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如何由走俄国人的转向走自己的路党员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论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论文
下载积分:600
内容提示:论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论文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9:45:22|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6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论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论文
关注微信公众号对中国共产党走自己道路的回眸与展望
日 16:18:33
来源:《红旗文稿》2015/04  作者:曹应旺
  当前,中国道路是中国学术界和理论界热烈讨论的一个话题。也是许多国际友人和学者们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这个话题,在毛泽东那里叫“独立自主”,在邓小平那里叫“走自己的道路”,在习近平总书记担任国家主席的就职演讲中表述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个话题也是中国老百姓密切关注的与中国的民生、国运息息相关的一个话题。
  一、何谓“走自己的道路”
  “走自己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邓小平认为,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照抄照搬别国模式都从来不会成功。鉴于此,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第一,“走自己的道路”不是“东施效颦”,而是从自己的条件、特点出发,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外国的东西再好,不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就会水土不服。照抄照搬外国的模式就会出现“东施效颦”的笑话。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强调中国革命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邓小平强调:“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
  第二,“走自己的道路”不是依靠别人的力量,而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以独立自主为立足点,凭自己的本事走路。历史从来不给附庸以地位。即使别人有意扶持,自己不行,再扶持也无用。正因为如此,邓小平强调:中国的事情“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
  第三,“走自己的道路”不是“挟泰山以超北海”的主观妄为,而是遵循客观规律,顺应客观实际。孟子认为“挟泰山以超北海”不是不为,而是不能也。人们只能做能做到的事,不能做异想天开的事。依靠自己的力量,不盲目仿效别人,不等于就把自己的道路走对了,主观主义地去走还是要犯错误。只有在依靠自己的力量和不盲目仿效别人的基础上,又能主观服从客观,才能把自己的道路走对。
  第四,“走自己的道路”不是“刻舟求剑”,而是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顺时而作,与时俱进。过去的经验再好,只能反映过去的实际,不能反映现在的实际。固守过去的经验就会出现“刻舟求剑”的笑话。正因为如此,邓小平强调:“要及时地研究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否则我们就不可能顺利前进”。
  第五,“走自己的道路”不是天马行空独来独往,而是要善于在存异的基础上寻求共同点,善于发现和吸取别人的长处,善于在尊重别人的特殊性中与其和谐相处。结合自己的实际博采众长,自己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都有其特殊性,在重视自己的特殊性的同时,也一定要尊重别人的特殊性。走自己的道路,既要各美其美,也要美人之美,以求美美与共、世界大同。
  二、对中国共产党走自己道路的回眸
  中国共产党走自己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革命没有按照俄国十月革命的模式去进行,而是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出发的。毛泽东在1936年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提出不但要研究一般战争规律,还要研究特殊的革命战争规律,还要研究更加特殊的中国革命战争规律。这就是重视从中国革命特殊性的实际出发。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来并去践行的中国革命的道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中国革命不像俄国革命那样走以城市为中心、城市暴动道路的内容。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斗争的第一枪,是从南昌起义开始的。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失败后的部队,同先期到达井冈山的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的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开辟了新天地。从井冈山斗争开始,中国共产党懂得了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
  第二,走建立广泛的民族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道路,这是中国革命不像俄国革命那样把资产阶级当作革命对象的内容。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组织起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起浩浩荡荡的革命军。毛泽东的政治路线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包括民族资产阶级,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的人搞得少少的。这个统一战线的道路,在遵义会议后越走越宽。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的一篇重要著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就是谈统一战线的道路并进而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的。
  第三,走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的党的建设的道路,这是中国革命不同于俄国革命的提高党的领导能力的内容。中国共产党是农民成分的党员占绝大多数的党,抓整风学习,提高了思想觉悟。那时延安产生了几十所学校,整风学习的影响重大而深远。抓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艰苦奋斗的作风建设,提高了全党的素质。抓民主制度和组织纪律建设,提高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和领导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中走自己的道路也取得了很大成功。在建设方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要避免走苏联走过的弯路,进行了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毛泽东在革命和建设方面走自己的道路,保证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地位,避免了后来苏联垮台对中国的多米诺效应。
  但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也出现过重大失误,主要表现在“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全民炼钢的“大跃进”运动,灵魂深处闹革命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及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种种做法。毛泽东探索失误的主要原因是急于求成,在政治上、生产关系上、经济建设上、文化思想上都想“只争朝夕”,脱离了中国社会的实际。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怎样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起初提出“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接着得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结论;进而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才有希望。” 邓小平既继承和发扬了毛泽东“走自己的道路”的优秀传统,也吸取了毛泽东在建设探索中所犯错误的教训。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突出的发展: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从中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道路。初级阶段是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过大,依靠手工搞饭吃的比例过大,生产力不能满足马克思所描绘的社会主义的阶段,是邓小平所说的搞社会主义还不够格的阶段。从这个实际出发必须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做法,必须以发展生产力为第一要务,以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为宗旨,始终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的道路,也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与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先进管理经验、技术成果等因素结合起来的道路。它既不是苏联式的或者说传统的左的社会主义道路,也不是西方式的资本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要朝着这个方向走。但资本主义在其还能容纳生产力发展时是决不会灭亡的。超越历史阶段的制度、体制和政策,同落后历史阶段的制度一样是阻碍和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所以要改革“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这个改革是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继而改革计划经济体制,走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搞了一两百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丰富的经验。