)航母总数/舰载机数:6艘舰队航母2艘轻型航母/561     问题是,美国如果在中途岛失败会导致全盘皆输吗?美国造船工业要用多久才能够使海军摆脱不利的局面?让我们寻找答案吧。我们将以6个月时间为间隔对此后的双方力量对比做出推论,以表格的方式列出结果。不过首先要用到以下几个假设:     我们仅仅计算适合于前线作战的航母,即航速在28节以上的能够起飞和回收常规作战飞机的正规航空母舰。因此,隼鹰、飞鹰、龙凤以及伊势、日向几舰就被排除在外。[虽然日本人也曾经极力以隼鹰、飞鹰、龙凤等航母充当舰队航母,并且也取得过一定战绩,但这些舰不是航速低就是设计上有重大安全隐患,并不适用于舰队联合作战。而在美国海军中也有类似的护卫航母以及突击者号航母,在莱特湾海战中就有护卫航母的参与。如果硬要把隼鹰、飞鹰、龙凤等舰也计算在内,那么,美国众多的护卫航母以及突击者号就不能忽略,这样在美国方的数字内就会增加近百艘航母以及2000架以上的舰载机——这将是难以计算的]     1、一艘航母在其完工后三个月内就能参战;     2、战争有可能延长,因此数据将计算至1946年上半年;     3、战争有可能延长,因此我假定日美两国开建而没有完工的舰只能够建成,并尽可能最合理地推测它们在战时状态下的完工时间;     数据列举如下(粗体表示新造航母)     [B]由于原文是表格,在此无法正常显示,但从下面的文字中可以看到的是,日本航母的名字已经被美国航母所淹没(转载者注):     美国航母航母总数/舰载机数日本航母航母总数/舰载机数     7/1/42-12/31/42萨拉托加(88),黄蜂(76) 2 CV164加贺(90),赤城(91),苍龙(71),飞龙(73),瑞鹤(84),翔鹤(84),龙骧(38),瑞凤(30) 6 CV2 CVL561     1/1/43-6/30/42萨拉托加(88),黄蜂(76),埃克塞斯(82),独立(33),普林斯顿(33) 3CV2 CVL321加贺(90),赤城(91),苍龙(71),飞龙(73),瑞鹤(84),翔鹤(84),龙骧(38),瑞凤(30) 6 CV2 CVL561     7/1/43-12/31/43萨拉托加(88),黄蜂(76),埃克塞斯(91),邦克山(91),约克城(91),列克星顿II (91),勇猛(91),独立(33),普林斯顿(33),贝劳伍德(33),考佩斯(33),蒙特利(33),兰利(33),卡波特(33) 7 CV7 CVL850加贺(90),赤城(91),苍龙(71),飞龙(73),瑞鹤(84),翔鹤(84),龙骧(38),瑞凤(30) 6 CV2 CVL561     1/1/44-6/30/44萨拉托加(88),黄蜂(76),埃克塞斯(91),邦克山(91),约克城(91),列克星顿II (91),黄蜂II (91),勇猛(91),大黄蜂II (91),富兰克林(91),独立(33),普林斯顿(33),贝劳伍德(33),考佩斯(33),蒙特利(33),兰利(33),巴丹(33),圣哈辛托(33) 10 CV9 CVL1189加贺(90),赤城(91),苍龙(71),飞龙(73),瑞鹤(84),翔鹤(84),龙骧(38),瑞凤(30),千代田(30),千岁(30) 6 CV4 CVL621     7/1/44-12/31/44萨拉托加(88),黄蜂(76),埃克塞斯(91),邦克山(91),约克城(91),列克星顿II (91),黄蜂II (91),勇猛(91),大黄蜂II (91),富兰克林(91),提康德罗加(91),汉科克(91),本宁顿(91),香格里拉(91),独立(33),普林斯顿(33),贝劳伍德(33),考佩斯(33),蒙特利(33),兰利(33),巴丹(33),圣哈辛托(33) 14 CV9 CVL1,553加贺(90),赤城(91),苍龙(71),飞龙(73),瑞鹤(84),翔鹤(84),大凤(60),云龙(65),天城(65),龙骧(38),瑞凤(30),千代田(30),千岁(30) 9 CV4 CVL811     1/1/45-6/1/45萨拉托加(88),黄蜂(76),埃克塞斯(91),邦克山(91),约克城(91),列克星顿II (91),黄蜂II (91),勇猛(91),大黄蜂II (91),富兰克林(91),提康德罗加(91),汉科克(91),本宁顿(91),香格里拉(91),好人理查德(91),伦道夫(91),安提坦(91),独立(33),普林斯顿(33),贝劳伍德(33),考佩斯(33),蒙特利(33),兰利(33),巴丹(33),圣哈辛托(33) 17 CV9 CVL1,826加贺(90),赤城(91),苍龙(71),飞龙(73),瑞鹤(84),翔鹤(84),大凤(60),云龙(65),神鹰(45),天城(65),葛城(65),龙骧(38),瑞凤(30),千代田(30),千岁(30) 11 CV4 CVL941     7/1/45-12/31/45萨拉托加(88),黄蜂(76),埃克塞斯(91),邦克山(91),约克城(91),列克星顿II (91),黄蜂II (91),勇猛(91),大黄蜂II (91),富兰克林(91),提康德罗加(91),汉科克(91),本宁顿(91),香格里拉(91),好人理查德(91),伦道夫(91),安提坦(91),珊瑚海(120),张伯伦湖(91),拳师(91),独立(33),普林斯顿(33),贝劳伍德(33),考佩斯(33),蒙特利(33),兰利(33),巴丹(33),圣哈辛托(33) 20 CV9 CVL2,128加贺(90),赤城(91),苍龙(71),飞龙(73),瑞鹤(84),翔鹤(84),大凤(60),云龙(65),神鹰(45),天城(65),葛城(65),笠置(65),龙骧(38),瑞凤(30),千代田(30),千岁(30),伊吹(27) 12 CV5 CVL1,033     1/1/46-6/30/46萨拉托加(88),黄蜂(76),埃克塞斯(91),邦克山(91),约克城(91),列克星顿II (91),黄蜂II (91),勇猛(91),大黄蜂II (91),富兰克林(91),提康德罗加(91),汉科克(91),本宁顿(91),香格里拉(91),好人理查德(91),伦道夫(91),安提坦(91),张伯伦湖(91),拳师(91),奇沙治(91),普林斯顿II(91),奥利斯坎尼(91),塔瓦拉(91),珊瑚海(120),富兰克林罗斯福(120),独立(33),普林斯顿(33),贝劳伍德(33),考佩斯(33),蒙特利(33),兰利(33),巴丹(33),圣哈辛托(33) 25 CV9 CVL2,612加贺(90),赤城(91),苍龙(71),飞龙(73),瑞鹤(84),翔鹤(84),大凤(60),云龙(65),神鹰(45),天城(65),葛城(65),笠置(65),阿苏(65),生驹(65),伊吹(27),龙骧(38),瑞凤(30),千代田(30),千岁(30) 14 CV5 CVL1,163     换句话来说,就算美国在中途岛遭受了灾难性的失败,美国海军仍能够在1943年九月份左右超过日本。而再过九个月,即1944年中,美国航母与舰载机的数量都将是日本的近两倍!而且,美国的新型航母设计更为优良,美国海军航母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胜于对手。所有这些都说明这样一点:从1943年末开始,中途岛海战的失败将不能影响美国的命运!当然,战争将会延长。例如,鉴于美国一时没有足够的航母用于前线,在所罗门战役中美国将极有可能失去所罗门群岛。然而,美国可以承受相当程度的损失而日本却承受不起,军事力量的天平最终将会倾向于美国这方。实际上,在1944年末,当胜利以出现曙光,美国就放慢了航母的建造速度。显而易见,如果中途岛失败,战争延长,美国将会加速航母建造速度,更多的航母将会开工建造(3艘中途岛级、6艘埃塞克斯级以及若干塞班级轻型航母)。从经济角度上来说,中途岛海战实在是一场无关紧要的战争,也没有必要找一场关键的、决定性的战役来冠以‘太平洋战争转折点’、‘埋葬日本的战役’等名称,日本人错误的发动战争的决定早已注定了其失败的命运。     经济实力的差异决定了这场战争的结果,还有一个明显的证据:美国发明了原子弹。曼哈顿计划消耗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正如保罗.肯尼迪指出的:“……也只有美国能够同时在两个地区打两场大规模常规战争,并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约20亿美元)去开发那既可能研究成功也可能失败的原子弹。”尽管各人对美国用原子弹轰炸日本有不同的看法,但不可否认,它的研制成功就是一个美国经济实力空前强大的佐证!     总结     回顾一下,很难理解日本当局是如何分析了两国经济实力而贸然做出了与美国开战的决定的。毕竟,这些决策者并不是傻子。在1941年,日本帝国海军研究人员就曾经对两国海军造船业做出过和我上述类似的分析。然而,日本内阁高层还是做出了侵略中国及其周边国家的决定,这招致了美国的贸易禁运。最终导致日本人铤而走险,与一个它无法对抗的对手——美国进行了一场自杀性的战争。可惜他们忽视了大洋彼岸这个沉睡的巨人潜藏着的可怕的经济实力。日本军国主义犯的另一个错误就是,低估了美国人民的决心。珍珠港时间之后,美国人并没有绝望、灰心,相反,美国人民因愤怒而觉醒,爆发出了可怕的力量。日本人的战争代价是巨大的——180万军人的伤亡,陆海空三军丧失殆尽,50万平民被屠杀,日本本土各主要大城市的完全毁坏——这就是由于其军国主义者的错误决定而咽下的苦果。     
  按照不少专注于细节的国人的思维,中国并未战胜日本,战胜日本的是美国。  如果按此理论,同样可推得美国并未战胜德国,战胜德国的是苏联。    “至1944年春,已将德国军队赶出克里米亚和乌克兰,然后,苏联红军开始向近200万德军发动总攻(而盟军在法国和意大利面临的德军仅100万)。”(《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注意,以上是西方盟军面对100万德军,不是美军独自面对100万德军。    此外,芬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的被击败好象也没美军或西方盟军什么什么事,都是红军干的。  按照不少人认为的游击战无用论,所以巴尔干半岛的胜利也该归于红军。~~~~~~~
  不要忘记美国和英国对德国的战略轰炸!
