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隐居生活修士,生活如何?我想感受一下

我的隐居生活(1)——谈谈中国的隐居文化
隐居,它讲究的是沉静无为。自古以来,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或命运坎坷,或看破红尘,于是放丧生俗,进山或归田,开始了隐居的生活。这是一种中国的文化。
先不说远的,就谈谈我们熟悉的金庸小说,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金庸先生,其笔下15部小说,就有9部小说的主人公,最终归隐。《神雕侠侣》的杨过厌倦了江湖纷争、不屑于世俗礼法,带着小龙女重返“活死人墓”;《鹿鼎记》的韦小宝在忠义不能两全之际,脚底抹油溜之大吉,携家人(母亲及七妻三子)到云南大理隐居;而《笑傲江湖》的令狐冲与任盈盈也是急流勇退,辞去掌门教主之位,开始忘情山水之旅……
当然,归隐是一种精神境界,境界则有高下之分:豪杰草民躲灾避祸,或藏身于山野、或隐蔽于深宅,此为“功利之归隐”;士大夫说“冥心试观化,世故如丝棼”,厌倦了世事的纷扰,本着“惹不起,咱还躲不起么?”的心态归隐,视为“形势之归隐”;如陶渊明、严光不谙世事、不堪世扰,天性疏狂散淡、飞扬洒脱,归隐则为命运注定的归宿。性格使然,我们说这是“性情之归隐”。但如徐霞客、梭罗这般,不论身在何处,都得以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以真性情得大自在者,为“心之归隐”。
在我国古代,道家的隐逸思想就一直延绵数千年,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庄子。冯友兰先生认为,“道家者盖出于隐者”。《庄子》与儒家从社会仁义的基本立场出发不同,它一直强调“重生”、“贵生”的生命个体意义,注重高度自主、自由的精神生存状态。
其实,隐居者也分为多种,有完全归隐者,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归隐,一生甘愿隐居生活,如元代的吴镇,如果官方如何请愿也不愿意出来做官;也有仕而后隐者,他们当过官,因为对官场不满而解冠归去,这其中名气最大的是陶渊明;也有真隐而仕者,此类隐士在隐居时基本上都是真隐,但当时机来临时就出山,没有时机就隐下去,最为大家熟知的是被“三顾茅庐”的诸葛亮。
换个念头来思考,隐居应该是人类的奢侈品。月白风清,闲取一瓢浊酒,再有梨花或者桃花或杏花,值着暮春时节,花树下残花漂荡,清风阵阵,明月朗朗,喝的酩酊大年夜醉,不觉寒暑,不知岁数。或醉卧,或斜躺,醉眼微睁花树下,衣襟半被落花埋。云云奢侈的神仙式生计只有隐居者才华享有,忙碌在凡间的人是弗成能有那样一种恬静沉着沉静的心态。
所以,隐居的是一种心态,一种把天下看淡,把人生看淡的心态。而归隐这种生活,归根到底是对于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自我的一种回归。或恐惧、或淡漠、或淡泊、或执着……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真正的隐居生活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