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想买一家店,但是之前这家店被查过一次。如果我能够重新活一次买的话,在被调查

您(@)目前可用积分:3210015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9:23 &&
不知道这种调查是怎么做的,百分比差这么小,考虑到调查的一般有上下几个百分比的误差,可以说,所有目的地的满意度基本相同,所以,调查也就没有实际意义。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16:49 &&
第 1498 楼
18:54:44&&的原帖:越觉得戈兄,武将兄的言语就觉得对这个鸡国沮丧!当年还是超级愤青,等你觉醒时更加悲催,还好我在广西西部(百色),但我自己在铝厂,目前污染正加大,本身百色环境好的,但开发过多,最近百色又搞千亿铝基地,唉!无神论一定要胜天,我都不知道这后代多惨,目前自身又无能为力离开,只能助猫友推墙了这个事情实在不能去多想,否则对身体不利。现在管事的,因为私利,做的决定都是对己有利的。但任何人和政治实体甚至国家其实都是过往烟云,苦的则是这片土地和当时上面生活的人。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3:22:22 &&
第 1481 楼
2:18:51&&的原帖:这两天在中国出差,中国的雾霾太严重了,情况似乎一年比一年严重。据一些朋友说,北京,上海很多有孩子的Expa都拒绝同公司续约,要求离开中国。出口企业普遍对中国经济前景感到悲哀,不知道这个对内通货膨胀,对外维持微利出口的经济泡沫何时会破掉。第 1485 楼
10:30:38&&的原帖:垮的时候会很迅猛已隐藏重复盖楼 [点击展开]第 1487 楼
22:58:27&&的原帖:恐怕这种垮的烈度是人类近代历史上没有看到过的。第 1494 楼
7:04:39&&的原帖:充其量第二个49年而已,对经济的影响没那么悲观,反而是好事。。。第 1495 楼
11:43:51&&的原帖:中国的经济学是个异类,而且当问题发生时行政的干预难以预期,所以这世界上通常的推理可能用不上.第 1497 楼
13:22:11&&的原帖:是啊,中国很多事实在看不懂。网客,我有朋友坐加航,经温哥华时想买烟熏三文鱼带入美国,过关是是否会有问题?第 1503 楼
2:42:02&&的原帖:海产应该没有问题,除了违禁品外(鱼翅,海马等).我还意味只要是肉都不行呢,谢谢。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08:12 &&
网客没有说美国的America又是从何而来,加一段&&&&亚美利哥?韦斯普奇(意大利文:Amerigo Vespucci,日-日)是意大利的商人、航海家、探险家和旅行家,美洲(全称亚美利加洲)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经过对南美洲东海岸的考察提出这是一块新大陆,而当时所有的人包括哥伦布在内都认为这块大陆是亚洲东部。&&&&亚美利哥出生于佛罗伦萨的一个富裕的家庭,在家中排行第三,父亲是佛罗伦萨货币兑换行会的公证人。&&&&新大陆是由亚美利哥首次发现的理论曾经引起过许多争议,主要针对他最重要的两封信:《新大陆》和《第四次航行》。&&&&正是由于他的信件被出版并广为流传,因此导致德国地理学家R丁?瓦德擅桌赵1507年出版的《世界地理概论》中,将这块大陆标为“亚美利加”,是亚美利哥名字的拉丁文写法――“亚美利乌斯?韦斯普苏斯”的阴性变格。&&&&目前历史学家普遍认为亚美利哥对南美大陆只考察过三次,日从西班牙加的斯出发的第一次考察实际不存在。&&&&从1499年到1501年,亚美利哥曾参加了由阿伦索?德?奥维达领导的探险,到达现在的圭亚那沿海后,两人似乎分手了,亚美利哥向南航行,发现了亚马逊河河口,直到南纬6度,然后转回,发现了特立尼达岛和奥里诺科河,经由现在的多米尼加回到西班牙。&&&&他的第二次航行是从1501年到1502年,是代表葡萄牙出航的,如果他的记载是正确的话,这次航行曾到达阿根廷南部的巴塔哥尼亚地区。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最后一次据说是从1503年到1504年之间的航行,也可能根本就不存在。1512年亚美利哥在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去世。&&&&尽管对他究竟有几次探险存在争议,但他对南美洲的探险本身确实存在,而且正是由于他的信件,欧洲人才第一次知道存在一个美洲新大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3:43:53 &&