  战略轰炸?对了,提起这个我要好好问问了,那么上面对美军歼灭德军的统计中,仔细剔除了战略轰炸对平民的屠杀数字了吗?  轰炸?屠杀差不多吧!    “ 我的意思苏联有战功,但也有罪过,功过相抵,在功劳上就应该打很大的折扣。”    对此话可以换掉主语一样通用:   我的意思美国有战功,但也有罪过,功过相抵,在功劳上就应该打很大的折扣。  
  作者:ksharp 回复日期: 9:27:24 
    战略轰炸?对了,提起这个我要好好问问了,那么上面对美军歼灭德军的统计中,仔细剔除了战略轰炸对平民的屠杀数字了吗?    轰炸?屠杀差不多吧!        “ 我的意思苏联有战功,但也有罪过,功过相抵,在功劳上就应该打很大的折扣。”        对此话可以换掉主语一样通用:     我的意思美国有战功,但也有罪过,功过相抵,在功劳上就应该打很大的折扣。      这一样吗?苏联消灭的是盟军,英美杀的是敌国的。再说了,苏联人攻击德国、攻击日本时没有平民死于战火吗?  这样,把苏联人杀死的平民也扣除,那也可以。
  苏联绝不是杜车别前辈说的那么伟大,但事实摆在那里,苏联红军在二战欧洲战场歼灭的德军的确是强过美军许多,就事论事而已。    嘲讽轰炸对平民的伤害,是因为你白雨姐姐在上面非要来个什么仔细剔除苏联歼灭德军中被杀的德军战俘~~~  杀了多少?你的数据呢?    东线不同于西线,纳粹和红军都是近乎疯狂的作战,彼此处决对方俘虏的CP和SS都是普遍现象。    美军是否屠杀战俘不好说,但至少记得《拯救大兵瑞恩》里诺曼底登陆的那段里,有个画面就是美军对举起双手的德军可是没什么犹豫,直接送他们去投胎了。    好象也没见有人说好莱坞歪曲二战美军么,空穴不来风~~~~    是不是也该仔细算算多少德军战俘没美军杀害?
  在全民总动员时期,平民就是不着军装的士兵!
  当年斯大林格勒俘虏的25万德军在战后回来的只有5千!
  作者:满清十大酷男 回复日期: 9:42:52 
    在全民总动员时期,平民就是不着军装的士兵!  ---------------------------------------  少来这套,按这理论是不是成年男子都该杀?  你这说法倒是可以去和日本右翼拜把子,帮他们翻案南京大屠杀。
  这只是对“战争潜力”的正确论述!
  你的要扣除被美军杀死的平民之说,被我提及要相应扣除被苏军杀死的平民之后就转到这来了?  不止苏美两国有杀死战俘的事情,其它国家也有,但象苏联杀的那么多的还是不多。苏联俘虏的德国战俘许多没有回到家乡,如果美英等国歼灭了德国之后把士兵放了,苏军却把这些德国战俘算成是击毙的,当然会扩大苏联的战果。    比如,最后阶段,你们也说了,同苏联作战的德军是210万,同英美作战的是100万,两方都把这些人消灭。假若都按一半是击毙的算,则英美击毙50万,苏联击毙105万,余下的英美的五十万中有45万回了家,苏联的假若有30万没有回家。则英美击毙的是55万,苏联击毙的变为135万,则这战果的比值就从1:2.1变成1:2.45了
  作者:满清十大酷男 回复日期: 9:44:02 
    当年斯大林格勒俘虏的25万德军在战后回来的只有5千!  
  某些人不把他们的美国教主摆到第一位就是不舒服,理解理解.
  欧洲战场主角绝对是苏德,太平洋战场主角绝对是美日,有什么好争的.
  &假若都按一半是击毙的算,则英美击毙50万,苏联击毙105万,余下的英美的五十万中有45万回了家,苏联的假若有30万没有回家。&    --------------------------  其实用击毙来衡量本身我觉得也不是十分科学。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关键是要达到政治目的,杀人是手段,不是目的。  所以衡量战果的确应该是用歼灭多少更合适,不过好象很多人却认为这是中国人玩的文字游戏~~~~  达成预定目的是关键,不是杀了多少人是关键,杀了再多的人却达不到目的,那又有何用?  何况现代战争中打伤一个人比击毙一个人给对方造成的麻烦更大。
  有些人歪曲事实也要把抢夺胜利果实的苏联教主捧成第一位,我也理解。    欧洲战场的主角是苏德,但苏联的贡献却不会达到88%,就算苏联让德军阵亡了88%,那的功劳也不应该由苏联独享。    我就是想到苏联在中国东北抢夺胜利果实就不爽。
  就算苏联让德军阵亡了88%,那的功劳也不应该由苏联独享。      ----------------------  感情用事到这份上,连这话都出来了。  所以说,在国观或煮酒,很多人说是问你要数据和出处,实际上却是给了他也白给,要么不看,看了也说你是一家之言,反正就是不信。    苏军在东北的确坏事没少干,但歼灭关东军是铁板钉钉的事,抢夺东北胜利果实?呵呵,那当年是国民党军队还是共产党军队又或是美军打算承受这个伤亡呢?  
