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雷军,贾跃亭与雷军是怎样挖墙脚的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最贵!为了挖到想要的人,各公司使尽浑身解数,哪怕斯文扫地也在所不惜,由此引发的争吵、互撕乃至诉讼屡见不鲜。
  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里面的趣事。
  华谊:互撕只因这个人
  冯大导演最近火了,因不满《我不是潘金莲》在排片少,他给王健林写了一封公开信。信中称,这是万达在报复华谊从其挖走一小墙皮,展现了万达的小胸怀。
  看到这,王思聪坐不住了,替老爸出战,嘲笑冯大导演阴阳怪气,煽动网络舆论。
  那么,冯小刚口中的这块小墙皮到底是谁呢?据了解内情的人透露,他就是现任CEO叶宁,之前曾担任总经理、万达文化集团副总裁。
  从资历上看,叶宁算得上是万达的元老了。他2002年加入万达,任职期间,出品过多部在华语影坛上颇具影响的作品,尤其是带领五洲发行公司,在短短一年内,相继推出《煎饼侠》《夏洛特烦恼》《寻龙诀》等爆片,迅速跻身国内发行领域一线梯队。
  成绩如此耀眼,难怪王老板都忍不住在万达年会上表扬了叶宁。不过,让王健林没想到的是,他的话音刚落,叶宁就跳槽到了华谊。
  据说,叶宁出走当天,万达连夜开会,王健林更是“在办公室捶胸顿足”。
  不过说到挖人,万达也没闲着。资料显示,万达与50多家猎头公司保持合作,光国际猎头就有20家。王中军曾爆料,在万达影视的高管中,华谊的旧部比例不小。
  董明珠:派人把对方打了一顿
  格力是一家以技术见长的企业,拥有8000多名研发人员,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大多数都是公司自己培养的。
  这些人在竞争对手眼中是香饽饽,美的、海尔、创维等都到格力来挖人。以创维空调为例,其核心骨干成员很多来自格力,几乎可以说是一个缩小版的格力。
  因此,格力也被业界誉为空调行业的黄埔军校。
  董明珠一开始并不担心,甚至当美国开利到格力来挖人时,她还很高兴,认为这标志着格力已经在这个行业处于领先水平,以前是黄埔军校,现在是西点军校。
  但是,随着人才流失越来越严重,董小姐也坐不住了。在一次会议上,她爆出猛料:一家国内家电企业,带人到珠海来挖我们的人,格力派人去将对方打了一顿。
  这条消息很快点燃了舆论的沸点,人们猜测董小姐口中的企业是美的。对此,美的董事长方洪波矢口否认:“只要是珠海那家企业的人,我们绝不会用。”
  话音刚落,董明珠就反唇相讥道:“有没有到珠海挖人,到北京酒店一查便知。”(北京酒店位于珠海前山,距离格力总部很近。——编者注)
  唇枪舌战的背后,是格力每年被挖走600多人的事实,这其中大部分是技术人员,他们很多大学一毕业就进入格力,经过5-10年的培养才能成才。难怪霸道总裁董小姐会为此着急上火,宁愿冒着违法的风险,也要将前来挖墙脚的人赶跑。
  “你若是像足球球员公开转会一样,我们无话可说,但不要这样偷偷摸摸来挖人。”董明珠怒言,“国家要求创新不是要你偷人。”
  最后一句,话虽难听,却也道出了很多企业面临对手挖墙脚时的无奈。
  贾跃亭:不计成本地挖人
  乐视这几年大肆扩张,逐步构筑起一个集平台、内容、终端、应用为一体的完整生态系统,并广泛涉足互联网、电影、金融、智能终端、汽车等领域。
  扩张的背后是贾跃亭对人才的极度渴求。为了在上述领域站稳脚跟,贾跃亭可谓费尽心思,不计成本地用高薪和股权来挖人,成为名副其实的“挖脚王”。
  华商韬略(微信号:hstl8888)梳理了近年来跳槽乐视的各路好手,由于名单太长,只能捡着重点说:
  张昭,原光线影业总裁,现任乐视影业CEO。
  刘江峰,原华为荣耀总裁,现任酷派集团CEO,兼任贾跃亭顾问。
  马麟,原魅族副总裁,现任乐视手机UI研发副总裁。
  冯幸,原联想集团副总裁,现任乐视移动总裁。
  丁磊,原副总裁,现任乐视汽车全球副董事长。
  这些人个个有故事,我们重点介绍前三个。
  张昭离职时,对外公布的理由是“个人原因”,但当时恰逢上市前夕,坊间纷纷猜测,真正的原因是公司总裁王长田不愿给张昭股份。
  接下来两位,都是手机界有影响的人。刘江峰一手打造了华为荣耀,后带领几名中层出走乐视。当时,有好事者称,华为为此专门成立了“打乐办”,不过遭官方否认。
  马麟是Flyme OS的总设计师,曾领导研发了所有魅族旗舰手机。结果,贾跃亭以优厚的待遇和股权将其招致麾下。
