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应该树立怎样的就业信息有哪些内容观念

毕业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来源:光明日报 许长盛
今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将有110万名本科生、研究生毕业,是建国以来最多的一年。当这些历经寒窗苦读终于学有所成的毕业生踌躇满志地准备走向社会大显身手的时候,“毕业生就业难”这一事实却突然地摆在了他们的面前。“难”不仅表现在获得一个满意的结果难,而且表现在求职择业的过程充满艰苦曲折。之所以出现就业难的现象,固然有多种客观原因,但是更不能忽视的是毕业生主观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种种不正常心态:1、消极、矛盾、恐慌的心态。表现为对国家实行的“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理解不深,不知道该怎样走进市场;面对市场竞争不知所措,准备不周,信心不足,难以适应;遇到挫折和不顺利便心恢意冷,手足无措。特别是一些长线专业的毕业生和女同学,这方面的心理表现更为明显。个别学生则游离于就业市场,期期艾艾,对顺利就业形成了更大的障碍。2、盲目攀比的心态。表现为在择业过程中,期望值过高,往往不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和自身条件,而对地域环境、单位性质、工资待遇等外在标准片面求高、求全、求稳。有些学生甚至把标准定为“到国外去、到外企去、到月收入2000元以上的单位去。3、急功近利心态。表现在对职业和单位的选择上过分功利化和经济化,即往往以近期的功利和经济指标作为判断单位好坏的标准,从而导致在择业时的短视行为。往往容易被表面的现象所蒙弊或受眼前的暂时利益影响和驱动,轻易作出选择而不考虑长远发展。从择业心态入手,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切实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这是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1、针对毕业生择业时存在的急功近利的心态,重点加强理想教育。要从大学一年级开始,通过思想品德课、日常思想工作等途径,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奉献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在就业过程中和毕业前集中进行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教育,引导广大学生自觉把个人志愿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起来,主动克服和避免急功近利心理,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听从召唤,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吉林工业大学在搞好毕业生思想教育的同时,积极引导鼓励毕业生献身国防事业,到艰苦地区工作。在大学生中和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2、针对毕业生中存在的盲目攀比心态,重点进行形势政策教育和成才规律教育。要引导毕业生把握成才规律,认清只有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才能有个人成长发展的道理。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和社会发展趋势,使他们相信越是艰苦、落后的地区、单位越需要知识和人才,正是经济不发达、技术落后的行业和部门才是大学毕业生大显身手的好地方这样的道理。可以通过成功校友的事迹,引导毕业生科学设计人生之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克服盲目攀比心态,适当调整期望值,把握时机处理好就业问题。3、针对毕业生面对就业而出现的矛盾、困惑、恐慌等心态,通过就业指导加强政策教育和市场观念教育。使学生了解毕业生就业市场化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从而在心理上接纳改革,在行动上支持、参与改革。要使毕业生对就业市场整体情况、供需信息、运行机制、管理办法等进行充分了解,熟悉市场、接受市场、驾驭市场。近几年,吉林工业大学在加快校内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强化服务职能、提高服务水平上狠下功夫,并且通过让低年级的学生进入就业市场,预先了解、熟悉市场行情的办法,使学生在毕业前就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从而在面对市场时能够从容应对,效果非常明显。(作者系吉林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
  华东师范大学经管学部 易虹  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樊东光
  法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抓手,是形成制度自信的要义。2016年是推进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节点,也必将成为全面建成法治中国的新起点。  要高度重视传统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三者之间的 “稳中求进”发展关系。
光明网版权所有您的位置: &
谈高职高专毕业生正确就业观念的树立
优质期刊推荐【摘要】本文就如何帮助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谈了几点看法,以供参考。【关键词】中职学生;就业观;心态Shallow talk how the job graduate student in the help set up exactitude of employment viewZhang Rui【Abstract】This text how the job in the help the student set up exactitude of employment the view talked what time viewpoint with provide reference.【Key words】MEMindset 不平凡的2008已悄然过去,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进一步加深,2009年将是我们中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困难最多的一年。“出口畅才能带动入口旺”这是我们中职教育是否能稳固发展的一个潜规则。