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为什么需要双十一为什么要抢

“双十一”,你准备好了吗_凤凰资讯
“双十一”,你准备好了吗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据了解,面对即将来临的“双十一”,临安快递已经备好了足量的揽收车辆及揽收人员。同时,针对“双十一”天猫主会场商家集中的特点,事前根据活动预估量、包裹大小、重量等细节一对一做好沟通,并根据分拨中心操作时间和商家出库时间多频次提货。此外,中通全网已对设备、场地、中心、车辆等安全工作进行了逐一排查,制定了安全预警机制,明确了安全工作职责。“双十一”期间,快递公司将对中心和网点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并成立“双十一”信息服务小组,一天24小时解决站点与客户需求。
原标题:“双十一”,你准备好了吗2016年最盛大的购物狂欢节“双十一”大战已经进入“倒计时”。再过几天,这场大战就要打响。市场的热情却已经按捺不住。淘宝早就将 APP 更新上了“双十一”的标识。各大电商摩拳擦掌,广大消费者们也已进入准备狂购的兴奋状态。有些小伙伴们更是早早地把想买的物品放进了购物车。此外,据官方初步预测,今年“双十一”期间全行业处理的邮件业务量将超过10.5亿件,比去年同期增长35%。与往年有所不同的是,今年“双十一”将有七成左右的包裹,在大数据基础上,通过智能分单分配快递线路。首选品牌降价店分分钟填满购物车家住玲珑的钟小姐早在一个月前就已在筹备“双十一”,“像我这样每个月工资基本都能花光的状态,如果不提前准备,‘双十一’肯定什么也买不了。”为表决心,她还在朋友圈发誓:在“双十一”前再也不买衣服了,就等着那天一次剁个痛快。曾有过开淘宝店经验的萧先生对“双十一”的热衷倒没有钟小姐那么强烈。他是从上个星期才开始慢悠悠地逛起网上商城。“我在‘双十一’买东西,是属于比较理性的。一般的店铺商品,我都不怎么会买,基本上我都是集中在品牌店购买。而且,也不是什么打折多买什么,而是提前就已经做好决定,要买哪几个品类的物品,把他们放进购物车,等到当天看看是否降价,再决定购不购买。”相比于萧先生清晰明朗的购物车清单,钟小姐的购物车真是五花八门,粗略算了算,总价值已达到五六千元。钟小姐坦言:“这笔钱的确花得有些多,身边确实也没存下多少钱,但我还是可以用淘宝上新的支付方式‘花呗’。这样就可以提前预支,延迟一个月付款。”在此,要提醒很多像钟小姐一样的年轻人,每年“双十一”都会有大量的促销优惠,抓住机会固然重要,但还是需要大家保持理性,按照自己的需求和偏好进行购物。预售模式要小心微商参战准备就绪近日,只要打开各大网购平台,红色为底,白色字体的“双十一”标志铺满全屏。“不只是5折!”、“双十一热辣好货,抢先收藏”、“整点疯狂抢红包”……商家们可谓是卯足了劲儿,想在“双十一”这一天创下新的销售记录。而且,为争夺客户,商家们还提前进入预售模式,将战线拉长。想起去年的预售,家住临安人家的王女士说道:“以前我也参加过预售,当时的商家都表明预售商品悔单,不退还订金,也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自去年以后,情况就好转很多。”去年9月份国家工商总局出台新规,明确第三方交易平台不得采用格式条款设置订金不退、预售商品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笔者发现,今年 “双十一”预售商品都在显眼的位置标明了可享受“极速退款”、“七日退换”等服务。但也有一些旅游产品、汽车、黄金饰品等预售商品,在页面上还标注了“不支持7天退换”的提示。因此,专家提醒,消费者在购买预售商品时,要仔细阅读商家给出的约定条款,谨慎考虑后再决定是否购买。除此之外,微商店家也不甘示弱,早已准备就绪,想要参加这一场豪战。“很久前我就开始囤了一些货,都是经典款,预计销售不会差。”上班时间比较自由的杨小姐一直在微信上卖包包。“这几天,我就开始有一些活动在做了。比如每天放出三款品牌包低价出售。很多朋友都会来询问和购买。”杨小姐坦言,“双十一”这一天自然也会有更大的促销力度。快递招兵买马备战双十一912亿元成交额,4.67亿的物流订单,这是去年“双十一”一天创造的奇迹。