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济宁是济宁汶上县找工作的一个下岗的工人,在10多年前经营了一个报亭,而如

汶上县(山东省济宁市辖县) - 搜狗百科
&&历史版本
该版本已锁定
,您可以选择查看以下:
山东省济宁市辖县
汶上县(山东省济宁市辖县)
汶上历史悠久,春秋时称“中都”,汉代称平陆,金泰和八年(1208年(庚辰年)),取”汶水在上(北)”之意,更名汶上县,此为“汶上”专用地名之始,沿用至今。早在公元前501年,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初仕中都宰,兴教化,制礼仪,先民沐浴圣泽;汶上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境内有始建于宋代的太子灵踪塔,气势雄伟,1994年3月,在塔内发现了141件佛教圣物。全县境内有大汶河,小汶河流经北部以及西部,又有泉河等河流流经中东部而后汇流到小汶河,包括县域下面的地下水也全部源于汶水的补给,犹如山上,车上等等,汶上整个县域地处汶水之上,因此得名汶上。汶上地处山东省西南部,辖属济宁市,东临古城兖州,西接水泊梁山,南依微山湖,北枕东岳泰山。有“儒释圣地,花园水城”的美誉。
汶上县地处西南部,辖属,东临古城,西接水泊梁山,南依,北枕东岳。面积877平方公里,耕地84.7万亩。辖2个街道办事处,13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493个村居,总人口78万人。日东高速横穿东西,105国道纵贯南北。距京沪线站、京九线梁山站及京福、京沪高速公路、杭运码头均40公里。济徐高速汶上段29.36公里已基本建成。
汶上县属大陆性季风区,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
汶上地处鲁中低山丘陵与鲁西平原交接地带,东北属古老泰山隆起的残丘低岭,西南部属古大野泽,东畔,整个地势由东北缓顷西南,至高点为昙山顶峰,171.7米;最低点在蜀山湖湖底,36.5米,中部地势平坦,为冲击平原,土层厚、土质好、地下水较丰富,为粮棉高产区。历史上有山、有水、有湖泉。河流:境内属水系。内河主要有小汶河、泉河、小、因势由东北向西南注入,著名的经汶上西南边境12公里,大汶河流经北部边境15.3公里。湖泉:县境西南部有、蜀山、马踏三湖、水岸相接,面积约65平方公里。明编《汶上县志》记载:“湖多鱼鳖荻蔬蒲,居人赖焉。夏秋之间,菱荷锦张,灿若晓霞,游者似睹之胜”。东北部较著名山泉11个,龙斗泉、薛家沟泉、老源头泉、鸡爪泉、赵家桥泉、泺当泉、泉等。上世纪60年代里干涸。
⑴土地资源:全县版图面积8.77万公顷,其中5.65万公顷,占64%,传统农业大县,物产丰富。⑵水资:总量平水年为3.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0.9亿立方米,地下水2.9亿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量3.2亿立方米,占总量的84%。⑶矿产资源:共发现矿产17种,主要有煤、金、铁、铅、水晶、高岭土、脉石英、、石灰石、粗石沙、矿泉水等。煤:分布在东南和西北部,含煤地层面积600平方公里,预测储量14亿吨。金:分布在东北部昙山周边地带,包括砂金和岩金,已确定金矿体有两个,含金品位在5克吨以上。铁:分布在北部李官集地段,总储量5200万吨以上。铅:分布在、两乡,5275.9吨,水晶分布在镇孟庄一带。花岗石:分布在白石乡卧佛山一带,总储量2000万立方米以上,其中现实资源量937万立方米,潜在资源量1070万立方米。矿泉水:分部较广,经国家鉴定为优质天然矿泉水。高岭土:具有一定规模、潜力巨大的环保型矿种,主要分布在白石乡一带。生物资源:主要有香附、蔓荆子、枸杞子、桔梗等药材资源104科259种,苇、藕、荸荠等水生植物,鲤、鲫、鲢、草鱼、鲇鱼等水生动物,兔,獾、狸、刺猬等兽类动物,猫头鹰、麻雀、喜鹊等飞禽。
、、、、、、、、、、、、。
汶上古称中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县城西北隅的始建于宋代,气势雄伟。1994年3月,在塔内发现了141件佛教圣物。公元前501年,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初仕中都宰。嘉靖至万历年间,汶上相继有四人出任之职。汶上现存众多,发掘的北辛文化遗址和细化距今约1—1.5万年。始建于唐代,堪与曲阜的相媲美。
汶上县工业门类齐全,现已形成纺织服装、机械制造、、建材、食品加工等工业门类,工业产值占的比重已达到75%。棉纱、坯布、砻谷机、发电机组、服装等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
汶上地处,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水源丰富,具有发展现代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盛产小麦、、玉米和棉花、蔬菜等经济作物,已形成了草莓、韭菜、大蒜、、辣椒、洋香瓜、中药材、花卉等优良品种生产基地。
汶上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以煤为主,总储量18亿吨,有两座煤矿已建成投产,另有三座正在建设当中,全部投产后,年生产能力可达1200万吨,具煤炭产业化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全县可开采矿产50余种,主要有金、铁、铅、水晶、脉石英、、石灰石等。储量达13亿立方米,其中多数为国内稀有的“”、“泰山乌”、“泰山兰”等品种。产品已出口日本、等国家。
汶上县境内约在15000年前,即有先民在此繁衍聚居。位于城东3千米的,是境内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距今约7000年左右,是的重要代表,属于原始社会的发展阶段。至代,境内置厥国。代,先后置郕国,中都、阚,武王封同母弟叔武于郕,公元前501年,鲁“定公以为中都宰“。时,齐置平陆。秦统一,行,县境内约分属的张县(治邑在今霍庄)、无盐县(治邑在今无盐村)。甘露二年(前52年)前后,境内始置东,隶属东平国。此为汶上建县之始。三国,今县境统属兖州东平国(郡)东平陆县。南朝时改称平陆县、。隋初仍称平陆县。天宝元年(742)三月,改称中都县,移县城于今治。元元年(1153年)更名汶阳县。金泰和八年(1208年),取”汶水在上(北)”之意,更名汶上县,此为“汶上”专用地名之始,沿用至今。疆域:明万历年间,汶上境域,北至界沙河站张村,东至界西梳村,南至济宁州界驿,西至界肖皮口,西北至安面的张博士集(今属),西南至以西申家海(今属),东南至南唐阳,东北至。最大横距75公里,最大纵距35公里。此县界明清时稳定时间较长,境域也较大,约为今县境的2.5倍。时期,全县面积1380平方公里,为山东省较大县之一,曾有“一滕二曹三汶上”之说。全县面积877平方公里,南北最大纵距58公里,东西最大横距35公里,东临兖州、,西连梁山、,南与济宁市任城区接壤,北枕大汶河,与、东平相望。
