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旦 上帝 强大真的存在吗、有比撒旦 上帝 强大还强大的人存在吗

宇宙中确有一位真神上帝的存在吗?这位上帝和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呢?_百度知道
宇宙中确有一位真神上帝的存在吗?这位上帝和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呢?
的。他创造了我们,为要我们过一种能彰显他的生活,上帝是确实存在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宇宙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上帝存在证明
摘要:然后托马斯便就问有没有一个最完美最高级的存在当然有了即上帝,或许就像我们都相信个但却不能证明,如作家创作一幅画这幅画不仅在他脑中还在现实中,对于现在不能解释的事物人就把他归结于上帝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3篇最新上帝存在证明范文,欢迎参阅!
上帝存在证明 01:36:49 |
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中国是儒家文化,西方是基督文化,因此至少在很多中国人的眼里上帝是不存在的,而且我们的执政党也在宣扬无神论的意识形态,如此一来我们都认为自己是坚定的无神论者,对我们来说上帝是不存在的。可是为什么在西方人眼里上帝是存在的?如果我们不能反驳他们的论证,就不能承自己是真正的无神论者。来看一下他们证明上帝存在的理由吧。
首先声明一点,在他们的各种证明中有很多他们的预定的假设条件,而且好像都有点逻辑色彩。尽管有漏洞但至少也是一种证明方法。
一、 托马斯.阿奎那的证明
在他看来万事万物都是运动的,而一个物体要运动必须要有某种力量去推动它,物体不会自己去运动。如枫叶飘飘那是因为风在吹动,风扇旋转是因为电的推动。这时一个问题就出来了,如果A的运动是由B引起,B的运动是由C引起,C又是由D引起如此推下去会有什么结果。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万物是有限的,最后我们必然找到这样一个推动者,它是第一个推动者,自己却不为任何别的力量推动。而这个第一推动就是上帝。因果联系
这个证明和上面那个运动证明大同小异。万事万物之所以存在必然有某种原因,这样一来,A是B的原因,B是C的原因,C是D的原因,如此下去不能无穷,肯定有一个第一原因,即上帝。
可能性和必然性
万事万物虽然存在着,但并非是必然的,而只是一种可能。比如我们现在是安阳师院的学生,但假若我们当初没选报安阳师院,或者我们没参加高考,我们也就不是安师的学子了。但如果万物只是可能的,暂时的,即他们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或许某一天他们都不存在了。那么无中能生有吗?当然不能,用他自己的话说“如果什么都不存在,某物开始存在,这是不可能的”。既然可有可无的事物存在着是一个事实,所以在这世间可有可无的万物之上,必然有一个必然性存在。这个必然就是上帝
事物具有等级性
托马斯看到万物不仅在运动,有原因,存在可能性,而且还有等级性。从无生命的金木水火土到有生命但不能说话的动植物,再到有思想有生命的人,这明显的形成了一个等级结构。然后托马斯便就问:有没有一个最完美,最高级的存在?当然有了即上帝
万事万物虽然错综复杂,但似乎都有某个目的,万事万物都绕着这个目的
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运行,各大行星都沿着各自轨道有序进行,自然各种各样的动物都在有序存活着。但好像除了人以外,这些花草树木都没有思想感觉智慧呀,是什么让他们看起来有目的的生存运行呢?那就是上帝使他们互相协调地朝一个目的前进。在此应该也可以把他所说的“目的”理解为事物的内在规律吧。
这就是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五种证明,而且这五种证明都是先验证明即从结果的存在回推原因的存在。可以看出以上五个证明很容易举出例证进行反驳,但他强调完全用理性或逻辑去证明上帝是不可能的,上帝的存在更多来自启示或信仰。
二、 笛卡尔的证明
他认为人心中都有一个关于最高本体的观念,他是全知全能最为完美的。但我们自身却是不完美有缺陷的 。所以这个绝对的完美不是我们自己,也更不会是由我们产生出来的,不完美者不可能产生完美。由他的“我思,故我在”,得出“凡我们能够设想得很清晰很显然的一切事物都是真的”。既然这个最完美者如此清晰的存在于我们心中,那它必然存在了,是真的了。那这个必然存在的最高的绝对完美的就是上帝喽。
