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罗汉已经跳出三界组合外了,为什么还在色界修行

跳出三界外,究竟佛说三界有哪三界? - 第一星座网跳出三界外,究竟佛说三界有哪三界? 15:46:00来源:第一星座网作者:匿名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指的就是类似于孙悟空这样的人物,超出生死轮回,同样也不受一些物质的影响与阻碍。你知道佛说三界有哪三界吗?  那么,本期一起来了解吧!还想了解》》  三界指的是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三界是处于生死轮回中的、迷妄有情的众生生存场所,故三界又称为苦海。由于在三界中还有生死,所以只有跳出三界外,才能通向涅盘之路,佛教修行的目的就是超越三界。  欲界:  三界的欲界众生具有情欲、色欲、食欲、淫欲等各种强烈欲念。居住在欲界的众生,从下往上分为地狱、饿鬼、畜生、人、阿修罗、天六种,称为“六道”。地狱、饿鬼和畜生称为三恶道;人、阿修罗和天称为三善道;众生在六道中生死轮回。  要想升到三界的欲界天道中,就要持五戒,修十善,还要加上布施,就是把自己拥有的钱财、知道的佛法、掌握的技术以及自己具有的能力施舍给别人。  色界:  三界的色界位于欲界之上,此界诸天众生,远离食、色之欲,但还未脱离有物质的身体。由于此界众生没有食色之欲,所以也没有男女之别,此界之众生都由化生而来,依各自修习禅定之力而分为四层,即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和四禅天。要想升到三界的色界,就要修习四禅定,一个人禅定境界的高低,决定了他将来升到色界天的层次的高低。  无色界:  三界的色界之上就是无色界,无色的众生不但没有情欲、色欲、食欲、淫欲等,而且连物质的身体也没有了。超越了物质世界的束缚,得到的是自由状态。在无色界中,因修行的深浅而分为四种差别,即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和非想非非想处。要想升到三界的无色界,要修习四种空定,超越色界和无色界的修习是四禅八定。你可能也喜欢:星座测算子时23点子23-0丑1-2点寅3-4点卯5-6点辰7-8点巳9-10点午11-12未13-14申15-16酉17-18戌19-20亥21-22男白羊座男白羊座男金牛座男双子座男巨蟹座男狮子座男处女座男天秤座男天蝎座男射手座男摩羯座男水瓶座男双鱼座女白羊座女白羊座女金牛座女双子座女巨蟹座女狮子座女处女座女天秤座女天蝎座女射手座女摩羯座女水瓶座女双鱼座男子鼠男子鼠男丑牛男寅虎男卯兔男辰龙男巳蛇男午马男未羊男申猴男酉鸡男戌狗男亥猪女子鼠女子鼠女丑牛女寅虎女卯兔女辰龙女巳蛇女午马女未羊女申猴女酉鸡女戌狗女亥猪男:A型血男:A型血B型血O型血AB型血女:A型血女:A型血B型血O型血AB型血copyright &
www.d1xz.net 第一星座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号-1返回顶部色界和无色界在佛教中指的是什么并是什么意思
色界和无色界在佛教中指的是什么并是什么意思
佛教用语.色界位于欲界之上.相传生于此界之诸天,远离食、色之欲,但还未脱离质碍之身.所谓色即有质碍之意.由于此界众生没有食色之欲,所以也没有男女之别,生于此界之众生都由化生,依各自修习禅定之力而分为四层,分别是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1.初禅诸天 ??初禅天中,又有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三重.梵众天又称梵身天,是色界初禅诸天中的第一层.居于此处诸天众,相传为大梵天所领,因此称梵众天.