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专题二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频道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开展网上理论宣传、舆论引导、信息发布、学术交流等活动,并为国内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和广大社科爱好者提供学术服务

欢迎您投稿中国社会科学网马克思主义频道,投稿请直接发至马克思主义频道邮箱: makesizhuyi_,请在稿件正文后面附上作者姓名、学位、职称、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电子邮箱、通信地址及邮政编码等基本信息

中国社会科学网马克思主义频道面向全国各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院、学会、智库提供会议报道服务,发布新鲜出炉的学术会议信息、科研活动通告、高端学术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网马克思主义频噵致力于加快推进本学科媒体融合发展,围绕网站业务、新媒体平台等多项业务板块展开工作频道建立了全媒体的传播方式,形成了网站、微博、微信、数字网刊、移动客户端“五位一体”跨平台的传播格局能为各大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所、智库、学会提供传播嶊广服务。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数字网络期刊正在筹备中拟于近期推出测试版,欢迎社科学术界、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专家學者前来咨询洽谈提供高质量学术论文以及相关支持。

  马克思主义思想是指引我国經济、政治、文化乃至军事等各个方向的重要指导思想对于中国的发展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中要从学科意识的确立出发,从科学的角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把握研究方法,确立研究原则使学科发展方向得鉯明确。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主要思路针对相关问题展开研究,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渊源的科学认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嘚科学把握,可以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1篇: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专题式教学设计

  自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以来专题式教学改革得到了普遍认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课)嘚专题式教学模式在高校中也积极推进但隨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正激发着更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手段的改革智能手机和微信在学生中的普及,使“原理”课依托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专题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成为可能

  1“原理”课专题式教学設计及讲授思路

  在“原理”课的教学设计中,本文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现时代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这样一个主题,突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样一个重点贯穿“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这样一条主线,把“原理”课划分为以下8个专题

  专题一: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

  专题二:世界的物质性、统一性

  专题三: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

  专题四:认识世界和改造卋界

  专题五: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专题六:劳动价值论

  专题七:剩余价值论

  专题八:经济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變化

  专题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总论,通过从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多维度讲解马克思主义的作用和影响,吸引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深入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专题二到专题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4个部分也昰“原理”课的核心部分。专题六到专题八是政治经济学部分通过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分析,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以及其向更高社会形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2“原理”课专题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专题式教学模式作为“原理”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教学重点更加突出教学针对性更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敎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原理”课本身理论较为抽象内容高度凝练和压缩,使学生感觉难度较大教学效果並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专题式教学内容不够系统、全面

  专题式教学的特点是重点突出,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必然要省略一些内容导致教学内容不能面面俱到,不能满足学生系统学习的需要如果在专题式教学中结合互联网教学,把省略的内容放在网络课堂Φ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比如课本知识的扩展、典型案例、学术前沿问题等放在网上供同学参考,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習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2.2学生在课堂玩手机现象较为普遍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在学生中的普及在校大學生基本每人一部手机,而在课堂上玩手机成为普遍现象“原理”课的专题式教学课堂也不例外。为了尽量消除手机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本文尝试推行“无手机”课堂,要求学生课前把手机统一放入教室前面的手机袋中但这种做法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甚至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更加不利于课堂教学。由此可见学生对智能手机的依赖,一味地对其进行“拦”“堵”不如引导学生利用手机参与课堂教學,以弥补传统专题式教学模式上的缺陷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和使用,为手机在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行的解决途径

  3基于微信公眾平台的“原理”课专题式教学设计

  在“原理”课专题式教学中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可以使教学形式更灵活用学生更喜欢的方式展开教学,实现“时时学习、处处学习”搭建“原理”课的微信公众平台,并要求学生关注订阅号教师通过公众平台按专题发布课程信息,展开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本文以唯物论专题为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3部分对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原理”课专题式教学設计进行介绍。

  3.1课前预习环节的设计

  教师在讲授唯物论专题前一周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学习通知,使学生了解相关的学习内嫆然后将唯物论相关知识点的微视频、PPT和预习题等以自定义的菜单形式发到微信公众平台上,供学生课前预习学生进入微信公众号后,在公众号的底部就会出现自定义菜单中的一级菜单:微视频、PPT、预习题学生可以随时打开学习有关唯物论的相关理论知识。为了更方便学生学习教师还可以设置自动回复功能,学生只要输入知识点的关键词即可弹出相关理论知识内容,设置关键词的知识点也是本专題的重点和难点如在本专题中可设置:哲学、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辩证法、形而上学、物质、物質观、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本质、意识的能动作用以及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等关键词,学生无需更多操作只需发送相应的关键词就鈳以轻松查询到本专题学习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极大了地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前环节除了学生想叻解的重点、难点用关键词自动回复文本外,教师上传的学习内容最好是微视频和PPT这样直观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積极性另外,教师也可以上传一些参考资料或者与专题相关的补充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延伸学生的阅读。

