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今日话题题体检最揪心的是哪个项目

精神病院为何“易进难出”? 今日话题1198评导语上海男子徐为(化名)在精神病得到改善而要求出院时遭到医院和监护人拒绝,随后将两者诉至法院,这是2013年《精神卫生法》实施后,依据该法起诉的第一案。但徐为在一审、二审中接连败诉,近日,他已经向上海高级法院申请再审。在精神病院住院达14年之久的徐为,何时能踏上“自由”之路仍未卜。还有多少个“徐为”留在精神病院?为什么他们难以“飞越疯人院”?电影《飞越疯人院》剧照徐为再败诉是精神病人“出院难”的缩影1、“谁送来的谁接走”是出院的最大阻碍徐为是2001年被送进上海市普陀区精神病院的,当时他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治疗一年后出院。但2003年徐为再度被送进精神病院——青春精神康复院,随后一直在那里接受药物治疗。治疗颇有成效,徐为的病情显著改善,且较为稳定,从病情鉴定上符合出院条件,但被认定为徐为法定监护人的哥哥却不同意他出院。按照院方的说法,如果监护人不提出出院申请,徐为就不能出院。2013年《精神卫生法》实施后,徐为将他的哥哥和精神病院告上法庭,一番波折后,今年4月法庭作出一审判决,徐为败诉。据界面近日的报道,一审判决中法院认为,“徐为属于非自愿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不适用《精神卫生法》关于‘自愿住院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可以随时要求出院,医疗机构应当同意’的规定,其是否出院,目前仍然需要征得其监护人同意,故被告青春康复院未经原告监护人同意而拒绝原告提出的出院要求,并无不妥。”而今年9月,案子二审结果维持一审原判,徐为再次败诉。日前,徐为和他的律师还在申请再审。至今,徐为已经在精神病院待了14年之久,但出院仍遥遥无期,最大的阻碍就是“谁送来的谁接走”这一精神病医院约定俗成的行业规则。杨卫华律师隔着康复院的铁栏栅给徐为送判决书(图片来源:央广网)2、徐为案不是个案,精神病人“出院难”很普遍以“精神病人 出院难”为关键词在网上进行搜索,不难发现问题的普遍性。“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有70名符合康复标准的病人近期自愿要求出院。然而,仅其中18个病人的家属同意来办理出院手续,其余52个家庭均拒绝领人。”(东方网 2013年5月);“去年,北京市海淀区精神卫生防治院对300名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其中150多人符合出院条件;医院召开家属座谈会却发现,家属全都坚决反对患者出院。”(人民日报 2014年6月);“(江苏常州)德安医院目前有住院精神病人296名(“三无”、流浪乞讨、肇事肇祸精神病人除外),其中近1/4的精神状况达到出院标准,且病人希望出院,但是监护人不愿意接他们回家。为此,有的病人已经住院超过30年。”(扬子晚报 2014年9月)……这些例子表明,很多符合出院条件的精神病人难以出院,他们大多数是因为被家庭和社会拒绝接纳而滞留在医院。打着“治疗”旗号让病人长期住院,并不是什么好事1、目前的相关法律并不健全,精神病人的自主权得不到保障,还会加重病情实际上,2013年实施的《精神卫生法》考虑到了精神病人的自主权利,规定除非就诊者有会伤害到自己或者他人危险行为,可能需要被强制入院,其余患者遵从自愿原则。该法规定精神病人有自愿入院、出院的权利,特别是第四十四条规定,“自愿住院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可以随时要求出院,医疗机构应当同意”。然而,由于精神病人在法律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有时候会因疾病丧失自主能力,因此很多精神病人都是“被”监护人送进精神病院进行治疗的。而这不并是《精神卫生法》规定的自愿情形,得不到法律的支持。监护人往往会以“监护”为名,替精神病人包办一切,即使在多数情况下,比如接受治疗后病人的精神状况得到改善,能够自己做出有利的选择,但一切决定还是监护人说了算。因为“精神病”的这顶帽子,让精神病人无法证明自己是“正常人”。这对已经好转的病人来说是不公平的,其丧失了自我选择的权利。