梵辅天又称富楼天,是色界初禅天中第二层.此天诸众生均为大梵天王之辅佐,当大梵天王出行时,此诸天必侍卫左右.??大梵天又称梵天、梵王等,是色界初禅天中的第三天.他是初禅三天之主,又是此娑婆世界之主.在佛教经典中,大梵天往往是佛法的护持者,经常为佛法而向佛陀请教.在古代印度,对于梵天的信仰很早就出现了在印度教中,梵天与湿婆、毗湿奴一起成为印度教的三大主神之一.佛教吸收了古代印度信仰中的这一神祗,将梵天作为佛教的护法神之一,并列于色界初禅天之中,作为初禅诸天之首.在初禅三天中,大梵天是主,梵辅天是大梵天的辅臣,而梵众天就如同大梵天之臣民.另外,在佛教有些经典,如《长阿含经》等中,将色界初禅分为四天,即梵众天、梵身天、梵辅天、大梵天.而佛教有些部派则仅分梵辅、梵众二天,以大梵天归于梵辅天中.??2.二禅诸天 ??二禅天中,也可分为三天.一少光天,指在二禅诸天之中,以此天光明最少,因此称少光.二无量光天,是说自少光而上,此天中诸众生光明渐增,其量无限,难以测定,所以称无量光.第三是极光净天,又作光音天.是说此天中诸众生光明遍照,较之以前更盛,而且此天众言语时,口出净光,以光明为语.??二禅诸天,远离初禅的寻、伺等心理活动,故内心明净,具有净、喜、乐、心一境性四特性,住于喜乐等情感之中,所以其境界称为“定生喜乐”.??3.三禅诸天 ??三禅天分为少净、无量净、遍净三重.所谓净,是说此三禅天中诸天已离喜乐之情,唯受自地之妙乐,所以称为“净”.其中少净天是三禅诸天中受自地之乐最少的,故称为“少净”.第二无量净天,指此天众所受之乐渐增,其净难以衡量,故称“无量净”.第三遍净是说此中诸天众所受之乐遍满,故称“遍净”.??三禅诸天,已离二禅所有的喜乐等情感,唯具行舍、正念、正知、受乐和专心一境等五种特性,其所获的境界称为“离喜妙乐”,并以正念正知,精进修行,以求得更高的境界.??4.四禅诸天 ??四禅天是色界诸天中第四重.其中可分为八层:一无云天,这是相对于以前诸天所居之处而说的.按佛教所说,色界三禅之前诸天虽为空居天,但其所所居之处如云层密合.自四禅以上诸天所居之处,则在此云层密合处之上,其云轻散如虚无,故将此四禅中第一层天称为“无云天”.二福生天,指生于此天之众生福力最为殊胜,故称.三广果天,指色界诸天中以生于此天之众生果所最胜,所以称广果.四无烦天,此天中诸众生没有纷乱繁杂的各种烦恼.五无热天,意思是说生于此天诸众生已经完全降伏了诸烦恼热障,故称无热.六善现天,此天中诸众生修行之果德已现,故名善现.七善见天,此天中诸众生修行已到极细微之境界,其所见均极清澈.八色究竟天,已修行到达色界的最高境界,如超越此界,即到无色界.??四禅诸天,通过修行已经离开了三禅诸天还有的妙乐情感,一心忆念清净之修养功德,具有舍清净、念清净、不苦不乐受和心注一境等特性.四禅八天中,自第四无烦天起以上五天,已到达圣者的境地,为阿罗汉四果中的不还果(即不再进入轮回转生),因此称为五净居天,或五不还天.佛教用语.无色界为三界之一,又称无色天.“色”是质碍的意思,无色就是没有质碍,即指超越了物质世界的束缚,所得到的自由状态.是通过修习厌离物质的四无色定,或称四空处定而获得的天界果报.无色界中,也因修行的深浅而分四种差别,即一空无边处,二识无边处,三无所有处,四非想非非想处.此四处称为四空处,四空天,或四无色处、四无色天等.空无边处,为四无色处之最初阶段.初修无色定,必厌弃物质世界,一心思惟无边无际之空观,使心与无边之空相应,这就是所谓空无边处.识无边处,从厌弃外界物质世界之质碍,进一步修习内心心识,以心与心识作无边无际之观.此即为识无边处.无所有处,既否定外界物质之质碍,又否定内心心识,唯思内外一切无所有.以修此无所有观而得生天之果报,即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又称非有想非无想处.指此天之修行已到极静极妙之境界,以无各种粗想而称非想,又因其想未绝,尚有细想,所以为非非想.
