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特 好学 好混嘛? 路理论会不会很难考走。

如果冠军真是储镒恬,她会一炮而红吗?以后走职业模特路线,上T台。还是走明星路线混综艺,刷脸,拍戏?【天使之路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534贴子:
如果冠军真是储镒恬,她会一炮而红吗?以后走职业模特路线,上T收藏
如果冠军真是储镒恬,她会一炮而红吗?以后走职业模特路线,上T台。还是走明星路线混综艺,刷脸,拍戏?
承办方:丽江市体育局 丽江斐瑞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她现在已经是职业模特了吧,有经济公司了,上维秘肯定会知名度大增,以后会有很多秀可以走
那我就吃狗粮
难说。参考陈瑜…虽然维秘今年确定上秀了今年时装周仍然糊的一塌糊涂(对比别的国模)…
难说吧,参考前面那位选秀上的结果不是很好的情况,而且她自己也只能说还是个小白吧相比其他部分参赛者,也许她是里面最符合VS的,但是四大和杂志之类的,蓝血之类,她这个脸和实力就有点难,要说这个比赛最后能在四大之类取得好成绩的,可能只有吴月,张彤,袁博超吧,王艺平面好,但是能不能上vogue之类的不好说哦,脸不够袁博超吧,其它的年龄大了,再就是没有那么强的能力吧,最多国内混混,国际上可能hot list都难,萎靡不是蓝血,高端的品牌不一定看的上,杜鹃那才叫真厉害
还得看她自己努不努力,毕竟她优势是有的,年龄小发展更广阔,身材也好,还有经纪公司的公关能力也很重要
连超模最基本的四大时装周都没走怎么可能算正儿八经模特,即使拿了冠军国内大刊封面都捞不到,就是一个综艺节目而已,别想太多
顶着维密走秀的头衔可以在国内走不少穴赚钱啦。名气有了钱就有,最后嫁个有钱老公完事
身材好但脸不行,最终还得能把名气转成代言才能持续做模特,她这种不中不西的定位长远看很尴尬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题目。(18...”习题详情
15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2.0%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题目。(18分)“娱乐圈”低龄化的隐忧崔孟金从模特走台到婚庆主持,从影视拍摄到电视选秀,越来越多的幼稚面孔出现在大众娱乐的领域。带着孩子走进“娱乐圈”,已成为许多家长趋之若鹜的选择。3岁练舞蹈、4岁学钢琴、 5岁练书法、6岁画国画的孩子比比皆是,“小明星”们正在被全力打造出来。看看舞台上的这些孩子们吧——“小模特”浓妆艳抹扭腰摆胯;“小婚礼司仪”煽情搞笑大谈情爱;“小歌手”劲歌热舞高唱情歌……他们的脸上少了些许天真,多了几分成熟;少了些许稚趣,多了几分老成。  很难说这些家长将孩子打造成“童星”的初衷,为名?为利?还只是为了赶潮流跟形势或是让孩子见世面开眼界?难道家长们真的将张爱玲那句“成名要趁早”当成了培养孩子的座右铭?打造“娱乐明星”并非易事,走“娱乐明星”这条路也未必是对孩子的最好选择,而让几岁、十几岁的孩子混迹复杂喧嚣的“娱乐圈”,对他们今后成长利弊得失真的很难说。  成为“童星”绝非易事。如果孩子不具备某一方面的天赋而硬要他去学习,那只能是拔苗助长,不但很难使孩子在这方面有所成就,还会使他们因巨大的压力而产生自卑的心理甚至厌学的情绪。如果孩子对某艺术领域怀有强烈的兴趣爱好,并具备先天学习优势,要想学有所成,仍需要后天扎实系统的训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艺术学习尤其如此。“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那些急着让孩子上电视屏幕的热心家长们,真正能够静下心来了解孩子的特点和意愿,真正有耐心、有能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宁静的艺术学习环境的究竟有几人 ?  为了成名成星这样一件概率极小的事情,把孩子抛进“名利场”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古有方仲永“天才沦为平庸”的先例,今有因成功主演《小鬼当家》中的“凯文”而一跃成为美国历史上最耀眼的童星的麦考利o卡尔金的烟消陨落。鲜花和掌声往往成为“童星”成长中的陷阱。而那些娱乐圈的“常青树”多是在成年后方涉足此行业的,他们一般都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既能在台前又能做幕后,涉足娱乐圈是他们在对自身兴趣优长的客观审视、才能智慧的正确评估和对未来人生道路的合理规划下,做出的职业抉择。因此,他们的“星光”经久不衰。著名主持人杨澜,在大学毕业加盟《正大综艺》之前,走的是一条中规中矩的求学道路,当年作为央视当红主持人的她又主动选择了全身而退,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传媒学硕士为自己充电,从主持人走向传媒管理并获得了高度的社会认可。杨澜的厚积薄发对那些心急的“童星”父母来说,足以为鉴——即使不成“童星”,也至少能够成为社会良材。  孩子成才道路千万条,但谁也无法保证他们能成“星”成“家”。“星”和“家”的结果不是催出来的,而是酝酿涵养出来的。面对鲜花和掌声,家长们更应认真思考,怎样才能使孩子们健康成长、成才立业。(选自《人民日报》)【小题1】联系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带着孩子走进“娱乐圈”,已成为许多家长趋之若鹜的选择。 &&&& &&&&&&&&&&&&&&&&&&&&&&&&&&&&&&&&&&&&&&&&&&&&&&&&&&&&&&&&&&&&&&&&&&&&&&&&&  (2)杨澜的厚积薄发对那些心急的“童星”父母来说,足以为鉴。&&&&  &&&&&&&&&&&&&&&&&&&&&&&&&&&&&&&&&&&&&&&&&&&&&&&&&&&&&&&&&&&&&&&&&&&&&&&&&【小题2】作者为什么说“打造‘娱乐明星’并非易事,走‘娱乐明星’这条路也未必是对孩子的最好选择”?(4分)&&&&  &&&&&&&&&&&&&&&&&&&&&&&&&&&&&&&&&&&&&&&&&&&&&&&&&&&&&&&&&&&&&&&&&&&&&&&&【小题3】文中作者举方仲永、凯文和杨澜的事例分别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4分)&&&&  &&&&&&&&&&&&&&&&&&&&&&&&&&&&&&&&&&&&&&&&&&&&&&&&&&&&&&&&&&&&&&&&&&&&&&&&&【小题4】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这篇文章语言上的一个特点是表述极为严密,让人无懈可击。请从文中举出这样一个例子,并作简要的分析。(3分)&&&&&&&&&&&&&&&&&&&&&&&&&&&&&&&&&&&&&&&&&&&&&&&&&&&&&&&&&&&&&&&&&&&&&&&&&&&&&&【小题5】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简要的表述出来。(3分)&&&&  &&&&&&&&&&&&&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2)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各2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2-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隆政中学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题目。(18分)“娱乐圈”低龄化的隐忧崔孟金从模特走台到婚庆主持,从影视拍摄到电视选秀,越来越多的幼稚面孔出现在大众娱乐的领域。带着孩子走进“娱乐圈”,已成为许多家长趋之若鹜的选择。...”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题目。(18分)“娱乐圈”低龄化的隐忧崔孟金从模特走台到婚庆主持,从影视拍摄到电视选秀,越来越多的幼稚面孔出现在大众娱乐的领域。带着孩子走进“娱乐圈”,已成为许多家长趋之若...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题目。(18...”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题目。(18分)“娱乐圈”低龄化的隐忧崔孟金从模特走台到婚庆主持,从影视拍摄到电视选秀,越来越多的幼稚面孔出现在大众娱乐的领域。带着孩子走进“娱乐圈”,已成为许多家长趋之若鹜的选择。3岁练舞蹈、4岁学钢琴、 5岁练书法、6岁画国画的孩子比比皆是,“小明星”们正在被全力打造出来。看看舞台上的这些孩子们吧——“小模特”浓妆艳抹扭腰摆胯;“小婚礼司仪”煽情搞笑大谈情爱;“小歌手”劲歌热舞高唱情歌……他们的脸上少了些许天真,多了几分成熟;少了些许稚趣,多了几分老成。  很难说这些家长将孩子打造成“童星”的初衷,为名?为利?还只是为了赶潮流跟形势或是让孩子见世面开眼界?难道家长们真的将张爱玲那句“成名要趁早”当成了培养孩子的座右铭?打造“娱乐明星”并非易事,走“娱乐明星”这条路也未必是对孩子的最好选择,而让几岁、十几岁的孩子混迹复杂喧嚣的“娱乐圈”,对他们今后成长利弊得失真的很难说。  成为“童星”绝非易事。如果孩子不具备某一方面的天赋而硬要他去学习,那只能是拔苗助长,不但很难使孩子在这方面有所成就,还会使他们因巨大的压力而产生自卑的心理甚至厌学的情绪。如果孩子对某艺术领域怀有强烈的兴趣爱好,并具备先天学习优势,要想学有所成,仍需要后天扎实系统的训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艺术学习尤其如此。“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那些急着让孩子上电视屏幕的热心家长们,真正能够静下心来了解孩子的特点和意愿,真正有耐心、有能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宁静的艺术学习环境的究竟有几人 ?  为了成名成星这样一件概率极小的事情,把孩子抛进“名利场”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古有方仲永“天才沦为平庸”的先例,今有因成功主演《小鬼当家》中的“凯文”而一跃成为美国历史上最耀眼的童星的麦考利o卡尔金的烟消陨落。鲜花和掌声往往成为“童星”成长中的陷阱。而那些娱乐圈的“常青树”多是在成年后方涉足此行业的,他们一般都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既能在台前又能做幕后,涉足娱乐圈是他们在对自身兴趣优长的客观审视、才能智慧的正确评估和对未来人生道路的合理规划下,做出的职业抉择。因此,他们的“星光”经久不衰。著名主持人杨澜,在大学毕业加盟《正大综艺》之前,走的是一条中规中矩的求学道路,当年作为央视当红主持人的她又主动选择了全身而退,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传媒学硕士为自己充电,从主持人走向传媒管理并获得了高度的社会认可。杨澜的厚积薄发对那些心急的“童星”父母来说,足以为鉴——即使不成“童星”,也至少能够成为社会良材。  孩子成才道路千万条,但谁也无法保证他们能成“星”成“家”。“星”和“家”的结果不是催出来的,而是酝酿涵养出来的。面对鲜花和掌声,家长们更应认真思考,怎样才能使孩子们健康成长、成才立业。(选自《人民日报》)【小题1】联系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带着孩子走进“娱乐圈”,已成为许多家长趋之若鹜的选择。 ____   (2)杨澜的厚积薄发对那些心急的“童星”父母来说,足以为鉴。