    苏联歼灭关东军?    何时?何地?歼灭多少人?指挥官是谁?战役历经几天?    日本8月10日实际上就投降了,不是普遍认为的8月15日。凡经历过抗战的人记得清的都说他们在8月10日晚就开始胜利游行了。    而苏联是在8月9日美国投下第二颗原子弹后才出兵,歼灭了虎头要塞几个还没接到投降命令的日本兵。    苏联实际是以战胜者的身份进入东北的  
  作者:ksharp 回复日期: 10:28:03 
    就算苏联让德军阵亡了88%,那的功劳也不应该由苏联独享。          ----------------------    感情用事到这份上,连这话都出来了。    所以说,在国观或煮酒,很多人说是问你要数据和出处,实际上却是给了他也白给,要么不看,看了也说你是一家之言,反正就是不信。    这是感情用事吗?这也是在说事实,苏联的那88%里面,有英美为送军火到苏联战胜德国海军部队付出的海军、商船的损失,有英美等国进行战略轰炸损害了德国的战争潜力,为苏军胜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算战果时,能够忽略这些吗?  韦达的资料的确是一家之言,不是吗?    歼灭关东军的空架子是铁板钉钉的事,我同意,所以,我尤其恨中国人的不团结,如果不是,也许就不会有苏联人的抢夺胜利果实了!这一点,是中国人自己不争气!  ----但苏联人的确抢了胜利果实,他在中国所得大于所失。  
  老毛子在中国那是当然得大于失,红军出兵东北也完全是利益趋势,这个不假。  国家都是为利益,哪来那么多仁义道德高尚情操,或许有,但也是捎带的,最主要还是为了国家利益。
  苏联歼灭关东军?      何时?何地?歼灭多少人?指挥官是谁?战役历经几天?      日本8月10日实际上就投降了,不是普遍认为的8月15日。凡经历过抗战的人记得清的都说他们在8月10日晚就开始胜利游行了。  --------------------------  歼灭多少关东军和具体作战,煮酒有人给过帖子,要查网上也有。    对于日本投降是8月10日?这也能算?  那中国不少地方的日军在抗战后1、2 个月内还在顽抗该算什么?
    请给出具体地址    菲律宾还有日军1972年才投降,是不是也算?  
  那中国不少地方的日军在抗战后1、2 个月内还在顽抗该算什么?    那是很个别的,也已经没有得到日本政府的支持了
  这也是在说事实,苏联的那88%里面,有英美为送军火到苏联战胜德国海军部队付出的海军、商船的损失,有英美等国进行战略轰炸损害了德国的战争潜力,为苏军胜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算战果时,能够忽略这些吗?  ------------------------------------  这个说的很好。  所以二战是同盟国共同的努力。  所以盲目否定中国抗战的作用绝对要不得,能说美军的巨大胜利里不包括中国战场的巨大作用吗?
  慕迁要具体地址?  我绝对相信你用GOOGLE的能力,我可没功夫查这个。
  打马虎眼
  我从没有否定中国抗战,我认为中国在对日战争中的贡献起码大于苏联,在整个二战中中国的贡献,是否大于英国我不敢说,但至少比法国大。  然而,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承受了最大的牺牲是事实,但战果不如美军却也是事实(我认为比苏军大),这尤为痛心。
  楼主小学数学没及格吧?
  算术不合格吧。中国 22%*0.5+0*0.5=11%    22%*1是怎么回事???????别人除2我们不除,过份了吧。
  慕迁姐姐说我打马虎眼?呵呵,你不也在跟我装傻吗~~~~
^-^    说有人否定中国抗日战争,不是说的白雨姐姐。  苏军二战主要就是对德作战,对日当然没他多少事。
  那中国不少地方的日军在抗战后1、2 个月内还在顽抗该算什么?        那是很个别的,也已经没有得到日本政府的支持了        
  二战功劳是大家的,抹煞谁都是错误的。    当然具体到谁功劳大,谁小可以讨论。
  楼主,我比较傻,麻烦您老人家告诉我列出这么一堆数字到底是为了证明什么?
      作者:ritterz 回复日期: 21:58:32 
    苏联歼灭70万关东军,才打死4%的日本人,少了点。       作者:寒默摩诃 回复日期: 22:16:17 
    楼主的数据来自何方,有什么依据。苏联真的能消灭那么多的德军吗。再说,苏联消灭了80万日本关东军,只占日军的百分之四,那么日本总共被消灭了多少部队。       作者:慕迁 回复日期: 22:31:53 
        70万关东军?早成空架子了,还70万。        说他们歼灭了4%都是恭维了他们,我看是把诺门坎的那些全凑上了还差不多      ************************************************************  
我对楼主提供的数据不太了解,但楼主说的是击毙日军比例,苏军歼灭70万关东军不假,其中击毙(也可能是毙伤,记不太清了)8.3万,俘虏了约60万,因此4%是有可能的。
  作者:ksharp 回复日期: 10:55:18 
    苏联歼灭关东军?          何时?何地?歼灭多少人?指挥官是谁?战役历经几天?          日本8月10日实际上就投降了,不是普遍认为的8月15日。凡经历过抗战的人记得清的都说他们在8月10日晚就开始胜利游行了。    --------------------------    歼灭多少关东军和具体作战,煮酒有人给过帖子,要查网上也有。        对于日本投降是8月10日?这也能算?    那中国不少地方的日军在抗战后1、2 个月内还在顽抗该算什么?       作者:慕迁 回复日期: 10:57:42 
        请给出具体地址        菲律宾还有日军1972年才投降,是不是也算?        作者:ksharp 回复日期: 11:02:08 
    慕迁要具体地址?    我绝对相信你用GOOGLE的能力,我可没功夫查这个。       作者:慕迁 回复日期: 11:05:22 
    打马虎眼        作者:ksharp 回复日期: 11:15:39 
    慕迁姐姐说我打马虎眼?呵呵,你不也在跟我装傻吗~~~~ ^-^        说有人否定中国抗日战争,不是说的白雨姐姐。    苏军二战主要就是对德作战,对日当然没他多少事。  ----------------------------------------------------    是你先对我的言论提出质疑, 我要你给出具体证据,你又说没有。    这叫我跟你装傻?  