国民经济国民经济初步测算,2012年全县完成地区(GDP)20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9亿元,增长26.8%;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25亿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亿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120元,分别增长17%、18%;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40亿元、贷款余额74亿元,分别增长20%、30%,存贷比达到52.5%。
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县认真落实,加大农业与农村投入,有序推进,促进了农业稳定发展。全县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总产值34.94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种植业产值19.82亿元,增长17.7%;林业产值0.24亿元,增长29.6%;牧业产值13.91亿元,增长21.4%;渔业产值0.27亿元,增长20.3%;农业服务业增加值0.7亿,增长16.7%。⑴主要农作物:玉米,小麦,棉花等。粮食总产量达到39.76万吨,比上年下降5%;棉花总产量1.58万吨,增长2.6%;油料作物总产量5.66万吨,增长4.2%;蔬菜瓜类总产量94.7万吨,增长7.6%;水果产量2.01万吨,增长1.8%。⑵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7年全县171.7万亩,比上年增长0.7%。全年农作物复种指数达到209%,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粮食播种面积为92.1万亩,减少2.8%;蔬菜播种面积37.1万亩,增长6.7%;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8.3万亩,增长1.7%。⑶林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县1.03万亩,比上年增长44%;育苗面积0.23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达到23%。⑷畜牧业生产平稳。畜禽产品的受到本地消费和天气不同程度影响,畜牧业生产趋于平缓。肉类总产量9.04万吨,增长4.6%;蛋类总产量4.24万吨,增长8.2%;奶类总产量4.4万吨,较上年增长2.5倍;猪、羊、禽出栏87.8万头、28.9万只、936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了3.1%,减少了43.1%和增长了23.3%。⑸渔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县达到9000亩,水产品总产量达3150吨,增长12%。农业基础条件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2007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71.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9%。农用拖拉机6778台,增长6%;农用汽车488辆;大型联合收割机959台,较上年增加了96台。全年机达到51.64千公顷;农村用电量1463.6万千瓦时。2007年末全县实有82.2万亩,其中72.3万亩。全县自来水受益村数450个,占全县总数的91.3%。覆盖面达到99.9%。
工业和建筑业
较快增长,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25.2亿元,比上年增长35.5%(现价计算),产品销售率97.5%。2007年全县企业200个。全县克服电力紧张、原材料上涨,出厂价格走低等诸多困难,全年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4.7亿元,比2006年增长40.1%,完成72.8亿元。销售收入74.3亿元,比上年增长33.8%。工业经济效益创历史新高。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2.1亿元,增长57.6%;实现利润8.4亿元,增长74.4%。其中,国有及实现利润420.9万元;集体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22612.1万元,私营企业实现利润60985.7万元。建筑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18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10.7亿元,增长8.1%;实现利润总额5181.7万元,增长14%。
固定资产投资
稳步增长。全年全县完成38.5亿元,比上年增长69.4%。其中,城镇投资30.8亿元,增长139%。在城镇投资中,私营个体投资21.9亿元,增长175.4%。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呈现“二产稳、三产强”的态势。第二产业投资25.6亿元,增长46.5%;第三产业投资10.1亿元,增长110.7%。煤炭、电力等能源工业投资8886万元,增长10.1%;交通运输业投资5271万元,增长75.7%;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完成投资3.9亿元,增长192.8%。房地产开发高速增长。全年共完成投资1.6亿元,比上年增长252.5%。商品房8万平方米,增长16.5%。商品房销售额2.1亿元,其中,现房销售额占60%,期房占40%。建成投产项目159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72%;新增固定资产20.1亿元,为67%。
