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菩萨戒的功德利益能喝豆浆吗

  承蒙平实导师慈悲俯允,于 2010 年4 月27 日星期二下午,传授上品菩萨戒,让弟子能够有机会在这次台湾之行程中受持菩萨戒;感恩平实导师的慈悲,特为大陆等地远来的弟子而传授菩萨戒。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 2:
  佛子!受戒有三种受:一者、诸佛菩萨现在前受,得真实上品戒。二者、诸佛菩萨灭度后,千里内有先受戒菩萨者,请为法师,教授我戒;我先礼足,应如是语:“请大尊者为师,授与我戒。”其弟子得正法戒;是中品戒。三、佛灭度后,千里内无法师之时,应在诸佛菩萨形像前,胡跪合掌,自誓受戒;应如是言:“我某甲白十方佛及大地菩萨等,我学一切菩萨戒”者,是下品戒。
  若有佛和地上菩萨现在前,所传授的菩萨戒,乃是真实上品戒。现应身佛早已示现入灭,难有佛如来现在传授菩萨戒者。环顾历史,有地上菩萨住世的时代也是甚少,诸如弥勒菩萨、无著菩萨、玄奘菩萨、窥基菩萨、克勤大师等等皆是地上之菩萨,然亦难以值遇,从之受菩萨戒者更是少有。是以,若能够受上品菩萨戒,真是难有机会啊!
  现在 平实导师住世,又慈悲传授上品菩萨戒,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书笔至此,不由下座,顶礼平实导师三拜。若非平实导师出世弘法,出书立著,弟子哪有能够听闻三乘佛法的机会,更无机会于平实导师处亲受上品菩萨戒。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 2:
  佛子!受十无尽戒已,其受者过度四魔,越三界苦。从生至生不失此戒,常随行人乃至成佛。
  菩萨戒非同小可,功德昭昭,能够超越三劫生死之苦,能够远离四魔的干扰,提前三劫成就佛道。菩萨戒有受无舍,常随著行人,从此生至未来际无量生皆不会失此菩萨戒。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 2:
  佛子!是三摄受、三种受戒,过去佛已说,未来佛当说,现在佛今说;过去诸菩萨已学,未来诸菩萨当学,现在诸菩萨今学,是诸佛正法戒。若一切佛、一切菩萨,不入此法戒门,得无上道果、虚空平等地者,无有是处。
  菩萨戒者又名千佛大戒,菩萨子若想成就佛地的果德,必须受持菩萨戒,无有不受菩萨戒而能够成就者。是故,劝请菩萨子,现已学当学正法者,皆应受持菩萨戒,菩萨戒之功德不可思议,必能超三劫之生死苦,超劫而成佛。
  时空回到受戒的当天,那是公元2010 年4 月27 日──425盛会后的第三天。来自大陆的人,为了不影响下午的受戒,凌晨4 点就已上游览车,从高雄出发,先去桃园大溪祖师堂参访,下午再去台北讲堂参加受菩萨戒之大典。值得一提的是,在受戒的前一天,由白老师在高雄讲堂为大众解说菩萨戒的内容,当时感觉楼层有晃动;有的同修体会的是上下浮动,有的同修感受到的是左右移动,有点类似经中所说的“东涌西没,西涌东没”的味道,真是殊胜。看到白老师讲戒时的自在以及智慧,末学羡慕不已,同时为白老师带病辛苦讲戒而不思休息的慈悲情怀所感动,弟子也发愿早日具有白老师的智慧以及一分自在,能够为众生服务;愿将身心奉尘刹,智慧圆满度众无碍。
  虽然行程紧凑,大伙拖著疲惫的身体,但心里是法喜充满,带著激动期待的心理,跟著行走的列车,来到了台北讲堂。在马路上,车水马龙,早已有义工菩萨们忙于接待和指挥的身影;义工菩萨们总带著微笑,给人调柔、寂静、清凉的感觉,让人如沐春风。在义工菩萨的引领之下,签到、排队,慢慢来到了台北讲堂九楼,这是期待已久的圣地,我们终于回家了。