  白雨2233明显偏向老美,实话说苏联贡献还是很大的。
  作者:白雨2233 回复日期: 9:58:45 
    作者:满清十大酷男 回复日期: 9:44:02        当年斯大林格勒俘虏的25万德军在战后回来的只有5千!      ************************************************************  
你说这个不无聊吗,德国杀的苏联战俘少?苏联军民总伤亡2700万,找谁说去?你还打个叹号,你有什么可叹的?
  TO 慕迁,关于苏军对日作战。      取得东普鲁士战役胜利后,华西列夫斯基奉命返回莫斯科,开始拟定远东地区的对日作战计划。1945年8月初,华西列夫斯基正式出任远东苏军总司令,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的同时,华西列夫斯基的远东苏军三个方面军从三个方面向日本关东军发起强大突击行动,不到一周便挺进到中国东北中部地区。8月17日,日关东军司令山田乙三发电报给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宣布日军投降。至此,华西列夫斯基指挥的远东战役以击毙日军84000人,俘敌近60万人的胜利告终。时年50岁的华西列夫斯基又一次被授予“苏联英雄”的称号。  
      作者:慕迁 回复日期: 10:41:37 
        苏联歼灭关东军?        何时?何地?歼灭多少人?指挥官是谁?战役历经几天?        日本8月10日实际上就投降了,不是普遍认为的8月15日。凡经历过抗战的人记得清的都说他们在8月10日晚就开始胜利游行了。        而苏联是在8月9日美国投下第二颗原子弹后才出兵,歼灭了虎头要塞几个还没接到投降命令的日本兵。        苏联实际是以战胜者的身份进入东北的      ************************************************************  
这个慕迁真有意思,看别人都叫她什么慕迁mm,可能真是女流之辈,也未可知。不知苏联又有什么地方令这位mm不满了,连出兵东北的事实都要抹杀,但不知70万关东军蒸发到哪去了?你说的什么8月10日不知是哪国的什么胜利纪念日,反正不是中国乃至国际公认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你还打那么多问号,敢于把自己的极度的无知暴露给大家,勇气可嘉啊!建议大家都来学习慕迁mm求知若渴的态度。
  此贴应为“二战主要参战国杀人指数”    谈贡献还差的远!
  这个慕迁真有意思,看别人都叫她什么慕迁mm,可能真是女流之辈,也未可知。不知苏联又有什么地方令这位mm不满了,连出兵东北的事实都要抹杀,但不知70万关东军蒸发到哪去了?你说的什么8月10日不知是哪国的什么胜利纪念日,反正不是中国乃至国际公认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你还打那么多问号,敢于把自己的极度的无知暴露给大家,勇气可嘉啊!建议大家都来学习慕迁mm求知若渴的态度。  ------------------------------------------------    小姐,昏倒,你是东北人,更应该知道事实真相啊。    请你以后贩卖自己的无知的时候稍微小声一点,或者问问你爷爷,他们是不是8月10日就胜利游行了,哦,你是东北人,当时东北人也许不行,当时在大后方的人,可都是在8月10日就狂欢了。  
  是我姑姑亲口跟我讲的,当年她17岁,在重庆
  至此,华西列夫斯基指挥的远东战役以击毙日军84000人,俘敌近60万人的胜利告终。  ---------------------------------------------------    如果加上被苏联抓走的战俘当劳工,应该有这么多。    注:因为二战造成苏联大量精壮男子损失,劳动力不足,斯大林在出兵东北之前,就制定好抓日本战俘当劳工的计划。    数十万日本战俘在西伯利亚从事苦工,死掉不少,后来成为日苏关系的一大障碍。小日本那个气啊  
  ZT    日本军方根据他们错误估计行事。当4月5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召见日本驻苏大使佐藤尚武,阴沉着脸宣布废除《日苏中立条约》,又不断向西伯利亚增兵时,日军中央统帅部仍十分肯定地认为:至少在1945年末,苏军不会向日军开战。    后来,随着苏军向东线转调兵力加速,日军大本营才觉察到有点儿不对劲,但仍未改变以前的基本判断。5月30日,才决定从派遣军抽调四个师团,一部分充实到关东军那座半空的架子内,一部分充实到朝鲜方面军内。同时命令关东军加强战备,第一,准备反击美军从北朝鲜登陆;第二,才是对付苏军进攻。    关东军开始紧急扩充军备。    首先是增加兵员。当时日本本上正受到美军的大规模空中攻击和日已迫近的海、陆军事压力,一个兵也抽不出来。