2016年的“双十一”将会爆发出多大的能量,带来多少订单包裹?物流业是否已经备战到位?国家邮政局、菜鸟网络日前联合公布了今年“双十一”的备战情况。据统计,今年“双十一”期间,全行业将有268万人一线人员投入到“双十一”快递服务当中,较去年增长超过50%,干线车辆增长59%,航空运力增长40%左右。据国家邮政局初步预测,今年“双十一”期间(11月11日至16日)全行业处理的邮件(快件)业务量将超过10.5亿件,比去年同期增长35%。那么临安的物流备战状态又如何呢?据了解,面对即将来临的“双十一”,临安快递已经备好了足量的揽收车辆及揽收人员。同时,针对“双十一”天猫主会场商家集中的特点,事前根据活动预估量、包裹大小、重量等细节一对一做好沟通,并根据分拨中心操作时间和商家出库时间多频次提货。此外,中通全网已对设备、场地、中心、车辆等安全工作进行了逐一排查,制定了安全预警机制,明确了安全工作职责。“双十一”期间,快递公司将对中心和网点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并成立“双十一”信息服务小组,一天24小时解决站点与客户需求。其他各大物流公司,也都在紧张准备迎战“双十一”。“现在的快递件数已经在慢慢增多了,到了‘双十一’那天,估计要爆仓,工作量也会大大增加,会很繁忙。”一位快递小哥说道。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415207
播放数:232202
播放数:383107
播放数:5808920
灯谜猜猜猜,“元旦过生日”,打一城市名称?
对啦,马上看美图~
答对才能看美图哦~
不对,再猜猜呗~“双十一”看国民消费心理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可谓是让电子商务又出了一把风头。不到14个小时,淘宝天猫销售额达到200亿,超过去年,一天总销售额更是达到了350亿。
或许当我们看到这个巨额的数字时,不禁会在心里感叹:中国人民真是富裕起来了。而现实真的是如此吗?
现今国民喜欢网购的原因已不仅仅只是图便宜实惠,而更多的可能是一种参与感,体验感。积极参与“双十一”促销活动无非也就是抱着两种心理。
一是占便宜心理。在“双十一”前半个月,淘宝天猫等各大购物网站便早早地打出“双十一五折”的牌子,消费者们便赶紧趁着这“大好机会”囤积起自己中意的物品,等着当天“秒杀”,也不管是否真的需要,而有的即刻需要的物品却还要憋着等到那天。
二是盲目跟风心理。很多消费者也许自己并不热衷于网购,但看着身边的亲人朋友都在问着“你下单了吗?”仿佛这是一种潮流,便盲目跟风,加入到抢购大军中。
其实不光是“双十一”会有这样的现象,凡是促销打折,大家都会抱着一种不占到便宜不罢休的心理,似乎谁在这个时候出手快买得多谁就是赢家。而网购不过是为消费者提供了另外一种心理满足的形式。但大家却没有想过,其实最后真正的赢家还是商家。
当大家真的收到自己在“双十一”精挑细选的各样物品时,问题来了:不是货不对版,实物与图片相差甚远;就是售后瞬间隐匿,联系不上,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情况是否似曾相识呢?也许去年也曾遇到过这样那样的情况,但当淘宝上再次打出“双十一”的牌时,消费者们又好了伤疤忘了疼,又一头扎进去。
淘宝之所以能在“双十一”这天内收获350个亿,正是因为他抓住了消费者的种种心理。无论他有没有预料到收益如此之巨大,他都做好了狠狠“捞”一笔的准备。而消费者还一副自己占足了便宜的架势。
“11·11”是2008年由淘宝打造的“光棍节”,经过五年的“脱胎换骨”,已完全变成了网络上的“购物狂欢节”。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笔者在此希望网络购物网站能日臻完善,真正让消费者体验“狂欢”。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当前位置: >
双十一为什么这么火?揭秘双十一的由来
16:47  来源:为什么 
& &今天的大家或许都要剁手了,双十一一到,整个中国都沸腾了,但是为什么双十一会这么火呢?这个日子又是怎么来的呢?