____  【小题2】作者为什么说“打造‘娱乐明星’并非易事,走‘娱乐明星’这条路也未必是对孩子的最好选择”?(4分)____  【小题3】文中作者举方仲永、凯文和杨澜的事例分别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4分)____  【小题4】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这篇文章语言上的一个特点是表述极为严密,让人无懈可击。请从文中举出这样一个例子,并作简要的分析。(3分)____【小题5】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简要的表述出来。(3分)____  ”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题目。(18分)“娱乐圈”低龄化的隐忧崔孟金从模特走台到婚庆主持,从影视拍摄到电视选秀,越来越多的幼稚面孔出现在大众娱乐的领域。带着孩子走进“娱乐圈”,已成为许多家长趋之若鹜的选择。3岁练舞蹈、4岁学钢琴、 5岁练书法、6岁画国画的孩子比比皆是,“小明星”们正在被全力打造出来。看看舞台上的这些孩子们吧——“小模特”浓妆艳抹扭腰摆胯;“小婚礼司仪”煽情搞笑大谈情爱;“小歌手”劲歌热舞高唱情歌……他们的脸上少了些许天真,多了几分成熟;少了些许稚趣,多了几分老成。  很难说这些家长将孩子打造成“童星”的初衷,为名?为利?还只是为了赶潮流跟形势或是让孩子见世面开眼界?难道家长们真的将张爱玲那句“成名要趁早”当成了培养孩子的座右铭?打造“娱乐明星”并非易事,走“娱乐明星”这条路也未必是对孩子的最好选择,而让几岁、十几岁的孩子混迹复杂喧嚣的“娱乐圈”,对他们今后成长利弊得失真的很难说。  成为“童星”绝非易事。如果孩子不具备某一方面的天赋而硬要他去学习,那只能是拔苗助长,不但很难使孩子在这方面有所成就,还会使他们因巨大的压力而产生自卑的心理甚至厌学的情绪。如果孩子对某艺术领域怀有强烈的兴趣爱好,并具备先天学习优势,要想学有所成,仍需要后天扎实系统的训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艺术学习尤其如此。“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那些急着让孩子上电视屏幕的热心家长们,真正能够静下心来了解孩子的特点和意愿,真正有耐心、有能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宁静的艺术学习环境的究竟有几人 ?  为了成名成星这样一件概率极小的事情,把孩子抛进“名利场”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古有方仲永“天才沦为平庸”的先例,今有因成功主演《小鬼当家》中的“凯文”而一跃成为美国历史上最耀眼的童星的麦考利o卡尔金的烟消陨落。鲜花和掌声往往成为“童星”成长中的陷阱。而那些娱乐圈的“常青树”多是在成年后方涉足此行业的,他们一般都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既能在台前又能做幕后,涉足娱乐圈是他们在对自身兴趣优长的客观审视、才能智慧的正确评估和对未来人生道路的合理规划下,做出的职业抉择。因此,他们的“星光”经久不衰。著名主持人杨澜,在大学毕业加盟《正大综艺》之前,走的是一条中规中矩的求学道路,当年作为央视当红主持人的她又主动选择了全身而退,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传媒学硕士为自己充电,从主持人走向传媒管理并获得了高度的社会认可。杨澜的厚积薄发对那些心急的“童星”父母来说,足以为鉴——即使不成“童星”,也至少能够成为社会良材。  孩子成才道路千万条,但谁也无法保证他们能成“星”成“家”。“星”和“家”的结果不是催出来的,而是酝酿涵养出来的。面对鲜花和掌声,家长们更应认真思考,怎样才能使孩子们健康成长、成才立业。(选自《人民日报》)【小题1】联系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带着孩子走进“娱乐圈”,已成为许多家长趋之若鹜的选择。 ____   (2)杨澜的厚积薄发对那些心急的“童星”父母来说,足以为鉴。____  【小题2】作者为什么说“打造‘娱乐明星’并非易事,走‘娱乐明星’这条路也未必是对孩子的最好选择”?(4分)____  【小题3】文中作者举方仲永、凯文和杨澜的事例分别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4分)____  【小题4】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这篇文章语言上的一个特点是表述极为严密,让人无懈可击。请从文中举出这样一个例子,并作简要的分析。(3分)____【小题5】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简要的表述出来。(3分)____  ”相似的习题。1976年5月的一天,英国酒商斯蒂文·斯普瑞尔在巴黎下了飞机,随身带着二十来瓶从美国加州找来的葡萄酒。作为巴黎一家著名酒行的老板,同时也是法国葡 萄酒学院L’AcademieduVin的创办人,斯普瑞尔正为自己的事业困扰着。他的生意在下滑,精心推出的红酒也不受人重视。为了博得公众的眼球,他 决定组织一次盲品酒会,让业内的顶级专家从他推荐的葡萄酒中挑出最优质的。
跨越30年的盲品会
盲品,并不是指评委们都蒙 上了眼睛,而是说,他们对被评选酒的背景并不知晓。所有瓶子都被严严实实地遮了起来,随机排序,只用数字标记。直到所有酒都被评完,统计完分数,才会揭晓 优胜者的真面目。这种品酒方式,被看做葡萄酒界最考验专业度、也最体现公平的,因为所有影响判断的外界因素(产地、酒庄、年份、价格等)都摒除了,只靠酒 激发的观感来打出分数。
尽管自己卖的都是法国酒,但为了显示评选的公正和衬托法国酒的优质,斯普瑞尔特地前往新兴的葡萄酒产地美国加州, 挑了一些不错的酒带来参与评选。那时候,美国葡萄酒业刚从二战后复苏过来,在老牌产酒国眼中,它只是“追在法国人后面跑的乡下孩子”,而与它们比拼的法国 酒,全都来自法国的头等名庄。
因此,在斯普瑞尔和评委们看来,比赛结果是没有什么悬念的。评委组聚集了法国葡萄酒界的翘楚,包括法国列级 酒庄协会会长、AOC的总监、《葡萄酒评论》的主编、巴黎几家著名餐厅的老板和侍酒师等。他们矜持而挑剔地审视着面前的一排酒杯,端起来观色、闻香、吸入 口中打两转,再“噗”地往银亮的吐酒桶里一吐,接着往本子上打分数。“酒体丰满,但过于浓郁”“余味不错”“这种酒肯定不是法国产的”……随着一连串评语 的落定,评选到了尾声。
将分数统计再平均后,斯普瑞尔微笑着揭晓了所有酒瓶的名字,结果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在红葡萄酒的评比中,得分最 高的是美国鹿跃酒庄(Stag’sLeap WineCellars)1973年的赤霞珠,法国木桐酒庄、玫瑰山酒庄和奥比昂酒庄1970年的红酒都被它 挤在了身后;白葡萄酒的冠军同样来自加州,是蒙特雷纳酒庄(ChateauMontelena)1973年的莎当妮,而且前五名中法国酒庄仅占了两个位 子。
当时唯一在场的记者,是来自美国《时代周刊》的乔治·塔伯。他的消息一发表,就像在全世界葡萄酒圈子中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法国名庄 的葡萄酒,居然在法国领土和法国专家的评判下,输给了来自新世界的酒?评委们感觉自己受了奇耻大辱,不愿再对结果谈一个字。而斯普瑞尔甚至因为组织了这场 出糗的评选,被禁止参加任何品酒会一年。
2006年,当年参选的这批红酒(因为过了最佳饮用年份,白葡萄酒没有参加,当年的法国专家也无一人愿意再出席)再次被端到盲品台上。盲品在美国酒食艺术中心COPIA和英国最老的酒铺BerryBros. & Rudd同时进行,评委们同样赫赫有名。
法 国人对于当年的落败一直忿忿不平,认为那是一次偶然失误,而且法国酒出众的陈化能力,一定能在30年后击败对手。然而,比赛结果再次让他们失望了,而且是 更失望:包揽前五名的全都是加州红酒,只是第一名变成了利吉蒙特贝罗酒庄(RidgeVineyards Monte Bello) 1971年的赤霞 珠。
廉价酒比名酒更好喝?
法国酒权威地位的倾覆,引发了一个疑问:葡萄酒的好坏,是否真的取决于它的口味?还是说,发挥更大作用的其实是瓶子上的那个标签?
波 尔多大学的教授费德里克·布洛社曾在2001年做过两个实验:首先,他邀请了57位葡萄酒专家品尝两杯酒,先给他们品了一杯白葡萄酒,得到的评语是“清 新”、“偏干”、“有活力”、“带蜂蜜味”。过了一会,他将同一种白葡萄酒加了红色素端上来,专家们却认为这酒“层次丰富”、“辛辣”、“柔顺”。
第 二个实验更捉弄人。布洛社开了一支中等的波尔多红酒,倒进两个不同的瓶子里,一个瓶子原本是装法国名庄的年份酒的,另一个原来则装着平价的餐酒。结果,专 家们都认为第一个瓶子里的酒“香味复杂”、“均衡”、“圆润”、“有松木气息”,而第二瓶里的则“寡淡”、“轻薄”、“余味浅”、“有点欠缺”。
其 实,对葡萄酒的评判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充分调动着人类的各种感官:视觉、嗅觉、味觉,每款酒中的细微差别是很难在几次品尝之内探测出来的。并且,品鉴者 会受到各种外界信息的干扰,比如葡萄的种类和年份,酒庄的历史和位置,酿造者的技术特色,酒的价格,等等。对于专家来说,他们对一款酒了解得越多,就越可 能对其先作出预判,再对自己品尝到的某种感觉做修正。越是高端的酒,越会激发他们全身心投入地去品味,因而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决定一 瓶酒好不好喝的因素更简单:价格。
瑞典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的研究者曾在2008年做过一项调查,发现人们如果不知道价钱的话,从葡萄酒中 得到的享受其实跟酒的价格并不成正比。他们统计了超过6000个盲品测试的结果,发现对于普通人来说,一瓶725美元的木桐酒庄红酒和一瓶35美元的普通 波尔多带来的乐趣是差不多的。只有在受过专业葡萄酒训练的人那儿,价格和等级越高的酒,带来的乐趣越大。
英国赫特福德大学的心理学专家 2011年也做过类似实验:先在超市买了不同品种的葡萄酒,既有5美元一瓶的波尔多,也有50美元一瓶的香槟,然后让578个人盲品,猜猜哪瓶酒更贵。结 果人们猜中的几率只有53%,跟随机猜测的几率是差不多的。单看红酒的话,结果更让人啼笑皆非,61%的人认为一瓶廉价酒比波尔多的名酒更好喝。
加 州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学者做了个更直接的实验。他们告诉实验对象,即将品尝到的是五种等级不同的赤霞珠葡萄酒,价格从5美元到90美元不等,并 把价格都标在了酒瓶上。其实端上来的酒只有三种,其中两种被反复品尝了两次。在品酒的同时,研究者对实验对象的大脑做了核磁共振扫描,并对他们的唾液成分 做了分析。结果发现,当实验对象知道自己正在喝的酒更贵时,他们的左内侧眶额叶皮层(mOFC)和腹内侧前额叶(vmPFC)都更加活跃,这说明他们感受 到的愉悦程度被价钱加强了,不管喝的是不是同一种酒。
也就是说,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专家推荐的好酒可能没什么意义,反正他们也品不出 太大差别,反倒是他们为之掏了多少银子更为关键。因此,要是你想小喝一顿,又不想做冤大头的话,新世界产地物美价廉的葡萄酒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想让你的客 人有更满意的体验的话,你可以考虑把它倒进一个法国名庄的瓶子里,这确实有效。
凡是來過日本的人,都會讚賞日本人的禮貌。筆者的母親是一位典型的具有大國情懷的驕傲的中國人,第一次來日本時,和筆者一起走在日本的大街上,東張西望了一番之後,十分大言不慚地脫口道:「瞧瞧這日本人的長相!整條街上看來看去,只有兩個美女,還是中國的!」
六十歲的母親在表示「鄙視」日本人長相的同時,還王婆自誇地將自己以及自家女兒順便大大地誇了一番。幸虧周圍的日本人聽不懂中文,不然真是情何以堪啊!