中国要改变小农经济搞现代化建设,必须善于借鉴他们的成果和经验,才能少走弯路,缩小差距。所以不能闭关自守,要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从建立四个特区开始,从沿海开始的。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建设和发展的速度上,是吸取过去盲目求快、急躁冒进的教训,实事求是,稳步发展的道路。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认为中国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夸了海口,不可能做到。有鉴于此,他确立了三步走的发展目标:第一步,基本解决温饱;第二步,进入小康社会;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建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邓小平“走自己的道路”的历史贡献,为后世树立了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光辉典范。随后,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之后,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激励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这些重要思想和重要论述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内容。
  三、对中国共产党走自己道路的展望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的前景如何?对这个问题,总有一些人喜欢说三道四。那些用西方的意识形态看中国,用西方的话语体系说中国的人,总是要否定中国道路、中国模式,而一些具有冷战思维的人甚至把中国看成另类,把中国妖魔化。他们要不制造“中国崩溃论”,要不制造“中国威胁论”。在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时,中国走自己的道路,受到搞冷战思维的人的压力,这是不足为奇的。
  今后中国走自己的道路会面临很多困难,不会一帆风顺,但中国不会崩溃。相反,中国会像历史学家汤因比所展望的那样:“中国今后对于全人类的未来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走自己的道路,不是对别人的威胁,过去不是,现在不是,未来也不是。中国在几千年的文明中从来没有把整个国家都变成远征机器,在对外关系上历来反对战争,主张和平共处。散布“中国威胁论”的人,或者是欺侮中国欺侮贯了的人,或者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人,或者是别有用心的人。今天的中国决不会任意受人欺侮,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未来中国怎样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第一,决不能东施效颦和当阿斗,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凝聚中国力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中国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去做决策定方针。根据这个最大的实际,中国既要坚守社会主义的方向,又要采取符合初级阶段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和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
  第二,决不能搞极端主义、主观主义,要吸取中国的传统智慧和方法,走自己的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就是中国的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在号召实现中国梦时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只要时代精神,不要民族精神,就会割断历史传统;只要民族精神,不要时代精神,就会偏离世界潮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结合,才是中国的传统智慧。
  第三,走自己的道路,要坚定信心。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疆域辽阔、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国家,是一个有着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政治、独特的社会、独特的经济的国家。中国有自己独特的天地。中国只有从特殊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才能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中国也只有走自己的道路,才能为世界增光彩,才能对世界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走自己的道路,要善于师人之长。中国是一个有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深厚文化传统的国家,是一个深知“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哲理的国家,是一个善于向一切国家一切长处学习的国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在开放兼容中走自己的道路,其结果是:中国受世界的影响越大,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也就越大。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责任编辑:李振通
( 网站编辑:董航 )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530套总数:5885151套专访:3372部会员:401265位
当前位置:
& 【考点透析】2013届高三历史三轮专题训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考点透析】2013届高三历史三轮专题训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96次
资料类型:说课稿
文档大小:2.09M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5.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1)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国人 民从此站立起来,当家做主,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2)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一个统一 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 的发展方向。 (3)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 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 【点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的变化情况 【点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的探索特点 (1)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 (2)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 (3)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抗日战争)。 (4)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 【点睛】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 (1)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 (3)有广大群众的支持。 (4)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 (5)组成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材料
在道路选择意义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调要“走自己的路”。但在20世纪20年代,对于没有任何现代革命经验的中国共产党人而言,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是不得已的选择;在从对“走俄国人的路”的反思中开创出“走自己的路”,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探索中的经验总结。 ——王增智《“走俄国人的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请探究: 1.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共经历了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结合有关中国共产党探索史实,归纳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并分析其原因。 【提示】过程: (1)革命道路探索——从二大到八七会议:①中共二大提出了最低革命纲领,但是在革命道路上基本上照搬了苏联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②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从八七会议到遵义会议:①八七会议旗帜鲜明地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②1935年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了党内存在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共逐步走向成熟。
(3)中共的政策调整 事 件 表 现 1935年瓦窑堡会议 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6年西安事变 中共制定了正确的方针,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奠定了基础 日本全面侵华 促成了第二次国共两党合作 全民族抗战开始后 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敌后战场
事 件 表 现
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最终确立,标志着中共完全走向成熟 抗战胜利后
中共积极参加重庆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并在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为争取和平与民主取得了主动权 三大战役胜利后