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作为处于相对劣势的中职毕业生或多或少都产生了一些心理困扰,以致影响了正常的就业。如何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是中职毕业生们就业迈向成功的第一步。笔者在长期担任班主任过程中,经常与我们很多学生一起探讨如何择业、就业。现就如何帮助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谈谈我的一些看法。1.中职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几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1.1 自卑心理。中职生普遍认为自己没有考上普高,是无能的、是失败的,认为上中职学校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自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高职生、大学生。因此,他们往往自责、贬低或惩罚自己,潜意识中就有自卑和压抑心理。再加上近几年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不断地提高,而有些单位对中职生的认识又不够明确,这使得中职生在求职过程中处处碰壁,加剧了他们的自卑情绪,从此他们对前途担忧,对未来丧失信心,缺乏自尊心,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1.2 自负心理。部分中职毕业生由于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认为自己是做“白领”的,是国家干部。这种心理表现在择业上,则是他们往往好高骛远,期望值居高不下,没有将自己位置摆正,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只是一名中职生,从事的职业及岗位应是生产第一线,所做的工作必须从最基层做起,于是这部分毕业生对用人单位横挑鼻子竖挑眼,就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脚踩几只船”的恶性循环,从而造成就业受挫,难以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产生心理失衡。1.3 盲目从众心理。部分中职毕业生在择业时,“人云亦云”、“大多数人选择哪里自己就选择哪里;大多数人往哪里挤,自己就往哪里挤。”他们认为,大多数人钟情的工作一定是好工作,大多数人选择的一定没错。这些人毫无主见,缺乏开拓精神,没有客观分析自身专业基础、经济状况等各方面因素,忽视自身的个体特异性与自我创造性,盲目跟风,随波逐流,采取不切合实际的从众行为。最终一事无成,空留一声叹息。1.4矛盾心理。这部分中职毕业生在择业时,遇到各种各样的选择,会左右为难。例如,他们总是认为到机关、事业单位待遇稳定,风险较小,但又嫌收入不高;而自己创业收入较高,但又觉得太辛苦。于是他们总是举棋不定,总是进行痛苦而矛盾的选择。这种既要顾及工作性质、发展前景,又要考虑地理位置、经济收入、福利条件的矛盾心理,最终往往会使这些中职生失去了太多的时间与机遇。1.5 攀比心理。中职毕业生中有一些人在求职择业中存在攀比心理,认为“我不能比别人差”,“我不能不如人”,“过去我一切顺利,现在我依然会顺利”的想法。即使有些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因某个方面比不上其他同学的就业单位或觉得平时其他同学什么都不如自己,却找到一个比自己更好的单位,于是心理就不平衡,就彷徨放弃。这种攀比的求职观,不能从自身实际出发,常常会耽误先机,到头来却不利于自身价值的实现和长远发展。1.6 依赖心理。有些中职毕业生由于家庭、社会条件较好,在择业过程中把希望寄托在学校、父母或朋友之上,寄托在拉拉关系、走后门之上,有的甚至由家长出面与用人单位洽谈,孰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恰恰让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产生缺乏开拓能力、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差的印象。当今社会,挑战与机遇并存,只有在择业之初,就树立自信心,少点依赖,敢于竞争,才能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1.7 冷漠心理。当一些中职生在择业中因受到挫折而感到无能为力,会出现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情绪低落等反应。他们自认为看破红尘、心灰意冷,决定听天由命任凭发落。冷漠心理的一种特殊表现是逃避,他们不再想主动争取择业机会,不再去努力,认为去什么单位都无所谓,这种心理与就业的竞争机制和社会环境是不相适应的。1.8 实惠心理。持有这种心理的中职生往往在招聘会上,说不上三句话就问“能给多少钱,工资多少,奖金多少,能不能分配住房”。他们的眼睛只盯在外资、金融、保险、电信类企业,错过许多很好的机会。他们往往“宁要大城市一张床,不要边远地区一套房。”孰不知沿海城市的待遇虽高,大城市的发展机会虽多,但并不是每一个人,每一个专业都适合在沿海和大城市发展,西部地区、边远地区也是同学们建功立业的地方。鉴于上述种种现象,不良就业心理状态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了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对中职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造成了实质性阻碍,因此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已是迫在眉睫。2. 解决中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2.1 更新就业观念,抓住机会,顺利就业通过人才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我国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式。但是,我们仍有许多毕业生在就业观念上却往往跟不上就业制度改革的步伐。他们留恋过去“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害怕人才的竞争;他们片面理解就业,认为就业就是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而对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等非有国单位,则认为不稳定、不可靠、不保险。显然,持这种过时的就业观念,是不可能在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人才市场上被择优录用的。因此我们要帮助毕业生调整目标,进一步转变观念,摒弃干部身份的概念,破除人为把工作岗位分成高低贵贱的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不求对口先就业,先求生存后发展”的思想,用新观念去指导就业实践。