& & 一年一度的&棍子&又要凑到一起了,光棍节,源于这一天日期里面有四个阿拉伯数字&1&,形似四根光滑的棍子。光棍节起源于南京大学1993年的一段宿舍故事。之后每一年的11月11日,依然单身的年轻人都会相聚一起,举行庆祝活动。
& & 不过,这是2009年以前的11月11日。
& & 记者多方考证得知,2009年中下旬当时还叫淘宝商城的天猫为了做大淘宝商城的品牌,策划了一个嘉年华式的网上购物节,出于偶然选择了&双十一&这个日子。选择11月,是因为它刚好处于十一黄金周和圣诞促销季中间,此时的天气刚好是人们添置冬装的时候。但11月没有节日,只有被网友戏称为&光棍节&的11.11。于是他们想:&那正好,光棍儿没事干就多买点东西吧。&
& &看似偶然的故事,诞生了一个新的消费节点。
& &天猫的成功让友商纷纷效仿,到2012年,围绕这个日子,线上京东、易迅、当当等网购平台,国美、苏宁等电商平台纷纷出动,就连线下家电连锁卖场、商场也打得不可开交。2012年&双十一&服务于这次狂欢节的商家、快递业、支付行业、第三方服务业以及电商平台等相关行业从业者就达百万。
& & 此后,双十一成为人们网上购物狂欢节的代名词。阿里巴巴集团因此还注册了&双十一狂欢节&、&双十一网购狂欢节&、&双11狂欢节&和&双11网购狂欢节&等共计11个和&双十一&相关的商标。2012年以后的每一年双十一,成为了一个网络卖家、平台供应商、物流企业的必争之地。
& & 天猫双十一的交易额呈爆炸式增长。从09年到14年,整整翻了1000倍。在此,我们要关注一下几个重要数据
& & 双十一的历史销售额
& & 2010年双十一销售额为9.36亿元。
& & 2011年双十一成交额飙升至52亿元。
& &2012年,191亿元。&双十一&当日支付宝交易额实现飞速增长,达到191亿元刷新了全球网购节单日销量记录,成为全球最大购物日。
& &2013年,55秒:淘宝&双十一&交易额突破1亿只用了55秒;随后数据不断增长:达到10亿用了6分7秒;50亿用了38分钟;凌晨5:49阿里当日交易额突破100亿;13:39达200亿元;17:31突破250亿;总交易额350.19亿。
& &2014年,13个小时:&天猫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仅仅用时13时31分,便打破2013年双十一全天交易记录。2014年当天交易额为571亿元,
& &2015天猫&双十一&12分28秒 销售额已破100亿!
& & &2014&天猫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是历年商家参与最多的一年,仅天猫就有近2.7万商家、4.2万个品牌参与其中。同时,天猫和商家投入近百万的客服保证售前咨询和售后的服务。而与菜鸟网络合作的14家物流快递公司新增了25万名新的快递员,总计125万余名快递员加入到14年的&双十一&。
& & 此外,2014年双十一是天猫国际、淘宝海外、速卖通等首次参加&双十一&,也是阿里巴巴第一次把每年最大的购物狂欢节扩展到全球。在这背后,以电商平台、菜鸟物流平台、云计算、大数据能力等为核心的全球化生态系统已经初步建立。
& & 日,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在杭州宣布启动2015年的&双十一&网络狂欢节。2015年双十一指挥部将移师北京,在北京设置双十一指挥部。与过去6年不同的是,2015年的&双十一&前夜将推出一台新型晚会,由冯小刚执导,通过湖南卫视面向全球直播。这台晚会在11月10日晚8时开演,时长4小时,&像春晚到零点一样,&双11&春晚结束也就是网购狂欢节零点的开场。&
&双十一降价打折固然是好事,但是如果不加约束,也许你就会买到许多并不实用的东西。我们在购物时,不要被便宜遮住了眼睛。此外购物前要在不同电商之间进行比较;在同一个电商平台上也要选择更加优质的商家,尽量选择具有良好信誉的品牌和店铺购物。面对&双十一&,多些理智消费,也许才是真正的省钱之道。
转载申明:,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2016年“双十一”繁盛背后 存五大隐忧_凤凰财经
2016年“双十一”繁盛背后 存五大隐忧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双十一”产生的高交易额并不能代表当天的真实消费,其中还包含了消费者前期累积的消费。绝大部分消费者已经提前准备,浏览网页开始计划自己在“双十一”想要购买的东西,因为“双十一”当天有活动,消费者选择囤货;甚至原本想买的一些东西,消费者都等到“双十一”来购买。因此,“双十一”的高销售额是这些前期累积下来的消费,一定程度上可称为“伪需求消费”,因此所有的需求在“双十一”一天集中爆发也未必是件好事,要理性看待。
