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哪些投行投行做暑假怎么拿return

当前位置:
想去外资投行以及香港中资投行的朋友过来看看
浏览量:&&&&发布时间: 10:24:26
其实香港的中资投行还是很多的,除了牛人们经常说的中金,4大商业银行和招行(还有国泰等等大券商的分部,但是招人很少,待遇也不清楚)在香港都有投资银行,香港业内人士称“五大国际”,因为他们的名字就是X银国际,比如招银国际,交银国际,建银国际,其中建银国际在业内地位已经可以和中金执牛耳。
    我在汇丰(那时还叫深商)的研一暑假有幸进入了五大国际其中一家实习,虽然最后没留下来,但是对里面的薪金待遇,任职要求,工作时间及环境还是很清楚的。
    1.粤语不是很重要,固定收益部门基本一半人都讲普通话,大部分都是清北复(含本科清北复的海龟)的人才(香港一般是港科中,或者海龟),交不好意思,确实没有。但是有的话最好,会和HK本地人交流的很好,容易团结群众,毕竟另外一半还是香港人,由于我是珠海人,所以成为了香港同胞和大陆同胞的桥梁,那种感觉还不错
    2.英语跟粤语一样,但是写和读的能力要有,因为你面对的报告大部分是外围,还有香港大部分ipo工作由专业律师帮忙,而他们写的报告都是英语,所以想进投行部的话,英语要牛,但是进研究部的话,写和读就行了,大部分大陆同学说英语的能力还是不可恭维,特别像我这种考研上北大的。。。
    3.待遇,固收或研究一般年景base是48W港元一年,五大国际统一标准(中金不遵守标准,56W),但是bonus就不同了,有的bonus是直接帮你还房贷,有的是按项目发钱,总之大概一个工作了3年的正常人拿30W是正常的,但是再能拿多少,就是能力问题了
    PS:其实48W不多,你在香港开的士,一年也能拿3万多,但是投行累的多
    4.研究部门工作一天9-10小时,一般7点上班,晚上吃完晚饭再开个例会下班,休假是星期六有或无偿加班半天(到2点开一周例会或者下午茶会为止),星期天全天放,投行部则是轮班
    5.生活上,刚毕业的同学大部分是在上环租房住,上环虽然破旧,但是能体会香港的味道,中环实在太贵了,在九龙租房不现实的,因为你除了上班就没什么时间了,不能在把时间花在路上,不是各个投行人都是工作狂
    6.其实中资投行工作压力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像固收,有时调一个债券模型就能搞一天,可以慢慢搞,有的老人甚至上班炒股,没人催你,中资投行还是有国企的味道(毕竟大佬都是总部派来的),但是投行部就杯具,香港竞争还是很大的。
    7.中资投行不裁人,年景不好就减薪,毕竟人情关系还在,所以会导致不少牛人跳槽,于是应届生又有机会了,而且招人一般很多,五大国际任何一家研究部都超过100人,再加上固收,风控等等,核心中后台人数大概在150+,前台不是我们玩的,就不说了,不过中金那种200人+超大规模研究部还是罕见的
  ---------------------------------
  谢谢 Jenny giving insights.
  建银现在确实基本超过老大哥中银,成为中资香港第一。CICC传统来说,大家不把他当中资,因为之前是一个和 Morgan的JV,当然现在不一样。
  我来comment一下1 C 7,算是做一点小小的补充吧,呵呵,希望你不要介意,觉得对大家应该是有帮助的。
  1. 没有错,呵呵,交 我见到的确实比较少。后来和上海朋友们说起来,因为交大,不是一个以文科闻名的学府。商的话,还是偏重文。还有就是粤语…
  最近有head hunter和我说,现在很多大机构已经是,非mandarin native 不要…
这个让香港人很郁闷,不过也没有办法,投行就是这么现实,和势利。
  2. 英文呢,我觉得我折中一些说吧,Fluent是最重要的,不管是哪个部门。
  我在interview一家国际投行的时候,雇主就complain一些candidate的English只能用lousy来形容…
而我面的是research
  其他的面试,只要是international house,基本上面试开场白,如果不是全部… 都是英文,不管是老外,香港人,还是大陆人。
  很多次都是:
  - 中文问“你是Native mandarin哦?”, 我答,“对的,从小在PRC长大。”
  - 又问:“Can you please use English to outline
your resume in 1 minute?”
