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理论”出路在哪

-- 阅读信息
如何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日期:】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王艾敏,张琦】 【阅读: 次】
比贫困和落后更可怕的是贫困代际传递,暂时的贫困仅仅是物质匮乏,但当贫困通过家庭传递成为一种常态,弱势群体将从根本上失去向上流动的希望,形成恶性循环,加剧社会不公,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贫困代际传递就是指贫困以及导致贫困的相关条件和因素,在家庭内部由父母传递给子女,使子女在成年后重复父母的境遇――继承父母的贫困和不利因素并将贫困和不利因素传递给后代这样一种恶性遗传链;也指在一定的社区或阶层范围内贫困以及导致贫困的相关条件和因素在代际之间延续,使后代重复前代的贫困境遇。
从我国贫困人口来看,代际贫困传递现象不断下降和减少,但贫困的“代际传递”现象在贫困山区仍然存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针对贫困代际传递现象做出指示,在2015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说,“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李克强总理也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调研提出,“以更大决心向贫困宣战,不让贫困代代相传”。
我国贫困“代际传递”主要特点是什么?
我们对1993年―2011年中7年我国贫困“代际传递”影响因素分析后发现有如下主要特点:
第一、在影响代际传递的教育、健康和迁移三类指标与家庭人均纯收入相关系数都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其中,教育相关系数为0.621―0.690,健康相关系数为0.611―0.754,迁移相关系数为6.482―7.394。从显著性上来看,教育正相关性较健康、迁移来说更为显著。说明教育对贫困“代际传递”更强。
第二、中国农村贫困群体代际收入弹性较高,贫困代际传递现象较为严重。1993年―2011年中,中国农村贫困群体的代际收入弹性分别介于0.691至0.778之间,在7年间存在一定的上下波动,均值为0.732。根据代际收入弹性的定义,这意味着父母的总收入每上升1%,子女的收入平均上升0.732%。这一数值远高于发达国家以及中国的城乡代际收入弹性平均值,因此比起这些国家和地区来说,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代际收入流动性更差,子女的收入受父母收入的影响更大,父辈的贫困境况更容易为子辈所继承,导致严重的贫困代际传递现象。
第三、在人力资本影响贫困代际传递的具体路径当中,教育的贡献最大、健康次之、迁移最末,且教育和迁移的贡献随时间增大,健康的贡献随时间减小。从实证结果来看,1993年―2011年7次调研结果显示,中国农村贫困群体代际收入传递路径中教育的贡献率为0..165478,健康的贡献率为0..032499,迁移的贡献率为0..000330。教育和迁移的贡献率在不断提升,健康的贡献率则在不断减少,从现有数据来看,迁移所占贡献份额极小,这是由于本文所整理出的样本库中绝大部分贫困人口都是从事收入最低一级的职业,如农民、服务从业人员、工人等等,从事高收入职业的贫困人口过少以致难以对贫困代际传递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
如何进一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我们认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是提升农村贫困人口人力资本水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大有利于提升农村贫困人口人力资本能力:
构建更加有利于贫困地区教育培训优先和倾斜政策是关键。国家要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政府投资,积极引导民间与社会资金参与教育事业,缓和城乡教育失衡状况。调整贫困地区农村地区办学结构,优化人口教育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援助力度。
提高贫困地区卫生医疗公共服务能力是提升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支撑。不断消除和降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影响,提升贫困人口健康水平。一方面国家要增加政府对贫困地区农村公共卫生保健支出,提高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卫生和生活条件。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卫生条件较城市来说更为恶劣,加大对农村卫生公共品的供给,解决农村贫困地区饮用水安全问题、农村卫生等问题,能够有效提高农村贫困居民的健康水平。
