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行政化” 离国企部门经理行政级别有多远

国企高管不愿“去行政化”其实是悖论
  国有企业改革推行在即。8月29日,中央政府局审议通过《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此前,《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未来改革中,国企高管能否“高薪”的分水岭是任命方式是否为行政任命,方案制定组前期调研显示,50岁以上的国企高管超过99%不愿意用离开“体制”换取高薪。(8月30日《中国经营报》)    50岁以上的高管多不愿“去行政化”,50岁以下的高管愿意吗?答案想必还是一样。出现如此局面,倒也可以想见。国企高管意味着高地位、高薪酬、高保障。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好的事吗?而且,高地位是前提,在尚不健全的体制下,有高地位还担心没高薪酬吗?有高地位还怕没高保障吗?毕竟,明面拿不到的,可以暗地里要,显性得不到的,隐形可以补偿嘛。    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都难。可不该拿的利益,就要下决心去割舍。凡事要讲个理字。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只得两者取其一,都让你得了,那社会公平何在?再说中央的改革,还是比较温和的。知道“去行政化”是拿刀子剜你的心,就用高工资来补偿,做个二选一的选择题,总比两个都不给好吧。    国企高管不愿“去行政化”,表面上看是思想问题。习惯了高地位,高薪酬,高保障,要什么有什么,想什么就拿什么,进可以登府入院,退可以割据一方,凭什么让我自免官帽?其实关键还是体制问题。如果国企运营真正与业绩增长挂钩,实行阿里巴巴、华为的薪酬办法,有多少现在的国企高管配得上现在的薪酬?如果监管机制得力,彻底切断行政高职位与高隐性福利的勾连,还有多少国企高管经得住体制外高薪酬的诱惑安居体制内高职位的安淡?    时下中纪委掀起反腐大浪,政府官员大幅洗牌,过去不干净的官员人人自危。国企虽有前段时间中石油的整顿,可国企反腐还没到那个劲道,很多有想法的国企高管还抱有侥幸心理,还做着拿了还能脱身的美梦,胸膛拍的砰砰响,信誓旦旦:只要留在体制内,保留我的行政职位,才不稀罕什么高薪酬呢。    可国企如果已然形成“拿了不该拿的,必然要被抓”的氛围,如果国企高管有过民企工作经历,知道国企能生存赚钱主要是占了国家垄断资源之利,如果国企已然形成体制内的高职位带不来高隐性受益的监管机制,还有多少国企高管死抱着体制内职位而对体制外高薪无动于衷?    如果说国企高管是在做选择题,现行体制下,他们的备选答案是太多了。如果只有一两个备选项,要么把企业业绩搞好,要么减薪;要么当你的行政领导,想隐形受益那是白日梦,要么“去行政化”做你的高级打工仔,看看还有多少国企高管不愿“去行政化“。    国企高管不愿“去行政化”其实是悖论。    文/程振伟
( 22:13:48) ( 00:02:55) ( 00:02:43) ( 00:02:43)去行政化是考察国企改革的标尺|国企改革|去行政化|国有企业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去行政化是考察国企改革的标尺
                  
  刘国强 (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
  备受瞩目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简称“20条”)在上海国资改革工作会议上正式公布,内容涉及国企分类监管、国资流动平台搭建、股权激励扩容等细则,被视为国资改革具有示范意义的实质性举措,其要义在于推动政企分开,使国有企业的运行更加符合市场规律。解读这次改革,国企的“去行政化”是颇有意味的关键词。
  从国企行政化的具体表现看,主要体现在政府与企业职能和角色不分,政府对企业干预过多,甚至直接管理,亦官亦商,国企凭借政治权力而在许多竞争性领域占据垄断地位;同时,企业领导人具有相应的行政级别。“20条”对于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提出了原则性要求,这些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国企过浓的行政化色彩。
  国资改革的其他方面在深层次上都与“去行政化”有联系,它可以作为国企改革是否真正有效的表征。从管“经营”到管“资本”的转变,就强调了管好国有资本的运行,而不管企业内部事务,这是国企以更为市场化的方式参与经济建设、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的体现,也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政策的落实。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通过产业的开放、国有企业的市场化与股权的证券化、社会化与国际化这些手段,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做到既有国有股权,又要引入民营资本、管理层和职工个人股份等。这项改革能有效地推动企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推动国企市场化运行,但随着改革的纵深发展,其与国企的“行政化”冲突亦将变得明显,国资改革在步入“深水区”,体制性障碍将成为左右成败的关键。
  政企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企改革早就提出的目标,但难以突破。其根本原因在于,国企的管理,在一开始就被纳入行政管理体系之中,“去行政化”既需要解开国企产权问题的症结,又需要打破各种利益关联。而国企的改革,本身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它依赖市场化改革目标的明确性、政策的延续性,是一项长期的攻坚战。可以说,国企改革,改到深处是产权,而其市场身份逐渐清晰的“去行政化”过程是衡量其成功与否的标尺。上海率先推出的国资改革,值得期待。
&&|&&&&|&&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楼继伟:全面推行国有企业去行政化改革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精彩图片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企机关化行政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