精神病人的自主权得不到保障,还会加重病情而且,长期使病人与家庭、社会隔离,即便是没有病的正常人也会憋出病,更别说有精神障碍的患者了。精神病人滞留精神病院,会出现社会功能衰退、情感淡漠等问题,反而会加重本来改善的病情,特别是随着病人年纪越来越大,又进一步导致精神病人出院难,陷入恶性循环。2、本来短缺的医疗资源更加捉襟见肘一方面是精神病人出院难,一方面是由于治疗需求大导致的“一床难求”。据卫计委10月份公布的数字,全国现有精神卫生专业机构1650家,精神科床位22.8万张,平均每万人拥有床位数1.71张,远低于世界平均数每万人约4.3张,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更大了。让已经不需要住院的精神病人占据床位,无疑加剧了医疗资源短期问题。在法律层面,不妨学习我国台湾地区的经验1、目前的法律缺少对非自愿治疗精神病人的保护精神病人的非自愿治疗,有专门的说法叫做精神病强制医疗。《精神卫生法》出台之前,只有《刑法》有对涉及刑事犯罪的精神病人进行强制医疗程序的规定,对不涉及犯罪的其他情况并没有规定。这就导致很多“非自愿”治疗的精神病人权利得不到保护,而且各地还出现了正常人“被精神病”的情况。但事实上,2013《精神卫生法》出台后,这些情况并未好转。《精神卫生法》的适用遭遇现实尴尬,第四十五条规定,“精神障碍患者出院,本人没有能力办理出院手续的,监护人应当为其办理出院手续”。“应当”一词实际是对监护人权利的限制,但现实中对被监护人牢牢“绑住”的精神病人来说,权利只是写在纸上,维权依旧艰难。精神病人维权艰难“被精神病”现象仍时有发生。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教授魏晓娜在论文《从“被精神病”再现看我国非刑强制医疗制度之疏失》指出的,精神病强制医疗曾长期充当刑法和行政法两大法律体系之间灰色地带上的限制人身自由措施,虽然《精神卫生法》旨在消除这一问题,但由于制度理念和程序设计方面的疏失,直到今天,这一领域仍存在一定的乱象和权力滥用的空间,而且这一措施具有更大的隐蔽性。去年12月三湘都市报报道称,一位名叫徐刚的男子因“追求爱情”纠缠一位女性,却遭遇姜畲镇派出所两次把他送进湘潭市第五人民医院精神病科治疗。精神病科的主治医生承认,在徐刚第一次被来时,即被诊断为没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但徐刚还是被关16天,理由是“110送来的人,我们只能接收,不能拒绝”。第二次则更加过分,徐刚整整在精神病科待了两个月。对已经诊断没有精神疾病的人强行送到精神病院,公安部门无疑存在滥用职权的情况。2、不涉及刑事犯罪的非自愿治疗非常“危险”,台湾地区的经验值得借鉴魏晓娜认为,因为没有限制期限,非渉刑精神病的强制医疗剥夺人身自由的期限很随意,很有可能超出涉刑强制医疗的期限。而且仅凭偶然行为,就介入非刑精神病强制医疗,显然缺乏正当性。而查阅我国台湾地区的“精神卫生法”,不难发现,其真正做到了保证精神病人的权益。第三十八条规定保障病人出院权利,“精神医疗机构于住院病人病情稳定或康复,无继续住院治疗之必要时,应通知本人或保护人办理出院,不得无故留置病人”。此外,该法还明确了强制治疗的适用人群、具体流程、限制时间。强制医疗的对象是严重精神病患者,必须先经确诊后才能办理住院。该法保障病人的自主权,比如,规定如果该类病人拒绝接受全日住院治疗,主管机关需要指定精神医疗机构予以紧急安置,但紧急安置期间不得超过5天,强制鉴定要在2天之内完成,如果经鉴定无需住院,应立即停止紧急安置,如果需要住院,强制住院期间不得超过60天(延长需申请)。对于违反这些流程的精神医疗机构,会被处以新台币三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相当于人民币六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并限期整改,情节重大者,甚至会被吊销营业执照。在社会保障层面,需要推广社区医疗并消除社会偏见长久以来,精神病人在家庭和精神病医院之间无其他选择,一旦遭家庭“甩包袱”,只能待在精神病院,还有一些没有得到医疗救助的患者流浪街头。其实,社区医疗是很好的补充。1、在国际上推广的社区医疗却在中国遭遇水土不服许多研究表明,开放的社区环境对精神病人的康复有效果。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已经有完善的社区医疗体制,比如美国40多年前就开展了精神病治疗领域的“去机构化”运动。