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是一场艳遇记风流神医 谁知道这又是骗子们出的新花招

当前位置:
出库单配上抽奖卡 骗子又有新花招
  铜陵新闻网报道,8月9日上午,铜陵市民王先生在上班途中捡到一个小盒子。禁不住好奇的他打开后可着实让他吓了一跳,里面装着一张20多万元的出库单还有一叠包装精致的抽奖卡,刮开以后一对发现竟然中了幸运大抽奖的二等奖,一张价值22万的现金支票。机智的王先生经过一番思考后越发感觉不对劲,怀疑这又是一场骗子设计的新骗局。便和本网取得联系,希望通过媒体能揭穿和曝光骗局,避免市民上当受骗。
  这叠“开心购物、幸运有你”的抽奖卡一共4张,海报上这样提示:每购买武汉舜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产品达五万元就可领取“刮刮奖”奖票一张,是公司为了回馈客户,回赠社会举办的大型“公益福利”抽奖活动。出库单上内容包括600多只摩托车电瓶以及几百只车载空气净化器和车载充气泵。记者随即便在电脑上百度“武汉舜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现根本不存在这样的公司。此外,仔细比对公司出库单后也能发现上面所盖的财务专用章是打印的印刷品。
  记者按照上面所给的的电话拨了过去,“客服人员”表示,需要先将个人身份证、中奖奖票以及联系方式复印在一张纸上传真给他们。当问及什么时候可以领到支票、要不要先交钱等问题时,对方都在含糊的表示之后会有人联系中奖客户,之后便挂断了电话。
  近年来,随着媒体的不断曝光和政府有关部门的严厉打击,骗子的嚣张势头得到了遏制。但还是有这么一群充满“创新”精神的骗子,通过层出不穷的新招骗取钱财,“彩票中奖”、“超市购物小票抽奖”、“微博幸运大抽奖”等骗局让人眼花缭乱。记者了解到,如今骗子活动的主要对象还是以中老年人为主,但前段时间发生的19岁女孩刷微博被告知获奖被骗走1600元也给了年轻人一个警示。
  一些市民告诉记者,他们这几天也在自己居住的小区捡到了这样的抽奖卡,这样骗局只要细心的居民仔细辨识,就能很容易戳穿骗局。天上不会掉馅饼,拥有良好的心态和加强自身的防骗意识才是应对骗子的关键。同时,也希望有关部门继续加大监管,严厉打击,给市民们净化不良风气,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不给骗子们留下可乘之机。(记者 洪伟 实习生 戴伟)
            编辑:
     
版权声明:
①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中安在线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须注明来源,如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②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支付稿酬或作其他相应处理。
24小时新闻排行
安徽国内国际
搜索热词        来源:360新闻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电信诈骗:老问题背后的“新花招”
日08:37&&来源:
时值年底,屡打不绝的电信诈骗再度疯狂。骗子们的诈骗手法不断花样翻新,令人防不胜防。请关注――电信诈骗:老问题背后的“新花招”
疯狂的电信诈骗出现两个趋势,一方面“中大奖”“手续费”等传统诈骗招数依旧猖獗,让不少老年人的血汗钱化为乌有;另一方面,诈骗手法不断花样翻新,与“微信”“二胎”等相关的电信诈骗层出不穷。
态势疯狂:一人竟被多个团伙骗了4次
近日,昆明市公安局刚刚公布了一起“奇葩”诈骗案:80多岁的老人被骗4次后才报警、正规物流公司的工作人员竟倒卖客户信息、骗子的手机号被泄露后常接到诈骗电话。
在这起案件中,昆明市民王大爷先是接到上海一家“收藏拍卖公司”的电话,称要以100多万元收购其收藏的工艺品,但需要支付手续费。不久老人收到了一份快递来的小礼品,就以货到付款的方式支付了7万元“手续费”,但后来对方电话就再也打不通了。
此后的3个月老人又3次被同样手段诈骗,先后4次共被骗走了42万元。
昆明市公安局官渡分局刑侦大队警察杨碧波介绍,警方侦破案件后抓获了盘踞在上海的王亮亮(化名)犯罪团伙。但侦查后发现,王大爷被骗了4次,只有1次是王亮亮团伙所为。“我们又对多名受害者进行了调查,没有哪个受害者是只被一个团伙诈骗的。”他认为,这足以说明电信诈骗之疯狂、后果之严重。
来自昆明市公安局的统计数据表明,最近三年电信网络违法犯罪案件年立案数均不低于3000件,犯罪活动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均超过亿元,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内贼作祟:物流公司内部人员倒卖公民信息