雖然母親認為日本人沒有中國人長得美,但還是不得不點頭承認:日本人的禮貌與公德比咱們中國人要美。
例如她走在路上,看到她要過馬路,行駛的車輛會停下來讓她先過,開車的人甚至還會坐在車中的駕駛座位上,朝她微笑著鞠躬示意。
家附近的花店,每天傍晚關門時,一盆盆美麗的鮮花就那麼隨意地在室外擱著,也不會被人順手「牽」走。
當地農民賣蔬菜,只需將蔬菜擺放在路邊,旁邊再放一個裝錢用的紙盒子,寫上「一百日元一份」,人便可以自顧自地走開,到了傍晚只管來收錢就是,不會有人貪便宜拿了蔬菜不給錢,也不會有人因為蔬菜攤無人照看去偷走紙盒子裡的錢。
日本人不懂得什麼叫「面子學」,但他們有與生俱來的「恥文化」,一份「羞恥感」左右著他們的公德情操。
筆者的另一位居住在美國的朋友,也對日本人的禮貌讚不絕口。幾年前朋友獨自到東京旅遊,夜晚回酒店時乘錯電車迷路。
於是比比劃劃地攔住一位日本人問路,那位被問路的日本人,在用日文說明了半天之後,看朋友還是不明白,居然陪著她一起乘電車,一直將朋友送到酒店旁邊的電車站。並目送她走進酒店之後才轉身離去—朋友為此感動得差點翻了天,見到我時對日本的一切種種,無不溢美於言表。
但儘管如此,當他們看到日本電車車廂內,年輕人大大咧咧地坐著,老年人規規矩矩地站著時,還是忍不住心中疑惑:「日本人那麼講禮貌,為什麼在電車裡遇到老年人卻不會讓座?」
禮貌的日本人為什麼不讓座?的確,剛來日本時這個問題也一樣令我困惑。但在日本生活了十多年之後,筆者發現:在日本讓座,並不是個「禮貌問題」,而根本是個「技巧問題」。
例如筆者認識的一位元大學老師A子,年近六十,因為滿頭白髮,目測年齡比實際年齡似乎還要年長一點。
平時A子老師性格蠻開朗的,但有一次卻遇到她在不停地歎氣,不由得問:「A子老師您怎麼啦?遇到什麼不開心的事了?」
結果A子老師答:「她早晨乘電車時,居然有人給她讓座了!」
「唉!難道我已經老到要被人讓座的地步了?」A子老師撫摸著自己的白髮,滿目憂傷地說。
因為被人讓了個座,那一整天A子老師都悶悶不樂,她第一次感覺自己被人提醒:「你老了!」
也許對於A子老師這類人的鬱悶,同文化背景下長大的日本人似乎大都心靈相通,不言亦明。因此,在日本的電車上,像A子老師這樣年齡的人,基本上是無人讓坐的。
但筆者曾在電車上給一位抱著嬰兒的媽媽讓座,結果也依舊不理想:那位抱著孩子的媽媽在連聲道謝之餘,卻怎麼也不肯坐下來,並說她只有二三站就到了,用不著坐。
後來筆者的一位日本朋友告訴我:即使你好心讓坐,但並不意味著別人就必須接受你的好心。有些日本人怕給人「添麻煩」,不願意接受別人的人情,還有些日本人性格好強,不願意成為「被照顧的人」。
因此,在日本的電車上,讓座現象的確比較少。除了日本人的「敬老」意識比較淡漠,沒有攙扶老人、給老人讓座的習慣之外,還因為在高齡化社會的日本,許多 日本人對「年齡之老」有與中國人截然不同的認識。例如筆者認識一位元在麵包房工作的日本太太,每次我去買麵包時,都看到她高舉麵包託盤,在麵包店內健步如 飛,便忍不住誇她「您真是很元氣啊!」。
那日本太太就很驕傲地回答:「我才六十二歲,還年輕得很呢,當然精神好!」
一開始聽到這位日本太太的回答,還覺得這是她的一份樂觀,但仔細想一想就會發現:對於動不動就活到100歲的長壽日本人而言,60歲還真是個年輕得不像話的數字。難怪日本女作家宇野千代在年滿88歲之後,才終於意識到自己已經「步入晚年了」。
所以,對於「不服老」「不願意給人添麻煩」且「不願意被照顧」的一些日本人而言,在乘電車時,對方是否真正需要讓坐,若沒有足夠良好的心靈閱讀技巧,有時的確很難做出判斷。
也所以,在日本讓座時,絕不能像雷鋒叔叔那樣,從座位上激動地跳起來,殷勤地攙扶著對方的手,熱情地說:「老大娘,您請坐」,這會令人悲痛欲絕。
在日本最好的讓座方法是:你可以假裝你馬上要下車,扭頭走到車門,或者乾脆走去另一節車廂,總之你只需一聲不吭地站起來,走開,將座位空出來就好。對方如果需要那個空座位,他或她自然會走過去坐下來。
一位基督徒的日本朋友對我說:「即使你左手做了好事,也不應該讓右手知道。」
我想:類似於「讓座」之類的小事,與其說它是一種禮貌或美德,還不如說它是一種帶有宗教色彩的「心靈技巧」。
原作:唐辛子
图片:美国电影《天伦之旅》
我十八岁离家,今年虚岁三十六,算起来,迄今的人生里,一半时间都在外。这一半的时间里,驱使我不断离家远走的,无非是所谓“学业”和“事业”。父母在人前夸耀儿子时,所依据的也无非是这两点:学业圆满,事业小成。自己回想起来,也觉得这一切理所应当,从未想过另一种可能。可以说,前三十年,父母和我共享了它的荣耀,但是,从现在起,我们要开始分食它的苦果。
今年春节,父母来上海和我们一起过年,那一天,全家人挤在沙发上看小品,欢声笑语之时,老家一个电话打过来:姥爷去世了。我们的欢乐就此结束,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拎着匆忙收拾的行李来到虹桥火车站,四个小时后,我们回到了那个悲伤、破败的北方。一路上,母亲流泪,后悔,如果她不来上海过年,就能看姥爷最后一眼,或许还能救姥爷一命。我一路安慰她,心里却在想:他们来上海过年尚属偶然,我却常年定居在此,有一天,当我的父母老去时,我能侍奉左右吗?我能赶得上最后一眼吗?
牺牲大片乡村和城镇、成就个别大城市的发展路径,造就了今日中国的基本格局,资源极端不平衡,机会极端不均等,迫使广大“不幸”生在欠发达地区的青年人少小离家,一窝蜂地扎堆“北上广”。从正面看,这是社会流动,是资源合理配置,殊不知,隐患早就埋下,代价异常昂贵。当年我兴冲冲离家,眼里只有名校、大都市与锦绣前程,却不知出来混,迟早要还。如今父母年迈,能见到我就是他们最大的福利,见不到我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折磨,我却吝啬得每年只给他们一两次见面机会。这就是代价,该是我们还债的时候了。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农民工身上,几千年来安土重迁,如今却要背井离乡,他们合力主演了三十年的经济神话,却留下了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这时代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此。更可悲的是,我们这些远离故土的人,并未因此获得他们的尊重与谅解——那些“北上广”的当地人,那些一辈子不曾离开父母半步的人,他们嘲笑外地人 “报恩”父母的想法太陈旧,他们视回家过年为陋习,视春运为灾难,他们永远无法理解外地人那颗思乡的心,为何如此迫切?如此不通融?你向他们倾诉,他们一句话就给你顶回来:谁让你来的?你老老实实呆在家乡不就没这些麻烦了吗?
古时父母去世,做官的要告“丁忧”,回乡守孝三年,三年后才可陈请复职,
即使普通百姓,三年内也不得婚娶,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在百日之内操办,叫做“借孝”,据说曾国藩当年守孝挂帅,就是由咸丰皇帝亲自下旨借孝的。放在今天,这样的规矩或许多余得可笑,但是现在,我却越来越觉出它的庄重。胡适的儿子出生时,正值新文化运动,这位新文化的领军人给儿子写了一首诗,“我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顺的儿子”,语出惊人。但说归说,做归做,胡适本人却是极孝顺的儿子,他客居海外时,坚持每天写家书一封,让老母亲时时读到儿子的信息,待到胡适的儿子长大,他也用这标准来要求儿子,全不顾年轻时写的那首诗了。今天,我们的通讯手段无比发达,有谁能做到胡适这样?别说每天一封信,哪怕每天一个短信?
这是一个制度化、结构性地消灭人伦的年代,高铁、网络、中国电信,并没有让亲情更便捷。骨肉被分隔两地,血脉被拉长稀释,年轻人即使有心,也已经无力,在奔走求生的现实重压下,亲情早被挤压得所剩无几。亲子之情,天伦之乐,原本至高无上,任何人无权剥夺,却不料败倒在这坑爹的时代。
网上有人感叹:“这些年,我所有的眼泪都流在春节结束后,父母送我上车离家的时候。”情真意切,却万般无奈。
因为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亲情并未褪化到泯灭,它仍然死守在我们内心的底角,当朋友不可靠、爱人不可靠时,父母几乎是我们最后的情感依托。更何况,千疮百孔的养老体系,让子女们更加放不下心,国家不养老,只能“养儿防老”,儿却远在千里之外。另一个原因在于,这一代的中国父母,把全部心思都寄托在子女身上,他们太疼惜孩子了!要知道,牵挂是相互传染的,是要继承的,父母过分的爱,成为子女不能承受的重,要变本加厉地“返还”给父母。如果中国人的亲子关系也像外国人一样相对独立,我们两代人是不是都可以更洒脱一些?