我国很多地区已经开展了精神卫生社区服务的试点工作,但面临的阻碍不少。例如,据新京报2013年的报道,北京5个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街道残联,不仅面临专业医务人员、项目经费短缺,免费药品政策未完全放开的问题,给社区康复项目的开展带来枷锁,而且精神病人遭受的社会排斥和歧视,更为这一群体走向社会、重新生活的筑起一堵高墙。随着医疗队伍的扩大,医疗经费的投入,现在客观条件能够得到改善,但是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偏见,要得到消除不易。2、英国“改变的时刻”运动颇有成效英国“改变的时刻”网站英国慈善机构“思考和反思精神疾病”(Mind and Rethink Mental Illness)推动的“改变的时刻”(Time to Change)运动开展于2009年,旨在减少公众对精神疾病的偏见和歧视。该项运动通过在企业、公众群体间开展签名活动、在电视、网络和社交平台做公益宣传等方式,推动公众正确认识精神疾病。比如“改变的时刻”官网上用调查数据、科学研究等资料澄清公众常见的偏见。去年发表在《柳叶刀》上,由伦敦国王学院精神病学研究所的Sara Evans-Lacko博士等开展的研究显示,“改变的时刻”运动在提高公众对精神病的积极态度方面成效显著。而目前在中国,精神病人属于被忽视的人群,只有当精神病患者造成恶性伤人事件后,他们才会进入公众视野,这无疑更加深了公众已存的偏见,“妖魔化”、“污名化”精神病人的现象更为严重。在国内开展与“改变的时刻”类似的活动实属必要。结语:“住在精神病康复医院是没有自由的,不管里面有个广场可以走走,还是有个房间让你稍微自由一点,但总之这是不自由的”,徐为在法庭自我陈述道。徐为还在为争取自由努力,如果法律不能完善,对精神病人的偏见和歧视有增无减,那么只会有更多的“徐为”出现。编读往来:每日傍晚集中更新编辑回复,谢谢各位网友的热情参与。每天早上9点,欢迎和最新一期的《今日话题》准时相遇。
北京海淀&29分钟前
大家好,我是今天专题责编李敏。您对专题有什么看法,想要提供补充材料,或者了解相关详情,欢迎留言分享。我会在稍晚时候统一回复。如果您有选题线索提供,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账号“今日话题”(认证号),直接在后台回复。《今日话题》栏目全年无休,欢迎读者们的交流。
来自网友评论
精彩评论上墙:
腾讯网友&24分钟前
在这个领域,该完善的不仅仅是法律,还有医疗规范、社区康复训练、社会文化对精神病的认识等。就我对这个群体的认识来说,他们大部分人都比正常人善良、软弱,但由于他们的缺陷不被公众理解而被妖魔化,致使他们的处境很惨,自杀、自残、自暴自弃等。
来自网友评论
第3372期 本期责编 李敏出品 腾讯评论【如有长篇回复,欢迎投稿:,也可以关注“今日话题”微信回复消息】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评论独家稿件,转载必须注明“转载自腾讯评论《今日话题》栏目”,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点击展开全文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您的位置:>>今日话题
美驻港总领事夏千福,甫一上任就关心香港“民意”,鼓动港“民主派”参加2017普选。[]
知名投资人薛蛮子因嫖娼被拘,引来网上口水战。我们该怎么看公众人物的“私德”?[]
建国以来出走海外的异见群体都可以归为“告洋状”。这些人希望借“洋大人”达到目的。[]
日前,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出版《胡锡进论复杂中国》一书。[]
我们在此作番思考,苏联是亡于“宪政”吗?我们从中能看到什么?[]
纪念朝鲜战争停战60周年时,奥巴马演讲称韩国取得了胜利,被批为“空洞”“荒谬”。[]
有中国艺术家在德国公共场所展出作品时,作品不锈钢“蚂蚁”竟然被偷了33只。[]
韩国客机坠毁,2名中国女孩遇难。“作家金满楼”微博称中国“垄断国企,谋财害命”。[]
访华期间,朴槿惠请求中国在哈尔滨为“义士”安重根建纪念碑,引起争议。[]
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来到中国,在多元化的环境中“洋五毛”诞生了。[]