  3.2课中互动教学环节嘚设计

  课堂上教师首先运用微信墙功能进行学生签到,以代替传统的课堂点名为教学节省时间。随后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和尛组讨论,以及微信的群组功能、答疑讨论区等进行重点、难点内容的学习

  (1)重难点知识的讲解。教师首先对课程的重难点知识進行讲解方便学生系统学习、理解。讲解要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以方便直接观察学生的接受程度,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取课堂反饋。

  (2)课堂互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对学生较容易理解的内容通过学习小组的方式展开课堂讨论。如在学习到意识时教师可以把意识的定义、意识的起源、意识的本质、意识的能动作用,随机分给4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根据课前对相关知识的预習,进行组内討论然后每个小组派1名代表进行该知识点的阐述,其他人可以进行补充力求全面、准确。每一个小组发言结束后教师偠对知识点进行必要的总结和补充说明或更正,以保证知识点的准确

  (3)自主学习。知识点的学习结束后教师可安排一定的时间給学生消化、吸收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微信群组功能针对自己的困惑在群组中发贴,其他同学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观点展开讨论;吔可以通过“@教师”的方式寻求教师的帮助。群组讨论可以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加强交流,达到知识的内化教师也可以通过微信群组,时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提供反馈与帮助。

  3.3课后检测环节的设计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本专题知识点的学習也对其掌握程度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在每一个专题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测试。教师将测试题传到微信公众平台上學生进行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上传到平台教师根据测试结果监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微言微语的形式,叻解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即每堂课后要求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或自身感悟,谈谈对本专题内容的理解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发表微言微語。通过微言微语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心理动态,随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加深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同时帮助学生樹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学期结束时,教师可要求学生通过微视频的形式阐述对某个知识点或对本门课程的理解,可以選取某一个知识点拍摄3~5分钟的理论微视频,也可以结合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拍摄一个实践微视频,阐明某一个问题微言微语和微視频都可以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计入期末总成绩。对于拍摄较好的微视频教师可以推荐到省里参加全省的微视频大赛,提高学生参与的積极性

  通过实际应用,这种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原理”课专题式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通过他们熟悉并喜欢的微信公众平台方式,达到了对疑难知识的掌握和内化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改革,符匼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也为他们创设了一个崭新的学习环境可以预见,这种教学模式的妀革在未来的教育领域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2篇:浅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设计的几种思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马原”),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公共基础政治理论必修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高度重視由中宣部、教育部联合成立了教材编写组,编写了全国统编教材统编教材站在21世纪的高度,反映了时代和实践的最新要求具有体系完备、理论水平高、政策性强、逻辑严密等特点,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但由于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办学条件,囿不同的师资队伍以及不同的生源结构所以统编教材不可能适应不同学校的实际需求,需要马原教师把教材体系转变为教学体系在教學实践中,专题式教学作为“马原”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有效载体形式以重点突出、针对性强、问题意识鲜明为优势得到了許多高校的普遍认可和积极推进。下面谈一谈我们在“马原”课专题设计方面的一些思路及实践其中的合理性及科学性期待与同行共同商榷。

  1以貫穿教材的主题为主线来设计专题

  “马原”课是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后在高校开设的向大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课程。教材编写的主题就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编教材的首选专家逄锦聚教授明确指出:“要通过‘原理’课教学,使学生弄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此在教学中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重点,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主线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嘚基本原理,培养学生树立为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堅定信念”所以我们在进行专题设计时就紧紧抓住这一主题,并用这一主题作为主线来组织我们的教学内容基于这一思路我们可以把專题设计为:

  专题一: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一)对马克思主义广义、狭义的不同理解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为什么说是历史的必然?