将革命进行到底,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原因: (1)中国共产党依据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明确了中国革命道路。 (2)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实践,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不断纠正自身的错误,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将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 (3)中国共产党排除了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干扰,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存在的问题。 (4)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领导人日益成熟,形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认识: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确立的。中国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代表了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了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成为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2.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经历了由合作到对抗再到合作、对抗的历程。分析影响国共两党关系的主要因素。 【提示】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历程。从历史上看,国共两党合作或者对抗,是由多种因素制约的。主要表现为: (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 (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有利的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有利的国际环境就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插手,就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应用体验 1】(2012·厦门模拟)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年处应该填写(
) :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 :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解析】选B。本题考查中国民主革命历程的阶段特征,解答关键是要结合史实分析。据题目选项中年的时间可判断,“开天辟地”,意指中共成立;“渐趋成熟”,意指1935年遵义会议,中共独立自主地解决党的问题,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时间要求。
近代史上三次重大民主革命运动 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11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是,辛亥革命后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包括议会制、多党制等,并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很快就在中外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 材料二
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由于国情的不同,各国人民争取和发展民主的道路是不同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均摘自中国国务院《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探究: 1.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最终结果是失败了。运用多种史观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提示】(1)从革命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从现代化史观看,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辛亥革命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是近代一次政治民主化的革命。 (3)从文明史观看,辛亥革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引进西方工业文明,促使中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文明发展。 (4)从社会史观看,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习俗和生活习惯的变革,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化。 (5)从整体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2.中国近代先进中国人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先后进行了抗争与探索,如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试分析比较这三大革命运动的概况。 【提示】 项目 太平天国运动 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阶级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领导组织 拜上帝教 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 中国共产党 项目 太平天国运动 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指导思想 西方基督教和中国朴素平等思想相结合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学说 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革命纲领 空想性、革命性集于一体的《天朝田亩制度》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彻底反帝反封建纲领 群众基础 农民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 项目 太平天国运动 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革命策略 孤军奋战 不断暴动,孤军奋战 统一战线;从城市中心论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革命前途 建立农民政权“天朝” 资产阶级共和国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革命性质 属于旧式农民战争的范畴 中国近代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项目 太平天国运动 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革命结果 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最终失败 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民主共和的政体没有彻底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伟大胜利 【应用体验 2】(2012·九江模拟)下表是小王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 时期 领导阶级 纲领或指导思想 重大斗争 19世纪中期 农民阶级 平均主义 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末 资产阶级 兴民权、君主立宪 维新变法运动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农民阶级 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 20世纪初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A.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B.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C.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解析】选A。农民阶级不是先进阶级,其斗争不能体现政治民主,因此可以排除B、C、D三项。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的斗争都具有反对外来侵略的作用,由表格中的时间可知A项正确。 【点睛】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1)起义时代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治国方案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3)担负任务新——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 (4)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5)所属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6)国际背景新——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个组成部分。