从父母角度来看,他们也有更多的理由牵挂子女。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后半句是说:如果子女一定要远游,也要有一个明确的、让父母放心的去处。可是,这恰恰是一个“无方”的年代,青年人漂泊异乡,身心无处寄放,不知道哪里才是真正的家。这正是让父母放心不下的地方。很多年,母亲担心我的早餐,怕我早饭没有着落,潦草应付过去,亏了身子,“不怕一顿不吃,就怕十顿不饱”。我常嘲笑她,说她本末倒置,用我的话说,“早餐是世界上最不重要的事情”,我有那么多人生难题、终极困惑你不关心,偏偏要纠结什么早餐。可是,今年,我体会到了她的深意。稳定的、营养均衡的早餐,正是“家”的首要标志,是“有方”的重要前提。对一个母亲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值得担心。
一位海外学子在日志上说:“我十九岁上曾发誓父母去世之时守孝三年,如今我再发一誓,毕业后五年为期,纵弃前程锦绣,亦绝然回家,以全人子之心”。还有人说:“有人问我,为什么上完学不留在大城市要回来工作?我说,因为家里有我的家人。我自认为,工作不是说签了牛逼的企业或者去了牛逼的地方你就牛逼了,工作不过是为了过一个自己喜欢的生活,我不喜欢去贡献自己的青春建设别人的家乡,等到爹娘老死还要赶着飞机回去,还不一定买得到票!”少数人的回归和反抗,让人钦佩,但另一个事实是,大部分人仍被时代裹挟,急惶惶踏上不归路,却忘了其实身后还有另一条退路。
“人生在世,有的成了面子,有的成了里子。”这话放在亲子关系上也成立,对父母来说,我就是他们的“面子”,我自幼学习好,不惹麻烦,上学工作都没让父母操心,现在混迹大上海,娶了上海的漂亮媳妇,在北方的县城,这些足够他们炫耀了。但其实,我不过是一张“面子”,我一点都不实用,我只有观赏价值,基本没有使用价值,父母不要我的钱,我也没能力为他们托关系走后门,我们相隔六省一市、一千公里,每隔一星期或十天我和他们通一个电话,一年回去一到两次,和他们朝夕相处的时间,加起来也就半个月,对他们来说,我越来越只剩下象征意义。我的父母为了省下一块钱的公交车票,甘愿步行几站路去办事,我在上海,一个月打车费上千块,下一次馆子就够他们一个月生活费,我们好像生活在两个世界。
万幸的是,我的父母还有一张“里子”——我的姐姐,她在省城,衣食无忧,她把父母接到身边共同生活,给他们吃穿,带他们看病,陪他们聊天,忍受他们的争吵和絮叨。姐姐可能没有那么多值得吹嘘的头衔,却是一个尽职贴心的“小棉袄”,正因为有这样一个甘愿牺牲的“里子”,才有了我这个逍遥法外的“面子”。但是,我越来越不能原谅自己,尤其当父母六十岁以后,当父母的父母相继离世后,我越发意识到他们的孤独无助。做父母的,哪怕有十个子女,每一个也都是不可替代的,我不该以任何理由推卸责任。
“今生还能和父母见多少次面?既使父母活到100岁,你每年回家见一次,还能见多少次?”这条微博在网上广为流传,每个人都在默算自己的数字,每一个数字都触目惊心。亲情在倒计时,永别似乎近在眼前。
姥爷去世,我和父母踏上北去的高铁,列车长啸,以300公里的时速追赶猝亡的老人,追赶逝去的亲情。此刻,我的父母已成孤儿,他们只剩下我们,而我们已经成人。那一夜,我在手机上悄悄记下:平生第一次,我发现了比生命、爱情、正义、写作更重要的事情。
(本文载《中国社会工作》)
听话丈夫李安 7年在家”吃软饭”
一个成功男人背后总有一位出色的女人。大导演李安没有例外。在电视上看到林惠嘉,一点也不时髦光鲜,一点也不珠光宝气,不但不像名导演的太太,甚至不像时尚的女博士。荆钗布裙、胼手胝足的普通师奶而已。说话也很普通:”两万元有两万元的生活,200元有200元的生活。”但这个女人,在华裔导演李安在频频拿奖名满天下后,突然被推到了台前。第63届金球奖颁奖当晚,有记者问李安,太太对他挑战奥斯卡反应如何?李安笑说:”她不骂我就好了。”
博士下嫁硕士
“李安还不是导演的时候,我就是我,李安当导演以后,我还是林惠嘉。”
1978年,在一次留学生的聚会上,李安遇见了性格开朗的台湾留学生林惠嘉。聚会后他主动约对方看球赛,对性格腼腆安静的李安也颇有好感的林惠嘉很爽快地答应了。
认识两年之后,李安前往纽约大学学习电影制作。每个礼拜他都要打很长时间电话给林惠嘉,这个习惯一直保持至今。他说,林惠嘉是自己最佳的倾听者,她虽然没有女性特有的娇媚,但声音有一股神奇的抚慰人的力量。心情不好时只要听到她的声音,所有烦恼立刻烟消云散。1983年,恋爱5年之后,李安和林惠嘉在纽约举行了一场中西合璧的婚礼。电影《喜宴》里的很多情景是他当时结婚实况的翻版。婚后两人分隔两地,聚少离多。李安在纽约大学读硕士,林惠嘉在伊利诺斯继续攻读生物学博士学位。可是两人感情非常好,李安每次临走前总是会做好一冰箱丰盛的食物留给妻子,口袋里也总是随身携带着妻子的照片。
七年”吃软饭”
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纽约大学后,李安试图开拓自己的电影事业。但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华人想在美国电影界混谈何容易。李安在美国开始了长达6年的等待,靠身为药物研究员的妻子在外工作,养家糊口。每天在家他除了大量阅读、大量看片、埋头写剧本以外,还包揽了所有的家务,负责买菜做饭带孩子。每到傍晚做完晚饭后,他就和儿子一起兴奋地等待”英勇的猎人妈妈带着猎物回家”。许多亲戚朋友看不过去,对林惠嘉说:”为什么李安不去打工?大部分中国留学生不都为了现实而放弃了自己的兴趣?”李安过意不去,偷偷学电脑准备找工作。可没多久这件事就被林惠嘉发现了,大骂:”学电脑的人那么多,又不差你李安一个!”七年之熬,林惠嘉也曾有过绝望哀痛的时候。打电话向妈妈诉苦,林妈妈劝他们离婚。放下电话,林惠嘉嚎啕大哭,不断谴责自己:我怎么变成这样的女人。然后抹干眼泪, 继续任劳任怨地养家糊口,相夫教子。终于,她等到了丈夫破茧而出的那一天。
听话的好丈夫
在妻子眼里,声名显赫的大导演李安永远是一个听话的好丈夫。李安获得第一个金熊奖时在柏林给太太打电话,她为从睡梦中被吵醒感觉很不爽,怪李安小题大作。拿了奥斯卡小金人后,李安和太太到华人区买菜,有位台湾来的女人对林惠嘉说:”你命真好,先生现在还有空陪你买菜!”不料当即被林惠嘉抢白:”你有没有搞错呀,是我今天特意抽空陪他来买菜的。”
为珍惜两人共处的时间,现在林惠嘉尽可能自己开车去接丈夫。在车上,大导演会像个孩子般忙不迭地、絮絮叨叨地对老婆述说外面的一切。然后,听老婆的赞美,也听老婆的教诲。他说,以前穷困时,靠老婆养,现在当导演,在外头耀武扬威,回家做收心操,像是煮煮菜,”求”老婆骂一骂。被老婆修理一下,也好收收心,算是平衡一下。2001年,《卧虎藏龙》没有得到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奖时,有记者问李安的感想,李安就曾幽默地说:”很想快点回家被老婆骂一骂!”
读李安自述《十年一觉电影梦》,李安的太太真是天底下最酷的女人。某天李安得了什么奖给她打电话,把她吵醒,她听了说,知道了,就放下电话接着睡!前阵李安跟太太去法拉盛中国城买菜,遇到中国人跟他太太说:“你太太你真好有福气,李安现在还抽出时间来陪你买菜。”李安太太说:“有没有搞错啊?!是我好不容易抽出时间来陪他买菜!”李安太太从来不耐烦做菜的。李太太是研究科学的女人,其实我应该算熟悉,因为我以前理科生的女同学里有好些也是这种no nonsense的。以前跟我同室对面上铺的一个现在在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系做教授,研究人工智能,就有这感觉。她是康奈尔出来的,先在印第安那大学做过一阵。因为美国大学里理工科的女教授少,老把她推出去做典型人物,参加这个委员会那个委员会,把她烦的要命,根本不领情。她生了小孩子,别人都当大事佩服她事业生活一把抓,她说生孩子有什么了不起啊,再容易不过,猪啊狗啊的不是天天生!她也是我们同学里唯一在美国大学教书的,因为学计算机的太容易去公司挣钱,可她也不为所动,就是喜欢做她的基础科研。还想起以前我们隔壁宿舍一女生,上海女孩,长得挺好看,打扮也随心所欲,时尚而带些怪异,故走在校园里引人注意,追她的净是什么唱歌的啊搞艺术的啊之类的男生,可是她脑子整个一理科脑子,连琼瑶小说翻了翻都说看不懂!所以常常把那帮无聊男生置之门外。她还嫌计算机系的数学不过瘾,本科后考到数学系去做研究生,再遇到陌生男生跟她搭讪她又不爱理的,就说:“我是数学系的研究生哎!”男生根本不信,以为她编着玩的,男人就是这么看不到实质。后来出国时她是申请到John Hopkins去了,现在不知道在哪。她平时也不大做功课的,到了考试就在那里突击,课本上密密麻麻注满天书般的符号。 现在想想我跟这些理科女生交往特简单,没有什么啰里啰嗦的,也许我就是属于那种环境。八百年不联系,但一见到就能回到原来那种状态去,谁也不用装。现在流行同学纪念聚会,因为那种氛围在社会上不容易找到吧!
李安在美国过着很普通移民的生活,心态特别好。《纽约时报》报道他,说他在家就接送孩子上学,家里屋后有一个鸡窝,因为儿子以前养只小鸡死了,后来就弄出更多鸡来了。
除了铁定心思吃女人这碗软饭的,需要女人养的男人都不是一般人。这样的男人多为艺术男。老板和白领男是永远得不到这份“殊荣”的。李安站在奥斯卡最佳导演的领奖台上时,不知有多少国人在唏嘘———男人多唏嘘李安,女人多唏嘘他的太太,因为她曾“养”他6年多。虽然身披纽约大学电影制作硕士光环,他仍长年十分苦闷地“无所事事,不问家计,每天抽烟、看报、喝咖啡、带小孩”,当然,也看“大量片子”
他的太太是生物学博士,靠一人之力养家,其间还为他生下两个孩子。生大儿子时,李太太半夜感觉羊水破了,就独自开着快没油的汽车进了医院。医生问她要不要通知丈夫和亲友,她说不用,院方还以为她是弃妇。二儿子出生时她也赶他走:“你又不能帮忙,又不能生!”
“她的个性很独立,自己能做的事从不麻烦别人。”李安评说道。他说她很Strong———强悍,话里话外透着浓浓的感恩。但这能成为她养他6年的全部理由吗?很多女强人会在暴风骤雨的高速路上自己换轮胎,但她们不养男人,因为觉得不值,更怕养出一条“白眼狼”。除了铁定心思吃女人这碗软饭的,需要女人养的男人都不是一般人。这样的男人多为艺术男。老板和白领男是永远得不到这种“殊荣”的。你说你是一名经营天才?那请将屋角那捆胡萝卜卖出高丽参的价钱呀。是非高下可当场揭晓。而艺术这回事,最是模棱两可吞吞吐吐的,就算你果然有才气,也要有时有运有缘有分 ———不信你看凡o高。
不提凡o高还好些,提起来更没有几个女人敢趟这道浑水了:养他的后果,显然就是穷困潦倒。在凡o高成为“凡o高”之前,有几个女人真正看得懂凡o高? 是的,李安现在成功了,遂有人大大恭喜李太太的伯乐眼光。而其实,她是个以为“柏林影展是个只有华语影片参加”的电影门外汉。我不信她多么懂李安的才干,她不过是:1.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有能力自助并且助人;2.相信他人,相信他人的智商、品行的向上、向善,就像相信自己一样。
她绝不像那些急功近利的世俗女人,做任何事前已经衡量清楚结果,稍有差池便怒目相向,要知道,这个世界上唯一比负债人还要难过的是放债人。但她亦不可能丁点儿不注重结果,她不是铁人更非圣人,冗长劳碌的日月中,倦极的时刻,她怎可能全无怨言?李安坦承,那段日子如今讲来绝对是“韬光养晦”,当时却是“灰头土脸”,他们的婚姻也曾亮起红灯。谢天谢地,在他们的爱情及李太太的耐心、精力消耗殆尽之前,李安出头了。
一位5年来一直被太太辛苦供养的“画家”看了这则佳话,有点儿怅然:“其实最累的人是李安。无论如何这辈子他是不敢有什么风吹草动了,否则还叫人吗?”
