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包括群协调发展的益处有哪些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促进西部地区城市群协调发展空间结构的不断提高。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this essay, these may help to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urban agglomeration in western area.
研究中国西部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目标和实现机制问题,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稳定运行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So it's essential to do research on the realization mechanism and target of urban agglomerati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western Area of China.
最后文章具体到操作层面,针对设计的实现机制提出了中国西部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Finally, based on the proposed mechanism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policy of urban agglomerati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western area of China.
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陕川渝西三角;保障措施;重点任务。
Cities Group; Regional Development; Shaanxi-Sichuan-Chongqing West Triangle; Security Measures; Key Tasks.
最后给出了结论,并建议构建区域性快速轨道交通以促进城市群和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
In the end, the suggestion of building regional mass rail transit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agglomeration is given.
协调机制是确保城市群内部有序发展的相互作用方式。
Coordinated mechanisms are a series of relations that guarantee urban agglomeration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研究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差异并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其协调发展,有利于扩大长株潭城市群的辐射作用。
Third, studying the economic differences of Changzhutan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taking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will be propitious to expand its radiation intensity.
本文以城市发展为研究主题,通过对中部城市发展现状进行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建议采取多极化网络式的城市发展模式,来协调中部各大城市圈和城市群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Through a study city and city circles in Middle China, this dissertation, under the subject of city development, carries out an analysis into the status of cities in middle China.
这些不协调现象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我国城市群快速、健康的发展。
These phenomena of poor coordination have greatly restricted the fast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建设现代化城市群是中国 建设有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
Developing a cluster of modern metropolitan areas in a region is significant for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the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China.
加快中原城市群经济的发展,是实现河南经济腾飞和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
It"s of importance for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city agglomeration in Henan province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economic growth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
加快中原城市群经济的发展,是实现河南经济腾飞和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
It"s of importance for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city agglomeration in Henan province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economic growth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中央明确建设“七大城市群”:东中西定位不同协调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
&&网友评论()
第1页: 中央明确建设“七大城市群”:东中西定位不同协调发展
第2页:2020年户籍城镇化将达45% 警惕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第3页:城镇化经济账:农业人口市民化人均成本13万
第4页:新型城镇化“钱路”明确:允许地方政府发市政债
第5页:城镇化激活新机遇 房地产行业进入转型周期
第6页:城镇化规划勾勒户籍进城路径 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
  新型城镇化规划落地后,此前有关城市群的猜想也予以明了。
  根据在近日公布的《》(以下简称《规划》),未来我国城市群发展将会按照“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进行发展。
  在上述《规划》中,东部地区的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毫无争议地成为未来重点发展的城市群。此外,成渝、中原、长江中游、哈长四大城市群,也被列为中西部地区重点培育的城市群。
  主要城市群浮出水面
  《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约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要从目前的35.7%提高至45%左右。如此巨大的发展空间自然吸引各地的争抢。
  在城市群的竞争中,最热的一个话题是谁能与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一样,成为国家级城市群。在上述《规划》中,除去三大固有的国家级城市群外,成渝、中原、长江中游、哈长4个城市群被写入规划,是否意味着它们有望升级为国家级城市群呢?
  昨日(3月17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迅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并不能简单地认为《规划》中提到的这7个城市群就是国家级的城市群,实际上国家层面对城市群的发展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里都有体现。
  据记者了解,2011年公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已经明确划定我国的主要城市化地区,共计21个地区。
  根据《规划》,未来我国城市群的发展,也将遵循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这种布局跟《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相同。
  李迅表示,对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所提到的城市群,要从不同区域区别对待,李迅建议在西部地区的成渝以及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应该被列入国家级的城市群。
  对于之前出现的众多地区争抢国家级城市群的现象,李迅评价称,“城市群是国家核心发展的发动机,不是说大家想成为国家级,而是国家需要这些城市群。”
  拟建城市群协调机制
  按照李迅的观点,除去东部的城市群外,中部和西部地区都需要有各自的主要城市群。《规划》也对不同地区的城市群明确了发展方向。
  城市群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指出,我国当前的主要城市群10%的面积承载超过2/3的经济总量,却只承载了全国1/3的人口,区域差距问题明显。
  《规划》提出,建立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建立完善跨区域城市发展协调机制。以城市群为主要平台,推动跨区域城市间产业分工、基础设施、环境治理等协调联动。重点探索建立城市群管理协调模式,创新城市群要素市场管理机制,破除行政壁垒和垄断,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我国城镇化有一个特性,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个发展阶段同时存在的状况。”李迅表示,东部地区目前已进入到工业化中后期,但中西部地区还处在工业化中期或初期。
  针对东部地区城市群的发展,《规划》提出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地区,要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
  针对中西部地区城市群,《规划》提出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中西部城镇体系比较健全、城镇经济比较发达、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重点开发区域,要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引导有市场、有效益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先向中西部转移,吸纳东部返乡和就近转移的农民工,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和人口集聚,培育发展若干新的城市群,在优化全国城镇化战略格局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通过键盘前后键←→可实现翻页阅读
(责任编辑:赵路)
已有&0&条评论
市场经过连续的调整,时间节点上已经来到了2016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资金慌正在逐渐得到缓解。市场风险.....