辛亥革命 1.条件: 经济 清末“新政”、“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 的发展,促使资产阶级力量发展 思想 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革命知识分子宣传西方的天 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孙中山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阐发为 三民主义,成为革命指导思想 组织 ①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 ②1905年,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同盟会在东京成立 军事 同盟会发动了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 革命进入高潮 【提醒】三民主义的局限性:三民主义思想并不是完美的,有其局限性。民族主义未明确提出反帝,民权主义未将整个地主阶级作为革命对象,民生主义未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2.爆发:日,武昌首义告捷。11日,成立湖北军 政府,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3.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元旦在南京成立,孙中 山担任临时大总统。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 (2)主要内容: ①主权在民: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 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结社等自由;国民有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②三权分立。 ③责任内阁制。 (3)性质: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4)意义: ①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政体的结束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 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②它不仅具有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意义,而且也具有反对 帝国主义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的作用。 【提醒】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仿照与创新:孙中山在充分考察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上创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其中三权分立制参照了美国,责任内阁制效仿了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规定,有利于从法律上限制即将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的权力,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5.结局及评价: (1)失败表现: ①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②中国社会性质未得到根本改变。 (2)失败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3)性质: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
(4)影响: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 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成为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 里程碑,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②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③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点睛】近代前期民主革命运动的特点 (1)各阶级、各阶层都进行了探索,具有广泛性。 (2)从改良到民主共和,向西方探求真理。 (3)革命向纵深发展,具有层次性。 (4)从反封建反侵略的目标看,革命具有继承性。 (5)都取得一定成果,但都未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正当要求遭无理拒 绝。 (2)运动过程: ①日至6月初,中心在北京,主力为学生,口号 “外争主(国)权,内除(惩)国贼”等。 ②1919年6月初开始,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主力为工人。 (3)初步胜利: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的职务,拒 签和约。 (4)性质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 命运动,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它成为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点睛】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2)马克思主义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3)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 时间 日 1922年7月 内容 大会规定党的主要任务是 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 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 别,实现共产主义;中心 任务是组织领导工人运动 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 义;民主革命阶段党的 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对帝 国主义,反对封建主 义,反对军阀 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 意义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提 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 民主革命纲领 【提醒】中共二大、三大和国民党一大的中心议题:中共二大的主要议题是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中共三大的主要任务是讨论与国民党合作,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国民党一大讨论的中心议题是国民党的改组问题,而不是国共合作问题。 【点睛】国民大革命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1)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新三民主义,而不是马克思主义。新三民主义并不等于三大政策,前者是纲领与目标,后者是方法与手段。 (2)大革命是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而不是由国民党单独领导的。 (3)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北伐战争胜利了;但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基础,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大革命失败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 1.国民大革命(年): (1)兴起: ①历史条件:工人运动受挫教训;孙中山的转变;共产国际指 导。 ②合作方式:党内合作。 ③合作标志: 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 运动由此兴起。 (2)高潮——北伐战争: ①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②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③经过: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1927年初,占领南 京、上海。 (3)失败及原因: ①标志: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 革命政变,国民革命失败。 ②原因: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4)意义: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 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它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 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5)教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 装,坚持武装斗争。 【提醒】“左”倾与右倾的区别:“左”倾与右倾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右倾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左”倾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现,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两者都有危害性,尤其是“左”倾错误的危害性更大。 2.国共十年对峙(年): (1)武装起义: ①南昌起义:1927年8月,周恩来、贺龙等打响武装斗争第一 枪,开始创建人民军队。 ②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根据“八七会议”的精神,领 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 (2)八七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 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3)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巩固: ①1927年10月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②巩固:经济上开展土地革命,发展生产;军事上取得了三次 反“围剿”的胜利;政治上,1931年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临时中央政府。 (4)红军的长征(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 ①原因:博古、李德等人执行王明“左”倾错误思想(根本原 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直接原因)。 ②转折——遵义会议(1935年1月):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的 “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取消 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 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点睛】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1)这次会议既从军事上、组织上纠正了“左”倾错误,又避免了党内分裂,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 (2)这次会议是在共产国际没有参与的情况下召开的,中共独立自主地解决了自己的组织、路线问题。