如果你是一个妻子,你的丈夫窝在家里六年,只是做做家务,发发呆,做着看似与眼前生活不太相干的梦,你会怎样?近日看传记《十年一觉电影梦李安传》,佩服于李安对电影梦的不懈追求和执著,更感动于他的妻子林惠嘉,她告诉我们如何做一个女人,做一个妻子。还是先来说说他们的故事。有着多年电影梦的李安在美国攻读电影。
学位毕业六年,无戏可拍,只能赋闲在家。平时他就负责煮煮饭,接送小孩上学,分担家事;百无聊赖的时候就看看英文报纸,练练英文。妻子林惠嘉一般从不过问李安的事,有时看着李安从早到晚坐着发呆,她也就顶多问一句:“你到底想干什么嘛,无聊的话就找一个事做,不一定是要赚钱的事情。”并没有喋喋不休的唠叨。就这样,李安在家中窝了六年。
后来,李安终于有了一个拍摄电影《推手》的机会。没有资金,他就把自家的大多数家具搬到片场充当道具,让六岁的儿子担任片中的小演员,妻子林惠嘉经常到片场义务帮忙。六年来,李安第一次开始工作,但是一毛钱也没有赚到。妻子林惠嘉也无所谓。
但是就是这部影片让李安慢慢地接近自己的梦想。随后,《喜宴》《卧虎藏龙》等影片迎来了李安电影史上一个又一个瑰丽的时刻。《卧虎藏龙》获得了奥斯卡多项大奖,但是却没有获得导演奖,李安有点沮丧,惠嘉却说:“已经很不错了嘛,人不能太贪心!”当李安的电影获得威尼斯金狮奖时,他第一个电话打给还在睡梦中的妻子,妻子却说:“难道就没有其他更好的片子了吗?”然后继续睡觉。
后来,很多人都很好奇地问李安:“你的太太是一个怎样的贤内助?”李安说:“其实我太太对我最大的支持就是她独立生活,她没有要求我一定要出去上班,这正是我最需要的,她给了我时间和空间,让我去发挥,去创作,要不是碰到我太太,我可能没有机会去追求我的电影生涯。”
看完这一段故事,你不能不佩服李安的定力和他的太太的定力。李安宁愿六年不工作也不愿意从事与他的梦想相背离的职业暂且不说,他的妻子林惠嘉六年来从不以任何借口要求李安做他不愿意做的事,而是独立承担起养家的担子,这个女人的智慧会给我们很多启迪。一般的女人,面对一个窝在家中六年的丈夫,也许会喋喋不休地埋怨,没完没了地自怨自艾,甚至失去控制地吵闹。但是惠嘉没有,虽然她对李安的将来也有着一份作为妻子的担心,但她知道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并不是拥有多少物质,而是你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她气定神闲,不慌不乱,做着自己的医药研究,担负着养家的责任。每天下班归来,看到家门口等待她的笑眯眯的一大两小的三只脑袋,林惠嘉感到的是一份平静幸福。而她的这份坚持,也终于迎来了爱人事业和家庭生活的新天地。
现在很多女孩子虽然读了大学,受到了高等教育,但是思想还禁锢在旧的俗套中,喜欢安逸,喜欢不劳而获,喜欢不费任何力气得到物质上的满足和爱情上的甜蜜。如果有幸觅得金龟婿,但是如果你不够独立,没有实力,有一天他厌倦了你,你又怎么办呢?如果不幸扎进寻常百姓家,很有可能把手中有可能成为“绩优股”的 “潜力股”扼杀在怨恨和指责中。
20多年以前舒婷的《致橡树》风靡一时,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所以说女人一定要成为一棵独立的女人树,拥有自己成长的空间,自由舒展枝叶,追逐阳光,享受雨露,收获事业的成功和爱情的甜蜜;同时给爱人独立的空间,放手让他放飞自己的梦想,默默地做他翅膀下的风。也许学做李安的妻子,你不一定会有一个像李安那样声名远扬的名人丈夫,但是你一定会得到一个和你心心相映的亲密爱人。
李安大赞太太:没有碰到她就没有现在的我
惠嘉对我最大的支持,就是她自己独立生活。她没有要求我一定要出去上班。当然她赚的还不够用,因为研究员只是微薄的基本薪水,有时双方家里也会变相接济一下。我一直不想让父母操心,我们家从来不谈钱的,但爸妈也会寄钱来给我们救急。
我拍片后,许多人都很好奇我太太是个什么样的贤内助。有一次,一女北美校友会因为她是“李太太”颁发杰出校友奖给她。她对“妻以夫贵”的事情很不以为然,在致辞时就很不上道地一语道破:“我只是不管他,leave him alone。”其实这正是我最需要的,她给了我时间与空间,让我去发挥、去创作。要不是碰到我太太,我可能没有机会追求我的电影生涯。
我和林惠嘉是在大学时,前去世界青少棒冠军赛为台湾“荣工队”当啦啦队加油时认识的。日,我至香槟城伊大报到,不久就和一群留学生开车到芝加哥附近的盖瑞城去看青少棒冠军赛,那年荣工队获胜,我们同车比邻而坐,因而认识。日,我们于相识五周年纪念日结婚。在纽约市政府公证。婚礼派对还蛮特别的,很多《喜宴》里的情景都是我结婚实况的翻版。不过一想起拍《喜宴》时,我给戏里的新娘挑礼服、化妆打扮,我太太都没有经历过这些,我心里就有着罪恶感。两人相爱后,时光变得分外美妙,校园的许多角落都留下了两人相伴的身影。1980年,心怀抱负的李安取得学士学位后,前往纽约大学学习电影制作。繁忙的课程之余,李安都会打长途电话慰问远方的恋人;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华人想在美国电影界混出名堂来,谈何容易。在漫长的郁闷与等待中,李安和林惠嘉结婚,开始了自己生命中长达6年的“家庭妇男”生活。那阵子,他只能靠身为药物研究员的妻子养家糊口。
“蛰居”6年,等来生命里的“电影春天”
当时,林惠嘉在伊利诺攻读完博士学位后,应聘到当地一家小研究室任药物研究员,薪水少得可怜。面对丈夫购买阅读大量的资料、书籍并咸百上千地购买观摩影片的现状,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但这个性格坚韧的女子始终在李安失业问题上给予了他较为自由的空间。
第二年,有家经纪公司约李安谈一部影片,兴奋之下,李安辞别妻子去了外地。当他回来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已经做爸爸了。原来大儿子李涵出生的时候,林惠嘉半夜感觉羊水破了,于是自己开着快没油的汽车到医院生孩子。当医生问她要不要通知丈夫或亲友时,她说不用了,医护人员纷纷小声议论,“她是个弃妇吧?”生产后的第二天,李安搭飞机回到伊利诺。吃惊之下,他质问妻子,“你怎么不通知我?”“你又帮不上什么忙,你又不能帮我生,没必要通知你,你放心地去忙你的事吧。”妻子大度的话让李安既感激又羞愧。”惠嘉,我喜欢你的性格。自信,独立。我爱你!”眼眶湿润的李安频频在妻子的额头上亲吻着。的确,林惠嘉的个性非常独立,自己能做的事从不麻烦别人,她的业务课题总是最先最优秀地完成,导师对她赞叹不已。
“没有人能阻止你靠近自己的梦想。”每当李安郁闷,找不到前进方向的时候,林惠嘉都会轻轻抛出这句话,这也咸了李安在那6年中惟一的心灵寄托。
多年的“蛰居”生活虽然平淡枯燥但也让李安练就了一手做菜的“绝活”,更磨练了他的性情。1990年之前,李安一直处于怀才不遇的境况,不停地到好莱坞碰运气,外人都嘲笑他拍电影的热情是痴人说梦,而妻子林惠嘉始终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着他。6年中,夫妻两人从没到外面吃过饭,即使冬天林惠嘉也不用护肤品。林惠嘉的宽忍、能干,搭配李安的温厚、内敛,她的理性遇上了他的感性,就好像一座天平,为这个家找到了一个最适合的平衡点。
经过6年磨练后,李安的“中国功夫”终成正果。1990年,李安编写的《推手》一举获得优秀剧作奖,奖金高达40万元,之后很快由台湾中央电影公司投资开拍了。时年李安36岁。
那次奖金拿到手后,李安第一时间把它交给了妻子。本以为林惠嘉会去买自己喜欢的衣服和鞋子,谁知她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不已的决定——把钱借给了李安的弟弟。当时李安的弟弟李岗做生意赔了钱,正需要大笔资金渡难关,嫂子的决定仿佛雪中送炭,让李岗多年后仍然心怀感激。
家庭的温情与和谐促发了李安艺术细胞的“裂变”,之后李安乘胜追击,又拍了题材较为敏感的《喜宴》。作品中流露出的不紧不慢,平淡之中透着张力的风格,赢得了众多家庭观众的喜爱。随后,该片不仅获得第三十届台湾金马奖最佳作品、导演、编剧奖以及观众投票最优秀作品奖,而且还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第十六届亚洲人、美洲人国际电影节最佳编辑奖,李安也因此一跃成为世界知名导演。
情色依旧,太太是我成功的“推手”
1999年的一个夏夜,李安在新加坡出席新片发布会,由于影片首映出现了意料之外的好局面,李安赶忙打电话通知妻子这个好消息。“你知道你现在在做什么吗?你正在打扰我休息,我正在哄孩子们入睡,可你的电话妨碍了我的工作!”啪地一声,林惠嘉在那一头挂断了电话。李安先是感到有些莫名其妙,随后感知出妻子今晚可能心情不好。10分钟后,李安再次拨通了电话。”猎人’已经休息了吗?可在千里之外的我还没吃到‘猎物’呢!”在6年的蛰居生活中,李安一直称妻子为猎人,林惠嘉每次晚归都会带回乳鸽、汉堡等食物,李安和孩子们就把之称为猎物。“有了猎人的屋子才会温暖安全,而远离猎人的我必定忍受孤独和饥饿,虽然我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可怎么能和你这位博士相提并论呢?”李安“楚楚可怜”的这番表白,让郁闷中的林惠嘉突然忍俊不已。 “谁让你是我最小的儿子呢!”妻子的破涕为笑让李安一颗心终于落地,同时他也知道的确自己关心妻子太少了。
林惠嘉吃的苦从不让丈夫知道,而李安吃的苦却几度让林惠嘉落泪。2000年末,影片《卧虎藏龙》杀青的时候,李安却由于昼夜操劳脚腱受伤,不得不躺在病床上接受治疗。远在美国的林惠嘉得知消息后,连夜带着两个儿子和华人医生开出的中草药飞往大陆。在安徽黟县的拍摄地,林惠嘉见到了日思夜想的丈夫。病床上的李安很消瘦,表情焦急狂躁,这是他性格中少有的情况。林惠嘉知道影片的后期制作是最关键的时刻,丈夫是担心自己的病拖累进程。 “我带了最好的中草药,一切烦恼很快就会消失的。”“上帝,太好了,见到你我就知道有救了。”
接下来的时段记录了李安的人生辉煌02001年的奥斯卡奖项钟情《卧虎藏龙》,它一下子就拿下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电影音乐、最佳外语片几个奖项,这是过去奥斯卡历史上所没有的,李安也开创了中国第一位导演捧得小金人的先河。
2002年秋天,林惠嘉生日的时候,李安iEZ5在美国家中小休。在一家人吃完李安做的生日宴后,李安微笑着拿着刀叉向家人宣布了他生命中的另一个重要决定——拍一部体裁特异的科幻片。“我能帮你什么忙吗?”每当丈夫告诉她下阶段的进展时,林惠嘉总会这么问。“当然需要,这次你是主角。”李安略带调侃的回答引得妻子哈哈大笑。结婚这么久以来,林惠嘉知道丈夫的生命里只有电影,他连自己研究的细胞的名称也叫不出一个来。然而林惠嘉却像一个忠诚的水手,始终坚守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
日,李安携妻儿来到了美丽的多伦多。在影片首映会上,当林惠嘉看到片尾那两个牛仔为了争取自由献出彼此的生命,并且面前的衣橱中出现两件带血的衬衫时,她忍不住流下了感动的眼泪。这么多年,林惠嘉和李安的事业互不干扰地前进着,她把李安的影片称之为“他的事”,她并没有完整地看过丈夫拍摄的电影。而这次她流泪的镜头,恰恰是李安在全片中最感动自己的镜头。20年的婚姻生活中,俩人的心早已灵犀相通。
面对随后酒会记者的提问,这个曾在李安获得奥斯卡奖并向她打来报喜电话,被她称之为“你吵了我的觉的”酷女人用这样的语言评价自己眼中的丈夫,“我一直认为他那6年的沉淀非常必要,由此历练出他个性中有极具细腻与坚韧的一面。在没有电影拍的日子,或是拍电影太辛苦的日子,他都能一路咬牙支撑过来,真的是勇气可嘉,很伟大1但是在家中,他仍然是那个会烧菜的男人。我对他说,不管你捧了多少个小金人,你还是那个李安,家不是片场,你要完成所有的家务。”妻子用干练幽默的话语,把李安这个集聚中西方美感和美德的男人刻画得呼之欲出。
无限风光奥斯卡
如果用奖项这个硬指标来衡量华人(裔)导演在国际影坛取得的成绩高下,位居榜首的当然非李安莫属。
由美国电影艺术学院正式公布的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各奖项入围名单中,李安执导的《断臂山》获8项提名。影评人无不一片赞誉之声。美国影评专栏作家汤姆 o奥尼尔表示:“想要击败《断臂山》是很困难的,在奥斯卡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部影片得到这么多人认可的先例,李安其实早就该拿到奥斯卡奖了。”
成功秘诀是怕老婆
“我这个人平常时候常会被老婆骂懒、不做事、心不在焉的,不拍片的时候不晓得日子怎么过,拍的时候就很专注。”李安在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语出惊人地自爆:“我怕老婆。”
拍了许多感人的电影,擅长用感情说故事的大导演李安,却表示从来没有追过女孩子也没暗恋过人。结婚23年来,李安从来没和妻子吵过架:“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怕老婆,大概是老婆讲的话常常是对的,如果真的很生气,我通常是不说话,我们从来不吵架。”
6年的时间有多长?等于我们上中学的时间,人生没有几个6年,而李安在不得志的时候,靠的是他老婆的薪水在过日子,而自己做了家庭妇男,听到这个消息就震惊了,李安的老婆说他只懂电影,不适合做别的,就那样全力支持他,无论是当时落魄的李安,还是现在风光的李安,对于他老婆来说,都是一个人,有些人说李安的老婆有个好老公,而李安庆幸的是有个好老婆,有这样的老婆,还有和她吵架的想法吗?