2007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消费量145.8万吨,汽油消费量3490.1吨,柴油消费量740.6吨,电力消费45472.1万千瓦时,分别较上年增长28.9%,17.9%,17.2%,13.7%。2007年全县煤炭企业共生产原煤244.7万吨,较2006年增加140.9万吨;累计销售232.9万吨,较上年增加137.6万吨。
国内外贸易、旅游业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中趋旺。全县实现28.68亿元,增长19.3%。其中县及县以上城镇14.48亿元,增长18.2%;县以下农村实现14.2亿元,增长20.4%。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5.3亿元,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8亿元,分别增长19.3%和21.7%。在全部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零售额26.2亿元,增长21.3%,所占比重达到91%。城乡集贸市场稳步发展,年末全县亿元1处。保持平稳增长。全县实现进出口总额2736万美元,增长8.2%,其中出口2565万美元,增长1.6%,进口171万美元,增长147.8%。实际利用外资额746万美元,增长6.1%。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2007年全县共签订各类经济技术合作合同236项,总投资43.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9.7亿元。民营经济提速增效。全县民营经济发展到22861户,增长9%。其中民营企业930户,增长9%;个体工商户21931户,增长9%。从业人员达到114499人,增长11%;注册资金220865万元,增长11%;销售收入达到1764933万元,增长101.8%;上交税金52948万元,增长50.6%。旅游业获得较快发展。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2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达到101.32万人次。
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继续强势增长。全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64007万元。完成27057万元,比上年增长35.2%,增幅列全市第一位。进一步优化。税收收入占的比重达到94%。国税、地税全年实现两税收入61645万元,同比增长41.3%。其中国税收入42024万元,增长55.7%,地税收入19621万元,增长18%;全年完成71273万元,比上年增长28.2%。其中,教育支出24045万元,比上年增长84.7%,科技研究与开发经费215万元。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增长,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了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良性互动。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万元,比年初增加90542.2万元。其中企业存款48186.07万元,比年初增加14966.27万元;居民储蓄存款万元,比年初增加57243.96万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万元,比年初增加48681.35万元。其中短期贷款万元,比年初增加15253.3万元;中长期贷款32375.78万元,比年初增加4879.22万元。保险业发展迅速。2007年全县全年保费收入9861.6万元,增长3.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945.6万元;人身险保费收入1210万元,寿险保费金额6706万元。共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4202.5万元,增长86.6%。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1303.5万元;寿险给付金额2009万元;人身险给付金额890万元。
1.县长:孙琪工作分工:孙琪同志主持县政府全面工作,分管县政府办公室、财政、审计、监察等方面的工作。2.副县长:李成勇工作分工:李成勇同志协助县长抓好县政府日常工作,分管政策研究室、发改、统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国税、地税、人民武装、招投标、应急管理、物价、机关事务管理、对台事务、行政审批、结对帮扶、建议提案办理、联系群众团体、老干等方面的工作。3.副县长:闫波工作分工:闫波同志分管政府法制、农业(农业局)、林业、水利、渔业、农机、畜牧兽医、气象、东平湖管理、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计划生育、世行办、减轻农民负担、公安、司法、信访等方面的工作。4.特邀咨询:李臣兴工作分工:李臣兴同志分管民政、残疾人事业等方面的工作。5.副县长:董学琛工作分工:董学琛同志分管交通运输、公路、环境保护、文物旅游、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卫生、红十字会、食品药品监督、医药等方面的工作。6.副县长:岳耀寅工作分工:岳耀寅同志分管城乡建设、规划、城市综合管理执法、房管、住房资金管理、国土资源、地震、人民防空等方面的工作。7.副县长:田利国工作分工:田利国同志分管工业经济(经信局)、商务、招商引资、安全生产、体改、质量技术监督、工商、金融、保险、供电、邮政、联通、移动、电信、无线电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协助孙琪同志分管财政方面的工作,协助李成勇同志分管国税、地税方面的工作。8.副县长:赵鑫工作分工:赵鑫同志分管科技、教育体育、知识产权、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外宣、史志、档案、老龄、老科协、老年体协等方面的工作。9.副县长:顾兆霞(挂职)工作分工:顾兆霞同志协助孙琪同志分管财政方面的工作,协助田利国同志分管招商引资、金融方面的工作。10.县政府党组成员、副县级干部:龙茂义工作分工:龙茂义同志分管粮食、供销、物贸、盐业、烟草、石油等方面的工作,协助田利国同志分管招商引资方面的工作。