中国华北方面的派遣军受到已相当强大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全面反攻,而在长江方面则受到美式化后的重庆政府军的层层攻击,也是自顾不暇,无法抽兵北上。日军大本营只得命令关东军司令官,由满洲自身实行全体动员。动员最大兵员指数为九十万。实际上这只。是个理论数字。    关东军于6月初开始动员。对在满洲的日本适龄男子,实行全体动员,好不容易才收罗了约二十五万人。    关于武器装备,那就更困难了。因为在这之前的几个月内,中央统帅部为了进行本土决战,就已将关东军山炮以上的武器和剩余的枪支、弹药,全部运回日本国内。现在新动员起来的二十五万人,只好靠关东军老部队之间调整、挪用。同时,把伪满军尽量改为槁后勤,将他们手中的枪枝弹药收归关东军新扩部队。割肉补疮,还是解决不了问题,关东军司令官只得下令削竹枪装备新编部队。    新扩编部队的军官、战斗骨干都等于零。统帅部一个军官也抽调不出来,仍然全靠关东军就地取材。这样的军队能否进行现代化的大兵团作战,不言而喻。    关东军在后期实际上是一群由满洲地区的日本侨民和公职人员临时凑合起来的乌合之众。严格他说,这是一支不能作战的“军队”,它的存在和被消灭,事实上与日本无条件投降毫无关系。    ……    8月9日,夜。  日本召开御前会议。天皇决走:“鉴于彼我战力悬殊,纵继续战争,徒使无辜涂炭,文化摧毁,导致国家灭亡,尤其原子弹的出现,后果不堪设想。为此,朕决定结束战争。”    翌日,日本向全世界广播,向美、中、英、苏四国投降。    8月9日。  斯大林实在无法再等待同蒋介石签订《友好同盟》之后才出兵了,遂命令部队向满洲里进攻。同日,出动飞机,分别到齐齐哈尔、佳木斯、哈尔滨、牡丹江、长春、吉林、沈阳等城市上空光顾一趟,分别扔了几个炸弹。    日军本来就无力守卫满洲,一直让其唱空城计的,于是在苏军进攻的当天,统帅部便决定放弃满洲。    8月10日至11日,向满洲里方向进攻的苏军仅前进到海拉尔附近。只有进到满洲西面的一股苏军,才以每日约百里的速度向东南推进。    在满东北线上,苏军仅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那边打了些炮弹到中国的土地上,算是参战了。    日军认为,苏军只是在国境线上打炮试探,生怕与关东军硬打。由于日本天皇已经宣布投降,所以,苏军事实上是以战胜国身份进入东北全境,接受关东军的投降。    
  作者:郁闷并逍遥着 回复日期: 17:59:00 
    此贴应为“二战主要参战国杀人指数”        谈贡献还差的远!  -----------------------------------------------------    不错,美国的原子弹基本上没有杀死军人,却造成决定性影响。  
  作者:飞嘟嘀嘟 回复日期: 17:23:34 
    白雨2233明显偏向老美,实话说苏联贡献还是很大的。       作者:伊莲娜 回复日期: 17:24:48 
    作者:白雨2233 回复日期: 9:58:45        作者:满清十大酷男 回复日期: 9:44:02          当年斯大林格勒俘虏的25万德军在战后回来的只有5千!          ************************************************************     你说这个不无聊吗,德国杀的苏联战俘少?苏联军民总伤亡2700万,找谁说去?你还打个叹号,你有什么可叹的?      在苏美之间,我肯定偏向老美,这毫无疑问。但我不会否认事实,二战的主战场是欧洲,欧洲的主战场是苏德,但仅拿着一个数据就要人承认苏联的贡献在欧洲战场占了88%,我不同意。----在欧洲战场,苏联的贡献大于美国,我还是同意的。    伊莲娜:第一,我那是转帖的,那个叹号不是我打的。之所以转帖,是为了说明战果的对比,因为死的这些德国战俘,很可能被苏联算成是击毙的。那个叹号,原帖多半是表示惊叹,同是否同情德国战俘无关。第二,苏联人牺牲了2700万(我们且先不说这数据真实准确与否),但他也作了不少让人不齿的劣事,比如:在波兰抵抗德国侵略的关键时刻,从背后进攻波兰。波兰死的这些人,该找谁算帐?比如在中国东北的抢掠强奸,那些中国妇女该找谁算帐?日本被打走了,东西却被苏联人抢走了,死去的那些中国军人,又该找谁算帐?  ----因此,与之相比,我只得更同情波兰人,更同情中国人。
  苏联杀德国战俘是普遍现象?我知道的对德国战俘不留活口的好象只有对杀害卓娅的那个团,是斯大林亲自下命令的。如果苏军杀德俘是普遍现象,斯大林这个命令似乎多此一举。  苏联二战中死的人最多是毫无疑问的。苏联人口凋零的这样厉害足可以说明了,而当时中国人口也就是苏联人口的一倍  英美对德国轰炸是否有效还有争议,轰炸目标往往在轰炸几日内就全面运转,根据德国的数据,1944年军工产量到达了最高峰,而这也是轰炸最厉害的一年。  如果要说扣分,英法不该扣吗?他们把捷克,波兰那么多国家卖了,纳粹这头怪兽就是他们养大的。  苏联是对德战争的主角,英美与德的战场无论规模和惨烈程度根本不能与之相比,88%这个数据你们硬说是假的,可你们有理由,有证据吗?