推进贫困地区农村户籍制度改革力度,不断降低贫困地区农村贫困人口流动成本,形成良性的人口转移和劳动力转移。一方面,要统一城市居民与农民工的身份,缩小由户籍制度所带来的利益差距,减少农村贫困人口流动所产生的高昂成本;另一方面,要加大更加有利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力度,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投入规模,扩大农村低保、养老保险、新农合等保障制度的覆盖人群,并在国家财力能够承担的范围内,提高针对贫困人口的补助标准。
(王艾敏,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张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中心主任)
和“易地搬迁”:
中国扶贫开发取得成效的重要方面就在于不断探索扶贫开发新模式,“雨露计划”和“易地搬迁”就是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实践探索的重要品牌。
“雨露计划”的功效就在于,它以职业教育、创业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手段,最终达到促进提高贫困地区劳动力素质、增加贫困农民收入的目的。“雨露计划”作为一项针对农村贫困群体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是提高群众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科技文化素质,增加贫困人口经济收入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
“雨露计划”自2004年全面启动以来,让众多农村贫困劳动力接受了相关培训,支持其参加职业技能、创业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实现了这些农村贫困劳动力家庭脱贫的目标,有效地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的发生,有力地支持扶贫开发事业的发展。
有四大重要功效:
第一,“易地搬迁”是我国消除区域性贫困和改善生态环境而采取的重要战略行动,改变和缓解了生态区位差,生态环境脆弱特殊条件下区域贫困问题突出的矛盾。不仅实现了生态环境的保护,也达到了贫困人口脱贫目的,使贫困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生态问题与生存问题的矛盾得以化解。因此,“易地搬迁”符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以人为本的表现。
第二,探索出不同的“易地搬迁”扶贫模式。例如,根据我国过去10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我国生态移民存在多种安置模式,如依托调整土地安置、依托产业结构调整安置、依托城镇集中安置、依托旅游资源开发安置等,努力实现其生产生活方式转型,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第三,通过“易地搬迁”,改变了家庭代际贫困循环往复旧有体系,进入有利于生存发展的新环境,为贫困家庭新一代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提升提供了一定条件。
第四,从“易地搬迁”的扶贫脱贫实际效果来看,“易地搬迁”贫困家庭的整体收入有显著提高,由于搬迁安置地方相对来说交通便利程度大大改善,信息比以前通畅,从而为搬迁家庭从事非农就业提供了条件。
本网申明:转载本网站的信息,务请注明来源。本网转载的其他媒体信息,旨在信息共享,
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如不同意转载,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
┊┊ ┊┊┊
Copy right 2015 www.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四川扶贫和移民工作局 承办:省移民安置规划中心 四川扶贫与移民网技术支持:成都博州科技有限公司 在线QQ: 网站QQ群:
为了获得更好的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推荐使用360、Firefox、Sogou)登陆本站点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寒门难出贵子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出路在哪里?
  评论员 马尚田
  老马价值观,有腔调的财经杂谈。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在医学上,这叫遗传;在经济学上,却是让人沉重的“贫困代际传递”现象。
  《中国青年报》最近采访国家级贫困县,贵州省最北部的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报道说,在道真县,很多靠读书走出大山的年轻人又回来了,因为高失业率。