&&&&澳大利亚{福利社会印象&&&&这次到澳大利亚访友游览,亲身体验这个国家世界闻名的{福利制度,感触良多。&&&&对比美国现在的福利政策, 澳国福利制度中的老年退休金,救济金,老年健康保险和种种照顾未成年人的福利。可能比美国优越一些,但是大体相当,都能保证满足这两个社会弱势团体的生存需要。&&&&但是澳洲福利制度中有两条最重要的福利是美国没有的,一是全民终生的失业救济,二是全民终生的医疗保险。&&&&我认为上述两条福利应当是区分福利国家和非福利国家的分水岭,实行这两条福利的国家如澳大利亚是一个福利国家,美国虽有某些福利,但没有这两条福利就不能算是福利国家。&&&&因为终生的失业救济和终生的医疗保险保证任何失去工作的人终生的基本生活需要和免费治疗,即保证耙还裰丈钜率匙⌒形蘼牵顾谴映錾椒啬苟济挥猩嫜沽湍鄙牟话踩小G以谑导姓饬教跤挚杀灰恍┤搜由毂涑砷L期甚至终生不想工作和不工作的物质保证。即所谓“养懒汉”的现实。所以这两条福利深刻地影响国民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态度,也使国家社会状态和价值取向和非福利国家根本不同。&&&&目前在澳洲,任何没有工作收入者每人爸芸闪斓饺俣喟脑燃媒稹UH钱虽然不能买房养车,但是维持}人的衣吃住却没有什么问题,甚至还可以有一H小享受。每星期四是澳洲发救济金的日子,当晚很多领到救济款的人都会出硇∠硎芤环簧偃松踔潦谴虺鲎獬档匠鞘怼U庖煌沓鞘欣锏木瓢申饭荻际枪丝陀湃饶址欠玻芏喔纱嗑驮隈R路上加摆桌子椅子M足众多顾客需要。男男女女{兴喝酒交谈,人声鼎沸,直接深。称作澳洲特有的周四景。&&&&{福利制度使整个澳洲社会显得比高节奏的美国社会要悠闲轻松得多。在悉尼墨尔本这些城市中,每天上午九、十H前后仍然可以看到很多青年和中年人在街头休闲自在地品尝着咖啡,或在公园的草地上懒洋洋地晒太阳,而在美国我们知道这个时间正是一天紧张工作的开始。澳洲朋友说,这些享受清闲生活的人很多是靠救济金生活不工作的。此外, 和美国城市没有多少生活不同,澳洲的城市景颇为繁荣,将近午夜仍有一很多人游寻找乐趣,各类商店也较晚关门。&&&&{福利社会使国民一般缺乏强烈的进取心,相当多的朋友不管是在政府部门还是私人公司工作,都和我谈起他们工作的轻松闲在。他们看上去没有美国人经常流露的受到上司压迫的烦恼和焦虑。稳定的失业救济使他们K不太在乎雇主解雇他们,倒是雇主对解聘员工要三思而行,因为需要给被解聘者提供各种福利,且招聘新雇员K不容易。这种情况,自然使澳洲职㘯能够和谐轻松得多。无疑有利于案龉裆硇牡挠淇旌徒】担拐霭闹奚缁峥瓷先ハ旰桶惨荨U饪赡芤彩前闹奕说钠骄倜让拦碎L原因之一。由于高福利的保障,澳洲社会冶安良好,没有象纽约的法拉第,洛杉矶和芝加哥南部那样冶安很差的地区。恶性犯罪䅁件很少。&&&&当然,广为所知,{福利制度又是一把双仞Γ捎谌诵杂泻靡荻窭鸵幻妫承┤嘶崂盟颖芄ぷ鳎览倒业木燃媒鹕睿斐闪肆硗庖恢稚缁岬牟还健S行┌娜松踔僚昊髡庵煮{福利是养懒汉的制度。确实有不少澳洲人在壮年就不工作领取救济金怡然自得生活。有不少三,四十岁的人移民澳洲之后,就可以一直靠救济金生活几十年,直到退休年龄再从政府得到住房和退休金安度晚年,从没有对澳洲社会做任何贡献却尽享福利。&&&&而且,{福利制度下人类生存压力的缺失必然造成部份人对工作的淡漠和缺乏责任心。使国家经济的发展缺乏以竞争为杆的动力。更少有推动社会前进和创造更新的j望。澳洲社会对比美国,工作效率较低,不管是政府机关还是旅馆商店,服务态度没有美国的热情周到。另外,大概福利钞票发得多了些,人力劳动成本较{,澳洲的物价也较{,通常是美国的两倍和一H五倍之间。悉尼等城市这几年的房价q得很快,一般普通的独立屋都要一百万澳元以上,似乎有通经济泡沫之虑。&&&&但是尽管{福利衍生种种弊病造成不少新的社会问题。绝大部分澳洲人对能够享受这种easy life一直充M幸福和自豪。就是那些不M{福利养懒汉的澳人,我看他们对{福利也是爱多于恨。因为耙桓霭娜顺錾螅还苁亲约夯故撬募彝ズ颓灼荩褪艿礁吒@嗖慊菰蟆R虼烁吒@贫染圆换嵋蛭承┤死盟焕投;也不会因为它使社会发展缺乏活力创新的种种负面效应被废除。