  传戒大典准时于下午一时开始,新戒菩萨男女众排开相对站立,跟随著维那的指示而进行这次菩萨戒的大典盛会。由班首等菩萨(不认识是哪些菩萨)执香代表全体戒子迎请菩萨法师。大众顶礼十方一切三宝后,菩萨法师先询问菩萨遮难,确认受戒戒子未犯七重罪,都无遮戒之难,可受菩萨大戒。大众随菩萨法师忏悔,在“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常观罪福性本空,是名佛子真忏悔”声中,赤忱发露,忏悔往昔一切恶业,永不复作众不善业;一句一拜中,先前所作罪障,一时皆灭。
  随后依菩萨戒法,在菩萨法师引领下,大众一心至诚启请释迦牟尼如来为得戒和尚,文殊师利菩萨为羯摩阿闍黎,弥勒菩萨为教授阿闍黎,十方一切诸佛为尊证师,十方一切菩萨为同学,得依止而受十无尽三聚净戒。
  佛云:
  受戒有三种受:一者、诸佛菩萨现在前受,得真实上品戒。二者、诸佛菩萨灭度后,千里内有先受戒菩萨者,请为法师,教授我戒;我先礼足,应如是语:“请大尊者为师,授与我戒。”其弟子得正法戒;是中品戒。三、佛灭度后,千里内无法师之时,应在诸佛菩萨形像前,胡跪合掌,自誓受戒;应如是言:“我某甲白十方佛及大地菩萨等,我学一切菩萨戒”者,是下品戒。
  菩萨法师表示,当日即是吉旦,大众至心奉请礼拜世尊,及诸圣众化现在前,复有已得戒之有智菩萨为阿闍黎,传授菩萨戒,皆可具足得上品戒;因缘殊胜,未来必当成为诸同修成佛之胜因。
  菩萨法师指出:
  菩萨心地戒之精要:未悟者应依戒经取相受戒,或六重二十八轻,或十重四十一轻,或十重四十八轻等,皆有戒相,取相为戒;已悟同修既断三缚结而忍于无生,既证实相涅槃无得无失境界,已不在凡夫之数,应不取相为戒、不取邪戒、不非戒取戒、乃至不取佛戒。《金刚三昧经》云“戒性等空,持者迷、倒”故。
  接著受四不坏信戒,众戒子发愿:“从今日起,归命十方一切世尊,归命诸佛了义、究竟正法,归命十方大乘贤圣菩萨僧,归命菩萨三聚十重戒,尽未来际,以此为戒,顶戴受持。”
  既已正受四不坏信戒,当受四弘愿戒,大众于佛前发四弘誓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尽未来际,以此为戒,顶戴受持。”
  接著新戒菩萨向佛直跪合掌,正受三聚净戒,即:
  所谓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在家菩萨摄律仪戒者:一、不杀有情,二、不窃盗,三、不邪淫(出家者为不淫),四、不妄语,五、不贩酒,六、不说出家在家菩萨罪过,七、不自赞毁他,八、不故瞋,九、不故悭,十、不谤正法(不谤菩萨藏)。佛子应受此十戒,尽未来际,名为十无尽戒。受此戒者过度四魔,越三界苦,从生至生不失此戒,常随佛子乃至成佛。
  菩萨摄善法戒者:菩萨发愿尽未来际饶益有情故,应修学一切善法,无一善法不学。然应有其次第:先除贪嫉、瞋害心,离邪见;次学大乘解脱法,不堕二乘空相寂灭。明心乃至见性已,应求尽智,誓断一念无明中三种修所断烦恼,以大乘无生智及尽智,进求法无碍智、义无碍智;后则进求唯识所起阿赖耶三昧,发起三明六通,回向成就一切种智,此中无有一善法不应学者。如佛所云:“四十里内有师说法,若是菩萨所应学者,当往听受。”违者名为犯菩萨戒,则当亲近真善知识或诸佛、菩萨,随学一切种智等,永不背离了义、究竟之圣教量,乃至成佛。
  讲解菩萨饶益有情戒时,菩萨法师说:
  菩萨不贪众生身色财物,常以慈心等视众生。财施时当方便置众生于佛法中,是真如法财施。无畏施时当方便置众生于佛法中,是真如法无畏施。法施时当方便引导众生修学了义、究竟正法,是真如法布施佛法。菩萨施时知三轮体空,故布施时不望回报,亦教化众生明解:“施、受、布施,三轮体空,真心本性从来无得亦无失;于无得亦无失之中,获得佛法广大功德。”乃至亦教化众生证得三轮体空,永离三恶道,当来之世必得解脱、必定成佛。
  正受三聚净戒完毕,新戒菩萨随菩萨法师一起上禀:“从今日起,尽未来际,受持三种菩萨心地戒,永不毁犯弃舍,乃至成佛。”圆满完成受戒仪程;接著,菩萨法师平实导师亲为新戒菩萨授缦衣,辛苦平实导师从九楼讲堂而到十楼讲堂,一一为几百位新戒的菩萨戒子而授缦衣,并为新菩萨戒子恭喜已得上品菩萨戒。
  最后,菩萨法师为新戒菩萨祝贺云:
  经云:“佛子!受十无尽戒已,其受者过度四魔,越三界苦。从生至生不失此戒,常随行人乃至成佛。……故知菩萨戒,有受法而无舍法;有犯不失,尽未来际。……其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劫生死之苦,是故应受。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故余今依《梵网经、瑜伽师地论》,传此菩萨戒。虽然因受此戒,得超越三劫生死之苦,然诸同修当以上来传授菩萨心地戒法为戒,详审思惟,常常自我检点,不可轻犯。若有犯十无尽戒者,三贤、十地一切功德果位皆失;亦必次第沦堕地狱、饿鬼、畜生道。次第受报已,方回人间,闻了义法亦不信受,又复谤法谤师、再堕三途,终而复始,难有出期。故我一切同修务必戒慎恐惧,不可轻犯。若能以见道无生忍功德,时时检点心行,摄心为戒,必可迅速消除烦恼性障及一切有相轻垢罪;其精进者,一至四生便获尽智;吾诸同修若能依余所说而修,不久即能发起无生法忍阿赖耶三昧,当来之世迅速成就佛道,可喜可贺,末学预为随喜焉。
  大典结束时,由一位新戒菩萨(是一位出家法师)代表全体新受戒菩萨,由于平实导师不受供养,故以恭敬唱念赞文替代财物供养菩萨法师。赞文中表达弟子们对平实导师能在法运危脆之际,力挽狂澜,忍辱负重,独兴教化,正法幢、续法脉之崇敬;及对平实导师提携、教化了义正法,得亲证真如,入不思议解脱门之恩德,表达感激。(赞文全文见文末附录)下面,再略讲受戒过程中的感受以及受戒后的个人体会:
  末学受戒前是有疑惑,也有担忧;看到菩萨戒的戒本,由于末学性障深厚,似乎十重戒大部分犯光了;若受戒之后,岂不是很容易犯?甚至是犯了还不知道,若不知道忏悔,岂不是很容易下地狱?大多数的菩萨应该也曾有此等的忧虑。后来想想,受戒的机会难得,后来决定还是去受菩萨戒,有种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心态,先受了再说的感觉。后来在看到“迈向正觉佛法论坛”中有一位菩萨的开示:
  菩萨戒的三大精神是摄律仪戒丶摄善法戒丶饶益有情戒为主,而菩萨轻垢戒的施设亦不离三聚净戒的精神。况且戒罪也不是佛菩萨或戒神在惩罚谁。戒罪也是建立在性罪的基础上,若纯粹只有戒罪而没有引生性罪的可能,那这样的戒与修道解脱佛菩提无关,就是戒禁取见。各位或许认为受菩萨戒很麻烦也很不容易守,所以就干脆别去受!但你要试想,你一天不犯菩萨戒,就有持十重四十八轻戒的功德,甚至你一天只犯了一项轻戒,但是其他十重四十七轻戒你没犯,就有戒德可得。但是,你若未受戒,虽你一天不犯菩萨戒的所有类似戒行,虽然没有受戒的压力在身,但同样也没十重四十八轻的戒德可得。如此这样依受与不受来说,就有三大劫生死轮回之差异。未受戒者一旦犯了十重罪之一,就下堕三恶道,受戒者可以在犯戒后如法忏悔而得以灭除戒罪,虽性罪不可免,但也会呈现重罪轻报。因此有智之人会比较其中的差异而选择受戒为佳。讲得非常的好,读后转变以前诸多错误的观念,也增强去受戒的信心和欲望。
  受戒的过程末学是怀著欢喜的心情以及决定心来受菩萨戒,受戒前一天,白老师也开示受戒时要心生欢喜,这样可以增益受戒的功德,这一点是亲教师的善巧方便,感恩老师的摄护。
  在受戒的时候,由于某种触动,末学哭得很厉害,这是以前很难理解的;虽然曾在《正觉电子报》中看到过很多菩萨这样说过,但没有亲自体验过,也是很难理解的。特别是在见平实导师之后(今生第一次见到平实导师),无意中,脑子里有一个情景:一个很多人为平实导师送行的情景,这大概是过去生的事情。想想离别平实导师多年,现在终于又见到平实导师了,终于回家了。由于这样的触动,哭得很伤心,内心也带著忧伤的感觉,有点像洪水破堤的感觉,是发自内心而哭,似乎今生从未有过这样哭的经验。后来,平实导师在十楼讲堂见末学所在的这个团的时候,开示说:“大家回家了!你们很多人是在900 多年前为我送行的,当时的弟子有2、3 万之多,你们这些人不用我亲自去找,都自己回家了。”(大意似乎如此,原话记不住了),听得令人心酸,也验证了末学在受戒时所看到的情景是真的而不是幻想出来的。但又想到了往后的任务会很重,必须努力去将正法之缘播出去,让平实导师的往世遗法弟子早日有机缘接触正法,早日回家。