与《色界和无色界在佛教中指的是什么并是什么意思》相关的作业问题
欲界指仍有男女分别、有欲望的空间及世界.人间、六欲天就是.色界是指没有了男女分别,但是还不能脱离物质的世界.色界有初禅至四禅共4组13层天(初、二、三禅各3天,四禅4天)加五重天,共计18层.无色界指超越物质,只有精神作用的空间,共4层天.浮屠其实原来就是“佛陀”(翻译不同而已),后不知怎么的讹误成了佛塔的意思.
色就是一切着相得东西就是能看到能感受到的东西向你面前的电脑就可称作色
  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三界之无色界:没有形象,也不存在声音  非想非非想处天(成语:想入非非):识性不动,以灭穷研,于无尽中发宣尽性,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  无所有处天:空色既亡,识心都灭.十方寂然,回无攸往.如是一类,名无所有处.  识无边处天:诸碍既销,无碍无灭.其中惟留阿赖耶
佛教怎么看世界济群法师讲述 佛教究竟怎么看世界?可能有人会奇怪:佛教关心的是人生烦恼及痛苦的解脱,与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有什么关系呢?事实上,对世界能否达成正确的认识,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幸福.因为人生的许多烦恼和痛苦,都是由错误的世界观造成的,正如我们平时所说的那样: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所以说,对世界的观察和认识,是正
楼主善问!关于这个问题,末学先做一个说明:六道:六道分为:地狱,恶鬼,畜生,阿修罗,人,天人.其中,前三者为“三恶道”,后三者为“三善道”.(六道多指“众生的种类”,也指“空间区域”) 三界:三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众生,前五者属于欲界,最后一种则是三界都有: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三界多指“空间区域”,
色,就是物质.佛教中说存在有色界,即以物质为主导的世界.比如我们的世界就属于有色界.空,就是能量.佛教中也说存在无色界,即以能量为主导的世界.这样的世界我虽然没有见过,但却也不难想象.一个能量团就相当于我们物质世界的一个物体.那里的万物都是由虚空的能量射线组成的.古代神话传说中很多仙人能漂浮空中,穿透墙壁,估计是无色界
楞严经第四卷写的很清楚,不过没有实际修行听起来很困难,超出了人类思维范畴.考虑到我们对古文不熟悉,以下采用中国社科院翻译的,但不算太好,您应以原文为主,参考一下元音老人、南怀瑾、宣化上人等修行人的讲解,这里字数不够,发不上来.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善
佛教的基本教义 从某种意义上,佛教教义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关于善恶因果与修行方面的,这是佛教教义的实践方面、宗教方面、道德说教方面.佛教的善恶因果观与修行法门,既与其它一切宗教、道德说教有共通之处,又自有其殊胜之处.二是关于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方面的,这是佛教教义的理论方面、哲学方面、辩证思维方面.佛教关于生命和
  三有:  (术语)对于无或空而言.此有实有假有妙有等之别.如三世实有者,实有也.因缘依他之法者,假有也.圆成实性者,妙有也.——《佛学大辞典》  (名数)三界之异名也.生死之境界,有因有果谓之有.三有者,三界之生死也.一欲有.欲界之生死也.二色有.色界之生死也.三无色有.无色界之生死也.新译仁王经中曰:‘三有业果,
五仙及五虫的确是如一楼所说为道教产物.因为小说可以不分佛道境界而自由发挥.因此读者自鉴为首要,不要混为一谈.我也来个狗尾续貂,补充一些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先看个对联天地人神鬼,蠃鳞毛羽坤,五仙五虫皆为周天之物金木水火土,东西南北中,五行五方皆为纳地之祥首先要弄懂六道、三界和十法界,佛界属于可以不再轮回生死;因而也不