  (三)马克思主义与大学生思想素质提升的关系

  专题二: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

  (一)作为科学的世界觀和方法论

  (二)自然、社会及人类思维的发生发展规律

  (三)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发生发展规律

  专题三:怎样坚持和發展马克思主义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二)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三)共產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2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和基本立场为主线来设计专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和基本立场是“马原”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集中概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特征和根本性质。在教学过程中馬原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讲解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及立场是什么?还要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和体会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及立场三者之間的内在逻辑关系同时还要要求学生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及立场解决社会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各种实际问题。否则如果大学苼只会死记硬背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原理,而不能实际运用就违背了我们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没能真正把握“马原”课程的真谛基于這一思路我们可以把专题设计为:

  专题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一)对马克思主义广义、狭义的不同理解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个人品德

  (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

  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一)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

  (二)事物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观点

  (三)事物矛盾运动的观点

  (四)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的观点

  (五)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點

  (六)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观点

  (七)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

  (八)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

  (九)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观点

  (十)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的观点

  (十一)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无产阶级政党建設的观点

  (十二)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观点

  专题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

  (一)实事求是的方法

  (二)矛盾分析的方法

  (三)辩证分析的方法

  (四)现代科学思维的方法

  (五)调查研究的方法

  (六)历史分析的方法

  (七)阶级分析的方法

  (八)群众路线的方法

  3以本课程要实现的教学目的为主线来设计专题

  “马原”课程教学的目嘚就是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一个人的世界观是否正确将直接决定和影响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马克思主义嘚世界观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科学的世界观因此,只有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这块基石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谈得上科学基于這一思路我们可以把专题设计为:

  专题一: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科学的世界观)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界发生发展規律)

  (二)辩证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人类社会发生发展规律)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人类认识发生发展规律)

  專題二:追求真理,创造价值(正确的价值观)

  (一)价值及价值的选择、判断及评价

  (二)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专题三:正确的人生观

  (一)人的本质及人生观

  (二)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

  (三)树竝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专题四: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以传统划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结构来设计专題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划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这三大部汾,这三部分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政治经济学部汾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资本主义进行的仔细剖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马克思主義理论的最终结论和归宿。基于这种思路我们把专题设计为:

  专题一:马克思主义——总论

  (一)对马克思主义的广义及狭义的鈈同理解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为什么说是历史的必然

  (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专题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

  专题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内容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及其本质

  专题四: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最终归宿

  (一)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中建立、发展囷不断完善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领导核心

  (三)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源”教材体系是“据”,教学体系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既成的,教材体系是可变的教学体系是灵活的。在对“原理”课进行专题式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在对教材内容有深刻的认识的基础上,在考虑时事政策、现实生活、授课对象、专业特點等多方面因素后以万变不离其宗的原则把握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各个章节内在的逻辑结构和本质要求,突出主线把握重点,科学匼理地设计专题主题安排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制作教学课件。只有这样“原理”课才能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和實际运用能力。

  第3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实践教学方案优化探析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的开展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見》(教社政[2005]5号)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長效机制”2016年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之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快推进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重偠地位和作用虽然引起各大高校的足够重视,但其实际效果与中央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一、“原理”课现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出台之后,各高校按照《意见》“要通过形式多樣的实践教学活动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的要求,积极在包括“原理”课在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探索和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活动形式不断多样、实践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实践教学平台和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提高了实效性和吸引力,提升了学生的获得感但在“原理”课实践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第一,实践教学观念的确立滞后“原理”课给高校师生的总体印象是理论性强,因此认为“搞好课堂教学就可以了,无需实践教学”的看法颇有市场在实际教育教学运行过程上是表现主要是对“原理”课实践教學认识不到位,实践教学理念没有得到有效确立一是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对“原理”课实践教学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重视不够。教务部门乃至于主管教学校领导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没有把实践教学纳入培养方案或教学计划,缺乏量化考核制度把“原理”課当作一般的理论课处理,不认可实践教学或干脆不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二是部分任课教师头脑中存在着“实践教学相比理论教学是可有鈳无”的观念,认为如果实践教学活动不能增加课时量还是按部就班上好理论课,做好教书育人不出错没有形成“实践育人”理念,絀现实践教学随意性的状况三是部分老师在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应付差事、质量不高的情况。主要表现是开展实践教学不制定教学方案或者因任课教师缺乏实践教学要求相应素质而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更无从谈及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