  受完戒之后,身心快然,法喜充满。在受缦衣的时候,承蒙平实导师道恭喜,并鼓励已得上品戒,末学似乎也感受到“戒体”的存在了。当然这不是见道后有解脱分的道共戒的戒体,而是取相戒的戒体;这“戒体”就好像是一股力量,能够保护自己不犯菩萨戒;当自己想要违犯菩萨戒的时候(有时是只要起了不好的念,自己观察到了,这股力量也就会出现),它就会出现而阻止自己去犯菩萨戒,令自己安住在净戒当中,以菩萨戒为依止;它一直存在,在早上刚醒的时候,又发现了它的存在(有点像修学无相念佛一样,早上醒来这忆佛的念就在了),整天都跟著自己,晚上睡觉前还存在。
  后来发现,这戒的力量会减弱,随著自己的不好的念头不断冒起或者不小心犯了菩萨戒轻戒(特别是非常重的习气,依然常会有念头产生),这戒的力量似乎有所减弱,但通过忏悔可以补救;忏悔是善法,能够增长惭愧圣财;自己忏悔之后,发现这戒的力量似乎又增强了。忏悔可以减少对面子、我所等贪著,加上去思惟不肯忏悔的背后的原因,同时思惟观察贪著面子、名闻……等觉知心的虚妄,对于消除性障也有莫大的好处。以前很不在意的事情和行为,现在也常会拿出来思惟,战战兢兢地思惟看是否有犯菩萨戒,律仪会在不自觉中改变过去一小部分不好的行为:诸如过马路不走斑马线、过马路冲红灯……等;更注重的是起心动念,若是不好的念头,早点制止,只停留在意业就好,不能够放任产生身口行,并且事后必须于佛前忏悔。
  受戒菩萨是有利于消除性障,但是因果不虚,以前该有的习气并没有因为受菩萨戒而消亡,还得于历缘对境,一点一滴地依于菩萨戒的律仪以及精神来对治,并非一蹴而就。除了受菩萨戒,为了更好地利益众生,更应精进修布施、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知见等行,增长善法,消除恶法,亲证菩提以便更有能力为正法付出。
  以上是末学个人对受戒的体会,说出来与大众分享,希望由此发起诸位菩萨对于菩萨戒的信心,早日去受菩萨戒;但末学所说的不一定正确,请各位大德、菩萨指正,以后若有更为正确的说法,请抛弃末学所说的和转依更为正确的说法。
  末学文笔不佳,词不达意,请诸位菩萨包涵。最后敬祝各位菩萨能够早日受菩萨戒无碍,清净身心,早证菩提,共护法城于未来无量世而不止尽。是为祷愿!
  阿弥陀佛!
  广州 正盘 敬上
  --------------------------
  附录:
  赞 礼 菩 萨 法 师 颂 文
  续佛血脉 师为砥柱
  无上深妙法,世尊启正宗,达摩传诸祖,极谛爰付东。
  血脉今如丝,赖师挽狂风,不计自劳悴,瞻瞩忍负重。
  五浊兴教化,恶世引童蒙,信具集资粮,缘熟为印空。
  断凡愚见过,不思议脱中,入世证实相,转依如如功。
  三只行愿 唯戒能护
  身心奉尘刹,历游普贤行,尽未来弘护,严土度群生。
  今求无尽戒,十重与四弘,为成无上觉,以广利有情。
  无量染污空,智尽一切种,观行守护心,唯依净戒行。
  三只身心异,因果影随行,净戒永摄护,免三涂泥泞。
  净师难值 蒙师授戒
  恶世邪流布,大纛无人擎,法如风中烛,戒师世伶仃。
  万劫难值遇,摩诃萨出兴,舍师求菩提,海龟独木孔。
  持戒自清净,智证犹光影,净师堪依止,尽未来依凭。
  承佛上品戒,依师得具足,圆成一佛乘,誓尽三只行。
  附注:本文有部分文字参考或抄自《菩萨戒本及仪轨等》及《正觉电子报》第20 期〈戒如明月如璎珞,菩萨由是成正觉〉一文。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五阴十八界,涅槃如来藏,般若道种智,函盖一切法。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现
具足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求正觉佛子,一切应受持。净空法师答问:受菩萨戒后,可以煮肉给家人吃吗?