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已从幼稚走向成熟。 ③胜利: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当地红军 会师;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 结束。 ④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 安;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3.抗日战争(年): (1)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 (2)1937年,全民族抗战开始,开辟了抗日的敌后战场。 (3)1945年,中共七大确定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奋斗目标。 (4)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 4.人民解放战争 (年): (1)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 ①两种前途的斗争:中共七大要求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集团在美国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提醒】内战前后国共两党斗争的方式不同: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5年8月到1946年6月,是国共双方围绕和平、民主而进行的政治斗争时期;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后,国共双方围绕着和平、民主而进行军事斗争时期。 ②重庆谈判:1945年8月,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确立 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 ③重庆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 人民的决议。 (2)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国 共两党关系逐渐走向破裂。 (3)解放战争经过: 阶段 时间 概况及意义 战略 防御 1946年6月-1947年5月 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陕北 和山东两个解放区) 战略 反攻 1947年6月-1948年9月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 序幕 战略决战 1948年9月-1949年1月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 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阶段 时间 概况及意义 渡江战役 1949年4月 ①背景: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出“求 和”声明;毛泽东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 到底;北平和谈破裂 ②概况(1949年4月):渡江战役解放南 京,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被推翻。人民 解放军追歼残敌,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 基本胜利 【解析】选A。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政策。1947年国民党当局诬陷、迫害民主党派,强令解散民主同盟,使民主党派进一步认清了国民党的反动性、独裁性,它们与蒋介石集团决裂,同中国共产党并肩战斗,故A项正确;《国内和平协定》达成于1949年4月的北平和平谈判,与题干时间不符,B项错误;由“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到“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的变化正是基于对政治局势的正确判断,C项错误;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消灭是通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的三大战役,D项错误。 4.(2012·重庆文综·T17)国民革命军北伐进军神速,威震全国。1927年初,全国革命中心也随之北移至图6中的(
)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明确题干核心“全国革命中心也随之北移”,二是读图,结合地理知识判断A、B、C、D分别是哪座城市。 【解析】选C。1926年,国民政府出师北伐,进军顺利。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中,A地是上海,B地是南京,C地是武汉,D地是南昌。 5.(2012·江苏单科·T9)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
)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解题指南】提取题干中“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等关键信息。 【解析】选A。“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是在1947年,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从而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B、C、D都发生在1948年底到1949年,不符合时间和题意。 6.(2011·广东文综·T17)20世纪20年代农会会员数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运动的状况。导致下表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C.北伐战争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 时间 245 500 360 284 382 617 2 502 600 4 517 140 8 144 700 000 1927年6月 270 000 1 342 284 1 153 4 120 38 150 8 144 647 766 1926年6月 河 南 直 隶 山 东 江 西 湖 北 湖 南 广 西 广 东 省份 农   会
员      
数 【解析】选C。解答思路分析如下所示: 7.(2011·浙江文综·T18)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
) A.九一八事变前后
B.一·二八事变以前 C.西安事变前后
D.八一三事变以后 【解题指南】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题时注意空间信息“西北”和隐性的时间信息。另外,要注意解题技巧:旧事物可能出现在新时间,新事物不可能出现在老时间。 【解析】选C。从“中国红军万岁”等内容以及空间信息“西北”,可以推断这是中共的宣传标语。“中国红军万岁”出现于年间。A、B事件发生时,中共尚未提出“抗日统一战线”,故排除。C、D满足条件,但题目要求“最早出现”的时间,C当为最佳答案。 8.(2011·天津文综·T7)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
) A.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 B.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C.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解析】选B。从材料信息中“毛先生此次去重庆”,可以看出张治中指的是重庆谈判,这次谈判,国共双方达成协议,决定和平建国,召开政协会议,保障人民权利。故B正确。A和D在重庆谈判中没有解决。C不是重庆谈判的内容。 9.(2010·北京文综·T18)右图是拍摄于山海关 的历史照片,图中的解放军主力即将参加(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选C。 本题考查三大战役,意在考查学 生获取图文信息和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解放军入关参加平津战役,C正确;由东北解放军入关可知,东北战事结束,A错误;东北解放军没有参加淮海战役,B错误;渡江战役发生在三大战役胜利后,D错误。 10.(2011·北京文综·T39)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经过不懈探索与奋斗,取得了辉煌成就。 据下图,回答问题。 (1)描述1934年至1936年革命根据地分布范围变化的特点。 (2)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概述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 【解析】本题考查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第(1)题从材料中的图片可以总结革命根据地的变化。第(2)题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等。 答案:(1)面积由小变大,分布范围由分散到集中连片,从地跨两省到地跨四省。 (2)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根据地政权建设;领导根据地军民抗战;创立新民主主义理论。 11.(2010·广东文综·T38)(节选)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社会群体的兴衰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早期的留学生主要前往欧美,20世纪初兴起留日热潮。为何日本此时成为中国人留学的主要目的地? (2)近代中国工人群体产生于19世纪中期。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工人阶级为何能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解析】本题以近代中国不同社会群体的兴衰为主题考查学生概括提炼所学知识的能力。第(1)题可对比20世纪初中国与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来概括作答。第(2)题可从经济、政治和思想上概括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原因。 答案:(1)明治维新,日本富强;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推动;留学日本较为便利。 (2)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人力量壮大;中国工人阶级具有革命性,在民族危机、学生运动、十月革命影响下,政治上觉醒。 1.(2010·安徽文综·T16)下图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