  这起挖墙事件深深刺激了魅族创始人黄章,他原本是个控制欲很强的人,轻易不出让股份,雷军曾向他要5%的股权而不得。马麟离职后,黄章急速转向,不但给员工分期权,还接受了马云6.5亿美元的注资。
  贾跃亭虽然没有人事经验,但他手里握着一枚大杀器——慷慨、舍得给股权,而且深谙人性,这让他挖人总是屡屡得手。据说,他跟人合作时,对方只要随口夸一句他的车,他就会拱手相让。
  有意思的是,除华为外,那些曾被乐视挖墙的企业,很多后来都时运不济,以至有人戏言:如果你的高管被乐视挖了,可能预示着贵公司的衰落。
  雷军:策反90后小妹
  在小米创建初期,雷军和他的偶像乔布斯一样,为了找人殚精竭力,有时候一连面谈4小时。
  除了面试,雷军还通过万能的朋友圈来挖人。小米副总裁陈彤(现已离职)曾是新浪网总编,也是小米联合创始人王川的大学校友。十几年前,陈彤在王川的推荐下去了新浪,并约定日后回来帮王川。小米成立后,陈彤兑现诺言,在一顿饭局后加盟了小米。
  无独有偶,另一位副总裁雨果?巴拉,与小米联合创始人林斌曾在谷歌共事过,两人私交一直不错。在加盟小米之前,雨果已晋升为谷歌Android业务副总裁。
  与这两人相比,雷军对顾异的策反显得更富戏剧性。顾异是一个90后小妹,曾以卖萌搞笑的文字在豆瓣上赢得10万粉丝,后被深圳一家手机厂老板看中,负责文案推广。
  然而好景不长,这家手机厂由于经营不善,濒临破产。曾和雷军有过交流的顾异只好上北京求助。谁知道,这一去就被雷军留在了小米。
  仅此一事就能看出,雷布斯的忽悠术那不是盖的。
  雷军不但在内地挖人,还把手臂伸到了海峡对岸,目标剑指趋势科技。这是一家提供安全防护系统的台湾公司,雷军在做金山毒霸时曾模仿对方的产品。后来,金山毒霸改为猎豹移动,从趋势科技挖走50多人,其中就包括资深工程师吴俊达。
  猎豹移动CEO傅盛曾说吴俊达:“在趋势十年,不如在猎豹一年。”
  这句话深深刺痛了趋势科技CEO陈怡桦,面对前来挖人的陆企同胞,她毫不客气地揶揄雷军:从金山时代就一直抄我们的东西,抄袭惯了,就绝对学不会创新。
  不过,对于雷军而言,能挖到自己想要的人才,挨两句骂也是值得的。
  马云:挖人挖到最高法院
  马云对挖人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从根本上来讲,他不喜欢“挖人”一说,他认为最好的人才一定是自己发现、培养出来的。
  但他也不否认,在某些情况下,挖人也是必要的。如果一定要挖,他喜欢挖两种人:一是民营企业里的正人君子,二是跨国公司里的叛逆者。
  例如,为了弥补线下短板,阿里从苏宁挖来大量渠道型人才;为了加强云业务,阿里挖来前微软研发合伙人周靖人;蚂蚁金服成立后,不但从国内银行招人,还从高盛、美国盛信律师事务所吸引来国际人才。
  当然,阿里挖人的目标绝不仅限于上述两个层面。
  尽管马云说,他不喜欢MBA,并多次炮轰MBA教育,但他对商学院的教授似乎青睐有加,无论阿里集团还是蚂蚁金服,其首席战略官都来自长江商学院,以至于院长项兵有一次吐槽:“老是挖我的优秀人才,马云,我要和你好好谈谈。”
  其实,从商学院挖个人不算啥,阿里最让人叫绝的是,挖人挖到了最高法院。就在几个月前,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被证实已加盟阿里,出任公共事务部副总裁。此举引发外界的热议,坊间猜测,阿里主要是看中孙军工在法律方面的丰富经验。
  这并非阿里第一次挖政府的墙脚。早在2014年,阿里就宣布,任命吉姆?威尔金森为高级副总裁,而此人曾是美国财政部官员,担任过前国务卿赖斯的高级顾问。
  乔布斯:互不挖人协议
  乔布斯爱才,在他看来,一名出色的人才可以顶50名平庸的员工。因此,他把1/4的时间用在网罗各领域最优秀的人才上。
  蒂姆?库克还是康柏公司的一名员工时,乔布斯就三番五次派人找到他,执意要与他见一面。起初,库克并不感冒,因为他在康柏干得很顺心,而当时的苹果仍处在困境中。
  在乔布斯的坚持下,库克最终同意谈一谈。而这一谈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乔布斯只用了五分钟时间,就用一款神奇的电脑iMac将他留在了硅谷。
  如今,身为苹果CEO的库克继承乔布斯的衣钵,到处挖人,一年到头不闲着。他不光从同行那里挖,还从合作伙伴那里挖,甚至连一些不相干的企业也不放过。
  为了进军汽车业,苹果从MissionMotors挖来很多技术人员,其中包括好几位副总级别的员工,以致对方差点因此倒掉。
  有趣的是,乔布斯和苹果虽然热衷于挖人,但绝不允许别人挖自己墙脚。2005年,谷歌创始人布林曾试图挖走苹果的浏览器团队,乔布斯知道后愤怒不已,当即警告布林:胆敢挖走其中一人,就等于向苹果宣战!