“双十一”让无数国内外消费者投入其中,商家发出的一个个订单,最终汇聚成一个个商业奇迹:截至11月12日零时,天猫交易额达1207亿元;京东交易额同比增长59%;苏宁易购全渠道增长达193%,线上增长达210%;国美在线交易额增长268%,移动端交易额占比达72%。;网易考拉海购的“超级洋货节”在11月11日凌晨1点突破1.5亿销售额……这些数字折射出“双十一”的繁盛,但在感慨之余,商务中心发布报告称,2016年“双十一”的繁盛背后存在五大隐忧。隐忧一:刷单背后虚假繁荣信用评级已经成为网购消费者选择商家的重要参考,为了能在“双十一”聚集更高的人气,很多商家会雇人“炒信”,虚构交易信息和评价内容,给消费者造成销量和评价佳的现象。刷单就是用小的代价换取虚假的购买行为。“双十一”在直播成交额的同时,不会有人关注之后的退换货清款,海量的订单被确认后就产生了庞大的交易额。隐忧二:快递“爆仓”仍然是严峻问题在“双十一”网购潮的刺激下,快递业不断加大投入、调整结构,但其增长速度仍赶不上电商的增速。虽然今年各电商在物流快递方面加大投入,并且把高科技运用到物流快递方面,但是几乎每家快递公司单日处理量均已超过各自历史峰值。快递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包裹量、严格的短时处理能力,爆仓仍会是一大严峻问题。隐忧三:“伪消费”需求前期积累产生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双十一”产生的高交易额并不能代表当天的真实消费,其中还包含了消费者前期累积的消费。绝大部分消费者已经提前准备,浏览网页开始计划自己在“双十一”想要购买的东西,因为“双十一”当天有活动,消费者选择囤货;甚至原本想买的一些东西,消费者都等到“双十一”来购买。因此,“双十一”的高销售额是这些前期累积下来的消费,一定程度上可称为“伪需求消费”,因此所有的需求在“双十一”一天集中爆发也未必是件好事,要理性看待。隐忧四:中小电商、卖家或有风险对于中小电商、卖家来说,“双十一”不一定是最佳促销时机,他们一旦对备货、消费需求预计不准确的话,势必导致货物囤积,出现资金紧张的情况。因此对中小电商、卖家来说“双十一”也是一场“生死战”。隐忧五:交易额增速放缓 热度如何延续?天猫交易额从2015年同比增长59.7%到2016年同比增长32.1%,增速放缓较明显。“双十一”在经历了八年之后存在创新乏力、透支消费、增速放缓等问题。受电商交易规模技术增大和消费疲软影响,传统电商将逐渐远离高增速时代。未来“双十一”将如何维持高速发展受到各界关注。(稿件来源:中国电子商务中心)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415207
播放数:232202
播放数:383107
播放数:5808920
灯谜猜猜猜,“元旦过生日”,打一城市名称?
对啦,马上看美图~
答对才能看美图哦~
不对,再猜猜呗~郎咸平:“双十一”天价成交额的背后反映出的情况
我的图书馆
郎咸平:“双十一”天价成交额的背后反映出的情况
11日凌晨,阿里巴巴公布了2015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的一系列数据:根据阿里巴巴的数据,开场1分钟12秒之后,交易额冲到了10亿元,无线端占比为81.82%。5分45秒,2015天猫双11交易额超50亿元。去年,阿里巴巴双十一突破10亿元花了3分钟。随着交易额的增加,天猫双十一开场12分钟28秒之后,交易额冲到了100亿元,无线交易额占比74.83%。而去年,阿里巴巴38分钟28秒破100亿元。而在33分53秒时,2015天猫双11交易额超过200亿元。而去年破百亿的时间超过38分钟。七年的“双十一”一直发展到现在,除了增加了国民整体消费快乐感之外,还在实实在在地促进内需,刺激消费,也成了我国出口减弱、投资回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实现经济再平衡不可小觑的推动力。我们无法否认的是,“双十一”这一天确实可以反应出中国消费信心的崛起,因为一个不景气的经济无法爆发出这样的生命力!在过去的七年双十一时间里,阿里巴巴以惊人的速度一次又一次刷新着成交额。当所有人的目光都关注在这些天价成交额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回归到事物的本质问题上,看看阿里巴巴是如何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时候获取成功的。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中国网购市场在全世界整体的发展情况。年,欧洲人的网购规模差不多占全世界网购规模的35%-40%,基本都在40%一下;同一时间段,美国人2006年的网购规模占全世界的42%,但到2013年这个数字跌到了21%;而中国人的网购规模从2006年的占全球网购规模1.2%增长到2013年的24%。从这个节点来看,中国的GDP占全世界的12%,而网购规模却占到了全世界的24%。中国人在网购上持续多年的爆发力,造就了阿里巴巴的诸多奇迹。