) A.“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C.“共赴国难” D.“将革命进行到底” 【解析】选B。(1)由该战争从广州出发,革命势力迅速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等信息可知,该战争为北伐战争。 (2)选项反映的历史事件 选
件 “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北伐战争 “共赴国难” 抗日战争 “将革命进行到底” 解放战争 【误区警示】本题主要易错选A、C两项,错选原因是:(1)未能将各选项信息迁移为熟知的历史事件,导致A、B两项模糊而错选。(2)受图上干扰信息影响,误认为是国共两党两个战场抗战,“共赴国难”。此类题目,题干中没有材料,而是以不同材料作为选项,这要求我们做题时首先明确材料内容,然后与题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 2.(2009·海南单科·T17)1925年部分省份国民党党员构成表
上表表明,1925年的国民党(
) A.发展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B.实行了土地革命政策 C.是多阶层组成的革命联盟 D.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地区 党员人数 学生 工人 农人 绥远 3 200 8% 3% 80% 湖北 1 877 63.1% 2.3% 8.9% 广东 15 000 21.2% 20.1% 39.1% 【解析】选C。从表格中不难看出,当时的中国国民党在人员组成上吸收了学生和工农力量,成为各革命阶级的革命联盟。
太平天国运动 1.兴起原因: (1)社会背景: ①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反映了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 盾。 ②鸦片战争的推动(外部原因)。 ③自然灾害严重。 (2)组织基础: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号召群众进行反抗斗争。 【点睛】对洪秀全理论的认识 (1)一个特点:把农民的平等思想通过宗教理论表达出来。 (2)三个来源: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的平均主义。 2.发展历程: (1)兴起(年):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建政权) →定 都天京。 (2)发展(年):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进行北伐、西征、东征,达到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3)衰败(年):天京变乱后由盛转衰,重建领导核 心,组织防御战,洪仁玕发布《资政新篇》,1864年湘军攻破 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提醒】《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关系 在追求的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并不是一种继承与发展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对立、矛盾的关系;二者设想的两种社会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 3.重要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资政新篇》(1859年) 背景 太平天国强盛时期 太平天国衰落时期 主要 内容 平分土地、国库制度、建立 理想天国,企图在小生产者 的自然经济基础上消灭私有 制 学习西方,以法治国,民 选官吏;发展工商业;开 设新式学堂等 《天朝田亩制度》 (1853年) 《资政新篇》(1859年) 群众基础 满足了农民的利益要求,因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没有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不可能得到农民的拥护 评价 反封建的革命性,违背社会 规律的空想性;本质上的落 后性(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 决定的) 否定封建制度的革命性;发展资本主义的先进性;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 4.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1)作用: ①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政治基础,加速了清王朝 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②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③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前者主要反封建,后者主要反 对帝国主义。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反封建和反侵略的任 务,打击了封建势力和侵略势力。 (2)局限性:农民阶级与落后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相联系,在思想上受到皇权思想、等级思想的影响,在组织上难以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在政治上走不出封建制度的窠臼。 【点睛】太平天国运动性质的史学争鸣 第一种观点:太平天国运动是单纯的旧式的农民战争。 第二种观点:太平天国运动是市民革命或资产阶级性质的农民革命。 第三种观点:太平天国运动是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农民战争,不是单纯的旧式的农民战争。 9.(2012·浙江文综·T39)去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不少学者注重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研究中国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11月,威廉率1万多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召集大批军队,但当威廉的军队登陆后却未去指挥。众叛亲离之际,他在12月10日逃往法国。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688年革命)真正“光荣”的地方:它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遂或报复……往日国王及国会间糜费精神的竞争今改而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上风。 ——屈勒味林《英国史》 材料三 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背景资料
——据《辞海》等整理 中国 清朝();中华民国() 日本 明治天皇(在位);大正天皇(在位) 印度 1849年英国殖民者占领全境;1947年成立印度自治领 阿拉伯 16世纪起为奥斯曼帝国统治;19世纪英国侵入;20世纪20-30年代开始独立 土耳其 奥斯曼帝国(14世纪-1922);土耳其共和国(1923-) 伊朗 卡扎尔王朝();巴列维王朝() (1)中华民国建立时,除原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外,世界上的共和制国家寥寥无几。写出当时西方两个共和制大国国名的全称并简要评价其宪法。 (2)在辛亥革命中没有流太多的血,这令人想起世界近代史上的“光荣革命”。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的历史事实,并思考该事件为何被称为“光荣革命”。 (3)充分利用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题指南】综合本题材料及设问所涉及的信息,可绘制如下信息汇总图: 【解析】从设问层次可见,本题目的核心所在是第(3)题,命题者希望在教材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更加全面的评价辛亥革命的意义,因此,将辛亥革命放入世界近代这样的大背景之下,通过世界各国近代政体的演变情况,进而发掘辛亥革命除传统印象中的历史意义之外,还有其共和制度是世界上建立较早的国家之一,而且其建立在较小的社会动荡的基础之上的。这两点新的认识,需对材料和设问信息进行综合汇总,方可得出。 答案:(1)美利坚合众国。其宪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和三权分立制,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其宪法是保皇派和共和派妥协的产物,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很大,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 (2)斯图亚特复辟王朝倒行逆施。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率军来英国,并成为国王。詹姆斯二世逃亡。没有流血而政治制度发生变革(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 (3)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是继美、法之后的共和制大国,也是亚洲最早的共和制大国。革命中没有流很多血,避免了人民的巨大牺牲。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典例3】(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T30)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精讲精析】选A。“公车上书”是1895年康有为等举人联名上书皇帝,反对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标志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B项是次要原因;C项不是原因;D项是外因不是主要原因。故选A项。 【命题人揭秘】本题联系维新变法运动中的“公车上书”,对比考查 “公车上书”与五四运动分别发生的时代背景、领导力量以及斗争方式等。命题角度新颖,考查知识与能力范围广,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分析对比判断问题的能力。 【考情新动向】 1.从考查频率和内容看:几乎年年都有考题考查,特别是对五四运动的命题考查;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的影响、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等。 2.从考查形式和命题角度看:选择题与非选择题都有考查,以有关评论性材料、口号等为命题切入点,考查学生认识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复习备考时,掌握五四运动的基本知识,特别是运动的口号和运动的特点;充分认识五四运动爆发的国内国际背景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链接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有关知识点进行对比复习。 1.(2012·福建文综·T17)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 (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