其实他证明的出发点就让人有些不服气,他怎么就知道人的心中一定有一个最完美的本体呢?笛卡尔自己说“虽然这是完全不能证明的,但是人人自然而然地肯定”。或许就像我们都相信个1+1=2但却不能证明。
三、 安伦瑟的证明
在安伦瑟看来所谓上帝就是无法设想比他更伟大或更完美的存在,而且我们心中都存在着一个上帝,这也是他论证的前提条件。存在有两种即观念的存在和现实的存在。如作家创作一幅画,这幅画不仅在他脑中还在现实中。作为最伟大最完美的存在者不能只存在于我们心中。如果那样我们会设想出一个比上帝还完美的存在者。所以上帝不能仅存在于我们心中,还必须存在在现实中。即上帝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四、 康德的道德律论证明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美德和由此获得的恰当的欢乐。人生在世的意义就是要实现这个最高境界,并且也有可能实现它。而只有至高无上的存在才有能力为我们带来美德和欢乐的和谐,所以上帝是我们人生追求的必然推论。而且康德把世界分为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此岸世界即现象世界,它是由彼岸世界缔造的,对于彼岸我们只知道它是客观存在的,但他却不可被我们认知。是不是就意味着上帝是存在的但我们无法了解他。
五、 奇迹论证
在现有的历史条件下,面对这个无限的世界,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对于现在不能解释的事物,人就把他归结于上帝了。
六、 个人观点
在我看来我们不能把上帝理解为有具体形象的神,,应把上帝从我们想象中的人神模样中解脱出来,也许把他理解为宇宙万物的演化发展变化规律会更好一
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点。认识世界是人类两大活动之一,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我们一直在寻求把握世界的规律。信仰上帝,追随上帝的过程何尝不是一次探寻规律之旅呢? 关于上帝是否存在的证明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是众说纷纭,至今也没论出个胜负。其实单纯的去争论上帝存在与否是毫无疑义的,说上帝存在也好,说上帝不存在也罢,只是表明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不同,但殊途同归。我们都是在寻求世界的本质与规律,为了更好地改造这个世界,让人类生活更美好。哲学的最高意义是为了人类的幸福!
关于上帝存在证明的有关摘记及个人看法 01:36:27 |
奥古斯丁的知识论证明的基本思路:
1.有形事物、外感觉、内感觉、理性构成了由低到高的等级序列。理性拥有严格意义上的知识,即确定的真理。那么,人的理性所拥有的这些真理来自哪里呢?
2.真理不可能来自理性之下。如果真理低于理性,那么真理将被理性所判断。但是真理作为判断的准则,是不可能处于被判断的地位的。
3.真理不可能来自理性之中,因为理性不可能于自身中产生规则。理性是心灵的能力和状态,处于流动变化之中,而真理却是确定不变的,永恒不变的真理不可能等同于变动不居的理性。
4.那么,真理必来自理性之上。在人类知识等级之上,存在一个处于最高级地位的真理,它赋予人类理性以确定的规则,使人的心灵认识真理。这一最高的、外在于人类知识的真理就是上帝。
安瑟尔谟(Anselm)的本体论证明的基本思路:
1.我们只能把上帝设想成一个无限的和最完美的东西。
2.一个具有除“存在”以外的所有完美性(公正、全能、全知等)的东西不能算是“最完美的”。
3.因此,最完美的东西必然存在。
托马斯•阿奎那在《神学大全》中提出的关于上帝存在的五种证明:
第一种证明,“从事物的运动或变化方面论证”。
在世界上,有些事物是在运动着,这在我们的感觉上是明白的,也是确实的。凡事物运动,总是要受其他事物的推动,因而 任何运动都是由在它之前的另一个运动引起的,这样一直推论下去,“最后追到有一个不受其他事物推动的第一推动者,这是必然的”。此第一推动者就是上帝。
第二种证明,“从动力因的性质来讨论上帝的存在”。
在现象世界中,我们发现有一个动力因的秩序。这里,我们决找不到一件自身就是动力因的事物。动力因,也不可能推 溯到无限,因为一切动力因都遵循一定秩序。第一个动力因,是中间动力因的原因;而中间动力因,不管是多数还是单数,总是最后的原因的原因。如果去掉原因, 也就会去掉结果。因此,在动力因中,如果没有第一个动力因(如果将动力因作无限制的推溯,就会成为这样情况),那就没有中间的原因,也不会有最后的结果。 所以,必有一个最初的动力因,此最初的动力因就是上帝。
第三种证明,“从可能和必然性来论证上帝的存在”。