  在乔布斯的威胁下,布林最终选择放弃,并和苹果签下一个非正式的秘密协议:互不猎聘对方的员工。后来,微软、英特尔等硅谷豪门也加入了这一阵营。
  这一纸协议成为某些人事部门的噩梦。2007年,谷歌一人事专员不慎接触到苹果工程师,乔布斯立刻兴师问罪。最终,为了安抚他,谷歌解雇了这个倒霉的人事专员。
  但凡事有利必有弊。重压之下的硅谷人选择揭竿而起,2011年几名当事员工将签署秘密协议的几家巨头告上法庭,索赔90亿美元。
  当初意气风发签下协议的乔帮主一定没想到,日后会惹上这么大的麻烦。
  奇葩的挖人方式
  为了挖人,各公司没少花银子,而说到挖人的方式,也是奇葩频出。
  1. 公司门前蹲点
  2015年3月,雅虎宣布关闭北京研发中心,旗下300多员工顿时成了无主之人。消息传出后,各路大军立刻在雅虎北研门口摆摊设点,拦截挖人。其中,刘强东收获最大,他亲自出马,用一壶茶和一口宿迁普通话,将雅虎的核心团队招致麾下。
  2. 靠情怀感动对方
  打情感牌是挖人的常用手段,虽然老套,但确实管用。
  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为了招一个设计师,亲自安排对方来京住宿,请他吃饭,走时还派司机送到机场,把对方感动得一塌糊涂。
  3. 用大数据抓人
  当然,对于技术达人来讲,上面这些都太“小儿科”,完全没必要那么辛苦嘛,写个程序就OK了。熊节在为ThoughtWorks组建团队时,嫌传统挖人方式太慢,花了几个晚上写了个小程序,到豆瓣网上去抓取读过20本好书的程序员,然后从中筛选出大牛。
  4. 打身边人的注意
  还有更奇葩的,成都一公司为了鼓励单身员工挖人,规定:光棍节期间,只要和当地其他IT公司员工谈恋爱的,可获得1000元的挖墙脚奖金。
  最后一个纯属娱乐,不过从中也可以看出,各公司为了争夺人才那也是拼了。
  面对汹涌而来的挖人大军,各公司的城墙高度也不尽相同。业内流传着这样的说法:
  阿里的人最难挖,因为马云喜欢给员工灌输价值观,连工程师都被洗脑了;百度的人一挖就走,因为崇尚狼性文化,工作压力很大;360的人进去容易出来难,如果想要走,必须经过层层审讯,还要签很多约束性文件。
  不管挖人也好,被挖也罢,按照马云的说法,员工离职无外乎两个原因:钱没给到位,心委屈了。因此,要想不被人挖墙脚,最好的办法还是把员工安抚好。(.华.商.韬.略.张.静.波. )网友点击排行&&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当前位置:
昨天贾跃亭与马云有一次对话,两位大佬都说了什么?
昨天贾跃亭与马云有一次对话,两位大佬都说了什么?