) A.自强与求富
B.进化与革新 C.改良与革命
D.民主与科学 【解题指南】本题解题主要在于通过新视角解读五四运动,把握“打倒偶像”和“启蒙”这两个词至关重要。 【解析】选D。从“打倒偶像”和“启蒙”这两个关键词中,可以判断作者认为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延续,仍然是思想领域中的解放运动。据此,选项A、B、C的表述显然与题意有别,只有D项符合作者的观点。 2.(2011·上海单科·T24)①90年前的 7月23日,②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一天。③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④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D.①④ 【解题指南】本题属于历史常识题,解答关键在于理解何为历史评价,何为历史事实,何为历史结论等,从而结合对历史基本概念的掌握和理解进行作答。
【解析】选B。历史评价通常指人们对历史人物、事件等一切历史现象从价值角度所作的认识。材料的核心是说中国共产党的有关历史,①③属于历史阐释,②④分别是对时间和会议作出的评价。 3.(2009·天津文综·T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解析】选C。青岛问题即山东问题,关系国家主权;力争青岛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反帝性质;曹汝霖和章宗祥是北洋军阀的代表,是卖国贼,反对他们两人体现了反帝反封建性质。而A、B、D三项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 4.(2010·江苏单科·T22)近代以来,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某种标志性的意义,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因角度的不同出现多种说法。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对辛亥革命的界定提到两种说法。第一种将辛亥革命理解为1911年秋至1912 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第二种把辛亥革命理解为20世纪社会革命中的年阶段。 请回答: (1)第一种说法主要是从哪一方面审视辛亥革命?列举相关事实加以说明。 (2)结合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对第二种说法加以说明。 (3)运用上述视角认识五四运动的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评价及认识。解答第(1)题,迁移教材有关1911年秋至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可以把从辛亥革命爆发到中华民国的成立理解为政治革命。第(2)题回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影响的有关史实来分析说明。第(3)题抓住“运用上述视角”,即政治革命、社会思想、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变革,认识五四运动的影响。 答案:(1)政治革命。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2)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传播并深入人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社会习俗的变革之风初开。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思想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新文化对社会习俗的变革产生重大影响。
新民主主义革命 【典例4】(2012·广东文综·T15)图5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 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 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 【精讲精析】选D。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图片信息的获取,并结合所学知识,把握时间信息与历史阶段特征。从图片中的“民众的力量、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印行、联合起来打倒军阀及一切帝国主义”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A、B、C三项与题干时间信息不一致,排除。孙中山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并提出三大政策等,D项正确。 【阅卷人点评】本题以图片为切入点,考查对民主革命发展历程的把握。通过图片资料考查学生解读图片,从图片及图片文字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易错选为C。错因在于不能把握图片及标注文字,不能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或没有把握大革命的任务。 【考情新动向】 1.从考查频率和内容上看:历年高考都对本考点进行命题考查,主要考查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长征、重庆谈判及中国共产党各时期的方针、政策等。 2.从考查形式和命题角度看: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并重,非选择题链接性命题考查较多,主要是利用图表材料、史料等考查学生灵活掌握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3.复习备考时,一要重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特点及阶段性成就及其重大历史意义的把握;二是注意分析每个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斗争策略,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华民族的独立结合起来,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作出的重大贡献。 1.(2012·山东文综·T13)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中国近代化的准确理解。中国近代化就是要实现独立与富强,首要的任务就是进行反封建反侵略。解答本题要注意国民革命运动在反封建中的影响。 【解析】选D。在反封建反侵略斗争中,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君主专制;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的是北洋军阀的统治,反映了斗争对象的不同。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在近代一直没有建立,A错误;B、C是国民革命运动的参与范围与形式,不是影响。 2.(2012·北京文综·T18)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将每年8月1日定为(
) A.国民革命军军人节 B.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纪念日 D.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要注意基本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 【解析】选B。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 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 A 1925年孙中山建立国民革命军,1947年改组为中华民国国军 错误
B 日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称为“中国工农红军” 正确 C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于1931年11月 错误 D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1945年之后中国共产党武装力量的称谓 错误 3.(2012·四川文综·T19)1948年6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党,快点给他们和平。现在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上层人物”(
) A.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 B.受到《国内和平协定》的影响 C.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 D.看到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消灭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两点: (1)上述变化是指由“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到“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 (2)分析1948年国内政局的变化,特别是国民党的统治政策。 (考点透析)2013届高三历史三轮专题训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 【典例1】(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T29)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精讲精析】选A。解答思路分析如下所示: 【命题人揭秘】本题利用太平天国前后时期洪秀全对待孔子态度的不同,考查农民阶级革命的局限性,说明农民阶级斗争缺乏科学理论指导,难以摆脱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考情新动向】 1.从考查频率和内容看: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各地高考时常有命题考查。 2.从命题形式和角度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很少考查;农民阶级具有反抗压迫和剥削、要求自由平等的革命性、自身的分散性、落后性、自私性、狭隘性高考命题经常考查的角度。 3.复习备考时,要注意重视太平天国运动的主张、义和团运动口号,特别要重视结合两次革命运动的史实,理解农民阶级的革命性、落后性的特点,认识农民阶级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1.(2011·山东文综·T12)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十月革命的影响