  按照社科院新近发布的报告,从毕业生的城乡来源角度分析,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毕业生成为就业最为困难群体,失业率高达30.5%。
  在道真,当地老百姓有一句俗话: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读书,在道真人看来,是摆脱贫穷的最好通道,然而现实是这条路越走越难。
  什么是“贫困代际传递”?这是美国经济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概念。是指贫困以及导致贫困的相关条件和因素,在家庭内部由父母传递给子女,使子女在成年后重复父母的境遇。简单来说,有一种贫困会被复制,代代相传。
  2015年年初,《人民日报》刊文指出,在中国已经发生了贫困的代际传递:“贫富差距已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形成了阶层和代际转移,一些贫者正从暂时贫困走向长期贫困和跨代贫穷。如果不想办法改变这一情况,贫富差距便会趋向稳定化和制度化,成为一种很难改变的社会结构,社会阶层流动通道也将被严重堵塞。 ”
  这一现象,当然并非中国独有。在节目中,我曾提到一个很著名的记录片《人生七年》,英国BBC跟拍了14个孩子49年,每七年记录一次,从7岁开始,一直到56岁。几十年过去,他们发现,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可见,在英国社会阶级是很难逾越的。有人也称这种现象,叫“阶层固化”。这固化现象,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病情一点不比英国轻。
  和“贫困的代际传递”相对的,某些父母“直接通过关系和权力决定子女的就业”, 这也是“代际传递效益”。这种富贵的世袭性,对贫困学子就业造成很大不公。有些贫困学子不是说吗?“不怕苦,不怕累,就怕没机会。”
  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毕业生就业”课题组调查发现,家庭背景越好,毕业时的工作落实率和起薪额越高,这说明,不同阶层子女受高等教育之后的结果也不均等。一些家长们甚至可以“直接通过关系和权力决定子女的就业”。
  如果贫富这样“代际传递”下去,从经济学上,将会降低的是整个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有的,人生太艰难,失去斗志;有的,来得太容易,不思进取。
  中央关于阻断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早有指示。比如深改组强调“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没错,阻断贫困代代相传的出路首先应该是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和就业公平是息息相关的。我们不能只看到农村大学生就业的比例低,还要看到农村学生上大学的比例也实在不高。相关数据显示,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城乡大学生的比例分别是82.3%和17.7%。农村孩子在大学生源中的比例在明显下降,与上个世纪80年代相比几乎下降了近一半。
  至于就业公平问题,的确,某些人靠家世背景赢得了入场机会。这要分两个层面看,财富、教育背景甚至某些人际关系决定的“代际传递效益”,毕竟属于这个家庭的父母所私有,进行的是基本对等的市场资源交换;而权力决定的“代际传递效益”,可能滥用的是公共资源,靠权力寻租为儿女铺路,这就未免犯了忌讳了。
  寒门子弟要改变命运,还有一个出路,在于改变观念。这世界,贫穷不可怕,最怕的是受害者思维。就业不顺利,怨天尤人于事无补,我们也不妨冷静地想一想,你输给同学,也许并非全是输给“同学的爸爸”。也许你的同学比你眼界更宽,见识比你更广,交际能力比你更强。所以,在就业之初,表现比你更出色一点,占了先手。
  不要紧,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长跑,开始这几百米,不管什么原因咱们落后了,不抱怨,也别气馁。比如,二十年前的马云,处境不会比咱们好多少。但是,他没有服输。既然没机会,那就自己创造机会好了。
  人生啊,三贫三富过到老,二十年后会怎样,谁笑到最后还不一定。加油!
编辑:张乔
关键词:老马价值观;贫困;代际传递
这家企业如今415岁了,比同仁堂还要老69岁,比外国最早的制药企业德国默克还要早68年,是一家拥有吉尼斯世界记录的“最古老的正在运营的制药厂”,全球公认的最长寿药厂。不兜圈子了,这就是长寿不倒翁“陈李济”。
最新公布的《2015全球财富报告》显示,全球个人财富首次突破100万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715亿元)大关,全球跻身中产阶级的人口首次超过10亿。
国庆期间,在某饭店,有王先生点了盘8元瓜子边嗑边等。谁知轮到王先生就餐时,店员却要他先交6万,原来这家店的瓜子不是8元一盘,而是8元一个。后面排队买单的李先生当场休克,手里紧紧握着小票:米饭 3元!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寒门难出贵子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出路在哪里?