  英法再怎么扣,也抵不苏联人乘人之危的卑劣。何况,那些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日中立条约是谁签订的,别人签了条约就是出卖,苏联签了就不是?    大批杀害德国战俘,绝不止那一个团。日本德国的战俘没能回去的很多,你若说是苏联人死伤惨重,杀了他们也应该,这就不必争。但你不要说只杀了那一个团。(也许斯大林直接下令杀的只是那一个团,但在战俘营中死亡的和其他人杀的就不止了。)    那88%不是硬说是假的,而是说说服力不够。
  你去看那篇转贴,文中言明那88%是以阵亡的350万德军为基数的(不包括德国平民,否则德国二战死亡人数为500万)  
德国二战阵亡350万军人,这在德国也是有案可查的,你们怀疑把死在战俘营的德国战俘也算进去了,但你们要清楚,至于一个人被俘以后是否活下来是另一回事,但都是计入“被俘”,而不会计入阵亡。  
苏联战场击毙88%的德军应该是可以想的通的,德军有当时最先进的武器,战斗力超强,和他们作战会大量伤亡。二战苏联红军直接牺牲近千万(即使除去损失特别大的第一年,也有几百万人牺牲),而英美的损失却很小(如果除去对日战争中损失的,美国只阵亡了20万左右,英国只阵亡了10几万),你们应该知道一战,东线俄国和西线英法地位相当,所以死亡人数也相差不大(俄国死亡了几百万,英法  也各死了100多万),但为何二战时就如此悬殊了呢?如何解释呢?难道英美军队比苏联红军厉害?我想你们也不会相信。相反,苏联红军综合战斗力要明显强于英美军队,美国在诺曼底登陆时上百万的德军精锐在苏联的土地上被消灭的差不多了,就留下一些老人和孩子还把美国大兵搞的够戗!差劲的英军就更不用说了!这时候,苏联击毙了88%的德军就可以解释的通了,绝大部分德军在苏联战场拖住和打光了,英美并不担负与德国作战主要任务,日军无论装备,战斗力,和人员素质都远不能和德军相比,打日本兵相对来说要轻松的多,英美凭借武器优势和日军作战伤亡率不会太大,这样就可以解释的通了。  苏联二战中死亡2700多万,这是历史书上都有的数据,有什么可怀疑的?  中国抗战中死了多少人由于旧中国国家机构落后,职能不健全,难以统计清楚,因此有许多不同说法,但总数确定为220万-2100万之间。    
  http://www.chemnew./xuesheng/graduate/wdb/wdbread.php?forumid=22&filename=f_7  [转帖]第二次世界大战部分国家伤亡情况
  军队在战争中的损失(减员)一般由死亡、伤病、被俘、失踪等几部分构成,而军人的死亡又包括阵亡、因伤致死、其它原因致死等成分。以苏军在苏德战争中的损失为例:苏军损失累计为2962.9万。其中死亡为688.5万(阵亡占76%,因伤致死占16%,因病、事故等死亡占8%),被俘或失踪为455.9万,伤病累计为1818.5万人次(受伤占82.9%,因病减员占16.6%,冻伤占0.5%)。另外,军队所处的战争态势不同,其损失的构成便有极大差别,以苏德战争期间的苏军为例,苏军的历年月均损失为:万,万,万,万,万,相差并不太大,损失最惨的1941年与损失最轻微的1944年之比不过为1.26倍,但其历年损失中死、伤、俘构成比例却有天壤之别,其1941年死亡及被俘失踪人员月平均为54.2万,1942年为28.3万,万,万,万,其高低之差达4倍以上。一般来说,处于进攻的一方其伤员所占比例较大,而败退的一方,由于其伤员无法及时撤出,或最终成为俘虏,或因得不到有效医治而死亡,因此败退的一方其损失中死亡、被俘人员所占的比例一般都较大,其中又尤以被合围的部队最为典型,如被合围在斯大林格勒的28万德军,除了3万多伤员空运出围外,剩下的就非死即俘了。日本在太平洋战场所遇也有类与此,一个个的岛屿成了已丧失制海权的日军的死亡陷阱,死亡成了绝大部分守岛日军的归宿(相当一部分日军是被美军困死而非战死),因此,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伤病人数虽不比在中国战场上的大很多,但两个战场的死亡人数却差了近3倍。   1.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损失:   (1)苏芬战争(1939年11月至1940年3月):苏军死亡4.9万,受伤15.9万人次。   (2)苏德战争(1941年6月至1945年5月):苏军死亡688.5万,被俘或失踪455.9万人,伤病1818.5万人次。   附:苏德战争双方历年损失数:   
1941年:德军损失85万人。其中死亡及失踪约30万人。   
苏军损失450万人。其中死亡、被俘或失踪340万人。   
1942年:德军损失200万人。其中死亡50万人,失踪或被俘约10万人。   
苏军损失750万人。其中死亡、被俘或失踪340万人。   
1943年:德军损失270万人。其中死亡70万人,被俘或失踪约20万人。   
苏军损失790万人。其中死亡、失踪或被俘230万人。   
1944年:德军损失300万人。其中死亡120万人,被俘或失踪约60万人。   
苏军损失680万人。其中死亡、失踪或被俘160万人。   
1945年:德军损失250万人。其中死亡约50万人,被俘或失踪约70多万人。   
苏军损失290万人。其中死亡、失踪或被俘70万人。    合计:德军(含党卫队)在苏德战争中损失累计1100多万。其中死亡320多万人、被俘160万人(不含日后投降或受降者)、伤病累计600多万人次。最终死亡人数为370多万(含死亡的俘虏)。以上数据包括奥地利、苏台德、阿尔萨斯等地的德意志人及一些在德军编成之内的外国人。   
苏军在苏德战争中的损失累计为2960多万。其中死亡688.5万人、被俘或失踪455.9万人、伤病累计1818.5万人次。最终死亡人数为866.8万(含死亡的俘虏)。以上数据包括内务部队及边防军等,但不包括尚未到所在部队报到的在途新兵,如包括新兵,则死亡人数为738万人,最终死亡人数为916.5万人。   (3)苏军参与的另外几场战争(如苏波39.10、苏日1945.8)死伤人数均远远低于苏芬战争和苏德战争,如苏波战争,苏军死亡人数仅737人。   2.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亡情况(不含被俘及伤病):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总计为480多万人(包括死亡的俘虏):对苏作战死亡370多万人(含俘虏),其他主要分布于:意大利15万、西欧34万、非洲1.6万、南斯拉夫5万等等。   3.中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伤情况(1937年-1945年,不含俘降人员):(1)国民党军队死伤363.3万。