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道,半缘修道半缘君,无学道各自可以做哪些的同类因

四大种对四大种有什么因?——俱有因和同类因--智敏上师的博客--凤凰网博客
浙江三门多宝讲寺、上虞多宝讲寺住持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四大种对四大种有什么因?——俱有因和同类因
释曰:大为大二因者,大种望大种,但为俱有同类二因。非心所故,无相应因;同无记性故,无异熟因;非是染故,无遍行因。“释曰:大为大二因者,大种望大种,但为俱有同类二因。”四大种对四大种互相相望,它们自己有两个因,只有俱有因、同类因两个因。“非心所故”,因为四大种不是心所法,不是心王心所了,没有相应因;“同无记性故,无异熟因”,四大种是无记法,都是无记的,所以异熟因没有;“非是染故,无遍行因”,它这个不是染污法,那也不是遍行因,所以只有俱有因、同类因两种,其它的相应因、异熟因、遍行因都没有。因为异熟因就是要有善恶的了,有善、有恶、有记的才是异熟因。异熟果嘛,是无记的。那么既然它们都是无记的,所以没有异熟因。(节选敏公上师《俱舍论颂疏讲记-分别根品第二》总第四十四讲) 《俱舍论颂疏讲记-分别根品第二》博客链接命根、意根的增上作用各是什么?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抱歉,博主已关闭评论!
1927年生于苏州市,后随父母到杭州、上海市。1954年于五台山依上清下定上师披剃,依止当代高僧上能下海上师座下学修十三载,深得海公上师显密修行之心要。1992年兴办三门多宝讲寺。1995年,大吉上师授于敏公以上师位。1999年创办上虞多宝讲寺。至今讲授经论20余部,文集正在陆续出版中。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入中论未名疏》第十次课程总第十九讲之六
&主讲: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日下午&&&
地点:北京大学理科1号楼1114室&&
&第三种因称作“同类因”(sabh&#257;gahetu)。
(一)《俱舍论》颂词:“同类因相似。”
“同类因”指因和果的状态差不多,不会产生和因离得很远的结果。平常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就是同类因,生的果和因的类别差不多。拿到印度去就更好说了:婆罗门种姓的人,生出的孩子肯定还是婆罗门种姓,他是同一类,不可能属于很下劣的首陀罗。
论曰。同类因者。谓相似法与相似法为同类因。谓善五蕴与善五蕴,展转相望,为同类因。染污与染污,无记与无记,五蕴相望,应知亦尔。
相似的法是相似法的同类因。善的五蕴是善的五蕴的同类因。恶的五蕴是恶的五蕴的同类因。非善非恶、无记的五蕴,是无记五蕴的同类因。
又一身中,羯刺蓝位,能与十位为同类因。頞部昙等九位,一一皆除前位,与余为因。若对余身,同类十位,一一皆与十位为因。
一个生命,最初胚胎所经历的是十个阶段(五个胚胎阶段、五个后胚胎阶段)的同类因。第二个胚胎阶段是其后九阶段的同类因。以此类推。对于同类的下一个生命而言,这个生命十个阶段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下一个生命十个阶段的同类因。
(二)《俱舍论》颂词:“自部、地,前生。”
自部自地唯与自部自地为因。是故说言,自部自地。部,谓五部。即见苦所断,乃至修所断。地,谓九地。即欲界为一,静虑无色八。
一个部和一个地中的法,是这个部、这个地中相似法的同类因。
见到苦谛,可以断掉一部分法。见到集谛,可以断掉一部分法。见到灭谛,可以断掉一部分法。见到道谛,可以断掉一部分法。通过修行,可以断掉一部分。这样,诸法共分为五部。
诸法又分为“九地”。欲界有一地,色界有四地,无色界有四地。
此中见苦所断法,还与见苦所断为同类因,非余。
见到苦谛而断的法,只能与见到苦谛而断的法为同类因,不与其他部的法为同类因。
于中一一,若欲界地,还与欲界为同类因。初静虑地,与初静应为同类因。乃至有顶,与有顶地为同类因。异地相望,皆无因义。
在见苦谛而断的诸法中,属于欲界地的,只与欲界地中的为同类因;初静虑地的,只与初静虑地的为同类因。乃至于有顶地(无色界第四地,非想非非想处地)的,与有顶地中的法为同类因。在彼此不同的“地”之间,谈不上同类因。
谓前生,唯诸前生,与后相似,生未生法,为同类因。
过去或现在已经生成的法,发生在先,是其后相似法的同类因,无论其后的法已生成还是未生成。
未来的法不是同类因。
(三)《俱舍论》颂词:“道展转九地,唯等胜为果。加行生亦然,闻思所成等。”
言同类因,唯自地者,定依何说?定依有漏。若无漏道,展转相望,一一皆与九地为因。谓未至定,静虑中间,四本静虑,三本无色,九地道谛,皆互为因。所以者何?此于诸地皆如客住,不堕界摄。非诸地爱执为己有。是故九地道,虽地不同,而展转为因。由同类故。
上面说,法,只能是同一地中相似法的同类因,这种限定适用于一切法吗?这种限定只适用于有漏法,不适用于无漏法。“道”是“道”的同类因,无论在九地的哪一地中。
道有九个阶段(九地),分别是:未得定,静虑中间,四个静虑阶段,三个无色阶段。修行人可以在这九个阶段修道。构成道的相似法,在九地中,互为同类因,不管是不是同一地中的相似法。因为“道”在九地中,像客人一样暂住,并不属于这个地所在的界。“道”并没有欲界、色界、无色界的爱执。无论修行者在哪一地修道,“道”的本性都同一,因此“道”是“道”的同类因。