中国留学生在法国遭袭,法内政部长谴责这一严重排外行为。[]
日美先后多次刻意避谈《波茨坦公告》的法律效力。那么,历史事实究竟如何?[]
侨胞团体虽然只是民间机构,但旗帜的变动却像是风向标,显示了历史大势的风向。[]
“鹰派”人物的兴起,对于当前日益多元化的国内舆论来说,是福是祸呢?[]
5月9日上午10时,台湾渔船在巴士海峡遭到菲律宾军舰的扫射,一名渔民被当场打死。[]
天南河谷中印对峙的背后[]
作为日本首相安倍三呼“天皇万岁”,他想表达什么?“天皇”对今天的日本意味着什么?[]
救援因志愿者太多而出现交通拥堵,国务院出台“禁令”。“中国式救援”难题该怎么办?[]
自称朝鲜人的“崔成浩”微博吸引数十万粉丝。中国人为何对这位“朝鲜来客”如此着迷?[]
一边是移民热,一边是移民者回国热。人们是在寻求美国梦还是中国梦?[]
离2017年香港“普选”越来越近,港反对派与中央对抗的行为却愈演愈烈。[]
林毅夫等当年的“叛逃者”已成牵动两岸关系敏感领域的“神经”。[]
近日,美国新任财政部长雅各布·卢(Jacob J. Lew)的一顿百元午餐引起国人的议论,被赞“节俭”。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前年的“拜登吃面”,两者都传递出美国官员“节俭、廉洁”的信息。然而,关于拜登的另一条新闻则令人大跌眼镜:拜登在欧洲访问一圈花费104万美元,其中在巴黎住了一晚就花费58万美元。美国国内批评他太奢侈。为何美国官员来到中国就变得“节俭”,而离开中国就变得“奢侈”呢?[]
已息鼓沉寂了一段时间的“火控雷达”事件,近日又被日媒绘声绘色地炒作了起来。随着日本媒体“爆料”称解放军高级将领承认中国海军舰艇向日舰照射火控雷达,日方的炒作又进入了新一轮的“间歇性发作期”。让我们来回顾下此次事件的始末,顺道了解下日本媒体是如何施放“烟雾弹”的。[]
近来,一位韩国教授的惊人之语“孔子不是儒教创始人”引发广泛关注,该教授之前还有过更激烈的话——“孔子死了,国家才能生存”,这也是他的一本书名。显然,无论是在韩国还是在中国,他都是备受批判的,甚至被称为“无知者无畏”。[]
十年来最重要的两会随着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的产生而落下帷幕,我们即将走向下一个十年。回顾过往,中国正是在关键时刻的一次次重要的转身,变换了自己的“身份”,成就了今天的地位。下一个十年中国将向何处去,再一次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它不仅是中国人留给自己的问题,也是世界留给中国的疑问。[]
年前,在美国西雅图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近日又引起了关注。肇事者是一位中国“富二代”留学生,他无照驾驶、不遵守交通规则,终致一死三伤。出乎美国人意料的是,肇事者的母亲竟千里迢迢赶去美国,拿出200万美元巨额保释费替儿子保释。“爱子”之心“感人肺腑”,而出手阔绰则令人咋舌。这位母亲再一次印证了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太有钱了!然而,中国人到底有钱没钱,中国人自己最明白。[]
对中国的读者来说,乌戈o查韦斯这个名字不算陌生。这位已经在位十四年的委内瑞拉总统...[]
日晚间,罗马教皇本笃十六世正式卸下教皇职务,成为600年来首个“退位”的教皇,也是历史上第五个“退位”的教皇。教皇宣布辞职后引发的舆论震动一直在全世界激荡。本笃十六世“在位”时曾试图改善中梵关系,与中国建交,但直到“退位”仍未实现。梵蒂冈这个“上帝之城”与中国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渊源?[]
日前,曾因出版《中国即将崩溃》(THE COMING COLLAPSE OF CHINA)一书而名声大噪的美籍华裔律师章家敦,在福布斯中文网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富士康正逃离中国?没错!》的文章,声称中国“不再是全球供应链上可靠的一环”。这究竟是真是假,他又为何频发“黑”中国的言论?[]
安倍访美“遇冷”,是近期国际舆论的一个热点。人们通过媒体看到,安倍的访美,奥巴马并没有给他热情的接待,并且对钓鱼岛问题“只字未提”等等。人们看到,安倍似乎“碰了一鼻子灰”。然而,与此同时,前白宫国安会、亚洲事务资深主任格林却透露,奥巴马其实私下与安倍广泛地谈论了钓鱼岛,那是在“闭门会议”上。那么,安倍真被“冷落”了吗?[]