惟有一种情况才会减少或放弃{福利,即整个国家社会的财力和资源己担不了高福利的实行的时候,如现在发生在欧洲希腊等某些国家那样。但那时国家恐怕就到了崩溃的边缘了。&&&&然而澳大利亚有实行这种{福利制度的雄厚基础,它仅有二千多万人囗,却有辽阔的国土和丰富的资源,除了广大的牧㘯出产大量的肉类,乳类和毛皮等产品倾销世界之外,又有大量的矿产资源出口Q取外汇。据说光是卖给中国的矿砂就可为政府提供相当大的福利资金。加之这个国家处于地球上相对安全的角落,通常状态下与世无争。不需要美国般{额的国防预算,也不花大笔钱在探索太空之类的昂贵计划上。国家可以把大部份收入用在全民福利上。所以尽管几十来世界经济危机一}接着一},澳国从来不曾有象欧洲福利国家希腊西班牙现在遭遇到的困难,{利制度能够一直延续不变,造福一代又一代的国民。&&&&但是一个国家是否实行{福利制度,除了物质基础之外,还决定于它的立国理念和国民的人生价值观的认同。比如美国,尽管有比澳洲更为辽阔肥㓇的领土,丰富的资源,优越地理环境,但它崇尚}人奋斗,自由竞争,本质上不同情弱者(指竞争中失败者),加之近百年硪宰杂墒澜缌煨渥跃樱枰谟蛲庀允竞褪褂霉业氖盗Γ蚨峙掠涝恫换嵋膊荒芄皇敌畜{福利制度。&&&&高福利制度与否孰优孰劣,那一方更贴近人性,见仁见智,是难一言以蔽之的。不同人生目标和不同生活态度的人会给出不同的回答。但不可争辨的事实是,{福利社会的澳洲人比美国人活得轻松悠闲,而崇尚竞争奋斗的美国人一辈子充满危机感活得辛苦艰难。然而,也因此正是美国而不是澳洲创造了造福全人类的最先进的科学枝术和巨大的经济力量,出现了象乔布斯,比尔盖茨以及众多的诺X获得者等成功人士,成为领跑世界的超级大国。如果美国近百年硎敌邪闹弈茄捏{福利,现代的世界肯定不会是现在这样子。&&&&在我写这篇博客时,收到澳洲朋友微信送硪黄冉习闹廾拦@奈恼拢刈⑽琳卟慰肌&&&&附:&&&&&&&&&&&& 澳洲美国大比拼:美国竟然差远了?!&&&& VIG瑞丰投资集团&&&&虽然美国是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但是澳洲在许多方面却仍是略胜一筹。&&&&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虽然美国专业人士的收入更丰厚,但是美国人需要应对的生活困难却比澳洲人多得多,不仅贫困率更高,医疗药更贵,而且较易感染致命疾病,在如此众多考验的轰炸下,也难怪美国人的寿命要比澳洲人短近两年了。&&&&教育&&&&对于两个国家来说,完成中学学业的美国人比澳洲人多。但是,澳洲人的受教育时长却更长。澳洲人平均花费21年完成小学至大学的教育,而美国人却只有区区16年。&&&&根据美国人口统计局,25岁以上的美国公民中,有38.54%的人获得了大专文凭(Associate Degree)或学士学位。而截至2006年,拿到高级文凭(Advanced Diploma)或学士学位的澳洲人则逾59%。如果你是在美国念大学的话,私立院校每年的开销平均为2万517元,而在澳洲,只要7902元就够了。&&&&医疗&&&&美国的人均医疗开支要比澳洲多很多,但是美国人却仍是难以承受高得骇人的医疗费用。2007年,填写破产申请的美国人中,有62%的人归咎于高额医疗费。在美国,政府只为个人的总医疗开支埋单18.7%,而澳洲政府则包揽了70%。&&&&两国的5大致死因素保持一致,致命癌症的发变率也相同,但是死于心血管疾病的美国人却比澳洲多出了1.3倍。此外,呼吸道疾病在美国引发的死亡病例也比澳洲多出60%。&&&&澳洲全民医保号称是世界第一。澳洲只要你有Medicare卡(类似于医保卡),去看病只要刷一下卡,自己不用付出任何钱。买药的话一年超过200澳元以上的话,基本上就不用再出钱了,政府全包。全民医保根本不会让大家变得懒惰,反而会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工作起来更加轻松,也有更高的效率。&&&&寿命&&&&澳洲人的寿命长已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相比于美国同龄人,澳洲人平均能多活40.8个月,平均寿命则高达81.9岁。当下出生的澳洲女婴有83.9岁的预期寿命,相比之下,美国同一世代的女性却只有80.8岁的平均寿命。两国男性的寿命差异也类似,澳洲小伙子能享受79.3年的尘世生活,而美国男人则只有 75.6年的时光。