“总结一下李安的灰色简历,我觉得对做科研的也不无教益:
18岁时大学联考失利,数学只得0.67分(当时有倒扣)
注:其父是他就读的台南一中校长,颜面扫尽!
第二年重考,成绩仍然不理想,考上108志愿“国立艺专”(现国立台湾艺术大学)
31岁才拿到纽约大学电影硕士
36岁其处女作《推手》才出炉,但毕竟十年一剑,当时即一鸣惊人
注:在这之前的那段时间李安自嘲是“家庭煮夫”,靠老婆养家糊口
其夫人做postdoc的时候还要靠微薄的工资养活一家老小(包括李安),长达几年…”
李安的成功再次证明一定要选择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但是前提是,你卧薪尝胆的时候,你老婆能像这位李夫人一样么?李导是幸运的,有个好妻子默默地支持着他,最后也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可如果他运气不这么好呢,想想就不由得毛骨悚然。个人的理想和支撑家庭的现实之间,如何选择,it is a problem…
PS:林惠嘉一如红拂女,李安要是失败了,那就不过是和许多平凡的故事一样,永远不会被人知道。并不是每一个甘愿付出一切的女人都能得到收获。
那年,你十八岁,提起简便的行李,毅然投奔住在洛杉矶的表姐,我的心情简直忐忑到极点。你和表姐不过一面之缘,竟然敢迢迢奔赴,我和你爸爸都为你的勇气感到惊异。然而,也确实没法子了!
联考失利,前途茫茫,你说希望我们给你一个机会到外头去闯闯看,我心里虽然害怕,但众里寻他千百度,却也找不出另一条路让你走。
临行的前一晚,哥哥怕久未谋面的表姐不认得你,熬夜为你扫描正、侧面照片,用E—mail寄去,免得你在机场无人认领。从那以后,你用着贫乏的语汇和可笑的英文文法在异邦求学。从表姐家到Home—stay;从语言学校到社区大学,一年三季,每季开学,电话铃响,最怕听到的就是:“我把‘海洋学’放弃掉了!”“我又把‘政治学’放弃掉了!”我当然知道用中文念理化都不及格的你,用英文念海洋学是如何的困难。然而,既然选择,只有硬着头皮往前走。你在美国和学业作困兽之斗,我则徘徊在台北的街头和网络间,一边替你找寻政治学、海洋学的中文译本,一边用频繁且温暖的电子邮件帮你打气,希望你能越挫越勇。然而,期望总是难敌现实。
两年多后的一个中午,例行的问候过后,你忽然在电话那头怯怯地试探:“我实在读不下去了,我可以回家吗?”虽然也觉得放弃可惜,也想鼓励你坚持下去,但听出你声音里的颤抖与不安,我立刻回说:“当然可以!明天就回来吧。”
我感觉到你的心情似乎一下子得到释放,且笑且哭地回道:“哪有那么快!至少得等这学期念完吧!……妈!你真的不介意吗?这样会不会没面子?”
面子?谁的面子?我的?那大可不必顾虑,妈妈的面子不挂在女儿的身上。“只要你自己想好就好!我们只是给你一个机会试试!既然努力试过,就没什么遗憾的。”
“我不是读书的料,我非常感谢爸妈花了这么多钱让我出来,回去后,我会立刻找个工作,您不用担心。”你语带哽咽地说。
我们从来不认为读书是唯一的路,找一份工作赚钱也不是坏事,但是,怕太热心附和,会造成你的心理负担,我没有在这件事上搭腔。
一个月后,你拖着增添好几倍的行李回到台北。夜晚十一点才放下大包小包的行李,你急急上网寻找机会,十二点,你告诉我们明天将去应征工作。次日,由你爸爸陪同去面谈,你得到了平生第一份工作——秘书,真的践履了“立刻”找工作的诺言。任职的公司从事的是移民中介,你到美国学得的英文尚未派上用场,先就瘫在邮寄大批资料上。在职的两星期间,正值盛夏,你常常汗流浃背,小跑步回家寻求父亲的援助,体弱易喘的你,红通通着一张脸,请爸爸用摩托车载运,一人工作,两人投入。两个星期下来,人仰马翻,加上英文仍是困难重重,你才知道进入社会并非易事。于是,辗转历尽辛苦,终于还是决定重返校园。进入外文系就读,是你人生的另一个转折点。仰仗着这些年在海外培养出的勇于讨论的习惯,你大胆地发言,勇敢地表达,参加话剧公演、英语演讲,意外地得到许多的奖励,一个自小学开始便惨淡得无以复加的求学生涯,好似开始逢凶化吉,呈现了崭新的希望。大二结束那年夏天,你从学校飞奔而至,兴奋地用着颤抖的声音告诉我们:“你们一定不相信,我今年学业成绩是全班的第二名,可以拿八千块的奖学金。妈!我不行了!我高兴得快疯掉了!”
当时,我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望着盘坐在另一边的爸爸,两个人的眼眶霎时都红了起来。我可怜的女儿!从国小起,就在课业上不停地受挫,小学时,成绩永远跨不过四十五名的关卡,在我们愁眉不展时,还振振有词地辩称:“我至少还赢过两位同学哪!”
这样的你!一直视读书为畏途,永远寻不到学习的快乐,我们总是陪着你伤心,安慰你:“下回我们努力向四十四名迈进!”中学的毕业典礼上,疼爱你的几位老师深知你的课业成绩不理想,不约而同地安慰我:“这么可爱的孩子,不用担心!条条大路通罗马啦。”当年我苦笑以对,心中惶惶然,不知属于你的罗马在哪里。没料到就在这不提防的午后,竟被告知一直被认定有学习障碍的你,居然在大学里拿了奖学金!
仔细回想,负笈海外的两年多,看似铩羽而归、前功尽弃,其实不然。除了仰仗着长期在英语世界的濡染,你考上了外文系外,在海外凡事自己来的独立精神的培养,使你开始思考将来要过怎样的人生。你有计划地在暑期参加各项进修,陆续学会骑摩托车、开车,受训拿到英语教学种子老师的执照,学会录像带的剪接技巧,加上在高职学习到的信息处理,你迥异昔日傻呵呵的女儿,已经具备了不错的应世能力。前些天,你在和导师的聚会里,跟老师讨教大学毕业后的继续深造问题,你说:“我想跟妈妈一样,在大学里教书。”
虽然事情并不容易,我却为你的志气感到骄傲。说实话,我们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女子就是当年在学校时永远冲不破全班倒数第三名难关的孩子!如果今天你能,有什么样的孩子应该被放弃?
你回国后两年,我们全家人有机会到美国重游旧地。在租来的车子里,你指着窗外,一一介绍你当时的生活,我才知道你经历的是怎样的寂寞!
“那是我常去的百货公司,星期天,不知道要做什么,一个人只好去逛逛。”
我的眼眶蓦地红了起来,你买回的一样一样的小东西,在见证着你浪游无根的寂寥。
“那是我常去的公园,常常有老人在那儿晒太阳,星期天无聊,我有时候就到那儿和他们一起晒太阳。”
天很蓝,太阳在树梢上闪着耀眼的光,听着听着,我的泪静静地顺着双颊流下。不善交际的女儿,在语言熟练的家乡都交友困难,更何况在人生地不熟的异邦。念书之外的漫漫时光,她和佝偻的老人一起在公园里晒太阳、想家乡。
你坚持带我们去你当年常去打牙祭的一家日本拉面店,你指着靠窗的位置告诉我:“这是我常坐的位子。想家的时候,我就来这儿叫一碗拉面,靠着附送的蛋炒饭平息想念妈妈的心,这儿的 waiters都对我很好哪。”
我一口面也咽不下,摩挲着你坐过的桌椅,向店里年轻侍者们深深一鞠躬,感谢他们在异地为你提供让人安心的温暖。
从美国回来后,我才被我当年的孟浪、大胆所惊吓。斗胆将一个不谙世事的幼稚女儿送到千里之外的地方,幸而无灾无难地回返,若是其间你发生了任何的意外,我将要如何地引咎自责且悲痛万分!