据说印度一位农民所种植的水稻,去年产量打破了袁隆平创下的世界记录,成为新的世界纪录,而且还没有使用化肥和除草剂,仅仅依靠非杂交也非转基因的普通水稻。在素有“吹牛阿三”之称的印度爆出这条新闻,可信度究竟多高?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2月12日,朝鲜进行了继日、日后的第三次核试验,并据报道称,朝鲜今年还有可能进行第四、第五次核试验。此前,去年的12月12日,朝鲜“光明星3号”卫星发射成功。朝鲜称,此次核试验是为了“回应”联合国安理会制裁朝鲜的第2087号决议,并认为加强核遏制力能摆脱美国的武力威胁。果真如此吗?[]
近来,福布斯中文网的一篇报道《从文化大革命到高科技企业家:傅苹的人生路》,在中国互联网上掀起轩然大波。这篇报道讲述了美籍华人女性傅苹的“传奇人生”,而故事却遭到潮水般质疑与抨击,方舟子称她“谎话连篇”。傅苹自己多番辩解,甚至引述“人正不怕影子歪”的谚语,但仍难以“自圆其说”。真相到底是什么?[]
随着奥巴马再次宣誓就职,参议员约翰o克里正式接替希拉里的国务卿职务。这标志着在为公众服务31年后,希拉里将在协助克里接任后离去,暂时远离公众视线。而对中国而言,“希拉里style”所带来的影响已深入中美外交关系当中。 []
如今提到中俄关系,历史最好时期的定位表述似乎成了两国官方的“共识”。但提到中俄间将近20年未谈妥的能源合作,则给这两国亲密伙伴添加了一丝尴尬的气氛。为何“好伙伴”却难做成生意呢?[]
近日,缅甸北部政府军与克钦独立军的武装冲突持续升级,战火时有蔓延至临近的云南境内,为数不少的缅甸难民跨过两国边境逃入中国避难。究竟缅甸与中国接壤的东北部地区还有多少这样的地方武装?纷乱的战事对中国将会有何影响? []
近期,印度接连发生恶性强奸案,持续数日席卷全国的抗议示威,似乎对于这个国家没起到效用。有人说,强奸案风波只不过是印度社会矛盾的一次集中反映。然而,长期以来,贫乱差的印度社会却一直处于稳定状态,甚至调查显示其幸福指数远高于中国。[]
近年来,中日对钓鱼岛主权归属的争端日趋尖锐化,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以石原慎太郎筹款购岛为开端,野田佳彦政府决定将钓鱼岛“国有化”。这个决定使中日关系迅速恶化,令局势一时难以转圜。[]
日,朝鲜第二代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去世一周年。这一年来,朝鲜在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出现不少新景象。本期专题带您回顾这一年来的朝鲜景象。[]
日前,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郁志荣提出“不可以在专属经济区使用武力”的观点,这一观点遭到众多网友的反对和质疑。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一同来看一看。 []
11月19日,缅甸第一大城市仰光刮起一阵“奥巴马飓风”,美国总统与国务卿的6小时历史性访问,获得了缅甸从政府到在野党,从小贩到大学生一片欢腾。就在同一天,在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180公里外的莱比塘铜矿外,两百僧人与五百民众堵住营地大门,“反华”口号与缅甸国歌交织回荡。美国与中国就这样被放到缅甸的天平上。 []
尽管中国社会的心态正在随着国家的崛起而复兴,但种种迹象都表明了美国也在日益复苏当中。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繁多,要真正超越欧美发达国家,中国恐怕仍需不骄不躁,艰苦奋斗。[]
在经历过多日的“国籍门”喧嚣之后,俏江南董事长张兰已提出申请退出朝阳区政协。有网友指出,如果不是被曝光,张兰恐怕也 不会申请退出。然而,名人们及公职人员的国籍问题已是久为人知的社会问题。张兰“退出”容易,这一社会烦恼该怎么解决呢?[]
11月17日,于丹在北大百年大讲堂的昆曲表演之后,受邀登台发表看法,遭遇台下观众的强烈反感,旋即尴尬下台。这件充满娱乐意味的事件,立即引起了舆论热议。是于丹没资格点评昆曲吗?还是听众们对她本人的厌恶?[]