&&&&此外,美国新生儿的死亡率也更高:每1000个新生儿中有6.06名死亡,而澳洲的这一数据仅为4.61人。&&&&教育&&&&很多人来澳洲的时候还很不情愿,觉得都是去不了美国的才会去澳洲,到了才发现不是这么回事。澳洲一共就只有30个大学,而且还全都是公立大学,所以水平都不错,平均水平远远高于美国大学。虽然世界上最好的大学都在美国,但是相比美国有3000多大学,水平良莠不齐,澳洲政府对于大学的要求严格多了,所以澳洲大学质量都比较平均,不存在美国那种金字塔似的大学分级。&&&&机会&&&&澳洲因为社会稳定,还有不断的移民作为购房主力,房价过去100年的统计基本上是10年增长1倍。不管二战,金融危机都没有动摇过这一规律,收益非常稳定,所以全世界很多基金都把钱投入澳洲房地产。不过澳洲的政府和金融机构远比美国同行负责,金融机构对于贷款买房非常严格,澳洲失业率又一直是世界上最低的,基本不会发生美国那种次债问题。&&&&食品卫生&&&&澳大利亚最好的地方就是食品质量和安全,虽然蔬菜水果肉类价格上确实比美国贵很多,但是每一分钱都很值。众所周知澳洲是一片孤独的大陆,污染比其他地方少很多,害虫细菌都少。澳洲政府检疫很严格,对于食品中的添加剂和农药的使用也控制得很好,不管是蔬菜还是水果的味道都比美国好吃太多了。而且澳洲所有食品都是天然的,不用担心转基因什么的。澳洲好多进口食品尤其是欧洲食品,在美国都是看不到的,是因为澳洲食品价格比美国贵很多,利润高,这些高端牌子才会在澳洲卖。澳洲华人超市遍地都是,太幸福了,华盛顿买豆腐都买不到。&&&&福利&&&&关于年薪,澳洲网站上统计局数字大概是税前平均年薪62000澳元,雇主还要另外加9%的退休金存在你的退休金帐号上。实际生活中的感觉感觉普通澳大利亚人平均收入普遍比美国高50%,部分蓝领工人工资是美国的两倍以上。说到退休金,澳洲的强制退休金制度应该值得美国人好好学习,不管什么工作都有额外的9% 养老金,平时只能用来投资但不能取出来,退休时候一次性拿出来,至少有几十万,这个对于老人来说可是一大笔收入。拿着这么一大笔现金,还有定期的养老金(不同于退休金,视老人经济条件而定,钱多的少点,钱少的多点),医疗租房都不需要自己花钱,澳洲老人基本都选择退休后周游世界,活得比美国老人好多了。&&&&澳洲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终身领取失业津贴的国家,生孩子还有价值10000澳元的带薪产假。婴儿生下来就有牛奶金,每周也有固定的补助。医疗教育全免费,上大学可以申请无息贷款,毕业之后工作如果年薪5万澳元一下一分钱都不用还,年薪超过5万了每年才还一点点。
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23:45:37 编辑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3:48:27 &&
第 1516 楼
16:58:56&&的原帖:最近想尝试下在亚马逊买点东西回来,各位有啥建议不,主要是给伢买,奶粉,玩具类的(伢四岁)要问武将,我现在很少从那里买东西,因为现在是要付销售税的。所以,除了他们减价销售的的东西,否则,似乎想不出什么要从那里买的东西。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5:33:55 &&
最近姓宋的道歉,我觉得不光来得太迟,而且远远不够。我觉得这些人都是应该负刑事责任,否则,任何群众运动中滥杀无辜都没有问题。而且相比之下,那些德国纳粹在集中营里干的事,可以说是敬守职责,完成纳粹和国家给的任务,是大家应该学习的。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5:38:51 &&
天朝的很多事,的确是黑白颠倒,所以,大家同情杨+杀人,也就不奇怪了。相比之下,杨+杀人道理上更说得过去,而且他以前可能还是尊师重教的好学生。不过,这事说下去可能也没有底了,因为现在的教师可能也不值得尊重,“嫖”自己的学生都来不及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3:07:54 &&
第 1516 楼
16:58:56&&的原帖:最近想尝试下在亚马逊买点东西回来,各位有啥建议不,主要是给伢买,奶粉,玩具类的(伢四岁)第 1518 楼
23:48:27&&的原帖:要问武将,我现在很少从那里买东西,因为现在是要付销售税的。所以,除了他们减价销售的的东西,否则,似乎想不出什么要从那里买的东西。第 1526 楼