世界万事万物都是存在,又是不存在,是可能性,又是必然性。而任何事物都是从其他事物获得其存在和必然性。照此 推论下去,“我们不能不承认有某一东西:它自身就具有自己的必然性,而不是有赖于其他事物得到必然性,不但如此,它还使其他事物得到它们的必然性”。这个东西就是上帝。
四种证明,“从事物中发现的真实性的等级论证上帝的存在”。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不同程度上是好的、真实的、高贵的,其标准就在于它们与最好、最真实、最高贵的东 西接近的程度。“因此,世界上必然有一种东西作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得以存在和具有良好以及其他完美性的原因。我们称这种原因为上帝”。
第五种证明,“从世界的秩序(或目的因)来论证上帝的存在”。
世界上一切事物(包括生物)都为一个目的而活动,其活动总是遵循同一途径,以求获得最好的结果。显 然,他们谋求自己的目标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计划的。如果它们不受某一个有知识和智慧的存在者指挥,那么它们也不能移动到目的地。“所以,必定有一个有智 慧的存在者,一切自然的事物都靠它指向着它们的目的。这个存在者,我们称为上帝”。
威廉•佩利的设计证明的基本思路:
1.如果你走在荒野上,在地上见到一块手表,你就会知道它不可能是自然而然地出现在那里的,一定有一个手表匠制造出它来。
2.自然界的有序、复杂程度远胜于手表,所以自然界也应该有它的制造者,也就是上帝。
帕斯卡的证明:
1.我们或者信仰上帝,或者不信。
2.如果我们相信上帝并且上帝真的存在,那么我们将获得无穷无尽的最大快乐。如果我们相信上帝但他不存在,那么最坏的情况就是我们错过了某些享受罪恶快乐的机会;但我们通过祈祷也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3.如果我们不信仰上帝但上帝存在,我们将得到永恒的惩罚。如果我们不信仰上帝,上帝也确实不存在,我们享受的只是一些有限的好时光。
4.权衡利弊,我们最好相信上帝的存在。
奇迹论证明的基本思路:
文献(比如圣经)记载着许多奇迹。这些奇迹无法用常识或科学原理解释。只能把这一切归于存在着一个超自然的力量,也就是上帝。
本能论证明的基本思路:
相信上帝是人类一种本能的需求。由于人类的本能需求的对象,比如食物、异性,都真实地存在。所以人类这种本能的对象──上帝──也应该存在。
康德的道德论证的基本思路: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美德和由此获得的恰当的欢乐。人生在世的意义就是要实现这个最高境界,并且也有可能实现它。而只有至高无上的存在才有能力为我们带来美德和欢乐的和谐,所以上帝是我们人生追求的必然推论。
贝克莱关于上帝存在的三个证明
第一个证明的基本思路:
1.事物存在于我们的心灵之外。(因为它们独立于心灵)
2.事物必须存在于另外的心灵之中。(因为它们只存在于心灵之中)
3.所有其他的心灵
都与我的相似。(通过普遍推论)
4.因此一定有一个无处不在的、永恒的心灵。
第二个证明的基本思路:
1.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控制我的思想及想象。
2.白天张开双眼时,是否能看到什么,主动权不在我,我也不能决定我所看到的对象。
3.对我的其它的感觉而言,亦是如此。
4.因此,与想象之观念不同,感觉之观念并不是“我的意志的创造物”。
5.因此,其它精神的意志必定产生或创造出它们来。
6.这对任何其它的有限存在而言,亦是如此。
7.可以在有限存在者中产生感觉之观念的就配被称作上帝。
第三个证明的基本思路:
1.视觉是由一系列的任意的符号构造起来的,它构成了一种语言。(见《视觉新论》)
2.语言使用的功能说明了其它心灵的存在。
3.我们是视觉经验揭示了其它心灵的存在。
4.我没有能力来构造这种语言。
5.这对其它有限心灵亦是如此。
6.因此,有一个更伟大的心灵告知我们自然的秩序和未来的事件。
上述证明上帝的思路基本上都是最终归结为由于存在着人类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上帝的存在是必然的。
本人的观点:
上帝存在何以可能?
本人认为,上帝是不能证明的,上帝的存在本身就是人类无法解决的问题,上帝的存在就是因为上帝不能被证明。
1.如果上帝能被证明,上帝就能被人类认识,这与上帝存在的本性是矛盾的。因为上帝的存在是人类无法认识的结果。
2.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上帝是无限的,而有限与无限是无法沟通的。
3.人类是属于确定性的,上帝是属于不确定性的,而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是无法沟通的。
4.人类是有恶的,上帝是全善的,全善与有恶是无法沟通的。
上帝存在何以必要?