  !=.= 对的,经过10次以上这样的经历,就是这个表情…
  原因是什么?因为你要对客户经常在美国欧洲,例如
施罗德, Fidelity, Capital,Soros什么的…
他们还是以老外为主。不会说英文,比较不行。
  任何front office的工作在IB,在香港,一般都需要英文,尤其是外资。
  但是看看现在的CCBI,BOCOMI 等等,基本上front
line也都是外资的人,很多时候还是说英文。
  Research,基本和sales一条船。属于70% front line…
  如果是fixed income,我有个最好的朋友之一就是做 fixed income
research,也是用英文多,因为很多客户,而且最重要的… 老板是鬼佬。
  虽然去pitch china life是全程中文,呵呵,所以普通话,很重要。
  3. 待遇的话,其实每年都不一样,差距很多… 如果是我,我不会把fixed income和research放在一起比较,除非你说是equity research,因为fixed income也有research和sales。
  一般来说,前线部门待遇差不多,投行部 i.e. IBD 最多,比其他前线部门高20%或者更高,again,要看house,要看当年的recruitment
strategy,是program hire还是external
hire还是client hire… 都不一样。有些house没有细分,有些house明确会说,Analyst是什么pay,
Associate是什么,VP是什么等等…
  现在我知道的情况:
  这里直接说名字啦~ 呵呵… make it more interesting…
  MS 的IBD,今年 Associate
Level大概是月薪11万港币
  Bar Cap 的 Equity Research,今年 Analyst大概是月薪 7万港币
  CICC 的 Equity Research, 今年 Associate Level 大概是 9万港币 (可见Equity Research和 MS 的IBD差的也不远。
  UBS 的 IBD,2008年,Analyst 2nd year 大概是月薪 4万 + 2万housing (今年Allowance情况每个house不太一样,所以如果我没说,那就是total pack…
  Nomura 的 Equity Research,今年 MBA Intern 大概是 7-8万港币一个月,但是内部的Associate 可以低到 4万不到… 所以真的要看house… 一些大house的Client
hire,也可以是program hire的60% 或者更低…
  DB的IBD,今年的Analyst 大概是8万港币一个月。(为什么Analyst和Associate其实差的不多?有的时候,base是差不多的,但是bonus是不一样的,Associate可以比Analyst多拿50%的bonus…
  有些ED级别的人base也就是15万-20万港币,但是bonus可以到60万,1百万美金…)
  其他的House:
  RBS, Bofa-ML, GS, Macquarie, Standard Chartered, Daiwa, BNP, CS, Citi,
等等等等… 都差不多,我就不多说了。
  给的最好的,公认是 GS,也是最tough,工作时间最长的,最没有Life的。
  综合来开,对于Junior来说,相对来说,最好的是Program Hire,最不好的External head hunt,因为如果公司policy不明确,external hire可以随便被老板 Adjust,但是program hire例如global recruitment什么的,是有一个标准的。
  至于中资的Junior,情况很参差。 从外面大行招来的,可以比内部晋升的多1倍还不止…
  建银的PE, IBD 基本上,Internship 就是 1万 - 2万港币一个月,还不管住宿…
  中银的新招,equity research,可以低到17k,或者更低…
  交银,现在IBD 的 Analyst 可以有3万一个月,Research的话,仍然可以2万不到
  工银,制度算是相对好点,IBD Analyst新招可以有4万,Associate则是5 - 6万。
  其他券商,例如平安,海通,中信,基本都差不多…
  和外资行比起来base还是差很多,但是………….
  为什么还有人不要外资行,要进中资?
  因为bonus很夸张…
  中银有派过 50 个月给Junior
  交银,工银等一般没有20个月也有15个月。。。
  中资,由于现阶段还是比较重视 IBD,所以IBD的奖金非常高。
  也是没有办法,对于连Algo,DMA等东西都没有的平台,Research和Sales只有limited的事情可以做…
  最后说说Street的VP, MD级别的Pay:
  VP,Sales,Equity Research的话一般在保底,total package 150万一年 到 300 万港币一年。
  VP, IBD,可以达到500万一年。
  MD,Equity Research,从50万美金起跳,到1.5 bucks,就是150万美金都有。
  而时间来说,一般都是3年5百万啊,3年4百万美金这样… 当中Equity的proportion可以多到70%... 而vesting period 可以是5年…
  MD, IBD,这个就完全没有谱了。。。我听过最夸张的是某IBD head,8个还是10个bucks…
他楼下的MD,两个人,每个人3个bucks… 而且该行基本上没有Deal… !=.=
  (以上为外资的高层吧,中资的话,会有Carry等东西,不好说,基本上年薪也是过千万。)
  4. 我说说equity research吧…
  还是那句话,每个house不一样,每个人也不一样。
  我在中资的时候,基本上8点上班到晚上7点,恶心的时候,就是业绩发布,就没有准了。
  如果三家公司under coverage,同一天做earnings announcement,那么基本上晚上不要睡了。
  当然,没有人比你要over night comment,如果销售比较懒,客户很少,也比较懒,那么不用开夜车。
  我还算是勤奋吧,忙到早上5点,也还能去开早会。
  我在外资的时候,两个月,基本没有晚上12点前回过家,早上7点就要到办公室。周末两天都是早上9点,十点到晚上10点。
  我算是最累的一个之一,当然不用受到别的精神轰炸已经是庆幸,例如被人说 what you wrote is piece of shxx!