12:00:53&&的原帖:相比之下比国内的便宜多了,比如一款望远镜,国内淘宝上最便宜的也要500多人民币,亚马逊上打折后30美元左右,还都是天艹产的说到亚马逊,现在的确没有过去没有过去好用,不过这次圣诞前夕,每一张美通卡如果买75块,还25,我于是买了500多的礼卡送给孩子。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4:37:05 &&
盼望裁员老谭前不久读Rondo博主《现今在美国公司打工的77,78级》 ,说这批人年龄都过了50,没有进入公司管理层,裁员成了这批人群的主要威胁;而反观国内的同学,如果还没退休的话,许多都在领导岗位上,春风得意,与其形成了较大的对比。pearl博主随后写下《但求无怨无悔》一文,谈了他自己的看法,说被裁员并不就是职业生涯的终点,也不必要就到了要反思当初是否出国的对否。后来pearl博主又高论《你的退休生活怎么过?》,谈了她神往已久的退休生活,看得我心里痒痒的,直道大丈夫应当如此也。 我是77级的,现今仍在北美一家公司打工,年龄也过了50,不在公司管理层。想了下我自己,看了看平时比较熟悉的77级同学和朋友,他们大多和我的情况差不多,感到现在没有人觉得裁员有多可怕,反而有许多人盼望的就是被裁员,这包括我自己。裁员好啊,一方面强迫自己早日步入退休者的行业,享受自由自在的时光;另一方面又获得一笔肥硕的公司解雇补偿,还有政府失业津贴,加起来等于一年多的工资。这一年多白拿钱不干事,多美的事! 现在77和78级在国外的这批人的儿女基本都已经长大成人,房子贷款早已付清,而且已有一定的积蓄和投资,情况已经和先前大不一样了。由于没有养儿育女、供房养车的负担,裁员只是失去工作,既定的生活轨迹有所改变而已,并不会面临流离失所,衣食无着,坐吃山空,经济状况由此一落千丈,如同到世界末日般的境地。而且有好多人从2000年高科技泡沫破裂以来都有过的好几次被解雇的经历,曾经沧海难为水,裁员对他们已经掀不起大风大浪,就如同暂时吃不到大鱼大肉,用粗茶淡饭调节下胃口一样。 盼望裁员的有些是不想再工作了,但不工作还未想好离退后如何打发日子的人。现在大多公司基本上都没有退休金,退休如同自动离职一样,什么好处从公司都拿不到。自己在公司工作了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况且失业保险金每年都白白地克扣,就这样净身出户的走人不划算,不如呆在公司继续混,知道裁员为止。如幸运被裁员,公司总得出点血不说,而且还可以找回些上缴失多年业保险金,因此盼望被裁员捞一笔。 也有些盼望裁员的是被裁员多次了,所谓虱多不痒,债多不愁,裁员对他们已经无所谓了。他们每次裁员都能发一笔小财,好好地休息几个月,又找到工作。因此盼望被裁员再发次小财。还有些人非常精明能干,到现在这个年龄还仍然充满着正能量,精力过人,别说被裁员,就是不裁员也隔三岔五地跳槽。这不,我的一位同学几个月前就辞职高就,我的一位同事去年末又过改换门庭。如果不是公司破产的话,裁员对他们来说如同中奖般幸运,我对这些人羡慕得心痒痒的,十分佩服。 我的一个另同学望裁员盼了快三年了,每次我们见面谈到工作都说不想再工作了。他所在的公司去年一落千丈,前不久计划有大批裁员。他心想这次应当十拿九稳,到时肯定会如愿以偿。于是早早给老板打明招呼,让我下地狱,把阳光留给同志们。结果裁员时他还是没有被裁到。老板说本部门明年还有机会,耐心再等等。他实在是郁闷的很,说不想被裁的走人了,想裁的还留着。我有另一个同事,年龄比我大一点,他等裁员机会等了好几年,去年终于等不住了,抱孙子要紧,自己主动申请退休了。一天散步见到他,问他退休后公司给没给点好处,他说什么也没有。这里的公司没有离退休办,老干部室,退休与辞职相同,人走茶凉,再没有人搭理。还是国内好哈,退休后过年过节至少还有些慰问品发发,使你感到组织的温暖。 正如有人说77和78级的中国大学生是得天独厚一个时代的骄子,他们无论是出国还是留下,无论是当官还是打工,无论是发财还是贫困,无论是显赫或无闻,无论是已经退休还是继续工作,都在人生的轨道上留下了缤纷斑斓的色彩,值得骄傲和回顾。人生本来就是万花筒,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人生和命运,这都是毕业后各自人生选择的结果,现在都到了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之年龄,没有什么值得抱怨和后悔的,也没有什么值得彼此比较,羡慕甚至嫉妒的。