其中阵亡132万、病亡等42.2万,受伤累计189万人次。(2)共产党军队伤亡人数有50多万和70多万两种说法   4.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亡情况(不含被俘及伤病):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总计为185万人:(1)对美英等国作战死亡129万人(包括飞虎队在中国战场打死的日军)。主要分布于菲律宾(52万)、缅甸(18万,包括中国远征军打死的1万多日军)、冲绳(10万)等等。(2)在中国战场死亡44万多人(1937年7月-1945年10月,伤、亡、俘累计则为133万。另外1931年9月-1937年7月间损失累计为17万,其中死亡2.6万)。(3)苏日战争死亡8.3万人(日-日)等等。   5.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伤亡情况(不含俘虏):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伤亡员总计为101.3万。其中死亡40.5万人(阵亡占29.1万人)、受伤累计60.8万人次。美军伤亡人员约70%分布于欧非战场,其中仅西欧战场(1944年6月-1945年5月)便有13.5万人阵亡、45.1万人(次)受伤。   6.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死于战争及与战争相关原因(如因战争导致的灾害、饥馑、缺医少药、传染病蔓延、征兵、征募劳工等)的人约为6500万,其中苏联死亡2660万(军人占35%,苏联方面因战争造成的伤病人数也是及其巨大的,仅在册军人的伤病累计数便高达1810多万人次),中国死亡约1850万人(1937年-1945年,其中军人约占15%,另外因战争造成的伤病者累计约1600万人次,因此伤亡累计约为3500万人)。但第二次世界大战还不是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是13世纪的蒙古扩张战争,13世纪的蒙古战争可称得上是真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其战场覆及欧亚两洲,面积达2500万平方公里,造成上亿人死亡,仅仅在中国,人口便从战前的11000多万降至战后的5000万人,其中中原地区从768万户降至87万户,南方则从1267万户降至900万户,而当时世界人口不过4亿左右。这场战争所波及地域之广,造成生命财产损失之惨重,不但第一次世界大战难望其项背,就连第二次世界大战也相形见绌,摄影机、照相机等机器的发明见证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烈,而700年前蒙古战争的血腥和野蛮却只能从白纸黑字中去品味了。但不管如何,战争永远是平民百姓的噩梦,愿世界再无大战。     /netbook/%BE%FC%CA%C2%CE%C4%D1%A7/h-181.htm   战争中,军队死亡1690余万人,居民死亡3430万人,其中苏联共伤亡2700万人,中国伤亡3500万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伤亡统计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C%AC%E4%BA%8C%E6%AC%A1%E4%B8%96%E7%95%8C%E5%A4%A7%E6%88%98%E5%90%84%E5%9B%BD%E4%BC%A4%E4%BA%A1%E7%BB%9F%E8%AE%A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伤亡统计:       轴心国军队伤亡人数    保加利亚(到1944年至): 9,000   德国: 3,500,000 (包括德国军队中的奥地利人和苏台德德意志人)   匈牙利: 200,000   意大利(到1943年至): 60,000   日本: 1,300,000   罗马尼亚(到1944年至): 290,000   维希法国(Vichy France): 1,200     .cn/200403/ca372077.htm  发动侵略的轴心国为这场战争也付出了十分沉重的代价:德国死亡650万人、德国在欧洲的仆从国死亡160万人另据德国官方承认德军在苏德战场上共有239.5万人阵亡,而苏方公布的德军阵亡数字则为692.37万人(其中包括奥地利人、阿尔萨斯人—洛林人、苏台德人),其仆从国军队在苏德前线共死亡172.58万人。,日本则有250万人在战争中丧生。      那88%也是你的独家吧?    
  西线德军(陆军)整体素质的确比不上东线德国陆军,但是说他们都是小孩子、老头子,不堪一击则是胡说。莫非党卫军1、2、12装甲师这样的部队素质会差过东线任何一只德军?装甲教导师、第一伞兵师这样的部队会差过任何一只东线德军?西线德军也有相当部队素质非常高的,特别是44年6月以后。更何况这里还没有把德国海军、空军的实力算在内,德国海军的几乎百分之百力量、德国空军的主要力量,特别是尖子飞行员在1943年后主要都用于西线,莫非德国海军、空军不算德国武装力量的一部分?
  二战贡献度:  
苏联主子:70%  
楼主的嘴巴:30%  
好了,这是令楼主满意的结论,大家不必争了  
  无论如何,如果没有美国参战,德日必定会胜利的。
  二战贡献度:  
苏联主子:70%  
楼主的嘴巴:30%  
好了,这是令楼主满意的结论,大家不必争了  
  反对,楼主的数据有问题,应该是:  ??击毙德军比例 击毙日军比例    苏联 100% 50%    美国 0 0%    英国 0 0%    中国 0 50%  美国兵什么也没干,光顾着屠杀平民去了
  说到贡献也不能仅仅看谁歼灭的敌军数量,一艘战列舰有两千名水兵,其作用和陆军的两千名步兵在战略上的影响力不可同日而语!一架轰炸机有十名机组人员,其所造成的破坏和两个步兵班十个人也无法比较!
  讨厌苏联也要尊重事实啊!  二战主战场在欧洲,美英基本上是在苏联反攻,向前推进的情况下才登陆的,如果苏联战败,欧洲就肯定是德国的了,恐怕北非也不保!  苏联没有反攻时盟军怎么不登陆?只敢在北非意大利搞点事。
  白矇了,那時的中國又不是現在的中國,爽什麼?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参战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