B.民族主义的高涨 C.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
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解析】选B。十月革命爆发于1917年,陈独秀的认识都是在这一时间点之后,因此把十月革命的影响作为其转变的原因是不合适的;此阶段内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未发生变化,D项错误;陈独秀对义和团的态度转变为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从这一信息入手,民族主义的高涨是促成这一转变的重要因素。 2.(2010·山东文综·T11)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解析】选A。太平天国运动不但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和本国的封建统治,而且还颁布了《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近代化意识的文献。同时,太平天国运动转战南部大半个中国,长达14年,破坏了南方某些先进省份的生产力,而且《天朝田亩制度》的有些内容是一种历史的倒退。由此可见,最符合笔记中评价内容的历史事件应当是A。 【误区警示】本题主要易错选B项,错选原因是未能全面辨析材料的关键信息,只是注意到了“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破坏了……生产力”“是历史的倒退”等而错选B项。 3.(2009·江苏单科·T5)“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这则材料反映出 (
)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
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 【解析】选A。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列强的态度,意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材料最后一句话可以看出英国所持态度为“中立”,再联系“内战双方”,即可判断材料描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初期,侵略者采取中立观望的态度,准备坐收渔人之利。
辛亥革命 【典例2】(2011·广东文综·T16)下图所示为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精讲精析】选A。根据材料“改阴历为阳历”,可知反映的是辛亥革命,此知识分子把辛亥革命称为“变乱”、“竞袭……皮毛”,而且认为“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由此可见作者持反对态度。B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C项错误,材料明显反映出乡村的风俗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阅卷人点评】本题以1913年的一个乡村知识分子的日记作为切入点考查辛亥革命对乡村社会习俗的影响。本题易错选D项,错选的主要原因是对日记材料信息解读不全面或者理解不到位造成的,照搬了教材结论或者受材料“乡村”信息的影响。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材料关键信息,依据材料得出结论,而不是照搬教材结论。 【考情新动向】 1.从命题频率和内容看:辛亥革命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高频点,几乎每年都有考题考查。辛亥革命的领导组织、革命思想、革命成果、革命性质和影响是考查的重点。 2.从命题形式和角度看:本考点选择题与非选择题都有考查,以选择题为主;命题多以比较灵活的图片、表格、文字史料为载体,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和评价问题的能力。 3.复习备考时,应注意掌握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革命指导思想和革命成果;注意与三民主义相结合,对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临时约法》的内容与评价,运用新材料,设计新情境,进行分析;运用近代化的观点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来分析辛亥革命地位和影响等。 1.(2012·福建文综·T16)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 A.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B.中国同盟会  中华民国 C.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题指南】解题关键在于对题干关键词的理解和把握,如“空壳”和“成果象征”。 【解析】选D。根据题意,辛亥革命的成果虽成“空壳”,但仍保留着象征意义。从题干辛亥革命成果的角度判断,A、B、C三项中的“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均不是辛亥革命的成果,而是推动辛亥革命的政党组织和思想理论。只有D项的“中华民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成为北洋军阀篡权后民主共和名存实亡的象征。 2.(2012·北京文综·T17)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他所指的“新希望”是(
) A.利用义和团
B.颁布明定国是诏 C.预备立宪
D.南北和谈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对中国近代政治变革的理解。 (2)端方是清政府封建专制的代表。 【解析】选C。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清政府晚期革命力量风起云涌,清政府摇摇欲坠,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酝酿改革,企图实行“预备立宪”,欺骗国民,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故选C项。 3.(2012·安徽文综·T17)图5为民国 年间的漫画,画中人物指的是(
) A.袁世凯 B.段祺瑞 C.张勋 D.溥仪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张勋复辟的结 果,考查学生从漫画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突破口是抓住材料中的文字“万岁”、时间“民国六年”以及材料是时政漫画的特点,注意时效性。 【解析】选C。从漫画中“不可活”可知这个事件已失败,由图中提供的时间是民国六年可知这幅画创作于1917年,加上图中的“万岁”,可知是指张勋复辟帝制失败。A项时间是在1916年,B项与复辟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4.(2011·海南单科·T16)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 B.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 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解析】选B。注意“公派”两个字,公派生是政府出钱出国留学的,归国后理应支持政府,除非政府出了问题,才会转向反对的。从1872年到1875年,洋务运动时期留学生回来时,国力相对强盛,公派留学生自然拥护国家政权,为国效力,抓住关键时间信息“1905年前后”,这个时期清廷准备实行立宪,但“皇族内阁”的设立,证明清廷的革新只是个骗局,使公派生对清廷大为失望,转向同情、支持革命。故选B。 5.(2011·海南单科·T17)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
)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是由革命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 C.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 D.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 【解析】选A。辛亥革命前虽有同盟会的成立,但是武昌起义是由革命党人领导的突发的斗争,B项错误;其主力军是新军,C项错误;辛亥革命并未实现资产阶级利益,D项错误。辛亥革命后成立了中华民国,是一次“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2010·安徽文综·T15)右图是辛 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 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
) 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 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 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为: (1)仔细观察漫画,漫画葫芦上有一个“川”字,指四川;瓢上有一个“鄂”字,需知道鄂是湖北的简称。 (2)联系选项,获取漫画标题《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包含的信息。 【解析】选A。漫画标题《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表明清政府统治危机四伏,已经顾此失彼,A正确。“葫芦尚未捺下”暗喻四川保路运动尚未被镇压,B说法错误;“瓢儿又起来了”暗喻武昌起义爆发,但武昌起义只是其中一个瓢,C无法准确地表达当时的形势;漫画中没有体现革命派力量的强大,排除D。 7.(2010·海南单科·T17)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 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 【解析】选B。注意态度变化的时间,1895年与1900年,从甲午战败到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妥协退让、无能,人们对清政府丧失了信心,对革命党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8.(2009·广东单科·T1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
) A.总统制
B.联邦制 C.君主立宪制
D.责任内阁制 【解析】选D。本题考查中华民国的政体,意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直接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为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总统颁布的法令,只有经过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这是典型的责任内阁制。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走自己的路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