长江前浪推后浪,77和78级的辉煌即将消失,成为过去,现在是该考虑退休,过自己想过的日子的时候了。 曾经是我们老师的重庆大学著名博士生导师梁锡昌教授,79岁了还不知天命,还在辛辛苦苦兢兢业业地工作,努力支撑着自己一手创办的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但实验室近年江河日下,辉煌不再,终于不堪重负,日下午从5楼一跃而下,坠楼身亡。我们深为他的去世而惋惜,理解他们这一代人以工作为生活的准则,但无论如何不会去赞赏或效法他这种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精神。 我是经历过我曾经的公司(Nortel)由辉煌到死亡的全部过程,见过无数人被裁员,包括许多管理层的人。还好,我一个小虾米还幸运,没被裁掉,最后被转卖给现在的公司。经历这些之后,咱就有自知之明,高层咱进不去,还是当小虾米好。在公司当个小老板,又累又烦,钱也多拿不到几个,不如当个小虾米,又自在,有清闲,把自己工作做好即可,还可以兼顾其它闲情逸致。 前不久有跳槽涨机会,朋友推荐的,但还是推了。原因很简单,不如在现公司等待裁员强。假定跳槽涨10%工资,我要工作10年才多拿一年的工钱,这其中还不包括到一个新公司需要重新开始而多付出的辛劳。仔细打量我还能在新公司呆10年吗?我想不能。如果我现在或今后一两年被现公司解雇,很容易到手一年多的工钱,而且还不需要工作。裁员后可以好好地玩玩,享受一下不需要工作的休闲日光。到时候,如果耍烦了,还可以再找工作干几年,找不到就算正式退休了。 人生苦短,就这么几十年的日子,应当珍惜。大学毕业后的到现在时间和精力都献给了雇主、献给了儿女,为的是成家立业、养育后代。现在这个目标已经基本达到,年龄在50-60岁之间,按当今的人生算法正值中年偏老。乘此时精力尚存,兴趣未退,正好为自己洒脱地活一回。不然到70岁后,那时已步入老年,尽管你有更好的退休计划,有更多的财力支持,你也许再也没有精力或没有兴趣去落实了,所谓夕阳虽好黄昏短,廉颇老矣能喷饭。 尽管北美没有现法定的退休年龄,而拿政府退休金老年金现由65岁提高至67岁,但到60岁时无论如何一定要充分做好退休的准备,时刻准备着,为等待裁员而奋斗。一是要计划好离退后如何打发日子,如养成一门爱好和兴趣,种花养草唱歌跳舞钓鱼狩猎玩牌打球旅游闲逛抱孙子写博客上教堂做义工都在之列;二是要把银子备足,至少要在真的失去工作的情况下能舒服地支撑到拿政府退休金老年金的日子;三是要多接交些朋友同学,无论良师益友还是些狐朋狗友,多多亦善,到时你才不会感到孤独和无聊。 即使你是在公司的管理层,无论你感觉再良好,无论你挣钱再多,说到底你也是在给资本家打工。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给自己留下充足时间去享受属于自己的生活才尤为重要。当你要决定跨入这一目标时,还有什么方式比被裁员好呢?看看黑莓(Blackberry)的前CEO Thorsten Heins被炒也许会给你一点启示:黑莓在他的掌管下濒临死亡,他却笑纳$88 million悄然离去。如此你还有又有什么不好意思被裁掉呢?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27:11 &&
你说,我家女儿是不是该学医? 梅兰松竹 长周末,朋友家聚会。大家一边吃美味烧烤,一边聊天。 旁边碰巧坐了一位母亲,和她读大二的女儿,听说了我的职业,话匣顿时打开。 “哦,你是妇产科医生?”母亲声音有点惊喜。 母亲年龄大约40多岁,皮肤保养得不错,打扮也年轻。 “嗯,对。”我笑着答。 “那太好了,我正要打听这件事。我女儿在准备考MCAT(美国医学院入学考试),你说,该不该让她去学医?” 她指着身边的女孩,背心短裤的清爽打扮,脸上除了淡淡的蓝色眼影,不施脂粉,举止文静中夹着沉稳。 我开始思考如何回答。。。。 其实,这个问题,我已不是第一次听说。凡家里有女儿在读大学的同胞,都曾经问过我。 搁五、六年前,我的答案一定是,别费这个劲了,干啥不行,非要走这条路。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令人纳闷,但它代表了我当时的真实想法。那时我反对美国女孩子学医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从投资回报角度来讲不合算。 