老马价值观,有腔调的财经杂谈。“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在医学上,这叫遗传;在经济学上,却是让人沉重的“贫困代际传递”现象。《中国青年报》最近采访国家级贫困县,贵州省最北部的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报道说,在道真县,很多靠读书走出大山的年轻人又回来了,因为高失业率。按照社科院新近发布的报告,从毕业生的城乡来源角度分析,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毕业生成为就业最为困难群体,失业率高达30.5%。在道真,当地老百姓有一句俗话: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读书,在道真人看来,是摆脱贫穷的最好通道,然而现实是这条路越走越难。什么是“贫困代际传递”?这是美国经济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概念。是指贫困以及导致贫困的相关条件和因素,在家庭内部由父母传递给子女,使子女在成年后重复父母的境遇。简单来说,有一种贫困会被复制,代代相传。2015年年初,《人民日报》刊文指出,在中国已经发生了贫困的代际传递:“贫富差距已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形成了阶层和代际转移,一些贫者正从暂时贫困走向长期贫困和跨代贫穷。如果不想办法改变这一情况,贫富差距便会趋向稳定化和制度化,成为一种很难改变的社会结构,社会阶层流动通道也将被严重堵塞。 ”这一现象,当然并非中国独有。在节目中,我曾提到一个很著名的记录片《人生七年》,英国BBC跟拍了14个孩子49年,每七年记录一次,从7岁开始,一直到56岁。几十年过去,他们发现,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可见,在英国社会阶级是很难逾越的。有人也称这种现象,叫“阶层固化”。这固化现象,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病情一点不比英国轻。和“贫困的代际传递”相对的,某些父母“直接通过关系和权力决定子女的就业”, 这也是“代际传递效益”。这种富贵的世袭性,对贫困学子就业造成很大不公。有些贫困学子不是说吗?“不怕苦,不怕累,就怕没机会。”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毕业生就业”课题组调查发现,家庭背景越好,毕业时的工作落实率和起薪额越高,这说明,不同阶层子女受高等教育之后的结果也不均等。一些家长们甚至可以“直接通过关系和权力决定子女的就业”。如果贫富这样“代际传递”下去,从经济学上,将会降低的是整个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有的,人生太艰难,失去斗志;有的,来得太容易,不思进取。中央关于阻断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早有指示。比如深改组强调“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没错,阻断贫困代代相传的出路首先应该是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和就业公平是息息相关的。我们不能只看到农村大学生就业的比例低,还要看到农村学生上大学的比例也实在不高。相关数据显示,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城乡大学生的比例分别是82.3%和17.7%。农村孩子在大学生源中的比例在明显下降,与上个世纪80年代相比几乎下降了近一半。至于就业公平问题,的确,某些人靠家世背景赢得了入场机会。这要分两个层面看,财富、教育背景甚至某些人际关系决定的“代际传递效益”,毕竟属于这个家庭的父母所私有,进行的是基本对等的市场资源交换;而权力决定的“代际传递效益”,可能滥用的是公共资源,靠权力寻租为儿女铺路,这就未免犯了忌讳了。寒门子弟要改变命运,还有一个出路,在于改变观念。这世界,贫穷不可怕,最怕的是受害者思维。就业不顺利,怨天尤人于事无补,我们也不妨冷静地想一想,你输给同学,也许并非全是输给“同学的爸爸”。也许你的同学比你眼界更宽,见识比你更广,交际能力比你更强。所以,在就业之初,表现比你更出色一点,占了先手。不要紧,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长跑,开始这几百米,不管什么原因咱们落后了,不抱怨,也别气馁。比如,二十年前的马云,处境不会比咱们好多少。但是,他没有服输。既然没机会,那就自己创造机会好了。人生啊,三贫三富过到老,二十年后会怎样,谁笑到最后还不一定。加油!原标题:寒门难出贵子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出路在哪里?