尽管上帝的存在无法证明,但相信上帝存在对人类是有益的。
1.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秩序意义。
2.为人生提供幸福感。
3.最终提高了人类的总体福利。
安瑟伦对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述评 01:34:54 |
《宗教哲学》期末论文07级比较哲学国际班高钟琴()
摘要:中世纪教父哲学家们不遗余力地寻找一个理想的方式证明上帝的存在,
安瑟伦提出的“本体论证明”后来成了一大主流。“本体论证明”方法
巧妙地先提出了上帝概念,并仅仅通过简单的论证过程就推出了上帝的
存在。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陷,混淆了“逻辑必然性”与“现实必然
性”,把信仰置于理性之上等,使得后世的评论莫衷一是。
关键字:安瑟伦上帝存在本体论证明
中世纪教父哲学家们不遗余力地寻找一个理想的方式证明上帝的存在,“经验哲学之父”安瑟伦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在这方面他的最大贡献便是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论证”。“本体论论证”是康德后来赋予它的名称,其意义是仅依赖于概念的分析而不依赖于经验事实的证明。
在《宣讲》的开头,安瑟伦说,他的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使他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能否找到一个独立充足的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经过长久的思考,他解决了这个问题,并在《宣讲》中给出了他的先天证明。这个证明可以用下面的三段式推理表述:
大前提: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不仅存在于思想之中,而
且也在实际上存在。
小前提:上帝是一个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
结论:上帝实际上存在。
对于证明的大前提,安瑟伦认为“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不能仅仅在心中存在,因为如果只是在心中存在,那么被设想为实际上也存在的东西就更伟大了。这样,一个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就存在于心中,也存在于现实中。也即“心中具有一个关于最伟大东西的观念+认为后者仅仅存在于自己的心灵=自相矛盾”。
小前提对于安瑟伦来说是无可置疑的,“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意思是“不能设想有比它更伟大的东西”。它仅仅是思想中的一个观念,不等于实际存在着的无与伦比的东西。安瑟伦认为,即使那些不相信上帝存在的“愚人”也不能否认在他们心中有个“不能设想比之更伟大的东西”的观念,他们可以不把这一观念称作上帝,但他们能够完全理解这一观念,或者说,虽然他没有意识到这一观念,但一等到别人向他提起,他立即会承认这一观念的确实可靠性。其次,“不能设想比之更伟大的东西”的意义不等于“可设想的最伟大的东西”。“最伟大的东西”的观念是在一切人的观念中通过“对比”或者“比较”得到的一个观念。由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最伟大的东西”的观念,这种比较很难进行,基督徒、异教徒和无神论者心目中有不同的“最伟大的东西”的观念,但他们不能否认,任何人在心目中都有这样一个观念,它比其它所有的观念都伟大,“不能设想比之更伟大的东西”是在一个人心目中通过他的观念比较的结果,这个观念并不是对“什么东西最伟大”问题的正面回答,因此避免了各种不同“最伟大的东西”观念之间的比较而产生的分歧。这样,“不能设想比之更伟大”的观念比
《宗教哲学》期末论文07级比较哲学国际班高钟琴()
“可设想最伟大的东西”的观念更加普遍,适用于一切有思想的人。安瑟伦企图向包括不相信上帝存在的愚人在内的一切人证明上帝的存在,因此他采用了他认为最普遍的观念作为证明前提。