商界导读:在昨天主题为“绿丛林——商业新秩序”的2016中国绿公司年会上,除了雷军,贾跃亭与马云也先后做了演讲。
在昨天主题为“绿丛林——商业新秩序”的2016中国绿公司年会上,除了雷军,贾跃亭与马云也先后做了演讲。这是一次互联网圈传统巨头与新兴挑战者间的对话碰撞,本文为两位的演讲摘录,资料来自微信公众号正和岛与贾跃亭个人微信等,演讲实录可以看这里:贾跃亭、马云。
按照绿公司年会的议程,后发言的马云向贾跃亭提了一个问题。马云问:“在深圳IT峰会上,你曾说过BAT垄断了整个互联网创业的资源,使得大家没法混了,假如我们现在换一下,你是BAT,你该怎么做?”
贾跃亭的回答是:“马云老师提的问题果然好难,但这些都不重要,每个时代变迁,都会诞生新生力量,突破上一代时代企业的大山封锁,不要选择在其延长线上竞争,而是看未来方向,从更高的纬度,站在下一个时代的战略角度去做,才有自己的路。”
一问一答间,两位互联网领域举足轻重的巨头的态度和立场纤毫毕现。
自信满满的挑战者与既成的巨头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互联网企业,乐视生产硬件,然后又尝试硬件免费、赚软件的钱——这是如何做到的?这背后依托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互联网生态模式。而这个商业模式有可能会推动下一个时代的快速到来。
还有一个想向大家透露的信息:2016年,乐视全球营收在500、600亿左右;2017年,这一数字则有望达到1000亿元——乐视如何保持这样高速的增长力?这得益于互联网生态模式所创造的生态价值。
乐视的互联网生态模式是什么模样?它是一个由垂直闭环生态链和横向开放的生态圈构成的全球共享完整生态系统。
我们认为,这种互联网生态模式,不仅仅是帮助乐视这类企业创造价值,它对中国、乃至全球下一个经济时代都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和探索的方向。
大家都觉得BAT相当得了不起,是想象力不够,我估计也就两三年格局就会变化,过几年我们这些企业还会在吗?
做传统企业的人都觉得互联网企业的日子很好过,其实不好过,而且相当地难过,企业越大越难过,所有的企业,小企业最好做,做大了都难过,互联网企业尤其难做,至少我讲实话,我如履薄冰,每一天就像过了一年,每一年过了十五年这样的重压。不然我不会这个样子。(实力自嘲,全场大笑)
大家觉得好像我们短短的十几年内把企业做成这样的规模、这样的市值,其实并不是短短,这十几年在我看来,我的内心就像过了四五十年一样,非常艰难。
所以,如果让我重新选择下一辈子还做企业,我一定不会做成这个样子,一定不会做成这样的规模,一定不会做成这样的影响力,一定不会把这个企业做成上市。这也是实话。
关于该做什么,贾跃亭说生态,马云说社会责任
大家都知道,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日益乏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创新不足。
那又是什么导致创新不足呢?是工业时代的专业化分工所形成的各种无形壁垒,阻碍了创新力。未来又如何能让创新再度爆发?
我认为,时代呼唤真正的创新、真正的破界化反。所以才有我今天演讲的主题:生态创新催生了生态经济,生态经济可能会重构全球经济格局。
让我来介绍一下生态经济。它有三大特征:价值重构、共享以及全球化。
价值重构有三层含义,产业链垂直整合、跨产业链价值重构以及用户及消费价值重构,它将不断创造全新的价值以及更高的用户体验。
共享又是什么?共享难道只限于打车吗?只限于房屋租赁吗?不是,共享应该适用于所有的行业,它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我们正一步步从经济与资源共享,走向能力与资本共享,最终真正实现价值共享。
最后则是全球化。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有可能是全球经济“被”中国化的十年。
我是觉得你解决的社会问题越大,你所得到的回报会越大,你的企业也会越大。我是这么判断未来。根据今天我们来看,济南这么大的雾霾,中国有这么大的雾霾和环境的污染,毫无疑问十年二十年以后,中国的健康问题就会大出问题。今天如果开始以不同的方式投入到健康,慢慢地做,就有机会来解决这个问题。
做企业,切忌是今天做,明天成功,天下没有这么好的事情,今天做明天就会成功,我们公司做任何一个决定都会问一个问题,今天我们宣布这个事情,十年以后会不会成功。如果十年以后会成功我们就干。
如果今天做这件事情,下个月就有可能成功,这件事情一定不属于我们,因为我们没有钱、没有资源、不知道什么时候中间窜出一个人中间拿去。做企业真的很辛苦,跟农民差不多,要做下去,等待时间,每天的维护运营,才会有未来。永远要基于变化,基于三十年去判断趋势,如果结果将是负的,思考我要做什么才会去影响和改变结果。
现在的梦想家与过去的梦想家
我花很多时间胡思乱想,从来没有觉得什么东西不可以想,敢想才会有未来。
阿里巴巴刚创业的时候,有媒体说如果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会成功,如同把万吨轮抬到喜马拉雅山上去。团队问我怎么看?我说我们就把它抬上试试看。最重要是自己相信,忽悠是自己不相信,让别人相信,但我们这些人是自己相信,别人信不信不重要。