当前人气:188
中共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在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中提到,不断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房地产市场关乎国计民生.....
当前人气:65
话说小时候仗着大几岁老是欺侮妹妹,一天晚上,爸爸过来给我们盖被子,赫然发现三岁的妹妹直直的坐在黑暗中.....
当前人气:23
意见指出,转变政府农业投入方式,积极探索通过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等方式支持农业PPP项目,强化政府投.....
当前人气:29
市场面:岁末最后的两交易日,今日沪指继续低开后,上下震荡,全天围绕开盘位置波动,震荡幅度不到1%,沪.....
当前人气:299
今天晚上19:30分,我们在直播间中不见不散。
当前人气:83
直播室首页
当前人气:1
【发改委、农业部发布推进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转变政府农业投入方式,积极探.....
当前人气:879
【两部委发布推进农业领域PPP合作指导意见】发改委、农业部发布推进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
当前人气:2076
VIP-12期:20万实盘百万之路,将会从明天正式开始更新。
当前人气:1551
上证综指收报3096.10点,下跌0.2%,成交额1499.2亿元。深成指收报10159.45点,下.....
当前人气:20
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与携程公司签订诚信合作协议。
当前人气:29
【真情回馈】《稳操胜券(金鸡报晓-红包)》已经推出,全网最低价真情回馈,只需208金币索取,服务器截.....
当前人气:90
收评:指数缩量弱势震荡 股权改革题材局部活跃今天市场整体仍延续了缩量弱势震荡的格局。由于假期临近,两.....
当前人气:42
《1-2月投资策略》提示大盘操作环境,盘口主流热点。根据市场热点和技术形态选择个股,分享我自己的介入.....
当前人气:209
热门问诊股:
刚刚问诊了刚刚问诊了刚刚问诊了刚刚问诊了刚刚问诊了刚刚问诊了刚刚问诊了刚刚问诊了刚刚问诊了刚刚问诊了
24小时新闻点击排行榜
48小时新闻点击排行榜当前位置:-->-->-->正文
“1167”空间谋划全省协调发展 6大城市群打造成重要增长点
09:40:26 星期六 &来源:云南网 &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元/月) 娱乐版发送CCYL到元/月)
5大地区产业布局特色鲜明
滇中地区 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布局为主要导向。加快传统优势产业的优化升级,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将滇中地区建成我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产业基地、区域性金融中心,全国重要的烟草、旅游、文化、能源基地,以化工、冶金、生物为重点的区域性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先进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区域,促进形成滇中综合产业区。
滇东北地区 以清洁载能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布局为主要导向。重点加快发展生态农业、能源、化工、矿产、商贸物流、旅游等产业,促进形成滇东北重工化产业区。
滇东南地区 以特色产业发展和外向型产业布局为主要导向。重点加快发展观光农业、矿产、烟草、生物、旅游、商贸物流、出口加工等产业,促进形成特色经济和外向型产业区。
滇西和滇西北地区 以生态环保型产业和外向型产业布局为主要导向。重点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生态、生物、旅游文化、清洁能源、矿产、轻工和出口加工等产业,努力建成全国重要的水电基地和旅游目的地,促进形成滇西和滇西北以生物、旅游、能源、矿产为主的特色经济和外向型产业区。
滇西南地区 以特色产业发展和外向型产业布局为主要导向。加快发展热区农业、旅游文化、生物、能源、轻工、出口商品加工、商贸物流等产业,促进形成滇西南以绿色经济为主的特色经济和外向型产业区。
滇中城市群为核心城市群
加快推进昆明、曲靖、玉溪、楚雄滇中城市群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作用,提升对全省经济社会的辐射带动力。围绕“一核、两轴、三圈、四极”的空间布局,构筑连接广大内陆腹地,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发展格局,把滇中城市群打造成促进人口聚集、优化资源配置、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和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核心城市群。
滇西次级城市群 以大理、隆阳、芒市、瑞丽为核心,以腾冲、龙陵、祥云、盈江等为节点,注重水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着力推进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建设,打造滇西沿边开放城市群。
滇东南次级城市群 以蒙自、文山市为核心,以个旧、开远、建水、河口、砚山、富宁、丘北等为节点,以蒙文砚高速公路为纽带,形成云南连接北部湾、珠三角的滇东南城市群。
滇西北次级城市群 以丽江为核心,以香格里拉、泸水等为节点,充分考虑资源环境容量和生态保护要求,有序发展城镇体系,着力打造联动川藏的国际知名旅游休闲城市群。
滇西南次级城市群 以景洪、思茅、临翔为核心,以宁洱、澜沧、云县、耿马等为节点,重点推进口岸城市建设,逐步建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生态良好的滇西南沿边开放城市群。
滇东北次级城市群 以昭阳、鲁甸为核心,以水富为节点,注重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推进昭鲁一体化进程,带动其他中小城镇发展,形成连接成渝、长三角的滇东北城市群。
使用()可获得本页面链接地址
责任编辑: 高佛雁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授权云南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0报4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云南网”或“来源:云南网-云南””。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主办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优秀期刊 &&CN11-4022/TU&&
ISSNX &&国内邮发代号2-583