要上4年医学院,加3年住院医,若想做专科还得要2-3年。 医学院基本不设奖学金,全是自费,住院医、专科Fellow工资又很低。 这样10年下来,投资至少30万美金。我认识不少美国毕业生,刚行医时都背着这个数目的银行债务。 过去80、90年代美国医生收入相当高,但自从医疗保险HMO施行以来,医生收入逐年下降,而要付的事故保险金一路上涨。 于是,如今一般primary care的医生,按工作时间计算,平均收入和IT行业的consultant也差不了多少。可是,IT专业只要有本科文凭就能找到工作,别人10年寒窗时,他们已经开始算工龄拿工资了。 收入一负一正,懂数学的同胞们都会明白哪个选择经济上更合算。 2. 过程漫长艰苦。 如同“从炼狱里摸爬滚打过一遍”,这句来形容它并不为过。 记得曾经徒步登过五岳之尊的泰山,借此作为走医学之路的比喻。 从医学院开始,一本本大部头教科书,一套套厚厚的复习题,铺就攀援山峰的层层阶梯。 一串串枯燥难懂的拉丁医学名词,一个个令人胆战心惊的考试,便是随时遇见的横在路中的顽石,需要小心越过才不致跌倒。 终于熬到做住院医了,像登山到了十八盘,依稀看见山顶,顿时想松口气,以为胜利就在眼前。且慢,最惊险曲折的道路其实才刚刚开始。 接下来是没白没黑地值班,严重睡眠缺乏,精神体力不支,到处受气。稍有表现不好,还可能被解甲归田。 像我的一个女同学,哈佛本科学计算机,耶鲁医学院毕业,当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招进系里,住院医仅做了一个月,就因不能适应,坚持不下去,回老家重操旧业,做计算机咨询师去了。她这样做,我认为实在是浪费人力物力。 3. 没时间谈恋爱,即使结婚了也不容易照顾家庭。 前两项理由男女身上都适用,这条主要针对女性。 在婚姻家庭大事上,我们不能不承认男女有别。男的大龄未娶,往往被誉为“事业有成,成熟稳重”,职业女性30多岁未嫁,就被无情地划为“黄金剩女”一档了。 鉴于种种原因,男医生很多不愿找同行,所以女医生选择余地越来越窄,好容易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成家后,年龄偏大,生孩子又出现问题。女医生不孕症需要治疗的比例相当高。 另外,生孩子,养大成人,这些事情毕竟需要女性亲力亲为。 男医生可以一周工作6、7天,女的这样做就无法照顾家庭生活了。 我持反对意见的时期,也是我刚毕业在大学做主治医的阶段。 每天忙着教学、看病人,还要发表文章,家里LG孩子根本顾不上。加上大学工资配得低,所以那段时间我心理很不平衡。两万五千里长征好不容易结束,却发现现实和理想距离差得太远,我真怀疑当初吃这些苦是否值得。 话又说回来,山不转水转,如今问我女孩子该不该学医,我的观点已有所改变,因为我的个人情况,也因为大形势与以前不同了。我今天赞成女孩学医的原因是: 1. 经济上,做医生旱涝保收。 自从近年次贷危机,美国进入recession,各行各业纷纷裁人,医疗系统是为数不多的几个所谓“铁饭碗”。 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所以做了医生,可以一直到老,不用担心失业。 收入多少可以自己掌控,有一定的灵活性:多看病人,多花时间就可以相应提高;想要享受生活,就得减少工作量,收入也会跟着下降。 2. 辛苦程度来说,年轻时承受能力强,咬咬牙就挺过去了。 俗语说,世上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想想30岁左右,便学业有成,一劳永逸,这实在是人一辈子对自己最好的投资,苦点也值。 3. 针对想学医的女孩,我认为只要别光做书呆子,该结交异性朋友时就不要错过时机,早早解决人生大事,结婚生子统统在35岁之前搞定,然后找份不太忙、适合自己的工作,便能事业家庭兼顾。当然,单身主义者除外。 4. 我觉得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通过治病救人,每天给我们带来无比的“职业满足感”,这是做医生很独特的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它使我们能热爱自己复杂琐碎的工作,有信心每天迎接挑战,包括医学上的,甚至法律上的(例如被人告到法庭)等等。 就拿我个人来讲,我是运气好,在国内读完医学院,直接出来念基础医学博士,后来考Board,联系到住院医,一路还算顺利。 