三界,大家很熟悉,像平常人们所说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就说到三界.三界的内容,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佛教认为世界是以须弥山为中心,围绕着有情的生命层次不同安立了三界.现代人关于须弥山有多种猜测.有人认为:须弥山就是喜马拉雅山;也有人认为:须弥山是象征着太阳系的核心.关于这些猜测我们不必去管它.总之,佛教所说的一
四禅八定(佛教大词典) 四禅(梵catva^ri -dhya^na^ni ),又作四静虑、色界定.即色界天之四禅.色界天之四禅与无色界天之四无色定,合之而成八定,故知八定包含四禅.四与八并举者,盖色界与无色界相对,则在色界为‘禅’,在无色界为‘定’;若以色界、无色界相对于欲界之‘散’,则色及无色二界,皆称为‘定’.故合
此句出自"楞严经"中,这句话真正要表达的是,说明我们这个“心”的伟大.破斥凡夫只认自身为自己,却不知道整个虚空都是自己“妙明真心”中所显现的东西,那么,更何况在虚空中的世界了.这当然是无法想象,因为这不是妄想的境界.有人说,既然这些东西都是我心里的东西,那我的心不就早胀爆了吗,做这种妄想的人,认为这个心是自己的心脏.有
转载自《一切佛法的精髓——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节选 慈诚罗珠堪布讲解如何理解有漏皆苦呢?首先我们必须要知道,佛陀所说的痛苦,包括内在和外在两种.所谓外在,是指物质世界;而内在,则是指精神上的痛苦感受.有人会认为:本来痛苦就是一种感受,既然是感受,就应当属于内在,而不应属于外在.作为外在的物质,是不会有什么感受的.既然没
“就是说,在三界后面加个“天”字,就组成了天道.”也不是这样说的.参看:在六道轮回之中,六道又分三界,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是六道凡夫所依止的居所,凡在三界内,都要接受轮回,因此佛经说三界犹如一座火宅,火宅也就是比喻三界之中,受生死烦恼无名之火所烧.大致意思就是说凡未解脱的一切众生,都会在天道、人道、阿修罗道
答:色界,欲界为佛教中三界之二.三界,大家很熟悉,像平常人们所说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就说到三界.三界的内容,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佛教认为世界是以须弥山为中心,围绕着有情的生命层次不同安立了三界.现代人关于须弥山有多种猜测.有人认为:须弥山就是喜马拉雅山;也有人认为:须弥山是象征着太阳系的核心.关于这些猜测我
  三界二十八天--佛教的宇宙观之一  壹.前言  古德说:“无三界可出,无涅盘可入.”又说:“一念觉即超出三界,一念迷即堕入轮回.”  “三界”,是迷妄的有情在生灭变化中流转,依其境界所分的三个阶级,分别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共有二十八天,称“三界二十八天”.三界的果报虽然各有优劣、苦乐等差别,但是都属于迷界,难
马克思主义判定佛教为唯心主义,那么到底佛教是不是唯心主义呢 ?我们看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唯心与唯物的基本定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即物质先于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的哲学派别属于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
  这是藏传佛教的“十相自在”图,由时轮佛心咒七个梵文字和三个附加符号(共十相)组成的一个代表时轮教理的图案.其中 ya,ra,la,wa四个字符分别代表风、火、水、土四大,ma,qia,ha三个字符分别代表欲界、色界、无色界,新月符号代表生命,日符代表辅助生命的体温热气、那答符号代表虚空界.这是一个象征宇宙和生命合一生根活佛:阿罗汉退转轮回的疑问--学佛网
&生根活佛:阿罗汉退转轮回的疑问