安瑟伦很聪明:设计两个观念完满性的比较,而非像某些人理解的那样涉及观念与现实之间的比较。“无与伦比的东西”如果被设想为仅在心中存在,那么,心灵还会设想另外一个观念,设想它在心中与现实中都是无与伦比的,那么,前一个观念逊于后一个观念,这一观念就不成其为“无与伦比”而陷入自相矛盾。所以毫无疑问,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即上帝,既存在于思想中,也存在于现实中。由此,只要一个人在思想中有一个“无与伦比的东西”的观念,逻辑必然性会使他同时承认这个东西的实际存在,且不管他对这个东西如何称谓,这个东西的实际意义只能是基督教信仰的上帝。这是安瑟伦本体论证明在逻辑推演上做出的巧妙变换,但却成了他推理论证的一大缺陷:混淆了“逻辑必然性”与“现实必然性”。正如康德说的,“口袋里的银币”并不等同于“思想中的银币”,如果等同的话大家岂不是可以用“帐薄上的银币”来增加自己的财富。
安瑟伦的证明,几乎没有求助于《圣经》或教父们的权威根据,他的本意是想所有的人都信服他的论证,其中也指非基督徒。正如克拉克在《重返理性》中所说的,“证明的观念是与人相关的,因为人设想去证明给某人看,其实,一个成功的证明依赖于那个人已经相信的事物”。也就是说,一个人最深刻最基本的信念决定了他的一切取向。从安瑟伦的小前提我们(站在无神论者或者非基督徒立场)可以看出他的信念。上帝已经被假设成了一个“无与伦比的东西”,他已经承认了上帝的属性。所以有人说安瑟伦的论证有两个,第二个便是:“如果上帝意味着必然存在,则上帝必然存在”。这样,在未被证明之前,安瑟伦已经肯定了“上帝存在”结论。在处理理性和信仰的关系时,安瑟伦的态度是力图达到理性和信仰的谐和,但理性只是为信仰服务的工具,亦即“信仰寻求理性”的原则:信仰在先,理解在后,理性的原则必须符合信仰的原则。所以安瑟伦有这样一段名言,“我决不是理解了才能信仰,而是信仰了才能理解。因为我相信:除非我信仰了,我决不会理解”。中世纪教父哲学秉承了米安达的“哲学应当像婢女服侍主人那样为神圣的经典服务”的黄金规则。
在安瑟伦那里,信仰是居于第一位的,也是推出上帝存在的绝对保证。在《宣讲》文本中,第一段在歌颂上帝的最完满存在,肯定了上帝是“无与伦比的东西”的属性,中间也有很大篇幅赞美上次的“仁慈”、“全能”等属性,最后一段讲通过上“神启”才能理解,要先信仰了才能理解。我觉得安瑟伦的整篇论证最清晰的思路是:先信仰上帝的完满存在,然后找一个合理的路径推出这个信仰,最后感谢上帝给了我找到这条路径的“启示”。模仿安瑟伦的论证模式,哥尼流把上帝换成了“谁也没有去过的最完美的海岛”,推出了那个“谁也没有去过的最完美的海岛”必然存在的结论。安瑟伦拒绝哥尼流的批判,他认为哥尼流没有抓住他的论证的真谛。因为一个岛和一切有限之物一样,只是一个可能的或偶然的存在者,上帝却不同。一切其它事物都得通过上帝而得到自己的存在,而上帝本身却不通过其他一切事物,只是由他自身必然地得到他的存在。同样的,对于黑特兄弟用“魔鬼”置换“上帝”,再用经典本体论来证明其必然存在的做法,可以用安瑟伦的方法否决。不过,似乎安瑟伦是错的,哥尼流的论证在形式上完全类似于安瑟伦的论证,他只是限制了推理的领域,任何论证,只要在较大的推理领域中有效,在较窄的推理范围中仍然有效,简言之,如果安瑟伦的论证有效,那么哥尼流的论证亦是如此,既然哥尼流的论证明摆着不起作用,那么安瑟伦的
《宗教哲学》期末论文07级比较哲学国际班高钟琴()
证明也无效。但是,就因为安瑟伦的一个前提,就因为他的一个上帝存在信仰,就推翻了一切。作为“无与伦比的东西”,上帝具有“无可比拟性”,在安瑟伦的论证模式中,一切的其他事物都不可置换“上帝”。究其原由,完全是因为我们理解错了安瑟伦的论证逻辑,他是先信仰了再寻求合理的路径达到信仰。正如我们去攀登一座无法登上的山,安瑟伦已经站在了山顶,他给我们指出了其中一条可能登顶的路径,然后我们说:“你指错了路1
总结一下,安瑟伦的本体论证明是典型的先天证明,仅仅依赖于概念的分析而不依赖于经验事实,表现在:1.是对上帝概念的意义所作的逻辑分析;2上帝概念是证明的出发点,不像后天证明那样直到结论中才出现。这种方法省却了很多麻烦,巧妙地“未证先知”,就像在“数学分析”中证明命题时,先假设出要“证明的任意事物”,然后把这个假设当作“已知事物”去推理论证,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甚至解决以前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也明显,因为他已经预设了结论。很多数学爱好者喜好这种方法,因为通常他们要证明的结论已经预设了真伪。安瑟伦通过预设上帝存在很好的解决了证明问题,数学上通过预设也解决了很多问题。究竟信仰和理性是什么关系,恐怕还是要看自己所处的立场,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倾向。我个人认为,作为基督徒的安瑟伦,在论证上帝存在问题上还是选对了倾向,并且很好地“证明”了上帝的存在,至少对于基督徒,这个论证方法是很值得接受的。
内容:回帖功能已关闭
相关帖子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帝真实存在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