&&&&&问:“在家众受持菩萨戒后,可以煮鱼肉之类食物供家人吃吗?”
   答:可以。如果不可以,你家里人就要打架了,你一家就不和。为了一家家人和睦相处,你必须要为他服务。为他服务,你要懂得规矩。你在煮这些鱼肉之前,要给牠念佛、念往生咒回向,你这是不得已的。过去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猎人队里面避难十五年,天天煮肉给那些打猎的人吃,他不是个普通出家人,他是个得道的人,菩萨!还是要修随喜功德,所以这个要懂道理。《坛经》里面记载,猎人捕得的猎物,惠能大师看,如果牠受的伤很轻、不重,还可以活得下去,他就偷偷的放生;伤得很重,活不下去了,这才煮给猎人们吃。一定要懂得诵经念佛给牠回向,给他授三皈、给牠念佛,回向给牠。(净空法师《学佛问答》21-90-51)
  问,“在家受菩萨戒后,如煮荤菜是否如法?”
  答:可以的,因为家里面人还有一些不能够吃素的,你为他们服务,我想没有问题。因为过去六祖惠能大师,在猎人队里面,每天都煮这些肉食供养那些猎人,他在猎人队里住了十五年,他自己吃肉边菜,我们在古人记载里面都能够看到的。(出处同上
21-90-84)
  问:“我受菩萨戒,能否给家里不学佛的人做鱼做肉?还有家中如果有杀虫药、苍蝇拍,可否算是杀缘?请法师慈悲开示。”
  答:受菩萨戒确实不应该再杀生。家里面这些蚊虫、苍蝇、跳蚤都不可以杀,这是我们一定要学的,不受菩萨戒也应当要学。不杀生,这些小虫常常来干扰我们,也很烦!你要有耐心,自己要修德。真正修慈悲心,这些小虫会离开;你不要去杀牠,你爱护牠,牠也会尊重你。牠为什么来干扰你?你没有慈悲心,你常常杀牠,牠常常来报复你。所以,这些虫愈杀愈多,杀不完!这个现象在社会上很普遍。
  现在用这个杀虫药,我听外国这些公司说,生产杀虫药生意很好。他生产这一批,有效只能用六个月。六个月以后,这种杀虫剂对虫无效了,虫抵抗力增加,又要发明新的杀虫药。新的杀虫药不断在研究、在改进。那个虫愈杀愈多,永远杀不尽!杀,不能解决问题,能解决问题的是爱心,用慈悲心来化解问题。“杀”这个手段,这是最愚蠢的,只跟这些众生结下深仇大恨,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如果真的从内心里头改过来,决定不杀生,一只小蚂蚁我们都爱护牠,绝不伤害牠,自自然然你家里这些东西就少了。牠有灵性,我们用真诚心跟牠沟通,很有效果!古人能做到,我们也能做到。你不妨回去试试看,用慈悲心对待这些小动物。(出处同上
21-90-54)
  问:“这位老菩萨吃素,家里人不吃素要吃肉,因此这位老菩萨天天要煮肉给他们吃,他感觉到身心不安。家里人不懂佛法,有时造成毁谤三宝,老菩萨应该怎么办?”
  答:应该欢欢喜喜的煮肉给他们吃,他们就不会毁谤了。对不对?我讲的是有道理。六祖惠能大师在猎人队里煮肉给那些猎人吃,煮了十五年,不是十五天,欢欢喜喜的煮给他们吃,慢慢再感化他们,这个要长时间。他们吃肉你吃素,过了若干年之后,你的身体比他好,你的体力比他壮,让他慢慢去想,慢慢发现“吃素的比我们好”,他就会回头了。千万不要造成冲突,不要造成误会,这个非常重要!佛法常说“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如果叫众生生烦恼,那就不是佛法。一定要叫众生生欢喜心,随顺他。他有业障,到他觉悟的时候他就会回头。所以,帮助他觉悟。(出处同上
21-90-68)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受菩萨戒注意事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