2016中国城市群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大都市&与&城市群&已成为增强中国综合实力与提升国家竞争力最重要的板块与最核心的结构。没有中国城市在都市化进程中迅速与跨越式发展,就不可能有今天在世界格局中越来越重要的中国概念。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明确提出&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既不是长期以来一直占据主流的&小城镇&,也不是2000年以后异军突起的&大都市&,而是以大都市为领头羊的城市群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主导和基调。
2016中国城市群发展的总体背景
  自2006年《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迄今已经10年,城市群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主体形态&地位逐渐明确、作用日益突显。其中,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代表着我国城市群发展的最高水平和发展方向,截止至2011年,京津冀城市群总人口约为8500万,总面积超过18万平方公里;长三角城市群总人口约9400万,总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珠三角城市群总人口约为3000万,总面积达到5.4万平方公里。三大城市群GDP总额超过17万亿,约占全国总量的36%。东部地区发展水平较高的有山东半岛城市群,中部地区体量较大的有中原经济区,西部有依托直辖市重庆的成渝经济区,这三个城市群的发展水平尽管不及三大城市群,但在空间、经济和文化的分布上也极具代表性。截止至2011年,山东半岛城市群总面积约为7.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到4000万;中原经济区总面积超过2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1.7亿;成渝经济区总面积约为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也超过1亿。这六个城市群的GDP总额约为27万亿,超过全国GDP总额的57%。
  2014年以来,对中国城市群总体格局影响最大的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正式出场。2014年4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重庆主持召开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政府负责人座谈会,9月25日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长江经济带涉及长江黄金水道流经的11省市,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和贵州等,并提出将长江经济带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的战略目标。日,国务院批复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将该地区已有的三个城市群,即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正式纳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范围,成为一个特大型城市群。截止至2011年,武汉城市圈总面积超过12.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5100万;环长株潭城市群总面积约为9.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3900万;环鄱阳湖城市群总面积超过12.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3600万。据此计算,长江中游城市群涉及总面积约为3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超过1.2亿、GDP总额超过4万亿,分别约占到全国的3.6%、8.9%、8.5%。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对我国城市化的空间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以上九大城市群的面积超过12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13.3%;人口近6.3亿,约占全国的46.6%;GDP总额达到31万亿,约占全国的66%左右。从九大城市群的人口、面积及经济总量看,它们不仅对中国区域与城市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从中也可以看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结构和发展态势。
中国城市群发展的政策规划情况
  在国家层面,2000年以来,与中国城市群发展密切相关的政策文件主要是2010年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以下简称&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2014年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年)》(以下简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实质上是给各个区域分层分级,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重点、限制、禁止开发四类,并设计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总体战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的&两横三纵&为空间基本框架,对我国不同区域、不同城市的城镇化进行了战略与制度安排。配合这两大基本战略部署,在全国层面上陆续出台了多项文件、规划和指导意见。
  在区域和省的层面,相关政策发布从2008年开始,自2010年以后数量大幅增多。目前,在发展较为成熟的城市群中,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的区域规划发布较早,基本在2010年以前;成渝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规划出现在2011年;中原经济区的规划出现在2012年;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两个规划分别是2009年和2011年;辽中南城市群目前还没有国家级的城市群规划,但作为环渤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已被列为优先发展地区的一部分。此外,横贯陕甘两省的《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颁布于2009年,在我国区域与城市群规划中也是比较早的。