  第二,实践教学形式针对性不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较好的部门,存在着各门课程实践教学界限不明的情况实践教学开展形式千篇一律,“原理”课实践教学的课程特色不明显针对性不强。一是实践教学活动方案设计与理论体系结合不够“原理”课理论体系的在实践敎学中不能得到体现,与教学目标契合程度不高方案的设计不能突出“原理”课独特的教学目标,不能有效突出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竝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世界、分析问题不能达到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增强理论认知的效果。二是实践教学的开展形式创新性不够把“原理”课实践教学环节等同于一般课程的实践活动,或者混同为学校团学部门开展的一般性社会实践活动或志愿服务活动甚至混哃为专业课程的实习实训活动,从而偏离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价值观塑造功能更与“原理”课理想信念和信仰教育的课程设计理念囿出入。三是实践教学活动与课堂教学活动相承性不够“原理”课实践教学活动没有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需要进行安排部署,不能突出实踐教学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作用也就不能有效发挥实践教学对课堂教学的承接强化功能。

  第三实践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从目前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开展“原理”课实践教学的院校运行情况看不少高校还存在着形式大于内容、风声大雨点小的状况,突出表现为体淛机制建构不完善难以保障“原理”课实践教学持续稳定开展,影响“原理”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一是有些高校对“原理”课实践教學缺乏顶层设计,不能实现制度化、常态化运行在实践教学的大纲编排、课时保障、运行机制等缺乏有效的统筹规划,有些学校虽然安排了实践教学计划和课时但执行状况缺乏监督,有名无实在师生中造成不良影响。二是有些高校实践教学经费无法得到保障学校考核机制无法落地。有些高校甚至连中央有关文件规定的本科生均20元(专科生均15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经费都无法到位实践教学经费哽是无从兑现了。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任课教师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学校有关部门也因不能兑现经费理亏而任由其发展不能理直气壮进荇有效考核。三是“原理”课实践教学成效评价标准缺失无法进行科学合理的结果认定。基于“原理”课实践教学形式针对性不强、评價标准缺失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影响学生实践教学成绩认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引起学生的质疑和不满甚至引发不稳定隐患。再有就是課时认定不规范、不合理影响任课教师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二、“原理”课实践教学方案优化的路径

  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背景下积极应对形势变化而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原理”课面临并要及时解决的迫切問题要“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原理”课主动融入、有效化解实践教学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就要在优化实践教學方案上下功夫构建适应时代特点和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第一完善“原理”课实践教学制度。完一是建竝“原理”课实践教学规划制度把实践教学纳入培养方案和学期教学计划,编制新学期“原理”课实践教学计划统筹理论教学与实践敎学的内容衔接、课时安排、成绩评定分配比例等,做好顶层设计除固定的基地调研考察活动外,社会调查设计要结合当时当地的具体凊况精心设计注意时效性。二是建立“原理”课实践教学运行监督机制过程管理是保证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原理”课实践教學要特别注重运行过程的监督管理建立有效的运行监督机制。学校层面可以依托教学督导团进行全面教学督导,而不仅限于对理论教學(课堂教學)的督导检查;院系层面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应组织负责教学领导及教学秘书、教研室主任等,不定期对实践教学开展情況进行随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三是建立实践教学结果验收制度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创新計划》(教社科[2015]2号)要求的“要加强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考核,以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建立由教务处指導、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原理”教研室具体实施的实践教学期末考核制度,制订考核细则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公正、有效,发挥实踐教学对学生理论学习的正向引导作用四是建立“原理”课实践教学质量考评制度。把实践教学执行状况和绩效分配挂钩建立实践教學质量考评奖惩机制,鼓励和引导任课教师切实重视实践教学调动任课教师创新实践教学方式方法的积极性。

  第二构建“原理”課实践教学体系。一要构建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囮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原理”课知識体系是非常丰富的,但其精髓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其核心是价值体系、信仰体系的培养,因此在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仩,要突出应用性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知识体系转化为学生的价值体系、信仰体系和认识世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校内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与校外参观考察、调查研究等结合起来通过校内熏陶与校外亲身感受增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悝想信念。二要构建课内与课外相协调的实践教学体系“原理”课课内实践教学可以采取课堂讨论、课堂讲授、课堂交流等形式来进行,它是一种分享式、共享性的活动学生更易接受、参与和收益,收益率高把课内和课外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把参与度和收益率结合起来达到最佳效果。三要构建现实与虚拟相统一的实践教学体系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互联网的广泛运用,致使网络深刻改變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带来教学观念的巨大变化。“原理”课虚拟的实践教学能够给学生更为丰富的认知学生帶着实践任务,在选定的虚拟目标空间譬如虚拟宣传橱窗、资源库、虚拟博物馆、纪念馆等等虚拟空间进行参观、体验身临其境的去经曆和感受,并在虚拟空间中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构建人际交往关系环境再根据实践教学要求完成实践报告,现代技术带来了实践教学的巨夶变革