  呵呵,还有人由于看的股票是美股(internet股票),日夜颠倒,没事儿就是all nighter…
  当然,也有比较轻松的team,像Jenny说的时间也有。
  所以每每看到他们,心里面是无限的羡慕…
  工作的长短,主要看你的老板,你的team有多工作狂,
  如果你有daily, weekly, bi-weekly, monthly,还没事儿就要写100
pages+ sector report,还野心要看其他的sector,那么,可以了,你想每天上班10小时基本上是做梦…
  再说说 IBD (M&A, ECM, Corp Fin):
  基本上… 12个月,有30天不用到凌晨1-2点就算是庆幸了,当然还是不能庆幸,因为那可能意味这你们没有东西忙…
那就可能更加panicking…
  再来一个什么deal都要去pitch的老板,还没事儿travel到欧洲,半夜给BB指示的话,那么几乎天天都要熬夜了。
  这里说的是外资,中资好一些。10点下班是经常的事情… 而且一请假可以是3周!
  Sales和 Sales Trading比较好。但是如果要陪客户的话,也没有准。
  5. 关于租房。要看楼,而不是地段,中环很破旧的地方也有1万的,上环,西环的新楼也有1.7 - 2万的。九龙不是不能住,以前少,现在越来越多。
  奥运就有很多的banker, analyst和sales… 西九龙也很多。
  原因是:1. 不是所有部门都要all nighter… 如果你做 PWM, private wealth management,那么不用那么辛苦。而且投行一般也是9点,10点上班。所以就算是在中环工作,奥运也ok。
  2. 很多大行搬到了九龙的ICC,例如
DB, CS 和 MS
  3. 奥运居住环境不错,很多人在中环,上环,西环住久了,很厌恶
  在香港,租金和楼价是成正比的,我说下现在几个地区的楼价,大家就知道大概了。
  我说的楼,楼龄在10-12年,面积600尺以内。
  中环,10年楼不多,8年的Center
Stage,Banker们的大爱,大概是15k一平方尺
  上环,帝后华庭,大概是10k 一平方尺
  西环,弘都,大概10k 一平方尺
  奥运,凯帆轩,10k一平方尺
  兰桂坊,Soho一带的中环区,找1万-1.2万一个月的房子不是也别难的事情。
  关于中资,如果IPO deal很多,equity research也可以很忙,但是fixed income基本上每个中资都是starting…
  至于不抄人,也要看情况…
最近中资变化很多,包括银行系,券商系,都有变动。
  原因就是Jenny说的竞争。
  现在的竞争已经延伸到了Trading和Sales,因为中资也意识到,IPO的income的不stable的,只有做到Prime Brokerage才叫做真的大行。
  所以都像这个目标迈进,但是困难很多。
  主要是体制上和专业的限制。
  就像Jenny说的,老大都是上面下来的,而上面下来的一般都是做商业银行的。
  商业银行业务在投资银行业务面前,就像是Plain Vanilla的产品和Hybrid 或者更加复杂的衍生品得起别…
  而且国内的商业银行产品已经比国外的简单,更不要说投资银行的产品。
  撇开产品不说,光是infrastructure都差很多。很多house还是Algo 没有,DMA没有…
  更不要说Smart routine, Dark pool等东西。
  而且中资银行有一个非常大的误区,但是这个误区正在改善,就是认为Research是后台…
  Research根本上是product design,而且是金融的product design,和客户交流完全少不了… 而且PM们现在越来越不想和销售交流,鸡毛蒜皮的东西一般去问销售,真的trading idea就去找analyst.
  这就是为什么厉害的analyst在大行可以拿到1.5 bucks的pay,比很多sales都高。
  中资还有很多路要走,但是作为stepping stone是不错的选择,或者如果大家有志气,可以进去改变和improve,呵呵。
  个人却是认为难度实在很大…
  希望我的补充是helpful的。
再次谢谢Jenny的insight.本文出处: 转载请注明
更多CFA资料免费下载 &&
学金融,找金程!力做您可信赖的财经培训专家!
&&&&&&&&&&&&&&&&&&&&&&&&&
1406CFA上海考场掠影
1412CFA一级杭州校区开班
1406CFA一级宁波校区开班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700-9596 24小时服务热线: &&
& 2000 - 2015&&上海金程国际金融专修学院.&&沪ICP备号&&本学院通过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更多公众号:BeidaSUN关注北大学生留学交流协会(SUN),获得我们组织活动的最新资讯!最新文章相关推荐搜狗:感谢您阅读VH职业服务之暑期实**求职课|刚拿到 J.P. Morgan Return Offer 的学姐带来最新鲜的香港投行暑期实**经验,本文可能来自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管理员。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投行收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