但在网购的中国人中,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中国网购的人数只占到总人口的30%,而欧美国家的这一数字竟高达80%,如此小比例的人群怎么能创造出这么大的成绩?这与中美欧网购消费者的购买习惯有关。在美国,网购的人大部分是买电子书、软件之类的,而在中国,网购人群只要是涉及衣食住行的,几乎什么都买。我们和美国人的消费习惯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第一个原因,因为我们的传统实体店消费要经过五层代理:厂商、大区代理、市县代理、零售商,最后把商品卖到消费者手里。每一层代理都要赚取利润,所以商品每经过一级代理就会涨一次价。第二个原因,中国大陆实体店的税负过重。告诉各位,商品流通经过的每一级代理都要交税,而且中国大陆有吓死人的15种税费。在中国香港,商品只用交一种税,就是税率17%的利润税。总结起来,大陆实体店因为流通环节过多、税负过重,导致其同种商品的价格远远超过网店价格。这就解答了中国大陆消费者什么都要网购的消费习惯。另一个疑问,中国大陆的网购市场为什么在最近几年发展得异常迅猛?我给各位看一组数据,如果把中国GDP占全球的比重和网购规模占全球市场的比重放在一起看,我们会发现,2009年的时候我们的GDP占全世界的8.47%,网购规模和他很接近是7.63%。在此之前,中国的GDP占全球GDP的比例这一数字,一直遥遥领先于中国网购规模占全球网购市场比例的数字。随着GDP占全球比重的增长,网购规模占比也相应上升,这是正常的。不正常的事情发生在2009年之后,中国GDP增速在2009年后逐渐放缓,但网购规模增速却在不断攀升,直到2013年,出现了GDP占全球12%、网购规模占全球24%的情形。为什么2009年成了中国网购规模增速“逆袭”的转折点呢?李克强在2014年达沃斯论坛上的话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具体到老百姓身上,我们有什么压力呢?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肯定时要压缩生活成本,但是我们又不想牺牲品质,怎么办呢?只有到网店里买便宜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网购规模占全球比重能够迅速“逆袭”GDP占全球比重的原因。我要告诉各位的是,中国网购市场迅猛发展的意义绝对不止于此。我想提出一个新观点——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中国电子商务平台为中国产业转型提供了新思维。我在过去反复强调,中国制造业以及服务也都到了必须转型的关键时刻。什么是真正的转型?绝对不仅仅是转变销售方式这些陈旧的转型思维,因为这些都只是表层问题,我们需要的是思维转型,即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我接下来就用阿里巴巴集团的例子,为各位解析如何做到产业转型。首先各位想想看,草根创业者最担忧的是什么?第一,资金不充裕;第二,没有平台;第三,消费者对你是不信任的。而这三大忧虑在阿里巴巴系统都可以解决。第一个问题,资金我们发现,年阿里巴巴的小微金融服务为64.2万户的商家提供了资金援助,总贷款金额是1722亿元人民币,但年利息只要6.7%,仅仅相当于银行的基准利率。在商业银行重视大客户的那几年,阿里巴巴为草根创业者提了巨大的实惠。第二个问题,销售平台阿里巴巴本身就是一个销售平台,小商户可以在上面低价开店。与此同时,阿里巴巴还为网络小商户解决了物流的问题。告诉各位,现在中国54%的快递都和阿里巴巴有关。在阿里巴巴的带动下,中国最近五年的快递业务增速达到了43.5%,这个增速是全世界现在可以实现从广东到北京只需2-3天的运输速度。而在美国,从东海岸到西海岸用比较便宜的快递,一周都不一定能送到。也就是说,在阿里巴巴的帮助下,我们的草根创业者不仅可以享受到便捷的网上销售平台,还可以使用非常高效的物流物流系统。第三个问题,消费者信任度各位晓得,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就是专门用来解决金融和信任问题的。我们的买家在购买商品后,把钱打到支付宝而不是厂商那里,如果拿到货品后发现不满意,可以选择退货,把钱拿回来。而我们在阿里巴巴的招股书里发现,2014财年,支付宝的总支付金额已经到了3.87万亿元,相当于每天都有106亿元的支付量,占到了中国零售额的1/6.各位看看,在网购市场营商环境如此完善的情况下,人人都可以开商店,而且老百姓能够非常放心地和不知道信用状况的陌生人进行交易。说实话,不懂消费者的心,你是无法转型的。如果您还未关注我们,请点击下方的 “极视智库” 头条号订阅我们,我们将时刻为您提供最新的财经专家文章。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双十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