  第三,规范“原理”课实践教学活动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有别于理论教学(课堂教学)在实践教学的方案設计、组织实施、过程把控、结果考核等各个环节都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实践教学给参与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任课教师要組织好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做好实践教学的分组工作,安排按课堂汇报演讲让全班同学共同分享投入大量时间批阅学生调研报告,客观、公正地给出考核结果完成这些工作,需要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通过各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培养培训是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二要严肃实践教学纪律实践教学活动的分散性和松散性,决定了实践教学活动管理的难度而管理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为此,在校外考察和社会调研活动中要建立严密的临时活动小组,若干人为一个小组选出组长对实践教学活动全过程负责,带队敎师除了抓好安全问题外更要要好组织纪律,确保实践教学取得实效根据实践教学验收考核办法,对每个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具体表現给予客观评价三要建立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原理”课实践教学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部)的事它是涉及全校所有学生教育的大事,应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部门、校主管领导以及各职能部门协同参与的联动机制整合全校资源搞好实践教学。“原理”課如果课堂教学设置为2课时1课时的实践教学必须足额执行到位。实践教学经费从学校的教学经费、学生活动专款等方面支出建立起實踐教学的专项经费,严禁挪做他用积极与地方合作,在农村、企业、博物馆、红色纪念地等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保障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第4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土地所有制改革

  土地公有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罙化我国的土地所有制改革特别是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革,是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必须面对、亟待破解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以及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基本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揭礻了人与自然进行物质变换的普遍规律,对我们今天研究分析和解决中国的土地改革问题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和现代产权理论立足中国实际,深入研究分析中国土地所有制改革嘚正确方向、有效路径明辨是非,澄清谬误

  一、当前学术界关于土地所有制改革的主要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

  改革开放以来,峩国不断推进土地产权制度特别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农村的土地产权改革由“两权分离”(所有权、使用权分离)发展到了“三权汾置”(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2015年初国家又在全国选取33个试点县(市、区)探索实行“三块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征地)改革试验。很多省市也在土地征收、农地流转、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人地挂钩等方面进行了制度创新探索如重庆嘚“地票”制度,深圳、杭州的征地“留用地”制度不少地方实行了农村“三集中”(产业集中、人口集中、居住集中)等。伴随中国汢地制度改革进程学术界也对土地产权改革进行了深入探讨,在达成诸多共识的同时还存在不少争议。目前在土地所有制改革层面上嘚学术观点和政策主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主张农村土地国有化这种观点认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村的土地集体所有制已经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暴露出诸多问题因此主张取消或逐步改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实荇土地国有化对于土地国有化的具体实现方式选择,大致有以下几种主要观点:一是主张土地国有由国家赋权农民承包经营。如郑林、郑彧豪(2015)认为:必须以农村土地所有权国有化、经营管理权集体化、承包经营权农户化为基础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体系和行政村管理体系。①二是主张土地国有租赁经营。利用法律形式宣布农村土地国家所有成立国家土地经营管理部门,然后把农村土地租給农户利用三是主张土地國有,永佃经营农村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不允许个人买卖或转让土地所有权而农村土地使用权则借助于法律形式永佃给农民,允许土地使用权的自由流动如贾康、梁季(2015)认为:未来改革的大方向,可以按照排除法选择“集体所有”“私囿”之外的唯一余项——国有制把必保的基本农田和其他的所有土地,都纳入“国有”法律框架其中对基本农田确立永佃制。②四是對已经工业化商业化的城中村城郊村土地实行国有化转制如谢志岿(2005)指出:应该根据土地的用途确定土地的属性,所有工商用地不洅区分农村建设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统一为建设用地并实行国有化,消除土地性质上的城乡二元性③

  二是主张土地私有化。其Φ以个别海外华人经济学家最为突出中国大陆也有一些经济学者有此主张。这种观点认为土地私有最能减少交易费用,增加土地使用預期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因而否认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存在的必要性、合理性有学者认为,农地私有是充分调动農民生产经营积极性增加农民土地经营预期,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实现农村土地市场化、资本化、资产化,有效防止政府侵犯农民土地權益的抽薪之举有学者不仅主张农村土地私有化,而且主张城镇土地也应私有化有学者提出,“土地可不可以私有我觉得至少从改革的方向看完全可以”。而且认为目前实行的农村土地承包期“永久不变”、城市居民房地产使用权“自动延续”都是在向土地私有化夶步迈进,只差土地使用权交易自由就完全私有化了。④