这就要求中职学校首先要强调毕业生要树立大就业观念。所谓大就业观念,即只要有一份工作,有一份相对固定的收入,不管在国有单位、还是非国有单位、甚至从事个体工作,都是就业。同时中职学校还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要对学生进行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引导毕业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在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专业、特长、能力的基础上,调整好就业期望值,找准坐标,使自己的职业意向与社会的需求相吻合,使毕业生抓住机会,顺利就业。2.2 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教育。学校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因此,中职学校首先应从职教的特点出发,应从中职生特点出发,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教育指导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形成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其次,中职学校应积极开展中职生健康择业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中职生客观认识自己,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放眼未来。做好择业心理准备,特别是受挫折的心理准备,以及求职自荐、面试、考试、洽谈等择业环节中的心理准备。促进中职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对中职生进行与择业活动有关的心理测量、社会适应性测量,帮助中职生更客观的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优势及不足,指导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和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树立终身接受教育的观念,以便更合理地进行人职匹配及科学地进行择业决策,并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指导和咨询,以调适其心理状态。2.3 要帮助毕业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自信是对自己一种积极评价,中职毕业生要相信自己具备某项职业所要求的条件,鼓足勇气,参与竞争。但自信是以充分的就业准备为基础的,即正确地认识自我及就业形势,确立恰当的就业目标。这就要求中职毕业生一定正确认识自我,认真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气质、能力水平等,检查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竞争力如何,不要刻意追求现实中不可能达到的事情。同时还要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即考虑自己的专业和理想职业在社会上的需求量如何,竞争强度如何;自己的理想职业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否相符,如果不符合,该如何弥补;将要去求职的单位对求职者有何具体要求等等,综合加以考虑,确立就业目标。当然中职毕业生还要培养积极主动的就业意向,经常了解专业的发展趋势、信息、前景、培养目标及使用方向,不断汲取新的专业知识,不断修正就业意向,不断寻找就业信息以及求职材料准备等等,但自信心并非短时间内所能树立。树立自信的最根本途径还是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中职毕业生只有搞好学业,发展特长,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面对招聘者才可能信心十足。2.4 要指导中职生正确对待挫折,迎接挑战。有的毕业生择业失败后,就无颜面对他人,不敢与用人单位接触,情绪低落,一蹶不振甚至精神崩溃、行为失常。其实人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挫折的。关键是遇到挫折后要分析失败的原因,战胜或适应挫折。找出问题的根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办法去战胜它。虽然失败和挫折是伴随人生的事情,但它也是磨练人的最好机会,一帆风顺并不利于锻炼人的意志能力。择业是人生的第一步,勇于面对挫折,克服困难,百折不挠,有利于积累社会经验,走向成熟,为今后的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除了以上几点之外,作为家庭要关心和引导自己的子女求职择业,注意减轻他们的求职压力,与孩子们做到心理沟通,并与学校相互配合。同时,他们的社会也要营造良好的求职择业环境与氛围。这就要求国家要制订和颁布相应的就业法规,规范和完善就业市场,深化用人制度改革,使毕业生依法求职,守法择业。总之,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与协作,解决好中职毕业生在求职择业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必将促进中职教育快速、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参考文献[1] 陈泮成.谈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改善与提高[J].当代教育论坛,2005,(11)[2] 沃建中.中学生心理导向(第六册)[M].科学出版社,1992.[2] 胡春光.试析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教育方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2)收稿日期:
欢迎转载:
推荐: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大学毕业生应如何树立正确择业观念(就业指导考查).doc 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200 &&