汶上历史上素以孔孟之乡、礼仪之邦闻名遐迩。公元前501年孔子初宰中都,行之一年四方则之。今有孔庙、孔子讲堂、孔子沟、中都故邑碑、夫子履、祠等建筑遗址。孔子宰:在汶上县次丘镇湖口、、荣庙一带。公元前501年即九年,定公以孔子宰中都,行之一年,四方则之,政暇之余设教、讲学、钓鱼,据史载,这里有孔子讲堂、,孔庙大成殿等,此地朱氏以居孔子所宰之地为荣,故朱氏族谱中,有孔子讲堂、等画图。
佛教于西汉哀帝元寿元年传入中国,至三国曹魏时期渐传入汶上。唐宋时期已成为北方佛教圣地,及至明清,县境内寺院尼庵林立。据《汶上县志》记载,县内较大寺院数十处,至今尚有十余个以寺命名的村庄。又叫太子灵踪塔:坐落于汶上县城西北隅。始建于盛唐,始称昭空寺,宋咸平五年重建易名为。明清代有葺修拓广,其建筑宏伟,独具东方民族风格。寺内“群僧萃处,暮鼓晨钟,亦精兰之胜境也”,历千余年而不衰。寺之后院有塔,塔宫瘗藏,石匣铭文曰太子灵踪塔。该寺毁于抗战时期战火中,1995年春恢复寺院,并建供奉殿,以供佛牙真身舍利。宝相寺塔:(太子灵踪塔),始建于,塔宫中珍藏并百余件佛圣物、文物。明清代数次葺修。1994年春葺修一新,葺修时佛牙、舍利等圣物面世,震惊于海内外。是塔为十三层,楼阁式,为佛教最高规格之塔,自塔底层北面塔门拾级而上,螺璇式台阶可达塔顶眺望,古城新貌,车水马龙,一览无余,颇有心旷神怡之感。
始于战国,开凿于隋,而盛于元明清的京杭,沟连着我国、长江、、黄河、五大水系,孕育了独具魅力的。而运河之南旺段,为水脊咽喉。古建筑群,始建于明初,后不断拓广葺修,至清十年尤曾新修。占地面积达五万余平方米。其主要建筑有:龙王大殿、禹王殿、宋尚书祠、白公祠、潘公祠、莫公祠、水明楼、戏楼、、关帝庙、过厅禅堂、蚂蚱神庙、八蜡神庙、运河分司衔门等十余院落,对面运河大堤土山上有望湖亭,亭之立柱上有对联曰:四山碧漾三湖月,一水绿分两岸春。九年(1411年),皇帝采纳济宁同知潘叔正言,派工部尚书等前往治理,率十六万余人,经一年多治理,虽开新河而无水,仍无济于事。乃礼贤下士,,请出农民水利家白英辅佐。以白英之谋,堵塞元建的罡城勿使汶水入光河流经济宁,在汶河下游筑坝,开挖小汶河入南旺济运,又以汶上东北诸泉为源开挖南北泉河,下汇鹅河入总泉河再入南旺济运,又根据调节水量的需要沿途设闸三十八,又以南旺、安山、马场、四湖为“水柜”,以济运进而疏兖州,济宁、等地三百余泉为五派水系入“水柜”,涝则蓄,旱则济,工竣后,滔滔汶水六分北达于漳卫,四分南流达于淮泗,此世人谓之六分朝天子,四分南流运皇粮,真可谓天地之奇观,古今之要会矣。
汶上境内所分布的北辛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等均属东夷文化范畴。是东夷(亦称“九夷”、“九黎”)部族首领,制造弓、箭等兵器,与大战于阪泉、。后被擒杀,身葬异处。古阚城(今汶上县南旺镇西南十余里)有冢,高七丈,有赤气出,当地称“冢”。并有祠碑立于冢前。现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
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16.5公里,增长11%。其中县乡公路通车里程1200公里,占全县通车里程的91.2%;全县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623万吨,比上年增长6.3%,货物周转量39618万吨公里,增长7.88%;客运量284万人次,增长9.65%,客运周转量23171万人公里,增长16.5%。邮电通信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年末全县交换机总容量119312门,增长了1倍多。其中农话交换机总容量
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0.1%,普通中学在校生50710人,其中高中生14050人,初中生36660人;专任教师2094人,其中高中1377人,初中717人;小学在校生65777人,小学专任教师2972人。全年在园幼儿10810人,专任教师565人。特殊教育在校学生人数64人,专任教师11人。成人教育继续发展,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取得新的成绩。全年全县共受理各项申请206件,比上年增加了74件。其中,每10万人申请27件,超过“十一五”末规划目标(8.5件)。全年授权150件,较上年增加了85件。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各种4个,艺术表演场所1个,公共图书馆1个,1个,博物馆1个,其中纪念馆1个,文物保护机构1个。覆盖面继续扩大,100%。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医疗水平稳步提高。2007年,全县共有各类28个,其中:综合性医院2个,6个中心卫生院,9个卫生院,6个社区门诊。全县有1403人。其中,执业医师442人,155人,注册护士378人。实有床位1158张。群众就医条件和医疗质量大为改善。蓬勃发展。水平有新的提高,在参加全国比赛中,获1枚,铜牌1枚;在参加全省比赛中,获铜牌3枚;在参加全市比赛中,获26枚,19枚,铜牌15枚;群众体育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在全市继续保持较好位次。
资源、环境
加快。“绿亮清”工程继续实施,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明显提高。我县城区面积扩大到40平方公里,建成面积达到23平方公里。完成绿化工程建设投资895万元,绿化覆盖率达到33%,人均拥有29.9平方米,城区绿化面积达到490万平方米。新安装共计691盏,总数达到7320盏,安装的道路长度达到44公里,较上年新增13公里。完成投资90万元,城区全年新增道路6公里,面积20万平方米,道路总长度达125公里。城区基本形成了“二环、四纵、六横”的道路交通体系;供水管道长度为38公里,供气管长度达到24公里;排水管长度为46公里,较上年新增长度10公里。大力开展创建活动。2007年建设了文化广场和圣泽广场两个广场,较快发展,新增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6万平方米;高效能管理城市,拆除5600平方米。快速提升城市品位,全面提高城区居民生活水平。完成了湖花园小区、圣泽商务综合广场、宝相寺景区、北辰小区、朝晖小区、新村的拆迁工作。加强环保功能县建设,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全县全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340天。全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90吨。