我的LG是大学最后一年谈的,一毕业我们就结婚,一起在国外打拼多年。在我住院医之前把孩子生好,然后请了全职保姆帮忙,一直到现在。 起初工作在大学医院,不太满意。随即我换到郊区一家很好的教会医院,加入了6个医生组成的group practice,变成多数情况可以自己说了算(像工作量,时间安排等),事业生活才逐渐走上轨道。 作为一个职业女医生,在走了不少弯路之后,我变聪明了些,慢慢学会要“多碗水端平”。 工作上,我用心努力,对病人认真负责; 时间上,我讲效率,每天早出早归,和家人共进晚餐;晚上,除了管孩子功课和练琴,我争取运动一小时,包括与LG经常一同散步聊家常等等。 每年还与家人定期休假4-5周,到大自然去呼吸新鲜空气,放松身心。 由于比较注重劳逸结合,所以这几年自己精力充沛,心情愉快,家庭和睦,感觉人生到了一个真正安定美好的时期,很令人满足。 通常女医生的优势是受病人欢迎,看病耐心,肯花时间,这点尤其是在妇产科,家庭科和儿科这样接触病人比较多的primary care专业中较明显。 过两年奥巴马的医改要实施,primary care会变得更popular,可见将来对女医生的需求会越来越高。 据有关数字统计,美国女医生数目逐年增加,现在大约占医生总数比例的1/3。 更可喜的是,目前医学院的女生已经达到等于甚至高于男生的比例。看,“红色娘子军”队伍在不断壮大啊! 林林总总地听我讲了一堆经历和见解,女孩和母亲眼睛直眨,似乎有些明白,我总结说: “医生这个职业很辛苦,如果你真喜欢它,又不单单考虑钱,那就去上医学院,努力出来结果会蛮不错; 否则,劝你趁早选别的专业,早早学完,成家立业,及时享受人生。条条大路通罗马嘛。” 最后,我对着面带微笑的女孩,强调了一点,“不管怎样,自己要有主见,去医院和医生门诊实地考察一番(英文名词叫 shadowing),想好这到底是不是你想干一辈子的职业,再做最后决定。 因为自己认定了的,再难也会坚持,不容易后悔。 ---祝你成功!”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9:20:10 &&
今天气温接近90, 过摄氏30度,有点热,车里开空调。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56:33 &&
如果从工作稳定什么来说,做医生还是很好的。不过,如果从个人喜好,性价比来说,就不一定了。在美国读医,周期太长,在真正赚钱时,都三十多了,即使每年4,50万收入。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赚这么多。
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11:00:21 编辑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24:58 &&
今天偶尔看到亚马逊有一件IZOD的三合一夹克卖,我其实用不上,但价钱实在不错,就下了单。原价200,卖40,35以上免运费。<img src="http://qc-static.kdnet.net/UploadSmall//91482.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53:22 &&
以上的第一的其实和买奢侈品无关,只是对奢侈品的定义不同,而且美国人应该有更多的奢侈品才对。除了以上几点还要补充的是,外面的选择太多,而且价格的高低和质量关系不大,同时一般人在物质上的攀比不是太明显。
共 875429 次点击,724 个回复&
本版块主题总数:3235281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1953 / 昨日发帖:28574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舆情观察&&├史海钩沉╋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口会馆&&├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灌水]闲聊美国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投入产出调查几年一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