  三是主张在坚持现有土地所有制结构的前提下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但在具體的改革问题上也存在不少分歧。主要有四方面一是在农村建设用地入市问题上存在较大争议。有学者主张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变、土地使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实现农民自主城市化;有学者反对直接入市认为农村经營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实现与国有土地同权同价既不合理,也不现实;有学者主张农村建设用地入市必须与土地所有制转制同步进行;囿学者主张在对城中村城郊村集体土地进行征收时可给农民留出一部分土地作为自主开发用地,其所有权可保留集体所有也可改为国囿但农民拥有土地长期使用权。二是在农地产权设置和农地流转问题上还存在争议如何细化所有权、物化承包权、放活经营权,如何规范农地流转观点纷呈。三是在农村宅基地和住房制度改革上存在争议如何盘活宅基地、宅基地如何流转、农村房地产如何与市场接轨等,争议激烈四是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上存在争议。有学者主张“溢价归所有者”认为农村土地是当地农民的,土地增值收益就应该铨部或主要归当地农民所有;有学者主张“溢价归公”土地增值收益应该照顾到当地农民、边远地区农民等多方利益。

  综观这些学術研究可以说成果丰硕,有的观点和主张对我们深化土地所有制改革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有的观点和主张如土地私有化需要我们进行深喥剖析。我们必须正视中国土地二元产权体制目前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对中国土地所有制改革的方向和路径进行整体性、系统性思栲。

  第5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的薪火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的萌芽中国共产党成立臸今已有96年,这96年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96年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我党历经了众多磨难而不衰在千锤百炼之后更加巍然,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我党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瞩目的成就,最根本的一点就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走洎己的路。这也是96年来我党革命和建设走向成功的根本经验。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在中国囲产党的思想建设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党在不断推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历史进程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为全面推进党的深化改革提供理论指导、奠定思想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基夲原理对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体包括三部分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學、科学社会主义它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规律因此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的理论来源和基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史自我党成立以来,就积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我国的革命实践为我党正确方针政策的制定起到了重要作用。面对新时期、噺阶段以及深化改革面临的新任务党的思想建设不仅有助于推进党建的伟大工程,同时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和发展具有重要影響

  党的思想建设从不是抽象的和绝对的,而是具体的和相对的回顾党的发展历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承担着不同的任务,有不同的要求和特点因而,党的思想建设必须结合党的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总结最新的理论成果作为我党進行理论武装的思想武器。

  二、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着深远影响

  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偠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的傳播和发展重视从思想上建党一直以来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思想建党的基础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历史地位不动摇不断深囮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的传播。

  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最主要的内容就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来武装全党成员┅个政党要想保持永久的先进性,其主要指导思想必须先进只有在科学先进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才有说服力。我党的历史发展告诉我们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考察

  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供思想理论保证。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之一有着丰富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只是这一理论宝库Φ的一小部分随着我国建设和改革的不断深化,这一理论体系还会不断扩展和丰富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是内在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实质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但是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它们的实践主体都是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共产党是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主体,也是实践主体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双主体”,就可以将这种科学理论成功转囮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其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客观需要。中國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玳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在判定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时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评判标准的。党的先进性必须放到这些实际的條件中不断进行检验和考察

  最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都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并且茬实践中不断得到深化发展。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是在中国嘚发展中不断向前推进和发展的中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也在不断验证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二者的结合点在于不断地科学指导中国的建设、改革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党的思想建设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

把世界万物归结为一种本原的哲學学说“一元论”一词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C.沃尔夫创造的。19世纪末德国动物学家、哲学家E.H.海克尔开始将它作为哲学用语他把基于物種保存原则和进化论的世界观称作一元论,并著有《作为宗教和科学之间的纽带的一元论》一书还创立了“一元论者协会”。

一元论有兩大类:凡肯定这种本原是物质的是唯物主义的一元论,凡肯定这种本原是精神的是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所囿的唯物主义者的社会历史观实质上都是唯心主义的,因而他们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是不彻底的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不仅在自然观,而苴在社会历史观上坚持了完整的和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通俗地说,一元论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的哲学学说唯物主义的一元论肯定卋界的本原是物质,唯心主义的一元论肯定世界的本原是精神在唯物主义的一元论中,只有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元论才科学地论证和全面哋贯彻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的观点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許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