人口继续低速增长。年末全县总户数198543户,总人口()为757855人,暂住人口547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0.4‰,自然增长率为4‰。2007年末全县在岗职工人数24513人。全年全县新增就业再就业8410人,下岗再就业人数达到2671人。为3.5%。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全年达到9655元,比上年增长21.2%。4852元,比上年增加586元,增长13.7%;随着政策性调资和的提高,2007年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1749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6%。其中,机关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19262元,事业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22754元。社会福利及社会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2007年,我县社会福利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986人、840户。全县初步建立,社会保险的参保覆盖面逐步扩大,征缴收入不断增长。其中:参加人数23127人,全县全年参加的人次达到12万人次,征缴1.8亿元,发放1.4亿元;征缴全县养老保险金足额发放率保持100%。2007年末全县城乡低保对象共计10667户,22750人;其中农村低保户9796户,20190人。全年累计发放金720万元。
地方网络的发展
,创建于2008年3月,汶上县的门户网站。已有会员7万3千多人,帖子10万多,主要由:汶上新闻,汶上政务,民生快报,汶上教育,中都话吧,美丽中都,房产租售,求职招聘,娱乐频道,电脑综合,情感男女,安全软件,汽车频道等栏目组成。汶上中都信息港网站缩略图:
元明以来,京杭大运河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主动脉,而汶上作为其咽喉要冲,则是人流物流必经之地,南旺的湖光山色又吸引着帝王及公卿官绅、文人墨客之流前来仰观。各地的文化戏曲便顺其势不断传来汶上。中叶,秦、晋商人经东进,进行物质文化交流,、梆子腔随之传来汶上。因为其唱腔优美,节奏明快,正适合于汶上人民刚毅、顽强、豁达大度的性格,为人民所喜闻乐见。后又渐渐为本地的风土民情、所包容、吸收与改造,逐步形成了具有粗犷、豪放、高亢、浑厚风格的“”剧种。在其发展过程中,它又与地区的“梆子”相互影响融合,使二者共融共进,形成了颇受人民欢迎的“”。数百年来,盛而不衰,成为著名的地方剧种。
1.行当汶上梆子的行当大致分为:红脸、黑脸、老外、生、旦、丑等,简称为生、旦、净、末、丑。生又可分为(1)红脸、(2)老外、(3)小生,小生又有文小生、武小生、短打武生、生、娃娃生之分。旦则可分为(1)闺门旦、(2)小旦、(3)帅旦、(4)刀马旦、(5)青衣、(6)彩旦、(7)泼旦、(8)。老旦净(即我们常说的黑脸)有(1)毛净()、(2)大付净、(3)奸净、(4)童净之分丑的行当中有(1)公子丑、(2)武丑、(3)老丑、(4)拉杂丑(《戳姐夫》之,《顽皮闹学》之顽皮)、(5)娃娃丑(《胡小放羊》之胡小,《柜中缘》之淘气)等末(《》之杨六朗,《文昭关》之皇甫讷)这一脚色,在表演上基本与老外相同,在后来的演变过程中,末成为了生行的次要脚色。已统归生行,无生末之分了。
(1)、唱腔汶上梆子唱腔慷慨激昂、高亢浑厚,优美动听,异彩纷呈,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唱腔曲牌、伴奏音乐优美动听丰富多彩。前期,红脸、黑脸全用“大本腔”(本嗓),与莱芜梆子平调的唱法接近;旦角最初也用大本腔,尾音带“讴”(如《对松关》中洪月娥所唱)。后逐步变化,多半改为“二本腔”(假嗓)演唱。(2)、板式汶上梆子与曹州梆子的板式基本相同。常用的有:慢板、破字慢板、一句正板、流水板、一鼓二锣、二八板、起板、栽板、飞板、羊黄、倒板等。此外还有:二犯、上五音、金勾挂、倒反拨、一锣切、都鲁锤、三腔哭、亢令亢、哭二八、紧二八哭头、三落板、船歌等。(3)、曲牌汶上梆子专用的曲牌有杀己调(《哭剑》)、流水捻子、夜赶(《兰花山》)、叫门板(《宇宙锋》)、一句落(《日月图》)、二回头倒板(《秦琼还家》)、南无佛(《二冀州》)、序子(《姚刚征南》)、老官腔(《》)、鬼念秧(《翁先生治病》)、小调(《瞎子观灯》)、结巴嘴(《卖豆腐》)、对却板(《打锡壶》)、打棒槌(《打棒槌》)、打更板(《司马懿探山》)、撕蛤蟆、下韵起板(《三击掌》)、下腔调(《挂门牌》)等。“大笛罗罗”是用大笛伴奏。仅在《佛手橘》一剧中,所唱的曲牌就有“新水令”、“步步娇”、“折桂令”、“雁儿落”、“收江南”、“中军令”、“石榴花”、“尾声”等比较连贯的套数(属于越调、系根据中的越、平、下、二八调来分的)。其他剧种则只有片断曲牌。汶上梆子的唢呐和弦乐曲牌,相当丰富,根据不同的剧情、人物,使用不同的曲牌,规定比较严格。上朝用“出天子”,百官朝见时用“朝天子”,下朝用“下朝歌”,驾崩用“晏驾令”,元帅发兵用“五马”,番王兴兵用“二犯”,安营扎寨用“落马令”,反派人物出游用“王八令”等。其他,如“中军令”、“报马令”、“状元令”、“拜堂令”等,各有专用。每个曲牌都有“大字”(曲词),有的一人独唱,有的全台齐唱。个别复杂的曲牌(如六十四板“”一曲,用于《江东》剧中修书时),由于复杂难学,现已失传。现存的唢呐曲牌有:“拜堂令”、“落马令”、“将军令”、“得胜令”、“新水令”、“折桂令”(抖双车)、“王八令”、“逍遥令”、“拆书令”、“哪吒令”、“报马令”、“回马令”、“销军令”、“状元令”、“走马令”、“中军令”、“大、小宫花”、“大、小红桃”、“”、“二迷子”、“普天乐”、“十番子”、“金勾挂油瓶”、“扬州”、“扬州开门”、“唢呐皮”、“打老虎”、“苦中乐”、“快、慢欠场”、“前、后四句”、“五六五”、“梆子娃娃”、“大笛娃娃”、“红绣鞋”、“点绛唇”、“粉蝶儿”、“”、“序”、“玉芙蓉”、“爬山虎”、“撞金钟”、“急三炮”、“四大锣”、“出天子”、“朝天子”、“散朝歌”、“风入松”、“宴驾令”、“园林好”、“园林好序”、“收江南”、“清江引”、“滴溜子”、“江儿水”、“香柳娘”、“水龙吟”、“一骑马”、“满堂花”、“沽美酒”、“忙开舟”、“到春天”、“寿筵开”、“画眉序”、“龙凤阁”、“紫金环”、“泣颜回”、“一官迁”、“朝元歌”、“五马”、“二犯”、“石榴花”、“雁儿落”、“一枝花”、“步步娇”、“傍妆台”、“山坡羊”、“下天堂”、“家住在”、“紧风开”、“搭拉苏”、“人稀求旺”、“夜夜锤”、“荞麦穗”、“抬阁”、“报公子”、“满营吹”、“二虎碰”、“馍国南”、“辕门鼓”、“正、反门子”、“小合音”、“狗连蛋”、“老昆腔”、“尾声”。