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与中国历史上其他国家政权有哪些本质区别

中国历史上有过左或过右的问题,什么是过左?什么是过右?是怎么区别的?
林海yy3295
一般来说,“左”是偏向于冒险的、激进的;“右”则是保守的、固执的.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导学案示例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导学案示例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政权与国家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可以说建立政权?
唯爱一萌910465
都可以说的 政权是一个制度的建立国家是随着新政权的建立,可能还是这个国家
一般政权交替但是国家依旧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专题四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a、规定了新中国的;为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三维目标;[课程标准]:概述新中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三大政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概况;了解一;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重点]:新中国的成立;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自主学习;一、中国
专题四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a、规定了新中国的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
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
[课程标准]:概述新中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三大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认识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概况;了解一大召开及《54年宪法》的主要内容,阐述三大制度,认识基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特色。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史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认识新政协重要任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新中国的成立;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
[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1、背景: (1)、
的胜利发展。
(2)、中共
①时间:1949年3月;地点: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②内容:A、工作重心转移:党的工作必须由
B、工作中心: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C、确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
D、确定了中国从
社会转变 为
的总任务。 ③意义:这次会议为中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为中国的成立在政治、思想和理论上做了准备。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新政协)
①时间:1949年9月。
②中心: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
③内容: A、确定国名、国旗、国徽、国歌等。
B、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等文宪。 b、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前,《共同纲领》为新中国的施政纲领,起到了
C、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④职能:A、新中国成立之初,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B、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时间:日。 (2)、历史意义:
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成为真正的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②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是中国历史潮流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
③新中国的成立,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
[学习思考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历史上的其他国家政权有哪些本质的区别?
根本区别在于国家的性质和政权性质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新中国是一个人民民主政权。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基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2、建立标志:
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
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3、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内容: ①国家性质:(国体)
领导的、以
②根本政治制度(政体):
制度。(是最高权力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③实行民主集中制。
④规定了公民的
定了新中国向
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2)特点:体现了
(3)、性质:新中国第一部
类型的宪法。 规定了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
(4)、意义:一届人大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确立。
[探究问题1]《宪法》与《共同纲领》的根本不同?
《共同纲领》体现的是
原则;《宪法》体现的是
原则。 《宪法》与《临时约法》的根本不同?
[探究问题2]《宪法》是怎样体现“一切权利属于人民”这一原则的?
三、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初步确立:1949的召开。
2、正式确立: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
3、职责: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此时不
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但作为
继续存在,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
政议政的舞台。履行
4、新发展: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
中国的基本确立,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
”的方针,人民
民主统一战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5、进一步完善 :1982年,中共确立了与
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
荣辱与共”的方针。
[理解]如何正确认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见同步学案44页)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1、目的:保证保证各民族的
2、含义:民族区域自治是在本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自治地方,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的事务。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名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组成部分。
3、原因:历史上,中国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分布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各民族
的特点。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在革命战争中结下深厚友谊。
4、确立:初步确立:1949年《》
正式确立:1954年《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分为
5、设立:到1958年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成立。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
6、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实现了
的愿望,保证了
。 专题四 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三维目标 [课程标准]:了解“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了解“文革”对民主法制破坏和距踏的史实;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内容,认识其转折意义,了解新时期民主建设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收集史料,分析文革的原因,学会史料收集整理的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认识文革给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造成的巨大破坏,认识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感受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伟大成就及其历程,加深对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之情。
[重点]:通过对“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过程的学习,从正反两个方面科学认识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必要
性和艰巨性。 [难点]:“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及其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严重破坏。
政治协商制度遭受严重摧残。
(3)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中。
5、性质:一场由
错误发动,
自主学习 被
反革命集团错误利用,给党、一、成功探索:中共“八大”的召开 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
1、背景:1956年底,
6、教训:(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2、召开:1956年九月,北京
3、主要内容:
(1)正确分析了当时
国内形势: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
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A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
B重申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
C健全国家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
,发扬党内民主,反对
(3)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
,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
4、意义:党在全国执政后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的开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及社会主义建设有正确的指导作用。
二、重大挫折:“文化大革命”
1、原因: A根本原因: “左”倾错误的发展 B毛泽东错误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
C林彪、江青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D民主法制不健全,个人崇拜严重
2、导火线:1965年11月,上海文汇报发表了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3、发动标志:1966年,
全会召开,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4、破坏: (1)造反派夺取党和政府各级领导权,在全国建立起新的权力机关――
(2)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受严重破坏。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正确处理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
(2)、必须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3)、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禁止和克服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三、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主题报告:《
3、内容(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贡献)
(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
的指导思想
(2)政治路线:停止使用“
”的口号,及时果断地把全党和全国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
(3)组织路线:形成以
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4)会议做出实行
的重大决策
4、意义:(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它开创了建设
的新道路。
(3)中国从此进入改革开放的
,国家的政治建设从此进入一个新时代。 四、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
1、目标:发展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
(1)、1980年,邓小平发表
》重要讲话,体现了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2)、1982年通过修改的
》,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了
(4)、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毛泽东将“
”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采。
(5)、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
[学习思考]“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载入宪法的意义是什么?
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和治国方略,标志着国家政治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 [探究问题1]如何全面理解依法治国?(同步学案48页)
1、毛泽东的头像1937年1月出现在美国《生活》杂志上,这是他第一次在全世界露出“庐山真面目”。随着中国的巨变,他越来越多地进入西方的视野。他最令中国人民称颂的功绩是 A、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B、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C、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近代以来由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新型人民民主制度的最终确立是在(
) A、七届二中全会
B、1949年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C、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3、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在北京召开,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意味着(
) 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建立
B、全国政协及《共同纲领》代行全国人大及宪法职能终止
C、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诞生
D、中国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完成 4、“这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中新中国在废除了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的旧制度后,充分体现民主原则,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新型政治制度。”此制度是指(
) A、多党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5、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
) A、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民主和法制 B、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 C、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
D、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
6、1980年8月,邓小平在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扎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革’这样可怕的事情”的问题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我国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C、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7、下列有关新中国在法制建设方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82年宪法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中共八大提出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民法为核心 D、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中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行业资料、各类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导学案40等内容。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导学案示例一、 【目标导航】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 2.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导学案一、考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二、课程标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  思茅一中导学案 高一历史 主备:黄应能 审核:高一历史备课组 专题四 第一节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班级: 姓名: 一、课程标准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概况,...  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导学案明确目标,初步认识 课标要求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  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导学案明确目标, 明确目标,初步认识 课标要求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人民版】历史必修1学案: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2)(含答案)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一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课程标准】 1.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  佛坪县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一导学案 编号:141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编写人:张红娟 第一节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时间:___ 小组:___ 审核人:胡治斌...  第一节 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导学案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专题四 一、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导学案 沙城高级中学:李正达 一、新中国的成立 ㈠.背景...  11.09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导学案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11.09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导学案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