幸而平安地回来了!真好!虽说暂时的离巢,成就了一位独立自主的女儿,但是,从我们一起重游旧地归来的那日起,我忽然开始罹患强烈的相思病,你已然回到身边,却才是思念的开始。你一定觉得奇怪,妈妈忽然变得格外缠绵,珍惜和你在一起的每一分钟。啊!做妈妈的心情是复杂得理不清的,我是在设法将那分离两地的九百多个日子一一重寻回来,而且,无论如何再也不肯松手让你独自展翅高飞。
今后,不管晴天或下雨,要找属于你的罗马,爸妈陪你一块儿去。(廖玉蕙)
大妈大爷听说女儿去当了人体模特,脱光膀子围条浴巾,让一群小年轻端详着画,火透脑门,冲进派出所拽了几位,喊一嗓子“有人耍流氓!”就大张旗鼓,前来捉奸——上世纪80年代电视剧里,常有类似剧情,无非表现老一代人的价值观和现代西方艺术水火不容、势不两立。你再怎么说艺术,人家一梗脖子“大姑娘脱了衣服让人画,还不是耍流氓?!”直到21世纪,我亲戚里听说有人要进美院,就互相啧啧啧啧,绘声绘色说些道听途说,好像那地方多男盗女娼……真也不能怪老一辈封闭、西方如何开明。早前,西方人过这一关时天人交战,真也不比中国大爷大妈们舒服。  欧洲人早年,也并不都跟《泰坦尼克号》里的罗丝那样,见了个杰克,就戴项链脱浴巾,让人画不世名作。实际上直到19世纪末,裸模在西方还是敏感话题。首先,裸模是有尊严的,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要求,姑娘要当裸体模特,可以,得把脸遮起来;而且裸体画只许男生学,女孩子万不能涉足;末了,对裸模的态度,绝对是可远观不可亵玩。1886年,宾夕法尼亚艺术学院的托马斯·伊金斯先生动了手,在教室里当着男女同学,把位男裸模遮羞的浴巾揭了——立刻就被学校开除。 这些措施,看似给裸模面子,但裸模限制也多。在外面被全世界指指点点也就罢了,当模特也得有职业操守。比方说,男裸模如果摆着造型,不小心有了男性反应,立刻合同终止、酬金取消、永远剥夺当模特的资格,弄不好警察还会来敲门。到19世纪都工业时代了,情势仍是如此,可以想见往前推算,找个模特画画,得挨多少句“臭流氓”。中世纪时,许多画儿不求形似,而求“体现上帝意志”,所以忽悠几笔,也过得去。但文艺复兴之后,意大利画家们都开始推演人体结构,有钱的就雇模特,没钱的就看雕塑。你可以说啦,名画家哪愁模特,不是有模特倒贴钱求画,比如凡代克给英国国王画像、委拉斯凯兹给西班牙王室画像、布歇给路易王们的情妇画像,都是肥差哪?但这几位也不是天眼通,生来就知道人体结构,也得有个最初的画法儿不是。 有些人是天才,到了不需要模特的地步。比如拉斐尔年纪轻轻,已经不肯画人间的模特了。他画完《该拉特亚》以后,有个官员看傻了,就问他:世上哪里有如许美丽的模特?拉斐尔答说,他并不模仿任何一个具体的模特儿,而是遵循着他心中已有的“某个理念”……但在成为拉斐尔之前,你还是得靠模特,没法凭空来,比如传记家还是会说:拉斐尔别吹牛,你不还有那个小情人兼秘书兼模特玛格丽塔,给你提供素材么?
拉斐尔的《该拉忒亚》,所谓非人间的模特,而是“某个理念“。
世传提香爱找威尼斯的名妓来当模特,比如这幅。
提香钟爱的角度。
也有说老人家活得长又地位高(乔尔乔内就没这么好命),所以和安格尔一样,逮住一个人就死名画。比如《花神》里那位姑娘,一张脸画了两次。
提香的《花神》,依然是这个角度。
与《花神》基本是同一张脸。
然后哄到好哥们尼克罗夫妇,画了《天上的爱与人间的爱》。
《天上的爱与人间的爱》
马奈为了画画,曾经全家总动员,兄弟古斯塔夫·马奈、小舅子费迪南·伦霍夫一起上阵,这二位少爷加一位裸女,就构成了1863年震惊法国的《草地上的午 餐》。妙在那位裸女的原型,普遍被认为是马奈用惯的模特维多利娜·默朗,可实际上,那姑娘的脸生得像默朗,身段却来自马奈太太苏珊·伦霍夫。
马奈著名的《草地上的午餐》,全家齐上阵。
马奈爱用的另一位模特,是贝尔特·莫里索。这阿姨来头甚大,祖父是伟大的弗拉戈纳尔,跟了柯罗学画儿,后来认识了马奈。画得久了,也就成了自家人。后来嫁了马奈的弟弟欧仁,拿弟媳妇当模特很不地道,所以马奈后面也就没怎么动手。
莫里索的容颜。
阳台上的莫里索。
莫奈家那位卡米耶,19岁上就开始给莫奈当模特。23岁,她嫁了莫奈,五年后开始生起病来。1879年,卡米耶逝世。莫奈为她画了最后一幅像,纪录了她病榻上的样子。
莫奈最著名的画作之一。他太太专门在各类画里撑阳伞。
莫奈故去的妻子。
另一个不朽传说:
1453年——也就是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灭亡了拜占庭帝国;英国和法国的百年战争结束;世界史普遍认为 中世纪到此为止的那一年——西蒙内塔·卡塔尼奥·德·坎狄亚出生在热那亚一个贵族之家。15岁上,她嫁给了来热那亚学商业的佛罗伦萨少爷马可·韦斯普奇。 新郎官有位远房表亲,叫阿美利哥·韦斯普奇。许多年后,这位表亲将横穿大西洋,并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美洲——当然,那是另一个故事了。
在佛罗伦萨的婚礼上,西蒙内塔艳光照人。许多传说都相信,名闻欧洲的伟大家族、佛罗伦萨的实际统治者美蒂奇家族,到此不免折腰。身为佛罗伦萨之王的洛伦 佐·美蒂奇和弟弟朱利亚诺·美蒂奇,齐刷刷瞄上了她。于是,他们将佛罗伦萨能动用的宫殿都敞开,让他们花天酒地的闹婚礼。在这繁华如梦的故事里,年轻的画 家桑德罗·波提切利初次目睹了西蒙内塔的美貌。
1475年,波提切利30岁。因了朱利亚诺·美蒂奇的要求,波提切利获得了给西蒙 内塔画像的机会。依照西蒙内塔的容貌,他完成了雅典娜像,并冠名为《无与伦比》。佛罗伦萨广大人民开了眼,被传说中韦斯普奇夫人的美貌震撼了,从此,西蒙 内塔被公认为佛罗伦萨第一美人。一年后,日,西蒙内塔逝世,时年22岁。佛罗伦萨人民痛彻心肺,数千人送棺到墓,追念美人。可是美人已 逝,马可·韦斯普奇不久续娶,朱利亚诺·美蒂奇两年后过世。到此时,故事也该结束了。
但是,在波提切利的心里,一切从未流逝。
有 人注意到,波提切利此后的绘画,时常出现同一张似曾相识的脸。1485年,去西蒙内塔逝世已经九年。波提切利40岁,完成了传世巨作《维纳斯的诞生》。佛 罗伦萨人走到这张175公分高287公分宽的巨大蛋彩画面前,将看到风神与春神左右拥卫,而维纳斯在爱琴海中诞生,周遭是星辰作衣、鲜花飞舞。但有大批佛 罗伦萨人认定:这就是西蒙内塔的脸。
《维纳斯的诞生》,虽然维纳斯的脖子出了名的比例失调。
虽然许多历史学家——比如费利佩·费尔南德斯·阿梅斯托——竭力争辩,“认为伟大画家就该画最美丽的女人,只是听起来很浪漫而已”,却没法阻止世界继续把 这个话题传扬开去。波提切利成为了早期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后一位大画家。19世纪的观点认为他开启了拉斐尔那一代的视野。《维纳斯的诞生》成为了永恒经典被 传诵。虽然1938年有人认定“波提切利养了个小男生”,但还是有无数人相信,终生未婚的他,把爱与美都倾注到了《维纳斯的诞生》中,维纳斯就是西蒙内 塔。西蒙内塔不再只是佛罗伦萨第一美人,她成了文艺复兴时代第一美人。在这个故事里,西蒙内塔已经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张容颜,是维纳斯,是美本身。
没什么可以永垂不朽。1494年法国入侵佛罗伦萨,美蒂奇家族遭遇厄运;1512年美蒂奇家族重新控制佛罗伦萨,1527年再次被逐,1530年再次回 归,1532年佛罗伦萨成为公国……这些细节,世界现在不会去细究亚平宁半岛那些城邦公国的恩怨,反正那片地方现在叫意大利。只有一张脸一直留了下来。如 果传说是真的,那么1475年,那次面对西蒙内塔的图绘,有一张脸永远的留在了波提切利心里。很多年后,当他们都灰飞烟灭时,这张脸依然出现在画廊、杂志 封面、电脑桌面、招贴画和广告上。许多人甚至忘记了她是维纳斯,更遑论西蒙内塔的名字,只会记得“哎好像就是哪幅名画里那张脸来着”。波提切利至少让这张 脸从此不朽了。
维纳斯的容颜,也就是传说中西蒙内塔的容颜。
之后,波提切利其他画里出现过的类似脸。
波提切利画里的高频率脸。
故事的尾声:
波提切利终身未婚(所以1938年有人指证他养了个小男生的质疑才显得顺理成章),1510年过世,当时距西蒙内塔过世已有34年。他要求将自己葬在万圣节教堂——西蒙内塔也葬在那里——结果如愿以偿。
女人的温暖是一种气质,或许与生俱来,但更多的是岁月的磨砺,这种神秘的”暖气流”是女人获得爱情的催化剂.而女人本该是制造温暖的精灵,弥漫在她们身上的那些情愫,丝丝缕缕,都可以拿出来悦人悦己。
悲悯:在爱情中有悲悯气质的女子,对人性的弱点有着同情的理解与理解的同情,这样的女人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有一股拯救和温暖心灵的力量。-
亲和:女孩子的出身、学历、脸庞,或者尊贵、矜持、冷傲……这些在“美丽学堂”里修来的功夫,已经不是女人提升身价的砝码,过日子的男人钟情的还是有女人味的女人,那就是女人的亲和力。骨子里没有谦逊品质的女人,那是表象的亲和,不仅让人感受不到温暖,还会觉得虚伪。在两性交往细致:没有人相信粗心的女人能把一家人的生活打理得有滋有味。越细致的女人,日子过得越悠然,但这并不等于女人只知自己泡香熏SPA、敷SK=Ⅱ面膜,出门衣着得体,妆容不俗,返过身对男人却总是“工作够不够好、负担够不够少、钱夹够不够饱”的算计。真正细致的女人,把家人活的质量放在心里,她们不仅是解决家庭矛盾的高手,而且谋事周全、眼光长远,在家庭财政计划上,也懂得量入为出,把钱用在刀刃上。让男人有“相知相助”温暖感觉的伴侣当属细致女人。-
包容:在压力当道的当今社会,每个男人都像一匹长途奔腾的马,没有终点,只有长路。当他下班还斜在沙发里不再动弹;当他周末晚上跟同事泡吧;当星期天的早上他死活不肯起来吃早餐;当他酒后轻狂、意乱情迷,或者在压力超负荷的当口犯了天大的错误。女人是否包容的美德,将直接决定夫妻生活的去向。但包容不是忍让,这跟女人的休养有关。女人的包容是一种温暖的凝聚力,会让女人更加自信,让男人懂得责任,让生活更加和谐。-