电信诈骗与公民信息泄露密切相关已为公众熟知,但是,公民信息泄露的随意和严重程度仍足以令人吃惊。
昆明市公安局破获的这起诈骗案中隐藏着明显的利益链,其顶端就是公民信息的售卖者韩某。作为上海一家宅急送公司的工作人员,他利用职务之便,从宅急送客户资料里选择有电视购物习惯或喜欢购买收藏品的人,并把名单提供给王亮亮团伙。
除了使用这些信息,王亮亮团伙还从网络上以1元1条的价格购买公民信息,同时又把韩某提供的公民信息再转手倒卖给另外一个诈骗团伙。
可笑的是,为了反侦查,王亮亮团伙在快递单收件人一栏填的都是自己成员的电话,“结果,这些成员之后就经常接到其他诈骗公司的电话。”
此外,云南省发生的多起“生二胎补贴”诈骗中,接到诈骗电话的人都确实刚刚生育了二孩,说明他们的信息也被泄露了。
“电信诈骗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犯罪,牵涉到方方面面。”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孙文杰分析,这就是公安部打击电信诈骗的专项行动要联合22个成员单位的原因。比如,诈骗团伙往往有多个非实名金融账户,这牵涉到银行的职能;诈骗团伙拨打电话要用到网络电话、“移动座机”、非实名电话卡等,这牵涉到电信企业;诈骗对象的选择则依赖于公民信息,这涉及掌握了大量公民信息的物流公司、商场、电信运营商等。
防不胜防:新诈骗招数紧随社会热点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涉嫌洗钱”“医保、社保异常”“解除分期付款”等常见手法外,电信诈骗团伙正紧跟新政策和社会热点,不断“推陈出新”,一些新型诈骗手段不断出现。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微信,至少出现了以下几种与微信有关的诈骗方式:
一是伪装身份诈骗。犯罪分子利用微信“附近的人”查看周围朋友情况,伪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骗取感情和信任后,随即以资金紧张、家人有难等各种理由骗取钱财。
二是代购诈骗。犯罪分子在微信圈假冒正规微商,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为诱饵,待买家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为由要求加付,等拿到货款后就“人间蒸发”。
三是爱心传递诈骗。犯罪分子将虚构的寻人、扶困等内容以“爱心传递”的方式发布在朋友圈,不少善良网民都会转发,其实里面所留联系方式绝大多数为外地号码,打过去不是吸费电话就是通讯诈骗。
四是点赞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商家发布“点赞有奖”信息,要求参与者将姓名、电话等个人资料发至微信平台,一旦商家套取完足够的个人信息后,即以“手续费”、“公证费”、“保证金”等形式实施诈骗。
五是利用公众账号诈骗。犯罪分子盗取商家公众账号后,发布“诚招网络兼职,帮助淘宝卖家刷信誉,可从中赚取佣金”等推送消息。受害人信以为真,遂按照对方要求多次购物刷信誉,后发现上当受骗。
又如,随着“二孩”新政的实施,云南省曲靖市公安局最近就破获了一起以“生二孩领取国家补贴”为由的诈骗案。骗子称刚生完二胎的家庭可以领计生补贴但要到自动柜员机上进行验证,受害人按照提示“验证”后即被骗数千元。此外,还出现了二维码等诈骗方式,受害人一旦扫描了二维码,手机就会被植入木马病毒。(王研)&
(责编:魏艳、马丽)
推荐阅读白春礼:把党治国理政成功经验作为科技创新的行动指南
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在京举行纪念建党九十五周年表彰大会。中科院党组书记、院长白春礼出席并发表讲话。白春礼要求中科院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把党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行动指南,在推进“四个率先”目标的创新实践中勇于担当历史使命,做出应有贡献。
6月“科学流言榜”发布 吃素不得心脑血管病列榜首
六月“科学流言榜”今天发布,“吃素不得心脑血管病”位列榜首。“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共同发布,得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传播专业委员会、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上海科技传播协会的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流氓艳遇记最新章全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