我自己怎么看呢?对阿里巴巴来讲,未来三十年看清楚,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这个社会碰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如果说今天这么做,十年以后一定会有这样的问题,二十年以后一定会有这样的问题,那么你今天开始做,坚定不移这个方向,那时问题出来的时候,你能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未来的战略。
未来方向:贾跃亭还是在说生态,而马云则务虚于教育和信念
对于下一个时代全球经济的趋势,我有两个判断:第一,未来十年,中国互联网生态企业将在全球范围内迎来战胜欧美企业的巨大历史机遇;第二,互联网生态模式将取代专业化分工,引领全球经济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为什么是中国?因为只有中国同时拥有两个重要的能力:第一就是通过过往三十年的努力,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制造能力以及一定基础的科技能力;其二,中国是有着6.5亿人口的互联网应用大国。
这两者结合起来,将是下一个时代里中国无可比拟的优势。如果我们能够有效利用这一点,将制造、科技与互联网融合起来的话,就能够创造出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所无法创造出来价值。
乐视生态在做什么?试想一下,世界上多物种之间相互依存、密切协同、共生共赢共享;不同物种之间若能秉持开放交互态度,彼此破界化反、不断创造更新的物种、元素和价值……..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场景,这是自然生生不息的奇妙所在。
那么,把它应用于经济场景,就形成了乐视生态经济的核心理念:跨界创新、破界化反——打破互联网,让跨产业交互融合;打破产业与产业边界,打破硬件与硬件的边界,打破硬件与软件、平台、内容、应用的边界。乐视生态要做的就是给用户、产业和社会源源不断的创造全新体验和更高价值。
最后,我们希望通过乐视生态全球化的尝试,为中国企业打破和重塑当下全球不平衡的经济格局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案例。为什么这么讲?大家都知道,在很多产业领域,欧美日韩企业攫取了80%以上的利润,然后才由中国国内诸多企业去分食余下微薄的份额。正如我之前所说,造成这样结果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创新不足。所以,我们才希望通过跨界创新,去真正提高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只要我们自身去努力、大家共同去努力,就能真正提高中国企业的创新力,直至拥有重构、乃至引领全球经济新格局的能力。
我们能判断未来二十年、三十年,但是不能判断明天。因为我判断了,你们也不一定知道。画鬼容易,画人难。未来怎么想都是对的,没法证明,但是明天的事情你很快就能证明了。所以,假设我们没有对二三十年形势的判断,是很难做两年和三年形势的判断。如果这两三年做对了,未必二三十年是对的,大局判断清楚了,这两三年做的事情不会相差太遥远。
大数据,云计算时代到来,教育一定会发生大的变革。
它分为两大问题“教”和“育”,中国“教”是不差的,因为过去改革最大的动力就是“教”,才有了三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但是我们的“育”差了一些,现在孩子玩的时间太少,真正的创新力和创造力是玩出来的,是体育、音乐、美术,是这些看起来似乎不重视,但对人性的性格、想象力的塑造是多么重要。
我们不要觉得自己的教育体系不怎么样,我觉得已经相当了不起,知识决定一切,科技决定一切。“育”是培养智慧的,聪明知道获取,智慧是懂得不要的,人们知道了自己不要什么,才能走得更远更好。
每个人必须要有信念,坚定对未来的判断,对市场和技术的信念,并永远走下去,只有有了强大的信念,不是忽悠投资者和别人的那种,来自对未来的判断和坚定不渝,每一天踏实做下去。
虽然走向信念的过程中,有压力有挑战有坑,我们都会回到“对昨天的感恩,对明天的敬畏,对今天的珍惜”。同时任何一个企业不管有多了不起的愿景,都要看你对用户和社会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创造了什么价值;你解决的问题越大,企业成就越大,你的压力越大,因为你只对自己负责,明显容易得多。
这二三十年真的很长吗,在人类发展长河历史中,就是点滴而已,只有我们每个人把握好有什么,要什么,放弃什么,那你永远有未来。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张琦
商界招商网:优质创业项目甄选、推荐平台。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商界网”或者“sj998_”,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随时随地获得招商加盟项目数据。
分享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雷军和贾跃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