然唯得与等胜为因。非为劣因。加行生故。
然而,整个道并不是整个道的同类因。道是同等道或更高道的同类因,而不是更低道的同类因,因为道总是通过加行努力才获得的。
又诸已生见道、修道及无学道,随其次第,与三二一为同类因。
道分为见道、修道和无学道三者。见道是见道、修道和无学道的同类因。修道是修道和无学道的同类因。无学道是同等或高等无学道的同类因。
又于此中,诸钝根道,与钝及利为同类因。若利根道,唯利道因。
钝根的人所修的道,是钝根人所修道和利根人所修道的同类因。利根人所修的道只是利根人所修道的同类因。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同类因、遍行因在过去和现在世“与果”--智敏上师的博客--凤凰网博客
浙江三门多宝讲寺、上虞多宝讲寺住持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同类因、遍行因在过去和现在世“与果”
过现与二因者,谓同类遍行二因,与果通过现世。现在世与果者,谓此二因,有等流果无间生故。过去与果者,谓有隔念等流果也。“过现与二因”,还有两个因,它与果的时候,通过去,通现在。“谓同类遍行二因”,同类因、遍行因,这两个因,“与果通过、现世”,它与果的时候,通现在,也通过去。“现在世与果者,谓此二因,有等流果无间生故。”这两个因的等流果,有无间的等流果,第一下一剎那就生了,那么与果的作用就在现在。“过去与果”的话,“谓有隔念等流果也。”这个等流果,也可以隔了很长时间。那么很长时间的话,这个因已过去了,它的作用,与果的作用已经过去了。那么这两种:无间的,就在现在(与果);隔了很多念的,那就是过去(与果)。这两种都可以通。就是它与果可以是现在,也可以是过去。(节选敏公上师《俱舍论颂疏讲记-分别根品第二》总第四十二讲) 《俱舍论颂疏讲记-分别根品第二》博客链接命根、意根的增上作用各是什么?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抱歉,博主已关闭评论!
1927年生于苏州市,后随父母到杭州、上海市。1954年于五台山依上清下定上师披剃,依止当代高僧上能下海上师座下学修十三载,深得海公上师显密修行之心要。1992年兴办三门多宝讲寺。1995年,大吉上师授于敏公以上师位。1999年创办上虞多宝讲寺。至今讲授经论20余部,文集正在陆续出版中。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更多公众号:nenghaifashi有系统地学习《菩提道次广论暨止观》、《宗义宝鬘》、《入中论善显密意疏》、《辨了不了义善说藏论》及《现观庄严论》等无垢论典,深植佛之正法于内心,依而生起出离心、菩提心、空证见,直至解脱圆成佛果。最新文章相关作者文章搜狗:感谢您阅读《广论》道前基础之教授殊胜-总第0038讲(简体版),本文由网友投稿产生,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管理员。什么因感什么果?--智敏上师的博客--凤凰网博客
浙江三门多宝讲寺、上虞多宝讲寺住持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什么因感什么果?
——异熟因感异熟果;能作因感增上果;同类因、遍行因感等流果;俱有因、相应因感士用果丁二 对因配果从此第二,明对因配果。论云:总说已竟,于诸果中,应说何果何因所得。颂曰 后因果异熟  前因增上果  同类遍等流  俱相应士用“从此第二,明对因配果。”因果,这个什么因配什么果。“论云:总说已竟,于诸果中,应说何果何因所得。”那么现在总的已经说完了,果是两类,一类是有为的,一类是无为的。有为的果有四种:士用果、增上果、等流果、异熟果;无为的果是离系果,前面都说过了;那么附带的一个辩论,“无为无因果”也讲了。现在我们就是要看,这六个因,哪个因配什么果?就是什么因感什么果,两个相,如何配合?“颂曰:后因果异熟,前因增上果,同类遍等流,俱相应士用。”这个颂很简单扼要。“后因”,后面那个因——异熟因,它的果是异熟果,“后因”,“果”是“异熟”。“前因”,能作因,果是增上果。那么“同类遍”,“遍”就是遍行因了,同类因、遍行因,它们的果是等流果。“俱相应”,俱有因跟相应因,它们的果是士用果。这个颂词简单地把什么因配什么果都说了,那么它也很简单扼要了。后面一个因,异熟因,感的是异熟果;前面那个因,能作因,它感是增上果;同类因、遍行因感的是等流果;俱有因、相应因感的是士用果。这个颂词背下之后,因跟果的关系全部在了。(节选敏公上师《俱舍论颂疏讲记-分别根品第二》总第四十二讲) 《俱舍论颂疏讲记-分别根品第二》博客链接命根、意根的增上作用各是什么?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抱歉,博主已关闭评论!
1927年生于苏州市,后随父母到杭州、上海市。1954年于五台山依上清下定上师披剃,依止当代高僧上能下海上师座下学修十三载,深得海公上师显密修行之心要。1992年兴办三门多宝讲寺。1995年,大吉上师授于敏公以上师位。1999年创办上虞多宝讲寺。至今讲授经论20余部,文集正在陆续出版中。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末法时代的修道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