  近两年来国家最新颁布的城市群规划主要有二,一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
  日,为贯彻长江经济带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并推动中部地区的发展,国务院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这是继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之后第四个国家级城市群规划,也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出台后确立的首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规划》明确了长江中游城市群所覆盖的范围,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中心城市为武汉、南昌和长沙。2015年4月,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负责人在对《规划》解读中指出,其规划范围包括湖北省武汉市、黄石市、鄂州市、黄冈市、孝感市、咸宁市、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襄阳市、宜昌市、荆州市、荆门市,湖南省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岳阳市、益阳市、常德市、衡阳市、娄底市,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镇市、鹰潭市、新余市、宜春市、萍乡市、上饶市及抚州市、吉安市的部分县(区),共31个城市。
  2015年8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数月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公布。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国发展较为成熟的三大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之一,但其发展规划却一直是&千呼万唤不出来&,成为影响和制约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深层次问题。《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重大的国家发展战略,核心在于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并要求京津冀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升级转移等领域率先有所突破。
中国城市群发展的最新理论进展
  &城市群&是在指称上具有多元性和综合性的概念。在理论研究中,厘清&城市群&研究的发展脉络并追踪其最新研究进展,必须要明确早期学者们曾使用过哪些名称。比如城市规划学者的&城市密集地区& 、城市地理学者的&都市连绵区&和&(大)都市带&、经济学者及地理学者的&都市圈&和&城市群&等等。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早期城市群的研究具有非常明显的学科特性,学者们分别从各自的学科专业视角出发,用特定学科的概念体系去界定城市群,用本学科的方法体系去研究城市群,二是这些多元性的概念有指称上的区别,每一种指称都有其侧重点和特点,每一种指称都代表这一发展形态的某个阶段或者是某种形态,但在都指向&城市群&的意义上各方并不冲突。
  在城市群的相关研究中,目前还出现了四个新的趋势和特点:
  一是基本概念的再认知。 在城市群发展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有学者提出应重新思考城市群的基本概念,认为城市群的范围界定以及内部各大中小城市功能如何定位和协调等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地方政府各行其是行不通,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城市群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论证。
  二是分层次差别化的地方或区域城市群研究。在城市群研究的早期,大多数研究较为笼统,对于各个地方城市群没有针对性的深入分析,提出的战略或对策研究缺乏现实的指导意义。近年来随着地方政策的出台和公共领域对于城市群的关注日渐增加,学界对于地方城市群进行了分层次差别化的研究,如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绍兴城市群、江南城市群、丝绸之路城市群等。
  三是关于中国城市群发展的模式研究,有学者认为中国城市群应该科学培育和分级建设,不同发育程度的城市群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发展模式,如京津冀城市群的协同发展优化模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扩围模式、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两条腿&并行模式、辽中南城市群的空间整合模式、哈长城市群的&井&字型空间组织模式、中原城市群的战略整合模式、关中城市群的均衡组织模式等。此外,还有学者提出成渝城市群的&双核+三带&发展模式。
  四是关注城市群发展中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推动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这类研究具有多学科的性质,打破学科和地域的限制,并且结合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如有学者提出的&文化型城市群&,认为应培育具有鲜明层级体系和积极协调作用的城市群文化机制,推进以工业化、现代交通建设为主导的&经济型城市群发展方式转变&;同时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总体框架下重建和复兴不同区域的&小传统文化&,使之在城市群层级体系建设和区域一体化与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认真梳理和分析城市群概念与理论的演化和进展,可以为我国城市群研究、规划和建设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版权声明:全国建设信息网(www.)(含中国智慧城市大会、《中国建设信息》杂志等子网站)所刊文章之复制权、发行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及其他有可转让的著作权均于本网站刊发该文之日起转由全国建设信息网享有,原著作权人可在非营利范围内继续使用。如作者向全国建设信息网投稿,全国建设信息网将视为作者已接受上述条件。
最新发布文章
最新发布图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城市管理学选择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