善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簌善良的火苗,只是,当物质的满足越来越左右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时,女人的善良品质在男人眼里显得愈发珍贵。当感情遭遇不可挽回的伤害,向善的女人不是不会自卫和争夺,而是不愿意让更多的人受伤、流无谓的血。善良的女人不一定有很深的涵养,但一定是有母仪天下的胸怀,她们会牺牲自己的利益成全他人,但不会失算地委曲求全。善良的女人,来自内心的纯洁。-
乐观:愉快跟不愉快的回忆,比如一个硬币的两面,存在于我们的每一段情感里。就像那个著名的“蝴蝶效应”,如果你经常记得不愉快的人、不愉快的事,生活就跟着变得不愉快起来。相反,有些女人却能在跟老公吵架的时候及其她求婚时的表情、他怀抱的温暖。这里的“吵”是一种乐观、积极的沟通方式。这样的女人即便是面临命运得不测风云,也不会唉声叹气,而当它是动力。面带微笑、坦然自处,男人有乐观女人的相伴,一生都将阳光灿烂。-
坚守:不懂坚守的女人,数年的感情敌不过一夜的诱惑,“一起打拼”在“不劳而获”面前丢盔卸甲。情感热线也传来男人的声音,爱情不再是美好的信念,就像换个包包一样轻易遭遗弃。而女人还在要求男人是潜力股、绩优股或者成长股,这样的女人可悲就在不知自省是否会沦为无人问津的垃圾股。要知道,任何时候,懂得坚守爱情的女子必定有一颗爱的心,有藤蔓一样柔韧的性格。这样的女人才会令男人念念不忘、痴心不改。-
女人的温暖气质,绝对不是一杯热茶一朵玫瑰那样狭义,它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的小情小爱,更是一种状态、一种格调。-
女人独有的亲和力这种亲和叫作:尊重内心、不俗不媚、宽容随和、通情达理。-
一、厨房的美好记忆
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网络上,我好像都挺适合当别人的情绪垃圾桶,但是当自己遇到情绪问题的时候我则更喜欢沉默寡言而不是倾诉表达,所以身边常有朋友会很好奇,问我如何去宣泄负面的情绪。如果是晴天,我会去外头跑上几圈;如果是像这样的雨夜,我则选择呆在厨房。当然,这话的意思不是说当我跑步和做饭的时候,是我心情不好的时候,而是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我更愿意去跑步和做饭。
因为春节过后至今,在公司的竞标项目上都没赢过,最近一周多的时间,我倍感压力和焦虑,这一周下班以后,拒绝朋友们的聚餐,不参加同事们的活动,也没一个人跑到小酒馆喝上一杯,而是选择一个人呆在厨房。自己洗菜,切菜,煎炒,烹煮,耐心地给自己做饭吃,吃完以后把锅碗洗干净,剩菜敷上保鲜膜,放进冰箱,然后将碗一个个地放进碗柜,再把锅铲挂在瓷砖墙面上,整理和擦洗干净料理台,摆放好之前动过的各种调料,收起刀和砧板,将水槽刷洗干净,最后把洗碗布拧干再打开,搭在水槽边上,心里的压力和焦虑随着这样的厨房劳作一点点消散,看着清洁的厨房,负面情绪都没有了,内心只有安静和平和。过上一两个小时,又跑到厨房,给自己煮一杯奶茶,或者一碗酒酿圆子,在上海这样潮湿阴冷的雨夜,心和胃都像一个瓷碗般盛满着喜悦与满足。
厨房在我最初的记忆里是乡下爷爷奶奶家的那口大炉灶,灶口就跟狮子口般大张着,连个需要关开的小铁门都没有,往里面塞上几块劈得很大块的木柴,火就呼呼地响起来,红色的火光映在对面的木头墙壁上,有种奇怪又神秘的感觉。一个抹上白石灰的四四方方粗壮的烟囱就矗立在灶头上,小时候的我总想着会从那里钻出聊斋里的娇媚狐仙来。烟囱边上,三口黑色大锅一字儿排列着,一口锅烧热水供一家人洗漱用,一口锅热火朝天地炒菜,还有一口锅蒸鱼蒸蛋蒸肉之类的,要是没有鱼肉蛋可蒸那就还是烧热水。南方的乡下,通常没有单独的饭厅,所以厨房一般很大,有50平米左右,既是厨房也当饭厅。晚饭时分,爷爷家的厨房就弥漫着灶口的火光,炒菜的油烟,白色的水汽,同时装满了一大家人吃饭时锅碗瓢盆碰撞击出的叮叮当当,大人的谈天说地,小孩的嬉闹欢笑,我想这就是“人间烟火”这个词所表达的全部含义吧。
我从小就是我们家供应的火头工(我妈的小名,出生在62年的灾荒年月,差一点饿死,因为国家供应粮食才活了下来,我外公就给她取了这个小名,从这个取名逻辑可以推断出:生在49年的我大舅叫新国,生在53年的我二舅叫胜利),我家的锅灶比我爷爷奶奶家的要娇羞一点,文雅一点,矜持一点也更先进一点,灶口较小,只安了两口黑色大锅。灶口还安了个铁皮小门,小耳朵一样的门把手一扣上,呼呼的火苗就舔着锅底,门一开,火力立刻就小很多。供应烧菜的时候说火大了,我就开门,她说火小了,我就关门或者加柴。我这个火头工除了开门关门,添柴退柴,控制火力之外,还要给我妈剥个大蒜,洗根小葱,或者出门打个酱油,买包几毛钱的胡椒粉,有的时候她在洗切下一道菜的时候我接替她翻炒几下锅铲,还有的时候我就站在灶台前观摩她做菜,顺便陪她聊聊天。除了当好火头工,我还要当试菜员,供应一烧好一个菜,我先用手指当筷子,夹一口塞嘴里,尝尝牛肉片嫩不嫩,鲜笋片咸不咸,红烧肉烂了没有,因为宠爱我,供应从来都认可我的评判标准和修改意见。因此两个女人呆在厨房的日子总是温馨和惬意的。家里如果请客,会比平时多烧许多好菜,小孩子也不能上桌吃饭,供应在好菜出锅之前总会先铲一铲子菜盛在一个小碗里,然后我就抱着小碗在灶台上跟头小猪一样吧唧吧唧吃起来。
在我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家里的后院还是个池塘,不是后来的菜园子(如今的菜园子因无人收拾不知去向),某一天,供应发现池塘里有好多黄色透明又大又肥的福寿螺,全都把它们捞起来,装了半水桶,厨房里烧了一大锅沸水,然后全都浇在福寿螺上,两个人坐在家门前的矮凳上隔着腾腾热气,用竹签把一个个福寿螺的肉从透明壳里挑出来,去肠之后用盐洗净。供应把油锅烧热,接着煸炒葱姜蒜和红辣椒,倒入福寿螺大火翻炒,加盐、味精和胡椒粉,再倒入酱油和的水淀粉,酱爆福寿螺的香气装满了整个厨房,香味通过门窗,飘散到外面,就有勾魂摄魄的力道,我爸此刻在下村跟人吹牛正吹得起劲,闻到这香味,立刻飞奔回家,正如张公子那篇文的标题
小的时候,在乡下,除夕的前一两天家家户户都会打年糕,因为是放在石臼里人工一下下捶打出来,弹性十足,香甜爽Q,特别好吃。而我家供应做的炒年糕又是年糕中的极品,她会把肥肉放在锅里熬成半干的猪油渣,然后再炒瘦肉丝和大白菜丝,倒入切片年糕一起炒,最后还加点西芹嫩芽,猪油肉丝的香味裹着绵软又有劲道的年糕,加上西芹和白菜的清香,再不喜欢吃年糕的人都会吃上满满一碗。当我和小朋友们唱着“月光光,照四方,四方暗,照田坎oooooo”的童谣时,只要闻到我妈炒年糕的香味,我就再也唱不下去了,觉得肚子饿得要命,赶紧回家吃饭。
旧时乡下做饭还不是用电饭煲,而是用水泥垒个四方形的小炉子,在里面铺上黑木炭,再从灶里钳一块木柴烧完不久变成的火红木炭放在黑炭上,朝炭堆吹几口气,木炭与木炭之间就薪火传递了,然后把淘洗好米的铝锅,放在炭火上,不消半小时就有饭香传来。那时,每个小孩子最先学会的生活技能就是用炭炉做饭。
这种烧炭的炉子不仅做饭还可以煲汤,炖肉。供应会用砂锅在炭火上煲羊肉,她在羊肉中放一些我喊不上名字的草根,鸦片壳,还有黄芪之类的中药,做出来的羊肉煲既没有羊肉的臊味,也没有草根的淤泥味道,香味馥郁,肥厚不腻,往往一锅羊肉还没有端上桌,还在炉子上时就被人吃了三分之一。
小的时候贫血又近视,因为猪肝有补血和明目的效用,我妈三天两头给我做猪肝汤喝,可是我天生就不爱吃猪肝,老觉得单单猪肝那种褐色就让人恶心,更别提嚼起来跟吃泡沫塑料一样了。但是供应会在猪肝上裹上均匀的淀粉,汤里放很多切得细细的姜末,还洒一些绿色的葱花,味道香极了,就算猪肝我吃不下几块,汤还是能喝上一两碗。
这么多年,为了生计,一家人各奔南北,和家人聚少离多,酱爆福寿螺、炒年糕、羊肉煲、猪肝汤都同那个小山村和客家童谣《月光光》一起成为我浓浓乡愁的一部分。
二、厨房,你把柔情给了我
在南方,过年过节也常包饺子,我爸负责和面,我妈负责调馅,我主要负责玩面粉。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上一碗白菜猪肉馅的饺子,配着面汤,说说笑笑,胃里心里就满是温暖。
也许从小耳濡目染,跟着供应在厨房混的缘故,她虽然从来没有教过我做菜,但是忽然到了某一天,我就会做菜了,甚至还会和面,擀饺子皮,就跟定了时的钟表,到点就会响起一样。
也许正因为记忆中厨房总是与温暖、美好、快乐和幸福相连,所以远离家乡的日子,我会在厨房安放自己那些繁杂的情绪,沮丧、伤心、难过、痛苦、忧郁、焦虑、犹豫、困惑全部都在厨房里消融。它是如此宽广如此包容,可以收纳你所有的情绪,释放你的所有的负能量,它给你一种温柔的力量,给你一种掌控自己生活的信心。
毕业的头一年,物质匮乏,生活压力很大,专业上基本是空白,因此常常加班,有的时候回到家里常常夜里十一点了,我还会在厨房里给自己做一碗酒酿圆子或者红薯甜汤。有的时候,即便在深夜,我也会慢慢地给自己熬粥,有的时候是红枣百合粥,有的时候是皮蛋瘦肉粥,还有的时候也许只是一碗白粥,但是对我来说,喝什么粥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熬粥的过程中,我的内心会逐渐平静下来,平静之后喝上暖胃的粥,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仿佛都妥贴,舒适了,就像一只不停飞行觅食的鸟,收起了翅膀,回到了巢里,静静地看着天边一点点升起的旭日。
还有的时候我会炒个饭,在油锅里,打个鸡蛋,将其炒碎,倒入冷饭,放些黄酒,将饭切块,压散,翻炒,待黄酒浸入饭粒,散发出香气,将之前切成丁的火腿倒入,加些青豆和碎青菜叶,炒好盛在小碗中,轻轻压实一些,拿出一个盘子,将小碗倒扣在盘子上,然后取出碗,碗状炒饭就完美地码在盘子中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理论会不会很难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