弦乐曲牌有:“大、小金钱”、“四合四”、“百鸟朝凤”、“大游场”、“十番子”、“十番子序”、“卷竹帘”、“肚里疼”、“斗鹌鹑”、“哭皇天”、“万年欢”、“剥画皮”、“上天梯”、“望门牌”、“阴阳牌”、“放羊牌”、“对打本”(倒卷帘)“磕头虫”、“碰倒墙”、“傻和尚”、“序子曲”、“开门”、“山西开门”、“扬州开门”、“杀妲己”、“破字”、“错字”、“小花园”、“爬桥”、“摸半夜”、“掏老鸹”、“蚂蚱撩脚”、“套车令”。(4)、伴奏乐器:汶上梆子最初用的伴奏乐器是:大弦、二弦、三弦。大弦是弹拨乐器,状似月琴,腹部八棱,无品,四轴,四弦,全用皮弦。们根据它的形状,通称它为“老鳖”(平调早期用的大弦,八品,又称八棱月琴)。二弦杆较短,筒较大,千斤与筒子之间的距离较近,皮弦,用弓拉奏,发音尖亮高亢。三弦与通用的相同。后来受到其他梆子剧中的影响,换用板胡、二胡作主要伴奏乐器,大弦、二弦已经很久不用了。又增添了笙、阮、琵琶等乐器伴奏。(5)、打击乐汶上梆子的打击乐与其他梆子剧种基本相同,早期曾用过四大扇(大铙、大钹,但为时不长就停止使用了)。常用的锣鼓点有:“”、“大、小起板”、“大、小二犯”、“快、慢栽板”、“正反悟定锤”、“正、反滚头”、“大、小冒儿头”、“连成”、“报子吹”、“挖窟窿”、“出头龟”、“吊四锣”、“七七引”、“巧八锣”、“十大锣”、“十一锣”、“二十锣”、金钱花、半金钱花、“小锣钱花”、“一标标”、“簸簸箕”、“紧急风”、“蒜锤子”、“毛边”、“揭痂疤”、“四面静”、“假二八板”、“唢呐皮打头”、“双跺脚”、“扑灯蛾”、“鬼推磨”、“水底鱼”、“倒拉牛”、“发梆”、“火里炮”、“单五锣”、“三遍锤”、“大、小收头”、“大小二钹”、“呱哒嘴”、“令子”、“小锣穗”。过去,开演前“打通闹台”时,敲:一进板、花开台(加吹“挑子”)再敲“什样锦”。汶上梆子剧团老张宜君挖掘整理的汶上梆子音乐——天下同。
汶上梆子的剧目特别丰富,有独台本、连台本、折子,历史故事、生活小戏、喜剧、悲剧等。就其题材说以历史题材为主,也有表现家庭伦理,神话传说,男女爱情及民间生活题材的戏。据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调查老艺人得知,大曹班的剧目就有六百出,其戏目单为精制锦绣硬壳折叠式,长达五、六米。经常上演的剧目有:、大登殿、千里驹、回龙阁、火烧战船、单刀会、过五关、头、二、斩黄袍、大辕门、提寇、两狼山、春秋配、门降雪、江中桥、翠、佛手橘、群英会、、百寿图、如意剑、封神演义连台本、全部三国连台本、、战宛城、十一国(金盒记)、十八国等。大孔班的折子戏目单亦有三、四百出。经常上演的剧目有:跑宫、三开铡、老征东、八宝珠淌镣、大上吊、哭头、送女、讲红堂、小花园、二进宫等。其传统剧目表现的内容,以历史题材为主,其中有不少带有反抗强暴势力,敢于斗争的剧目。有些剧目的题材虽与其他剧种近似,但处理手法并不雷同。在浩瀚的传统剧目中,表现家庭伦理、神话传说,男女爱情与民间生活的剧目,也占相当比例。所以说汶上梆子的题材范围是相当宽阔的。从时间的跨度上说,东周、、三国、隋唐、宋、元、明清,均有涉及。其表现程式,动作粗犷,架式夸张,通过夸张的形象动作、刻划人物的思想性格。而小生小旦的戏,则通过细致入微的表演和眼神的传递,传神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汶上梆子由传入到形成与发展为独立剧种,由西而东进传入,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分布流行地域广。明末清初,三百多年来,全县组成了不少职业班社,还有众多的玩局,培养造就了许多优秀演员,据不完全调查,县境内的著名班社,如:大曹班、集崇圣府班、大孔班、孔班,岳楼岳家班(建国后属嘉祥县)、黄洗店孔班、孔班、占里集相班、萱楼班。这些班社中,最著名的是大曹班、大孔班、占里集相班,有“孔家班大,曹家班长”的说法。大曹班,据传为明未清初汶城曹天官所创办。其解体时间为民国十三年(1925年)。距今约八十余年至百年前的著名演员有:(号大麻子,郓城人、黑脸)、傅七(刀马旦)、陈凤奎,郓城人,小生。王金仁,花旦。,花脸。泼嘴老鸹(艺名),郓城人,小旦。强天桂,梁山县黑虎庙人,刀马旦。,今济宁市人,花脸。徐建起、双德,均肥城人,小生。岳庆云,郓城人,丑。关文喜,艺名金马驹子,红脸。师云海,艺名银铃铛,花旦。,艺名主楞,青衣、花旦。,汶城人,行当齐全,人称戏篓子,据说会三百出戏。大孔班,汶上镇孔祥琦家创办,孔祥琦为世袭奉祀太常寺博士,他的某辈高祖在居官,与曲阜同为大宗,此班是从曲阜接来的,时在清初,比大曹班稍晚。其在八十年至百年前的演员有:段衍,即,寿张人,红脸。陈尚江,黑脸。孙学友,号孙黑,红脸,其子孙延俊为曹班司鼓。王朝林,人,晚年落脚城南,黑脸。岳庆禄,郓城人,丑。李金钟,号花脸四,花脸。王振标,人,红脸。丁三,。岳庆云,丑。小回子,黑脸。这些班社中,一些演员是相当出名的,名气较大的演员有:傅七、吴仗儿、泼嘴老鸹、金马驹子、银铃铛、立楞等。群众编了一些顺口流。如:“傅七的刀,吴仗的腰,泼嘴老鸹唱得高。”“金马驹子银铃铛,不如立楞一晃荡”。号称“一晃荡”的立楞(即宋玉山)会戏极多,唱腔优美,1958年被聘为山东省梆子剧团的教师。二、发展现状汶上梆子因历史悠久,班社众多,行当齐全,剧目丰富,唱腔高亢、激昂、宽广、浑厚,音乐曲牌丰富多彩,优美动听,为群众喜闻乐见。“村村锣鼓响,庄庄梆子声”,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就连行路人也边走边喊着梆子腔,名曰“路戏”。解放后,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导下,汶上梆子有一定的创新,并上演了一些现代戏,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仍放射着绚烂的光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的确立和全球化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思维理念,生活品味,审美标准、对艺术的追求等都在发生着变化。社会的思想观念,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优越的生活环境,同时,电影、电视、文学艺术、曲艺等,时刻都在创新,在和现代艺术全新的科技手段进行着激烈地竞争的同时,戏剧内本身也在进行着激烈地竞争,竞争的结果,是戏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与冲击。在社会的大环境下,更有一部分人则认为这种艺术是“老”、“古”、“土”可以休矣!这无不使汶上梆子这个古老的传统艺术剧种处于低峪之中。若不抢救、发掘,这种来自于原始生态的自然艺术剧种,其趋势是消亡。