[责任编辑:]
48小时频道点击排行&&&新闻热线:021-
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
&nbsp&nbsp&nbsp&nbsp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指出,“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为扶贫攻坚“五个一批”工程之一。“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全社会非常重视教育,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也非常大。然而对于一些贫困家庭来说,教育支出仍然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大多数贫困家庭只能勉强供孩子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孩子年纪轻轻便出来打工,一没学历,二没技能,造成一种“放羊、娶媳妇、生娃、放羊、娶媳妇……”贫困代际传递的恶性循环。而教育扶贫,就是阻断这种代际传递的关键措施。&nbsp&nbsp&nbsp&nbsp西藏作为全国唯一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程度深、人居环境差、人均受教育水平低。习近平总书记非常挂念西藏的教育问题,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指出,“改变藏区的面貌,根本是要靠教育,这是关系民生与民心的千秋大业”。西藏的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在农牧区,广大农牧民群众普遍存在着“打工没技术,创业没思路,务农没出路”的状况,如何改变这一状况?自治区党委、政府给出了答案。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十三五”期间,自治区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深入推进教育扶贫。&nbsp&nbsp&nbsp&nbsp自治区主席洛桑江村表示,我区教育扶贫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着力。一是加快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重点发展义务教育,合理布局中小学校,优先安排易地扶贫搬迁学校建设。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确保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坚持双语教育贯穿始终,坚定不移地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农牧区、向贫困地区倾斜,让贫困地区孩子接受公平和有质量的教育。二是健全完善资助政策。进一步建立健全各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继续实行教育“三包”和助学金补助政策,对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子女高等教育阶段实行免除学杂费、住宿费,补助生活费政策。继续实施中职教育免除学杂费、补助生活费政策,对于在区外就读的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由所在学校按国家规定免学费和给予国家助学金的基础上,自治区落实交通补助。同时要解决好在民办高职就学的农牧民子女相关费用的补贴政策。三是提升贫困学生就业率。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积极帮助贫困大学生到区外就业、到基层工作、到社会创业。建立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长效机制,准确掌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农村生源毕业生的具体情况,实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开展精准帮扶,实施好“高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将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全部纳入职业教育或职业技能培训,确保他们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实现依靠技能脱贫。&nbsp&nbsp&nbsp&nbsp教育扶贫是长远的、可持续的、根本性的扶贫,一个人只有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通过自己的学识和努力找到一份好工作,才能解决一个家庭的贫困问题,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真正地迈入小康社会。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
日 20:08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nbsp&nbsp&nbsp&nbsp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指出,“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为扶贫攻坚“五个一批”工程之一。“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全社会非常重视教育,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也非常大。然而对于一些贫困家庭来说,教育支出仍然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大多数贫困家庭只能勉强供孩子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孩子年纪轻轻便出来打工,一没学历,二没技能,造成一种“放羊、娶媳妇、生娃、放羊、娶媳妇……”贫困代际传递的恶性循环。而教育扶贫,就是阻断这种代际传递的关键措施。&nbsp&nbsp&nbsp&nbsp西藏作为全国唯一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程度深、人居环境差、人均受教育水平低。习近平总书记非常挂念西藏的教育问题,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指出,“改变藏区的面貌,根本是要靠教育,这是关系民生与民心的千秋大业”。西藏的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在农牧区,广大农牧民群众普遍存在着“打工没技术,创业没思路,务农没出路”的状况,如何改变这一状况?自治区党委、政府给出了答案。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十三五”期间,自治区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深入推进教育扶贫。&nbsp&nbsp&nbsp&nbsp自治区主席洛桑江村表示,我区教育扶贫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着力。一是加快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重点发展义务教育,合理布局中小学校,优先安排易地扶贫搬迁学校建设。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确保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坚持双语教育贯穿始终,坚定不移地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农牧区、向贫困地区倾斜,让贫困地区孩子接受公平和有质量的教育。二是健全完善资助政策。进一步建立健全各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继续实行教育“三包”和助学金补助政策,对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子女高等教育阶段实行免除学杂费、住宿费,补助生活费政策。继续实施中职教育免除学杂费、补助生活费政策,对于在区外就读的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由所在学校按国家规定免学费和给予国家助学金的基础上,自治区落实交通补助。同时要解决好在民办高职就学的农牧民子女相关费用的补贴政策。三是提升贫困学生就业率。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积极帮助贫困大学生到区外就业、到基层工作、到社会创业。建立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长效机制,准确掌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农村生源毕业生的具体情况,实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开展精准帮扶,实施好“高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将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全部纳入职业教育或职业技能培训,确保他们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实现依靠技能脱贫。&nbsp&nbsp&nbsp&nbsp教育扶贫是长远的、可持续的、根本性的扶贫,一个人只有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通过自己的学识和努力找到一份好工作,才能解决一个家庭的贫困问题,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真正地迈入小康社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代际贫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