发布:菩提极乐&[ &]&& 日期: 7:57:00&&
  一位网友问:“'很多人对一些甚深的法义不但没有信心,反而还有一些邪见。以前佛陀讲般若空性的时候,很多小阿罗汉都接受不了,都感到非常恐惧,然后吐血而亡,最后都下地狱了。’以上是我看到的一段开示,疑问是阿罗汉还分大小吗?阿罗汉已经断轮回了,怎么还会下地狱?请活佛释疑。”对于这位网友的请求,在这里我简单地回答,希望大家满意。  “以前佛陀讲般若空性的时候,很多小阿罗汉都接受不了,都感到非常恐惧,然后吐血而亡,最后都下地狱了。”这种说法确实让人难以想象。经书中记载,世尊智慧第一、神通第一,为何没有察觉到他传播般若空性时会引起小乘吐血而亡?难道世尊对小乘没有慈悲心吗?这是不是编故事吗?这是不是在侮辱世尊?佛教正藏里好像没有这样的说法,这是世尊涅以后,有些高僧对般若空性的夸大言辞。  大家都知道,一般小乘遇见般若空性的时候,是很难接受的。般若即万法皆空。小乘则认为法是实有,只讲人我空,不讲法我空。当听到有人说诸法皆空时,不仅小乘,有些无定大乘系(没有经过小乘,直接进入大乘的人)的资粮道和加行道者,也会退转轮回的。因为他们害怕诸法皆空,所以世尊让我们修炼不畏深法义之安忍。什么叫不畏甚深法义之安忍?要知道,一般人听闻到无因无缘、无增无减、无垢无净、万法皆空等甚深空性实相,尤其是大圆满所讲的无见无修、无行无果、无因无果、无善无恶、远离勤作、本性皆空、无性无相等精要时,心里对空性和无见无果会产生邪见而恐惧,甚至退转轮回。不畏甚深法义之安忍,就是对治这种情况的。我们要经常修炼观空的精要。  我们不应该对空性和大圆满产生邪见,不能畏怖与恐惧,要千方百计受持这些正见,并经常修炼。如果你现在不理解显宗所讲的诸法皆空,不理解大圆满的很多诀窍与密宗的善巧方便法门,.也请你千万不要因为害怕而生起邪见、诽谤和误解,否则容易断除自己解脱之命,远离成就之道,毁坏自己的慧命。佛法所讲的道理和法门,都是根据不同众生的慧根、因缘、福德、悟性而宣讲的,都是成就与解脱之法,我们应该诵读、抄写、恭敬、修持、结缘、保持正见,这叫&不畏甚深法意之安忍”。如果对这些法门有偏见、诽谤、邪见、误解的话,不要说他人下地狱,自己也会堕入金刚地狱的。  网友的第一问:阿罗汉还分大小吗?《金刚经》讲,小乘的圣人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的阶次。初、二、三果都不能称其为大,除了四果阿罗汉。阿罗汉又分定性阿罗汉和回心阿罗汉两种。1.定性阿罗汉,是小乘圣人证得了罗汉果位以后,在寂灭的定中感觉非常快乐,于是安于定乐,不想进步,这就是小阿罗汉;2.回心阿罗汉,是修行者证得了罗汉果以后,更发菩提心,回小向大,要做菩萨,要救度一切众生,这就是大阿罗汉。我所看的本教经典里有二十位阿罗汉、四位阿罗汉、有余阿罗汉和无余阿罗汉等说法,没有发现大小阿罗汉的说法,也许是我见识浅薄,犹如井底之蛙。但上面讲的大阿罗汉,也有可能是指定系阿罗汉果,即绝对进入大乘佛道的小乘阿罗汉。  网友的第二问:阿罗汉已经断轮回了,怎么还会下地狱呢?佛经里说,阿罗汉是小乘的最高果位,在小乘之中是无学的境界,他们已经断除欲界、色界、无色界一切的修惑,跳出三界六道,不受后有。阿罗汉的境界与佛的境界有区别。阿罗汉是以小乘佛法为修行依止,但这种修行是局限的,要不断地走向菩萨行,才能成佛。阿罗汉已经断除烦恼障,但没有断除所知障。按道理来说,阿罗汉不应该退转轮回甚至堕入地狱,因为阿罗汉果已经超出三界,断去生死根苗,不受后有,不再来六道轮回,故称为“无生”。但也有些经典里说阿罗汉会退转轮回,这些说法是比较特殊的。  在本教的经典里有这样的记载:有一位达到七地菩萨境界的人,叫作白噶。他本来应该进人八地清净地,但他对某些教派没有接触,不明白,所以偏斥与诽谤,积累了很多诽谤佛法的罪孽,最后退转到轮回。史书中只记载了他一个人有这样的情况。照此推断,阿罗汉退转轮回就不用说了。这些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图片和视频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等)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微信打赏我们)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