汶上县委县政府、汶上县文化局加大了对汶上梆子的挖掘与保护力度,恢复启动了汶上梆子剧种,先后拍摄了《两狼山》、《》、《铡赵王》等传统剧目,并积极组织创作、排练新剧新作,大大推动了汶上梆子的发展。日由汶上梆子剧团选送的《两狼山》作为唯一代表山东梆子剧种的剧目赴参加“2007中国戏曲梅花大赛总决赛”,刘太华同志一举获得了“中国红梅金花”称号。汶上梆子是戏剧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是祖国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人民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从其发展历史、丰富的剧目内容,广泛的表现题材,到广阔完美的表现程式,高昂优美的唱腔,丰富多彩的曲牌音乐伴奏,乃至独具魅力的鲜明艺术特色。三、曹州梆子同汶上梆子的区别曹州梆子、汶上梆子的区别不是以历史上固有的府州行署区划所能够明确割裂开的。商路是戏路,水路是戏路。民风民俗,语音情趣也是戏路。虽说历史上交通讯息不够发达,却是某一个地域的观众喜爱什么剧种、剧目乃至名角、声腔也都是慕名言传,约定俗成的。另外,音乐旋律的区别,演员个人表演风格的不同,都是剧种流派划分的要点。尤其是声腔归韵方面,正如明王骥德在《曲律·论腔调第十》中所说的“乐之筐格在曲,而色泽在唱”,所以形成了不同流派的原因。从地理位置上讲,在由北至南,基本是、莘县、、梁山、郓城、巨野、、鱼台、包括其县属区域,以东是汶上梆子的流行区域,以西则属曹州梆子的流行范畴。曹州梆子还应包括向省的开拓发展区域。曹州梆子、汶上梆子虽都同属高调,但是在艺术表现风格、艺术追求探寻上却分属于两个不同流派。它们在演出剧目、行当体制、传统程式、用韵声口、师徒传承诸方面都不尽一致。曹州梆子和豫东南、的“沙河调”以及河南的“豫东调”、“祥符调”关系异常密切,是形成两个流派的直接原因。或者说是传承途径与发展演变的不同而出现的情况。简单地说,曹州梆子较多表现的是一些神话传说、家庭伦理、男女爱情以及民间生活的剧目。生旦戏较多。汶上梆子则以历史题材的宫廷生活和政治军事斗争以及草莽英雄的演义故事为表现层面。袍带戏多,蟒靠戏多,黑红花脸武打戏和大青衣戏是其主流,即是以“大门头”为头牌的表演格局。这种区别也不是绝对的,即它不是一种凝固的一成不变的体制,而是一种形式上不断变化的复合体。或者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部现象。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汶上梆子也有生旦戏的剧目,曹州梆子也有许多黑红花脸武打戏和青衣戏。一般是因人、因时、因科班班社和观众不同才出现的情况。所以,对于山东梆子的两种流派既要溯其源,又要观其变,才能客观的理解分析。无论怎样说这都是一种良性发展。曹州梆子与豫东调、祥符调甚至是沙河调的艺术交流,首先是扩大了的流行区域,增强了艺术表现力,吸引了更多的观众,改善了剧种表现风格单一的局面,在声腔艺术和程式技艺上也得到了明显的发展,为两省的文化交流做出贡献,从而使山东梆子的影响范围也日益加深扩展。四、周边地区汶上梆子主要班社汶上梆子唱腔高亢激昂,剧目以红黑戏为主,大腔大韵,唱腔优美,腔多弯多,深受鲁西南群众喜爱,几百年来盛而不衰,沿运河,以及汶河在鲁西南地区,广为流传。以汶上、济宁为中心的主要汶上梆子班社有:一、济宁地区。大曹班,崇圣府班,大孔班,占里集宋义相班,岳楼岳家班,店孔家班,陈村孔班,萱楼班(以上汶上)。财神阁五福班,孙家班,冯家班(以上济宁)。东郭张班,洼斗得胜班,龙峪福盛班,宁阳店班,东郭韩典班(以上)。孔班,圣公府班,孔家班,吴村福盛班(以上曲阜)。全盛班,石祥庄班,双盛班(班),后屯班(以上)。大苏班,小苏班,羊山李家班,周班,李班(以上金乡)。歇马亭吉庆班,赵元琴班(以上兖州)。曾班,吴侍尉班(以上嘉祥)。二、菏泽地区。姚楼大姚班,田状元家班,集班,大义集孔班,马庄班,孙班,女班(以上巨野)。福盛班,窝班,八班(以上郓城)。寿张集井班(梁山)。三、地区。张瑞祥班,班,王玉千班(以上)。张班,东阿长升班,小曹班(以上)。夏锁班(东平)。由翰林家班(肥城)。义气班、班、阎班、葛石店邈班(以上宁阳)。此外,黄河以北的莘县、临沂地区的以及河南的等地,也都先后成立过梆子班社。另外,汶上梆子还同沿运上的徽调结合形成了。五、关于山东梆子著名演员是汶上梆子唱腔代表的论断在山东省戏曲学校学戏期间,教师是李翠喜、丁宪文,丁李二人少年学戏时的师父都是汶上曹班的艺人,出科后也主要是在汶上、济宁一带流动搭班演戏,后来入济宁佛爷庙戏班,再后来去了巨野,山东省戏曲学校建立后被聘请去做教师。1980年拜为师,是梁山井班出科的艺人。井班也与汶上曹班有很深的渊源,1934年井守俊创办“小井班”时聘请的主要教师赵衍俊(艺名“盖九州”)是汶上曹班出科,而井守俊并没有从曹州一带聘请教师。所以,从这些线索梳理下来,段广才、、、等都是传承的汶上梆子的艺术系统。先生的唱腔也是无庸置疑的汶上梆子系统,他幼年拜于安才为师学戏,于安才是汶上曹班的花旦。的父亲刘步云是汶上曹班的青衣兼刀马旦,于安才是刘步云的师兄。是郓城枣行梆子班出科,枣行梆子班的教师有一部分是梁山井班的传人,另一部分是姚班的传人,与汶上梆子仍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曹州梆子班的艺人都去了哪里呢?他们主要闯河南,、开封、桤县、等。黄儒秀、、赵义庭等,都是曹州梆子的代表。从以上文献资料,我们可以得出山东梆子名家段广才、窦朝荣、任心才、姚月芝、刘咸进、、张贵元、侯仰存、等均是汶上梆子唱腔的代表,传承了汶上梆子艺术,这些名家的活动地域覆盖了鲁西南和苏北地区,印证了汶上梆子是山东梆子的主体构成部分这一论断。魅力四射的文化之都走近汶上县,会发现这里古朴自然,飞檐斗拱、错落有致的殿宇楼阁间景色怡人、游人如织。150米宽的即将施工。在孔子仁政园,在南旺分水龙王庙,渗透着历史文化沧桑的厅堂砖瓦,令游人驻足留恋;兵祖前,常有日韩友人认祖朝拜。汶上县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名县、打造中国佛都品牌的缩影。汶上县以文化名县建设为抓手,以产业发展为龙头,通过打造中国佛都品牌,努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初步形成了中国佛都、儒学治国初始地、、兵祖祭拜地等文化品牌,成为远近闻名、魅力四射的文化之圣地。发挥资源优势建设文化名县汶上古称中都,素有“千年佛都、儒贤圣地”之誉,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初仕任中都宰,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发现的佛教圣物轰动海内外,南旺引汶济运工程被誉为“北方都江堰”。