奥巴马战胜罗姆尼成功连任美国总统,但美国的形势却让人无法乐观。美国多位评论人士指出,目前美国两党之间不仅分歧巨大,而且严重“分裂”。相较以往25年的任何时期,目前美国价值观的极化现象最为严重。成功连任的奥巴马能“缝补”美国的裂痕吗?[]
近些年来,由于环境问题而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可谓层出不穷:从2007年厦门市民反对PX项目到大连市叫停PX项目,从今年天津市民反对PC项目到不久前的什邡事件、启东事件,宁波市政府近日又公开声明坚决不上PX项目,PX项目再次成为舆论焦点。[]
香港给你的印象是什么?谈起这个问题,相信不同的人眼中会看到不同的香港。但很多人可能不明白的是,近来为何香港发生了那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包括部分港人甚至打出“米字旗”。[]
2013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录用公务员考试的报名工作26日晚6时截止,“最惨烈国考”已在所难免。最新数据显示,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合川调查队业务科室科员职位以9470:1轻松刷新国考最热职位考录比纪录。这似乎表明,即使一半岗位都标注“常年出差”、“需要晚上值班”等要求,“最苦金饭碗毕竟也是金饭碗”。 []
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当地时间16日晚在纽约州霍夫斯特拉大学展开第二场辩论。无论是第一轮辩论罗姆尼领先,还是第二场辩论结束奥巴略胜一筹,从竞选广告、演讲集会到电视辩论,我们不难看出奥巴马和罗姆尼似乎都在华立场上“斗狠”。究竟为何美国总统大选总爱拿中国说事?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
在一些欧美舆论及政客看来,所谓“西藏流亡政府”所在地的印度达兰萨拉已成为达赖集团的代名词,50多年来,那里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西方的极大关注。[]
民进党中常委谢长廷近日以台湾维新基金会董事长的身份顺利完成了大陆“调酒”之旅。作为民进党内的务实派,谢长廷早在12年前便提出访问厦门,却被否决。如今终于迈出这一步,对于推动民共关系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作家“终于”获诺贝尔文学奖了,相信这是很多国人长年的心愿。说起诺贝尔文学奖,人们常常对中国作家与此奖无缘而心中 愤懑。中国人的诺奖情结似乎比他国人更强烈些。现在,莫言作为第一位获奖的中国作家,能帮中国人解开“诺奖结”吗?[]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关系源远流长。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并非一帆风顺。近一时期,日方在历史等问题上接连制造障碍,严重损害两国关系。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19世纪80年代以来影响中日关系的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事件。[]
当前反日游行队伍中出现的“打砸抢”事件,与一百多年前反洋人的“义和团”一 样吗?在很多人眼中,两者是一样的,是“历史的重现”,这包括一些媒体、学者,以及微博博主。然而,经过仔细分析会发现,两 者在相似的表现下,其实有着天差地别的内涵。[]
近日,前北大经济学教授邹恒甫通过微博实名爆料“北大院长奸淫女服务生”。这一爆炸性消息立即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日前,北京大学宣布正式起诉邹恒甫,以消除其微博言论所造成的恶劣影响。然而,北大社会公信力下降早已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故此对于北大而言,着实需要好好反思一番。[]
环球时报系产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酒泉在线今日最新话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