大学毕业生应如何树立正确择业观念(就业指导考查)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一.大学毕业生应如何树立正确择业观念? 1.找准自己的社会角色,确定好自己的社会位置。大学生在择业前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把自己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能够准确地找准自己的社会角色,确定好自己的社会位置,有利于自身价值的实现。 2.转变就业观念,重视中小企业的就业机会。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我国小康社会发展的要求。将能够调整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又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得以施展,使个人价值能够得到充分的实现。 3.着眼于社会需要,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不仅取决于他们自身的希望与志愿,应当把社会需要作为选择职业的出发点和归宿。自觉地服从社会需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4.发挥自身优势,选择自主创业的途径。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大学生完全可以根据市场需要和社会需求创造新的职业。5.端正自己的择业态度,培养正确的自我实现观。以积极向上、乐观自信、勇于竞争的良好择业态度迎接人才市场的挑战,成功选择理想职业,实现自我价值。6.调整就业期望值,选择最合适的。大学生在择业时要认真考虑所学的专业和方向,了解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情况,选择那些能够为自己提供良好的发展前景、能够发挥自己才能又为社会所需的职业,真正体现和实现自己的价值。二.谈谈你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认识?大学生应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1.?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2.?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和自信心。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接受的教育的增多和社会锻炼的加强,就业能力也会逐渐提高,自信心也就会自然而然地、逐步地建立起来。?3.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就要求大学生通过改变自己然后自觉地去适应这个就业环境,满足当今就业市场的需求。?4.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实现自我的重要性。?必须知道如何和周围的环境保持协作性和协调性,才能在合适的时机中把握机会,在职业生涯中实现自我的需要。大学生应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一、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之前,每个大学生应明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将来想做什么、我能干什么、环境能支持我干什么”等问题。二、确立目标,规划未来。在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的前提下,大学生应从自身实际和社会需要出发,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明确达到职业目标需要具备的素质和实现目标的优劣势。三、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大学生不仅要具有相当数量的知识,还必须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四、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面是用人单位选择的依据。五、积极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和职业训练,增强适应工作的能力。职业训练包括职业技能的培训,对自我职业适应性考核,职业意向的科学测定等。六、加强自我修养与锻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三.当前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有哪些?如何更有针对性的获取就业信息?⑴?浏览各类就业信息网站,包括各级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主办的就业信息网站、各高校就业信息网站及校内bbs求职版面、其他专业性就业网站等;⑵?参加各类招聘和双向选择活动,包括各地、学校、用人单位等相关机构组织的各类现场或网络招聘活动;⑶?参与校企合作实习,包括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活动;⑷?查阅媒体广告,如报纸、刊物、电台、电视台、视频媒体等;⑸?他人推荐,如导师、校友、亲友等;⑹?主动到单位求职自荐等。1.善于对比。在这里首先需要注意的是识辨真伪,剔除过时的、虚假的信息;其次是将与自己的专业及兴趣有关的信息提取出来。2.分清主次。把与自己有关的信息按重要程度排队,标明并注意留存,一般的信息则仅供参考。信息具有明显的时效性,谁赢得时间,谁就可能抢占主动。3.深入了解。对于重要信息,毕业生要注意寻根究底,争取对该单位和职位有一个较为深入的认识。详细掌握材料,就能在随后进行的面试中处于主动,让主考官在面试时拿你当“自己人”,在情感上首先予以接纳,这点对求职很重要。4.人职匹配。在信息选择中,要把握“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的原则,这一点应是筛选信息的核心。不要好高骛远、人云亦云、迷失自我。不顾自己的专长,以待遇、地点作为首选原则的毕业生,即使侥幸在求职中取得“成功”,在未来的发展中也会逐渐暴露出自己的弱势,发展后劲也不足。四:目前大学生的就业渠道有哪些?1.有到学校进行招聘的企业;2.社会上有几家大的后期培训机构如北京联想的北软,也算是个中介3网上提交简历,要慎重4大城市会有大型的招聘会5家中人帮助找工作6考公务员或应聘村干部7自主创业五、自主创业者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主要优惠政策有哪些?①创业者应具备的素质特征:大学生在意志品质方面,应具有自觉性、坚毅性、自制力和勇敢果断等品质;其次,要正直、守信、有责任感;具有敏锐的商业意识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毕业生应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创业