汶上县整合佛教文化、儒家文化、运河文化、始祖文化资源,把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实现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强县转变。该县规划建设了中都佛苑、孔子仁政园、南旺龙王庙古建筑群、县政府提出了大力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建设文化名县的工作目标,与经济强县、生态优县目标一起,成为鼓舞全县上下为之奋斗的航标。大力实施文化基础建设、文化遗保护、文化产业培植、品牌等“九大工程”,将任务分解到单位和部门,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名县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发展龙头产业打造佛都品牌文化引领社会发展,品牌凝聚发展力量。汶上佛教文物在佛教界至高无上,太子灵踪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开发价值。1994年,在汶上县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塔宫内发现了“佛舍利”等文物,轰动了全国、震惊了世界,海内外僧众信士纷至沓来,顶礼膜拜。汶上不仅获得不二法门寺之称,而且渐有“中国佛都”之誉,特别是形成了世界唯一的太子灵踪文化。这个县把全力打造“中国佛都”文化旅游品牌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产业。坚持大手笔规划。围绕宝相寺建设开发和佛教文化旅游项目,聘请、上海交大、北京二外等单位的国内知名设计专家,对县城进行了,并突出佛教文化特色,建筑、景观均融入佛教理念。了占地1200多亩的中都佛苑景区、中都佛苑的核心—宝相寺景区、150米宽的礼佛大道,建设一个礼佛、游憩、购物的理想之地。坚持大投入开发。以宝相寺景区为核心,仅用于佛教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累计超过2亿元。投资1000万元建设了。二期工程投入5000多万元,建设山门、天王殿、、僧僚房等。苦海、寺前广场、停车场、礼佛大道将于7月前竣工。届时,整个景区气势恢宏,规模宏大,旅游整体形象全面提升,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挖掘儒家文化资源,规划建设了孔子仁政园。总投资900万元,已修建了明伦堂,下步新建牌坊,重修戟门、等建筑,制作孔子宰中都的展览,向游人开放,形成与相连线的旅游新景观。计划总投资3000多万元进行恢复建设。已投资206万元修复观音阁、白公祠、宋公祠等建筑,清理了原始地基和道遗址,成为考古研究和公众考古实践基地。2008年6月,在此举办了全国专家现场考古经验交流会和公众考古实践活动。强化宣传推介树立地方形象办好知名文化节会。在每年阴历三月十五前后举办太子灵踪文化节,吸引海内外僧众游人,促进招商引资和对外交流。2008年文化节期间,与中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举办了太子灵踪文化研讨会,邀请知名演艺人员演出了文艺专场,举办了佛教法会和祈福活动,全国百家旅游企业参加的推介会,开展了大型招商洽淡活动。文化节期间接待游客数十万人。太子灵踪文化节逐渐成为全国知名文化节会。影响面广、效果明显,宣传了佛都品牌,提高了汶上知名度。借助媒体广泛宣传。积极争取,宝相寺影视资料随着山东省旅游宣传片,每天循环在央视多个频道、山东卫视播放。中央电视台摄制、播出了反映汶上文化的纪录片,对于提升汶上形象,扩大影响力和辐射范围,推进汶上旅游,打造中国佛都品牌,均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实施品牌推介工程。参加了香港、和国内青岛、等地的旅游宣传推介会,山东省文化博览会大力宣传中国佛都文化旅游品牌。投资200多万元在县境重点部位和出入口,树立大型宣传牌,在、济宁公交车体,长年开展佛都品牌形象宣传。另外,邀请世界第一高人汶上献艺,成功承办了联合国慈善大使、世界著名影视巨星“汶上慈善行”活动;摄制了电影《河湾村的喜事》,在全国上影;承办了山东省,参加了省文明办举办的《》文艺大赛,宣传了汶上文化特色。发挥带动效应形成产业集群文化品牌战略推动了汶上经济社会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汶上的知名度,招商引资、外经外贸足发展;围绕佛都品牌的打造,城乡建设、环境面貌日新月异。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开展了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城市绿化净化亮化,现代园林化的花园初具规模。实施了长37.5公里的105国道沿线绿色通道建设暨改造工程,呈现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灰瓦白墙隐现其中的美丽景象,成为名副其实、景观大道,和展示中国佛都形象的风景线;推进旅游业发展进程。抓延伸,规划了北部山区生态建设项目,将农业开发与旅游观光相结合,山区开发与大汶河水上相结合,下步将结合煤矿、蒙牛养殖项目,规划开发和农业观光项目;加快了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上半年,全县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亿元,地区生产总值58.5亿元,分别增长35%、36%。在济宁市科学发展现场观摩评比中荣获第一名。汶上县特产汶上鸡体表羽毛呈黑白相间的横斑羽,群众俗称“芦花鸡”。芦花鸡原产于汶上县的汶河两岸故为,现以该县西北部的军屯、杨店、郭仓、郭楼、、寅寺6乡镇饲养数量最多,产区芦花鸡的数量已占很小的比例。属蛋肉兼用型鸡种。该鸡体型一致,颈部挺立,稍显高昂,前躯稍窄,背长而平直,后躯宽而丰满,腿较长,尾羽高翘,体形呈“元宝”状。横斑羽是该鸡外貌的基本特征。全身大部分羽毛呈黑白相间、宽窄一致的斑纹状。汶上芦花鸡被誉为比大熊猫还珍贵的物种,几乎面临灭绝,历史价值居高!汶上芦花鸡属于瘦肉型,皮薄,皮下脂肪少,吃着味道比较嫩滑,不腻嘴”。济宁市政畜牧局畜牧站站长李传学表示,而且芦花鸡蛋所含营养丰富而全面,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及蛋白质,可以滋阴润燥,养血安胎。另外还有中都刺绣,中都特曲等传统特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济宁市汶上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