  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49万人,比2014年再增加22万人,创历史新高。同时,国家和地方经济增速进入新常态,公招性岗位招聘数量缩减,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另一方面,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大致比例仅为1%,成功率则更低,大学生的创业形势也不容乐观,且创业配套政策尚不够完善。对此,长期工作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一线的北京市东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才中心党委书记高雅楠和副主任卞静远对《经济》记者阐述了他们的看法。
  转变观念
  “就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始终存在,比如近一两年民营中小企业、二三线城市的用工需求明显上升,而相当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却依然愿意去一线城市。就我们了解,高校提供给学生的岗位并不少,往往会达到1:5甚至1:10来让学生进行选择。可是很多校方认为不错的岗位,学生的实际签约率却并不高。另外,还有部分毕业生在毕业之后一段时间内不能及时就业,出现了暂时待业的现象,这主要也是受人才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虽然待业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也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但我们不能人为地待业,也就是盲目追求理想化的职业岗位而主动放弃就业的机会。”卞静远举例说,目前很多企业都需要不少销售人员,然而本科毕业生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接受这种岗位,主要原因还是传统的就业观念使同学们对这些岗位存在偏见。
  就业状况和经济形势紧密相关,经济下行压力大,企业用工需求减少,在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加的基础上,就业形势就更为严峻。“正确的就业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抛弃陈旧的就业观念,树立起市场竞争、积极进取、艰苦创业的就业意识;另一方面要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主动到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去工作,敢于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来。岗位只有社会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高雅楠认为,在大的经济环境背景下,虽然部分行业和领域提供的岗位变少,但也有一些行业和领域的用工需求在扩大,大学生要适时转变就业观念,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她建议大学生多关注国家发展战略,比如“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
  两位受访人均表示,积极推动毕业生自主创业是减轻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创业人数和比例的增长必将带来就业岗位几何级的增加。高校方面应当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学生创业实践和分类指导;相关政府部门则应大力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健全服务保障机制,落实好就业服务政策,巩固和拓展各类基层服务项目。作为人才中心的工作人员,二位表示目前的工作要点就是不断强化就业指导和服务,加强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确保每一位毕业生都知晓政策、用足用好政策,并配合高校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学科建设和就业信息服务,加大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力度,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跟踪指导和服务工作。
  “软服务”不可少
  卞静远介绍说,早些年的就业创业政策确实有不落地的现象存在,但近两年相关部门对此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政府以及依托政府从事创业相关工作的孵化园,都落实了很多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如东城区对创业的大学生实行入驻园区两年内注册地免费政策,并提供免费的培训交流,还可以无偿使用会议室,节省了学生初创阶段的宝贵创业资金,拓展了人脉。孵化园定期开展的创业培训课程和创业特训营,也会对创业人员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培养他们创业所需的各种能力,并定期给大学生创业者进行政策培训,为其创业项目提出项目建议书和发展评估报告。“就像带小孩,孩子小的时候必须扶着走路,等他长大了不需要的时候才可以放手。”卞静远说。
  “我们在2014年做了许多具体的工作,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成绩,一批怀揣创业梦想的大学生通过我们的努力得以入驻孵化园进行创业,享受优惠。还有一些工作正在进行中,比如大学生创业者提出的补贴需求和创业方向指导的需求,我们都在为其积极对接。不过,相比于提供资金和场地这些硬性服务,大学生更需要为他们提供软性的、文化方面的、社会氛围方面的服务,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和企业家精神。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是创业的本质精神。”高雅楠告诉记者,东城区目前已有6个孵化园,并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带头成立创业带动就业领导小组,联合产促、财政、工商、税务等部门一起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把国家和北京市的创业政策落实到位,让每一个有创业意愿的人享受到优惠。作为政府部门,东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才中心希望成为孵化园和大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督促孵化园落实优惠政策,帮助创业者对接孵化园。
责任编辑:吕雪慧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职业生涯规划书1000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